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展开研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事情。这20多年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凸现出来,一些研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生挫折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人把目光放在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封建主义残余方面,从而在扩大了研究视野的同时,深化了对我国封建主义残余的研究。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历史现象,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具有顽固性、渗透性和隐蔽性,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各领域,因而必须细心地进行分析,谨慎地加以鉴别,准确地划清界限。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残余越来越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因此,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措施,坚持不懈地同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作斗争,是符合国情民意、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由导言和五章组成。
    导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由来、研究封建主义残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现状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主义”,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导出“封建主义残余”概念,厘清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和我们现在通用的封建制的区别是政体与国体的区别,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比较了中西封建社会形态,归纳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特征,突出了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异质性。从中国近代史的展开对封建主义从一种社会形态到残余的演变进行了历史的梳理。
    第二章“当代中国社会中封建主义残余诸相”。认为封建主义残余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可以分为体制形态、观念形态及社会心理形态的封建主义残余三种形式。列举了封建主义残余在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方面的表现及其危害。
    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中封建主义残余存在的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等方面深入探讨“封建主义残余”得以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
    第四章“建国以来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斗争的经验教训”。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国内与国际,革命、改革与建设等方面总结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残余斗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阐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扬党内民主和政体层面的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肃清当代中国社会中封建主义残余”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看成是一
    
    
    个过程。提出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精神武器,运用建设性的综合手段,包括发扬党内民主、积极稳健的民主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最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相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及培养个性得到解放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纯粹以封建主义残余为主题而展开研究的著作,因此,论文的选题具有创新性。论文把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范围及其危害,封建主义残余的主要表现形式,封建主义残余存在的原因,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斗争的经验教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理论武器、依靠力量和肃清途径等确立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论文认为我国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可以分为体制形态的封建主义残余、观念形态的封建主义残余及社会心理形态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体制形态的封建主义残余被有意无意地避免提及。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邓小平同志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讲得很细,讲了权力过度集中,个人专权,家长制,一言堂和官僚主义等现象,但是,他主要指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没有明确指出政治体制层面存在封建主义残余。如果没有体制层面上带有封建主义残余性质的机制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支撑,旧的思想、旧的作风的影响就只能是一种偶然现象,不可能长时期存在。
    3,在展开对封建主义残余的研究中,我发现,就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多是在经济、政治及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建立起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明确意识到现实的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继承。这种抽象继承表现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对自己曾经长时期经历过的社会形态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更不是在同一社会母体内进行;虽然现实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继承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而表现为对其积极文明成果的大胆吸收,但是,这种大胆吸收的学习,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资产阶级,所以,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历史的展开不会出现今日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即不发达社会之明日图景。
The Study of Feudalism Remnants
    in Present Chinese Society
    As a specialized program,it has been starting work since 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1th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studying existence of feudalism remnants in Chinese socie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 of more than 20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Eastern society theory of Marx has been protruding reveal in Marxism research, some researchers study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source of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fix their sight on the feudalism remnants of Soviet pattern socialism, enlarging research field of vision, deepening the research for the feudalism remnants of our n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special historical phenomena of the elementary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feudalism remnants have stubbornness ,permeability and concealment, they exist in the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elementary socialist , so we have to analysis them carefully,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cautiously, and make a clear distinction with other negative factors. Eliminat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survivals of feudalism is a important task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hich Xiaoping-Deng putting forward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China’s adopting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now, all kinds of the feudalism remnants can do much more harm to our adopting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ur struggling the survivals of feudalism with right policies and measure unremittingly is a magnificent event which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wishes of the people,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safet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is totally divided into six parts, an introduction and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has mainly introduced the causes of selection of subject, practical meaning and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of studying feudalism remnant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research techniques for the subject, and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 feudalism and Chinese feudalism “ .the author derives the concept “feudalism remnants “ from a macroscopic historical angle, denoting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cient China’s feudalism and feudalism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ystem and state system. The author has compared Chinese feudalism with that of Western, summing up the basic feature of Chinese feudalism, stressing the different quality of Chinese feudalism in the chapter. From the angl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volution of Chinese feudalism from a kind of social form to remnants was also explained in the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appearance of feudalism remnants in Chinese society toda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feudalism remnants: system form, idea form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form. The author enumerated expressions of feudalism remnants and their harm having been done to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psychology of new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 reasons why feudalism remnants existed in present Chinese society “. With the analysis fram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historical and knowledgeable sources of feudalism remnants in Chinese society were Discussed from social existence to social consciousness, productivity to production relation, superstructure to economic foundation.
