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晚清上海:西方物质文明与新知识群体的近代体验(1843-1894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新知识群体在晚清上海的近代体验入手,分析了近代物质文明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意义,从而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群体——洋务思想家为什么呈群体在晚清上海出现提供发生学解释。
     本文重点分析了体验的文本,梳理了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群体是如何体验西方近代物质文明的。通过分析发现,新知识群体的近代体验经过了体验——想象——放大——曲解——对比——选择——升华这样一个过程,从西方物质文明转变为思想资源,进而升华为近代化经验。
     本文认为,晚清上海作为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窗口,作为中国人身边最近的西方世界,新知识群体在这里取代了近代体验,导致了晚清洋务思想在这里聚集。但是不管是当下的学术界还是当时的清朝政府都没有看到晚清上海的价值,当时的清政府不舍万里派人到西方各国考察,没有发现“西方”就在身边。与晚清政府不同,在19世纪60年代,日本江户幕府多次遣使上海,到上海考察。日本人把上海作为走向西方最近的“入口”,在上海看到了“近代化”的物质形态,取得了近代体验,影响到了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开始了向西方的追溯。尽管当时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群体事实上不自觉地承担了日本踏禹使的功能,但是如果当时清政府发现了上海的价值,将其从民间的不自觉行为转变了官方的自觉行为,中国的近代化将是另一番模样。
     发现晚清上海的启蒙价值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晚清上海出现的西方近代物质文明,让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近代体验,完成了思想的飞跃,从而导致了洋务思想家在晚清上海的聚集,以晚清上海为中心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旅程。
Taking as point of departure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tellectual community in Shanghai,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enlightening effect of modern material civilization on modern Chinese thought, in an effort to explain why an important group of thinker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namely the Westernizationists, ca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city of Shanghai.
     The present paper dwells on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of modern West em civilization of the modem-minded intellectual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analysis of travelogues, pictorials, poems and newspapers of that time, and by delineation of such experience,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was transformed from social resources into thought resources and then elevated to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e, imagination, enlargement, comparison , choice and finally the genesis of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The value of the present paper lies in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of enlightenment Shanghai play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brought by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that city provided the quantum leap in thought that was requisite for the birth of the Wester nizationist group which played a crucial par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
引文
[1]熊月之:《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页。
    [2]李长莉:《先觉者的悲剧——洋务知识分子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3]王立群:《近代上海口岸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墨海书馆的中国文人为例》,《清史研究》2003-3。
    [4]熊月之:《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聚集》,《近代史研究》1997-4。
    [5]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79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论机器》,《申报》,1874-7-20。
    [3]《再论欲效西法》,《申报》1877-9-11。
    [1]R.S Gundry:《Signs of Progress in china Present and Past》,London 1895。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37页。
    [2]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7页。
    [3]唐才常:《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二十一世纪》1992-6。
    [1]刘建辉:《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版。
    [2]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白鲁恂:《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二十一世纪》,总第9期。
    [2]苏智良:《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3]张晓春:《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近现代上海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版。
    [1]王立群:《近代上海口岸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墨海书馆的中国文人为例》,《清史研究》,2003-3。
    [2]熊月之:《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聚集》,《近代史研究》1997-4。
    [3]Catherine v.Yeh:The life-style of four Wenren in late Qing shanghai,Harvard.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97-12.
    [4]苏生文、赵爽:《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文史知识》2008-1,2。
    [5]卢汉超:《西方物质文明在近代上海》,《史林》1987-2。
    [1]周继无、于醒民:《飞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页。
    [1]张群:《上海租界略史》,大东书局民国二十年版,第1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2]M.G.马森:《西方的中国与中国人的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91页。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3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页。
