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意义追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与其它的法律比较而言,反垄断法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更为典型。文章改变以往仅从经济学进路和法学进路对不确定性进行研究的做法,从公共政策学的进路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路径的优势在于:第一,能够澄清反垄断法不确定性发生的中介机制——政策,即弹性的政策可以反映政治经济社会情势的变更,反垄断审判过程中,通过对政策的适用,最终做出切合实际的判决。由于政策传递了情势变更,所以反垄断法律的适用表现出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二,能够回应反垄断现实的复杂性,换句话说,可以透过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价值等因素看待反垄断法。因此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更符合对反垄断案件具体情势的确切描述:政策导向背后的利益变动、政策导向背后的价值分析、政策导向背后的知识工具分析。可见,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是达致反垄断判决的合理性,但与之相应的风险是:反垄断法容易蜕变为反垄断政策、法治蜕变为人治。因此,对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进行合理限制,就是要在法学理论层面澄清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根据“商谈论证理论”,通过给政策提供一个由限定的论证规则约束的论证程序,通过司法场域的限定和法律论证程序的制约,以保证政策对判决施以影响的程序确定性。这种理论表明,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属性直接决定了未来反垄断法发展的程序主义倾向,反垄断法的未来一定不是实体规则的丰富和完善,而只会是程序规则的创新和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既可以达致合理性的要求,又可以通过论证程序的约束达致程序的确定性。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law,the possession of the indeterminacy in Anti-trust law is more typical. Based on this typical indeterminacy, there is always doubt on the legitimacy of Anti- trust law. For this reason,it has the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clarify the substance of Anti-trust indeterminacy and to scientific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nti-trust indeterminacy.The previous theory only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legal formalism "analysis on rules ", understood the indeterminacy of Anti-trust law, that is the uncertainty comes from the ambiguity of the rules. However, this understanding does not answ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determinacy itself.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imension of the "interest analysis" and "value analysis" on the Anti-trust law will be applied to understand the indeterminacy. First,to understand the legal indeterminac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growth of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specific desires; Second, to understand the legal indeterminacy 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legal participants. Once the awareness of Anti-trust law indeterminacy in such a perspective, the indeterminacy of the substance of Anti-trust law will be able to show. Anti-monopoly only means that the balance of the view on the democratic power politics and the populist power politics,the balance of the liberalism values and the communitarianism values and the choice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 market rationality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 government rationality.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ituation into account when Anti-trust law is going to mak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So the Anti-trust law must built up the strain of various interests, various values and various choices of knowledge. This respect for the complex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results in that the Anti-trust law is not just a one-sided normative system upholding the value of a single theory,but it is a more pluralistic, open and indeterminate system of normative system. In this sense, the Anti-trust law has the policy-oriented character. The policy-oriented character of Anti-trust law ensures the full complexity of the case and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Anti-trust case: 1、the change in interests behind the policy orientation. This inspired us to pay attention not only to policy makers– government agencies on behalf of national interests but also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The difference of these subjects may be lead to the indeterminacy of Anti-trust law.2、the analysis on the value behind the policy orientation.Everybody has different preferences on the policy. Anti-trust law is sure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values,as Anti-trust law is to pursue the justice and the effiency.3、the analysis on the knowledge behind the policy orientation.This shows the tension of the theory on the Anti-trust system. In one wor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policy has led to Anti-trust indeterminacy. Flexible policy ca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icy, Anti-trust trial can make a realistic decision.As the policy transfors the changes in situation,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law shows the results of indeterminacy.So, as a normative system Anti-trust law can achieve "variable value" by mea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ixed rules".Anyway, the true value of the indeterminacy of Anti-trust law is to restore the reality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situation to ensure that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in pursuit.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Anti-trust law totally respects the substantive ration, allowing the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other norms to influence the legal decision , the law must be open to the political values, moral values .As a result,the substantive ration of the judgments can be get,but the formal ration of the judgments has to be lost. The rule of law has to degenerate into a rule of man.In order to prevent Anti-trust law from degenerating into Anti-trust policy ,the indeterminacy of Anti-trust law must be reasonably limited . This indeterminacy come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olicies and principles applied,as a result policies and principles (flexible norms) produce an effect on the rules of law (rigid norms).So the reasonable limit on the indeterminacy of Anti-trust law i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and policy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legal theory.This paper has ordered Dworkin’s theory and Posner's theory on the view of"law -policy ".The view on policy of Posner thinks:as a legal reasoning norm, policy is a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reasonable result.From the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policy, Posner wants to show that Dworkin’s theory on the policy confused law and policy.Law becomes more and more uncertain. However,he thinks that law is what the judgement will do,this view increases the the arbitrary of policy’s application to law.So the objectivity of legal answers has disappear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view on policy represented by Dworkin shows that: as a political value, policy must b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aw. This allows the judge's decision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thus eliminating the arbitrary of posner’s theory. However, the only correct legal answer is based on an ideal methodology, the only objectivity of law can’t be obtained in a state of multiple political values and moral values. Thus his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legal certainty is questionable.On thi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Habermas proposed " the theory of legal discussions".His theory wants to recognize policy as the process of legal reasoning.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process def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icy into law,giving policies the limitation bound by argumental rule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legal argumental procedures,the limit is to ensure the determinacyof the procedure. This theory shows that the indeterminacy of Anti-trust law will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anti-trust law which is th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n procedur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rust law is certain not to increase substantive rules,but to increase the procedural rules. Only in that way, Anti-trust law can not only obtain the substantive ration,but also the procedural determinacy.
引文
①Armentano, Antitrust and Monopoly: Anatomyof a Policy Failure, John Wiley&Sons, 1982,p.15.
    ②Dennis C. Mueller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titrust Hist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6, Vol.14:415-445.
    ①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②可参阅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版)(上),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8页。
    
