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云南是一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各地,借助云南旅游优势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可以极大地拉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国家和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综合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综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讨、挖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和开发途径。
     云南民族众多,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宗教祭祀、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其传统体育的起源也各具特色,且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包括:能够吸引旅游者去云南欣赏或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自然景点、景区旅游资源及场地设施和服务设施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参与或观赏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项目或竞技项目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观看的小型或大型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游客参与或观赏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表演人员、导游人员及培训人员。
     开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既有优势因素,也有劣势因素;既有机会因素,也有挑战因素。
     开发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依托特色景点旅游资源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包括移植开发和就地开发;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大力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培训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Yunnan is a major tourism province and its tourism resources are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Developing traditional minority sports events with the help of its tourism advantages can not only greatly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s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s economy, but also protect the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in Yunnan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unnan province's and that of our country. Integrated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is paper probes deep into Yunnan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potential of exploiting the resources the ways of exploiting them.
     There are many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each of which created rich and colorfu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hich are rich 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As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way of life,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customs and habits of were different, the origin of their traditional sports are different their traditional sports have particular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Yunnan minorities tradition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parts:(1) Natural attractions tourism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that can attract tourists to go to Yunnan to appreciate or participate in the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2) Yunnan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that are full of entertainment or competition and that can attract tourists;(3) Small or large Yunnan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matches that can attract tourists to watch them;(4) Performers, tour guides and trainers that can attract visitors to participate or watch the Yunnan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has it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Yunnan can be consider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develop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relying on special attractions tourism resources, including graft development and local development. Secondly, vigorously develop the minorities'traditional festivals. Thirdly, vigorously develop the national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 tourism in Yunnan. Fourthly, train professionals of the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引文
2柳伯力编:《休闲视角中的体育旅游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设。2007版。于素梅:《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河南为例》,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8—20页。石真:<山东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朱杰《体育资源管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
    3于素梅,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中国水利水单出版社,2011年。
    4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12/2110/11717667.shtml
    10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侯跃红,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期:638-640页。
    11闫中波、王满,体育旅游与体育保健结合之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第期:52-53页。
    12连桂、刘建刚,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期:15-16,转22页。
    13廉恩勇,张建忠,对体育旅游研究现况的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5-97页。
    1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地理学名词(第二版)2006[M],科学出版社,2007年
    1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资源科学技术名词2008[M],科学出版社,2008年。
    16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7-20-31-36-6.html
    17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
    18参考[1]刘德琼,胡英清,刘靖南,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j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19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95-97页。
    20钱勇刚,体育赛事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11页。
    21查爱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深入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3年1月(总第99期):31-35页。
    22 http://wiki.mbalib.com/wiki/%E7%B3%BB%E7%BB%9F%E8%AE%BA
    23曹艳,李红梅:《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及健身价值》,《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91-92贝。
    24饶远,刘竹编:《生命活力的迸放——云南民族体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25饶远,刘竹编:《生命活力的进放——云南民族体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26 http://www.chinasfa.net/lr.aspx?id=3318。
    27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年第4期:28-30页。
    28饶远,刘竹编:《生命活力的迸放——云南民族体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29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年第4期:28-30页。
    30饶远,刘竹编:《生命活力的进放——云南民族体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31饶远,刘竹编:《生命活力的进放——云南民族体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32唐波、梁健,哈尼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变迁调查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2期:202-203.205页.
    33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年第4期:28-30页。
    34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年第4期:28-30页。
    35饶远,刘竹编:《生命活力的进放——云南民族体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36许建,原始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5年第2期:1-3页,14页。
    37侯金成,杨爱华,李英,云南傈僳族传统体育舞蹈探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第1期:12-14页。
    38张淑芳,沃野奇葩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qita/rqzz/2008/04/t20081028_383921.htm.
    39张新.氏羌族群运动习俗纵横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16(1):45-46页。
    40罗建新,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J],体育学刊,2008年第15卷第7期:106-109页。
    41徐玉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0-342页。
    42韦丽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J].体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2卷第3期:38-41.