    [1]应宝时等修:《同治上海县志》序。
    [2]周武:《从江南的上海到上海的江南》,载郭太凤、廖大伟主编《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页。
    [2]四川省绵阳市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在材料分析题中有这个一个题为“十九世纪七 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二是奇,三是妙。当时人们是这样描述上海的奇与妙:“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儿如面话一堂中”。其提供的答案是电灯、电话。实际是这个时候还不是电灯,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煤气灯。
    [1]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卷二。
    [1]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315页。
    [2]李欧梵:《上海摩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3]W.金斯密著,江冬妮译:《开埠初期的上海建筑》,《史林》1996-2。
    [1]梅朋、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版,第13页。
    [1]平心居士:《洋场屡变说》,《申报》1876-2-7,第1158号。
    [2]《论沪北匪类之多》,《申报》1886-6-6。
    [3]《论洋场地气之迁移》,《申报》1889-12-7。
    [4]李平书:《录邑人李钟珏论上海》,《上海续志》卷三十,杂记三。
    [1]关于晚清上海的近代文明与中国近代生活方式的关系,本人在2006年至2007年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和厦门等昔日主要租界里行走,考察这些口岸城市当时主要城市设施的历史遗存,并建议近代中国租界历史遗存联合申请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撰有拙作《租界地图——寻找现代生活的源头》(未刊稿)。
    [2]《论沪上失业者之所以多》,《申报》1889-4-20。
    [3]《论上海今昔情形》,《申报》1881-12-10。
    [4]《论争买电灯股票》,《申报》1882-6-20。
    [1]卢汉超著,段炼等译:《霓虹灯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2]《上海新报》1876-11-24。
    [1]《洋场述见篇》,《申报》1883-3-31。
    [2]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4页。
    [4]《民立报》1910-12-10。
    [1]魏源:《海国图志》(卷二)。
    [2]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1]《文汇报》,1893年合订本,第59页。
    [2]张仲礼:《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页。
    [1]王尔敏:《上海格致书院志略》,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2]唐振常:《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二十一世纪》1992-6。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文集》(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1页。
    [4]蒋梦麟:《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42页。
    [5]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1]初开眼界人:《洋场述见篇》,《申报》1888-3-31。
    [2]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3]《风气日开说》,《申报》1882-2-23。
    [1]李提摩太:《续论生利分利之别》,《新学汇编》(卷二),上海广学会1898年本,第18页。
    [2]李提摩太:《论生利分利之别》,《新学汇编》(卷二),上海广学会1898年本,第13页。
    [3]《申报》1887-2-5。
    [4]《论中西大势》,《申报》1891-7-25。
    [5]《论治世需有救时之才》,《申报》1877-10-8,第1674号。
    [6]《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7]R.S Gundry,Signs of Progress in china Present and Past London,1895,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37页。
    [8]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1]杨逸等:《海上墨林 广方言馆全案 粉墨丛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9页。
    [3]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卷二十一“游寓”。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2]《综论本年上海市面情形》,《申报》1887-1-21。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5]关于新知识群体到上海聚集的原因参见拙作:《晚清上海地价与早期近代化》,《史学月刊》2009-4。
    [6]《论上海宜行清查客寓之法》,《申报》 1883-11-27。
    [1]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
    [2]纳富介次郎:《上海杂记》,载冯天瑜著《“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312页。
    [3]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页。
    [4]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自记》,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5页。
    [5]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页。
    [6]葛元熙:《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1]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页。
    [1]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2页。
    [2]《拟建水池议》,《申报》1872-4-4。
    [3]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第359页。
    [5]《广弊俗宜防其渐论》,《申报》1885-7-13。
    [1]熊月之:《上海通史·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2]周武:《从江南的上海到上海的江南》,载郭太风、廖大伟主编:《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3]苏峰:《人口多而团体少》,《民立报》1910-12-10。
    [1]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1]胡道静:《印刷术反馈与西方科学第二期东传的头一个据点:上海墨海书馆》,《出版史料》1987-4,1988-1。
    [2]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弢园老民自传》。
    [1]现在谈及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时,很少谈及王德均,查《上海续志》卷十一说:延“中士徐寿、华衡芳、王德均、徐建寅等专译西书。”可见王德均不能不说。
    [1]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洋务运动》(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5页。
    [1]《广沪上竹枝词》序,见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495页。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2]《论街市过闹实易紧事》,《申报》1891-2-18。
    [3]《游上海序》,《申报》1872-12-16,第219号。
    [4]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53页。
