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历史研究是音乐教育研究领域里一个十分重要却一直被人忽视的内容。1901至1976年的音乐教学法教材,从其产生到定型,经历了一个模仿、探索,再模仿、再探索的螺旋式上升,并在政治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异变的过程。每个时段的教材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厘清其发展轨迹,掌握其基本特点,能为今天教材的编撰提供思考与启示。全文从教材概况、教材特征、教材编写的背景及特征成因三个维度考察了1901至1976年间的音乐教学法教材。从教材的第一手资料出发,依据教材体例及内容上所反映出来的特征来划分历史阶段,即仿日探索阶段、学苏探索阶段、文革异变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结合具体案例分层次展开论证,研究音乐教学法教材在历史语境中的发展线索,探析其成因与影响,得出历史的反思,提出教材编写的建议。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引论”,首先从音乐教学法教师和教材教法研究者的双重角色的角度介绍论文研究的缘起;对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学法课程、音乐教学法教材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从四个方面对已有相关成果进行综述;再提出研究设计的思路、框架与方法。
     第二章为“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从萌芽与初创、建设与曲折、毁灭与停滞三个时段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进行梳理。课程的开设历经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建立的萌芽与初创期;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发展契机,但在“美育”被取消后受到阻碍;文革期间,课程不复存在,仅有音乐师资短训班与五七大学两种形式。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产生息息相关,该部分的研究为教材的历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的仿日探索阶段(1901—1949)”。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法教材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局面,学堂乐歌唱歌集、音乐教育论文、翻译教材等多元素材孕育和催生了音乐教学法教材,二十至四十年代,教材的从模仿日本走向独立原创。由于日本学校唱歌运动为教材的诞生做了铺垫,学堂乐歌唱歌集及其他出版物对教材的产生起了催生作用,所以音乐教学法教材中的各方面突显出日本元素。而对音乐课程的理解局限性和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使音乐教学法教材重视和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内容。
     第四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学苏探索阶段(1950—1965)”。在全面学苏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翻译苏联的音乐教学法教材,虽然后来也有大量自编教材,但苏联影响难以磨灭。这时期的教材体现出整体上的苏联印记、内容上的政治色彩、教法上的实践品格三个特点。究其成因,一方面是政治取向的文艺思想强化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是苏联重视实践的教育思想促成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实践品格
     第五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的文革异变阶段(1966—1976)”。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开展使音乐教师教育体系遭受重创,文革音乐占据了教学内容的绝对地位。中小学音乐课变为革命文艺课,革命文艺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替代了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功能。教材在体例上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的统帅性;内容构成以统帅文、革命歌曲、样板戏为主,极具革命性;而音乐教学法的内容极其薄弱。
     第六章为“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历史反思与编写建议”。从历史的研究中得出教材建设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意识形态对教材的影响、教材编写者的结构三方面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教材的编写提出四点建议:教材目标诉求应从知识载体的独白走向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话;价值取向应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人文主义的方向;教法指导应从单纯的理论讲授走向实实在在的实践指导;内容构成应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走向“理论+实践+技能+资源”的多元结构。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is a crucial area in music education study. The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from1901-1976witnessed the spiral developing process of imitation, exploration, re-imitation, re-exploration and then vari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movements.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emerged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se may enlighten the textbooks nowaday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1901-1976) from three levels including overview, characteristics and edition of textbook. Based on first-hand materia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ylistic rules of textbook, the author divid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into three periods:period of after Japan, period of after Soviet Union and period of variation in Culture Revolution, and arguments with specific cases. From the demonstration 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developing clues, causes and influence of textbook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reflects from the history. At last, edition suggestions of textbooks are raised.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from the double role, teacher of music didactics and user of the textbooks, and then defines the following terms, musical teacher education, music didactics curriculum and music didactics, and review th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four aspects, and at last, the author raises the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this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history of music didactics curriculum". The author reviews three periods of the history, the period of germination,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on and setback, the period of destroy and stagnation. The music didactics curriculum initiated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beginning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n it got the first chance of developing from1949but encountered setback after the cance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During the Culture Revolution, the curriculum vanished (only existed in short music teacher training class and "FIVE and SEVEN school") This part is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extbook.