    43 http:/www.yn.xinhuanel.com/live/2006-12/25/content8875280.htm
    44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瞻》,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117页。
    45徐万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05期页。
    46曹艳,李红梅:《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及健身价值》,《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91-92页。
    47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瞻》,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页
    48邱丕相编:《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2-63页。
    49徐万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05期。
    50李云清,论白族生产、生活与民族传统体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8期:25-26页。
    51参考陈宇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初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6465页;李全德,赵福祥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47-50页。
    60张兴雄、顾晓艳,云南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调查——与肖渊实商榷[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58-61灭。
    61赵黎,论云南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开发[J],华章,2009年第2期:54-55页。
    66袁梅,民族体育事业大有所为,普洱日报新闻网,2008-11-3 10:13:31http://www.ynperb.com/news/view.asp?id=26919 。
    67明庆忠,刘坚,王德义 云南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6期:47-51页。
    74明庆忠,刘坚,王德义 云南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6期:47-51页。
    75参考云南省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联合编写的《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6袁梅,民族体育事业大有所为,普洱日报新闻网,2008-11-3 10:13:31http://www.ynperb.com/news/view.asp?id=26919。
    77参考云南省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联合编写的《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81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2,(3)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14-45-22-17012.html
    83见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12-23页。
    84曲靖市旅游局网站:http://xxgk.yn.goy.cn/canton model2/newsview. aspx?id=1802883。
    85张兴雄、顾晓艳,云南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调查——与肖渊实商榷[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58-61。
    87参考云南省旅游局关于《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讨论稿)》公示的公告,第7页。
    88李立,云南少数民族节目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79-83页。
    89曹端波,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贵州社会科学,2008第1期。
    90李立,云南少数民族节目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79-83页。
    91 http://wenku.baidu.com/view/dac761333968011ca3009112.html。
    92李立,云南少数民族节目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79-83页。
    93陈松(2006)指出,体育赛事的旅游属性可以从观赏性、不可储存性、融合性、文化吸附性四个方面来认识。
    94张岩、刘伯力、蔡军等《中国体育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页。
    [1]安斗.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郭秋生.柏连龙,刘天悦主编.体育旅游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
    [3]李立钢,饶远,冯可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4]李全德,赵福祥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5]李香华,钟兴永著.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柳伯力,陶宇平主编.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柳伯力主编.体闲视角中的体育旅游[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8]柳伯力主编.西部体育旅游开发理论探讨与对策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9]刘坚.云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产业化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马兆林,梁春升,董少伟主编.大众体育旅游与健身[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
    [11]庞明,王天越主编.体育旅游[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12]邱不相编.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饶远,刘竹.生命活力的进放——云南民族体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4]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王斌.天水市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16]王广贵,关怀志,霍尔东主编.体育旅游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
    [17]王松江.云南生态旅游建设的BOT项目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18](英)维德,(英)布尔著;戴光全译.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9]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0]徐玉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1]叶文,蒙睿主编.生态旅游本十化·云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2]于素梅等.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3]余艳红,夏峰等编著.云南省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指南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4]云南省旅游局编.云南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9.
    [25]周道平等.西部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曹艳,李红梅.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及健身价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3):91-92.
    [2]陈宝胜.论云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8)
    [3]陈宇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初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64-65.
    [4]程斌.原始宗教情结下的花腰傣民俗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8):93-94,69.
    [5]程斌.云南体育旅游业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8):64-66.
    [6]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4):28-30.
    [7]戴光全,杨丽娟.体育旅游及其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8-74.
    [8]邓军平,杨建军.青藏铁路开通后藏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特区经济,2008(9):.
    [9]杜晖.传统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
    [10]方桢.傣族民间体育活动——打大巴豆[J].体育文史,1992(1):55,51.
    [11]方征.浅谈傈僳族传统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2(3):55-56.
    [12]冯艳琼、董丽波、程斌.影响云南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演进的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21-122.
    [13]高明捷,陶卫宁.国内大型赛事旅游研究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9(2):55-59.
    [14]杞银凤.云南省生态旅游的现状浅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5):68-71.
    [15]龚群,黄银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69-72.
    [16]顾涛,陆元兆,杨永亮,周作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评价[J].体育学刊,2002(3):49-51.
    [17]郭海侠,霍红.云贵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9(4):10-12.
    [18]郭树华,高鹏春,龚怀.对云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发展研究——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J].科技信息,2009(8):583-585.
    [19]韩勇、敬辅.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4-115.
    [20]韩勇,苏高.论彝族火把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04-107.
    [21]和春云,谭华.从“飞仃索”看纳西族原始体育的起源[J].体育学刊,2009(7):98-101.
    [22]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8):5-9.
    [23]韩丁.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9-11.
    [24]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5):39-41.
    [25]何佰虎.藏域原生态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内涵特征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7):4-6.
    [26]黄继元.云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理论探索[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 (1):26-28.
