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小说叙述主观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国内俄语学界对小说语篇谈论的很多,其分析成果成为中学和高校的实践课。但是,研究结果却经常只归为语言单位层面:词汇、固定结构、发音、句法等,而将小说语篇作为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文学修辞层面来进行研究的情形还很少,在这方面远落后于英语和汉语学界。
     “叙述主观化”((?))是小说语篇组织的重要原则,俄罗斯文学修辞的核心概念之一。最早由(?)(1971)在《文学语言理论》中提出。后来,在(?)的著作《语篇修辞》(1980)中形成基本完整的理论框架。但是,该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国内俄语学者的太多关注。所以,有理由认为,以叙述主观化为切入点来研究小说中的语言使用问题具有实际性意义。
     小说的叙述结构是由不同主体域之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作者、讲述人和人物。叙述主观化定位于语篇中的他性主体域(非作者)——讲述人和人物主体域,即小说中如何借助语言手段实现由客观的作者叙述转为讲述人和人物主体的视角。跟“作者形象”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和全知性相关,亦即叙述本应呈现一种客观的、无主体状态。但他性主体——讲述人和人物的融入破坏了叙述的客观性,带来个体主观体验的成份,从而产生叙述主观化。由此,叙述主观化涉及到作者形象、叙述结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本论文由绪论、五章主要内容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意义、新意、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一章介绍叙述主观化理论。以作者形象为基础对叙述主观化作出合理的阐释和界定,重点是对“主观”二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叙述主观化的本质。第二章研究讲述人的问题。重点研究跟讲述人相关的叙述主观化的实现手段,分析讲述人跟作者形象的区别性特征,包括语言修辞特征、情态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小说中常见的讲述人类型。第三章从整体上研究人物主体实现叙述主观化的特点,指出小说中人物主体的主人公倾向。然后讨论人物主体的实现层面,指出话语层对于人物主体的实现具有普遍意义,并就人物主体的话语实现形态进行分析、归纳。第四章讨论人物主体实现叙述主观化的结构手段和形象手段。人物主体在被赋予一定话语形态的同时,还会使用一些其他手段来增强人物主体的突显性,如出场手段、蒙太奇手段等,这较为明显地体现在感知主体的实现中。第五章:阐释叙述主观化的两大特征——程度性特征和嵌套性特征;分析叙述主观化手法的艺术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说中,叙述不可能一直是客观的,在其内部可划分出结构“流”,我们将其称为假定的“客观叙述”和“主观叙述”(叙述主观化)。叙述主观化主要跟讲述人形象和人物主体联系在一起,二者在复杂的叙述话语体系中会随着词汇列的展开逐渐呈现出来。讲述人和人物主体的实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使用取决于具体的语篇。但整体看来,明显的叙述主观化多通过话语体现出来,而不太明显的叙述主观化多通过结构手段和形象手段实现,跟视角联系在一起。此种情形下,占优势的是视角的转变。通过叙述主观化这种“他人”观察、思考和评价世界的手法可以拓展小说作品的文学空间,增加文学审美价值。
引文
95.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Volume 1 [M]. 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96. Leech G N, Short M.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2007.
    97. Norman Page, Speech in the English norvel [M]. London: Longman, 1973.
    98. S.Rimmon-Kenan, Narrative Fition [M]. London: Metheun, 1983.
    99. Genette G. Narrative discourse (JE Lewin, Trans.) [J]. Ithaca, NY: Cornell UP, 1980.
    100. Labov, W. The Boundaries of Word and Their Meanings [A]. Bailey & Shuy. 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in English [C].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73.
    101. Lubbock. Percy. The Craft of Fiction [M]. Newyork: Pengiu, 2000.
    102.巴尔.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3.巴尔特,李幼蒸.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104.巴赫金,白春仁,晓河等译.长篇小说的话语[A]//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石家庄[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5.巴赫金.白春仁、顾亚玲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A]//巴赫金全集第五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6.巴赫金.李辉凡、张婕等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巴赫金全集 第二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7.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1961.[A]//巴赫金全集第四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8.白春仁.文学修辞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109.布洛夫.论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特质[A]//苏联文学艺术论文集[C].学习译作编辑部编译.北京:学习杂志社,1954.
    110.布斯著;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11.陈中梅.目击者的讲述——论史诗故事的真实来源[J].外国文学评论,2002(4):84-95.
    112.程倩.历史叙述与叙述的历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13.慈继伟.意识流与内心独白辨析[A]//意识流[C].柳鸣九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7.
    11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15.封宗信.叙述小说的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J].外国语,2000(4):75-77.
    116.弗洛因德著,张燕云译.梦的释义[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17.哈利泽夫著.周启超等译.文学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8.汉弗莱著,刘尊坤译.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19.胡谷明.篇章修辞与小说翻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20.胡亚敏.叙述学[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1.黄玫.文学作品中的作者与作者形象——试比较维诺格拉多夫和巴赫金的作者观[J].俄罗斯文艺,2008(1):44-47.