     The third chapter is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in the period of after Japan (1901-1949)".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diversification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extbooks of this period. The collection of school songs,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paper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extbook bred the local Music Didactics textbooks. And during1920s-1940s, the textbooks began its localization and originality. Japanese elements were so obvious for the Sing movement of schools in Japan gave birth to the textbook, and collection of school songs and other publications pushed the textbooks. The understanding of music curriculum and the afferent of western music theory actuated the music knowledge and skill in Music Didactics textbook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in the period of after Soviet Union(1959-1965)". Under the that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ny textbooks were translated from S. U., and the influence was so profound even when we edited some independent textbook. Soviet Union marking, political overtones and practical character were three distinctive features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reasons are two parts:ideology-oriented literary thought intensified the political overtone and the Soviet Union emphasized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fifth chapter is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in the period of variation during Culture Revolution (1966-1976)" During the Culture Revolution,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 destroyed the music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ulture Revolution music became the dominate part. Music class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shift to revolutionary literary classes and the function of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was replaced by revolutionary literary teaching guidance. The textbook appeared to be Mao-oriented, songs of commander-in-chief, revolutionary songs, example comedies were the main contents, but music teaching method was so weak.
     The six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flection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historical study the author cl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book and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on textbook and the structure of editor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raises4pieces of advice on the composition of textbook of Music Didactics. The suggestions are the followings:textbook target should shift from the knowledge monologue to the conversation with basic music educa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should shift from knowledge-centered to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content model should shift from traditional unitary model to the pluralistic structure of "theory, practice, skill, resource"
引文
① 秦润明.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J].中国高教研究.1999,(4).
    ③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① 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8.
    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J].2001.(23).
    ① 廖家骅.简明音乐教学词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10.
    ① 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720.
    ① 刘姝.对我国52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调查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33.
    ①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17-318.
    ② 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③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① 杨和平.改革开放30年的音乐教育学研究[J].音乐探索.2009,(3).
    ① 曹理.音乐教育学的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1).
    ① 崔学荣.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音乐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9,(7).
    ① 刘姝.对我国52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调查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33.
    ② 尹爱青.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音乐教育.2001,(1)
    ① 马春莲.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方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
    ② 范晓君.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思考与探索[J].人民音乐.2003,(8)
    ① 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5.
    ①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97-78.
    ②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209.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9-21.
    ②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7.
    ③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7.
    ④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71.
    ① 孙继南.音乐师范教育[J].齐鲁艺苑,1990,(4)
    ②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23.
    ③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729.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续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3)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45-85.
    ② 章小谦,李屏.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2).
    ③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93.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94.
    ②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96.
    ③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96.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02.
    ②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01.
    ③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99.
    ④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二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91.
    ⑤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二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92.
    ⑥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11.
    ① 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97.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15.
    ② 章咸,张媛.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514-516.
    ① 章咸,张媛.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514-516.
    ② 章咸,张媛.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517-519.
    ③ 章咸,张媛.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57-459.
    ④ 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87.
    ①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三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23.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草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9.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草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9.
    ③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三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14.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71.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76.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83.
    ① 欧阳璋.成人教育大事记1949-1986[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291.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84.
    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33.
    ①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九四九年音乐书谱全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13,92-93.
    ② 汪义晓.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辛亥革命时期学堂乐歌的启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
    ③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② 王国维.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J].载教育世界,1907,(148).
    ③ 陈聆群.曾志忞—不应被遗忘的一位先辈音乐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3).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7.
    ① 谷玉梅.沈心工·年谱补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29(2).
    ② 郭常英.日本学校唱歌对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影响[J].史学月刊,2008,(1)
    ①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扉页.
    ②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扉页.
    ③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扉页.