    [27]侯金成,杨爱华,李英.云南傈僳族传统体育舞蹈探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1):12-14.
    [28]蒋东升,莫再美,何卫东,凌齐.瑶族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2):94-97.
    [29]蒋伟,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经营开发的战略选择[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30]康厚良,杨玉婷.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98-99.
    [31]李会明、余红.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28-30.
    [32]李立.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79-83.
    [33]李全德,赵福祥,郭金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J].运动,2010(6):129.
    [34]李尚胥、余贞凯.保护与传承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4):46-48.
    [35]李延超,饶远.傣族体育与“水文化”缘由探析[J].体育科学2006(4):76-79.
    [36]李延超,饶远.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傣族体育成因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9.
    [37]李延超,饶远.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6(11):41-48.
    [38]李艳红,凌静,臧留鸿.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9]李云清.论白族生产、生活与民族传统体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25-26.
    [40]陈辉,饶远,黄宇芳,刘红星.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的SWOT分析与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1):56-58.
    [41]林少琴.体育赛事旅游品种及市场前景[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14.
    [42]刘少英,赵志强.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43]刘义峰等.黑龙江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5).
    [44]罗建新.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J].体育学刊,2008(7):106-109.
    [45]刘正荣,罗思远.论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4):115-116,119.
    [46]刘正荣.楚雄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发展探析[J].楚雄师专学报,2001(3):108-110
    [47]刘竹,饶远.试述云南民族体育与自然和谐共融之特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86-90.
    [48]马利.云南:民族体育之花独特绽放[J].中国体育报/2009年/12月/11日/第008版.
    [49]罗永义,林民牛.对体育旅游概念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9(2):11-13,17.
    [50]吕金江,敬龙军,冯强.佤族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21-123.
    [51]明庆忠,武友德,李宏.论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1998(1).100-104.
    [52]明庆忠,刘坚,王德义.云南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8(6):47-51.
    [53]潘珂.云南省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发展契机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0(3)::30-32.
    [54]全为民.云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8),145-148.
    [55]饶远,赵敏敏,杨刚.云南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28-32.
    [56]饶远,张云钢.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441-443.
    [57]饶远,赵敏敏,张玉文.开发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深层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69-73.
    [58]桑国强,贾明学.纳西族传统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43-146.
    [59]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35-38.
    [60]孙刚;臧留鸿;武杰,新疆蒙古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61]孙永梅.体育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2):104-105.
    [62]唐波,梁健.哈尼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变迁调查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02-203,205.
    [63]谭志丽,袁园.入滇迁徙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以通海县兴蒙乡村落调查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0-84.
    [64]汀德林.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11).
    [65]王光炎,田恒桥,王佳.鄂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83-86.
    [66]王建中,张兴良.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03-105,108.
    [67]王建中.论彝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3):97-101.
    [68]王明霞,宁鸿博,魏文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满族研究,2008(2):17-20.
    [69]王兴臣,韩英甲.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113-1116.
    [70]卫锦华.浅析景颇族“目瑙纵歌”的文化传承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7(6):83-84.
    [71]韦丽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J].体育科学研究,2008(3):38-41.
    [72]温和琼.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研究——以古敢水族乡为个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8-29.
    [73]吴之清.论民族体育的宗教渊源——以云南民族体育的发展动态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29-32.
    [74]吴萍.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09(4):128-132.
    [75]武卫,朱顺全,王勇.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进程探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2):10-12.
    [76]吴湘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3):59-61.
    [77]翁林.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2)
    [78]夏一川.西藏传统节日庆典文化中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内涵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
    [79]响雨.壮族体育运动简述[J].民族医药报,2009年/11月/27日/第003版.
    [80]许建.原始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5(2):1-3,14.
    [81]许珂、普亚昆.结合藏区特点发展体育[J].中国体育报/2008年/10月/24日/第008版.
    [82]徐万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宁夏社会科学,2003(5):
    [83]徐玉良.傣族的堆沙运动[J].浙江体育科学,1992(5):46-47,52.
    [84]余贞凯.原始宗教情结下的哈尼族民俗体育文化特征[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3-47.
    [85]杨霞.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96-98.
    [86]杨文杰、高鹏春,金融危机背景下振兴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思考——以云南石林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87-90。
    [87]杨文杰,肖渊实.云南独龙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前沿,2011(6):129-132.
    [88]杨雪芹.滇西北白族、纳西族、藏族体育文化生态考察研究[J].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452.
    [89]杨雪芹等.白族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106-108,115.
