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狭邪书写是晚清文学的重要面向。北京和上海的城市风貌、性别文化对狭邪书写的创作、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狭邪书写也展示了京、沪各具特色的声色欢愉及性别文化图景,并对其加以想象性重构,带有鲜明的城市特性、群体心态。这对于深入探析晚清文学与城市文化、性别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考察晚清北京、上海的城市背景与狭邪文化。帝都景象与租界景观呈现出鲜明的城市风格,京城私寓与海上青楼塑造出不同的狭邪文化。京城士人耽恋戏曲、追捧伶人,形成品伶狎优的性别文化;上海青楼冶游繁华,表现出都市摩登,京、沪情色狭邪的城市氛围影响着人们的性别文化观念,此为狭邪书写的城市文化语境。
     第二章梳理晚清京、沪狭邪书写并考察其在城市文化中的传播。京城品优书写与上海青楼文学两相呼应,两地狭邪书写的表现对象、表现内容、传播形式皆有不同,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影响效应。
     第三章研究南北异趣的声色审美与性别文化。优伶与妓女作为狭邪书写的主要表现对象,显现出城市特点。优伶展示及侑酒侍宴建构起京城的声色文化;上海妓女以其融入城市的生活时尚、服饰潮流及与优伶的情欲交往,塑造着上海的声色文化。狭邪书写表现了城市的生活情态,亦隐含着性别观念的迁变。
     第四章从京沪花榜与题赠诗词探究品优与品妓的文人书写。品优、品妓花榜与题赠优伶、妓女之诗词体现了文人的冶游情怀及风流情性,虽形式相类但却展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京城品伶菊榜与题赠诗词更多地体现出传统文人的理想与风月情怀;上海妓女花榜、题赠诗词与报刊媒介相结合,建构起洋场文人别样的才情展示空间。
     第五章探讨京沪冶游风尚所形成的士优交往、士妓交往特征及所蕴含的士人心态。士人与优伶往来形成具有京城特色的交往图景,形成文人的群体风尚。文人于此交流情感、表现自我,流露出争事冶游的士林心态,受京城文化濡染此种交往也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味。上海的洋场文人则在青楼寻欢中构建起洋场生活图景,他们优游于申江曲院,迎合城市的情色娱乐与市民情调,以复杂的心态面对申江繁华,重塑文人的价值。
     第六章研究狭邪书写所体现的文人文化。狭邪书写将我们带入文化书写与文人想象的空间,将访艳引入阅读和消费的文化语境,推动京沪的声色文化。京城文人在“品花”中投入自身理想,并对伶人进行文化重塑。“状元夫人”佳话亦成为一种融合传统观念与风月浪漫的文人理想而广为传诵。王韬为代表的洋场文人也以狭邪书写展现情色生活,并将一己的文化寄托融入其中。
The Xia-xie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pect of late Qing dynasty literature. Urban style, gender culture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writing and spreading of Xia-xie writing in the late Qing. Xia-xie literature also showed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gender in Beijing-Shanghai, and reconstructed them with imagine which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group mentality. These had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late Qing literature, urban culture and gender culture.
     In addition to this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First chapter inspected urban background and Xia-xie cultur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The Beijing's imperial capital scene and Shanghai's foreign settlement landscape shaped the distinctive city style. The actor-house and whorehouse showed the different Xia-xie culture. Beijing's intellectual like theatre and appreciated actor, which formed appreciating actor culture. In Shanghai brothel tour was prosperous which displayed the modern metropolis. Urban atmosphere of erotic Xia-xie impacted on people's cultural perceptions of gender.
     Second chapter combed Xia-xie writing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and researched its spread in the urban cultures. Beijing's writing about appreciating actor and the Shanghai brothel literature was echoed, The performance of an object, the performance of content and the way of spread in Xia-xie writing in these places had different forms, reflecting the impact of effects of urban culture.
     Third chapter researched dfferent sensual delight and gender culture showed by this literature in north and south. The actor and the prostitute became the object expressed by Xia-xie literature and showed the different literature style. Unfolding and urging somebody to drink of capital actor constructed the sensual pleasures; Shanghai prostitutes used fashion, apparel trends and the passions contacts with actors to shape sensual culture of Shanghai. Xia-xie writing showed performance of the city's life, but also implied a transition of gender.
     Fourth chapter researched literary writing about appreciating actor and prostitutes from beauties list in Beijing-Shanghai and the poetry for them. Literati showed emotion of visiting prostitutes and romantic. The forms of Beijing-Shanghai beauties lists and poetry were similar, but they showed a different literary style:the lists for actor and the poems in the capital reflected the traditional ideal and romantic feeling of the literati; Shanghai beauties lists for prostitutes and poems combined with newspaper media, literati in foreign settlement constructed a different kind of space to exhibit talent.
     Fifth chapter discussed the picture of communication and mentality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which intellectual exchanged actor in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with prostitutes in foreign settlement.Intellectual exchanged emotion, expressed themselves, showing intellectual mentality of fighting for visiting actors as well as certain political means influenced by capital culture. Shanghai's intellectual built up the lives of the literati picture by looking for sex partner in whorehouse. They wandered about the shanghai whorehouse to cater for the city erotic entertainment and the public mood, and used a complex state of mind to face Shanghai prosperous to reshape literary value.
     Sixth chapter researched intellectual culture which Xia-xie writing manifested. Xia-xie writing took us into cultural writing and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introduced visiting actor and prostitutes to the context of reading and consumption cultural, which promoted the sensual culture of Beijing and Shanghai. The capital literati invests own ideal in appreciating actor and reconstructed by culture. The charming story of "zhuang yuan fu ren " fused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romantic literati, which spread widely. Wang Tao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intellectual in the foreign settlement landscape also unfold sexual life by Xia-xie writing and integrated cultural ideal.
引文
①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0页。姚公鹤认为:北京作为首都五六百年,故根深蒂固,历史上已取得政治资格。上海得成为社会中心点,因天然地理,为外人涎羡,工商流寓相率集此,其最大原因以租界为国内政令不及之故。
    ①刘勇强《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②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75页。
    ①纪美云《青楼里的开路先锋:近代妓女与妇女解放》,《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
    ①韩南《(风月梦>与青楼小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②吴存存《“软红尘里著新书”——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与晚清的“花谱”》,《中国文化》,2006年第2期。《梨园花谱——清中晚期北京男风盛行下的流行读物》,《中国“性”研究》,2007年第2辑。
    ③王照玙《清代中后期北京“品优”文化研究》,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①施文斐《品花宝鉴中的士优交往状况初探》,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②仇昉《近代狭邪小说艺术史论》,扬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③朱国昌《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④(德)叶凯蒂《妓女与城市文学》,《中国现代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叶凯蒂《文化记忆的负担》,陈平原等编《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⑤罗岗《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①潘光旦先生认为:“清代末叶以前北京的‘象姑’或‘相公’,大抵由幼年的伶人兼充,优伶是主业,‘相公’是副业,或优伶反成为副业。‘相公’的称呼原先只适用于男伶而演旦角的人,后来则成为男伶而同时是同性恋对象的人的一种称呼。再后,好事者认为‘相公’之名不雅,又改为‘象姑’,声音相近,而义则更切。”(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38页。
    ①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27页。
    ①杨静亭著,徐永年增辑《都门纪略》,沈云龙《近代史料丛刊三编》716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第251页。
    ②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京史》(增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284页。
    ③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第27页。
    ①李维清《上海乡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6页。
    ②参见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8页。
    ③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3页。
    ④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第1页。
    ⑤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页。
    ⑥王韬《瀛蠕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5页。
    ①冷眼叟《拟请禁止野鸡设立夫头议》,《申报》,1872年4月15日。
    ②醒世子《洋场风俗》,《上海新报》,1871年12月5日。
    ③王锡麒《北行日记》,《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32页。
    ④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96页。
    ⑤(美)墨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页。墨菲将上海理解为现代中国的钥匙,认为上海是现代中国的缩影。就在这个城市,中国第一次接受和吸取了十九世纪欧洲的治外法权、炮舰外交、外国租界和侵略精神的经验教训。就在这个城市,胜于任何其它地方,理性的、重视法规的、科学的、工业发达的、效率高的、扩张正义的西方和因袭传统的,全凭直觉的、人文主义的、以农业为主的、效率低的、闭关自守的中国——两种文明走到一起来了。两者接触的结果和中国的反应,首先在上海开始出现,现代中国就在这里诞生。”
    ①马少波《中国京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第7页。
    ②李真瑜《城市文化与戏剧》,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③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55页。
    ①周剑云《鞠部丛刊》,《民国丛书》第2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1页。
    ②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2页。
    ③顾颉刚《燕都梨园史料·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页。
    ④(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2-103页。
    ⑤《论上海繁华》,《申报》,1874年2月14日。
    ⑥晟溪养浩主人《戏园竹枝词》,《申报》,1872年7月9日。
    ①何荫柟《鉏月馆日记》,《清代日记汇抄》,第352页。
    ②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148页。
    ③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44页。
    ④佚名《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申报》,1872年6月13日。
    ⑤佚名《论上海繁华》,《申报》,1874年2月14日。
    ⑥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01页。
    ①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史学月刊》,2009年第10期。
    ②陈思和先生曾指出:“五口通商后,上海并非走在最前面的城市,但其他四城,居民的基本成分和文化的基本构成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唯独上海人天性开放,对新奇事物也无反感,外来者往往反客为主。”《犬耕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58页。
    ③情天外史《情天外史》,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95页。
    ④何刚德《话梦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页。
    ①蕊珠旧史《梦华琐簿》,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351页。
    ②张次溪《燕都名伶传》,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186页。
    ③许九埜《梨园轶闻》,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42页。
    ④蒋芷侪《都门识小录》,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第252-253页。八大胡同说法不一,一般指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⑤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47页。
    ①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94页。
    ②关于伶人寓所的统计,据么书仪统计,嘉庆末到道光末寓所集中于八大胡同,光绪十二年时八大胡同仍是私寓所在,而且名伶最多的寓所集中于韩家潭,参见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374页。另外,《齐如山回忆录》:“私寓又名相公堂子。在光绪年间,这种私寓前后总有一百处。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四五年中,就有五六十家之多。”
    ③艺兰生《侧帽余谭》,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03页。
    ④李虹若《朝市丛载》,第153页。
    ⑤朱克敬《雨窗消意录》,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第89页。
    ⑥李虹若《朝市丛载》,第148页。
    ⑦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246页。