    122.黄希云.小说的叙述层次及其含义功能[J].文艺理论研究,1992(1):16-23.
    123.纪德君.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4.季莫菲耶夫著,查良铮译.文学原理第三部——文学发展过程[M].上海:平明出版社,1954.
    125.金圣叹.金圣叹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126.勒内·韦勒克著,刘象愚译.文学理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27.黎皓智.俄罗斯小说文体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128.李建军.必要的客观性[J].小说评论,2002(3):10-15.
    129.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0.李梦桃.意识流小说与尤利西斯[A]//意识流[C].柳鸣九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6-94.
    131.李欧,周子瑜.梦与醒的匠心:蠡测缕析《红楼梦》的写作技法[M].成都:巴蜀书社,2002.
    132.李庆西.小说悬念的审美心理机制和若干基本模式[A]//文艺论丛[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33.李维屏、宋建福等著.英国女性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34.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35.凌建候.话语的对话本质——巴赫金对话哲学与话语理论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
    136.刘恪.现代小说讲堂[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137.洛奇著,王峻岩译.小说的艺术[M].作家出版社,1998.
    138.吕凡,宋正昆等.俄语修辞学[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139.罗钢.叙述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140.罗兰·巴特.叙述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41.马尔丹著,何振淦译.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142.莫言.红高粱[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
    143.莫应丰.关于《将军吟》的创作[A]//彭华生,钱光培编.新时期作家谈创作[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07-208.
    144.梅兰.巴赫金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45.尼古拉耶娃.论艺术文学的特质[J]∥苏联文学艺术论文集[G].学习译作编辑部编译.北京:学习杂志社,1954.
    146.宁一中.论巴赫金的言谈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169-175.
    147.逢增玉著.文学现象与文学史风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48.契诃夫著,汝龙译.契诃夫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49.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50.热奈特.叙述的界限[A]∥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51.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述话语、新叙述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0.
    152.佘向军.小说反讽叙事艺术[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153.申丹、王丽亚.西方叙述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4.申丹.对自由间接引语功能的重新评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11-18.
    155.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7.申丹等.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8.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
    159.史铁强,安利.论语篇的主观情态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34-38.
    160.史铁强.俄汉语篇名词回指对比[J].外语学刊,2001(4):54-60.
    161.苏晖,蔡晓玲.论韦晕小说的回忆叙述[J].外国文学研究,2012(4):71-77.
    162.孙玉华等著.拉斯普京创作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63.索尔加尼克著,顾霞君译.俄语句法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164.谭君强.叙述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65.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6.托多罗夫著,蒋子华、张萍译.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167.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168.汪正龙.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J].人文杂志,2007(3):112-116.
    169.汪正龙.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70.王红,雷艳妮.从经典到当代:叙事学视角理论之演进[J].求索,2012(2):194-195.
    171.王加兴,王生滋等.俄罗斯文学修辞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172.王加兴.讲述体理论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2):12-15.
    173.王黎云、张文浩.自由间接引语在小说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3):59-63
    174.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
    175.王晓兰、钟鸣.《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J].外国文学研究2004(2):50-55.
    176.王永祥,潘新宁.巴赫金超语言学的理论核心[J].当代修辞学,2012(3):40-46.
    177.王玉明,冯晓英.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文体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5):95-97.
    178.王志耕.“复调”的“聚合性”结构[A]∥当代中国学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79.王治明.小说叙述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J].小说评论,1991(3):68-70.
    180.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181.吴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82.谢龙新.文学叙述语言与行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83.信德麟等.俄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84.徐岱.小说叙事学[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85.严歌荃.波西米亚楼[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186.杨士章.篇章翻译概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187.杨义.中国叙述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8.杨玉波.列斯科夫讲述体小说文体辨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2):56-61.
    189.詹姆斯著,象愚译.思维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节选)[A]∥西方文艺思潮论丛意识流[C].柳鸣九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90.詹姆斯著,朱雯、朱乃长等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91.张辉.论叙述结构和叙述话语[J].南京大学学报,1996(2):54-74.
    192.张会森.修辞学通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93.张捷.意识流手法在当代苏联部分小说中的运用[A]//西方文艺思潮论丛:意识流[C]柳鸣九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94.张炜.小说坊八讲:香港浸会大学授课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195.张新华.汉语语篇句的指示结构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196.赵秀风.语篇视角的语言表达——以“言语场景”为基础的认知构建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6(1):22-25.
    197.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98.赵毅衡.梦:一个符号叙述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3 (3):1-8.
    199.赵毅衡.抢话:叙述各主体争夺话语权的特殊形式[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3-8.
    200.赵卓.中国小说叙述视角的语言审美功能[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2):73-78.
    201.郑敏宇.准作者叙述话语及其翻译[J].外语研究2003(2):36-42.
    202.郑敏宇.叙事类型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03.郑雪来.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续编)[K].福州:福建教育出版,1993.
    204.周大新.第三界老舍散文大奖赛作品选登,2005(4):141-143.
    205.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06.祝克懿.新闻语体探索——兼论语言结构问题[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