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采矿权性质及制度完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采矿权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民商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行政法、资源经济等学科。本文着重从民商法角度,并借鉴其他领域的成果,对采矿权性质和采矿权基本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是引言部分,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基础、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思路。其次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采矿权概述及性质争论。第一节是采矿权概述。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采矿权产生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有效实现形式。第二节是采矿权性质争议的评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关采矿权的规定不断完善,采矿权的财产权属性逐渐清晰。关于采矿权性质的各种争议无论在《物权法》立法过程中还是在《物权法》颁布后并没有停止。认为采矿权不是用益物权的主要理由有三:一是采矿权的客体具有耗竭性,与用益物权的返还性不符;二是采矿权是通过行政许可取得的,而用益物权是通过合同取得的;三是采矿权人负担的公法上的义务多。本文正是基于对这几点的反驳,论证采矿权是用益物权,并进行制度完善的。第三节是《物权法》规定采矿权的背景和意义。《物权法》通过前,已有《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对采矿权进行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多从行政管理角度,采矿权民事权利属性不清晰,保护制度欠缺。《物权法》虽然只在“用益物权”一般规定中的第123条提及采矿权,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采矿权制度进行了回避和妥协,但毕竟对采矿权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方向。《矿产资源法》的修改要依据《物权法》规定的精神,完善采矿权制度,强化对采矿权的保护。
     第二章是采矿权的客体与用益物权的本质。第一节是采矿权的客体。采矿权的客体是特定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具有特定性、可支配性、有体性、效用性等特征,是物权法上的物。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定位经历了自然物—私有财产—社会资源的变化,公有制国情和自然资源实际,决定了《物权法》对自然资源予以调整的必要性。第二节是用益物权的发展和本质。用益物权是为了缓和资源稀缺和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在物权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用益物权的客体、权能都在增加,种类亦有增有减。财产归属和财产利用成为物权法的二元结构,用益物权作为对他人之物的物权性利用和租赁等债权性利用一起构成了不动产利用的二元体系。用益物权的本质对他人财产的物权性利用,从比较法上分析,用益物权的客体是可以是消费物,亦可以是消费物。笼统地探讨用益物权的权能是没有意义的,各种用益物权的权能不尽相同。第三节为采矿权是用益物权。多国民法典和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都对采矿权进行了规范。采矿权是用益物权体现了用益物权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用益物权客体的扩大和权能的增加。作为采矿权客体的特定矿区内的矿产资源与采矿权人享有所有权的矿产品是原物和孳息的关系,采矿权人对矿产品的处分是其收益的方式,而国家可以通过收取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费用实现所有者权益。
     第三章是采矿权出让制度。第一节是采矿权出让的方式。我国采矿权出让制度经历了从无偿行政授予到以有偿行政授予为主、招标授予为辅,再到以招拍挂市场竞价有偿出让为主、协议出让为辅的三个阶段。目前,采矿权出让方式有批准申请、招标、拍卖、挂牌、协议五种。要根据矿产资源赋存和开采特点,进一步完善采矿权分级分类出让制度,科学确定每一种方式的适用范围。第二节是采矿权出让的原则。我国采矿权出让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迁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反映了对采矿权性质认识的深入。为更加有效、合理、优化配置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必须实行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矿产资源规划和年度计划,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序出让采矿权;实行有偿出让原则,反映矿产资源的稀缺和价值;实行平等出让原则,取消所有制歧视,统一规范准入条件,将资源配置给适格者去开采。第三节是采矿权出让和行政许可的关系。采矿权出让中需要行政许可缘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公共性,行政许可的过程亦是对申请人资质是否符合准入条件的审查过程,在确定了符合准入条件的申请人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与申请人签订出让合同。行政许可与出让合同是两个阶段,前者反映了国家的公共管理者身份,后者反映了国家的民事主体身份。采矿权出让合同的性质是民事合同,是债权合同。出让合同签订后,还需要办理登记,才能产生采矿权。因此,行政许可只是采矿权产生的一个要件,采矿权实质上产生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
     第四章是采矿权转让制度。第一节是采矿权转让的方式。采矿权转让包括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狭义转让和不限于变更采矿权主体的广义转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矿权转让经历了“禁止—原则禁止—原则允许”的发展过程,采矿权转让方式更加多样化。《物权法》对采矿权用益物权属性的规定无疑为采矿权转让提供了基本法上的依据。国土资源部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扩充了采矿权转让的方式,但由于位阶较低,合法性值得怀疑,而且其混淆狭义的转让和广义的转让,规定采矿权出租和抵押要适用狭义转让的程序和条件,与法理不符,与法律相悖。第二节是采矿权转让的限制。由于采矿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各国对其转让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我国采矿权的转让除了要受到转让方式的限制外,亦受到转让条件和转让程序的严格限制。依据现行法律法规,采矿权转让的条件设置严格,不甚合理,采矿权转让的程序比较繁琐,具有明显的管控色彩,不利于采矿权的流通。要进一步规范转让条件,下放转让批准权限,使得采矿权转让与采矿权出让批准机关相一致。第三节是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关于批准对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现行的规定是采矿权转让合同不经批准不生效力,但司法判决不相一致,有的是不批准不生效,有的是不批准无效。对此,学者争议也比较大,除了不批准不生效、不批准无效的观点外,亦有不批准有效的观点,这种观点随着《物权法》“区分原则”的规定变得更加盛行。论文认为采矿权转让合同不经批准不生效力,并且认为不批准不生效不会影响守约方的利益,《合同法》司法解释可为其提供保护。
     第五章是采矿权登记制度。第一节是采矿权登记的属性和效力。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公示的方式,在我国,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登记生效为原则,以登记对抗为例外。采矿权作为一种不动产物权,亦应遵守《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的一般规定。我国现行的采矿权登记具有强烈的行政登记和行政管理的色彩,登记的物权属性和公示公信力不明确,要采纳登记生效原则,进一步强化采矿权登记的物权效力。第二节是采矿权的权属证书应是采矿权证。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我国采矿权登记簿不完备,可查询性较差,以采矿许可证作为采矿权的权属证书,模糊了行政许可与采矿权的关系,而且将采矿许可证作为吊销这种行政处罚的标的,混淆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要完善采矿权登记程序,置备完整的采矿权登记簿,以采矿权证取代采矿许可证作为采矿权的权属证书,进一步厘清行政许可与采矿权的关系。第三节是采矿权消灭的统一登记。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了采矿许可证的吊销、撤销和注销,但没有明确吊销和撤销对采矿权存废的影响。要整合采矿许可证撤销、吊销、注销的有关规定,借鉴土地使用权和海域使用权收回的规定,统一规范采矿权收回的情形,包括有偿收回和无偿收回,并以注销登记作为采矿权消灭的公示方式。最后是结论。
