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张之洞不但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诗学造诣颇深的诗人。他论诗主兼宗唐宋,提出“宋意唐格”的主张,既学唐诗之音节雅缓,又学宋诗之理趣盎然。于唐学李、杜、韩、白,于宋学欧、王、苏、陆,于本朝则师法王渔洋和姚惜抱,不喜长吉、郊、岛、山谷与本朝陈散原、袁爽秋等人之作。
     张之洞诗皆从儒家正统经旨而来,古体得太白之超逸,少陵之沉郁,香山之铺排,东坡之豪放;近体学玉溪之婉丽,半山之精严,东坡之条达,渔洋之神韵,古今体诗得力于东坡者最多,而能熔铸各家自成其清切雅健之面目:古体雄奇而不放恣,砉然向然,莫不中音;近体精妍而不纤弱,雅洁整饬,音色调和。二者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其诗既维护封建秩序,又同情劳动人民,对晚清时局有深刻的反映,显示了他忧国忧民的荩臣本色。研读其诗,不惟能见其人,即于清末的社会状况亦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Zhang Zhidong was not only a famous statesman of late Qing Dynasty,but also a poet of very high standards.He insisted poets learning from the Syllables of Tang poetry and intrinsic truth of Song Dynasty.He advocated "songyitangge".He looked on Li Bai, Du Fu, Han Yu, Bai Juyi of Tang Dynasty and Ouyang Xiu, Wang Anshi,Su Shi and Lu You of Song Dynasty as his teachers. In Qing Dynasty, he learned from Wang Yuyang and Yao Nai.He didn't like Li He,Meng Jiao,Jia Dao,Huang Tingjian,and Chen Sanli,Yuan Chang of Qing Dynasty.
     Zhang Zhidong's poems were based on the Confucian thesocial.His guti poems included Li Bai's chaoyi,Du Fu's chenyu,Bai Juyi's pupai, and Su Shi's haofang; his jinti poems contained Li Shangyin's wanli,Wang Anshi's jingyan, Su Shi's tiaoda,and Wang Yuyang's shenyun. And mostly benefited from Sushi in both guti and jinti.And he amalgamated them all into his own qingqieyajian style.When he created poems, he'd taken a very cautious approach,in order to be not too hard and not too faible.guti xiongqi but not fangzi, jinti jingyan but not xianruo. Very neatly and strong. Both guti and jinti achieved a high level.He was on behalf of the land lord class,but he showed his sympathy to poor people.It proved he a loyalist to Qing Dynasty. To study his poems, We can learn in depth not only who he was,but also how the late Qing Dynasty running.
引文
1 但是他操练的湖北新军,客观上为辛亥革命作了准备,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2 上海图书馆藏龙凤镳刊本《广雅堂诗集》愚公评语。此以张载代指张之洞,以本初(袁绍)代指袁世凯,皆切其姓。
    3 易顺鼎语,见《海藏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
    4 前者收录120余首,后者收录130余首。
    1 《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 苏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 《学术研究》2008年第9期。
    5 《中文自学指导》2009年第2期。
    6 夏秀华硕士论文《张之洞其人其诗》内容摘要。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59页。
    2 张淮裔孙张燕方,即张之万曾祖;裔孙张怡熊,即张之洞曾祖。
    3 同上,第25页。
    4 王德干等修《南皮县志》民国22年(1933年)铅印本,第918页至第919页。
    5 以下据国图藏《南皮张氏四门十八支家谱》。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7页。
    2 同上,第9页。
    3 同上,第10页。
    4 《南皮县志》,第943页。
    1 《南皮县志·文献志》,第1149页。
    2 《勰庐诗话》,《南皮县志》,第1183页。
    3 《郑孝胥日记》1901年12月11日。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816页。
    1 具见《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817页。
    2 据《思旧集》所辑。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39页。
    2 国图藏有张权和刘文嘉合著的《可园征君夫妇遗稿》抄本。
    3 《南皮县志·文献志》,第1149页。
    4 《可园征君夫妇遗稿》。
    1 《南皮县志》,第1035页。
    2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武汉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十二册,第433-434页。
    3 张锳《兴义府志》卷三十二《祠宇》,原题《先生祠堂》。
    4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34页。
    1 据胡钧《张文襄公年谱》载,十三岁回乡应试,十四岁为生员,十六岁中解元。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4页。
    3 之洞生母朱夫人系朱琦族妹,之洞祖母与朱琦之母为女兄弟,故之洞尊称朱琦为“从舅”。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2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
    3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2页。
    4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07页。
    1 见《兴义府志》卷二十·《试院》。
    2 此见于梁章钜《浪迹丛谈》之“巧对补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2页。
    3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4页。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30-31页。
    2 《谒胡文忠公祠二首》之二,《张之洞诗文集》,第117页。
    1 见《兴义府志》卷二十《试院》。
    2 此见于梁章钜《浪迹丛谈》之“巧对补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2页。
    3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4页。
    1 《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2 本科为文宗三旬万寿恩科。
    1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页。
    2 徐一士等《凌霄一士随笔》,《张之洞诗文集》,第473页。
    1 《南皮县志》,第963-965页。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26页。
    3 同上。
    4 《南皮县志》,第965页。
    1 《南皮县志》,第965页。