    ①王廷鼎《紫薇花馆北征日记》,《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5页。
    ②毛祥麟《墨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4页。
    ③王书奴《中国娼妓史》,第296页。
    ④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83页。
    ⑤葛元煦《沪游杂记》,第36页。
    ①王韬《淞隐漫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464页。
    ②陈其元云:“尝饬洋租地保密稽之,盖有名数者计千五百余家,而花烟馆及咸水妹、淡水妹等等尚不与焉。女闾之盛已甲于天下。”,陈其元撰,杨璐点校《庸闲斋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49页。上海青楼发展迅速,1864年时租界内华人居住的一万所房子,其中有668所为妓院,至1875年时已有1500余家。参见(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页。
    ③持平叟《禁娼辩》,《申报》,1872年6月10日。
    ④参见邵雍《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6页。
    ⑤(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一晚清小说新论》,第102页。
    ①张在舟《暖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①司马迁《史记》,第3191页。
    ②司马迁《史记》,第3192页。
    ③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06页。
    ④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270页。
    ⑤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22页。
    ⑥谢肇淛《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9页。
    ⑦邱炜《菽园赘谈》,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济南:齐鲁书社,第786页。
    ①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钗》,《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第920页。
    ②刘体仁《异辞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2页。
    ③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页。
    ④如《梵天庐丛录》记:“清宣宗好男色,内监之有姿首者,颇得幸御。既复为娶妇,居南府中。万机之暇,时幸游焉……乃特创一种白玉顶戴,凡幸御各监,均得用之。”咸丰帝好狎优,与朱莲芬等伶人相亲暱。同治帝由于政治上受限,也不免寄情于酒色男欢。柴小梵《梵天庐丛录》卷17,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605页。人们甚至将穆宗死因,亦归为其好男色,纵欲过度。《清代野记》载:穆宗喜好美丰仪、工曲度,擅谄媚之术的翰林侍读王庆祺,尝与其同看秘技图。甚有人云:“帝王竟与王同侧卧起,如汉哀董贤故事”。张祖翼《清代野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2页。穆宗好男色见于多种记载,如黄溶《花随人圣盦摭忆》记穆宗少时曾有一宠臣,“状若少女,帝幸之”,亲政后“狎迎宦竖,遂争寻以嬉戏游宴”,致使“耽溺男宠,日渐赢瘠,未及再祺,遂以不起。”又《梵天庐丛录》记:“穆宗杀安德海,母子遂不合。后穆宗生毒疮,西太后稔其好男色,特选少年美宦侍之,病遂革。崩后,阳根已腐烂过半矣。”
    ①阙名《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7页。
    ②李伯元《海天鸿雪记》,《李伯元全集》第3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21页。
    ③何刚德《春明梦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39页。
    ④柴桑《京师偶记》,《北京历史风土丛书》第1辑,北京:北京广业书社,1925年。
    ①田艺蘅《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62页。
    ②史玄《旧京遗事》,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5页。
    ③徐珂《清稗类钞》,第5153页。此时京师妓业“合南帮、北帮计之……仅三十七家耳,一家不逾十人,少仅三五人。生客以排果席为相见礼,一次给现金,此后则皆记之于簿,以故逃债者甚多,掌班者亏累不支,倒闭相属。庚子乱后,改弦更张,此辈乃得藉以自存,而章制亦略有变更。”
    ①阙名《燕京杂记》,第129页。
    ②孙宝暄《忘山庐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69页。
    ③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57页。
    ④孙民纪《优伶考述》,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第284页。
    ⑤李真瑜《城市文化与戏剧》,第204页。
    ①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第264页。
    ②如清道光时期有令禁止狎优:道光元年奉上谕,士民挟优醵饮,耗竭资财,旷废职业,因此导侈长恶,不可不严行饬禁,嗣后有征逐歌场,招摇侈肆者,随时严拿惩办,以杜奢靡而端习尚。”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8页。
    ③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641页。
    ④徐珂《清稗类钞》,第5428页。
    ①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52-253页。
    ②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页。
    ①平斋《朗潜忆旧》,《青鹤笔记九种》,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10页。
    ②《图画日报》第318号。
    ③陈澹然《异伶传》,《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729页。
    ④徐珂《清稗类钞》记载清末京师妓馆可分三级,一等即小班,二等谓之茶室,三等谓之下处。若从地域特色上分则为南北二帮:“妓寮向分南北帮,界限颇严,南不侵北,北不扰南。大抵南帮活泼,而不免浮滑,北帮诚实,而不免固执。南帮仪态万方,酬应周至,若北帮则床第外无技能,偎抱外无酬酢。顾亭林论社会情况,以‘闲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评南人,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评北人,觏南北两帮之妓女亦犹是也。”
    ①张在舟《暖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89页。
    ②蒋芷侪《都门识小录》,《清代野史》,第277-278页。
    ③谢素声《燕京名伶故居志》,《戏剧月刊》,第3卷第3期。
    ④蒋芷侪《都门识小录》,《清代野史》,第252页。
    ⑤杨米人《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0页。
    ①陈莲痕《京华春梦录》,上海:广益书局,1925年。
    ②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1120页。
    ①陈彦衡《旧剧丛谈》,《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50页。
    ②萝摩庵老人《怀芳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92页。
    ③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18页。
    ④李慈铭《越缦堂菊话》,《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711页。
    ⑤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第184页。
    ⑥徐珂《清稗类钞》,第5051页。
    ①涛痕《徽秦并奏男女合演之非宜说》,《春柳》,第2期。
    ②王韬《瑶台小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73页。
    ③外城巡警总厅批文曰:照得韩家潭、外廊营等处诸堂寓,往往有以戏为名,引诱良家幼子,饰其色相,授以声歌,其初由墨客骚人偶作文会宴游之地,沿流既久,遂为纳污藏垢之场。积习相仍,酿成一京师特别之风俗,玷污全国,贻笑外邦。名曰“像姑”,实乖人道。须知改良社会,戏曲之鼓吹有功;操业优伶,于国民之资格无损。若必以媚人为生活,效私倡之行为,则人格之卑,乃达极点。现当共和民国初立之际,旧染污俗,允宜咸与维新。本厅有整齐风俗、保障人权之责,断不容此种颓风尚现于首善国都之地。为此出示严禁,仰即痛改前非,各谋正业,尊重完全之人格,同为高尚之国民。自示之后,如再有阳奉阴违,典买幼龄子弟,私开堂寓者,国律具在,本厅不能为尔等宽也。切切特示,右谕通知。张次溪《燕归来簃随笔》,《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243页。
    ①周剑云《鞠部从刊·剧学论坛》,《民国丛书》第2编,第27页。
    ②陈慎言《故都秘录》,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第19-20页。
    ③环球社《图画日报》,第291号。
    ①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
    ②持平叟《女弹词小志》,《申报》,1872年5月26日。
    ③王韬《淞滨琐话》,虫天子《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682页。
    ④《申报》,1877年3月11日。
    ⑤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6页。
    ⑥徐珂《清稗类钞》,第5155页。
    ①葛元煦《沪游杂记》,第32-36页。
    ②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第9页。
    ③徐珂《清稗类钞》,第5163页。
    ④孙国群《旧上海娟妓秘史》解释:“野鸡一词是老上海对商业界没有加入行会而营业的人的贬称,如无公司的轮船为野鸡轮船,无车行的马车为野鸡马车,临时生意为打野鸡。后来就专称低于长三、幺二出门拉客的妓女。”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页。
    ⑤王书奴《中国娟妓史》,第300页。
    ①环球社《图画日报》,第34号。
    ②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49页。
    ③毛祥麟《墨余录》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4页。
    ④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卷3,申报馆小丛书。
    ⑤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49页。
    ⑥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卷4,第14页。
    ⑦陈伯熙《老上海》,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86-88页。
    ⑧王韬《淞隐漫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504页。
    ①《勤能补俭论》,《申报》1893年10月16日。
    ②吴趼人《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第331页。
    ③参见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4-16页。
    ④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页。
    ⑤鸳湖隐名氏《洋场竹枝词》,《申报》,1872年7月12日。
    ①张春帆《九尾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760页。
    ②《新闻报》,1903年8月27日。
    ③《论各帮公禀请禁烟女堂倌事》,《申报》,1873年1月15日。
    ①《秦云撷英小谱》,叶德辉《双梅影闇丛书》,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8年,第669页。
    ②夏庭芝《青楼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50页。
    ①潘之恒《曲艳品》,《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0页。
    ②四不头陀《昙波》,《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02页。
    ③播花居士《燕台集艳》,《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54-1055页。
    ④黄式权《粉墨丛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70页。
    ①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页。
    ②糜月楼主《增补菊部群英》,《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47页。
    ①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7页。
    ②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43页。
    ③齐如山《京剧之变迁》,《民国丛书》第2编,第3页。
    ④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335页。
    ⑤吴存存《旧染风俗允宜咸与维新:二十世纪初关于私寓倡优的讨论与中国性史的西化》,《中国文化》,第28期。另参看吴存存《梨园花谱——清中晚期北京男风盛行下的流行读物》,《中国“性”研究》2007年第2辑,吴存存指出新闻的、或娱乐指南的性质多于文学或史料,也是其在后世遗失得最多最快的原因。
    ①餐花小史《日下看花记后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9页。
    ②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4页。
    ③本文仅梳理以专书形式刊刻的品优之作,另有大量的品优书写散见于文人笔记、文集中。
    ④关于安乐山樵作者考证详见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44页。
    ①周育德《消寒新咏札记》,《戏曲研究》第5辑,周育德先生校刊《消寒新咏》并对此加以研究。
    ②来青阁主人《片羽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45页。
    ③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1页。
    ④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109页。
    ⑤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自序》,第55页。
    ①阮元《两浙輶轩录》卷33,《续修四库全书》1684册,第290页。
    ②戴璐《藤荫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0-51页。潘光旦先生所译注的.《性心理学》在古代同性恋倾向书目中列有黄叶山房主人《瑞灵录》,成于或梓行于嘉庆九年,见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第739页。此处所指《瑞灵录》盖与《瑞云录》为同一书。
    ③杜信孚、蔡鸿源《著者别号书录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认为作《片羽集》之“来青阁主人”,为平翰,尝贵州知府,刻《来青阁贴》。此处为误。检《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平翰字樾峰,山阴人,官贵州知府,号来青阁主人。但是其里籍、姓氏皆与《片羽集》作者来青阁主人不符,故其号同而人异。
    ④来青阁主人《片羽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21页。
    ⑤陈康祺撰,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初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83页。
    ⑥众香主人《众香国》,《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17页。
    ①查检清人室名别号类工具书,唯杜信孚、蔡鸿源《著者别号书录考》列《听春新词(咏)》作者留春阁小史即陆怡香,字阆仙,吴县人。此例有误。据《片羽集》云“陆阆仙名增福,一字怡香,年十八岁,苏州元和人,现在富华部。”《片羽集》成于1805年,以此推知陆阆仙约1797年生人。又据《听春新咏》伶人小传“真馥,姓陆,字阆仙,一字怡香,年二十三,苏州人。始隶金玉,继隶富华,后入三和部。寓居铁老鹳庙之世德堂”,及《听春新咏》收有芳草词人《怀陆阆仙》、《题阆仙小像》等诗可知陆怡香为嘉庆名伶,其经历与留春阁小史不符。
    ②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缘起》,《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53页。
    ③据《著者别号书录考》“小游仙客,邗江人,又号半标子。”《莺花小谱》成于嘉庆己卯年(1819),邗江小游仙客作《菊部群英》,成书于同治十二年(1873)。据笔者考证,小游仙客为王小铁,参见《菊部群英》作者考证。
    ④双影庵生《法婴秘笈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05页。
    ①播花居士《燕台集艳》,《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39页。
    ②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71页。
    ③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5页。
    ①关于杨掌生身世与《京尘杂录》的创作,么书仪先生有详细考订,此不赘述。可参看么书仪《杨掌生和他的京尘杂录——兼谈嘉、道年间的花谱热》一文,亦可参见王人恩《杨掌生与<红楼梦>》一文,《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2期。
    ②杨懋建《帝城花样》,虫天子《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128-4129页。
    ③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第148页。
    ④朱德慈《近代词人考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22页。
    ①《江苏府县志辑·光绪江阴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17页。
    ②蜃桥逸客等《燕台花史》,《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74页。
    ③孙静安《栖霞阁野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44页。
    ④“慧真,姓黄氏……余不钓徒品为幽娴沉静,独出冠时……余不钓徒谱念奴娇一阙以悼之,词极哀艳,附录之云”殿春生《华严色相录》,《艳语》,上海广益书局,1915年。
    ①杨恩寿《桂枝香》,《香艳丛书》,第3407页。
    ②许九埜《梨园轶闻》,《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44页。检《菊部群英》“岫云主人徐小香”条:“正名忻,原名馨,号蝶仙。苏州人,原籍常州,辛卯十二月初十日生。唱小生,兼昆旦。出吟秀。旧主德闻。住小安南营。”全书并无伶人赞语,此条亦然。
    ③罗瘿庵《鞠部丛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794页。岫云堂题“五云深处”又见《怀芳记》:“小香居岫云堂,弟子五人,皆以云名。室题‘五云深处’。”
