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法官权利保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依法治国进程日益推进的今天,人民法院肩负着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使命,人民法官作为社会纠纷的化解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其自身的权利如何保障,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权利保障对于提升法官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声望、促进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审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领域的各项改革方兴未艾、成效突出,但是,法官权利保障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政策措施更是无从下手。因此,对法官权利保障问题开展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官权利保障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加快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并且比较稳定的法官队伍,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构建并不断完善法官权利保障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着眼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大局,并有赖于立法机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长期努力。
     从上述理论观点和实践需要出发,本文以法官权利保障为主题,通过实证调研、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对这一主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本文包括绪论和四章。
     绪论。介绍法官权利保障这一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法官职业保障、法官权利保障、法官权力保障等若干重要概念加以明晰,并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以说明。
     第一章:法官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首先对法官权利的定义及法官权利保障的内涵作了界定。法官权利是法律所确立的权利,是指法官为合法、有效地履行职务所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法官权利保障主要包含法官独立审判权、身份权、经济权和履行职务时特别权利的保障。提出了如今法官权利保障的内在必要性,对司法独立的内在要求,从基本内涵、司法独立的理论依据、司法独立的前置性条件进行分析。从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双重角度上看,法官有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基础、宪法中有关于独立审判的规定、《法官法》颁布实施的法律依据和法院推行“维权”活动的实践经验,论述了构建与完善法官权利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第二章:法官权利保障的域外考察。主要采取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各国法官权利保障及其自身发展过程及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相适应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国际规范中的法官身份保障、经济保障和特别权利保障的内容,将英美法系国家较为完善的法官权利保障和大陆法系国家较为系统的法官权利保障进行比较分析。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西方法治国家为保障法官独立审判,均对法官权利保障问题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如:法官终身制、高薪制、司法豁免制等权利保障,同时,许多国际文件也对法官权利保障做出了相关规定。通过具体阐述国际规范中的法官权利保障,了解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有关法官权利保障、身份保障、经济保障、尊严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概况。然后对国际规范及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法官权利保障从期限、地位、待遇等一系列制度上进行比较研究,从事实上证实了国际规范及两大法系表现出的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的趋势。因此,比较分析域外法官权利保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求法官权利保障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我国法官权利保障的构建与完善,将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第三章:我国法官权利保障的现状评析。从我国法官心理和工作现状来看,突出了法官心理面临的内外监督的压力、工作上面临日益复杂的法律运用及法官面临日益增大的涉诉信访压力。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官权利保障机制,无论是从质量或数量上、观念与制度双重层面上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导致了法官多方面权利保障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导致法官独立审判权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法官身份保障不到位、经费依附性导致法官经济待遇不到位、保护体制的缺陷导致法官职业特权的不落实。而权利保障不到位进一步对法官心理状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法官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权利保障的不到位,其主要包括独立审判、司法权威、法官地位及个人待遇等。因此,在分析我国法官权利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经济层面、技术层面等四个方面阐述我国法官权利保障不到位、不完善的成因。
     第四章:我国法官权利保障的构建与完善。通过对我国当下法官权利保障的现状评析,提出了不断完善法官独立权利保障、身份权利保障、经济权利保障和特别权利保障的建议。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官权利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法官依法履行职权,维护司法公正。首先,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双方面实行构建与完善法官的独立审判权;进一步完善法官身份权利的保障,构建法官终身任职制、免职程序法定化、职务变更自愿制及退休年龄适当延长;完善法官经济权利的保障,构建合理的司法经费保障体系和合理的薪俸制度;完善法官履行职务时特别权利保障,分别从构建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强化法官刑法保护、构建法官尊严保障、健全法官人身安全保障及身心健康保障机制五方面做了详细论述,并结合国际规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有关法官权利保障方面比较成熟的经验,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
     最后,本文提出:构建并不断完善法官权利保障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着眼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大局,并有赖于立法机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长期努力。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ceeding rule of law, courts shoulder the importantmission to carry out the basic strategy of rule of law, and judges act as social disputessolvers and social justice advocates. The topic of how to secure judges’ rights raisesmore and more concern. In judicial practice,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which isbeneficial to elevate judges’ professional dignity and occupational prestige as well asto promote judges applying the law independently. Since the17thCPC NationalCongress, there have been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judicial reform of China.However, there are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concrete measures for security ofjudges’ rights it deserves.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probe institution for security ofjudges’ righ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render access to justice and toimprove judicial efficiency as well as to invigorate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reform ofChina. It is a systematic social project for devising and perfecting security of judges’rights syste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its own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it should focus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overall progress ofrule of law, and depends on the long-term support and efforts of the legislature, thejudiciary,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relevant issues on the topic of security ofjudges’ right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needsthrough practical research, empirical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includes an introduction and other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choosing the topic 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defines several relevant conceptionsand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of these conceptions, such as professionalsecurity of judges,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ecurity of judges’ power.
