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用户服务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档案馆作为重要的信息管理机构,逐步从“档案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档案提供者”,将重心转移到了档案的服务利用工作中。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完善的档案馆用户服务模式显得更加重要,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在对用户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服务模式类型提出了构建档案馆用户服务模式的具体策略。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用户需求分析。主要从用户的结构、人员需求、心理需求和需求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第三部分是档案馆服务模式分析。主要是从档案馆服务模式的内涵、传统档案馆服务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服务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的。第四部分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用户服务模式构建。本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分析服务模式构建的基本问题基础上提出用户自助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模式和知识服务模式三种。第五部分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用户服务模式的实施策略。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六部分总结。主要总结了本文所包含的主要观点及存在的不足。
Archives has been greatly innovated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rchives, a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lso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the "file manager" to a "file provider", and Shifting the focus to the archives service.So establish a perfect archives service mod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type of traditional archives,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and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archives service model based on user content, specific strategies to build the archives user services model.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a total of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search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analysis of the user needs of the archive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clude the user's structure, staffing need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demand characteristics.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ves service model. Includ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rchives service model, traditional archives service model and archives service mod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fourth part is to build the archives service model for user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chapter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services model basic questions put forward user self-service model, personalized mode of service and knowledge service model. The fifth part i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archives mode for user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part is mainly from several key aspects to analysis. The sixth part is summary.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contain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shortcomings.
引文
①瞿楠香.我国档案用户研究三十年(1979—2009)发展状况评述[J].浙江档案,2010(9): 20-23
    ②陈忠海.浅谈档案利用者及其需求特点[J].档案管理,1988(2):21-22
    ③秦立富.档案用户研究初探[J].档案与建设,1989(5):22-23
    ④马静.档案用户研究[J].黑龙江档案,1995(5):23-25
    ⑤王宇晖.档案用户的特征和类型分析[J].兰台世界,2005(4):23-24
    ①王宇晖.档案用户心理分析[J].档案管理,2002(1):16-17
    ②马仁杰,邵华.论档案利用者利用行为过程中的利用心理[J].兰台世界,2007(1):6-8
    ③金凡.试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用户心理和用户特征[J].兰台世界,2006(5):23-24
    ④裴相珍.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动机与特征[J].档案管理,2000(2):23
    ⑤马仁杰桑丹.试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的用户需求与信息服务[J].档案与建设,2006(2):41-42
    ⑥唐艳芳.基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用户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4):42-45
    ⑦何振.对档案馆档案服务模式的反思与优化[J].档案时空,1998(1):27-29
    ①刘明.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5):13-17
    ②袁红军.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2007(1):19-21
    ③侯海玉.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35-50
    ④吕元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3):24-31
    ⑤张晏如.档案信息多元化服务模式探析[J].档案,2010(3):42-43
    ⑥张卫东,王萍.档案用户需求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2):82-86
    ①梁孟华.面向用户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9(2):47-50
    ②王萍,赵丹阳.档案馆随需应变知识服务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9(4):84-87
    ③吴宝康,丁永奎.当代中国档案学论[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233
    ④ Whiteside,A. Enhancing Provision of Archive Services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2002, V01.23(1):73·86.
    ①陈作明.档案用户研究刍议[J].档案学通讯,1989(2):13-16
    ②邹吉辉,何永斌.用户气质类型与接待技巧研究[J].兰台世界,2009(8):8-9
    ①陆江.档案用户心理分析[J].黑龙江档案,1996(1):30-31
    ①潘玉民,何宏甲.论电子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特点—利用者的视角[J].上海大学学报,2009(5):135-144
    ②林林.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和服务策略[J].兰台世界,2008(8):10-11
    ①王运彬.基于客观环境的档案用户需求变化规律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3):28-31
    ②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0
    ①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fJl.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124-132.
    ②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124-132.
    ①吕元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3):24-31
    ①陈勇.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4(6):48-51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7-15).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9/7/16/125126.pdf.
    ②张卫东.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12-13
    ①宗培岭.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研究[J].浙江档案,2003(11):11-13
    ②张晏如.档案信息多元化服务模式探析[J].档案,2010(3):42-43
    ①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②关家麟.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J].情报学报,1998(3):163-167
    ①郭海明,邓灵斌.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5(2):47-53
    ①郭海明,邓灵斌.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5(2):47-53
    ①郭海明,邓灵斌.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5(2):47-53
    ①徐学文.网络科技信息服务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D].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36-48
    ②史田华.因特网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资科工作,2002(1):31-32
    ③张玉峰,晏创业.基于Agent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01(10):555-559
    ④漆宏,王宏刚.谈谈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02(4):68-70
    ⑤黄萃,陈永生.基于Agent的数字档案个性化服务体系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5):56-59
    ①孙逊.知识经济背景下档案馆的知识服务功能探析[J].兰台世界,2008(20):4-5
    ②张娟慧.谈企业档案管理中的知识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5-26
    ③赵丹阳.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19
    ①王萍,赵丹阳.档案知识门户的构建——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突破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129-131
    ①梁孟华.面向用户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09(2):47-50
    ①周永红.试析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J]. 图书馆论坛2008(1):101-104
    ②jiaweiHan,Micheline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①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及有效开发[J].云南档案,2006(05):5-6
    ①逯爱英.关于建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74-75.