    ④邗江小游仙客《菊部群英》,《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71页。
    ①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415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965页。
    ②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卷41,《续修四库全书》1686册,第542页。
    ③钱泳撰,张伟校点《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51页。
    ④钱泳《履园丛话》,第623页。
    ⑤吴存存《梨园花谱——清中晚期北京男风盛行下的流行读物》,《中国“性”研究》,2007年第2辑,高雄:万有出版社。
    ⑥《申报》,1880年12月24日,1881年7月14日,1883年7月2日。
    ⑦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205页。广方言馆1863年由李鸿章奏设创办的外语学校,初名上海同文馆,后改名为广方言馆。
    ①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67-568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卷24,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42页。
    ③平阳酒徒《宣南杂俎跋》,《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30页。
    ④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01页。
    ⑤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7页。
    ①参见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朱德慈《近代词人生卒年岁新考——兼订<清人别集总目>等诸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②《广方言馆先后五次咨送京师同文馆学生名单》,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第205页。广方言馆1863年由李鸿章奏设创办的外语学校,初名上海同文馆,后改名为广方言馆。
    ③艺兰生《宣南杂俎》,《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29页。
    ④参见《同文馆题名录》,《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60-65页。
    ①王韬《瑶台小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78页。
    ②周作人著、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6,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636页。
    ③《申报》,1895年12月16日。
    ④情天外史《情天外史》,第696页。
    ⑤郑逸梅《艺林散叶》,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86页。
    ⑥了然先生《鞠部明僮选胜录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87页。
    ①谢素声《杏林撷秀》,《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101页。
    ②陈澹然《晦堂书录》,纪健生主编《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2卷,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192页。
    ③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7页。
    ①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7页。
    ②黄复《宣南零梦录序》,第801页。
    ③王达津先生回忆父亲云:“他字孝慈,斋号鸣晦庐。”喜爱明刻本,郑振铎拿去影印的《十竹斋笺谱》、《金瓶梅词话》即为其父所珍爱的藏书。参见《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第611页。
    ④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9页。
    ⑤倦游逸叟《梨园旧话》,《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15页。
    ①潘光旦《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中认为文字上的捧角分为三种方式:“月旦的品评是一种,杨掌生的四种《京尘杂录》,余不钓徒与殿春生的《明僮合录》,以后近人谢素声的《杏林撷秀》之类都是很好的例子。菊榜也是一种,例如光绪二年的榜:状元是朱霞芬,榜眼是蒋双凤,探花是孟金喜。和菊榜相似的又有种口号式的称誉,例如‘三年出一状元,三年不出一好角’,或‘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第三种是诗文的揄扬。梁任公尝为谭鑫培选像题诗……”第234页。另有吴存存《软红尘里著新书》一文将花谱分为四类,模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格式、伶人小传、以私寓为条目、士人笔记类。由于许多作品集多种形式于一体,不太明晰,可参见上述分类。
    ①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724页。
    ①谢肇淛《五杂俎》,第209页。
    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02页。
    ③田艺蘅《留青日札》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63页。
    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54页。
    ⑤佚名《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7-128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4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91页。
    ③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379页。石昌渝先生指出:“清末盛行的狭邪小说,如《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等,是才子佳人小说在清末的变种,才子仍是才子,佳人则换成优伶和妓女。叙事之缠绵,情感之哀怨,又胜于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
    ①秦瘦鸥《小说纵横谈》,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第37页。
    ②(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9页。韩南先生称此类小说为“烟粉类小说”。
    ③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④《上海研究资料·沪娼研究书目提要》上海通社编《旧上海史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8年,第583-591页。是书于风土类中收录《沪娼研究书目提要》,共计三十八种。时间上从同治五年(1866)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这些书目是徐蔚南先生收藏,十之八九是专说娼妓的,十之一二不是专说娟妓的。编者录此书目,亦可觇视当时上海烟花之盛是上海社会的重要现象。
    ⑤《申报》,1894年9月24日。
    ⑥《申报》,1894年8月9日。
    ①魏绍昌《关于(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的两组资料》,《吴趼人全集》第10卷,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331页。
    ②据韩南先生所云:这部书曾以不同的书名被重印,最近一部是《上海名妓传》。参见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③新庵《月月小说》第5号,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54页。
    ④《申报》1908年8月25日。
    ⑤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07页。
    ①《申报》1909年10月21日。《新繁华梦》在上海颇为畅销,在五集未全出时就分集刊登广告。
    ②王韬《花国剧谈自序》,《香艳丛书》,第249页。
    ①邹弢《三借庐赘谈》,《续修四库全书》1263册,第733页。
    ②参见阿英《阿英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27页。
    ③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申报馆小丛书本。
    ④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47页。
    ⑤上海通社《旧上海史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586页。
    ①《申报》,1886年4月23日。
    ②周良《苏州评弹旧闻钞》,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68页。
    ③蛟川紫竹房主人《海上青楼图记序》,《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册。
    ④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48页。
    ⑤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笔记小说大观》25册,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第383页。
    ⑥《建宁县志》,《建宁文史资料》第5辑,第81页。
    ⑦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8页。
    ⑧王韬《淞隐漫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21页。
    ⑨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95页。
    ⑩孙殿起《贩书偶记》小说类中题为《吴门百艳图》,此书为司香旧尉评花、花下解人写艳,光绪庚辰(1880)雪禄轩巾箱本。
    ①《申报》,1884年9月4日。
    ②《申报》,1887年7月12日。
    ③《申报》,1892年10月1日
    ④参见夏晓虹《返回历史现场的通道——上海旅游指南溯源》,《读书》2003年第3期。
    ⑤参见夏晓虹《返回历史现场的通道——上海旅游指南溯源》,《读书》2003年第3期。
    ①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7页。
    ②惠兰沅主《海上青楼图记》卷],《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3年。
    ③蛟川紫竹房主人《海上青楼图记序》。
    ①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申报馆小丛书。
    ②上海通社编《旧上海资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579页。
    ①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26页。
    ②吴存存《中国“性”研究》,2007年第2辑。么书仪先生认为“读者面始料不及的扩大,使得这一类刊物成为畅销的普及读物”参见么书仪《杨掌生和他的<京尘杂录>》——兼谈道、咸年间的“花谱”热》,《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①餐花小史《日下看花记后序》,第109页。
    ②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64页。
    ①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52页。
    ②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53页。
    ③李调元《童山诗集》,《丛书集成初编》231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21页。
    ④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99页。
    ⑤蕊珠旧史《丁年玉笋志》,《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342页。
    ①来青阁主人《片羽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24页。
    ②双影庵生《法婴秘籍》,《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10页。
    ③邗江小游仙客《菊部群英·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71-472页。
    ④艺兰生《宣南杂俎》,《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26页。
    ⑤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26页。
    ①众香主人《众香国》,《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17页。
    ②情天外史《情天外史》,《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84页。
    ③《申报》,]895年12月16日。
    ④闲闲道人《燕台花史·跋》,《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75页。
    ①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别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94页。
    ②阙名《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9页。
    ③殳山剑石主人《明僮合录·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14页。
    ④武林云居山人《怀芳记·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81页。
    ⑤双影庵生《法婴秘笈》,《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05页。
    ⑥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22页。
    ⑦李虹若《朝市丛载》,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页。
    ①么书仪《杨掌生和他的<京尘杂录>》——兼谈道、咸年间的“花谱”热》,《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②《本馆告白》,《申报》1872年4月30日。
    ①逢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8页。
    ②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③武润婷《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97页。
    ④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7-258页。
    ①参见严芙孙《民国旧派小说家史》,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562-563页。
    ②文迎霞《晚清报载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③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10页。
    ④《申报》1892年2月22日。
    ①《申报》1911年2月19目。
    ②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7-258页。
    ③《申报》,1894年5月8日。
    ④吴趼人《吴趼人全集》10卷,第331-332页。
    ①《申报》,1910年2月10日。
    ②《海上群芳谱出售》,《申报》,1884年7月5日。
    ③《申报》,1892年5月30日。
    ①《申报》,1884年9月4日。
    ②《申报》,1887年7月12日。
    ③《申报》,1888年3月1日。
    ①孙绍宜《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8页。
    ②(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①蕊珠旧史《梦华琐簿》,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353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2页。
    ②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4页。
    ③徐蔚《男旦——性别反串》,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此论文指出站台与坐排场的相似之处,如元代高安道[般涉调]“哨遍”《嗓淡行院》[七煞],描述元代女优专事“坐排场”:“坐排场众女流,乐床上似兽头,栾睃来报是些十分丑。一个个青布裙紧紧的兜着奄老,皂纱片深深的裹着额楼,棚上下把郎君溜。喝破子把腔儿莽诞,打讹的将纳老胡颩。”
    ④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87页。
    ⑤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4页。
    ⑥李虹若《朝市丛载》,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58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2页。
    ②蕊珠旧史《梦华琐簿》,第354页。
    ③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09页。
    ④杨米人《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4页。
    ⑤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48页。
    ①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91页。
    ②黄育馥《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68页。
    ①安乐山樵《燕兰小谱》,第18页。
    ②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61页。
    ③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46页。
    ④安乐山樵《燕兰小谱》,第40页。
    ⑤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167页。
    ⑥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42页。
    ①蕊珠旧史《丁年玉笋志》,第330页。
    ②蕊珠旧史《辛王癸甲录》,第295页。
    ③李虹若《朝市丛载》,第145页。
    ④李岳瑞《悔逸斋笔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66页。
    ①采蘅子《虫鸣漫录》,《笔记小说大观》22册,第353页。
    ②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24页。
    ③蕊珠旧史《丁年玉笋志》,第334页。