    ①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4.
    ②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3.
    ③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40.
    ④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26.
    ①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44.
    ②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57.
    ③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4.
    ④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4.
    ①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1.
    ①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2.
    ②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80.
    ①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05.
    ②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47.
    ③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48.
    ①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59.
    ① 林媛.“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1933-1946)[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② 青柳善吾著、吴承均译.音乐教育论[M].正中书局,1937:1.
    ① 青柳善吾著、吴承均译.音乐教育论[M].正中书局,1937:4.
    ① 青柳善吾著、吴承均译.音乐教育论[M].正中书局,1937:5.
    ② 青柳善吾著、吴承均译.音乐教育论[M].正中书局,1937:5.
    ① 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M].第6版.上海:上海万叶书店,1950:3.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19-245.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21-222.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23.
    ③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24.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37.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37.
    ①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J].新民丛报.1904(2)
    ②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J].新民丛报.1904(2)
    ③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41-4.
    ① 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初集)[M].上海:务本女塾出版社,1906: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3-94.
    ③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3-94.
    ① 孙小均.沈心工乐歌教材览释[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6).
    ① 高(?).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教育对沈心工唱歌集的影响[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① 李叔同.国学唱歌集序·弘一大师全集(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436.
    ② 李叔同.昨非录弘·一大师全集(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450.
    ① 高(?).留日知识分子对日本音乐理念的摄取[M].背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30
    ② 高(?).留日知识分子对日本音乐理念的摄取[M].背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33
    ③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
    ③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3.
    ④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3.
    ⑤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4.
    ⑥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7.
    ⑦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9.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0.
    ② 褚灏.为育人,更为改良社会—辛亥革命前夕音乐教育先驱者和其他新型知识分子的音乐教育思想[J].中国音乐学.2012,(3).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8-109.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8-109.
    ③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8-109.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 08-109.
    ② [日]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辑.小学唱歌教授法[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5:4.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7.
    ② [日]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辑.小学唱歌教授法[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5:5-6.
    ③ [日]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辑.小学唱歌教授法[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5:5-6.
    ④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52.
    ① 高(?).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教育对沈心工唱歌集的影响[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① 陈聆群.曾志态—不应被遗忘的一位先辈音乐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3)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5.
    ③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6.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6.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6.
    ③ 陈聆群.曾志忞—不应被遗忘的一位先辈音乐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3)
    ①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5.
    ②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5-10.
    ③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20-21.
    ④ 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21.
    ① 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4.
    ① 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M].第6版.上海:上海万叶书店,1950:37.
    ① (日)实藤患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37.
    ② 东京留学生.留学生鉴(M].东京:启智书社,1906:48.
    ③ 喻春梅.论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形成的原因[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8).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康有为戊戌变法·第二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23-224.
    ② 《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30
    ③ 喻春梅.论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形成的原因[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8).
    ① 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480-481.
    ② 冯芸.对中日学校唱歌的发生与发展的思考[J].日本学论坛,2002,(2).
    ① 陈学恂主编.康有为:请开学校折·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09.
    ②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502.
    ③ 钱曼倩,金林祥.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112.
    ①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209.
    ②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509.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5.
    ① 资利萍.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学堂乐歌唱歌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
    ①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98-199.
    ② 李方元,周琼.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5,(4).
    ①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50.
    ②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492.
    ③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534.
    ④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7.
    ① 李方元,周琼.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5,(4).
    ② 金亚文.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回顾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M].:,2006:
    ①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99.
    ②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53.
    ③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24-325.
    ④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87.
    ①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02.
    ② 刘沛.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17-318.
    ③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84-385.
    ④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96.
    ①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99-400.
    ② 张援,章咸.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07.
    ③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21.
    ④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43-444.
    ⑤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69.
    ① 章连启.试论课程改革体制下的音乐知识技能观[J].中国音乐教育,2004,(4)
    ①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
    ① 周琼.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
    ②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3.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5.