    [1]瞿楠香.我国档案用户研究三十年(1979—2009)发展状况评述[J].浙江档案,2010(9):20-23
    [2]陈忠海.浅谈档案利用者及其需求特点[J].档案管理,1988(2):21-22
    [3]秦立富.档案用户研究初探[J].档案与建设,1989(5):22-23
    [4]马静.档案用户研究[J].黑龙江档案,1995(5):23-25
    [5]王宇晖.档案用户的特征和类型分析[J].兰台世界,2005(4):23-24
    [6]王宇晖.档案用户心理分析[J].档案管理,2002(1):16-17
    [7]马仁杰,邵华.论档案利用者利用行为过程中的利用心理[J].兰台世界,2007(1):6-8
    [8]金凡.试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用户心理和用户特征[J].兰台世界,2006(5):23-24
    [9]裴相珍.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动机与特征[J].档案管理,2000(2):23
    [10]马仁杰桑丹.试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的用户需求与信息服务[J].档案与建设,2006(2):41-42
    [11]唐艳芳.基丁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用户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4):42-45
    [12]何振.对档案馆档案服务模式的反思与优化[J].档案时空,1998(1):27-29
    [13]刘明.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5):13-17
    [14]袁红军.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2007(1):19-21
    [15]侯海玉.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35-50
    [16]吕元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3):24-31
    [17]张晏如.档案信息多元化服务模式探析[J].档案,2010(3):42-43
    [18]张卫东,王萍.档案用户需求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2):82-86
    [19]梁孟华.面向用户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9(2):47-50
    [20]王萍,赵丹阳.档案馆随需应变知识服务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9(4):84-87
    [21]吴宝康,丁永奎.当代中国档案学论[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233
    [22]Whiteside, A. Enhancing Provision of Archive Services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2002, V01.23(1):73·86.
    [23]陈作明.档案用户研究刍议[J].档案学通讯,1989(2):13-16
    [24]邹吉辉,何永斌.用户气质类型与接待技巧研究[J].兰台世界,2009(8):8-9
    [25]陆江.档案用户心理分析[J].黑龙江档案,1996(1):30-31
    [26]潘玉民,何宏甲.论电子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特点—利用者的视角[J].上海大学学报,2009(5):135-144
    [27]林林.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和服务策略[J].兰台世界,2008(8):10-11
    [28]王运彬.基于客观环境的档案用户需求变化规律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3):28-31
    [29]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0
    [30]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124-132
    [31]吕元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3):24-31
    [32]陈勇.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4(6):48-51
    [3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7-15).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9/7/16/125126.pdf.
    [34]张卫东.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12-13
    [35]宗培岭.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研究[J].浙江档案,2003(11):11-13
    [36]张晏如.档案信息多元化服务模式探析[J].档案,2010(3):42-43
    [37]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6:5
    [38]关家麟.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J].情报学报,1998(3):163-167
    [39]徐学文.网络科技信息服务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D].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36-48
    [40]史田华.因特网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资科工作,2002(1):31-32
    [41]张玉峰,晏创业.基于Agent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01(10):555-559
    [42]漆宏,王宏刚.谈谈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02(4):68-70
    [43]黄萃,陈永生.基于Agent的数字档案个性化服务体系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5):56-59
    [44]孙逊.知识经济背景下档案馆的知识服务功能探析[J].兰台世界,2008(20):4-5
    [45]张娟慧.谈企业档案管理中的知识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5-26
    [46]赵丹阳.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19
    [47]王萍,赵丹阳.档案知识门户的构建——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突破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129-131
    [48]梁孟华.面向用户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09(2):47-50
    [49]周永红.试析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J]. 图书馆论坛,2008(1):101-104
    [50]jiaweiHan,Micheline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1]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及有效开发[J].云南档案,2006(05):5-6
    [52]逯爱英.关于建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74-75
    [53]王军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5
    [54]阎秋娟.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
    [55]陈传夫,马费城,胡昌平.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6]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7]赵民.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及发展趋势[D].郑州:郑州大学,2009
    [58]朱增勇.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59]郭海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演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
    [60]夏年军.基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74-7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