Many disciplines are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of mining right,such as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dministrative law, resource economics. This paper does deep research into the nature and basic systems of mining right by focusing on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nd using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fields for reference.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basis, present documents review,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train of though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paper and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is the overview and nature debate of mining right. Mining right is a kind of right to mine mineral resources within the scope recorded in the legally granted mining license.Mining right arises from the state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is an effective realization form of the state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law and regulations of mining right are being improved, the property right nature of mining right is more and more clear. The debate of mining right’s nature has not stopped dur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Real Right Law. Exhaustiblility, administrative lisence grant and more obligation of public law compose the reasons why mining right is not a type of usufructuary right.This paper refutes above three views and argues that mining right is a type of usufructuary right. Mineral Resources Law and relative regulations have the provisions of the mining right, but these provisions focuse o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lack civil right protection.Real Right Law puts the minging right in the in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usufructuary right,which provides the direc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mining right systems.
     Chapter 2 is the object of mining right and the essence of usufructuary right. The object of mining right is some mineral resources within a particular scope.The object has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thing of civil law. Real Right Law giving the provisions to natural resources is very necessary. Usufructuary right has the function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carce resources and human need, and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Real Right Law. Property ownership and property use are composed of the dual structure of Real Right Law, usufructuary right and creditor’s right constitute the dual system of real property use.The essence of usufructuary right is the real right use of others’property.From a comparative prospective,the object of usufructuary right can be exhaustible or inexhaustible.Each concrete usufructuary right has its own domination scope. Many foreign Civil Codes, China's General Provision of Civil Law and Real Right Law regulate the mining right as usufructuary right. The relations between mineral resourses within a particular scope and mineral product are original property and accrued interests.The disposal of the mineral product is a way to gain the interests for person who has the minging right.The State can realize her interests by gaining related mining right fees.
     Chapter 3 is the mining right grant system. China’s mining right grant system has undergone three phrases.The present grant patterns are approving application, bidding, auction,listing and agreement.We should define the scope of every grant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existenc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its mining. The mining right grant system should abide by the principles.They are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control and market allocation, grant with compensation and equal grant.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is imperative in mining right grant,because mineral resources is scare and the its mining and utilization is relative to public.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process is the review process whether the applicant has the qualification.When the applicant is determined,the land and resources authorities will sign grant contract with the applicant.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nd grant contract are two phases and reflect the different identities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is only one element of mining right creation.The grant contract is a civil contract and creditor’s right contract.