     Chapter I focus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with adefinition of judges' rights and the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of instinct necessity 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and an analysis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with a focus on theoretical and judicialand other legislative basis.
     Chapter Ⅱ discusses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in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acomparative approach,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curityof judges’ rights of the Common law countries and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It firstillustrates institution in regard to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in some typical Commonlaw countries and Civil law countries, followed b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ecurity ofjudges’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norms, the Common law countries and the Civil lawcountries, proves that the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s have the same trend in allthe international norms, the Common law countries and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Acomparative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would help probe the general rules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which could also be followed and applied by Chinaseeking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its own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
     Chapter Ⅲ examines current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 in China. In terms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work conditions, judges in China face psychological pressurefrom inside and outside supervision, work pressure from applying more and morecomplicated laws and increasing litigation-related letters and visits. It discusses thereasons for lack of effective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in China based on a detail analysisfrom the concept level, institutional level, economic level as well as technical level.
     Chapter Ⅳ analyses the perfection 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in China, providessuggestions for perfection of security of judges’ independence, security of judges'status rights, security of judges' economic rights and security of judges’ other specificrights after a review of current China’s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 combinedwith the experience of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s in the international norms, thecommon law countries and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In the end, this paper concludes it is a systematic social project for devising andperfecting 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its ownsecurity of judges’ rights system, it should focus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politicalsystem and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rule of law, and depends on the long-term supportand efforts of the legislature, the judiciary, and the whole society.
引文
①[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79页。
    ②[美]汉密尔顿、杰依、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5页。
    ①顾长洲:《论现代中国法官制度的构建》,载于梁宝俭主编:《人民法院改革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页。
    ②陆洪生:《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根基:法官职业保障》,载于《人民司法》2003年第2期。
    ③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构架法官职业化建设若干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④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⑤李军:《司法改革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官保障制度》,http://www.cndss.net.,2010年6月28日访问。
    ①方海明:《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载于《人民司法》编辑部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办“法官权益保障研讨会”交流论文,2005年9月。
    ②范莉:《法官权益保护之障碍及对策》,载于《人民司法》编辑部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办“法官权益保障研讨会”交流论文,2005年9月。
    ③戚志华、魏俊哲:《法官健康权益及其相关权利的保障》,载于《人民司法》2006年第2期。
    ④2005年8月中旬,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编辑部与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高校专家学者、法院、检察院、人大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①陈卫东:《以法官独立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官制度的现代化》,载于《人民司法》2002年第2期。
    ②金飚、方海明、陈伟杰:《维护法院司法权威保障法官合法权益》,载于《司法前沿》总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③注:江苏无锡、常州等地法院尝试成立“法官廉政保证金”制度。即:法官、法院及地方财政各自按一定比例(法官10万元、法院20万元、财政30万元)拿出资金作为保证金,如法官犯错误按错误轻重程度不同,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如法官直到退休没犯任何错误,其60万元保证金全额返还给法官。这样做,既保证了法官在职时的公正廉洁,又解决了法官退职后的经济生活问题。
    ①参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粤高法[2012]4号文,2012年1月18日。
    ②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9]14号文《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
    ①沈关生主编:《法官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24页。
    ②汪习根:《司法独立是人类追求正义的普遍要求》,http://www.whsfxz.gov.cn,2006年4月6日访问。
    ③申君贵:《论司法独立原则》,http://www.fawang.net,2006年4月6日访问。
    ④陈光中、张建伟:《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国的刑事诉讼》,http://www.civillaw.com.cn,2006年4月7日访问。
    ①陆洪生:《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根基:法官职业保障》,载于《人民司法》2003年第2期。
    ②例如: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法律也赋予了法官这一权利。
    ③肖扬:《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载于《法学家》2003年第1期。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6-87页。