    2 《漫兴》,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25页。
    3 《上将》,出处同上。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8页。
    2 同上,第11页。
    3 国家图书馆藏《攖宁斋诗草》民国抄本。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31页。
    2 同上,第432页。
    3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26页。
    4 出《忆南皮旧游赠张季》。
    1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年版,第1884页。
    1 光绪十年正月二十二《致张幼樵函》,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7页。
    2 张集有《河间崔次龙能诗善画寓都下十余年无所遇而归》,崔次龙即崔士龙,然或士龙非士元。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40页。
    2 此数字稍有出入,当为十一人。
    3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12页。
    4 李详《药裹慵谈》,卷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91页。
    5 又《汪辟疆文集》之《方湖日记幸存录》谓王父不允婚是因为之洞“兴居无节”。
    6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47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6-77页。
    2 此据国图藏《南皮张氏四门第十八支家谱》。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9页。
    1 诗题《病起即事书视同人并索和诗》。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59页。
    1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附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97页。
    2 王维江《“清流”张之洞》,《社会科学》2008年第一期。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12页。
    2 同上,第12-13页。
    3 见《张文襄公诗集》后跋语。
    4 同注2,第13页。
    5 吴剑杰《张之洞年谱长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60页。
    2 然此仅三十七字,不知之洞所说“卅八”是否与此不同。
    3 详《一代文物:王懿荣绝笔》,《文献》1993年第2期。
    4 同注2,第147页。
    1 董寿平《洪洞董氏奕世学行记》,《清季洪洞董氏日记六种》第六册,第207页。
    2 董文涣《砚樵山房日记》同治壬戌年五月三十日。
    3 同上。
    4 同上。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35页。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35页。
    3 同上,第36页。
    4 《哭陈生作辅》其二。
    5 庞坚校点《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1 胡钧《张文襄公年潜》,第39页。
    2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11页。
    3 数据据夏秀华统计,见夏秀华《张之洞其人其诗》第8页。
    1 立储之事,尚有一点可议之处,即溥字辈中,无当立者。(当时溥字辈只有溥伦一人,而溥伦为疏宗,不当立。见高阳《清朝的皇帝》之三。)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50页。
    3 《遵旨妥议摺》,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一册,第9页。
    1 同上,第10页。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50页。
    3 同上。
    4 《篑斋日记》己卯上,《涧于日记》,吴相湘主编《中国史学丛书》台湾学生书局民国五十五年影印版,第55页。
    1 《熟权俄约利害摺》,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一册,第22页。
    2 《熟权俄约利害摺》,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一册,第23页
    3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51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4页。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73页。
    3 吴剑杰《张之洞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上册第88页。
    4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4页。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63页。
    2 徐一士《一士类稿一士谈荟》,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页。
    3 冯天瑜《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2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258页。
    2 国家图书馆藏《可园征君夫妇遗稿》抄本。
    3 同上。
    4 唐景崧《请缨日记》,《中法战争》第二册,第192页。
    5 《抱冰堂弟子记》,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547页。
    1 《致龙州冯帮办》,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第5030页。
    2 冯天瑜《张之洞评传》,第86页。
    3 《札司局设局讲习洋务》,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八十九,第2399页。
    1 《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四期。
    1 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2 曾克耑《颂橘庐丛稿》《爰居阁诗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一册,第二卷,第17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8页。
    2 胡先骕《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学衡》第十四期,书评第9页。
    1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三号,第130页。
    2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198页。
    1 《石遗室诗话》卷十一,《民国诗话丛编》本,第156页。
    2 《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7页。
    3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51页。
    4 《罗舜美诗序》,《圭斋文集》卷八。
    5 《石遗室诗话》卷十一,《民国诗话丛编》本,第156页。
    6 据梁章钜《制艺丛话》:“清真雅正”为有清一代制艺的衡文标准,始见于雍正十年晓谕,详该书卷一。
    7 《輶轩语》,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08页。
    1 《輶轩语》,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10页。
    2 李详《愧生丛录》,《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96页。
    3 胡先骗《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8页。