    [99]殷海涛.普米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四种[J].体育文化导刊,1992(5):51-52.
    [91]余贞凯.原始宗教情结下的哈尼族民俗体育文化特征[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3-47.
    [92]余志武.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状况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17-120.
    [93]张明军.以08奥运为契机谈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挖掘[J].新学术,2008(5):253-255.
    [94]张淑芳.沃野奇葩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J].人权,2008(4):
    [95]张新.氏羌族群运动习俗纵横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1):45-46.
    [96]张兴雄,顾晓艳,张东秀.云南水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7-440.
    [97]张志刚.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3):17-19.
    [98]赵敏敏.论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品牌建设[J].消费导刊,2009(19):
    [99]朱国权.景颇族的传统体育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4-36.
    [100]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2):25-27.
    [101]朱智红.佤族传统体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04-205.
    [1]陈松.体育赛事旅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2]格日乐图.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3]郝国栋.贵州省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4]李斌.云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开发前景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届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5]栗明.生态旅游与云南扶贫攻坚战略[D].清华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
    [6]庞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
    [7]彭莉.云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D].云南师范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8]孙琦.我国体育赛事深度市场开发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9]谭志丽.入滇迁徙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10]王熙尧.我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实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11]尹弘.云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类型研究—兼论云南景观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D].昆明理工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12]张玲.玉溪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1]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thread-1128-1-1.html
    [2]http://baike.baidu.com/view/7242.htm
    [3]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14-43-19-15061.html
    [4]http://www.cnta.gov.cn/html/2010-1/2010-1-21-15-7-68504.html
    [5]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14-45-22-17012.html
    [6]http://www.cnta.gov.cn/html/2009-12/2009-12-11-15-11-06322.html
    [7]http://www.cnta.gov.cn/html/2009-6/2009-6-28-14-38-70254.html
    [8]http://wwW.cnta.gov.cn/html/2009-6/2009-6-11-11-23-89438.html
    [9]http://www.cnta.gov.cn/html/2009-5/2009-5-11-15-19-19241.html
    [10]http://sports.sohu.com/20090316/n262816779.shtml
    [11]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10/23/011337564.shtml
    [12]http://baike.baidu.com/view/7242.htm
    [13]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7-11/21/content*7119539.htm
    [14]http://www.cnta.gov.cn/html/2009-12/2009-12-11-15-11-06322.html.
    [15]http://www.2020china.com/academe/book/2009-9/17/200909175210.shtml
    [16]http://www.2020china.com/academe/book/2009-9/17/200909175210.shtml
    [17]http://jpk.syty.edu.cn/BBSRead.asp?ModuleID=8&CourseID=245&ID=486
    [18]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11/09/content-21350398.htm
    [19]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11/09/content-21350398.htm
    [20]http://www.ynsport.cn/ynsport/Yunnan%209th%20ethnologic%20game/6.jsrc/YN1-1 .htm
    [21]http://www.ynsport.cn/ynsport/Yunnan%209th%20ethnologic%20game/6jsrc/YN2-2 .htm
    [22]http://www.ynsport.cn/ynsport/Yunnan%209th%20ethnologic%20game/6jsrc/YN3-3 .htm
    [23]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11/09/content-21350398.htm
    [24]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11/09/content-21350398.htm
    [25]http://baike.baidu.com/view/391417.htm
    [26]http://baike.baidu.com/view/391417.htm
    [27]http://baike.baidu.com/view/57060.html?wtp=tt
    [28]http://wenwen.soso.com/z/q249291788.htm
    [29]http://www.cnta.gov.cn/html/2010-1/2010-1-14-9-10-96781.html
    [30]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11/09/content 21350398.htm
    [31]http://baike.baidu.com/view/927439.htm
    [32]http://www.chinasfa.net/1r.aspx?id=3318.
    [33]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qita/rqzz/2008/04/t20081028-383921. htm.
    [34]http://www.ynethnic.gov.cn/Item/3395.aspx.
    [35]http://www.ynethnic.gov.cn/Item/3445.aspx.
    [36]http://tieba.baidu.com/f?kz=242582564.
    [37]http://www.ynethnic.gov.cn/Item/3459.aspx.
    [38]http://www.yn.xinhuanet.com/¨live/2006-12/25/.content_8875280.htm
    [39]http://baike.baidu.com/view/7242.htm
    [40]http://www.ynf.gov.cn/tjjxxgk-model/newsview.aspx?id=1699003
    [41]http://www.ynethnic.gov.cn/Item/3395.aspx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