    ②熊秋红:《司法独立原则的含义及其保障规则》,载于《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③参见:[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91页。
    ①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②熊秋红:《司法独立原则的含义及其保障规则》,载于《依法制国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③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6-297页。
    ①注:所谓“经济人”是对法律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在经济学说史上,一般认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设计并运用了“经济人”假设,而“经济人”概念正式引入经济学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完成的。经济人的假设强调人依理性行事,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可以被视为包含着这样的参与者,他们(1)追求效用的最大化;(2)来自一个稳定的偏好集合;(3)在不同市场积聚最佳数量的信息和其他投入”。人们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包含着获取收益和付出成本两个方面,人们选择和不选择什么的行为,取决于人们对于该行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成本大于收益,则人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反之,则人们就会选择这种行为,这就是法律行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法官的行为同样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此可参见Gary S. Becker, The EconomicAppraoch to Human Behavior, p14,1976.转引自[美]克里斯丁·杰罗斯、凯斯·R·桑斯坦、理查德·H·塞勒:《行为法律经济学的进路》,载于[美]凯斯·R·桑斯坦主编,涂永前、成凡、康娜译:《行为法律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①[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上册)》,黄育馥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78页。
    ②同上,第81页。
    ①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①杜福海、姚辉:《法官安全——国际难题进入中国》,载于《法制早报》2005年8月22日。
    ②注:2005年5月19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法院离婚案件当事人邓文林,因对离婚判决不服,事先将一把不锈钢菜刀藏在白色塑制文件夹里,混进法院,对民庭庭长徐娜乱砍,徐娜身中7刀,被同事及时赶到获救,经鉴定构成轻伤。2004年8月,周美凤携带硫酸到江苏省高院上访被收缴。2004年9月24日上午,周美凤、胡信根又到省高院上访,中午12时许,在省高院来信来访接待室门口附近,周美凤用事先准备的硫酸泼向途经此地的法院干部徐洪新、田鹰,致两人面部、臂部等处不同程度灼伤。经法医鉴定:徐洪新所受损伤已构成四级伤残,属重伤;田鹰所受损伤为轻微伤。2004年8月,上海市杨浦区法院派执行人员和法警现场执行,被执行人张飞等人紧闭大门,阻止执行,就在法警准备将为首顽抗的几人带离现场时,张飞等人将事先准备的汽油朝执行人员及自己身上泼洒,并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当场造成10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6名烧伤,4名骨折或其他伤势。2004年5月12日中午1时30分许,刑满释放的赵湘阳携刀窜至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法院法官蒋庆家,借故向蒋庆要钱,遭到拒绝。赵湘阳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朝蒋庆的左颈部、左胸部等处连刺十余刀,致蒋庆当场死亡。之后,赵湘阳将蒋庆的钱包和手机等物掠走逃离现场。2003年9月28日,云南省会泽县法院娜姑法庭王光环等3名法官在依法执行一起农村赡养案件时,被执行人胡正良恼羞成怒,突然持刀行凶,将执行法官王光环杀害,将另一名法官付必雁及其母亲杀伤后逃匿。参见庄亦正、赵正辉:《法官权益保障问题调查》,载于《人民法院报》2005年8月16日。
    ①陈卫东:《以法官独立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官制度的现代化》,载于《人民司法》2002年第2期。
    ②褚红军:《专家:呼吁建立机制保护法官合法权益》,新华网江苏频道期间,http://www.js.xinhuanet.com/,2005年8月16日访问。
    ①参见:福建省浦城县人民法院,浦法发[2004]04号文。
    ②参见:《法官的职业权益遭到不法侵害谁来保护?》,http://www.jsczfy.gov.cn/plus/view.php?aid=13340,
    2011年3月1日访问。
    ①参见:《全国法官职业权益维护和保障研讨会在常州举行》,载于《常州日报》2007年6月13日。
    ②参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粤高法[2012]4号文,2012年1月18日。
    ①申君贵:《刑事诉讼理念与程序完善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②范愉主编:《司法制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页。
    ③同上,第118页。
    ①张燕:《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2010年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
    ①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完善法官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审判前沿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3页。
    ②转引:W.Holdsworth,A history of English Law509-14(2d ed,1924);Lovell,Engish Constitutional andLegal History,p,333-35(1962);Bernard,The Roots of Freedom,A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p121-23,150,(1967);Shimon shetreet,judges on Trial,A Study of the appointment and Accountability of theEnglish Judidary,p2-9(1976)。
    ③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5页。
    ①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页。
    ②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2-53页。
    ③王立民主编:《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页。
    ①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312页。
    ②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4-55页。
    ①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②孔祥俊:《职业法官与职位法官》,载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9期。
    ①王立民主编:《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页。
    ②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③[美]欧文·R·考夫曼:《维护司法独立》,载于《法学译丛》1981年第3期。
    ④转引:Judicial salaries from1April2010,http://www.justice.gov.uk/publications/docs/judicial-salaries-2010. pdf。
    ⑤转引:Ministerial Salaries,http://www.parliament.uk/documents/commons-information-office/m06.pdf。
    ⑥周道莺:《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46页。
    ①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构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②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24-425页。
    ③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④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312页。
    ①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②王立民主编:《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页。
    ③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5-76页。
    ④王立民主编:《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42页。
    ⑤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①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②[英]戴维·M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482页。
    ③转引:Maoro ceppelletti,“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in judicial depce-dence,1985, Martinus Nijhoffoublishers.