    ④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80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2页。
    ②张次溪《北平梨园竹枝词荟编》,第1172页。
    ③沅浦痴渔《撷华小录》,第535页。
    ④陈森《品花宝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56页。
    ①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31页。
    ②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第227页。
    ③程俊英《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696页。
    ④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内篇5,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35页。
    ⑤孙棨《北里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2页。
    ①白居易《白居易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0页。
    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1页。
    ③班固《汉书》卷51,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349页。
    ④薛居正《旧五代史·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711页。
    ⑤谢肇淛《五杂俎》卷8,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5页。
    ⑥史玄《旧京遗事》,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986年,第25页。
    ⑦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21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84页。
    ②陈洪谟《治世余闻》下篇卷3,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3页。
    ③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页。
    ④褚人获《坚瓠集》戊集卷3,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⑤陈森《品花宝鉴》,第151页。
    ①张春帆《九尾龟》153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36页。
    ②众香主人《众香国》,第1023页。
    ③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28页。
    ④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46页。
    ⑤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页。
    ⑥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4页。
    ⑦杨米人《清代北京竹枝词》,第22页。
    ①陈彦衡《旧剧丛谈》,《戏剧月刊》,第3卷第9期。
    ②秋星《优伶之人格问题》,周剑云编《鞠部丛刊》,《民国丛书》第2编,第6页。
    ③徐珂《清稗类钞》,第5095页。
    ④周剑云《鞠部丛刊·品菊余话》,《民国丛书》,第48页。
    ⑤张春帆《九尾龟》,第583页。
    ①苏同《无耻奴》,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660页。
    ②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7页。另见徐珂《清稗类钞》“光绪中叶之例赏,为京钱十千,就其中先付二千,曰车资,八千则后付。”,第5095页。
    ③李虹若《朝市丛载》,第159页。
    ④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4页。
    ⑤许奉恩《里乘》,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第98页。
    ①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4-515页。
    ②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4-515页。
    ③倦游逸叟《梨园旧话》,第822页。
    ④阙名《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9页。
    ①(英)蔼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743页。
    ②阙名《燕京杂记》,第129页。
    ③蕊珠旧史《梦华琐簿》,第365页。
    ④何刚德《春明梦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39-140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23页。
    ②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5页。
    ③杨恩寿《坦园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12页。
    ④余不钓徒《明僮小录》,第420页。
    ⑤殿春生《明僮续录》,第427页。
    ①四不头陀《昙波》,《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388页。
    ②蕊珠旧史《丁年玉笋志》,第343页。
    ①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第260页。
    ②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4页。
    ③叶凯蒂《妓女与城市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
    ①转引于包亚明《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20页。
    ②《上海新报》,1869年11月13日
    ①参见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49-151页。
    ②胡祥翰《上海小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2页。
    ③王韬《王韬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09页。
    ④孙宝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89页。
    ⑤孙家振《退醒庐笔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86页。
    ①周星诒《窳櫎日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②王韬《淞隐漫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478页。
    ③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43页。
    ④张春帆《九尾龟》,第208页。
    ⑤《图画日报》,第247号。
    ⑥陆士谔《十尾龟》,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39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13页。
    ②思绮斋《碧海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74页。
    ③张春帆《九尾龟》,第12页。
    ④抽丝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第255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第112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44页。
    ③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卷4,申报馆小丛书本。
    ①胡山房薪翘氏《沪北十景》,《申报》,1873年1月10日。
    ②六勿山房主人《申江杂咏百首》,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5页。
    ③尊闻阁《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乙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④《图画日报》,第309号。
    ⑤陈伯熙《老上海》,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102页。
    ①张春帆《九尾龟》,第26页。
    ②李伯元《海天鸿雪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8页。
    ③抽丝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第207页。
    ④陆士谔《十尾龟》,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32页。
    ⑤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娟妓问题与现代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第88页。
    ⑥胡祥翰《上海小志》,第14页。
    ①忏情生《续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年5月18日。
    ②张春帆《九尾龟》,第20页。
    ③《图画日报》,245号。
    ④《图画日报》,269号。
    ①张春帆《九尾龟》,第788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6149页。
    ③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94页。
    ①李伯元《海天鸿雪记》,第57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49页。
    ③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第101页。
    ④《图画日报》,第140号。
    ⑤花川悔多情生《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年9月9日。
    ⑥熊月之《上海通史》第5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2页。
    ①张春帆《九尾龟》,第106页。
    ②梦花馆主《九尾狐》,第315页。
    ③张春帆《九尾龟》,第26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29-130页。
    ②张春帆《九尾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6页。
    ③龙湫旧隐《沪南竹枝词》,《申报》1872年7月8日。
    ①《论服色宜正》,《申报》,1894年3月16日。
    ②《申报》,1901年5月5日。
    ③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页。
    ④吴趼人《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327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第240页。
    ②辰桥《申江百咏》,顾柄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第91页。
    ③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41页。
    ④张春帆《九尾龟》,第642页。
    ⑤海上漱石生《海上繁华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59页。
    ⑥罗岗、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6页。
    ①(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45页。
    ②《冶游闲论》,《申报》,1881年10月24日。
    ③罗岗《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建构——从(海上花列传)中的“马车”谈开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此文通过马车这一视角,在上海城市化进程语境中,探讨性别移动和城市流动空间形成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①(美)曾佩琳《完美图像:晚清小说中的摄影、欲望与都市现代性》,李孝悌《中国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421页。
    ②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第263页。
    ③余怀《板桥杂记》,第13页。
    ①《申报》,1898年4月22日。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1699页。
    ③《游戏报》1899年1月1日转引自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第262页。
    ①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泰东书局,1924年,第104-105页。
    ②(德)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③(美)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①罗苏文《上海与近代都市美女视觉形象的塑造(1880-1920)》,徐安琪主编《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性别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64页。
    ②(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娟妓问题与现代性》,第80页。
    ③(德)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81页。
    ④(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998年,第639页。
    ①李长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97页。
    ②《申报》,1876年2月7日。
    ③(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6页。
    ④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44页。
    ①纪美云《青楼里的开路先锋——近代妓女与妇女解放》,《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是文从妓女对伦理纲常的突破,妓女参与公共活动、追求经济独立和自由自主、追求性爱、张扬人性等方面指出妓女在近代妇女解放中所起到的先锋作用。
    ②(德)叶凯蒂《妓女与城市文学》,《现代小说丛刊》,2001年第2期。
    ③刘慧英《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国女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76页。
    ①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30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附录》,虫天子《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5690页。
    ①池志徵《沪游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②王韬《瀛蠕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15页。
    ③《申报》,1873年11月18日。
    ④周剑云《鞠部丛刊》,《民国丛书》第2编,第5页。
    ⑤《申报》1872年6月4日。
    ⑥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25页。
    ①抽丝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第134页。
    ②《图画日报》258号。
    ③抽丝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94页。
    ④海上漱石生《海上繁华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006页。
    ⑤梦花馆主《九尾狐》,第45页。
    ①吴趼人《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第319页。
    ②张春帆《九尾龟》,第767页。
    ③抽丝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第136页。
    ①徐珂《清稗类钞》,第5155页。
    ②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96页。
    ③《申报》,1873年2月8日。
    ④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307页。
    ①张春帆《九尾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5页。
    ②周剑云《鞠部丛刊·俳优轶事》,《民国丛书》第2编,第5页。
    ③徐珂《清稗类钞》,第5242页。
    ④抽丝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刚》,第210页。
    ⑤张春帆《九尾龟》,第182页。
    ①梦花馆主《九尾狐》,第194页。
    ②(法)福柯《性经验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页。
    ③(法)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0页。
    ①李伯元《海天鸿雪记》,第83页。
    ②《申报》,1875年6月15日。
    ③张春帆《九尾龟》,第760页。
    ④(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8页。
    ①(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2-113页。
    ①毛文芳《物·性别·观看:明末清初文化书写新探》,台北:学生书局,2001年,第413页。
    ②(法)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③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9页。
    ④孙棨《北里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3页。
    ⑤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139页。
    ⑥罗烨《醉翁谈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45页。
    ①范成大《菊谱》,虫天子《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8页。
    ②潘之恒《潘之恒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6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761-762页。
    ④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9-50页。
    ⑤余怀《板桥杂记》,第54页。
