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胡曾咏史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胡曾是晚唐诗人,他的诗歌留存至今的有162首,其中咏史诗有150首。《四库存目提要》对他评价不高,后来学者也多为成见所拘,对胡曾咏史诗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胡曾咏史诗流传非常广泛,多次被讲史艺人、历史小说作者引用;在元代被定为蒙学教材,起到了普及历史知识,推动传统蒙学教育的作用;并深远地影响了宋人诗风的审美取向,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拟针对胡曾的咏史诗作一番力所能及的专门研究,把其咏史诗放在唐代咏史诗繁盛以及晚唐社会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第一章探究唐代咏史诗的兴盛及其文化动因,第二、三章分别从主题取向、创作特色两方面对胡曾咏史诗作文本上的研究,以探求其咏史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质上的与众不同;第四章研究胡曾咏史诗对后世蒙学、讲史话本及历史小说的深远影响,探讨其在传播中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Hu Zeng is a poet in Late Tang Dynasty.There are 162 of his poems have been remained until now,among that 150 poems are historical poems.But essentials of Siku Cunmu doesn't make so high a comment on him,as well as later scholars.However Hu Zeng's historical poems are very popular and widely used by orating artists and historical stories writers.In Yuan dynasty these poems were required as enlightenment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 to popularize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enhance traditional enlightenment teaching.In addition the poetic style of Song dynasty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Hu Zeng's poems.By taking the prosperity of historical poems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poor and weak Tang society as the background,the author strives to have a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poems by Hu Zeng.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rosperity of historical poems in Tang dynasty and its cultural motivation;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chapters individually studi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me and the special qualities of writing of Hu Zeng's historical poems so as to find out the outstanding features of his poems in these two sides;the fourth chapt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Hu Zeng's historical poems on enlightenment school teaching,orating scripts and historical stories so as to show its charm and value for its widely spreading.
引文
[1]按:文正义已考证其中《赠薛涛》为他人作品,见《胡曾及其作品考》,《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第130-136页。
    [2]傅璇琮主编 《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87页。
    [3]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一·集部四0别集类四。
    [4]《宝庆府志》卷第百二《艺文略》三。
    [5]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519页。
    [6]王夫之《船山遗书》之《古诗评选》卷四,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3页。
    [1]王夫之《船山遗书》之《明诗评选》卷六,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142页。
    [2]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13页。
    [1]雷恩海《明丽青春的追求与迷惘--盛唐咏史诗述论》,《复旦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第42-57页。
    [2]王夫之《船山遗书》之《明诗评选》卷六,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012页。
    [1]刘洁著《唐诗题材类论》,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126页。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59-1162页。
    [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二十一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8337页。
    [1]张政烺《讲史与咏史诗》,《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册)》,1948年版第619页。
    [1]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
    [2]据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百子全书》,1998年版
    [3]介之推寒食传说见晋陆--《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按《周礼·秋官·司烜氏》载周有仲春禁火之旧制,疑即为寒食节令之起源。
    [1]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04页。
    [2]方薰撰《山静居诗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1]郭绍虞编选 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之《瓯北诗话》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6页
    [2]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519页。
    [1]俞陛云著《诗境浅说》之《诗境浅说续编》,上海书库影印出版,1984年版第126页。
    [1]《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5页。
    [1]《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抄本,《新雕注胡曾咏史诗》。
    [2]莫砺锋《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第90页。
    [1]李国钧《明清蒙学教育述评》,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2年第1期第45-54页。
    [2]《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抄本,《新雕注胡曾咏史诗》。
    [1]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1050页。
    [2]张政烺《讲史与咏史诗》,见《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5页。
    [3]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二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中华书局1983年版775页。
    [1]按: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志三“史咏”条载:“《咏史续编》一卷,大明清源王懒云继胡曾之作也。自出一意,凡百四十九事。”
    [2]张政烺《讲史与咏史诗》,《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册)》,1948年版第617-618页。
    [3]程毅中《宋元话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6页。
    [1]莫砺锋《论晚唐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第88页。
    [1]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1.道光《宝庆府志》[Z]
    2.民国十八年《邵阳县志》[Z]
    3.邵阳市政协编.《古今中外宝庆人》[M]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版
    4.(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5.(清)董诰编.《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6.(明)赵宦光、黄习选编定.《万首唐人绝句》[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7.羊春秋编.《历代论史绝句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9.俞陛云著.《诗境浅说》[M]上海:上海书库影印出版,1984年版
    10.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11.王夫之著.《船山遗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3.肖驰著.《中国诗歌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4.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宋)计有功.《唐诗记事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6.傅璇琮著.《唐代科举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程千帆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8.施蛰存著.《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9.张浩逊.《唐诗分类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尚永亮著.《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赵望秦.《宋本周昙〈咏史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徐梓.《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3.钟兆华整理.《元刊全相平话五种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版
    24.无名氏著,曹济平校点.《中国话本大系宣和遗事两种》[M]杭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5.张晨《传统诗体的文4化透析--咏史组诗与类书编纂及蒙学的关系》,《上海社会科学研究季刊》[J],1994年第4期
    26.雷恩海《咏史诗渊源的探讨暨咏史诗内涵之界定》,《贵州社会科学》[J],1996年第4期
    27.降大任《中国古代咏史诗初探》,《晋阳学刊》[J],1983年第5期
    28.杨恩成《论唐代咏史诗》,《陕西师大学报》[J],1990年第1期
    29.莫砺锋《论晚唐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J],2000年第4期
    30.陈贻焮《谈李商隐的咏史诗和咏物诗》,《文学评论》[J],1962年第6期
    31.田耕宇《诗心·哲理·史论--论晚唐咏史诗的现实关怀及艺术表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J],2000年第20期
    32.任海天《伤悼与反思--论晚唐咏史诗的焦点指向》,《北方论丛》[J],1998年第3期
    33.文正义《胡曾及其作品考》,《湘潭大学学报》[J],1985年第1期。
    34.赵烈安《胡曾生平简历构拟》,《邵阳学院学报》[J],1994年第3期
    35.钟葵生《胡曾三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J],1989年第1期
    36.田旭中《简论历代咏怀诸葛亮的诗歌》,《社会科学研究》[J],1986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