    ①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3页。
    ③陈志广:《市场力量及其治理———一个交易费用的框架》,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④吴玉岭:《扼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①【韩】吴锡泓、金荣坪编著:《政策学的主要理论》,金东日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②【韩】吴锡泓、金荣坪编著:《政策学的主要理论》,金东日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7页。
    ③陈志广:《市场力量及其治理———一个交易费用的框架》,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④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①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①辜海笑:《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Brown Shoes co., v. United States.,370 U.S. 294 (1962).
    
    ①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②吴玉岭:《扼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③尚明:《对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④洪维:《反垄断行为效益不确定性的法律经济分析》,载于《福建法学》,2005年第2期。
    ①吴玉岭:《契约自由的滥用与规制——美国反托拉斯法中的垄断协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②Edmund W. Kitch, The Fire of Truth: A Remembrance of Law and Economics at Chicago, 1932-1970, 26 J.L. & Econ. 183 (1983).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②付池斌:《现实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①【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52页。
    ②尚明:《对企业滥用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①Oliver E.Williamsion,Predatory Pricing:A strategic and Welfare Analysis ,87 Yale Law Journal, 1977,p.284.
    ②Brooke group Ltd. v. Brown&Williamson Tobacco Corp.,U.S.113 s.ct.2578,125L.Ed.2d, 1993,p.168.
    ③文学国:《滥用与规制: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页。
    ④沈四宝、刘彤:《美国反垄断法原理与典型案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页。
    ⑤Fernando Atria,On Law and Legal Reasoning,Hart Publishing Oxford-Portland Oregon,2001,p.P58.
    ①【美】戴维. 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②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①【美】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②胡平仁:《在权力与权利之间——公共政策学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③严强:《序》,载于吴玉岭著《契约自由的滥用与规制——美国反托拉斯法中的垄断协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序第3页。
    ①保罗·A·萨巴蒂尔编:《政策过程理论》,彭宗超、钟开斌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页。
    ②吴玉岭:《遏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③吴玉岭:《契约自由的滥用与规制——美国反托拉斯法中的垄断协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①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②杨在平:《政策法学:迈向实践与理想形态的中国法学》,载于《理论探索》2006年第5期(总第161期)。
    ③宁骚:《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页。
    
