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由两条历史洪流汇合而成。一方面,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另一方面,近现代席卷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剧烈。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最终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今逢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系统总结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利于今后中国社会的快速、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从思想源泉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有三个来源:(1)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产生和践行的文化背景。(2)在本质属性上,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列宁、斯大林的社会发展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3)近现代世界的各种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本文对上述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论述。
     从发展历程看,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历程。(1)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爱国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探索中国的出路。他们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的未来是要建设共产主义社会。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认清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大众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2)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分析了世界发展的态势,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变动时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奋斗目标的统领下,在发展道路上,中国经历了一个由“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努力寻找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具体道路”的探索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于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发展阶段、矛盾运动、发展动力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由于各种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间徘徊摇摆,最终政治斗争压倒了经济建设,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挫折。(3)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针对世界发展呈现的许多新特点,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强调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确定了中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大文明都要搞好的战略布局,领导中国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找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制订了“三个有利于”的社会发展评判标准,并提出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中国发展机遇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江泽民认为,世界各国应该主动迎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共创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在这个背景下,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实施了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进行了的新思考,提出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动力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争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上的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中国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实施了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发展战略。胡锦涛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奋斗。
     论文最后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基本内容。择其大要有: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国家现代化;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骨架。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孜孜不倦的求索,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这些经验主要是:中国社会发展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担任;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社会要不断进行改革;要坚持用科学的发展理论作指导;要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把中国社会的发展融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中。希望这些经验有助于增强中国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减少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迎接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辉前景。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is mainly formed by the confluence of the mighty current .On the one hand, today's China is the historical China's extension, the history glorious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subtle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 everywhere;On the other hand, near modern age the socialist movement sweeping the world had a strong influence to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These two factors are intertwin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hina finally stepped onto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Now meet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be born time the 90th anniversary,Review the course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led by the CPC,studie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can help us to more understands the path of China's development profound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ee clearly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endency to achiev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Looked from the thought fountainhead, China's Communist Party's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has three main sources:(1) the Chinese ancient times's social development thought was the cultural context whic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produced and fulfills.(2) in the essential natur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Marx, Engels's social development thought has laid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Lenin, Stalin's social development thought has had the direct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3) The various social development view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orld has provided the important thought material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special research to the above three aspect content.
     Look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90 year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the different content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1)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inherited the lofty patriotic ideas that save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people since the Opium War, they take the Marxism as a guide to explore China's way out.They thought that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s part of the world proletarian revolution,China's future will be must construct the communist society.After the Zunyi Conference, represented by Mao Zedong's Chinese communists recognized that clearly recognized the national condi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to solve all problems in China, the goal of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is to create a new society and new Chinese national. Mao Zedong believed that China's Communist Party is the leading force in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Masses of the people is the great power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From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to socialist society is the prospect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2)After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Mao Zedong at the core of the party's first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has analyzed the world development situation,thought that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and only socialism can save China.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goal of the "build a great socialist country",i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Soviet Union's lessons ,China experienced one from to copy Soviet Union to trying to find a specific road of building socialism in China in the process;I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cally, carried on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implemente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s a symbol of the catch-up type of strategy.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o Zedong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socialism is "a very big realm of necessity which had not been known",so he has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to the socialism's essence,socialist society's development stage and contradiction, socialist society's development power. As a result of each kind of reason, with Mao Zedong at the core of the party's first generation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has always Wandering and swing betwee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but Political struggle eventually overwhelm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China'ssocial development appeared the twists and turns. (3)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create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obtained the system the consum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style gradually in