    [5]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6]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版,第7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申报》1882-12-28。
    [3]《游洋场序》,《上海新报》1872-1-13。
    [4]《洋场述见篇》,《申报》1883-3-31。
    [5]杨逸等:《海上墨林 广方言馆全案 粉墨丛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页。
    [6]《沪人舍佛教而从西教辨》,《申报》1874-12-11,第806号。
    [7]《论时务》,《申报》1877-11-2,第1696号。
    [1]《论中国渐知铁路之利》,《申报》1888-5-29
    [2]《民乐火车开行》,《申报》1876-7-10
    [1]《沪上竹枝词并叙》,《申报》,1884-12-13。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页。
    [3]冯芳缉.《冯申之先生日记手稿》,藏于上海图书馆,二册。
    [4]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8页。
    [3]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8页。
    [4]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9页。
    [5]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9页。
    [6]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页。
    [7]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8]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9]《拟建水池议》《申报》,1872-4-4。
    [1]郑观应:《易言 自序》,《郑观 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3页。
    [2]《沪人舍佛教而从西教辨》,《申报》1874-12-11。
    [3]《上海新报》1872-1-13。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2]《民立报》1910-12-10
    [3]《申报》1881-3-9
    [1]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3]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4]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7页。
    [5]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2页。
    [6]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6页。
    [7]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7页。
    [8]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7页。
    [9]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3]顾炳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49、351页。
    [4]《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9-9。
    [5]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6]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3]《王韬日记》记载(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6页)
    [4]说是李关郎,“同往法人李关郎舍,关郎善照影,每人需五金,顷刻可成。”《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说是李阁郎,应是李阁郎。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
    [1]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页。
    [1]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192页。
    [2]上海通讯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579页。
    [3]胡道静:《1866年之上海》,载上海通讯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557页。
    [4]胡道静:《沪游脞记提要》,载上海通讯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557页。
    [5]蒋慎吾:《同光年间上海官场眼中的上海》载上海通讯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553-555页。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剖解尸骸验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测远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2]《游沪笔记四卷》,见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591页。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页。
    [5]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6页。
    [6]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页。
    [1]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洋场述见篇》,《申报》1883-3-31。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1]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2]《再论欲效西法》,《申报》1877-9-11。
    [1]李欧梵:《上海摩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1]《申报》1876-2-23,第1172号
    [1]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2]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
    [1]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
    [2]《申报》,1874-11-4。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洋场咏物诗》,《申报》1872-7-9。
    [3]《洋场咏物词四阕调倚沁园春》,《申报》1872-8-2。
    [4]《洋场竹枝词》,《申报》1872-6-7。
    [5]芷汀氏:《洋泾四咏》,《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0页。
    [6]《洋场竹枝词》,《申报》1872-6-7。
    [7]慈湖小隐稿:《续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8-12。
    [8]洛如花馆主人示定草:《春申浦竹枝词》,《申报》1874-10-16。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2]洛阳花馆主人:《春申浦竹枝词》,《申报》1874-10-16。
    [3]葛元熙:《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
    [4]《洋场咏物诗》,《申报》1872-7-9。
    [5]《申报》1872-8-2。
    [6]上海秦荣光炳如:《养真堂诗钞》,清末刻本。
    [7]芷汀氏:《洋泾四咏》,《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8]海吕太憨生:《淞滨竹枝词》.见《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428页。
    [1]《廉让居士甫稿》,《申报》1881-12-25。
    [2]洛如花馆主人未定草:《春申浦竹枝词》,《申报》1874-12-21。
    [3]珠联璧合山房:《春申浦竹枝词》,《申报》1874-10-10。
    [4]《洋场咏物词四阕调倚沁园春》,《申报》1872-9-4。
    [5]《洋场竹枝词》,《申报》,1872-6-7。
    [6]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7]《洋场咏物诗》,《申报》1872-7-9。