    4 《石遗室诗话》卷一,《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21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31页。
    2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6页。
    3 《海藏楼诗集》,第193页。
    1 《随园诗话》卷一,第二六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2页。
    2 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56页。
    3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8页。
    4 胡先骗《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2页。
    5 由云龙《定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本,卷下第584页。
    6 同注2。
    1 《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6页。
    2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册第156页。
    3 《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56页。
    1 《谈艺录》,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03页。
    2 《谈艺录》,第405页。
    3 《石遗室诗话》卷十一,第156页。
    1 《輶轩语》,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08页。
    2 王充《论衡·超奇》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15页。
    3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8页。
    4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侯县人,字苏堪,一字太夷,取苏轼“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名其楼曰“海藏楼”;又因平生好早起,故又名其室曰“夜起庵”。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晚年担任“伪满洲国”总理,生平具体事迹见叶戎《郑孝胥传》叶参《郑孝胥年谱》等。
    1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册第21页。
    2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
    3 郑孝胥入张之洞幕府在光绪二十年(1884年),此前曾随李经方出使日本,担任驻日本使馆书记官,光绪二十年秋甲午中日海战爆发,随公使归国,后应招入张幕。
    4 《郑孝胥日记》,第446页。
    5 《郑孝胥日记》,第446页。
    6 《郑孝胥日记》,第546页。
    7 《郑孝胥日记》第581页。
    8 同上,第735页。所献诗题为《广雅尚书生日以诗为寿》,见《海藏楼诗集》,第99页。
    1 同上,第752页。《盟鸥榭》诗指《海藏楼诗》卷四之《营盟鸥榭既成以诗落之》。
    2 出《名流诗话》,详《海藏楼诗》第565页。
    3 《石遗室诗话》卷十二,《民国诗话丛编》本,第170页。
    4 包括涉及张之洞者。
    5 自注有“于南皮坐间,尝有皇帝人君,太后人臣之对”。
    1 张一桐当为张氏后人,但显非张桐,因为张桐于光绪戊子(1888)年先之洞卒。
    2 《郑孝胥日记》,第519页。
    3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467页。
    4 《石遗室诗话》卷一,《民国诗话丛编本》,第24页。
    5 同注1,第447页。
    1 同上,第638页。
    2 同上,第857页。
    3 《海藏楼诗集》,第192页。
    4 《海日楼札丛(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1页。
    5 《海日楼题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1 湄案:“纔”似当为“才”。
    2 《海藏楼诗集》,第479页。
    3 《海藏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页。
    4 同上,第228页。
    5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3-154页。
    1 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0页。
    2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331-332页。
    1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9页。
    3 同上,第35页。
    4 《王荆公诗注补笺》,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234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6页。
    2 《题<广雅堂诗集>五首》之三,汪荣宝《思玄堂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第73页。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0页。
    4 同上,第71页。
    5 同上,第138页。
    6 胡先骕《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10页。
    1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三号,第128页。
    2 同注5。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0页。
    4 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0页。
    5 《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 《谈艺录》,第405页。
    2 《同光风云录》,《近代史料丛刊》本,第118页。
    3 《世载堂杂忆》,第46页。
    4 《黄州东坡故居题联》,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第10608页。
    1 《广州三君祠题联》,同上,第10605页。
    2 以下所引张诗皆出自庞坚《张之洞诗文集》;所引苏诗皆出清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所引苏文皆出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引文太多不一一出注。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1页。
    2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13页。
    3 《香祖笔记》,李毓芙等《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1 《蚕尾集》卷七,同上,第16页
    2 《分甘余话》卷二,同上第15页。
    3 《分甘余话》卷四,同上,第16页。
    4 《渔洋诗话》卷上,同上。
    5 钟嵘《诗品》序,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5页。
    1 《谈龙录》,《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311页。
    2 刘衍文、刘永翔《续诗品详注》,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1 《丽白楼诗话》,《民国诗话丛编》第135页。
    2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168页。
    3 《射鹰楼诗话》,李毓芙等《渔洋精华录集释》,第22页
    4 《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28页。
    1 《谈艺录》,第233页。
    2 《随园诗话》卷八第七一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273页。
    3 《輶轩语》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13页。