     practice.In the theme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times,the world's development has presented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 of the party's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stressed that wants to" go its own way,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eng Xiaoping had determined "three-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wo great civilizations both must do well strategic layout,led China to carry on the economy, political, the cultural system's full-scale reform,found a new impetus to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drawn up a "three benefits" criteria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proposed“the use opportunity, develops itself”China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ory.Led 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take Jiang Zemin as the core party's third generation to deepen Deng Xiaoping's social development thought.Jiang Zemin believed that various countr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to create 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new century.In this context,Jiang Zemin has made a more explicit stipulation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road, determined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s goal and three major civilizatio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ntire distribution, implemented the rely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the western big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carried on the new ponder to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s leadership ability and the dependence strength,Proposed fills with the current relevance the innovation power theory.Enters the new stage of new century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reviewed each kind of argument about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Pointed out tha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hina has made all progresses and the progress basic reason, lies in opene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road, has forme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system info.Hu Jintao has analyzed the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gradual characteristic, proposed that must comm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o guide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achieved the innovation in the
     concept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develop.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China has formed the economical,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the ecology five big civil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verall layout,implemented such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talented person powerful nation,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country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Hu Jintao stressed that China must unswervingly take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with the people of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gether, to construct the lasting peace, the common prosperity harmonious world to struggle diligently.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s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finally. Selects it to have greatly; it’s goal is Realizes the country to be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and the people happily;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s essence is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s idea is humanist; Takes own road, constructs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 Chinese society's development is the nature, social and perso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depend upon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enhancement an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is promotes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power; Takes peace development path steadfastly. These contents constituted the basic skelet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ocial development seeking diligently, has given us many precious experiences and the enlightenment. It is,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have a strong core of leadership, this core can only hold the post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st insist throughout socialism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socialist society must carry on the reform unceasingly; Must insist that makes the instruction with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theory; Must break emancipates the mind, th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maintains one positive enterprising state of mind throughout; On the one hand practices, on the other hand summarizes, carries on the theory innovation unceasingly,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Chinese society smooth development; People are the basic power to advance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integrate the Chinese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 the general trend. Hoped that these experiences are helpful in strengthening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foresightedness, reduces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rice, greets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the glory prospect.
引文
①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季世昌编著《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427页。
    ①刘桂山:《“北京共识”为世界带来希望—西方学者雷默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消息特刊》2004-06-10。
    ②王怀超:《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发展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2—113页。
    ②《十三经·周礼·天官冢宰第一》
    ①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②《国语·周语》
    ③《国语·晋语四》
    ④《尚书·汤誓》
    ⑤《诗经·商颂》
    ①《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②《荀子·王制篇》
    ③《荀子·富国篇》
    ①《周易·系辞》
    ②《周易·系辞》
    ③《论语·泰伯》
    ④《论语·为政》
    ⑤《论语·八佾》
    ⑥《论语·雍也》
    ①《春秋繁露·对策》
    ②《春秋繁露·基义》
    ③《正蒙·诚明》
    ④《正蒙·乾称》
    ⑤《正蒙·诚明》
    ⑥《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1版,第320页。
    ⑦《二程集·粹言卷二》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⑧《传习录》下
    ①《老子二十五章》
    ②《庄子·齐物论》
    ③《庄子·天道》
    ④《庄子·天道》
    ⑤《庄子·秋水》
    ⑥《柳河东集·天爵论》
    
    ①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②《易经·丰卦·彖传》
    ③《易经·系辞上》
    ④《易经·系辞上》
    ⑤《易经·系辞上》
    ⑥《易经·系辞下》
    ⑦《孟子·腾文公下》
    ⑧《孟子·公孙丑下》
    ①《史记·太史公自序》
    ②《史记·平准书》
    ③《温公易说》卷6
    ④朱熹《孟子集注》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⑤《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魏源集》上册,中华书局1976年3月出版,第152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页,转引自赵海月《走出“兴亡周期率”:对治乱循环周期现象的破解》,《学术探索》,2001-22-25。
    ①《论语·泰伯》
    ②《论语·宪问》
    ③《论语·子路》
    ④《论语·季氏》
    ⑤《论语·颜渊》)
    ⑥《荀子·礼论》
    ⑦《荀子·修身》
    ⑧《礼记·礼运》
    ⑨《礼记·礼运》
    ⑩《礼记·冠义》
    ①《史记·乐书》
    ①《尚书·五子之歌》
    ②《尚书·泰誓》
    ③《尚书·梓材》
    ④《论语·雍也》
    ⑤《论语·颜渊》
    ⑥《孟子·尽心下》
    ⑦《孟子·梁惠王下》
    ⑧《孟子·梁惠王下》
    ①《孟子·尽心上》
    ②《孟子·滕文公上》
    ③《荀子·王制》
    ④《墨子·经上》
    ⑤《墨子·非乐上》
    ⑥《管子·治国》
    ⑦《老子》第三十九章。
    ⑧《老子》第四十九章。
    ①《庄子·在宥》
    ②《论语·为政》
    ①《论语·子路》
    ②《孟子·离楼上》
    ③《荀子·富国》
    ④《荀子·成相》
    ⑤《商君书·定分》
    ⑥《韩非子·显学》
    ⑦《史记·太史公自序》
    ⑧《韩非子·五蠹》
    ①贾宜《过秦论》
    ②《南史·梁本纪》
    ①《广雅·释器》
    ②参见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91页。
    ③《论语·子罕》
    ④《孟子·粱惠王上》
    ⑤《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⑥《春秋繁露·玉英篇》
    ⑦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三《河图洛书议》,四部丛刊初编本。
    ①《论语·八佾》
    ②《论语·卫灵公》。
    ③《论语·雍也》
    ④《墨子·尚贤上》
    ⑤《墨子·尚贤上》
    ⑥《老子》第八十章
    ⑦《庄子·马蹄篇》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10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1页。
    ①《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04页。
    ②《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25-126页。
    ③《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25-126页。
    ④《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2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④《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22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一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0页。
    ④《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7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21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26-9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5-4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6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⑥《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页。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1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3页。
    ③《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3页。
    ④《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4-885页。
    ⑤《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9页。
    ⑥《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9页。
    ⑦《列宁选集》第2卷,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73页。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233页。
    ②《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②《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3页。
    ③《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④《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0页。
    ⑤《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2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200页。