    [8]留月主人稿:《沪城口占仿竹枝词二十首》,《申报》1874-11-26。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5-56页。
    [4]慈湖小隐稿《续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7-9,第89号。
    [5]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沪上竹枝词并叙》《申报》,1884-12-13。
    [2]《洋场咏物诗》,《申报》,1872-7-9。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0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3]《沪北竹枝词》袁祖志《海上竹枝词》。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无名氏《春申浦竹枝词》。
    [6]邗江词客《沪游竹枝词》。
    [1]上海秦荣光炳如:《养真堂诗钞》,清末民初刻本。
    [2]苕溪洛如花馆主人末定稿:《续春申浦竹枝词》,《申报》1874-11-4。
    [3]《续沪西人竹枝词》,《申报》1872-5-30。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沪上西人竹枝词》,《申报》1872-5-29。
    [3]《洋场竹技词》,《申报》1872-7-12。
    [4]顾翰《松江竹技词》。
    [5]颐安主人《上海市景词》。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577页。
    [1]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卷一《南北两市》。
    [2]《洋场序》,《申报》1874-1-29。
    [3]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
    [4]颐安主人:《上海市景词》。
    [5]琴冈居士:《申江行》,《申报》1872-6-29。
    [6]《洋泾浜序 仿滕王阁序体》。
    [7]《沪北西人竹枝词》,《申报》,1872-4-23。
    [8]《申报》1872-7-9。
    [1]苕溪洛如花馆主人末定稿:《续春中浦竹枝词》,《申报》1874-11-4。
    [2]海昌太憨生:《淞滨竹枝词》.见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428页。
    [3]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下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00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1]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 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页。
    [3]洛如花馆主人示定草:《春申浦竹枝词》,《申报》1874-10-16。
    [4]王韬:《漫游随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8页。
    [5]袁祖志:《海上竹枝词·沪城竹枝词》。
    [6]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7页。
    [7]《申报》1874-1-29。
    [8]初开眼界人:《洋场述见篇》,《申报》1888-3-31。
    [1]《洋场竹枝词》,《申报》1872-7-12。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3]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4]《洋场咏物词四阕调倚沁园春》,《申报》1872-8-2,第89号。
    [5]辰桥:《申江百咏》,见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
    [6]慈湖小隐:《续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8-12。
    [1]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卷一。
    [2]初开眼界人:《洋场述见篇》,《申报》1888-3-31。
    [1]《论内地将购设火轮车路》,《申报》1872-11-28。
    [2]《吴淞口建造火车铁路以达上海说》,《申报》1874-2-26。
    [3]《火轮车为福国之举》,《申报》1874-7-15。
    [4]《记华客初乘火车情形》,《申报》1876-7-3。
    [5]《民乐火车开行》,《申报》1876-7-10。
    [6]《火车生意热闹》,《申报》1877-2-22。
    [7]《续议闻火车路至苏州》,《申报》1877-5-28。
    [1]《论吴淞铁路》.《申报》1877-9-18。
    [2]《论华人积习之难化》,《申报》1886-12-18。
    [3]《论吴淞铁路》,《申报》1877-9-18。
    [4]《论电线寅得相辅之道》,《申报》1881-12-12。
    [5]《论中国渐知铁路之利》,《申报》1888-5-29。
    [1]《论机器》,《申报》1874-7-20。
    [2]《炮局议》,《申报》1872-4-1。
    [3]《商船兴废论》,《申报》1884-8-21。
    [4]《论西人电信保险拍卖诸事》,《申报》1872-4-26。
    [5]《电机信缘起》,《申报》1872-4-2。
    [6]《论电线》,《申报》1874-7-14。
    [1]《再论自来水》,《申报》1881-11-13。
    [2]《论沪城改用自来水》,《申报》1883-3-29。
    [3]《论自来水救火之妙》,《申报》1884-12-2。
    [4]《论用火油灯》,《申报》1875-3-5。
    [5]《论电气灯之用》,《申报》1882-11-7。
    [6]《电灯可以广行说》,《申报》1882-8-12。
    [7]《沪城增设路灯说,《申报》1882-12-16。
    [1]《论争买电灯股票》,《申报》1882-6-20。
    [2]《邮政客谈》,《申报》1887-2-8。
    [3]《津沪电线告成有益无损说》,《申报》1882-11-25。
    [4]《机器织丝说》,《申报》1882-2-5。
    [5]《再论机器织丝》,《申报》1882-12-3。
    [1]《论广购机器仿织洋布之利》,《申报》1876-3-17。
    [2]《机械近闻》,《申报》1877-8-2。
    [1]《造铁路告白》,《申报》1872-5-2。
    [2]《火轮车公司告白》,《申报》1876-12-24。
    [1]《申报》1876-7-25。
    [2]《申报》1877-1-18。
    [3]《申报》1874-7-29。
    [4]《申报》1879-3-27。
    [1]《论当仿西法兴矿务》,《申报》1887-3-21。
    [2]《中西炮火利钝说》,《申报》1884-9-18。
    [3]《论沪市衰象》,《申报》1883-12-6。
    [4]《论翻造房屋宜于坚固》,《申报》1882-8-31。
    [5]《辨俗宜仿其渐论》,《申报》1885-7-19。
    [1]《论杭州保甲局查禁台基示后》,《申报》1881-10-21。
    [2]《论上海风气日见强悍亟宜设法禁止》,《申报》1883-8-14。
    [3]《论上海赌风之盛》,《申报》1882-8-16。
    [4]《论上海流氓》,《申报》1883-1-21。
    [5]《论沪上失业者之所以多》,《申报》1889-4-20。
    [6]《严查小客寓说》,《申报》1883-4-28。
    [7]《论上海赌风之盛》,《申报》1882-8-16。
    [8]《论上海流氓》,《申报》1883-1-21。
    [9]《论风雅不正》,《申报》1883-4-29。
    [10]《辨俗宜仿其渐论》,《申报》1885-7-19。
    [11]《论治洋场之难》,《申报》1877-5-16。
    [1]《再论欲效西法》,《申报》1877-9-11。
    [2]《论中国宜兴于万国公法》,《申报》1885-11-28。
    [3]《辨俗宜防其渐论》,《申报》1885-7-19。
    [4]《广弊俗宜防其渐论》,《申报》1885-7-13。
    [5]《申报》1884-12-8。
    [6]《论翻造房屋宜于坚固》,《申报》1882-8-31。
    [7]《申报》1888-2-21。
    [8]《申报》1888-3-4。
    [1]《中西公司异同说》,《申报》1883-12-25。
    [2]《论西货近日消流甚广》,《申报》1888-1-1。
    [3]《论欲仿西法》,《申报》1877-9-8。
    [4]《论当仿西法兴矿务》,《申报》1887-3-21。
    [5]《申报》1872-6-13。
    [6]《邮政客谈》,《申报》1887-2-8。
    [7]《论城厢宜仿租界清理之法》,《申报》第575号。
    [8]《制造局新刻西学书十三种总序》,《申报》1872-6-27。
    [9]《机器利用》,《申报》1874-6-19。
    [10]《论时世》,《申报》1877-12-4。
    [11]《制造局新刻西学书十三种总序》,《申报》1872-6-27。
    [1]《论广购机器仿织洋布之利》,《申报》1876-3-17。
    [2]《论创设华洋书信馆之利》,《申报》1878-9-11。
    [3]《论华人积习之难化》,《申报》1886-12-18。
    [4]《述沪上商务之获利者》,《申报》1889-10-9。