    4 徐世昌《晚晴簃诗话》卷一六二。
    5 《与李生论诗书》,《司空表圣文集》,卷二。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303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28页。
    2 同上。
    3 同上,第430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32页。
    2 同上,第430页。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22页。
    4 《丛书集成三编》第3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第669页。
    5 同上。
    6 同注3,第157页
    7 同上,第29页。
    8 同上,第58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64页。
    2 同上,第80页。
    3 同上,第144页。
    4 此论详刘衍文、刘永翔所著《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版第397页。
    5 同注2,第86页。
    6 同上。
    7 同上,第88页。
    1 《药裹傭谈》见《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上册第629页。
    2 《与鲍双五》,《姚惜抱尺牍》,上海新文化书社1935年版,第33页。
    3 《与陈硕士》,《姚惜抱尺牍》,第56页。
    4 《与伯昂从侄孙》,《姚惜抱尺牍》,第76页。
    1 《与伯昂从侄孙》,《姚惜抱尺牍》,第79页。
    2 程秉剑《国朝名人集题词》。
    3 《海藏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4 《登永济寺阁》,《惜抱轩诗集训纂》黄山书社2001年版,第298页。
    1 《谈艺录》,第139-140页。
    2 《长楚斋随笔》卷一“论明七子”,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页。
    1 《海日楼札丛(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1页。
    2 此条下所引皆出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10-211页。
    3 纪晓岚编纂的《庚辰集》。该书一套6本。前5本为《庚辰集》共768页,第6本为《唐人试律说》共82页。以作者登科先后排纂成书,适起康熙庚辰至乾隆庚辰止,因名《庚辰集》。
    1 此条下所引皆出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13页。
    2 谓《诗人玉屑》、《唐诗金粉》。
    1 樊增祥《猛悔楼诗》题词之二,《猛悔楼诗》,《近代史料丛刊续编》本,第3页。
    2 此诗题应为《戒坛松歌》,非《游西山》。
    3 诗题应为《偕张绳庵游潭柘寺看松月》。
    4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6页。
    1 周弃子致高阳函《高阳杂文》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40页。
    1 徐世昌《晚晴簃诗话》卷一六二。
    2 胡先骗《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1页。
    3 《近代诗钞·张之洞》所引《石遗室诗话》(单行者无此条)。
    4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6页。
    1 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蔡宽夫诗话》,第179页。
    2 《张之洞诗文集》,第441页。
    3 《近代诗钞·张之洞》所引《石遗室诗话》(单行者无此条)。
    1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三号第126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9页。
    3 关于张之洞此处用刘向典故的确切难移,详见《严注广雅堂诗》简评一章的有关论述。
    1 《清史稿》,卷四四四,第12454页。
    2 同上,第12455页。
    3 《汪辟疆说近代史》,第117页。
    4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第685页。
    5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5页。
    6 同上,第176页。
    7 同上,第181页。
    8 同上,第156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62页
    2 同上,第165页。
    3 同上,第47页。
    4 同上,第48页。
    5 同上,第52页。
    6 同上,第23页。
    7 同上,第6页。
    8 同上,第83页。
    9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6页。
    10 《散原精舍诗文集》,第1225页。
    1 《视女婴入塾戏为二绝句》《散原精舍诗文集》,第8页。
    2 《题寄南昌二女士》《散原精舍诗文集》,第87页。
    3 《汪辟疆说近代诗》,第168页。
    4 周弃子致高阳函,《高阳杂文》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页。
    5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9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2页。
    2 同上,第143页。
    3 同上,第158页。
    4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213页。
    5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下册第1369页。
    1 案此句不确,王士禛非讨论古体诗声调的第一人。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3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54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26页。
    2 胡先骗《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2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6-8页。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5-16页。
    3 同上,第16页。
    4 “遥”亦是二萧韵,并未违规,这种用法被称为“羡韵”。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681页。
    2 胡先骗《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3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5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9页。
    2 同上。
    3 同上,第164页。
    4 同上,第1-2页。
    5 同上,第3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5页
    2 同上,第34页。
    3 同上,第176页。
    4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25页。
    5 同注1,第63页。
    6 同上,第40页。
    7 同上,第19页。
    8 同上,第37页。
    9 同上,第39页。
    10 樊增祥《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9页。
    1 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0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1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9页。
    2 《读白乐天‘以心感人人心归’乐府句》,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86页。
    3 同注1,第177页。
    4 同上。
    5 同上,第178页。