     Chapter 4 is the mining right transfer system. The mining right transfer system has narrow and broad meanings,the former is the transfer in which the subject will change and the latter is not limited by that. Present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s have some shortcomings. Real Right Law’s relative provisions give the mining right transfer a good opportunity. The existing limit provisions of the mining right transfer are not necessary,the conditions are not reasonable and the procedure is so complicated .We should delegate the transfer approval authority to lower land and resources authorities.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oval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transfer contract of mining right? There are three views.I have the opinion that the transfer contract of mining right does not come into effect without thet approval.Furthermore,this view can also protect the related party’s interests under present rules.
     Chapter 5 is the mining right registration system. Registration is the public pattern of realty.In China,the alteration of the real right abides by the principle of no effect without registration. As a kind of real right,the mining right should observe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registration in Real Right Law.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mining right registration.The realty register is the basis for deciding the ownership and contents of a realty and shall be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gistration organ.The realty ownership certificate is the evidence for the holder's ownership of a realty.Present mining right register is not complete and not public enough.The certificate of mining right is mining license,which confuses the mining righ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e.We should use the mining right certificate instead of mining licens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has the provisions of the mining license’s suspension,revocation,cancellation,but the suspension and revocation’s impact on the mining right is not clear.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ithdrawal should be used in place of suspension and revocation,give unified provisions to termination,and use deregistration for publicity.
     The last part is conclusion.
引文
1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4页。
    2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0-344页。
    3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1-296页。
    4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页。
    5参见于海涌,丁南主编:《物权法》(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185页。
    6参见钟伟志,曹树培,张涛等:《关于矿产资源修法有关问题研究》,载陈洲其主编:《地政、矿政管理及地质工作有关问题研究·2008年度咨询研究报告》,2008年12月,第135页。
    1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9-80页。
    1封志明编著:《资源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5页。
    2参见傅鸣珂在“培育理性市场,促进矿业繁荣——矿业权改革座谈会发言纪要”中的发言,载《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8月26日。
    3周珂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8-299页。
    4姜丽丽:“七年磨一剑:《矿产资源法》诞生的前前后后”,载《中国矿业报》2009年10月1日。
    1梁慧星:“关于中国物权法的起草”,载《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参见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卷)(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4参见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49页。
    1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卷)(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0页。
    3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1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西北大学2010博士学位论文,第34页。
    2崔建远:《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155页。
    3王国平:《公有产权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53、56页。
    4参见叶知年主编:《生态文明构建与物权制度变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156-158页。
    5张璐,冯桂:“中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载韩德培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页。
    1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58页。
    2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民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3黄桂琴:“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物权属性研究”,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2崔建远:《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3肖国兴:“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下)”,载《环境保护》1997年第10期。
    4杨维兴,关凤峻编著:《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制度比较研究》,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1页。
    1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27页。
    2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82-684页。
    3【美】詹姆斯·戈德雷:《私法的基础:财产、侵权、合同与不当得利》,张家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9-240页。
    1参见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矿产资源立法中的矿产资源分类研究”,载《〈矿产资源法〉修改参考资料汇编》,2008年10月,第111-112页。
    2上文关于矿产资源所有权权能的分析,参见曹树培主编:《地质矿产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3-74页。
    1参见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西北大学2010博士学位论文,第95-96页。
    1参见刘承国,丁全利:“矿政建设与改革要坚持开放精神——访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文驹“,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1月6日。
    1参见曾绍金:“对矿业发展和管理的几点看法”,载http://www.docin.com/p-44153222.html,浏览时间:2011-3-1。
    2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4页。
    3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0-344页。
    4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1-296页。
    5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页。
    6参见于海涌,丁南主编:《物权法》(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185页。
    
    1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2张兴光:《矿业权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5-17页。
    3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1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册),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30页。
    2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3周林彬:《物权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80页。
    4房绍坤:“构建用益物权体系的基本要求”,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叶知年主编:《生态文明构建与物权制度变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6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7页。
    7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页。
    8参见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1参见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5页。
    2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3页。
    3张兴光:《矿业权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22页。