    [5]《论中国渐改西法》,《申报》1876-3-11。
    [6]《论教习西学良法》,《申报》1882-10-12。
    [7]《论治世需有救时之才》,《申报》1877-10-8。
    [8]《论治世需有救时之才》,《申报》1877-10-8。
    [9]《论识洋务》,《申报》1877-7-20。
    [1]《论制造不可畏难》,《申报》1884-5-10。
    [2]《综论沪市情形》,《申报》1884-1-23。
    [3]《洋务要谈》,《申报》1885-5-19。
    [1]《洋务愤谈》,《申报》1886-3-26。
    [2]《洋务愤言》,《申报》1890-4-28。
    [3]《论中国宜认真洋务》,《申报》1892-7-28。
    [4]《循环日报论办理洋务后》,《申报》1877-8-30
    [1]《论宜设洋务总局于上海》,《申报》1894-10-31。
    [1]王尔敏:《点石斋画报》所展现之近代历史脉络》,见《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百花洲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陈平原:《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开放时代》2001-5;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
    李孝悌:《观看<点石斋画报>的不同视野》,《中国学术》2002-3;
    鲁道夫·瓦格纳(RudolfWagner):《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中国学术》2001-4。
    [1]《论画报可以启蒙》,《申报》1898-8-29。
    [2]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上),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134页。
    [1]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中国学术2002-3。
    [1]葛元熙:《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沪人舍佛教而从西教辨》,《申报》1874-12-11
    [1]《中外风气大开说》,《申报》1878-2-19
    [2]叶凯蒂:《从十九世纪上海地图看对城市未来定义的争夺战》,《》2000-3
    [1]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2]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页。
    [1]葛元熙:《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2]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卷一《南北两市》。
    [1]《息影轩宾谈》,《申报》1889-3-18
    [2]《洋场述见篇》,《申报》1883-3-31
    [3]浦左闲民稿:《洋场文》《申报》1874-12-23
    [1]《论上海繁华》,《申报》1873-12-28
    [2]《论整顿浦滩》,《申报》1882-7-28
    [3]《申报》1882-2-5
    [4]《论陷阱宜禁》,《申报》1888-7-25
    [5]《洋场屡变说》,《申报》1876-2-7
    [6]《租界街道清洁说》,《申报》1872-6-15
    [7]《工部局清洁街市房屋说》,《申报》1883-7-25
    [1]《论修治街道》,《申报》1883-3-10
    [2]《论修治道路》,《申报》,1881-9-29
    [3]《上海城内地方宜加整顿说》,《申报》1884-12-8
    [4]《论租界工部局》,《申报》1883-10-27
    [5]《洋场问答》,《申报》1890-12-18
    [6]《论欠工部局捐银》,《申报》1881-6-2
    [7]《整饬街道论》,《申报》1889-5-9
    [1]李钟钰:《且顽老人七十自叙》
    [2]《再论欲效西法》,《申报》1877-9-11
    [3]李维清:《上海乡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与客论中中西勤惰》,《申报》1886-3-14
    [5]《沅湘通艺录》卷四。
    [1]《论上海今昔情形》,《申报》1881-12-10
    [2]《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1]唐振常:《近代上海探索录》,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62页
    [2]《论西货近日消流甚广》,《申报》1888-1-1
    [3]《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1]《论中国宜造洋货议》,《申报》1892-1-18
    [2]《申报》1877-10-8
    [3]《论用火油灯》,《申报》1875-3-5
    [4]霍塞: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9页
    [5]霍塞:《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0-61页
    [1]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序。
    [1]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一,第10页。
    [2]《申报》1876-2-7。
    [3]《论上海宜行清查客寓之法》,《申报》1883-11-27。
    [4]《综论沪市情形》,《申报》1884-1-23。
    [5]《论当仿西法兴矿务》,《申报》1887-3-21。
    [1]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1]关于“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又取得了史学界的共识?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的观点直接得到了业师刘景泉先生的启发。2009年4月16日谈话。
    [2]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348页。
    [3]袁伟时:晚清大变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1]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1]冯芳缉:《冯申之先生日记手稿》,藏于上海图书馆,二册。
    [2]冯芳缉:《冯申之先生日记》,见《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5页。
    [1]冯芳缉:《冯申之先生日记手稿》,藏于上海图书馆,二册。
    [2]熊月之:《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3]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5-85页。
    [1]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48页。
    [2]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132页。“阅月”原文如此。
    [3](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1](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2]于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7页。
    [3]应宝时等修:《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三“寓游”。
    [4]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卷二十一“寓游”。
    [1](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2]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自记》,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5页。
    [3]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见《适可斋纪言纪行》(卷四),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2页
    [1]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见《适可斋纪言纪行》(卷四),文海出版社,第2页。
    [2]此处参考了乐正先生《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的相关分析。
    [3](德) 叶凯蒂:Catherine v.Yeh.The life-style of four Wenren in late Qing shanghai".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97-12.