    1 《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97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3页。
    2 《明史·伍文定传》,卷二○○,第5280页。
    3 《左传·哀公十一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662页。
    4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3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383-384页。
    2 《五忠咏》其一,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2页。
    3 同注1,第77页。
    4 由于乡试注册填表时,赵景贤把归安籍误写为乌程籍,即被取消了举人的资格。后来捐钱恢复了举人的身份,并得到了内阁中书这样一个虚衔。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749页。
    2 林纾《畏庐文集》,《民国丛书》第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35页。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9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9页。
    2 同上,第2页。
    1 《震川文集》:《贞女论》。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前揭第10页。
    3 《广雅碎金》附录。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34页。
    2 同上。
    1 《玉藻第十三》,朱彬《礼记训纂》卷十三,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74页。
    2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0页。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6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6页。
    2 俞汝捷《花朝长忆蜕园师》,网址:http://www.quzefang.cn/2003/quduivuan.html。
    3 《晋书·李密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275页。
    4 《旧唐书·薛收传》,1975年版,第2589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4页。
    2 同上,第15页。
    3 韦应物《赠赵氏生》。
    1 实为兄,非弟,成禺误。
    2 《世载堂杂忆》,第51页。
    3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150页。
    4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35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36页。
    2 《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321页。
    3 《晋书》,第1376页。
    4 同注1。同上
    5 同上。
    1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1页。
    2 《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5页。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563页。
    4 同注1,第47页。
    5 《永叹》其一自注,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9页。
    6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25页。
    7 同上,第427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23页。
    2 同上,第27页。
    3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9页。
    4 《陶侃传》,《晋书》,第1779页。
    5 袁昶《<广雅碎金>书后》。
    6 同注1,第143页。
    7 同上,第139页。
    8 同上,第40页。
    9 同上,第142页。
    10 同注3
    1 《谒胡文忠公祠二首》其二,《张之洞诗文集》,、第117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6页。
    3 详沈光海《奴仆称谓的由来》湖州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1 巴金《巴金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7页。
    2 《四库总目提要》。
    3 今《全唐诗》中仅存两首。
    4 《刘蕺山集》卷十七。
    1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2 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
    3 江湜《伏敔堂诗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
    1 曾国藩《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2 《梁启超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1 水明楼刊本《广雅碎金》附录。
    2 《罗音室学术论著》卷三,第833-834页。
    1 杨明《读陆机的<演连珠>》《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05-106页。
    3 同上,第109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10页。
    2 朱彬《礼记训纂》卷十,第358页。
    3 同注1,第111页。
    4 同上,第531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12页。
    2 同上。
    3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22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08-109页。
    2 同上,第422页。
    3 胡先骕《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5页。
    1 《中国文学论丛》,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0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页。
    3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14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8页。
    2 《旧唐书》卷170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432页。
    1 《旧唐书》卷170,第4421页。
    2 《民国诗话丛编》第三册之《今传是楼诗话》第五二三则,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497页。
    3 《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之《梦苕庵诗话》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186页。
    4 见《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5 同注3。
    6 《民国诗话丛编》第三册之《今传是楼诗话》第五二三则,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497页。
    7 同上。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564页。
    2 陈曾寿《读广雅堂诗随笔》,《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29页.