    ② 陈净野.从国学唱歌集到音乐小杂志—李叔同音乐事业的起步与升华[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11).
    ③ 孙继南.李叔同先生的音乐小杂志[J].齐鲁艺苑,1986,(10).
    ④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10.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10.
    ②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一九四九年音乐书谱全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11,70-71.个别年份及出版社的空白处,均属无法查证。
    ① 黄书光.从“仿美”到“学苏”:共和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转移[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6)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6.
    ① 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编.高等教育工作手册—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第五辑)[M].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1953:193.
    ② 傅颐.“大跃进”前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的历史回眸—兼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初创[J].中共党史研究,2010,(8).
    ③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67.
    ① 郝维谦,龙正中,张晋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51.
    ② 首都高教研究与决策网www.cherd.org.cn政策文本搜索系统.
    ③ 傅颐.“大跃进”前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的历史回眸—兼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初创[J].中共党史研究,2010,(8).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2.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2.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3.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2.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6.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9.
    ④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56-57.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60.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74.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91.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09.
    ② 桑送青.小学低级唱歌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前言.
    ① 桑送青.小学低级唱歌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前言.
    ② 桑送青.小学低级唱歌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前言.
    ① 桑送青.小学中级唱歌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前言.
    ① 桑送青.小学高级唱歌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前言.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9.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0.
    ③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1.
    ④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3.
    ⑤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4.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①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63.
    ②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12.
    ③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70.
    ④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27.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3-4.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3.
    ③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4.
    ④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6.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5.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5.
    ③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6.
    ④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
    ⑤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4.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9.
    ③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9.
    ④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20.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5.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5-6.
    ③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7.
    ④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7.
    ⑤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8.
    ⑥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47.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43.
    ①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2.
    ②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94.
    ③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95.
    ④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95.
    ⑤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95.
    ⑥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104-105.
    ①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159.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2.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4.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8.
    ④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58.
    ⑤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7.
    ① 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1.
    ② 桑送青.小学中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2.
    ③ 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2.
    ① 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8.
    ②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64.
    ③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67.
    ①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71.
    ②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28.
    ③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4.
    ④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5.
    ⑤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6.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5.
    ③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21.
    ④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4.
    ⑤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4.
    ⑥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4.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8.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6.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6.
    ③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55.
    ①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2.
    ②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3.
    ①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96-97.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8.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9.
    ④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0.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1.
    ① 桑送青.小学低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18-19.
    ① 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86-87.
    ② 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140.
    ③ 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116.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3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21.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27.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41.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2.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4.
    ③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5.
    ④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9.
    ⑤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9.
    ⑥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0.
    ⑦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1.
    ⑧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3.
    ①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4.
    ②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0.
    ③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1.
    ④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2.
    ⑤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2.
    ⑥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3.
    ⑦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83.
    ⑧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6.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26.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27.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5.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97.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3.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4.
    ③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5.
    ④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6-77.
    ①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3.
    ②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93.。
    ③ 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04.
    ①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前言.
    ②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1.
    ③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38.
    ④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118.
    ① 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118.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97.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00.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01.
    ④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05.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06.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11-114.
    ①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17.
    ②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17-120.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120-121.
    ④ 杨和平.俞绂棠的生命轨迹与贡献[J].中国音乐学,2007,(2).
    ① 刘大年主编.孙中山书信手迹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93-194.
    ②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4.
    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1.
    ① 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
    ③ 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49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684.
    ① 卓晴君,毕诚.“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
    ②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四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230-1234.
    ③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5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7.
    ④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三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04.
    ①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5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0.
    ②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5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2.
    ③ 冯长春,李明辉.移植嬗变失落—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
    ① 中国艺术报.第二次文代会简况[J].中国艺术报,2009,(7).
    ②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64.
    ③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953年秋季试行各类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修订草案)的说明[J].山西政报,1953,(16).
    ④ 雅高林.苏联音乐教育[M].成都:时代出版社,1949:22.