    ①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中国政法大学2008级博士学位论文。
    ②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①Lon L.Fuller,The law in Quest of Itself, The Foundation Press,1940,p.103.
    ②【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4页。
    
    ①【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1页。
    ②【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1页。
    ③【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页。
    
    ①【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5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③【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3页。
    ④【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3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61页。
    ②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①【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5-166页。
    ②【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页。
    
    ①【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页。
    ②【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页。
    ③【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①【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②【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③【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页。
    ④【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页。
    ⑤【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①【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5页。
    ①【美】卡尔·N·卢埃林:《普通法传统》,陈绪刚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②【美】卡尔·N·卢埃林:《普通法传统》,陈绪刚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0页。
    ③Karl Nickson Llewellyn,Cases and Materials on the Law of sales,1930,p.18.
    
    ①孙文恺:《社会学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②Karl Nickson Llewellyn,A Realistic Jurisprudence——The Next Step,30Colum.L.Rev.,No.4., 1930,p.430.
    ①Karl Llewellyn,The Case Law System in America,edited with an introd.by Paul Gewirtz,Michael Ansaldi tra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p.76.
    ②Karl Llewellyn,The Case Law System in America,edited with an introd.by Paul Gewirtz,Michael Ansaldi tra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p.52.
    ③【美】卡尔·N·卢埃林:《普通法传统》,陈绪刚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5页。
    ①Jerome Frank,Courts on Trial:Myth and Reality in American Justi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P.61.
    ②Jerome Frank,Law and the Modern Mind,Peter Smith,1970,preface to sixth printing.
    ③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129页。
    ④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91页。
    ⑤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5页。
    ①转引自【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②邓正来:《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③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④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
    ⑤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①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②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③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④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7页。
    ⑤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①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页。
    ①郭哲、茆巍:《试论逻辑推理在法律适用中的分类》,载于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①吴宏伟、金善明:《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价值目标》,载于《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3期。
    
    ①吴玉岭:《遏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②这种区分的理论研究者有澳大利亚法学家walter wilburg,德国学者埃塞尔Esser,拉伦茨和考夫曼等等。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②付池斌:《现实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①王夏昊:《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抵触之解决——以阿列克西的理论为线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2-83页。
    ②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页。
    ②张穹:《反垄断理论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
    ①解亘:《法政策学———有关制度设计的学问》,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2期。
    ②Pound, Mechanical Jurisprudence,Columbia Law Review,8th volume,p.603.
    
    ①尚明主编:《反垄断——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反垄断法律与实践》,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2页。
    ②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①T.R.Dye,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Cliffs,Prentice-Hall,1975,pp.2-3.
    ②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①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②Giandomenico Majone,”Policy Analysis and public deliberation”, ballinger pub.co,1988,pp.157-158.
    
    ①【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8页。
    ②【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8-59页。
    ①白雪洁:《当代竞争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启示》,载于《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①俞可平:《略论“国家利益”》,载于《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②【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80页。
    ③【美】查里斯R吉斯特著,傅浩等译,《美国垄断史——帝国的缔造者和他们的敌人(从杰伊?古尔德到比尔?盖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④吴玉岭:《扼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⑤李钟斌.:《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①胡晓进、任杂来:《保守理念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载于《美国研究》,2003年第2期。
    ②吴玉岭:《扼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③吴玉岭:《扼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①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11页。
    ②白雪洁:《当代竞争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启示》,载于《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①迈克尔·蒙利特,M·拉米什著:《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庞诗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56-57页。
    ②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赵成根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③Charles Lindblom,Politics and Markets:The World’s Political Economic Systems. Basic Books,1977,p.46.
    