    ④高键:《中国法官职业保障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
    ⑤转引:OHN O. HALEY: The Civil, Criminal and Disciplinary Liability of Judg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Comparative Law, Supplement, Fall2006.
    ①谭世贵、孙玲:《法官责任豁免制度研究》,载于《政法论丛》2009年第5期。
    ②宋素红、罗斌:《英国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另一面——谈谈英国<藐视法庭法>的修订》,载于《新闻记者》2006年第7期。
    ③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框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④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⑤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⑥转引: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研究报告书:藐视法庭法例》,hppt://www.hkreform.gov.hk/tc/docs/rcourt_c.pdf,2010年8月13日访问。
    ①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②同上,第165页。
    ③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④同上,第12页。
    ①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构架——法官职业化建设若干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73页。
    ②周道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资料汇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③姜士林、陈玮主编:《世界宪法大全》(上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页。
    ①柯祖峰:《法官弹劾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度硕士论文,第9-10页。
    ②冷罗生:《日本现代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239页。
    ③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社2000年版,第179页。
    ①梁敏燕:《俄罗斯法官制度改革评析》,载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王亚琴:《俄罗斯法官的法律保障》,http://www.law-star.com/cac/30008523.htm,2011年5月1日访问。
    ③胡健华:《外国法官的级别和工资》,载于《人民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期。
    ①蒋惠岭、王劲松:《国外法院体制比较研究》,载于《法律适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期。
    ②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简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③张福森主编:《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①罗结珍译:《法国刑法典》,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页。
    ②黄风译:《意大利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③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162页。
    ④金永哲译:《韩国刑法典及单行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⑤徐迅:《媒介的责任:将报道与评论分开——兼议报道及评论案件的新闻规则》,载于《人民司法》1998年第10期。
    ⑥陈新民:《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一个比较法制上的观察与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190页。
    ⑦罗结珍译:《法国刑法典》,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
    ⑧尹丽华:《俄罗斯刑事诉讼中的法官职权及其保障》,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3期。
    ①陈业宏、唐鸣合著:《中外司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3页。
    ①王立民主编:《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1页。
    ②唐宏强、黄浴宇:《法官地位的经济学分析》,载于《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①沈关生主编:《法官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①陈卫东、韩红兴:《以法官独立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官制度的现代化》,载于《人民司法》2002年第2期。
    ②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25页。
    ③姚莉:《司法公正的要素分析》,载于《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
    ①李荣珍:《论中国司法保障制度的改革与重构》,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②周汉华:《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载于《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①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若干意见》(1998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深刻认识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②陈瑞华:《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载于《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第1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389页。
    ③苏力:《论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载于《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④注:这一机构设立于1980年代末期,其建立依据主要是最高法院的下述两个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法院系统监察机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9年8月15日)和《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3月31日法(纪)发[1990]5号),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完善。具体运作程序参见《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查处违纪案件的暂行办法》。
    ②参见:齐红《中国法院在当今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走势——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研讨会纪要》,载于《法学》1997年第12期。在1997年9月13日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所召集的一次研讨会上,王业新提出了能否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所谓“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的差距问题。
    ③注:苏力曾经对一个案例评论道:“……现代社会法治的逻辑极其对法院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严守‘程序正义’,但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形成的逻辑和对法院的预期趋向于‘实质正义’。……并按照这一模式来要求法律作出回应。”
    ①苏泽林:《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载于《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3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①高洪宾:《法官的职业保障亟待改善》,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7期。
    ②钱峰:《法官职业保障与独立审判》,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l期。
    ③葛洪义:《法官的权力》,载于《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
    ④肖扬:《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载于《法学家》2003年第1期。
    ⑤喻中:《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⑥肖建国:《关于完善法官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审判前沿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5页。
    ①陈文兴:《司法公正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②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5页。
    ③同上,第483页。
    ④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①沈关生主编:《法官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②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③贺卫方:《中国的法院改革与司法独立》,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①肖扬:《建立、健全制度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保证》,载于《人民司法》1998年第3期。
    ②李昌林:《在“法官职业化座谈会”上的发言》,载于《人民司法》2004年第9期。
    ③参见:《李慧娟事件再调查》,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10年5月13日访问。
    ④参见:《莫兆军被判无罪》,搜狐网http//www.sohu.com,2010年6月18日访问。
    ①注:我国对法官的心理动态的研究并不多,据《人民法院报》刊载,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法院、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开展过法官心理压力问题调研;另有数篇相关论文,如董晓军撰写的发表于《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的《基层法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缓解对策研究》。
