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用了较大篇幅,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方面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胡总书记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其中“执政资源”首次在中央权威文献中被提出,为我党执政理论建设注入了新的丰富内容,引起了学术界、理论界的关注、重视和研究。在随后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要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深入开展执政理论研究,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这既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境界,也表明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紧要关口的大背景下,执政党的能力建设问题已然凸显到一个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层面系统阐释、从战术角度全面推进的地步。可以说,加强党的执政理论研究,是一个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为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维护执政安全、保证执政效能所能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是执政党得以宣传自己的主张,执行自己的政策,满足人民的各种需要、维持自己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权威、保证社会系统有序运行所赖以倚重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思想理论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历史资源等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形态,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和前提。我党自执政以来,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创新、开发并积累了丰富的执政资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维护好党的执政安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党执政的历史还不长,执政经验尚不丰富,我们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对党自身的执政规律尚缺乏科学而清醒的认识。加上国际时局深刻转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党在开发、创新、积累和发展执政资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有效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执政基础的稳固。
     本文在借鉴国内专家、学者对执政资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执政资源的含义、特点以及特征;深入分析了党的执政资源的现状,逐一详细剖析了各种执政资源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现实意义,提出了解决执政资源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加强执政资源开拓、创新、积累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仅要重视在实践上加强执政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解决好执政资源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不断开拓、创新、积累和发展执政资源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有效地丰富和发展党执政兴国的执政资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安全。
     全文除导言和结束语以外,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创新和发展好党的执政资源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论文从执政资源的功能、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及长期执政地位、党的执政资源现状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对党提出的新要求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章:创新和发展好党的执政资源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创新和发展好党的执政资源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创新和发展好党的执政资源的指导作用以及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资源的具体要求。
     第三章:大力发展生产力,开拓和发展好党执政兴国的经济资源。从分析党的经济资源的现状入手,深入论述了开拓和发展好党执政兴国的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开拓和发展好经济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
     第四章:坚持党的基本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新和发展好党执政的政治资源。从分析党的政治资源的现状及其重要作用入手,论述了创新和发展党执政兴国的政治资源的重要性、创新和发展好政治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主要措施。
     第五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好党执政的思想理论资源。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理论资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好党执政的文化资源。提出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党执政的宝贵的文化资源的观点、强调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创新和发展文化资源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指出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创新和发展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七章: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新和发展好党执政的组织资源。论述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创新和发展好组织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客观必然性,提出了创新和发展组织资源的现实途径。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①把党的执政资源创新和建设的好坏放在关乎党自身的执政能力、执政安全的高度来考量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界定“党的执政资源”的概念、内涵,分析执政资源的理论构架、现状、建设的决定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②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利用好党执政的现有的各种资源,同时更好地创造、扩展、积累新的资源,以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其领导的人民政权,维护其自身的执政安全,使国家长治久安,在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③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研究,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成果,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互补,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将是一种创新。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Hu Jintao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ies of CPC from seven aspects:Administrative Idea, Administrative Basis, Administrative Strategy, Administrative System, Administrative Styl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 Administrative Circumstance at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Deng Xiaoping on August 22,2004.Hu emphasiz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theory of CPC is a project.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was advanced the first time in Authoritative literature of CPC, which poured into new plenty cont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theory of CPC. And it has caught much attention and study from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academic. It was clearly advocat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at the 4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16th NPC. Comrade Hu emphasized we should promote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theory combining closely with the pract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so as to provide theory guid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It indic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had attained a new stage and enter new state. And it also showed us that the iss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had reached such a height which requires us to plan from strategy, to expound from theoretical level, to push forward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aspect of tactics, under the harsh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It is an issue of critical and of great value for the fate of our country and the Part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Theory.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re the summary of all kinds of positive factors and conditions which the administrative Party can make full use of for enhancing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consolid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basis and position, maintaining the administrative security, Guarantee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it is the assembly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on which the ruling Party rely to propaganda its advocation, fulfill its policy, meet with all kinds of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maintain its political system and authority, guarantee the operation orderly of the social system.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which are the prerequisite basis of the ruling Party including mainly all kinds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resources morphology such as Economic Resources, Political Resources, Ideological theory Resources, Culture Resources, Organization Resources, the masses Resources, historical Resources and so on. CPC which always persist administrating for the people has innovated, developed and accumulated rich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since it came to power.All thes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have laid solid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consolid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foundation and position, guaranteeing the Administrative Security of the Party. But the Party still lacks of Scientific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to the developing regular of the human being, the construction regular of socialis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r of itself since it is not so long for the Party to come to power, and it also lacks of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A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evolve deeply,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end of the bipolar pattern; political par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changed greatly. Under the grim situation., the Party has met with some issues which are worth studying seriously and saluting effectively when it develop, innovate, accumulat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ll these have effected the enhancing of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tus and Foundation of the Party.
     In this paper, I summarized current study results made by the specialists and scholars in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based o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I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defined the connotations and features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nd pointed out in detail their necessity, urgency and import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then proposed vital ways of solution and channels. It is a long-term strategy task for thrive of the Party to exploit, innovate, accumulate and develop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We are supposed to deal with it via both practice and theocratic research approaches. From practice, we should gai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insights and accumulate precious experiences, based on which we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political models and theoretical system that can facilitate policy-making so as to develop and enrich th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of the Party more efficiently, enhance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consolidate the administrative status and foundation, guarantee the administrative security.