    ③《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45页。
    ④《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页。
    ⑤《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
    ①陈力:《略论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载《天府新论》1985-12-27。
    ②《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③《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3页。
    ①《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6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④《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309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3页。
    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①《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03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9页。
    ③《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页。
    ④《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7页。
    ⑦《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609页。
    ⑧《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9页。
    ③《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④《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①《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②转引自邢广程主编《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③《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
    ④《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9页。
    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4页。
    ①《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②《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页。
    ③《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2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3页。
    ③《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4页。
    ④《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4页。
    ⑤《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4页。
    ①《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1—92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4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5页。
    ③《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6页。
    ④《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页。
    ⑤《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1页。
    ⑥《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4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0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2-553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页
    ②《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决议》
    ③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章程》
    ④《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5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7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③《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49页。
    ④《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48-149页。
    ⑤《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1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1页。
    ①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1页。
    ②参见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现代化理论、进程与展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
    ①李芹主编:《社会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
    ①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共同未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19。
    ①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7页。
    ①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Toffler.Alvin ,The Third Wave,William Collins & Sons,London,1980。
    ①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著《无边界浪潮》学林出版社,2004年08月第1版,第40页。
    ②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是个新方面》,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①《领导经典浓缩书》(社会综合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②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版。
    ①《奈斯比特预言中国大趋势》,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09月14日。
    ①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做,申报馆1923年2月初版。
    ①魏源《海国图志·叙》
    ②薛福成《筹洋奏议·变法》
    ①王韬《变法中》,《弢园文录》卷一。
    ②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原载天津大公报1935年6月21日,《胡适选集·杂文》,1990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52-554页。
    ③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01页。
    ④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新月》第三卷,第四期。
    ⑤陈序经《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独立评论》第142号。
    ①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01页。
    ①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②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③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3页。
    ④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
    ①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57页。
    ②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76页。
    ③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
    ①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
    ②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
    ①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独立评论》第145号。
    ①本段部分内容参考了周思源《世界革命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知识分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一文,《社会科学战线》2005.5.25。
    ②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1921年2月)《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第77-78页。
    ③施存统《我们怎么样干社会革命?》原载《共产党》,收入中国社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65页。
    ④周恩来《革命救国论》,《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刘炎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43页。
    ①张太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1-52页。
    ②《关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中共中央文献选集》,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册,第329页。
    ③陈独秀《世界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1926年5月《陈独秀著作选读》,任建树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卷,第1055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一大到十七大》上册,李颖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20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8—669页。
    ②本段部分内容参考了李永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一文,《北京党史》,2007.07.05。
    ③《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63页。
    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 J] .《先驱》第8号,1922- 5-15.。
    ①《蔡和森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4页。
    ②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先驱》第9号,1922年6月12日。
    ③《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一大到十七大》上册,李颖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一大到十七大》上册,李颖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一大到十七大》上册,李颖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③参见《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④《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⑤《本报宣言》,《向导》第1期,1922年9月。
    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先驱》第8号,1922年5月15日。
    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李颖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①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②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
    ①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李大钊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0页。
    ②李达《社会革命底商榷》,《李达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0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李颖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①瞿秋白《从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瞿秋白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7页。
    ②瞿秋白《从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瞿秋白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7页。
    ③瞿秋白《从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瞿秋白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7页。
    ④陈独秀《谈政治》,《新青年》第8卷第1号。
    ①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新青年》第9卷第1号。
    ②C、T施存统《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共产党》第5号。
    ③《蔡和森致毛泽东》,《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第3集。
    ④李达《劳动者与社会主义》,《劳动界》第16号。
    ⑤何梦雄《发展中国的实业究竟要采用甚么方法》,《曙光》第2号。
    ⑥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新青年》第9卷第3号。
    ⑦无懈(周佛海)《我们为什么主张共产主义》《共产党》第4号。
    ⑧C、T施存统《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共产党》第5号。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4-455页。
    ②C、T施存统《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共产党》第5号。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63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631页。
    ①上述内容参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①上述内容参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6-131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②上述内容参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4页。
    ①毛泽东《同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①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18一41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8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4、75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③《毛泽东诗词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5页。
    ⑤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之十二《国际问题命》。
    ①参见考茨基《斯拉夫人与革命》一文。