    ②注:我国对法官的心理动态的研究并不多,据《人民法院报》刊载,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法院、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开展过法官心理压力问题调研;另有数篇相关论文,如董晓军撰写的发表于《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的《基层法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缓解对策研究》。
    ①注: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它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程度。
    ②注: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心理学上的专业用语,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
    ③注:B选项是“法官受人尊重,社会地位高”,C选项是“收入稳定,生活有保障”,D选项是“机缘巧合之下进入这一行业,没有特别的想法”,E选项是“其他”。
    ①牧之、张震:《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各种生活困惑的心理应对策略》,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页。
    ①注:173份有效问卷中,有14份问卷只完成第二部分,而未完成第一部分,故第一部分为有效的共有159份。
    ①参见:《认识忧郁症》,http://health.sohu.com/95/81/harticle15088195shtml,2008年4月15日访问。
    ②参见:石磊编译:《抑郁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疾患》,载于《世界科学》2005年第5期。
    ③参见:武钢医院副主任医师纪光伟《不易察觉的抑郁》,http://health.sohu.com/75/59/harticle15088195shtml,2008年4月15日访问。
    ①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②曹建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载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第179页。
    ①王利明:《法律职业专业化与司法改革》,载于《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3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6-29页。
    ①蒋惠岭:《影响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因素分析》,载于《人民司法》2004年第2期。
    ②晋松、高翔:《基层法官职业化的困惑与对策》,载于苏泽林主编:《法官职业化建设与研究》2004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③邓修明:《论中国法官职业化制度的建立》,载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9期。
    ①陆洪生:《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根基:法官职业保障》,载于《人民司法》2003年第2期。
    ①吴宏文:《建立法官独立职业待遇体系之构想》,载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1期。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②雷万来:《论司法官与司法官弹劾制度》,台湾瑞星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65页。
    ①肖建国:《关于完善法官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载于《审判前沿问题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报告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8页。
    ②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页。
    ③钱锋:《法官职业保障与独立审判》,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
    ④高洪宾:《法官职业保障亟待改善》,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7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①贺卫方:《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载于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1995年版。
    ②高洪宾:《法官职业保障亟待改善》,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7期。
    ③封丽霞:《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载于《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
    ①肖建国:《关于完善法官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载于《审判前沿问题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报告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3页。
    ②钱锋:《法官职业保障与独立审判》,载于《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期。
    ③王利明:《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载于《中国司法评论》总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①谭世贵:《司法独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页。
    ①龙宗智、李常青:《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载于《法学》1998年第12期。
    ②傅德:《德国的司法职业和司法独立》,载于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③鲁智勇:《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载于《北大法律评论》(1998)第l卷第2辑;参见王盼、程政举等著:《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①李荣珍:《中国司法工作的行政化趋势及改革建议》,载于《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
    ①葛洪义、刘治斌、李燕:《法官、检察官不可纳入“国家公务员”》,载于《法学》2003年第6期。
    ②万鄂湘:《入世与我国的司法改革》,载于《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
    ①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②[美]梅利曼:《大陆法系》,顾培东译,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37页。
    ③陈文兴:《司法公正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179页。
    ①金峰:《论法官独立的经济保障制度——汉密尔顿关于法官独立的法律思想》,http://www.cndss.net,2009年12月5日访问。
    ①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
    ①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页。
    ①[美]波斯纳:《衰老与老龄》,周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②祝铭山:《解读(法官法)》,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7期。
    ③[美]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页。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6-479页。
    ②蒋惠岭:《司法体制改革座谈会观点综述》,载于《人民司法》2004年第1期。
    ①张卫平:《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81页。也有学者认为还有制裁违法行为和维护国家主权等目的。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31-432页。
    ②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③陆洪生:《法官职业建设的根基:法官职业保障》,载于《人民司法》2003年第2期。
    ④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页。
    ①郑言:《成效卓著任重道远》,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7期
    ②张卓明:《法官薪水太低引发“宪法危机”》,载于《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10期。
    ①转引:《7月起在职法官享受审判津贴》,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8月9日。
    ②钱峰:《法官职业保障与独立审判》,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
    ①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②谭世贵、王佳:《中国法官退休制度的初步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
    ①于朝瑞、郭珣:《论中国法官豁免制度的建立》,载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5期。
    ①钱锋:《法官职业保障与独立审判》,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
    ②于朝瑞、郭珣:《论中国法官豁免制度的建立》,载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5期。
    ③[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
    ①[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①陆超:《法官之言论豁免》,载于《司法前沿》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第158页。
    ①刘国利:《引入藐视法庭惩罚制度的可行性》,载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②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4页。
    ③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
    ①宗和等:《法官仪态体现法律尊严》,载于《四川法制报》2008年1月15日。
    ①云南江川:《讽刺小说引发名誉权官司套血案》,载于《羊城晚报》2002年1月18日。
    ②参见:《小说<送礼怪招>引来官司如何理解法官的名誉权》,载于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 cn/GB/shehui/46/20020515/729111.html,2008年5月15日访问。
    ①徐育等:《法官缘何成了“高危人群”》,载于《江苏法制报》2005年8月19日。
    ②余向阳:《法官,刀尖上的舞者》,载于《法制日报》2002年6月2日。
    ③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④蒋庆,女,贵阳市白云区法院法官。她一生办理了2000多件案件,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她办案不公或不廉洁。
    ①李阳、傅召平:《湘江有泪祭忠魂》,载于《人民法院报》2010年7月21日。
    ②柴立军、邬耀广、许东劲:《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载于《法治论坛》2008年第2期。