    The 4th chapter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our struggling with feudalism remnants since foundation of PRC”. With Marxism theory as guida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opposing feudalism remnant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from those aspects: history and rea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volution,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o develop social productivity vigorously, to develop the democratic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in the Party and coun
引文
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19,23,28,34,42,46(上)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1957年,1960年,1964年,1972年,1973年,1972年,1979年,1979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列宁全集》第34,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
    《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刘少奇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5)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专著:
    李明三 《社会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苏双碧 《中国封建主义批判》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继平 等 《什么是封建主义,怎样肃清封建主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宋云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兼论“有中国特色封建主义”论》(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本,非正式出版物)
    刘永吉 《中国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李守庸 彭敦文 《特权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国内有关著作:
    许全兴 等 《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许全兴 《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许全兴 《毛泽东与孔夫子》人民出版社2003年。
    王燕京 《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林毓生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侯且岸 《当代中国的“显学”——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万雄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沙连香 主编 《中国民族性》(一)(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辜鸿铭 《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
    马庆钰 《告别西西弗斯: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杜维明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吴江 《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肖枫 《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
    黎澍 《再思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陈来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朱学勤 《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
    文炳勋 《管理中国——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解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 静 《中国问题——来自知识界的声音》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孙伯鍨 张一兵 主编 《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毛寿龙 《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高放 《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
    赵虎吉 《比较政治学——后发展国家视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陆学艺 等 《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黄卫平 主编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I》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王梦奎 林兆木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
    
    王力 《汉语词汇史》 商务印书馆,1993年。
    陈修斋 杨祖陶 《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白寿彝 总主编 《中国通史》第19,2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启良 《中国文明史》上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
    何怀宏 《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网络文本。
    葛剑雄 《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 1994.
    顾准 《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杨阳 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陆南泉 姜长彬 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孙立平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冯有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黄楠森 等 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8卷,北京出版社,1991年。
    郝立新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肖前 等 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
    《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
    《论布哈林和布哈林思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杨国荣 《理性与价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徐友渔 《自由的言说》长春出版社,1999年。
    刘泽华 主编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秦晖 《问题与主义》长春出版社,1999年。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
    戴季陶 《学礼录》卷一
    戴季陶 《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胡绳全书》第2卷,第2辑。
    蒋介石 《自述研究革命哲学经过的阶段》
    黄苇町 《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李静 主编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中国问题—来自知识界的声音》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何清涟 《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李锐 《李锐反“左”文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 编 《世界沧桑150年——<共产党宣言>⒈硪岳词澜绶⑸闹饕浠飞缁峥蒲南壮霭嫔纾?002年。
    曹锦清 《黄河边上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周礼·地官司徒下》,“司市”条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
    司马光:《居家杂仪·朱子家礼》
    司马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班固:《汉书》第十九《百官公卿表上》
    刘歆《七略》
    国外有关著作:
    亚里士多德 著 吴寿彭 译 《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
    [美]罗伯特·文森特·丹尼尔斯 《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出版社1985年。
    G.H. 萨拜因 著 盛葵阳、崔妙因 译 《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
    [美]弗朗西斯·福山 著 黄胜强 等译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美]莱斯利·里普森 著 刘晓 等译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
    塞缪尔·P·亨廷顿 著 王冠华 等译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美]劳伦斯·迈耶 等著 罗飞 等译 《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
    [美]约瑟夫·熊彼特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
    费正清 著 薛绚 译 《论中国》正中书局(台北),1994年。
    
    费正清 著 刘尊棋 译 《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费正清 著 张理京 译 《美国与中国》(第四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美]库尔曼·奥尔森 著 吕应中 等译 《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1999年。
    [美]列文森 著 郑大华 任菁 译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S.兰德斯 著 门洪华 等译 《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1年。
    [英]卡尔·波普 著 陆衡 等译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英]拉尔夫·达仁道夫 著 林荣远 译 《现代社会冲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R.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 编 《剑桥中国史》第12,13,14,15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匈]德·雅赛 著 陈茅 等译 《重申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匈]卢卡其 著 杜章智 等译 《历史与经济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年。
    [法]孟德斯鸠 著 孙立强 等译 《论法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法]托克维尔 著 冯棠 等译 《旧制度与大革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
    [法]雅克·德里达 著 何一 译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罗曼·罗兰 著 袁俊生 译 《莫斯科日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意]马基雅弗利 著 张志伟 等译 《君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著 曹雷雨 等译 《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黑格尔 著 王造时 译《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
    [德]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下)商务印书馆,1998年。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著 郭官义 译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比利时]厄内斯特·曼德尔 著 孟捷 译 《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James Westfall Thompson: The Middle Ages 300-1500[M]. New York, 1972.