    ②参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③引自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④引自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①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之三《民主革命》。
    ②《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67-6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6-69页。
    ④《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4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5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
    ④《人民日报》1963年9月1日。
    ⑤《毛主席指示要点》,《中央讨论文件》(197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1975年1月3日印发)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②参见《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文,《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43-344页。
    ①参见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34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页。
    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页。
    ④《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4页。
    ⑤《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①《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②参见李同成《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一文。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页。
    ④《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00页。
    ⑤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1958年4月15日)》(根据《红旗》一九五八年第一期刊印)。
    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②《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268页。
    ①《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53-254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0-701页。
    ③秦宣主编《中共特色社会主义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49-50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0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4页。
    ③参见秦宣主编《中共特色社会主义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64页。
    ④《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
    ⑤《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⑥《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8页。
    ⑦《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88页。
    ②吴冷西:《忆毛泽东》,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9-10页。
    ③《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④《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371、371页。
    ④《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页。
    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8页。
    ①《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2册,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版,第57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③《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0页。
    ④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下卷,第706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2-6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④参见秦宣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第2页。
    ⑤《周恩来年谱1949一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54—25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②《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04页。
    ③《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63页。
    ④《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8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5页。
    ③《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8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23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84页。
    ⑥《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①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日报》1956年6月13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2-6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0页。
    ③《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5—326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回顾》(修订本)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645-646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回顾》(修订本)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645-646页。
    ③参见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5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④《人民日报》社论:《力争高速度》,1958年6月21日第1版。
    ⑤毛泽东:《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1958.5.18)
    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02页。
    ⑦1958年7月5日刘少奇在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同工人座谈时的讲话,见于人民出版社资料室。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3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1-312页。
    ②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l版,第343--34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9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l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
    ⑥《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1990.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243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5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版第49页
    ③陆定一《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红旗》1958年第7期,《陆定一文集》,第593-594页
    ④《迎接新的更大的文化革命高潮》,《人民日报》,1960年6月1日
    ⑤本段部分内容参考了王威孚;王智《1956—1976: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思想的扬抑轨迹》一文,《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04-04-25
    ①《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8页。
    ②《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
    ①《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宣言》(1957年11月)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版。
    ②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③《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7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⑤1963年11月《对周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讲话稿的批语和修改》根据1963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刊印。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⑦参见人民出版社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⑧《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11页。
    ①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要点》,《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2册,第577页。
    ②《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日报))1964年7月14日。
    ③上述部分内容参考了中央党校陈述教授《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一文。
    ①《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1页。
    ②《切实执行十大政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①《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1册,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版,第52页。
    ②《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1428页。
    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71-772页。
    ⑤《毛铎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70页。
    ⑥《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7-508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66页。
    ③《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上册)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66页。
    ①《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②转引自徐仲远著《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③《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49页。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页。
    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214页。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05页。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⑤《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1—212页。
    ①《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②《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7页。
    ②《现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③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见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中央党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831—834页。
    ①《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③参见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之《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三联书店2010年版。
    ①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74页。
    ②《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一326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702页
    ⑤《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⑥《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①《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
    ②《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4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10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0页。
    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1页。
    ③《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7页。
    ④《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5—1096页。
    ⑤《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第2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36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14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34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11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③《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0-221、233页。
    ①《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0-118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38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2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14页。