    3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四笔》。
    4 《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
    5 指《送同年翁仲渊殿撰从尊甫药房先生出塞》一诗。
    6 胡钧《张文襄公年谱》,第34页。
    1 李慈铭日记中有谓张荐妻兄唐炯为“内举不避亲”。
    2 《题<广雅堂诗集>五首》之四,汪荣宝《思玄堂诗》,第74页。
    3 《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之《石遗室诗话》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155页。
    1 《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26页。
    2 同上,第528页。
    3 同上,第540页。
    4 同上,第541页。
    1 同上,第513页。
    2 王维江《“清流”张之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3 《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第185页。
    4 同上。
    5 见《汪辟疆说近代诗》,第104页。
    1 《东方杂志》第15卷第四号。
    2 胡先骕《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10页。
    3 《三国志·魏书·桓阶陈群传》,第653页。
    4 《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第297页。
    5 《梓撞篇赠李中孚》,见《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2页。
    1 《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五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85页。
    2 《明史·顾宪成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032页。
    3 同上。
    4 《世载堂杂忆》,第77页。
    5 胡思敬:《国闻备乘》,收在《近代稗海》第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9-250、279页。
    6 《清史稿》卷四三六,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2372页。
    1 吴庆坻:《蕉廊脞录》卷2第46页。
    2 《张之洞诗文集》,第520页。
    3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0页。
    4 辜鸿铭著,语桥译《清流传》(又译为《中国牛津运动》),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8页。
    1 王维江《从清流到“清流党”》《史林》2006年第1期。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61页。
    3 同上,第84页。
    4 此处指北清流。
    5 陈勇勤《清流党成员问题考议》一文有详细论述。见《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
    6 《郭嵩焘日记》。
    7 赵炳麟《光绪大事汇鉴》。
    8 见《花随人圣庵摭忆》第47页。
    1 《花随人圣庵摭忆》,第100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52页。
    3 张树声之子,为牛毛上之跳蚤,见前引文。
    1 高阳《清朝的皇帝》,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15页。
    2 高阳《清朝的皇帝》,第1215页。
    1 《岁末怀人·怀竹坡》,张佩纶《涧于集·诗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第90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520页。
    3 同上,第149页。
    4 同上,第137页。
    5 《花随人圣庵摭忆》,第91页。
    1 同上。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77页。
    3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6页。
    1 《李审言文集》1989年版第477页。
    2 《龚自珍全集》第二辑第161页
    3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85页。
    1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页。
    2 《张之洞诗文集》,第517页。
    3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5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6页。
    2 见曾肇《范忠宣墓志铭》及《宋史·范纯仁传》。
    1 顾宏义《范纯仁论朋党——兼析元祐年间“调停”说的起因与影响》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 上海图书馆藏,《张文襄公事略》。
    3 广雅入枢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1 此联一作“匡时苦费调停策,绝笔惊看讽喻诗。”见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一作“立朝苦费调停策,绝笔惊看讽喻诗。”见后引文。
    2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第88页。
    3 《题<广雅堂诗集>五首》之五,汪荣宝《思玄堂诗》,第74页。
    4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85页。
    1 《花随人圣庵摭忆》,第99页。
    2 刘永翔、许全胜校点《沧趣楼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3 同上,第117页
    4 同上,第125页。
    5 之洞遗折即陈曾寿执笔,弢庵润色,“守祖宗永不加赋之规,凛古人不戢自焚之戒”二句即为弢庵所加。
    1 案白居易原诗作“以心感人人心归”。
    2 《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四号,第133页。
    3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2页。
    4 这也是南皮调停之一端,但此事言人人殊,黄溶即谓为“一言丧邦”。
    5 章士钊《论近代诗家绝句》。
    6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三,《讽谕》三。
    1 《海藏楼杂诗》之十九。
    2 《答樊云门冬雨剧谈之作》,见《海藏楼诗集》第228页。
    3 谓“忠顺勤劳似孔明”,见前文。
    4 案应为宣统元年,赵氏误记。
    5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446-447页。
    1 《张之洞诗文集》,第480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71页。
    1 赵德馨等《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第433页。
    2 同上,第426页。
    1 上海图书馆藏龙凤镳刊本《广雅堂诗集》愚公评语。
    1 胡先骗《读张文襄广雅堂诗》,前揭,书评第1页。
    2 见易顺鼎《诗钟说梦》,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戊戌变法》第四册,第320页。
    3 见黎仁凯《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121至166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页。
    1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五册第327页。
    2 《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3 同注1,第541页。
    4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74页。
    1 《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30页。
    2 同上,第532页。
    3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五册第329页。
    4 同上,第一册第29页。
    5 《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
    1 《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页。
    1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册第30页。