    ①曹大章《莲台仙会品》,《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第303-304页。此次花榜列女学士王赛玉紫微花、女太史杨璆姬莲花、女状元蒋兰玉杏花、女榜眼齐爱春桃花、女探花姜宾竹西府海棠、女会元徐琼英梅花、女会魁赵连城芍药、女会魁陈玉英绣球、女解元陈文姝桂花、女经魁张如英芙蓉、女经魁蒋文仙葵花、储才陈琼姬蕙草及储才王蕊梅芝草十三人,据《莲台仙会品》后所附的莲台令规,“遵旧录用十四章雕缕人物花卉以媚观者”,当为十四人,据后所列经魁菊花,未见前题,加此共十四人。
    ②冰华梅史《燕都妓品》,《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第303-304页。
    ③萍乡花史《广陵女士殿最》,《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第305页。
    ④曹大章《秦淮士女表》,《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第310页。
    ①潘之恒《金陵妓品》,《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第316页。
    ②冯梦龙《情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84页。
    ③杨慎《江花品藻》,《绿窗女史》第7册,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④余怀《板桥杂记》,第13-14页。
    ①褚人获《坚瓠集》,补集卷5。
    ②李斗《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12页。
    ③王韬《海陬冶游附录》,《香艳丛书》,第5701页。
    ④毛祥麟《墨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59页。
    ①叶梦珠《阅世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12页。
    ②吴敬梓《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364页。
    ③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304页。
    ①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5149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5096页。
    ③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55页。
    ①李慈铭《越缦堂菊话》,《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710页。
    ②佚名《新刊鞠台集秀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49-661页。
    ③张次溪《燕归来簃随笔》,《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252页。
    ①王韬《瑶台小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67-677页。另可参见台湾王照玛硕士论文《清代中后期北京品优文化研究》,是文将同光年间文献中所列菊榜作了较系统整理,从此表中亦清晰可见菊榜与科榜之息息相关。
    ②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05页。
    ③麋月楼主《增补菊部群英》,《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48页。
    ④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页。
    ①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74页。
    ②齐如山《中国的科名》中提到:“一因此榜所取之人,必须各加案语、赞语,及所以列第几名之理由,再附以诗词等等,这万非平常与相公来往的几个书办、阔少爷,及内务府人员所能办到。二因翰林院的人员,能此者固然很有,但他们恐怕御史参奏,绝对不敢作。三因在野文人,固然也可以作,但他们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目.与相公们来往,也需用相当的金钱,他们也没有。四因中了进士之后,立刻就要受职,乃成命官,也便不敢有这种举动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16页。
    ③夏仁虎《旧京琐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④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04-605页。
    ①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73页。
    ②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11页。
    ③易顺鼎《哭庵赏菊诗》,《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743页。
    ④蜀西樵也《燕台花事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46页。
    ⑤众香主人《众香国》,《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12页。
    ①徐珂《清稗类钞》,第5096页。
    ②王韬《瑶台小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72页。
    ③寄斋寄生《燕台花史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59-1060页。
    ④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0页。
    ①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上海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年,第40页。
    ②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阿英全集》第6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3页。
    ③郑逸梅《掌故小札》,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第100页。
    ④孙家振《海上繁华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011页。
    ①王韬《海陬冶游附录》,《香艳丛书》,第5756-5762页。
    ②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卷1,《申报馆丛书》。“凌霄花郑桂卿……癸未(1883)秋季柘湖渔郎“春江二十四鬟花榜”,竟以第一人艳冠一军,比之李十娘,奖云:既含睇兮又宜笑,独旷世而秀群者也。”
    ③阿英《晚清小报录》,《阿英全集》,第278页。
    ①《申报》,1876年6月14日。
    ②《申报》,1876年6月26日。
    ③《申报》,1880年3月22日。
    ①《申报》,]880年4月30日。
    ②《申报》,1881年8月29日。
    ③《申报》,1883年11月30日。
    ④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潜》,申报馆聚珍排印本。
    ①陈伯熙《老上海》记:“上海之有花榜,据沪人之老于花丛者,咸谓始于各小报而小报实由李伯元游戏报导其先河。则花榜当自李伯元作之俑也。”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90页。
    ②本文引用《游戏报》资料出于《李伯元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以下不再标注。
    ③评语其一为:“蕤蕤者葩,娟娟其韵,波写明而花写媚,神取洁而情取幽。”其二:“《淮南子》云:‘曼容皓齿,不待脂粉芳泽而佳者,西施、阳文也。’吾于词史亦云。”其三:“端庄沉静,柔媚可亲。张墅、愚园,踪迹罕到。举止娴雅,有大家风。秀丽天然,风神娴雅。姗姗仙骨,矫矫不群。”其四:“天仙花人,自然丰韵,翩然入座,鹤立鸡群。昔人谓美人之光可以养目,睹此益信。”
    ①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下册第1页。
    ②参见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93-95页。
    ③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第91页。
    ①张春帆《九尾龟》,第860页。
    ②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第91页。
    ③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第23页。有“以勾栏中人而明目张胆皆用总统议员之名,宜科以大不敬之罪,否则浇风流播,为害胡有底止……谓中国名分之说,为剥夺自由之恶魔,试观外人日用之物,且袭用其国伟人之名称,并未以为亵,今以公名冠之于妓女,一可打破名分之说。二可减少竞名之风,实为进化而非退化,以上诸说,皆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姑录于此为异日花国史者之实料。”
    ①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39页。
    ②佚名《冶游闲论》,《申报》,1881年10月24日。
    ①张春帆《九尾龟》,第474页。
    ②孙家振《海上繁华梦》,第609页。
    ①张春帆《九尾龟》,第861页。
    ②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下册,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第16页。
    ③张春帆《九尾龟》,第750页。
    ①阿英《晚清小报录》,《阿英全集》第6卷,第276页。
    ②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507页。
    ①尤侗《艮斋杂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80页。
    ②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84页。
    ③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4页。
    ①尤侗《艮斋杂说》,第101页。
    ②陈维崧《迦陵词全集》卷26,《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24册,第356页。
    ③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6,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401页。
    ④孟森《心史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05页。
    ⑤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7页。
    ⑥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7,第252页。
    ①施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1页。
    ②阙名《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19页。
    ①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申报馆聚珍排印本,1874年。
    ②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99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12页。
    ②四不头陀《昙波》,第398页。
    ③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第274页。
    ④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21页。
    ①冒鹤亭《云郎小史》,《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964页。
    ②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594页。
    ③蕊珠旧史《梦华琐簿》,第364页。
    ④《图绘伶伦》,《申报》,1876年3月2日。
    ①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9页。
    ②萝摩庵老人《怀芳记》,第592页。
    ③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18页。
    ④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05页。
    ⑤易顺鼎《哭庵赏菊诗》,第757页。
    ⑥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99页。
    ①安乐山樵《燕兰小谱》,第3页。
    ②蕊珠旧史《梦华琐簿》,第364页。
    ③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64页。
    ④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92页。
    ⑤蜀西樵也《燕台花事录》,第554页。
    ①袁书菲《如食橄榄——十七世纪中国对男伶的文学消受》,《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5页。
    ②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65页。
    ③捧花生《秦淮画舫录》,《申报馆聚珍排印本》1874年。关于捧花生、个中生的作者考订可参看李汇群《清代中期七部南京狭邪笔记初考》,《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④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申报馆聚珍排印本,1874年。
    ①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113页。
    ②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55页。
    ③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52页。
    ①《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2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第598页。
    ②《道光鄢陵县志》18卷,道光十三年刊本。
    ③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第257页。
    ④苏廷魁《守柔斋诗钞》初集卷三,同治三年都门刻后印本。
    ①王鸿泰《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史学月刊》,2006年第5期。
    ①光绪二十三年(1897)《申报》人事变动,美查获利回国,由于新大班不谙华语,馆事均由葡萄牙人毕礼纳传译,报纸精神形式大致不变,“惟诗词一门时已不甚登载”,参见雷缙《申报馆过去之状况》。笔者认为此时《申报》更趋于世俗化,诗词韵语已不适应民众需求,加之此时上海风月小报的兴盛,《申报》上的题妓赠妓之作也受到影响。
    ②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阿英全集》卷6,第288页。
    ③《申报》,1883年6月23日。
    ④邹弢《三借庐赘谈》卷2,《续修四库全书》1263册,第637页。
    ⑤《文史》,中华书局,1965年。
    ①王韬《读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书后》,《申报》,1884年7月15日。
    ②苕水惜花仙史《和忏情侍者蓝田词即题海上群芳谱》,《申报》,1886年5月2日。
    ③西溪山人《吴门画舫录》,申报馆聚珍排印本,1874年。
    ④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申报馆聚珍排印本,1874年。
    ①《申报》,1876年3月3日。
    ②《申报》,1881年10月5日。
    ③《申报》,1881年10月6日。
    ④《申报》,1874年6月24日。
    ⑤《申报》,1874年7月3日。
    ①王韬《海陬冶游附录》,《香艳丛书》,第5763页。
    ②《申报》,1882年1月15日。
    ③《申报》,1882年1月22日。
    ①《申报》,1892年2月17日。
    ②《申报》,1898年12月24日。
    ①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97页。
    ②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第24-33页。
    ③《清朝野史大观》卷10,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1年,第87页。
    ④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29页。
    ⑤王燕《晚清小说期刊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⑥凌硕为《新闻传播与小说情调》,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74页。
    ①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史林》,2003年第2期。
    ②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③转引自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698页。
    ④康正果《风骚与艳情》,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13页。
    ⑤范摅《云溪友议》,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32-33页。
    ①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第9页。
    ②捧花生《画舫余谭》,申报馆聚珍排印本,1874年。
    ③《申报》,1887年1月3日。
    ④《申报》,1885年6月23日。
    ⑤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46页。
    ⑥老上海《新繁华梦》第三集,上海:上海大文出版社,1937年,第8页。
    ⑦于醒民《上海,186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15页。
    ⑧文化资本,系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尔所提出的理念。
    ①(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30页。
    ②雾里看花客《真正老林黛玉》,上海:民国图书馆,1919年,第36页。
    ③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90辑下,第27页。
    ①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6页。
    ②夏仁虎《旧京琐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8-89页。根据吴建雍、赧晓琳《宣南仕乡》,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6-12页。将宣南分为三个区域:琉璃厂附近街区,西起宣武门外大街,东至琉璃厂、梁家园;北起护城河沿,南至骡马市大街。第二个小区位于宣外西部,北起上斜街,南抵广宁门大街;西起下斜街,东达宣外大街。第三个区域以半截胡同为中心,北起广宁门大街东段、骡马市大街西安段,南至横街;西起轿子胡同,东至下洼子。
    ③侯仁之《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第493页。
    ④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4页。