    ①《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9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①参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6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①《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7页。
    ②《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4页。
    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32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342页。
    ④《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8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4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②《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27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74页。
    ④《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页。
    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74页。
    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页。
    ①《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9、30页。
    ②《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76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74页。
    ④《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86页。
    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18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13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0-1941页。
    ②参见《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5-196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⑥齐锡玉:《回忆胡耀邦同志和外宾的三次谈话》,《当代世界》2007年第1期,第62页。
    ⑦《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第13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①青连斌著:《邓小平发展理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①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德)著韩炯译:《西方的没落》,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0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8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220页。
    ①《人民日报》2000年01月25日第1版。
    ②江泽民《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6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4-206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③《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9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9页。
    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④《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53页。
    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页。
    ③《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1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491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3-554页。
    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4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9-2050页。
    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1-572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1页。
    ②参见《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65页。
    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3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231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29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8页。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280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65页。
    ③参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66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①赵志奎主编《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9页。
    ①马国川《争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版,第213、221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①以上皆引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6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4页。
    ①参见赵志奎主编《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下)2008年版,第845页。
    ②《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7日。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③参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载《人民日报》2004年4月28日。
    ①参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载《人民日报》2003年10月1日。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7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①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89-791页。
    ②《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5页。
    ③《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载《光明日报》2005年2月20日。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②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新华每日电讯1版2005年06月27日。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4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23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4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5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1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1页。
    ①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②胡锦涛:《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时政文献辑览(2004.3-2006.3)下》,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1618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30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7页。
    ①李颖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一大到十七大》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②李颖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一大到十七大》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②《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66页。
    ③《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9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总纲》,《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第2页。
    ②《周恩来年谱1949一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54—255页。
    ③《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04页。
    ④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63页。
    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3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0页。
    ①《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④C、T施存统《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共产党》第5号。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页。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6页
    ①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引自《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②《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7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③《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6页。
    ④《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6—117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l版,第12、13页。
    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l版,第536页。
    ③《列宁全集》第26卷,第273页。
    ④《列宁全集》第25卷,第36l页。
    ①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活》(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61页。
    ②《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16、217页。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2页。
    ④《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80页。
    ⑤《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16、21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7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29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6.
    [3]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列宁全集(第1—6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0.
    [8]列宁论新经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9]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844-188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斯大林选集(上、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资本论(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6]马列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7]马列著作选读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8]马列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9]马列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0]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译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1]徐民华,陶卫平等编.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22]王珏编著.重读《资本论》(第一、二、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3]漆琪生.《资本论》大纲(第一、二、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4]查汝强主编.《<自然辩证法〉导言》解说和注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5]查汝强主编.《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解说和注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7]毛泽东选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8]毛泽东文集(第1—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29]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0]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1]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2]毛泽东年谱(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3]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4]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5]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6]刘少奇年谱(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7]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8]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9]周恩来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0]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1]周恩来年谱(上中下)[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1997.