    [1]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上海书店2002年版。
    [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1页。
    [2]冯芳缉:《冯申之先生日记手稿》,藏于上海图书馆,二册。
    [3]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3页。
    [4]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6页。
    [1]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7页。
    [2]周继无,于醒民.:《飞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
    [3]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4]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15-516页。
    [5]郑观应:《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0-661页。
    [6]郑观应:《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3页。
    [1]郑观应.《郑观应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5页。
    [2]陈孟忠.《冯桂芬维新思想之研究》,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1977年硕士论文,171页。
    [3]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41页。
    [1]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0页。
    [2]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44页。
    [3]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46页。
    [1]学者们也看到了1862年在上海历史上的重要性,于醒民先生著有《上海,186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北华捷报》1863-1-10。
    [3]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78页。
    [4]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83页。
    [1]《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2]《制造局新刻西学书十三种总序》,《申报》1872-6-27
    [3]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
    [1]《论宜设洋务总局于上海》,《申报》1894-10-31。
    [2]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七,第25页。
    [3]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洋务运动(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0页。
    [1]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页。
    [2]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86页。
    [1]魏源:《海国图志》(卷二)。
    [2]吴汝纶:《李文忠公事略》,北洋官报局1902年版,第4页。
    [3]吴汝纶:《李文忠公事略》,北洋官报局1902年版,第7页。
    [4]《论广购机器仿织洋布之利》,《申报》1876-3-17。
    [1]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卷十二。
    [2]吴汝纶.:《李文忠公事略》,北洋官报局1902年版。
    [3]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书局民国25年版,第206页。
    [1]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书局民国25年版,第186页。
    [2]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书局民国25年版,第191页。
    [3]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书局民国25年版,第205页。
    [4]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书局民国25年版,第831页。
    [5]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册,第1067页。
    [7]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册,第1122页。
    [8]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四册,第3196页。
    [1]梁元生:《近代城市中的文化张力与“视野交融”——清末上海“双视野人”的分析》,《史林》1997年第1期。
    [2]上海通讯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553-555页。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二,第30-31页。
    [1]《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分册,573页。
    [2]《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分册,557页。
    [3]《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分册,562页。
    [4]《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分册,563页。
    [5]《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分册,583页。
    [6]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二五,第9页。
    [1](美)霍塞:《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7页。
    [2]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3]中国史学会主编:《第二次鸦片战争》(三),第200页。
    [4]中国史学会主编:《第二次鸦片战争》(四),第17页。
    [1]霍塞著,纪明译:《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7页。
    [1]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6-37页。
    [2]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0页。
    [3]《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第11卷,第99页。
    [1]刘建辉:《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2]纳富介次郎:《上海杂记》.见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308页。
    [3]日比野辉宽:《赘月尤录》.见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341页。
    [4]名仓予何人:《海外目录》.见冯天瑜著《“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417页。
    [1]《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第1卷,第15页。
    [2]《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第11卷,第207页。
    [3]《游清五录》。
    [4]纳富介次郎:《上海杂记》。见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309页。
    [5]日比野辉宽:《赘月尤录》.见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343页。
    [6]日比野辉宽:《赘月尤录》,见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345页。
    [1]高杉晋.《游清五录序》.见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经行文选辑,第417页。
    [1]M.G.马森:《西方的中国中国人的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页。
    [2]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854-1911》,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M.G.马森:《西方的中国中国人的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8页。
    [4]M.G.马森:《西方的中国中国人的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页。
    [1]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854-1911》,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2]M.G.马森:《西方的中国中国人的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4页。
    [3]罗伯特·福钧著,郑祖安译:《1843年上海之行》,《史林》1991-2。
    [1]罗伯特·福钧著,郑祖安译:《1843年上海之行》,《史林》1991-2。
    [2]施美芙著,温时幸译:《五口通商城市游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3](英)施美芙著,温时幸译:《五口通商城市游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121页。
    [4]施美芙著,温时幸译:《五口通商城市游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5]转自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99页。
    [1]施美芙著,温时幸译:《五口通商城市游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2]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3]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4]《海外奇谈》,《申报》1873-6-9。