    ① 雅高林.苏联音乐教育[M].成都:时代出版社,1949:27-33.
    ② 王震亚.苏联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
    ③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66.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67.
    ② 熊立民.苏联学校思想政治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1年:1.
    ③ 熊立民.苏联学校思想政治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1年:4.
    ④ 熊立民.苏联学校思想政治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1年:5.
    ① 凯洛夫著,沈颖等译.教育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29.
    ② 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③ 孟繁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来源与在中国的接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④ 沙维尔强.苏联音乐发展的道路[M].上海:万叶书店,1953:3.
    ① 沙维尔强.苏联音乐发展的道路[M].上海:万叶书店,1953:9-10.
    ② 奈斯提耶夫等著,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室编译组.音乐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问题[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14.
    ③ 奈斯提耶夫等著,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室编译组.音乐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问题[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13.
    ④ 奈斯提耶夫等著,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室编译组.音乐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问题[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40.
    ⑤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1.
    ⑥ 凯洛夫著,沈颖等译.教育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334.
    ⑦ 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2.
    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3.
    ②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5.
    ③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2.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46-47.
    ② 孟繁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来源与在中国的接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③ 孟繁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来源与在中国的接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① 孟繁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来源与在中国的接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②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71-172.
    ③ 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前言.
    ① 帕纳钦著,李子卓,赵玮译.苏联师范教育—重要历史阶段和现状[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3.
    ② 帕纳钦著,李子卓,赵玮译.苏联师范教育—重要历史阶段和现状[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26.
    ③ 帕纳钦著,李子卓,赵玮译.苏联师范教育—重要历史阶段和现状[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86.
    ① 帕纳钦著,李子卓,赵玮译.苏联师范教育—重要历史阶段和现状[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16.
    ② 凯洛夫等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31-46.
    ③ 凯洛夫等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335.
    ① 凯洛夫等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77.
    ② 凯洛夫等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62.
    ③ 凯洛夫等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70.
    ④ 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审部.怎样向苏联学习教育[M].沈阳: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9.
    ⑤ 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审部.怎样向苏联学习教育[M].沈阳: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10.
    ① 彭泽平.知识厄运与制度悲剧—文革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革命的历史省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② 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③ 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4.
    ② 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97.
    ②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99.
    ③ 孙继南,周柱铨,王玉成.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15.
    ① 孙继南.中国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549-551.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204.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封底.
    ②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新华书店,1970:封底.
    ③ 内蒙古自治区教材编写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音乐)(教师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新华书店发行,1972:封底.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封底.
    ② 广东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广东省中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音乐(教师用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封底.
    ① 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② 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选组.山东省中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M].济南: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选组,1969:1.
    ① 浙江省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浙江省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四、五年级教师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0:34.
    ② 浙江省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浙江省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四、五年级教师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0:65.
    ③ 浙江省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浙江省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四、五年级教师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0:124.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新华书店,1970:66.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新华书店,1970:69.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5.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42.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1.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1.
    ① 浙江省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浙江省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四、五年级教师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0:1.
    ① 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② 天津延安中学教材编写组.语文教学大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8:2.
    ① 山西省中小学生教材编写组编.山西中小学生试用教材音乐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3.
    ②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31.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21.
    ②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23.
    ③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47.
    ① 内蒙古自治区教材编写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音乐)(教师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新华书店,1972:30-31.
    ① 内蒙古自治区教材编写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音乐)(教师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新华书店,1972:40-42.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152-153.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155-156.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28.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45-47.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124.
    ① 内蒙古自治区教材编写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音乐)(教师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新华书店,1972:128-129.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74.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174.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333.
    ②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348.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205.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206.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小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206.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351.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354.
    ① 浙江省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浙江省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四、五年级教师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0:124.
    ①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196.
    ②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J].人民日报,1966,(1).
    ① 人民日报编辑部.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J].人民日报,1966,(1).
    ② 人民日报编辑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J],1967.