    ①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②United States v. Trans-Missouri Freight Ass’n,166 U.s.209,17 S.ct.540,41 L.ED.1007(1897)
    ③Addyston Piple&Steel Co. v. United States,175 U.S.211,20 S.Ct.96,44L.ED136(1899) .
    ④Appalachian Coal,Inc. v.United states,288 U.S. 344,53 S. Ct. 471,77L.ED.825(1933).
    ①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②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③[法]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48页。
    ④转引自苏永钦著:《经济法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①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6页。
    
    ①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95页。
    ②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①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②关于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讨论见论文本章第四部分第二个问题“反垄断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论述。
    
    ①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03页。
    ②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03页。
    ③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45页。
    ①参阅毛寿龙、李梅著:《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42-243页。
    ①付池斌:《现实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②Fredserie J.Stimson,Trusts,HarvardLawReview,vol.232,1887,p.32.
    ③12 Cong. Rec. 2455ff (1890).
    ④Fredserie J.Stimson,Trusts,HarvardLawReview,vol.232,1887,p.32.
    ①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The Rule of Reason in Antitrust law,The New Paragraph Economic Dictionary Marcmillan Publish Com.Inc.,1998,P.381.
    ①顿·E·瓦德曼:《反托拉斯经济学——判例和分析》,利特尔·布朗公司1990年版,第50页。
    ②Appalachian Coal,Inc. v.United states,288 U.S. 344,53 S. Ct. 471,77L.ED.825(1933).
    ③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④李钟斌.:《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①郑永流:《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从》(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②顿·E·瓦德曼:《反托拉斯经济学——判例和分析》,利特尔·布朗公司1990年版,第169页。
    ①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典型问题与案例分析》,孙南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②李钟斌.:《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③沈四宝、刘彤:《美国反垄断法原理与典型案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①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①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6页。
    ②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③欧共体理事会2003年第一号条例取消了申报制度。
    ④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4页。
    ①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7页。
    ①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8页。
    ①郑永流:《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从》(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②郑永流:《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从》(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页。
    
    ①Brain Leiter,Legal Indeterminacy,Legal theory,1995,p.21.
    ②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③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①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②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4页。
    ③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④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7—278页。
    ⑤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8页。
    ⑥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⑦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①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3页。
    ②参见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页。
    ③参见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页。
    ④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
    ⑤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61页。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③参见【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
    
    ①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②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③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51-52页。
    ①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②U.Neumann,Juristische Argumentationslehre,Darmstadt ,1986,54ff.
    ③高鸿均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④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61页。
    ②德沃金:《法律帝国》,李长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③邓巍:《德沃金法律阐释理论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④R.Dworkin,Taking Rights Seriosly,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1986,p.82.
    ①Richard A.Posner,The Problematics of Moral and Legal Theory,Harvard Law Review,Vol.111,No.7(May., 1998),p.1639.转引自蔡宏伟:《确定性的寻求》,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③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0页。
    ④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①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5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48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51页。
    ③【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51页。
    ④【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58页。
    ⑤【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59页。
    ①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1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4页。
    ①高鸿均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7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2页。
    ②高鸿均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页。
    ③【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67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2页。
    ②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③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①【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8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8页。
    ②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
    ③郑永流:《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从》(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1页。
    ①高鸿均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1页。
    ③Leonor Moral Soriano,A Modest Notion of Coherence in Leagal Reasoning:A Model for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pp.300-302.
    