    ⑤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8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03页。据《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所载韩家潭:“位于宣武区东北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北邻铁树斜街。东西走向。东起陕西巷,西止五道街,中与大、小外廊营胡同,大、小百顺胡同相交。附近地势低洼,明朝有凉水河支岔流经,积水成潭,故此街原名寒葭潭。清代内阁学士韩元少曾居于此,故又称韩家潭。”
    ②王政尧《清代宣南戏剧文化的形成与梨园名宿的贡献》,中华文史网。此文附有《清代梨园名家居住宣南简表》,列有80位居住在宣南的名伶。
    ③顾颉刚《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序》,第4页。
    ④宗威《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序》,第9页。
    ①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第6283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6271-6272页。
    ③徐永年增辑《都门纪略》,沈云龙《近代史料丛刊三编》,第252页。
    ④陈彦衡《旧剧丛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64页。
    ①张岱《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9页。
    ②冒鹤亭辑《云郎小史》,《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958页。
    ③艺兰生《宣南杂俎》,《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16页。
    ④偎星阁主《北平梨园变迁记》,《戏剧月刊》,第2卷12期。
    ⑤艺兰生《侧帽余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06页。
    ⑥倦游逸叟《梨园旧话》,《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27页。
    ⑦戴璐《藤阴杂记》卷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1页。
    ⑧赵慎畛《榆巢杂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41-142页。
    ①胡思敬《国闻备乘》卷4,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27页。
    ②李慈铭《越缦堂日记》12册,光绪5年6月9日,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第8373页。
    ③李慈铭《越缦堂日记》11册,光绪3年11月8日,第7648页。
    ④潘曾沂《宣南诗会图记》,《功甫小集》卷8,嘉庆二十三年刊本。
    ⑤吴建雍、赫晓琳《宣南仕乡》,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50页。
    ①魏泉《宣南人文环境的形成》,《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②柴桑《京师偶记》,《北京历史风土丛书》,北京:北京广业书社,1925年,第12页。
    ③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82页。
    ④震均《天咫偶闻》卷7,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8页。
    ⑤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74页。
    ⑥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15页。
    ⑦李虹若《朝市丛载》,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3页。
    ⑧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页。
    ①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05-706页。
    ②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第569页。
    ③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71-72页。
    ④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23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17页。
    ②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62页。
    ③捧花生《画舫余谭》,申报馆聚珍丛书,1874年。
    ④易顺鼎《哭庵赏菊诗》,第774页。
    ①李文海、赵晓华《晚清官僚士人群体的人际交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②震均《天咫偶闻》,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77页。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9页。
    ②龚自珍《龚自珍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0页。
    ③倦游逸叟《梨园旧话》,第798页。
    ④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447页。
    ⑤柴小梵《梵天庐丛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13-614页。
    ⑥张肖伧《菊部丛谭》,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第2页。
    ⑦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81页。
    ①昭梿《啸亭续录》卷3,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46页。
    ②《剧学月刊》,1932年1卷2期。
    ③李慈铭《越缦堂日记》11册,第7599页。
    ④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06页。
    ①王维江《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的“声”与“色”》,《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
    ②欧阳煜《见闻琐录》,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第193-194页。
    ③陈澹然《异伶传》,第728页。
    ①罗瘿公《鞠部丛谭》,第782页。
    ②李慈铭《越缦堂日记》11册,第7599页。
    ③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03页。
    ①王维江《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中的“声”与“色”》,《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
    ②么书仪《晚清优伶社会地位的变化》,《戏曲研究》第68辑。
    ③胡晓真《名花与贱业:浅论清代与民初京剧的伶人文化》,《历史月刊》,第86期。
    ④陈森《品花宝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页。
    ⑤陈澹然《异伶传》,第727页。
    ⑥周星誉《鸥堂日记》卷3,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0页。
    ①黄均宰《金壶遯墨》,《笔记小说大观》27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第107页。
    ②孙民纪《优伶考述》,第307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23页。
    ②佚名《名人轶事》,《清代野史》第8辑,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第191页。
    ③佚名《梼杌近志》,《清代野史》第4辑,第158页。
    ④昭梿《啸亭杂录》卷8,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9页。
    ⑤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06页。
    ⑥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43页。
    ①昭桩《啸亭杂录》卷8,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8页。
    ②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07页。
    ③邹弢《三借庐笔谈》,《笔记小说大观》,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12页。
    ④倦游逸叟《梨园旧话》,第831页。
    ①张祖翼《清代野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69-71页。
    ②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87页。
    ③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51页。
    ④佚名《名人轶事》,《清代野史》第8辑,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第191页。
    ①何刚德《春明梦录》,第140页。
    ②谢素声《燕京名伶故居志》,《戏剧月刊》,第3卷第3期。
    ①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81页。
    ②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04页。
    ③孙民纪《优伶考述》,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第345页。
    ④王鸿泰《青楼名妓与情艺生活:明清间的妓女与文人》,许纪霖《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1页。
    ⑤王韬《瑶台小录》,第678页。
    ①蜀西樵也《燕台花事录》,第547页。
    ②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93页。
    ③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61页。
    ④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4-145页。
    ⑤蕊珠旧史《梦华琐簿》,第347页。
    ⑥罗瘿公《菊部丛谭》,第785页。
    ⑦倦游逸叟《梨园旧话》,第830页。
    ①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91页。
    ②萝摩庵老人《怀芳记》,第595页。
    ③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75页。
    ①姚华《弗堂类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辑20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第304-305页。
    ②谭帆《优伶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7页。
    ③袁中道《珂雪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72页。
    ①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04页。
    ②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第264页。
    ③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第574页。
    ①冯梦龙《情史》,《冯梦龙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77页。
    ②情天外史《情天外史》,第683页。
    ③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90页。
    ④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5页。
    ①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234页。
    ②四不头陀《昙波》,第389页。
    ③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66页。
    ④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第571页。
    ⑤梁壬绍《两般秋雨盦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5页
    ⑥俞蛟《梦厂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页。
    ⑦李中馥撰,凌毅点校《原李耳载》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26页。
    ⑧汤传楹《闲余笔话》,《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563页。
    ①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1页。
    ②施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9-290页。
    ③四不头陀《昙波》,第389页。
    ④徐珂《清稗类钞》,第5094页。
    ①天汉浮槎散人《秋坪新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92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5094页。
    ③余怀著,李金堂校注《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页。
    ①艺兰生《侧帽余谭》,第607页。
    ②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47页。
    ③蒋士铨《忠雅堂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07页。
    ①俞蛟《梦厂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14页。
    ②李虹若《朝市丛载》,第153页。
    ③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第264页。
    ④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59页。
    ⑤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93页。
    ⑥萝摩庵老人《怀芳记》,第594页。
    ⑦萝摩庵老人《怀芳记》,第583页。
    ①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49页。
    ②吴趼人《上海三十年艳迹》,《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352页。
    ③《论骗嫖》,《申报》,1893年10月16日。
    ④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第359页。
    ⑤薛理勇《上海掌故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18页。
    ⑥欧阳巨源《负曝闲谈·第七回》描写时人评论:“上海张园一带,栽着许多树木,夏天在边上走不见天日,可以算它东京帝国城。大马路商务最盛,可以算它英国伦敦。四马路是著名繁华之地,可以算它法国巴黎。黄埔江可以算它泰晤士河,苏州河可以算它尼罗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2页。
    ⑦池志澂《沪游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56页。
    ⑧王韬《海陬冶游附录》,第5686页。
    ①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页。
    ②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7页。
    ③郁慕侠《上海鳞爪》记:“福州路(俗呼‘四马路’)中段一带地方,人们都目谓‘文化街’,因为那边的书店很多,最大的如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上中的如大东书局、广益书局、现代书局、北新书局、开明书局,范围较小的如泰东书局、光华书局、华通书局、新中国书店、卿云书店、新月书店,以及什么斋和什么阁等古董书店。”
    ④王文英、叶中强主编《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⑥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①吕文翠《现代性与情色乌托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研究》,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②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16页。
    ③郑逸梅《书报话旧》,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第110页。
    ④蒋瑞藻《小说考证》,第283页。
    ①梁溪瘦鹤词人《杨柳楼台题赠仓山旧主并乞郢政》,《申报》,1881年7月9日。
    ②《申报》,1883年7月25日。
    ③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④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9,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五),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85页。
    ①孙玉声《退醒庐笔记》,第23页。
    ②许纪霖《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第3页。
    ③王韬《杞忧生易言跋》,《弢园文录外编》,第321页。
    ①吴趼人《我佛山人笔记四种》,第345页。
    ②宣鼎《夜雨秋灯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59页。
    ③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2页。
    ④龚鹏程《近代思潮与人物》,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4—15页。
    ①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274页。
    ②(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①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92页。
    ①张潮《花底拾遗小引》,《香艳丛书》,第15页。
    ②陈森《品花宝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42-143页。
    ③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第73-107页。
    ④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第570页。
    ⑤王韬《瑶台小录》,第671页。
    ⑥蕊珠旧史《丁年玉笋志》,第340页。
    ⑦谢素声《杏林撷秀》,第1100页。
    ①龚鹏程《品花记事:清代文人对优伶的态度》一文强调文人品伶的审美视角及文人引为我辈的同情,但其忽略了品评本身存在的文化权威及伶人作为声色娱乐对象的实质。文人品伶在看似平等的视角下,实亦潜隐着文人在声色文化中的自我表现,及在京城文化中伶人对娱乐市场的迎合。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2页。