    ① 大、中、小学校都要复课闹革命[J].人民日报,1967,(1).
    ② 金长泽,张贵新主编.师范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5.
    ③ 金长泽,张贵新主编.师范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1.
    ④ 金长泽,张贵新主编.师范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6.
    ①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24.
    ②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25.
    ③ 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23.
    ④ 梁茂春.论文革中的音乐大批判[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
    ① 梁茂春.论文革中的音乐大批判[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
    ① 梁茂春.让音乐史研究深入下去—浅谈“文革”音乐研究[J].音乐艺术,2006,(4).
    ② 梁茂春.让音乐史研究深入下去—浅谈“文革”音乐研究[J].音乐艺术,2006,(4).
    ① 梁茂春.让音乐史研究深入下去—浅谈“文革”音乐研究[J].音乐艺术,2006,(4).
    ① 石鸥,赵长林.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J].教育研究.2004,(6).
    ② 李刚.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8).
    ① 李刚.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8).
    ①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① 欧用生.加强教科书的评价和选择[J].研习咨讯.1993,(5)
    ②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③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① 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37.
    ①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课程知识的哲学审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0-14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任丹凤.论教材的知识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②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③ 张恰.教师培训教材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① 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J].外国教育资料,1996(2).
    ① 石鸥.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2007,(5).
    [1]秦润明.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廖家骅.简明音乐教学词典[M].南京:苏文艺出版社,1999.
    [4]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5]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7]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梁启超.饮冰室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9]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0]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11]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一、二、三、四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2]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3]章咸,张媛.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14]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草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1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7]金长泽,张贵新主编.师范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
    [18]北京市教育局革命领导小组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市中小学革命文艺课音乐教学参 考资料[M].北京:北京市新华书店,1970.
    [19]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0]孙继南,周柱铨,王玉成.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1]孙继南.中国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
    [23]内蒙古自治区教材编写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音乐)(教师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新华书店发行,1972.
    [24]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选组.山东省中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M].济南: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选组,1969.
    [25]浙江省小学教材编写组编.浙江省小学试用课本革命文艺(四、五年级教师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0.
    [26]天津延安中学教材编写组.语文教学大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8.
    [27]山西省中小学生教材编写组编.山西中小学生试用教材音乐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
    [28]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9](日)实藤患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30]东京留学生.留学生鉴[M].东京:启智书社,1906.
    [31]中国史学会主编.康有为戊戌变法·第二册·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
    [32]《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
    [33]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3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一九四九年音乐书谱全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草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3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7]卓晴君,毕诚.“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
    [38]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5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9]郝维谦,龙正中,张晋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0]帕纳钦著,李子卓,赵玮译.苏联师范教育—重要历史阶段和现状[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1]陈懋治.小学唱歌教授法序·小学唱歌教授法[M].文明书局2-3,1905.
    [42]李叔同.国学唱歌集序·弘一大师全集(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43]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44]俞玉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5]辛汉编.唱歌教科书[M].上海:上海普及书局,1906.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馆藏本
    [46][日]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辑.小学唱歌教授法[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5.
    [47]陈仲子著.小学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48]胡敬熙著.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9]吴承均译.音乐教育论[M].正中书局,1937.
    [50]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M].第6版.上海:上海万叶书店,1950.
    [51]陈学恂主编.康有为:请开学校折·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2]钱曼倩,金林祥.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53]金亚文.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回顾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M].2006.
    [54]刘沛.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
    [56]刘大年主编.孙中山书信手迹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57]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8]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9]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49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60]雅高林.苏联音乐教育[M].成都:时代出版社,1949.
    [61]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编.高等教育工作手册—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第五辑)[M].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1953.
    [62]鲁美尔.中小学唱歌教学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
    [63]鲁美尔,洛克申等合著,丰子恺,杨民望合译.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64]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1954.
    [65]桑送青.小学低级唱歌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
    [66]许为通.小学音乐科教材教法[M].上海:春明出版社,1952.