    ①【美】卡尔·N·卢埃林:《普通法传统》,陈绪刚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页。
    ②【德】卡尔·拉伦茨:“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
    ③高鸿均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①【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舒国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
    ②【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舒国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①规则的具体内容可参见【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舒国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②舒国瀛、王夏昊、梁迎修等:《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页。
    ①【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舒国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①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168页。
    ②Pound,“Administration Application of Leagal Standards”,Proceeding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1919,第441、 449页。
    ①舒国瀛、王夏昊、梁迎修等:《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9页。
    ②王夏昊:《法律决定或判断的正当性标准——以法律论证为视角》,载于陈金钊、谢晖主编,《法律方法(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①吴玉岭:《遏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页。
    ②《美国企业兼并指南》第4条。
    ①此处案例参考吴玉岭:《遏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224页。
    ①焦海涛:《论现代反垄断法的程序依赖性》,载于《现代法学》,2008年第1期。
    ①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②吕明瑜:《竞争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页。
    ③【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平装本前言第11页。
    ①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平装本前言第11页。
    ①Karl Heinz Ladeur,From the deductive to the argumentative rationality of law,edited by Patrick Nerho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0,p.178.
    ②【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7页。
    ③Karl Heinz Ladeur,From the deductive to the argumentative rationality of law,edited by Patrick Nerho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0,p.178.
    ④【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平装本前言第11页。
    ①【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平装本前言第11页。
    ②焦海涛:《论现代反垄断法的程序依赖性》,载于《现代法学》,2008年第1期。
    ③苏永钦:《经济法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④【美】E.吉尔霍恩、W.E.科瓦西克:《反垄断法律与经济》(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0页。
    ①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84页。
    ②刘继峰:《竞争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页。
    ③郑鹏程:《论现代反垄断法实施中的协商和解趋势——兼论行政垄断的规制方式》,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4期。
    ①【美】W.吉帕·维斯库斯、约翰·M弗农、小约瑟夫·哈林顿:《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②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③理查德·A波斯纳:《反托拉斯法》(第二版),孙秋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④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吕世伦.现代西方法学流派[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4]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高鸿均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舒国瀛等.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8]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9]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0]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1]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12]尚明.对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3]尚明.反垄断——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反垄断法律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14]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5]苏永钦.经济法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7]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8]文学国.滥用与规制: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9]李剑.搭售的经济效果与法律规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20]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1]孙文恺.社会学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2]沈四宝、刘彤.美国反垄断法原理与典型案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3]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4]王夏昊.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抵触之解决——以阿列克西的理论为线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25]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6]张穹.反垄断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7]游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8]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9]李钟斌.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研究[M].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30]吴玉岭.扼制市场之恶——美国反垄断政策解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1]王为农.企业集中规制基本法理—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反垄断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2]卫新江.欧盟美国企业合并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3]付池斌.现实主义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4]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5]汪渊智、王继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商法与经济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36]胡平仁.在权力与权利之间——公共政策学新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7]吴玉岭.契约自由的滥用与规制——美国反托拉斯法中的垄断协议[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8]舒国瀛、王夏昊、梁迎修等.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7.
    [39]刘继峰.竞争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40]吕明瑜.竞争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1]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M].冯克利、魏志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版) [M].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3]【美】保罗·A·萨巴蒂尔编.政策过程理论[M].彭宗超、钟开斌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5]【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美】卡尔·N·卢埃林.普通法传统[M].陈绪刚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8]【韩】吴锡泓、金荣坪编著.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金东日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0]【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11]【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
