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科学主义与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学主义是起源于西方、与人文主义相对的哲学思潮,它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认为它们具有普适性。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影响很大,促进了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以及整个现代语文教育框架体系的建立。同时,由于科学主义本身的弊端和语文教育实践中的偏失,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的消极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主要从科学主义的视角,来考察中国语文教育百年的改革发展过程,阐明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产生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主义。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引言 中国的语文教育在百年里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又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教育界反思。科学主义是影响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潮,也是研究语文教育的独特视角。但目前语文领域对科学主义的研究还不深入,而且存在误区,有必要认真梳理。
     第一部分 科学主义及其影响概说。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促使科学主义哲学形态的确立。推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是科学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科学主义在20世纪前后传入我国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思潮层面的“科玄之战”和教育层面的科学教育思潮,并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教育观。
     第二部分 科学主义对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的影响。科学主义促进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独立与发展。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典范,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科学主义崇尚理性的方法,重视对教育内容的分析。这些理念一方面影响了百年语文教育观念的发展,形成了工具价值观、知识中心论、理性分析本位三个核心观念;另一方面影响了百年语文教育实践的发展,表现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五个方面。
     第三部分 走向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语文教育。人文主义思潮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涵养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必须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应该追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具体实践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探索融合的途径。
     结语 科学主义思潮对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所以不能盲目批判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是必然的,应该以此来指导我们语文教育的改革。
The Scientism which is opposing to the Humanism originated in the west .It emphasizes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science method, and adaptability. The Scientism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education, promot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frame system of whole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meanwhile, due to its own defects and the devi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the Scientism also exposes its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educ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from the view of the Scientism. The positive meaning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Scientism on the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Scientism are illustrated realistically in this paper. It consists of preface, body and conclusion, and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3 parts.
    Preface: The Chinese education is greatly developing within a hundred years, but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 it causes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education field. The Scientism 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y affecting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it is also a special angle to study the Chinese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many shortages in the research, and there also exsits false steps.
    Chapter On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cientism and Its Influence.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sc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elp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tism as a philosophy. High praise of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science method is the core of the Scientism. The Scientism has extensive influence after it was conveyed in China." The war of the Science and Metaphysics " on the level of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and the trend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o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are the typical indication. And the view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is formed gradually.
    Chapter Two: The Influence of the Scientism on the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within One Hundred Years. The Scientism promotes the in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Scientism concerns that the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reconstruct the world; The science knowledge is the model of the human
    
    
    knowledge. The central mission of education is to teach the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the skills. The Scientism emphasizes the reasonable method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 On one hand, these notion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form three key ideas: the tool axiology, knowledge-centered theory, reasonableness-based analysi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fulfillment, showing in the aspects of course establishment, course target, 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evaluation.
    Chapter Three: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y in Chinese Education. The humanism also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sm is the indispensable content of education. The Chinese education has the abundant humane spirits. It should pursue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y, The concrete fulfillment can be explored from four aspects.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Scientism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is the main theme, so the Scientism should not be critisized blindl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cientism and the Humanism should be the guidance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引文
1、刘放桐著:《现代西方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任厚奎、欧阳荣庆等著:《西方哲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赵修渝著:《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美]乔治·萨顿著,陈恒六等译:《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杜时忠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吴国盛著:《让科学回归人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张君励、丁文江等著:《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巴西]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王先霈、胡亚敏著:《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魏天祥著:《九十年代文艺新变化研究》,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13、[德]沃·伊瑟尔著:《阅读行为》,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14、李镜流著:《教育心理学新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15、顾明远、孟繁华著:《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6、张腾蕾著:《教育哲学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7、钱焕琦、刘云林著:《中国教育伦理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丁钢著:《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陈建翔、王松涛著:《新教育:为学习服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2、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顾黄初、李杏保主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顾黄初、李杏保主主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陈黎明、林化君著:《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魏国良著:《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李杏保、陈钟梁著:《语文教育观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9、李杏保主编:《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0、王纪人著:《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1、曾祥芹著:《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2、倪宝元著:《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3、曾祥芹著:《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34、倪文锦、欧阳汝颖著:《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版。
    35、王松泉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6、董菊初著:《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概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7、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8、郑国民著:《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制工作组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王庆宇、刘雅丽:《从“科玄之站”看科学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8期。
    2、陈钟梁:《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语文学习》1987年第8期。
    3、顾黄初:《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跋涉——就新时期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试答编辑部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89年第4期。
    
    
    4、潘庆玉:《科学主义语文教育观评析》,《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第6期。
    5、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
    6、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语文学习》,1995年6月。
    7、马智强:《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
    8、李震:《一场重要的讨论——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鸣综述》,《语文学习》,1996年第10期。
    9、陈发明:《论近50年来的语文教育性质演绎及学科构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0、徐林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8—9期。
    11、董旭午:《“工具说”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语文学习》,1997年第3期。
    12、韩雪屏:《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语文建设》,2002年第5期。
    13、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年第11期。
    14、方智范:《关于课程目标的对话》(一),《语文建设》,2002年第1期。
    15、方智范:《关于课程目标的对话》(二),《语文建设》,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