    ①柴立军、邬耀广、许东劲:《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载于《法治论坛》2008年第2期。
    [1]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律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史尚宽.宪法论丛[M].台湾:荣泰印书馆1973.
    [4]廖与人.现代司法制度[M].台湾: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
    [5]熊先觉.中国司法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
    [6]姜士林、陈玮主编.世界宪法大全(上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7]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8]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刘作翔.法律文化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10]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1]雷万来.论司法官与司法官弹劾制度[M].台湾:台湾瑞星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
    [12]罗结珍译.法国刑法典[Z].北京: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出版社,1995.
    [13]伍允正.司法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4]周道鸯主编.法官法讲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15]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6]鲁明建.中国司法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7]黄风译.意大利刑法典[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8]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9]张慜、蒋惠岭.法院独立审判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
    [20]沈关生.法官手册[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1]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2]柴发邦.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23]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4]郝铁川.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5]梁宝俭.人民法院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26]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7]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8]周道鸯主编.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9]曹建明主编.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理论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
    [30]方立新.西方五国司法通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31]陈业宏、唐鸣合著.中外司法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2]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3]张柏峰.中国的司法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4]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5]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6]陈新民.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一个比较法制上的观察与分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7]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8]陈业宏、唐鸣.中外司法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9]贺卫方.具体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0]冷罗生.日本现代审判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1]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小组.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2002.
    [42]张卫平.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3]季金华.司法权威的结构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44]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构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45]尹忠显主编.法院工作规律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46]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7]高洪宾.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48]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49]马建华.法官职业化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50]谭世贵.司法独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1]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52]马怀德.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3]王立民.加拿大法律发达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4]张福森.各国司法体制的宪法性规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5]黄文艺.中国法律发展的法哲学反思[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6]陈文兴.司法公正与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57]肖建国.司法公正的理念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58]卞建林、觉洪昌.传媒与司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59]怀效峰主编.法院与法官[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60]怀效峰主编.司法惩戒与保障[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61]姚建宗.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62]陈文兴.司法公正与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63]牧之、张震.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各种生活困惑的心理应对策略[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64]尹忠显主编.法院队伍建设实践与探索[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65]喻中.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66]张文显.法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6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8][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M].喻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9][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M].顾培东、杨正平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70][美]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贺卫方、高鸿钧译.北京:三联书店,1990.
    [71][美]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M].陈太先、睦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72][美]德沃金.法律帝国[M].苏力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73][美]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贺卫方.高鸿钧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4][美]波斯纳.衰老与老龄[M].周云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5][美]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6][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水同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7][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M].李克强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
    [78][英]戴维·M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79][英]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M].潘大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80][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M].李克强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8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82]柯祖峰.法官弹劾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8.
    [1]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2]胡健华.法官的级别与工资待遇[J].人民司法,1994,(5).
    [3]肖扬.建立健全制度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保证[J].人民司法,1998,(3).
    [4]陈永生.两大法系法官制度之比较[J].政法论坛,1998,(5).
    [5]卢鹏.有关法官制度的几点思考[J].政治与法律,1998,(6).
    [6]徐迅.媒介的责任:将报道与评论分开——兼议报道及评论案件的新闻规则[J].人民司法,1998,(10).