    [67]桑送青.小学高级音乐教材教法[M].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
    [68]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9]熊立民.苏联学校思想政治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1.
    [70]凯洛夫著,沈颖等译.教育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71]沙维尔强.苏联音乐发展的道路[M].上海:万叶书店,1953.
    [72]奈斯提耶夫等著,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室编译组.音乐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问题[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
    [7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4]凯洛夫等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75]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审部.怎样向苏联学习教育[M].沈阳: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
    [7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7]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8]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79]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0]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2]曹理主编,缪裴言、廖家骅副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
    [8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4]曹理.音乐教学ABC[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1996.
    [85]曹理,缪裴言.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选(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6]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7]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8]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89]王安国,郭声健,蔡梦.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0]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艺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1]上海市中等师范学校教材编写组.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92]艾伯利斯等著,刘沛译.音乐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93]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4]曹理,缪裴言.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5]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96]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7]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98]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99]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100]冯宇清.音乐美学基础教程[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10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0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03]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伦理学大辞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104]龙亚君.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5]吴跃跃.实用音乐教学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106]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小学音乐教学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07]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108]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09]张芳瑞,李泯,杜光.音乐教学法[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110]上海市中等师范学校教材编写组.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11]郁正民主编,尹爱青,王昌逵副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112]曹理著.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3]刘沛著.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4]曹理著.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115]马东风著.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116]廖家骅著.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117]曹理,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18]邵祖亮主编,徐绪标,张荫尧副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119]刘云翔,魏煌合著.音乐教育学[M].辽宁:辽宁省教育出版社,1990.
    [120]曹理主编.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1]陈曼君,吴跃跃.中等学校音乐教学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22]曹理负责编写组编写的.中学音乐教学论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0.
    [123]尹红编著.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4]陈玉丹主编.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5]中等师范音乐教材编委会编.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126]徐绪标,张荫尧副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127]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28]谢嘉幸,杨燕宜,孙海著.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9]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30]魏煌,侯锦虹著.苏联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31]俞玉姿,张媛著.中国近现代美育理论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图书出版社,2001.
    [132]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3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34][日]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135][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136][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37]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增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38]孔凡哲,张恰等.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9]高凌飚主编.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40]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1]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4:23-33.
    [1]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2]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3]林媛.“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1933-1946)[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陈筱轩.台湾地区音乐教师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
    [5]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1]刘姝.对我国52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的调查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33.
    [2]周琼.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
    [3]温雪雯.中国大陆当代音乐教学论教材取样分析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0.
    [4]吴薇薇.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材研究(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至90年代上半叶)[D].上海师大硕士论文,2007.
    [5]王婷婷.吴梦非的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夏雷英.“尝试教学法”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7]许珊.中国近现代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5.
    [8]鲍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研究[D1.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8.
    [9]王丽燕.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3.
    [10]何丽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 0.
    [11]邹静芬.21世纪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职前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5.
    [12]邱菲.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13]王媛媛.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7.
    [14]卢笛.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类型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章小谦,李屏.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23(2).
    [2]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J].人民日报,1966,(1).
    [4]人民日报编辑部.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J].人民日报,1966,(1).
    [5]人民日报编辑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J],1967.
    [6]大、中、小学校都要复课闹革命[J].人民日报,1967,(1).
    [7]梁茂春.论文革中的音乐大批判[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
    [8]梁茂春.让音乐史研究深入下去—浅谈“文革”音乐研究[J].音乐艺术,2006,(4).
    [9]彭泽平.知识厄运与制度悲剧—文革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革命的历史省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10]喻春梅.论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形成的原因[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8).
    [11]陈聆群.曾志忞—不应被遗忘的一位先辈音乐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3)
    [12]高(?).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教育对沈心工唱歌集的影响[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13]谷玉梅.沈心工·年谱补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29(2).
    [14]郭常英.日本学校唱歌对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影响[J].史学月刊,2008,(1).