    2 《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3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册第30页。
    4 《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6页。
    5 《次韵答苏堪见赠三首》之二,见《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七五六页。
    1 《琴志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6页。
    2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五册,第346页。
    3 《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4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448页。
    5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46页。
    6 《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704页。
    1 《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25页。
    2 《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3 《琴志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1页。
    4 《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89页。
    5 《琴志楼诗集》,第1451页。
    6 《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2页。
    7 《琴志楼诗集》版第1511页。
    1 易顺鼎《琴志楼诗集》,第1451页。
    2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3 钱仲联《近代诗钞》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2页。
    4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一册,第229页。
    5 同上,第230页。
    6 同上。
    7 《琴志楼诗集》,第1527页。
    8 同注5。
    1 《沈曾植集校注》,第12页。
    2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25页。
    3 《陈石遗集》,第2170页。
    1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25页。
    2 《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157页。
    3 同上。
    1 同上,第21页。
    2 《谈艺录》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页。
    3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21页。
    4 《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48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78页。
    2 《民国诗话丛编》第27页。
    3 见《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寒柳堂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67页。
    1 《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页。
    2 《万象》2009年第11期第132页。
    3 《陈寅恪集·诗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1页。
    1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148页。
    2 《陈寅恪集·诗集》第69页。
    3 同上,第125页。
    4 同注1第84页。
    5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31页。
    1 《近代诗钞》第二册808页。
    2 《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156页。
    3 《张之洞诗文集》第181页。
    4 《近代诗钞》第二册第809页。
    5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31页。
    1 《沧趣楼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年版第379页。
    3 《民国诗话丛编》第五册第333页。
    4 赵尔巽等《清史稿》,四二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22页。
    1 武增峰、韩春英《试论梁鼎芬与张之洞的关系》,《历史档案》2005年第一期,第63页。
    1 《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五册,第333页。
    2 钱仲联《近代诗钞》,第二册,1238页。
    3 同上。
    4 同注1。
    5 《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
    6 同注2。
    1 《汪辟疆说近代诗》,第30页。
    2 同上。
    3 《梦苕庵诗文集》,第511页。
    1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第399页。
    2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495页。
    3 《颂橘庐丛稿》第四册第461页。
    4 庞坚《张之洞诗文集》,第453页。
    5 同上,第524页。
    1 《繁霜榭诗词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85页。
    2 《繁霜榭诗词集》,第89页。
    1 以下据国图藏《南皮张氏四门十八支家谱》。
    1 《南皮县志·仕绩门》。
    2 《南皮县志》第963页。
    1 之万为之洞族兄,因为对之洞影响甚大,故亦录于此,《南皮县志》第953页。
    2 《南皮县志》。
    1 《南皮县志》第966-969页。
    2 《南皮县志》第969页。
    1 此首为广雅佚诗。见《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第1141页。
    2 此首据《思旧集》之《说经堂诗录》补。
    宝廷著,聂世美校点:《偶斋诗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毕沅撰:《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
    陈宝琛著,刘永翔、许全胜校点:《沧趣楼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陈赣一著:《新语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陈康祺著,晋石校点:《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三立著,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陈三立著,潘益民、李开军辑:《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声聪著:《兼于阁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陈衍主编:《近代诗钞》,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陈衍著,陈步编:《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陈衍著:《石遗室诗话》,《民国诗话丛编》版。
    陈颙著:《黄梅花屋诗稿》,《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陈毓华著:《石船诗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陈曾寿著:《苍虬阁诗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董文焕著,李豫等校点:《砚樵山房诗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樊增祥著,涂晓马,陈宇俊校点:《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范当世著:《范伯子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冯天瑜著:《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高拜石著、周骏富补:《光绪诗坛点将录校注》,《清代传记丛刊》本。