    [7]于明.英国的法官制度[J].人民司法,1998,(11).
    [8]龙宗智、李常青.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J].法学,1998,(12).
    [9]张卓明.法官薪水太低引发“宪法危机”[J].民主与法制,2007,(10).
    [10]陈瑞华.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北大法律评论,1999,(1).
    [11]许平.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J].法学,2007,(10).
    [12]康为民.中国法官制度刍议[J].战略与管理,1999,(1).
    [13]马进保.法官制度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的改革构想[J].法商研究,1999,(1).
    [14]顾长洲.论现代中国法官制度的构建[J].人民法院与理论实践,1999,(3).
    [15]国家法官管理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法官管理改革研究[J].政治与法律,1999,(4).
    [16]刘国利.引入藐视法庭惩罚制度的可行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7]李荣珍.中国司法工作的行政化趋势及改革建议[J].中国律师,1999,(4).
    [18]周汉华.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J].法学研究,1999,(5).
    [19]姚仁安.论法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人民司法,1999,(5).
    [20]苏力.论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J].中外法学,1999,(5).
    [21]葛洪义.“监督”与“制约”不能混同[J].中国律师,2000,(l).
    [22]李汉昌.司法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法官素质与法官教育之透视[J].中国法学,2000,(l).
    [23]程荣斌.中国司法如何面向新世纪——漫谈中国司法体制改革[J].民主与法制,2000,(2).
    [24]王国金.论公正司法与法官队伍建设[J].东岳论丛,2000,(4).
    [25]李荣珍.论中国司法保障制度的改革与重构[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3).
    [26]谭世贵、王佳.中国法官退休制度的初步研究[J].河北法学,2009,(8).
    [27]陈卫东、韩红兴.以法官独立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官制度的现代化[J].人民司法,2002,(2).
    [28]万鄂湘.入世与我国的司法改革[J].新华文摘,2002,(3).
    [29]刘会生.人民法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法学研究,2002,(3).
    [30]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上)[J].法律适用,2002,(4).
    [31]贺卫方.中国的法院改革与司法独立[J].中国论坛,2002,(5).
    [32]岳悍惟.法官的司法伦理基础探析[J].法学论坛,2002,(6).
    [33]朱兴文.论司法独立与权利保障[J].吉林大学学报,2002,(9).
    [34]姜明安.正当法律程序:遏制腐败的屏障[J].中国法学,2008,(3).
    [35]柴立军、邬耀广、许东劲.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J].法治论坛,2008,(2).
    [36]鲁智勇.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8,(l).
    [37]陈海光.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研究[J].审判研究,2003,(1).
    [38]米健.法治国家与法官国家[J].人民司法,2003,(1).
    [39]万毅.司法行政化与司法独立:中国司法改革的逻辑悖论——评法官等级制与院长辞职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3,(1).
    [40]吴宏文.建立法官独立职业待遇体系之构想[J].法律适用,2003,(1).
    [41]高洪宾、宋文茹.中国法官制度改革的思想[J].人民司法,2003,(1).
    [42]顾俊杰.关于中国法官制度改革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03,(3).
    [43]刘瑞华.司法权的基本特征[J].现代法学,2003,(3).
    [44]彭亚楠.“自行判决”、“谨慎表述”——对某中级法院法官处理法规冲突案件的实证调查[J].法学,2007,(3).
    [45]葛洪义.法官的权力[J].中国法学,2003,(4).
    [46]于朝瑞、郭珣.论中国法官豁免制度的建立[J].法律适用,2003,(5).
    [47]邱学强.论检察体制改革[J].中国法学,2003,(5).
    [48]唐宏强、黄浴宇.法官地位的经济学分析[J].法律科学,2003,(5).
    [49]姚莉.司法公正的要素分析[J].法学研究,2003,(5).
    [50]葛洪义、刘治斌、李燕.法官、检察官不可纳入国家公务员[J].法学,2003,(6).
    [51]贾孔会.中国司法改革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3,(9).
    [52]邓修明.论中国法官职业化制度的建立[J].法律适用,2003,(9).
    [53]孔祥俊.职业法官与职位法官[J].法律适用,2003,(9).
    [54]方金刚编译.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将大幅增加工资[J].法制资讯,2008,(1).
    [55]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前法官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J].山东审判,2007,(2).
    [56]喻中.二十年来法官违法犯罪问题的分析——以最高法院历年工作报告为依据[J].当代中国研究,2004,(1).
    [57]梁敏燕.俄罗斯法官制度改革评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8]刘静.中荷司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法律适用,2004,(2).