    [12]【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现代[M].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4]【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5]【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6]【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7]【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18]【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9]【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0]【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M].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1]【美】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M].唐亮译,华夏出版社,1990.
    [22]【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
    [23]【美】查里斯R吉斯特著.美国垄断史——帝国的缔造者和他们的敌人(从杰伊·古尔德到比尔·盖茨)[M].傅浩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4]【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5]【美】迈克尔·蒙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6]【美】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M].赵成根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7]【法】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
    [28]【美】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典型问题与案例分析[M].孙南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9]【美】德沃金.法律帝国[M].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0]【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M].舒国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1]【美】W·吉帕·维斯库斯,约翰·M·弗农、小约瑟夫·哈林顿.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M].王伟亮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2]【美】理查德·A波斯纳.反托拉斯法(第二版)[M].孙秋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 Armentano,Antitrust and Monopoly: Anatomyof a Policy Failure[M].NewYork: John Wiley&Sons, 1982.
    [2] Edmund W. Kitch, The Fire of Truth: A Remembrance of Law and Economics[M].Chicago: J.L. & Econ. 1983.
    [3] R. Hofstader, What happened to the Antitrust Movement·[M]. 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4] Lon L.Fuller,The law in Quest of Itself[M].Chicago:The Foundation Press,1940.
    [5] Karl Llewellyn, The Case Law System in America[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 T.R.Dye,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M]. N.J.:Prentice-Hall, 1975.一、中文期刊
    [1]【德】卡尔·拉伦茨.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J].比较法研究, 2005(3).
    [2]邓正来.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3).
    [3]俞可平.略论“国家利益”[J].天津社会科学, 1992(5).
    [4]葛洪义、陈年冰.法律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辨析—兼论当代中国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J].法学研究,1997(5).
    [5]吴宏伟、金善明.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价值目标[J].政治与法律, 2008(3).
    [6]解亘.法政策学——有关制度设计的学问[J].环球法律评论, 2005(2).
    [7]郑鹏程.论现代反垄断法实施中的协商和解趋势——兼论行政垄断的规制方式[J].法学家,2004(4).
    [8]陈志广.市场力量及其治理——一个交易费用的框架[J].江苏社会科学, 2005(1).
    [9]胡晓进、任杂来.保守理念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J].美国研究,2003(2).
    [10]洪维.反垄断行为效益不确定性的法律经济分析[J].福建法学,2005(2).
    [11]焦海涛.论现代反垄断法的程序依赖性[J].现代法学,2008(1).
    [12]白雪洁.当代竞争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 2008(1).
    [13]杨在平.政策法学:迈向实践与理想形态的中国法学[J].理论探索,2006 (5).
    [1] Dennis C. Mueller,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titrust Histor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6, 14:415-445.
    [2] Oliver E.Williamsion, Predatory Pricing:A strategic and Welfare Analysis[J].Yale Law Journal,1977, 87: 284.
    [3] Karl Nickson Llewellyn, A Realistic Jurisprudence——The Next Step[J]. Colum.L.Rev., 1930,4: 430.
    [4] Fredserie J.Stimson,Trusts[J].Harvard Law Review, 1887, 232:32.
    [1]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法学院,2009.
    [2]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8.
    [3]辜海笑.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经济学院,2004.
    [4]邓巍.德沃金法律阐释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1] Brown Shoes co. v. United States.,370 U.S. 294 (1962).
    [2] Brooke group Ltd. v. Brown&Williamson Tobacco Corp.,U.S.113 s.ct.2578,125L.Ed.2d 168(1993).
    [3] United States v. Trans-Missouri Freight Ass’n,166 U.s.209,17 S.ct.540,41 L.ED.1007(1897)
    [4] Addyston Piple&Steel Co. v. United States,175 U.S.211,20 S.Ct.96,44L.ED136(1899) .
    [5] United States v. Aluminum co. of America,148 F.2d(2d Cir. 1945).
    [6] United States v. Trenton Potteries Co.273 U.S.392(1927)
    [7] Microsoft Corp. v.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ase T-201/04
    [8] Continental TV Inc., v. GTE Sylvania Inc., 433 U.S. 36 (1977)
    [9] Northern Pacific Railway v. United States,356 U.S. 1(1958)
    [10] Standard Oil v. United States,221 U. S. 1 (1911)
    [11] Commercial solvents v. commission [1974] ECR223
    [12] Appalachian Coal,Inc. v.United states,288 U.S. 344,53 S. Ct. 471,77L.ED.825(1933).
    [13] United States v. Topco Associate, Inc., 405 U.S. 596(1972).
    [14] Law office of Cutis v. Trinko, LLP v. Bell Atlantic Corp.,123F. Supp. 2d 738 (S. D. N. Y. 2000)
    [15] Case T-168/01 GlaxoSmithKline Services Unlimited v. Commission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16] Case27/26 United Brands Company and United Brands Continental B.V. v. Commission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