    ②陈森《品花宝鉴》,第764页。
    ③孙民纪《优伶考述》,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第298-299页。
    ①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73页。
    ②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339页。
    ③王鸿泰《青楼名妓与情艺生活》,许纪霖《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0页。
    ④施晔《清代名伶三曲述略及士优男风文化解读》,《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①潘光旦《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第238页。
    ②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
    ③余怀《板桥杂记》,第20页。
    ①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53页。
    ②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78页。
    ③蜀西樵也《燕台花事录》,第545页。
    ④艺兰生《宣南杂俎》,第525页。
    ①叶德辉《双梅影闇丛书》,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8年,第269页。
    ②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77页。
    ③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缘起》,第153页。
    ④艺兰生《评花新谱自跋》,《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68页。
    ①饭顒山樵《鸿雪轩纪艳四种题词》,《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26页。
    ②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第225页。
    ③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5,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631页。
    ④姚莹《东溟文集》文后集卷11,《续修四库全书》1512册,第587页。
    ⑤邱炜差《五百石洞天挥麈》卷4,《续修四库全书》1708册,第126页。
    ⑥了然先生《鞠部明僮选胜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087页。
    ①四不头陀《昙波》,第386页。
    ②殳山剑石主人《明僮合录序》,《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13页。
    ①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第569页。
    ②来青阁主人《片羽集》,第121页。
    ③蕊珠旧史《丁年玉笋志》,第329-331页。
    ④潘光旦《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第234页。
    ⑤李慈铭《越缦堂菊话》,第703-710页。
    ①情天外史《京华消遣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696页。
    ②西塍外史《燕兰小谱题词》,《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页。
    ③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第187页。
    ①古代状元有时亦指科举考试第一名,非专指殿试。如袁枚《随园诗话》“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本文所指状元为殿试第一名者。
    ②笔者所见目前关注于此问题的论文仅见村上正和《嘉庆道光年间士大夫与优伶——以“状元夫人“的故事为中心》,《清史研究》,2009年第2期。老夫子《清代“状元夫人”考》,http://hi.baidu.com/rgya这些论文指出状元夫人现象,对本节写作有启示作用,但皆未深入阐明其文化现象。
    ③赵翼《檐曝杂记》,北京:中华书局,第37页。
    ①蜀西樵也《燕兰小谱》,《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42页。
    ②钱泳《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55页。
    ③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96页。
    ④如鄂联《燕台鸿爪集》题诗云:“樽前尔汝话喃喃,颠倒宜人淡墨衫。同是桂郎酣舞队,有谁容易学秋帆。”叶云滋题诗:“闻说尚书有桂郎,百花头上占春光。欢场佳话君重继,走马看花一样忙。”(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第257-258页。)袁枚《随园诗话》云:“李桂官与毕秋帆尚书交好。毕未第时,李服事最殷,病则秤药量水,出则授辔随车。毕中庚辰进士,李为购素册界乌丝,劝习殿试卷子,果大魁天下。”(袁枚《随园诗话》卷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17页。)王培荀《乡园忆旧录》云:“秋帆眷伶人李桂官,得其资助登第,人呼‘状元夫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2,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第105页)谢堃《春草堂集》云:“状元夫人李桂官,一生知遇毕宫保,跋涉追随万里道。”(谢垫《春草堂集》卷2,《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45册,第500页。)蕊珠旧史感言:“昔秋帆尚书谪西邮,李桂官杖策相随,论者谓桂官加人一等,不在前之具眼识英雄,而在后之患难不渝。所谓‘岁寒知松柏’,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此在公门桃李,犹难言之,况杨花轻薄,顾安敢望其为冬青郁郁哉?呜呼,是诚不可及已。’(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88页。)
    ⑤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43页。
    ⑥华胥大夫《金台残泪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31页。
    ①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96页。
    ②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97页。
    ③蕊珠旧史《辛壬癸甲录》,第296—297页。
    ④张次溪《燕归来簃随笔》,《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1250页。
    ⑤四不头陀《昙波》,第394页。
    ⑥赵尔巽《清史稿》卷363,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1418页。
    ⑦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记载:“尚书天阉,与翁常熟同。一门生不知,初谒时,询问:‘老师几位世兄?’尚书曰:‘汝不知我天阉乎?’”按,尚书指潘祖荫,常熟指翁同和,同光间潘翁齐名。见引于《中国近代史料丛刊》4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29页。
    ①昭槤《啸亭杂录》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78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5107页。
    ③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18页。
    ①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76-177页。
    ②性逆转是指假如一个人的性冲动的对象是一个同性而不是异性的人,就这另成一种性歧变形象。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96页。
    ③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①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04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第5130页。
    ③罗瘿公《鞠部丛谭》,《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796页。
    ④倦游逸叟《梨园旧话》,《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831页。
    ⑤萝摩庵老人《怀芳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588页。
    ①何刚德《春明梦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0页。
    ②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卷21,第501页。
    ③赵翼《瓯北集》卷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39页。
    ①施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②蕊珠旧史《长安看花记》,第318页。
    ③葛雷西达·波洛克《现代性的女性气质空间》,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47页。
    ①王韬《弢园老民自传》,《弢园文录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6页。
    ②王韬《弢园尺牍》,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5页。
    ③忻平《王韬评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6页。
    ④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058-4059页。
    ①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38页。
    ②王韬《弢园尺牍》,第245页。
    ③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43页。
    ④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43页。
    ⑤参见于醒民《上海,186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15页。
    ⑥王韬《淞隐漫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60页。
    ⑦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77页。
    ①王韬《王韬日记》,第158页。
    ②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第61页。
    ③王韬《弢园老民自传》,《韬园文录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第327页。
    ④王韬《淞隐漫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84页。
    ⑤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56-4057页。
    ⑥王尔敏《王韬生活的一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
    ①王韬《王韬日记》,第48页。
    ②王韬《王韬日记》,第165页。
    ③王韬《王韬日记》,第36页。
    ④王韬《淞隐漫录》,第469页。
    ⑤王韬《弢园文录外编》,第248页。
    ①王韬《弢园文录外编》,第387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54页。
    ③《申报》,1883年7月24日。
    ①《申报》,1886年5月6日。
    ②于醒民《上海,1862)),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第427页。
    ③王韬《艳史丛钞序》,《弢园文录外编》,第248页。
    ④王韬《花国剧谈自序》,《弢园文录外编》,第249页。
    ⑤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07页。
    ①王韬《淞隐漫录》,第360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第5655页。
    ③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④王韬《淞隐漫录》,第84页。
    ⑤王韬《海陬冶游录》,第5660页。
    ⑥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58页。
    ⑦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57页。
    ①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1页。
    ②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47页。
    ③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78页。
    ④王韬《艳史丛钞序》,《弢园文录外编》,第248页。
    ①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55页。
    ②王韬《淞隐漫录》,第518页。
    ③吴趼人《上海三十年艳迹》,《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320页。
    ④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第4052页。
    ①王韬《王韬日记》,第153页。
    ②王韬《弢园尺牍》,第161页。
    ③王韬《扶桑游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2辑614册,第128页。
    ④钱泳《履园丛话》卷8,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23页。
    ⑤王韬《王韬日记》,第165页。
    ⑥王韬《弢园老民自传》,《弢园文录外编》,第330页。
    ①王韬《弢园老民自传》,第330页。
    ②忻平《王韬评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4页。
    ③柯文指出:“他们代表了中国大地上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他们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他们在中华世界的边缘活动。起初,他们的工作对中国主流中的事件似乎几无影响,但最终他们所提出的东西却与中国的实际需要渐渐吻合。”(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页。
    ④于醒民《上海,186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04页。
    ①王韬《弢园文录外编》,第395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虫天子编《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5641页。
    ③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6页。
    ①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41页。
    ②王韬《弢园老民自传》,《弢园文录外编》,第327页。
    ③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38页。
    ④王韬《白门衰柳记跋》,《香艳丛书》,第5023页。
    ①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40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48页。
    ③王韬《海陬冶游附录》,《香艳丛书》,第5685页。
    ④余怀《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①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737页。
    ②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26页。
    ③余怀《板桥杂记》,第7页。
    ④捧花生《秦淮画舫录》,申报馆仿聚珍版,1874年。
    ①西溪山人《吴门画舫录》,申报馆仿聚珍版,1874年。
    ②芬利它行者《竹西花事小录》,《香艳丛书》,第3343页。
    ③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0页。
    ④秦燕春《青楼传奇:秦淮记忆的晚清命运》,《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
    ①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41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自序》,《香艳丛书》,第5638页。
    ③王韬《王韬日记》,第167页。
    ④(德)叶凯蒂《文化记忆的负担——晚清上海文人对晚明理想的建构》,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5页。
    ①王韬《王韬尺牍》卷2,《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100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第9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69页。
    ③王韬《海陬冶游附录》,《香艳丛书》,第5734-5735页。
    ④王韬《海陬冶游附录》,第5739页。
    ⑤王韬《海陬冶游余录》,《香艳丛书》,第5789页。
    ⑥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第5659页。
    ①王韬《海陬冶游录》,第5661页。
    ①吕文翠《现代性与情色乌托邦》,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70页。
    (唐)孙棨《北里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唐)范摅《云溪友议》,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宋)罗烨《醉翁谈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元)夏庭芝《青楼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明)史玄《旧京遗事》,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潘之恒《潘之恒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
    (明)潘之恒《曲艳品》,《续修四库全书》本。
    (明)潘之恒《金陵妓品》,《续修四库全书》本。
    (明)曹大章《莲台仙会品》,《续修四库全书》本。
    (明)曹大章《秦淮士女表》,《续修四库全书》本。
    (明)冰华梅史《燕都妓品》,《续修四库全书》本。
    (明)萍乡花史《广陵女士殿最》,《续修四库全书》本。
    (明)杨慎《江花品藻》,《绿窗女史》,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余怀著,李金堂校注《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明)谢肇淛《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陈洪谟《治世余闻》,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明)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钗》,《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