    [15]资利萍.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学堂乐歌唱歌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
    [16]孙小均.沈心工乐歌教材览释[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6)
    [17]冯芸.对中日学校唱歌的发生与发展的思考[J].日本学论坛,2002,(2).
    [18]汪义晓.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辛亥革命时期学堂乐歌的启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
    [19]王国维.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J].载教育世界,1907,(148).
    [20]李方元,周琼.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5,(4).
    [21]章连启.试论课程改革体制下的音乐知识技能观[J].中国音乐教育,2004,(4).
    [22]陈净野.从国学唱歌集到音乐小杂志—李叔同音乐事业的起步与升华[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11).
    [23]孙继南.李叔同先生的音乐小杂志[J].齐鲁艺苑,1986,(10).
    [24]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5]冯长春,李明辉.移植嬗变失落—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
    [26]中国艺术报.第二次文代会简况[J].中国艺术报,2009,(7).
    [27].1953年秋季试行各类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修订草案)的说明[J].山西政报,1953,(16).
    [28]王震亚.苏联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
    [29]傅颐.“大跃进”前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的历史回眸—兼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初创[J].中共党史研究,2010,(8).
    [30]杨和平.俞绂棠的生命轨迹与贡献[J].中国音乐学,2007,(2).
    [31]孟繁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来源与在中国的接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32]谢嘉聿.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3).
    [33]刘镇钰,喻意志.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1,(3).
    [34]朱晓丹.中美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之比较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
    [35]李肖一.从中俄三所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看高师艺术教育的个性[J].艺术百家,2010,(2).
    [36]张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及其内涵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1).
    [37]姚思源.美育问题与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1983,(1).
    [38]卜锡文.“双基双轨”音乐教育发展战略初探[J].人民音乐,1987,(5).
    [39]张竞华.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科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音乐,1987,(中国音乐年鉴).
    [40]张肖虎.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教育特点[J].中国音乐,1989,(4).
    [41]杨桦.中德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
    [42]朱静.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音乐大观,2011,(9).
    [43]刘丽英,郭鲁川.对高师“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思考[J].民族音乐,2010,(3).
    [44]秦润明,杨小燕,夏元勇.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45]杨华.“音乐教学法”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08,(7).
    [46]刘镇钰,喻意志.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3).
    [47]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J].中国音乐教育,2004,(10).
    [48]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48]育,2003.
    [49]谢嘉幸.建设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
    [50]余丹红.关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科构建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8.
    [51]尹爱青.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1.
    [52]刘沛.高等音乐师范教育模式探索中的两个观念一“一体两翼一网”结构与“非学科课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53]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3).
    [54]石鸥.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6 2007,9.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上海交通大学网站http://www.sjtu.edu.cn/
    [3]首都高教研究与决策网www.cherd.org.cn
    [4]政策文本搜索系统.
    [5]教育政策法规检索系统http://fagui.eol.cn
    [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10907/3000665.shtml
    [1]Emily Mason, Multicultural Music Represented in Current Elementary Music Textbook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Published Music Series[J]. New York,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May 2010; vol.28,2:29-41.
    [2]Julia Eklund Koza, Females in 1988 Middle School Music Textbooks:An Analysis of Illustrations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Summer 1994; vol. 42,2:145-171.
    [3]Suzanne Pepper. Radical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20th Century China:The Search for an Ideal Development Model [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4]Jia-Ying Chu, Mary Copland Kennedy. Integrated arts textbooks in Taiwan and the USA:a single series examin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December 2005; vol.23,3:249-261.
    [5]Linda Thompson.Elementary Music Series Textbooks and the Special Learner [J]. General Music Today, Spring 2000; vol.13,3:19-22.
    [6]Eric.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extbook Development in American Music:Education and the Impetus for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Music Education [J].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7.2 Nov/Dec 2005:13-19.
    [7]Malcolm Floyd.Music Maker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extbook development in Kenya,1985-1995[J].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Volume 20, Issue 03, Nov 2003:291-3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