     The major interest of this paper is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of the Party and focus on how to exploit, accumulate and utilize it. Chapter 1, point out that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well of the Party is a problem and a challenge which the Party meet with in the new era; Chapter2, put forward that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when the Party exploit and develop its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Chapter 3, economic resources; Chapter 4, political resources; Chapter 5, ideological theory resources; Chapter 6, cultural resources, Chapter 7, organization resources;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Firstly, innovation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The thesis makes a systematic probe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nd the check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politics, ideology theory, culture, organization,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nd reflects on it with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e factors.
     Secondly, innov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which are of economical, social, ideology theoretical, organizational, cultural ones, and discusses the joint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nd on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Thirdly, innovation of the way of study. In the study, I integrated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methods such as econometric analysis, statistic analys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ing are all utilized in this paper.
引文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502-503页
    ①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8-250页
    ①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8-2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2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238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1页
    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465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46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84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6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585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版,第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①[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76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263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11,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96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505-506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5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5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38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39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27页
    ①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①马尔科维奇、塔克等著,李宗禹主编《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下),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第7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371页
    ①李慎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北京,《前线》,2002年第9期,第11页
    ①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56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7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9-10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3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3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1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1页
    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2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36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7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9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31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20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4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50页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169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169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31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191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50页
    ①刘明:《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资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9),第1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1470页
    ①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00-20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①秦维宪:《孔子思想对世界闻名的影响——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访谈录》,《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1期,第7-9页
    ①参见陈晋 王均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3-4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3页
    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38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50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50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50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54页
    ②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53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4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选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36页
    ①参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185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39-40页
    ①参见陈传林等.《建立与‘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5页
    ①资料来源www.123xz.net/article/413/467/2006/2006110983128.html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40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7-38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7-38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6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41-4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5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84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49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0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37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江译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卷),1993年版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江泽民:《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1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18.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8月
    19.张全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年版
    20.张立昌:《党的建设的主题》,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文选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简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文选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文选德:《文化经济浅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4.文选德:《湖湘文化古今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5.赵云献:《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上、下),人民出版社,2003.
    26.蔡长水等:《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7.卢先福:《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8.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0.徐晨光:《执政党执政安全多维探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徐晨光:《执政安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霍修勇等:《执政能力与执政资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33.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5.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6.姜跃:《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辛鸣:《十六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8.陈跃,吴文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陈跃,张国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林庭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版
    4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42.刘振华:《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3.朱兆中:《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4.王贵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5.刘学军:《政治文明的文化视角-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46.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7.李建中,黄福寿:《政党衰败根源析》·,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48.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49.李良栋:《当代中国民主问题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50.徐贵相:《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1.冯秋婷等:《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52.孟祥馨等:《权力授予和权力制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4.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5.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6.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7.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三联书店,1998年版
    59.[美]弗雷德里克.C.泰韦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王红续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60.[美]塞缪尔.亨廷顿等:《文化的重要作用》,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6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6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63.[美]亨廷顿:《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1.梁波:《新时期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聂运麟:《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1期
    3.沈艳兴:《“两个转变”:政治资源的新生点》,《探索》,1996年第3期
    4.刘明:《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资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9期
    5.王炳林、汤志华:《维护和发展好党执政的文化资源》,《理论前沿》,2005年第4期
    6.王红霞:《党的执政资源之现状研究》,《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3期
    7.周健:《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8.杜美香:《扩展执政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理论界》,2005年第1期
    9.李居忠:《论党的执政资源开发》,《理论学习》,2005年5期
    10.王冠中:《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变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开发》,《理论与改革》,2005年4期
    11.周敬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体系的重构》,《探索》,2005年 4期
    12.宋协娜:《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要件;丰富执政资源》,《学习论坛》,2005年4期
    13.张振华:《党的执政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其重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4期
    14.吴海燕:《多维视角下的执政资源》,《浙江学刊)),2005年3期
    15.祝福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2期
    16.乔耀章,姚尚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节流与开源》,《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2期
    17.赵增彦:《论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资源》,《长江论坛》,2005年1期
    18.沈传亮:《党的执政资源建设途径分析》,《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9.祝福恩:《扩展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理论前沿》,2004年20期
    20.侯远长:《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6期
    21.胡小君:《合法性资源与党的执政资源体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6期
    22.刘宗洪:《执政党执政资源论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3期
    23.刘宗洪:《执政党要善于利用、维护和扩充执政资源》,《理论文萃》,2004年2期
    24.吴文勤、杨长鑫:《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变迁及其制度整合》《唯实》,2004年1期
    25.朱兆中:《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4期
    26.陈小林:《中国共产党开发执政资源问题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年4期
    27.谭吉华:《执政党扩充政治资源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3期
    28.彭新杰:《“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执政资源》,《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16期
    29.齐卫平:《有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党政论坛》,2002年5期
    30.彭新杰:《“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执政资源》,宁夏党校学报,2002,第6期
    31.谢方意:《政党执政能力与合法性相关研究-从政治学角度》,《资料通讯》,2005年第9期.
    32.张衍前:执政理念与政治合法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6期.
    33.郑权:《论拓展党的执政资源的现实途径》,《理论前沿》,2004年第23期.
    34.黄明哲、赖宏:《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思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1期.
    35.王平封、吕文静:《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论析》,《理论学刊》,2005年第3期.
    36.杨亚佳、刘艳梅:《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3期
    37.戴建忠:《当代中国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论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38.李会欣:《执政党执政资源开发探讨》,《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39.潘 宇:《开发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40.刘忠碧:《开发执政资源提升执政能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41.张荣臣:《论党的执政资源》,《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1期
    42.龚先庆:《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整合》,《小康论坛》,2005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