    (明)梅鼎祚撰集,陆林校译《青泥莲花记》,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
    (明)冯梦龙《情史》,《冯梦龙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汤传楹《闲余笔话》,虫天子《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褚人获《坚瓠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何刚德《话梦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沈太侔《东华琐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夏仁虎《旧京琐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佚名《燕京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李虹若《朝市丛载》,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戴璐《藤阴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清)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清)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清)孙静安《栖霞阁野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清)余蛟《梦厂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清)叶梦珠《阅世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清)徐永年增辑《都门纪略》,《近代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清)李中馥撰,凌毅点校《原李耳载》,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清)龚炜《巢林笔谈》,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清)赵翼撰,李解民点校《檐曝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清)陈康祺撰,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初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清)赵慎畛《榆巢杂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清)尤侗《艮斋杂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清)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清)俞蛟《梦厂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清)赵翼,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李梦生笺《忠雅堂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清)袁枚《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清)毛祥麟《墨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胡思敬《国闻备乘》,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清)李调元《童山诗集》,《丛书集成初编》231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清)李岳瑞《悔逸斋笔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欧阳煜《见闻琐录》,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
    (清)柴桑《京师偶记》,《北京历史风土丛书》,北京:北京广业书社,1925年。
    (清)蒋芷侪《都门识小录》,成都:巴蜀出版社,1987年。
    (清)朱克敬《雨窗消意录》,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
    (清)杨米人等著《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年。
    (清)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王韬《海陬冶游录》,《香艳丛书》本。
    (清)王韬《花国剧谈》,《香艳丛书》本。
    (清)王韬《淞滨琐话》,《香艳丛书》本。
    (清)王韬《王韬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清)王韬《弢园文录新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清)王韬《弢园尺牍》,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清)孙宝暄《忘山庐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杨恩寿《坦园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梦畹生《粉墨丛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
    (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笔记小说大观》,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
    (清)池志澂《沪游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黄浚《花随人圣盒摭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欧阳煜《见闻琐录》,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
    (清)阮元《两浙輶轩录》,《续修四库全书》本。
    (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续修四库全书》本。
    (清)小蓝田忏情侍者《海上群芳谱》,申报馆丛书本。
    (清)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申报馆丛书本。
    (清)捧花生《秦淮画舫录》,申报馆丛书本。
    (清)捧花生《画舫余谭》,申报馆丛书本。
    (清)邹弢《春江花史》,光绪十年刻本。
    (清)黄均宰《金壶七墨》,《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28年。
    (清)张焘《津门杂记》,《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28年。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笔记小说大观》,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清)许奉恩《里乘》,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清)陈森《品花宝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张春帆《九尾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清)海上漱石生《海上繁华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梦花馆主《九尾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李伯元《李伯元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吴趼人《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
    (清)老上海《新繁华梦》,上海:上海大文出版社,1937年。
    (清)遽园《负曝闲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苏同《无耻奴》,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
    (清)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
    (清)龙顾山人《十朝诗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清)孙家振《退醒庐笔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申报》(1872-1911),上海书店影印本。
    《上海新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
    《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刘豁公主编《戏剧月刊》(1928-1931),上海:大东书局。
    南京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研究所,中国戏曲音乐院研究所《剧学月刊》
    《图画日报》,《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
    《艳语》,上海:上海广益书局,1915年。
    思绮斋《碧海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
    周星诒《窳横日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雾里看花客《真正老林黛玉》,上海:民国图书馆,1919年。
    平斋《朗潜忆旧》,《青鹤笔记九种》,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陈莲痕《京华春梦录》,上海:广益书局,1925年。
    陈慎言《故都秘录》,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刘体仁《异辞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柴小梵《梵天庐丛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徐一士《一士类稿》,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
    矍兑之《故都闻见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张祖翼《清代野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
    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定公《春申旧闻》,《笔记小说大观》本,台北:新兴书局,1928年。
    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4年。
    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
    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周剑云编《鞠部丛刊》,《民国丛书》,上海书店,1990年。
    虫天子《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1年。
    《清代野史》,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1年。
    《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3年。
    《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上海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年。
    上海通社编《旧上海史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
    魏绍昌编《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0年。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孟森《心史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叶德辉《双梅影闇丛书》,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8年。
    朱德慈《近代词人考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穆辰公《伶史》,汉英图书馆铅印本,1917年。
    张肖伧《菊部丛谭》,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
    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
    齐如山《京剧之变迁》,《民国丛书》第2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
    齐如山《中国的科名》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黄育馥《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1902-193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孙崇涛、徐宏图《戏曲优伶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
    谭帆《优伶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马少波《中国京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周良《苏州评弹旧闻钞》,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潘光旦《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
    胡祥翰《上海小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于醒民《上海,186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
    熊月之《上海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顾柄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
    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京史(增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吴建雍等《北京城市生活史》,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年。
    吴建雍、赫晓琳《宣南仕乡》,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包亚明《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阿英《晚清小说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陈思和《犬耕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王燕《晚清小说期刊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施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郑逸梅《书报话旧》,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
    郑逸梅《艺林散叶》,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郑逸梅《掌故小札》,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
    秦瘦鸥《小说纵横谈》,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
    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陈平原、王德威编《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陈平原、夏晓虹编注《图像晚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
    吴存存《明清社会性爱风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邵雍《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孙国群《旧上海娼妓秘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刘慧英《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国女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孙绍宜《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张在舟《暖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康正果《风骚与艳情》,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安琪主编《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性别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2年。
    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罗岗、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许纪霖《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法)福柯《性经验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德)西美尔《时尚的哲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法)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施文斐《品花宝鉴中的士优交往状况初探》,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中国戏曲特殊文化现象考论》,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王照玛《清代中后期北京“品优”文化研究》,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吕文翠《现代性与情色乌托邦》,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朱国昌《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叶凯蒂《妓女与城市文学》,《中国现代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
    罗岗《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吴存存《“软红尘里著新书”——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与晚清的“花谱”》,《中国文化》, 2006年2期。
    吴存存《梨园花谱——清中晚期北京男风盛行下的流行读物》,《中国“性”研究》,第26辑。
    王尔敏《王韬生活的一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
    秦燕春《青楼传奇:秦淮记忆的晚清命运》,《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
    王维江《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的“声”与“色”》,《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