    [42]周恩来政论选(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4]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5]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46]邓小平年谱(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7]陈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86.
    [48]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5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1]胡锦涛在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2]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3]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4]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5]同心协力共创未来——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6]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7]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8]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0]陈独秀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61]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下)[M].北京:三联书店,1984.
    [62]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3]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4]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5]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6]瞿秋白文集(第1—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989.
    [67]恽代英文集(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4]
    [68]李维汉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9]向着新的思想社会——李大钊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5.
    [70]陈独秀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1]蔡和森文集(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2]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3]李达文集(第一、二、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4]中国社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5]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77]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
    [7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7.
    [8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88.
    [8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8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9.
    [8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3.
    [8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08.
    [8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7]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8]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009.
    [9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
    [91]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文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5.
    [92]李维汉.回忆与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93]乌杰主编.回眸世纪潮——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五大”珍典纪实(上、中、下卷)[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94]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1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
    [95]王怀超.历史转折时期的沉思[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96]王怀超,秦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97]王怀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98]谢春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99]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00]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1]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2]吴序光主编.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3]萧贵毓.社会主义思想史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04]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5]郑杭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6]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 .
    [107]盖军.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08]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0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110]许志功.邓小平理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1]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2]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13]赵曜等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14]赵耀,秦刚主编.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15]贾高建著.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战略:建构一种逻辑体系的研究纲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16]徐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117]蒲国良主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8]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19]季世昌编著.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120]丰子义著.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1]周光召主编.当代科技[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22]郭圣福、蔡丽、李敬煊等著.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认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3]祝黄河著.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124]董四代著.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选择——文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125]商逾著.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及其历史命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126]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27]张改枝著.邓小平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28]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历程和经验(1921—1991)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29]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编,陈述撰稿,郭德宏审定.中国共产党80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0]郭德宏,李玲玉主编.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评(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31]韩振峰.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132]傅青元主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分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133]吴家庆,蒋国海著.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34]屠静芬著.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35]马兆明著.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36]李曙新著.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成果研究(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37]江荣海等著.从孔子到毛泽东—中国杰出人物政治思想概要[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8.
    [138]陈铁民著.社会发展理论模式研究——兼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139]宋才发著.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1993.
    [140]景天魁主编.中国社会发展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41]冯钢著.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42]刘林元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3]甘阳.古今中西之争[M].北京:三联书店,2006.
    [144]李芹主编.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145]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6]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现代化理论、进程与展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7]领导经典浓缩书(社会综合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148]张忠良刘仲良著.毛泽东邓小平发展理论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149]樊瑞平张乐岭主编.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150]庞仁芝著.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结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1]侯钧生著.西方社会学思想进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52]李亚雄主编.发展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53]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154]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做,[M].申报馆,1923.
    [155]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56]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7]胡适选集·杂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58]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169]梁漱溟学术论述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160]潘利红、李韬、周新华著.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变迁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161]王正毅.世界体系与中国[M].天津:南开出版社,1993.
    [162]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J].新月,第三卷,第四期,1931.06.10
    [163]陈序经.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J].独立评论,142.
    [164]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J].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
    [165]王怀超.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发展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2).
    [166]王怀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7,(06).
    [167]王怀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7, (05).
    [168]王怀超.中国改革的八条基本经验[J].学习月刊,2008(01).
    [169]王怀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11).
    [170]王怀超.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根据[J].理论前沿,2003(12)
    [171]王怀超,青连斌.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全面发展观[J].理论前沿,2003(18).
    [172]王怀超.社会发展研究: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学科[J].理论前沿,2004(12).
    [173]刘桂山.乔舒亚·库珀·拉莫:中国模式的世界价值[J].招商周刊,2004(06).
    [174]刘桂山.“北京共识”为世界带来希望—西方学者雷默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N].参考消息特刊,2004-06-10. [175赵凌云,张连辉.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01).