    Leon Trotsky, The Revolution Betrayed, London 1967.
    R. M. Murray, Studies in English Social and Political Tinkers of the Nineteen Century (Cambridge: heffer and sons 1929).
    
    有关论文:
    江泽民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来自互联网。
    温家宝 《把目光投向中国》,网络文本。
    杜 光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征求意见稿之二十二,2002年2-7月)五柳村学术讨论园地,www.taosl.net/duguang01.htm
    欧阳远方 《封建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载《学术界》2001年第3期。
    李慎之 《“封建”二字不可乱用》,网络文本。
    张晓群 《广义的封建主义和狭义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如何在欧洲产生之三》 来自燕园评论网。
    独孤秋秋 《专访青年学者杨玉圣:学术腐败没有任何立足的借口!》 http://www.sina.com.cn 2003/03/27 新浪观察
    《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落马始末:工作并吞噬着》2003年07月10日,新浪网。
    《汪洋剖析地方保护根源》,载《经济预测》媒体精选2002年第13期。
    管逵 《中国怵目惊心的学术腐败》,文化先锋网。
    金陵客 《割舍“行政命令”情结》,载《南方日报》,2002年11月24日?。
    武直民 《湖北武穴市“行政命令”:每人给我喝六箱本地啤酒》,载2001年7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尹鸿祝 吕诺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解读中国教育发展目标》,《中国教育报》,资料来自互联网。
    李美清 《任仲夷谈反封建和解放思想》,载《半月谈》2000年第8期。
    李锐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载《炎黄春秋》杂志2003年第1期 。
    鞠 健 《1957—1976中国法制建设滑坡的原因探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第17卷 第6期2001年11月。
    钟贤超 陈 平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第18卷第1期)。
    叶剑锋 《反封建主义与21世纪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第6期2001年12月。
    高 放 《封建社会主义不同于社会封建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一点反思》,《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
    游 翔 叶剑锋 《封建主义的中国特征与新中国的反封建斗争》,《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4月(第21卷第2期)
    张铁民 王跃文 《关于农村封建意识问题的对话》,《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2卷第6期)。
    郭松民 《后发劣势与法治环境》,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19日第3版。
    王冬梅 《近代主要国家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类型之比较》,《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期 2000年6月15日。
    刘铁松 《批判和破除历史遗留的“官本位”意识》,《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3卷第1期。
    唐秉仁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2月第16卷第1期。
    金 泽 《肃清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新世纪的重大历史任务》,《前沿》2000年第12期。 
    胡绳 《“五四”和反封建》载《求是》1989年第9期。
    罗 韬 《肃清封建主义遗毒的影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刘晓鑫 《无谓争何以怒——评鲁迅“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国民”态度》,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21 卷第 5 期。
    徐卫东 江凤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封建主义的认识和批判》《南昌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总第44期)。
    吕明灼 《一个双重文化历史使命———继承儒学精华与抵御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黄春高 《有关封建主义研究的新动向——苏珊·雷诺兹的<封土与封臣>捌渌罚妒澜缋贰?999年第5期。
    宋朝光 《怎样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3期 2001年9月。
    郭大方 《重视腐败问题的封建主义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4期。
    曾宪凯 赵泉钧 《从反封建主义思想政治方面的不彻底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4期(总第136期)。
    谢莉萍 《党内制度建设与肃清封建主义影响——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桂海论丛》2000年6月,第16卷第3期。
    赵光辉 张伟 《邓小平同志的反封建思想述评》,《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总第78期)。
    陈劲煌 《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滋生腐败的一大祸根——学习邓小平反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论述的体会》,《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第3期。
    王绍臣 《简论邓小平关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意识形态残余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宋云峰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封建主义现象》,《文史哲》1999年第6期。
    韩隆福 《肃清封建残余 加强民主建设》《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2000年3月。
    姜在瑞 张慧 《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政治影响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学刊》1998年第1期。
    陈泰乾 《探析中国官僚政治的影响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江仁宝 《刑讯逼供与封建主义“草民意识”》,《炎黄春秋》2003年第2期。
    黄正山 《封建主义残余已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中国研究》2002年8月号。
    谭献民 曹屯裕 《从“三大作风”到“三个代表—建国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历程与反思》,《湖湘论坛》,2001年,第6期。
    牟德刚 《建国后毛泽东关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理论与实践》,《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
    李义凡 张 劲 《论邓小平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5期。
    丁龙嘉 《论邓小平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思想》,《理论学刊》,2001年,第5期。
    高 航 阎运华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干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理论学刊》,2001年,第5期。
    陈常山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桂海论丛》,2001年,第4期。
    苏双碧 《把批判封建主义的任务带进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