    [1]转自周继无、于醒民:《飞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2]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3]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59-60页。
    [1]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2]《论西人皆望中国富强》,《申报》1885-6-2。
    [1]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2]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3]《论典礼洋场亦宜一例》,《申报》1881-5-7。
    [1]《租界不能无华人说》,《申报》1885-10-10。
    [2]《租界华人当行团练自相保卫说》,《申报》1884-8-21。
    [3]王少卿:《晚清上海地价及其对早期近代化的影响》,《史学月刊》2009-4。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1]《李文忠公全集》,见《朋僚函稿》卷一,第45页。
    [2]《论中国宜变通律例》,《申报》1887-3-29。
    [3]《论地捐畸轻》,《申报》1879-11-25。
    [1]《公家花园纳凉记》,《申报》1889-8-11。
    [2]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44页。
    [3]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46页。
    [1](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第8页。
    [2]刘光第:《刘光第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4页。
    [3]《上海乐事解》,《申报》1877-7-30。
    [4]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2]《辨俗宜仿其渐论》,《申报》1885-7-19。
    [3]《论陷阱宜禁》,《申报》1888-7-25。
    [4]《弛种烟之禁以轻烟害说》,《申报》1882-12-15。
    [5]《论陷阱宜禁》,《申报》1888-7-25。
    [6]《论沪地宜惩流妓》,《申报》1886-11-30。
    [7]《伤风化论》,《申报》1872-4-17。
    [8]《论法租界严禁妇女吸烟事》,《申报》1886-6-19。
    [1]《论陷阱宜禁》,《申报》1888-7-25。
    [2]《伤风化论》,《申报》1872-4-17。
    [3]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4页。
    [4]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5]葛元煦等:《沪游杂记 淞南梦影录 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6]《申江陋习》,《申报》1873-4-7。
    [1]《禁野鸡流妓议》,《申报》1891-5-11。
    [2]《论上海耗材之多》,《申报》1890-12-1。。
    [3]《综论本年上海市面》,《申报》1883-1-30。
    [4]《劝子弟勿至沪北习业说》,《申报》1891-3-30。
    [5]《论沪上糊口之难》,《申报》1885-11-12。
    [6]《论上海流氓》,《申报》1883-1-21。
    [1]《原小流氓》,《申报》1889-8-7。
    [2]《惩小流氓议》,《申报》1889-5-27。
    [3]《小流氓愈横说》,《申报》1889-6-1。
    [4]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5]《弛种烟之禁以轻烟害说》,《申报》1882-12-15。
    [6]《医俗论》,《申报》1883-4-5。
    [1]盛宣怀:《上李傅相轮船章程·序言》,上海档案馆盛宣怀档,同治十一年.
    [2]《申报》1877-11-2。
    [1]《书英国葛公使论中国事后》,《申报》1875-1-16。
    [2]《论中华将来必能廓大》,《申报》1878-2-21。
    [3]《论振兴中国事》,《申报》1875-8-31。
    [4]《论中国尚西法》,《申报》1875-10-29。
    [1]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6页。
    [2](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页。
    [3]刘建辉:《魔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4]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5]叶晓青:《民族主义兴起前后的上海》,《二十一世纪》1993年2月号,总第15期。
    [1]池志澂:《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页。
    [2]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9页。
    [1]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1]《申报》1887-2-5。
    [2]《论中西大势》,《申报》1891-7-25。
    [3]《论治世需有救时之才》,《申报》1877-10-8。
    [4]《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5]R.S Gundry,Signs of Progress in china Present and Past London,1895,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37页。
    [6]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1]《论治世需有救时之才》,《申报》1877-10-8。
    [2]蒋廷黼:《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24页。
    [1]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自记》,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5页。
    [1](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2]此处借用谢刚先生的观点,2007年9月21日访谈。
    [3]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十九,第50页。
    [1]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十二月初版,第87页。
    [2](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170页。
    [1]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2]冯芳缉:《冯申之先生日记手稿》,藏于上海图书馆,二册。
    [1]《论机器》,《申报》1874-7-20。
    [2]《论机器能言》,《申报》1877-5-24。
    [3]应宝时等修:《同治上海县志》,卷一。
    [4]《华洋利病说》,《申报》1885-5-20。
    [1]《论机器能言》,《申报》1877-5-24。
    [1]梁启超:《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34页。
    [2]汪荣祖:《晚清变法思想论丛》,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七十二年版,第72页。
    [3]《与客论中西勤惰》,《申报》1886-3-14。
    [1]《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2]《论中国宜变通律例》,《申报》1887-3-29。
    [3]《论中国宜兴于万国公法》,《申报》1885-11-28。
    [4]《申报》1881-9-11。
    [1]《论外国之强不在船炮其强在于风俗之厚法度之严》,《申报》1873-8-6。
    [2]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5页。
    [3]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7页。
    [4]刘景泉:《北京国民政府的议会制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论西人渐染浮嚣之习》,《申报》1883-10-25。
    [2]王韬:《弢园文录外编》,第2页。
    [3]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8页。
    [1]钟天纬:《刖足集·外篇》,第90页。
    [2]薛福成:《代李相伯答彭孝廉书》。见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
    [1]《中国振兴制造论》,《精选中外时务文编》卷四十一,崇文书局光绪二十九年版。
    [2]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消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3]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4]M.G.马森:《西方的中国中国人的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5页。
    [1]刘建辉:《魔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1]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上海档案馆:盛宣怀档
    [3]上海档案馆:租界专档
    [4]上海档案馆:吴煦档案
    [5]应宝时等修:《同治上海县志》
    [6]吴馨等修:《上海县续志》
    [7]杨逸编:《上海市自治志》
    [1]《申报》(1872—1894),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
    [2]《点石斋画报》(1884—1898),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
    [3]《上海新报》
    [4]《东方杂志》
    [5]《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
    [3]海宁陈子壮先生著:《庸闲斋笔记》,扫叶山房石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4]葛元熙:《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黄懋材:《沪游脞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6]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9]胡祥翰等《上海小志 上海乡土志 夷患备尝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11]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12]俞樾:《春在堂随笔》,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蒋敦复:《啸古堂文集》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14]秦荣光:《养真堂诗钞》清末民初刻本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15]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岁自叙》,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16]钟天纬:《刖足集》,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17]汪康年:《汪穰卿先生笔记》,文海出版社民国五十八年版