    [186]罗建文.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观演变特征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
    [177]汪青松.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 (5).
    [178]李君如.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179]吕云飞.新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贡献[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 (11).
    [180]卜毅然.毛泽东社会发展系统论思想浅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 (03).
    [181]李守可.毛泽东社会发展观的内部结构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182]潘勇.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 (07)
    [183]贾江华.论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184]杨兴林,邓小平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 (06).
    [185]李纪才.江泽民的社会发展理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09).
    [186]杨春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2).
    [187]王伟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J].理论视野,2004(06).
    [188]韩振峰.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科学界定[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5).
    [189]韩振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动力观的理论贡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9).
    [190]韩庆祥.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学习月刊,2009(05).
    [191]张荣臣.以人为本与民本主义、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06)
    [192]周思源.世界革命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知识分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5(5).
    [193]李永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J].北京党史,2007(07).
    [194]赵海月.走出“兴亡周期率”:对治乱循环周期现象的破解[J].学术探索2001(12)
    [195]王怀超.当代中国改革的认识轨迹[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1990 (05).
    [196]杨信礼.发展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1999(05).
    [202]辛鸣.制度论——哲学视野中的制度与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4 (05).
    [197]牛先锋.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1 (05).
    [198]贾建芳.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A].当前国际政治与社会主义创新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00].2002(12).
    [199]陈述.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集,1993 (05).
    [200]张立影.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进程[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0(05).
    [1]国语
    [2]尚书
    [3]诗经·商颂
    [4]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5]荀子
    [6]周易·系辞
    [7]论语
    [8]春秋繁露·对策
    [9]张载集
    [10]二程集·粹言卷二
    [11]传习录(下)
    [12]老子
    [13]庄子
    [14]柳河东集·天爵论
    [15]孟子》
    [16]史记
    [17]温公易说·卷6
    [18]朱熹《孟子集注》卷五
    [19]管子
    [20]商君书·定分
    [21]韩非子·显学
    [22]过秦论
    [23]南史·梁本纪
    [24]广雅·释器》
    [25]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三之河图洛书议
    [26]王韬.弢园文录·卷一
    [27]薛福成.筹洋奏议
    [3](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4](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5](美)詹姆斯·米奇利著,苗正民译.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6]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共同未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
    [7](美)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Toffler.Alvin ,The Third Wave,William Collins & Sons,London,1980.黄明坚译.中信出版社,2006.
    [9](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是个新方面》,梅艳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0](英)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1](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2](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加)艾伦·伍德著,尚庆飞译.新社会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日)河上肇著.《资本论》入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90.
    [16](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pemaking of world order)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7](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韩炯译.西方的没落(Western decline)[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18](美)本杰明·I·史华慈著,陈玮译.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Rise of Mao)[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9](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田松年,杨德译.毛泽东的思想(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1]特伦斯·K·霍普金斯,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等(TerneeK.Hopkins,Immanuel wllerstein)转型时代世界体系的发展轨迹1945一2025The Age Of Transition Trajetory of the World一System,1945一202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2](法)佩鲁.书名:新发展观(A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张宁等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4](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棻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5](新)郑永年著,郁建兴,何子英译.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1] 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Gland, Switzerland, October 1991
    [2] Our common future,Pathway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the 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 The Association1992.
    [3] Critical Issues In Hrd: A New Agenda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 in Rio de Janeiro,1992.
    [4] GUILLEN M.et al(Ed),The New Economiv Sociology: Development in an Emerging Field.Nnote 3[M] New York: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2
    [5]Soviet Politics-The Dilemma of Power: The Rrole of Ideas in Social Change,by Barrington, Jr.
    [6]How the soviet System Works: Culturl Psychological,and Social Themes,By Raymond a.Bauer,Alex Inkeles,and Cclyde Kluckhohn.
    [7]Marxism:The Unity Theory and Practice,by Alfred G.Hodgman
    [8]The Reign of Virtue:Leader and Party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By Benjamin I.Schwartz,China and Other Matters, Harvard Univerity Press,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