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一定的道德观念总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和教育状况的改变,加上社会文化氛围变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高校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对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本文立足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文化向中西文化交融转换、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向这一客观现实,重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发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力图从中揭示出其带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深入分析了变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观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分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转型时期,这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带来重大的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是主流的。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对转型期前后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的对比,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公私观、义利观、幸福观、荣辱观、价值观、交往观、消费观、婚恋观等八个方面道德观念变化的主要表现,揭示了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从单一向多元、从务虚向务实、从封闭向开放、从中西分立向中西交融、从公私不分向公私分明、从感性向理性方向发展等六大发展趋势。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
    的积极变化是主流,但也存在着诸如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思想浓厚;艰苦奋斗精神不够,享乐主义思
    想抬头;理想信念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社
    会、学校、自身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四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状
    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素质,影响到未来社会的面貌。高校应
    该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观念、手段、途径、机制等多个方
    面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Based on the objective f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s from the planned economy to the market economy, from industrial society to knowledge economical societ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the blending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form elite education to universal education, the thesis makes a systematic induction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nge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to reveal their development trend. Furthermore, the thesis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se negative hangs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the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4 parts:
    Part On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t present, our nation is in the course of transformation in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is unavoidably produce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of which the mainstream is positive.
    Part Two introduces the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by comparing college student's different moral concep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is part induc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from eight aspects to reveal six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hange. The eight aspects refer to the student's concepts of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interests concept, happiness idea, outlooks of honor and disgrace, values, competition concept, society concept, consumer concept and marriage concept, The six development trends are the changes from unity to multiplicity, from idealism to pragmatics, from closing to opening, from the separation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to the blending of from
    
    
    vague division between the collective and the individual to clear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from perception to reason.
    Part thre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lthough the mainstream change is positive, there still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correct outlook on lift, lack of would outlook or lack of the thought to serve the people, or indifference towards collectivism in contrast to deep concerns for individualism, and so on, this part traces the reasons to such factors as the society, the family, the school and the individual himself.
    Part four introduces the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the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future of our nation. The school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set up new concepts of talents and probe for correspond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oral concepts education from such aspects as concept, means, channel, mechanism, and so on.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4页。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江泽民: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3月。
    [4] 《陶行知全集》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985年版,第523页。
    [5][27]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第316-317页。
    [6]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2页。
    [8]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
    [9] 高兆明:《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版第31页。
    [10] 高兆明:《道德生活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277页。
    [11] 黄东桂:《广西地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报)》2000年第2期。
    [12] 姚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及其交往障碍浅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3] 解英兰:《浅谈大学生婚姻观念发展趋势》,载《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
    [14][17][34] 何友江:《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透视》,载《黔东南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年3月第1期。
    [15] 何梦州:《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变化情况调查及教育思路》,载《探索》1997年增刊。
    [16] 陈江旗:《社会主义市场应该倡导怎样的道德观念》,载《党建》1998年第9期。
    [18] 何梦州:《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变化情况调查及教育思路》,载《探索》1997年增刊。
    [19] 薛荣久:《“入世”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二)》,载《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0期。
    [20] 陈尚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应对》,载《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年第3期。
    [2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2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3][24][25] 贾仕林、崔景贵:《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载《青年探索》2001年第5期。
    [26]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04页。
    [28] 吴燕、刘进等:《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给德育带来的挑战及其教育对策》,载《思想·
    
    理论·教育》2002年第2期。
    [29]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向教师祝贺节日时的讲话(1992年9月9日),载《人民日报》1992年9月10日。
    [30][31]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第164页。
    [32]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3] 万美容、昝玉林、郭改玲:《关于湖北省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报告》(湖北省重点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计算机网络发展与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研究》成果之一),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6期。
    
    
    [1]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罗国杰:《伦理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 魏英敏:《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唐凯麟、龙兴海:《个人道德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6] 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鲁洁:《德育社会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 赵军华:《中华伦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 王殿卿:《东方道德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14] 陈会昌:《德育忧思——转型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15] 周之良:《德育新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17] 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1] 邱伟光:《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7、8期
    [2] 何梦州:《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变化情况调查及教育思路》,《探索》1997年增刊
    [3] 刘小军:《论科技进步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四期
    [4] 向丽:《对市场经济下道德观念的思考》,《商业研究》2000年第2期
    [5] 王贵明:《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年第1期
    [6] 李允福、秦清芝:《关于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分析与对策》,《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7] 申丽华:《社会转型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导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3期
    [8] 刘永高:《社会转型期道德观念的嬗变及导控》,《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9] 陈江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倡导怎样的道德观念》,《党建》1998年第9期
    [10] 沈宗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刍议》,《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11] 郇久琴:《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道德观念教育》,《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2] 李山赓:《中外文化观念冲突与当代青年道德观念嬗变及引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13] 韦文学:《市场经济与大学生道德观念更新》,《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4] 苏海元、陈协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思考》,《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5] 陈国柱、舒伟建:《论社会变革与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16] 虎业勤、姚伟:《试论大学生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培养途径》,《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增刊
    [17] 朱咏红:《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年第1期
    [18] 武凤竹:《试论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走向》,《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7期
    [19] 阮爱莺:《中西道德观念的比较分析——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观的走向》,《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9期
    [20] 马先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9期
    [21] 钟月明:《市场经济对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之我见》,《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6期
    [22] 李虹:《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3] 许翔、朱发刚:《对目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研究与分析》,《云南教育》2001年第27期
    [24] 王雅文:《论社会转型期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与选择》,《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25] 吴昌林、王光栋:《高校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落差及对策》,《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6] 黄东桂:《广西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年第2期
    [27] 昌文彬:《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及其分析》,《孝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8] 张庆林、理明:《青年学生公德意识淡薄成因探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
    