    胡钧著:《张文襄公年谱》,1939年沔阳胡氏铅印本。
    胡先骗著:《胡先骗文存》,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版。
    黄溶著:《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黄溶著:《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2008年版。
    贾文昭编著:《桐城派文论选》,中华书局2008年版。
    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李慈铭著,刘再华校点:《越缦堂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李灵年等编:《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细珠著:《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李详著:《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李渔叔著:《鱼千里斋随笔》,《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梁鼎芬著:《节庵先生遗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梁鸿志著:《爰居阁诗》,一九四一年长乐梁氏自刻本。
    刘成禺著:《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刘衍文、刘永翔著:《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刘衍文著:《雕虫诗话》,《民国诗话丛编》本。
    刘衍文著:《寄庐茶座》,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钱基博著:《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钱锤书著:《钱锤书手稿集》,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钱锤书著:《谈艺录》,三联书店2007年版。
    钱仲联主编:《近代诗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钱仲联著,周秦、刘梦芙校点:《梦苕庵诗文集》,黄山书社2008年版。
    钱仲联著:《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钱仲联著:《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本。
    秦进才著:《燕赵历史文献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
    阮元撰,邓经元校点:《擎经室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
    尚小明的《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邵镜人著:《同光风云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沈轶刘著:《繁霜榭诗词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
    沈曾植著,钱仲联辑:《海日楼札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苏轼著,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苏轼著,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苏轼著,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孙雄著:《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续修四库全书》本。
    孙雄著:《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光绪三十四年油印本。
    汪辟疆著:《光绪以来诗坛旁记》,《民国诗话丛编》本。
    汪辟疆著:《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诗话丛编》本。
    汪辟疆著:《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汪辟疆著:《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汪荣祖著:《晚清变法思想论丛》,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王安石著,李壁注,李之亮补笺:《王荆公诗注补笺》,巴蜀书社2002年版。
    王闿运著,马积高编:《湘绮楼诗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版。
    王森然著:《近代名家评传二集》,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士祯选,闻人倓笺:《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士祯著,李毓芙等整理:《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王世鼐著:《猛悔楼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王钟翰校点:《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翁同龢著,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翁同龢著,朱育礼、朱汝稷校点:《翁同龢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沃邱仲子著:《当代名人小传》,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
    沃邱仲子著:《近代名人小传》,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
    吴剑杰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凌霄、徐一士著:《凌霄一士随笔》,《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
    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影印本。
    徐一士著:《一士类稿一士谈荟》,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许全胜撰:《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许同莘著:《张文襄公年谱》,1939年舍利函斋铅印本。
    严修著:《严范孙先生注广雅堂诗手稿》,民国十九年北平影印本。
    杨国强著《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徘徨》,三联书店2008年版。
    杨扬辑校:《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姚鼐著,姚永朴训纂:《惜抱轩诗集训纂》,黄山书社2001年版。
    姚鼐著:《惜抱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易顺鼎著,王飚校点:《琴志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袁昶辑:《于湖题襟集》,光绪二十一年渐西村舍汇刊本。
    袁昶著:《安般簃集》,光绪十六年渐西村舍汇刊本。
    袁昶著:《安般簃续集》,光绪十八年小沤巢刻本。
    袁昶著:《渐西村人初集》,光绪二十年刻本。
    袁昶著:《于湖小集》,光绪二十年水明楼刊本。
    袁昶著:《袁忠节公遗诗》,宣统元年湛然精舍铅印本。
    袁行云著:《清人诗集叙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曾国藩著,王澧华校点:《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曾克耑著:《颂橘庐丛稿》,新丰出版公司本。
    张剑撰:《莫友芝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8年版。
    张佩纶著:《涧于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张之洞著,庞坚校点:《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张之洞著,苑书义、孙华锋、李秉新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张之洞著,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
    张之洞著:《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国家图书馆藏。
    张之洞著:《张文襄公诗集》,宣统二年校补排印本。
    张之洞著:《张之洞手稿》,山东图书馆藏。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郑孝胥著,黄珅、杨晓波校点:《海藏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郑孝胥著,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