    [59]宋素红、罗斌.英国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另一面——谈谈英国《藐视法庭法》的修订[J].新闻记者,2006,(7).
    [60]周占生.关于中国法官保障制度改革的一点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1]戚志华、魏俊哲.法官健康权益及其相关权利的保障[J].人民司法,2006,(2).
    [62]宋建立.英国司法制度与中国司法改革[J].审判研究,2004,(5).
    [63]汤维建.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64]方海明.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司法前沿,2006,(2).
    [65]彭慧林.浅探司法独立制度之改革[J].理论与当代,2004,(11).
    [66]范莉.法官权益保护之障碍及对策[J].司法前沿,2006,(2).
    [67]钱峰.法官职业保障与审判独立[J].法律适用,2005,(l).
    [68]李世义.深化司法改革,确保司法公正[J].民主与法制,2005,(2).
    [69]陈海光:论律师与法官职业间的人员流动[J].法律适用,2005,(3).
    [70]封丽霞.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J].中外法学,2005,(4).
    [71]曾日红、贾天飞、李纬锦.中国法官独立现状之分析及保障制度之重构[J].皖西学院学报,2006,(2).
    [72]彭海杰、周辉.挑战与回应一基层法院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人民司法,2005,(7).
    [73]尹丽华.俄罗斯刑事诉讼中的法官职权及其保障[J].法律适用,2005,(3).
    [74]郑言.成效卓著任重道远[J].法律适用,2005,(7).
    [75]祝铭山.解读(法官法)[J].法律适用,2005,(7).
    [76]高洪宾.法官的职业保障亟待改善[J].法律适用,2005,(7).
    [77]周剑浩.重构中国法官工资制度[J].法律适用,2005,(7).
    [78][美]考夫曼.维护司法独立[J].法学译丛,1981,(3).
    [79][美]汉斯.斯密特.美国司法责任论[J].潘汉典译,法学译丛,1983,(4)
    [1]傅德.德国的司法职业和司法独立[A].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中国[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姚仁安.司法公正与法院体制改革[A].梁宝俭主编.人民法院改革理论与实践
    [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3]任信谦、蒋林.论司法权威的几个问题[A].梁宝俭主编.人民法院改革理论与实践[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4]苏泽林.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A].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
    [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陈兴良.法官职业化:根据与标志[A].苏泽林主编.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6]晋松、高翔.基层法官职业化的困惑与对策[A].苏泽林主编.法官职业化建设与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7]国家法官学院司法审判研究中心.关于法院体制改革设想热点问题的研讨,(上)[A].毕玉谦主编.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陆洪生.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根基:法官职业保障[A].柳福华、柏敏主编.法官职业化的运作与展望[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9]刘荣军.妨碍独立审判的无形“壁垒”[A].法学家茶座第14辑[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10]陈伟杰.通过典型事件看法官权益保障现状[A].褚红军主编.司法前沿第2辑
    [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1]陆超.法官之言论豁免[A].褚红军主编.司法前沿第2辑[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2]陈卫东.简析法官安全保障机制[A].褚红军主编.司法前沿第2辑[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3]王利明.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A].中国司法评论总第2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4]肖建国.关于完善法官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A].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审判前沿问题研究(下)[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15][美]桑德拉.戴.奥康纳.法院在维护法治中的作用[A].怀效峰主编.法院与法官[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王银胜.面向新世纪的法官队伍[N].人民法院报,2001-12-04.
    [2]陈景辉.法律职业呼唤法哲学智慧——舒国滢教授访谈[N].人民法院报,2002-04-08.
    [3]余向阳.法官,刀尖上的舞者[N].法制日报,2002-06-02.
    [4]董皞.法律冲突与法官的权力——李慧娟事件的回放与评论[N].法制日报,2003-11-20.
    [5]山民.面对法官流失再读法官法[N].人民法院报,2005-04-13.
    [6]张志铭.也谈“延缓法官退休年龄”[N].法制日报,2005-07-23.
    [7]李飞、王书林.缓解法官短缺的有力举措[N].人民法院报,2007-10-09.
    [8]冯清献.着力解决“法官断层”[N].人民法院报,2007-12-11.
    [9]李阳、傅召平.湘江有泪祭忠魂[N].人民法院报,2010-07-21.
    [1]金峰.论法官独立的经济保障制度——汉密尔顿关于法官独立的法律思想[EB/OL].http://www.cndss.net,2009-12-05.
    [2]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研究报告书——藐视法庭法例[EB/OL].http:/www.hkreform.gov.hk/tc/docs/rcourt_c.pdf,2010-08-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