    期
    [29] 马宜章:《高校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症结何在》,《武陵学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30] 李虹:《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9期
    [31] 徐德斌、公桂芳:《试析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2] 邹正生:《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与协调》,《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3] 陈尚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应付》,《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4] 于钦波:《论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5] 寇鑫:《浅析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分离与协调》,《辽宁高职学报》2002年第5期
    [36] 李家华:《2001年北京地区大学生择业现状调查》、高慧:《上海高校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
    [37] 刘元柱:《当代道德观念的冲突》,《东岳论坛》2000年第5期
    [38] 范丽萍:《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39] 林更茂、梅萍:《九十年代大学生道德特点和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
    [40] 刘昱:《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生存》,《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1] 吴起华:《建立社会主义新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念应处理好五种关系》,《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2] 李靖茂:《新科技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调查分析与思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3] 杜新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44] 李红星:《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5] 何友江:《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透视》,《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46] 屈险峰:《高校道德教育浅议》,《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47] 陈维杰:《我校2000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简析》,《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48] 杨良奇、杜慎仲、陶芝兰:《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49] 郁时全:《论德育过程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1期
    
    
    [50] 吴筱贞:《关于提高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思考》,《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51] 李庆祝:《当代大学生交往活动的特点》,《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期
    [52] 郭西山:《论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53] 丁力:《21世纪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54] 王培英:《时代与素质教育》,《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55] 崔建军:《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事求是》2000年第2期
    [56] 栗秀萍、曹凤才:《知识经济与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更新》,《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增刊
    [57] 张宏:《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品德教育》,《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58] 吴燕、刘进、阎勇、陆伟飞:《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给德育带来的挑战及其教育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2期
    [59] 谢佐永:《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60] 邱一心:《试论面向21世纪的大学德育及其对策》,《上海电力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61] 袁小鹏:《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特征》,《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5期
    [62] 王长乐:《“宽进严出”高教模式的基本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
    [63] 沈晓阳:《公私划界——社会正义的第一要义》,《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64] 郎晓芳:《论西方人权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理论观察》2003年第4期
    [65] 敬志红、汪建训、谢倩:《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定位与思考》,《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66] 刘英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67] 王久才、孙晓霞:《用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68] 汪释:《知识经济与新世纪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69] 王敏:《论知识经济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2000年第1期
    [70] 杨晓苏:《社会急变时期的青年道德问题》,《青年研究》1997年第11期
    [71] 卞继伟:《如何评估市场经济对道德观念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72] 任学锋:《试论我国社会变迁时期的道德建设》,《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73] 原付林、闫德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和趋向》,《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9期
    [74] 王卫平、魏新生、孙伟:《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现状与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增刊
    [75] 廖志红:《谈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理论界》2001年第5期
    
    
    [76] 晓亮:《市场经济要求道德重塑》,《中国流通经济》2002年第2期
    [77] 邵秋萍:《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过渡阶段的讨论》,《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8] 廖小捷:《浅谈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79] 陈琼:《转型期部分青年的道德迷失及对策》,《陕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80] 丛鲁会:《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81] 王同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82] 郭亚臣:《市场经济规则与道德伦理建构》,《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83] 邓兴珍:《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84] 李志、彭建国、彭晓玲:《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探索》2000年第3期
    [85] 张新福、游敏惠:《青年大学生幸福观特点探析》,《重庆邮电学院(社科版)》2000年第1期
    [86] 佟多人、张丹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嬗变的思考》,《德育论坛》2002年第9期
    [87] 陈贻忠:《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88] 何菁:《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前沿》2002年第8期
    [89] 贺更行:《论荣辱》,《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90] 臧梅:《中华传统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州学刊》2002年第9期
    [91] 张利先:《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及施教对策》,《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