    [18]丁凤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夏东元:《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0]容闳;《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四年版
    [21]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2]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23]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24]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5]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书局,民国25年版
    [26]苑书义、秦进才《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7]杨书霖编:《左文襄公全集》 文海出版社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28]吴汝纶:《李文忠公事略》,北洋官报局1902年版
    [29]李平书等:《李平书七十岁自叙 藕初五十自述 王晓籁述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30]施美芙著,温时幸译:《五口通商城市游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31]托马斯·霍奇森·利德尔著,陆瑾、欧阳少春译:《帝国丽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32]曹聚仁:《上海春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中华书局1979年版
    [2]上海博物馆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
    [4]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八年版
    [5]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洋务运动》(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葛子源:《洋务时事汇编》,上海书局1898石印版,河南社科院图书馆藏
    [7]《精选中外时事文编》,崇文书局光绪二十九年版,河南社科院图书馆藏
    [8]《国朝通商始末记》,上海书局光绪戊戌石印版,河南社科院图书馆藏
    [9]台湾中国近代史所编:《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1-3辑)
    [10]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854-1911》,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11]冯绍霆编:《100年前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3]丁韪良:《中西闻见录选编》,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三十二辑
    [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年版
    [3]熊月之、周武主编:《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4]唐振常:《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熊月之、周武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张仲礼:《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刘景泉:《北京国民政府的议会制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0]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2]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版
    [14]刘建辉:《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5]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王尔敏:《五口通商变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
    [21]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张海林:《王韬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熊月之:《冯桂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年版
    [25]薛玉琴:《近代思想前驱者的悲剧角色:马建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霍塞著,纪明译:《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9]梅朋、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版
    [30]张星火良:《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1]刘善龄:《西洋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2]何益忠:《老城厢——晚清上海的一个窗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张群:《上海租界略史》,大东书局民国二十年版
    [34]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文史哲出版社民国六十七年版
    [35]汪荣祖:《晚清变法思想论丛》,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七十二年版
    [36]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7]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8]施宣圆:《上海7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9]苏智良:《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40]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三联书店2006年版
    [41]周继无、于醒民:《飞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42]梁元生著,陈同译:《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之联系人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3]钟叔河:《走向世界》,中华书局1985年版
    [44]于醒民:《上海,1862》,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5]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6]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中华书局2006年版
    [47]郭太风、廖大伟:《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8]赖德林:《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 第三卷 早期现代化的的尝试(1865-189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0]梁元生:《近代城市中的文化张力与“视野交融”》,《史林》1991-1
    [51]卢汉超:《西方物质文明在近代上海》,《史林》1987年第2期
    [52]苏生文、赵爽:《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文史知识》2008-1,2
    [53]熊月之:《历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论》,《史林》1996-3
    [54]王立群:《近代上海口岸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墨海书馆的中国文人为例》《清史研究》2003-3
    [55]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4
    [1]M.G.MASON: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Chinese 1840-1876,
    [2]Water Henry Medhurst:General Discription of Shanghai and its environs,1850
    [3]Catherine v.Yeh:The life-style of four Wenren in late Qing shanghai,.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97-12
    [4]Knollys,H:English Life,Smith Elder&Co.,London,1885
    [5]Lyster,T:With Gordon in china,T.Fisher Unwin,London,1891
    [6]Lind Cooke Johnson:Shanghai:From Market Town to Treaty Port 1074-1858,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Wang,Yue:The Invention of Shanghai:Cultural passage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1860-192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les,2000
    [8]小岛晋治:《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尤玛尼书房1997年版
    [9]小岛晋治:《大正中国见闻录集成》,尤玛尼书房1999年版
    [10]佐木:《清末日本和西方的中国观察》,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