    4王利明:“《物权法》与环境保护”,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刘永鑫,刘晓静,王志伟:“自然资源利用权的双重物权属性及环境保护价值”,载《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李显冬,唐荣娜:“论我国物权法上的准用益物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刘权衡:“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一样也是以地质资源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应当纳入《物权法》”,载《西部资源》2007年第4期。
    2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页。
    3康纪田:“采矿权应归属于自物权而不属准物权”,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康纪田:“论采矿权物权属性及其在物权法中的重新定位”,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5康纪田:“采矿权并非用益物权的法理辩析——与中国政法大学李显冬教授商榷”,载《时代法学》2008年第4期。
    1参见金海统:《资源权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211页。
    2参见朱晓明,王志林:《“采气采煤一体化”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2-66页。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1参见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185页。
    2参见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288页。
    3参见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302页。
    4于海涌,丁南主编:《物权法》(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175页。
    5冀渺一:“论海域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第1期。
    6胡魁:“论矿产资源权益及其实现方式”,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汇编》(2005年),第280页。
    
    1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2页。
    2江平:“《物权法》的理想与现实”,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1期(上)。
    3参见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2参见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62-363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4页。
    1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218页。
    2参见裴丽萍:“论水资源用益物权——兼评《物权法》中的取水权”,载游劝荣主编:《物权法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430页。
    1阎东星:“民法物权与自然资源立法”,载《法治论丛》2005年第3期。
    2参见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3崔建远:“民法典的制定与环境资源及其权利”,载《环境资源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68页。
    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3刘保玉:《物权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5李飞:“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情况”,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5期。
    6胡锦涛:“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物权法,把握四大问题”,载中国新闻网,
    1参见裴丽萍:“论水资源用益物权——兼评《物权法》中的取水权”,载游劝荣主编:《物权法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432页。
    
    1简芳钦:《矿业法通论》,台湾矿业协进会1985年版,第3页。
    2参见张文驹:“《矿产资源法》的法学性质讨论”,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11期。
    1参见裴丽萍:“论水资源用益物权——兼评《物权法》中的取水权”,载游劝荣主编:《物权法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432页。
    1 Harold Demsetz.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From:Am.Ec.Rev.Proceedings Issue,May,P.347.转引自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2【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
    3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4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262页。
    5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4页。
    6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84页。
    1参见封志明编著:《资源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194页。
    2参见【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1参见江平主编:《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7-11页。
    2胡魁:“论矿产资源权益及其实现方式”,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汇编》(2005年),第279页。
    3张文驹:“我国矿产资源财产权利制度的演化和发展方向”,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地质出版社2008年版,第41、42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52页。
    2 Slesser M. , Hounam I.. Carring Capacity Assessment, Report to UNESCO & FAO, Rome,1984.
    3参见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4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52页。
    2参见肖乾刚主编:《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孟庆瑜,刘武朝:《自然资源法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46页。
    1封志明编著:《资源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2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西北大学2010博士学位论文,第1页。
    3何贤杰:“我国应实施‘资源立国’国家战略”,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第1期。
    4戴永生:“国内外矿业权之法律属性分析”,载《世界有色金属》2006年第2期,第43页。
    5 Roger Berhardt.Real Property,West Publishing Co. 1981,pp.161-165.转引自吕忠梅:“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1吕忠梅:“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2李柏林,李英龙,李文瑶:“采矿权制度概述”,载《金属矿山》2002年第3期。
    3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4参见张文驹:“《矿产资源法》的法学性质讨论”,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11期。
    1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60页。
    2胡吕银:“自然资源利用中的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兼评自然资源利用立法的思路论争”,载王利明,郭明瑞,潘维大主编:《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72页。
    1参见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的类型化研究”,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159页。
    2 Max Rheinstein.Education for Legal Craftsmanship, 30 lowa Law Review 408,at 45(1945).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4页。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4页。
    4【美】约翰·亨利·梅利曼:“所有权与地产权(Ownership and Estate)”,赵萃萃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5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64页。
    1尹飞,李倩:“用益物权概念之研究”,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
    2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3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4【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页。
    5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4页。
    6尹飞,李倩:“用益物权概念之研究”,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
    1参见孟勤国:“有思想无行动——评物权法草案的用益物权”,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
    2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3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1页。
    4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1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2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120页。
    3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4参见路易吉·卡珀格罗西·阔洛内赛:“所有权和物权:从罗马法到现代”,薛军译,载费安玲主编:《学说汇纂》(第2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5王利明:《物权法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6【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1江平:《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39页。
    2【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252页。
    3参见陈朝璧:《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305页。
    1尹田:《法国物权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9页。
    2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84、486页。
    3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2、365页。
    4参见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268页。
    5参见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8-63页。
    1徐涤宇译注:《最新阿根廷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87-600页。
    2参见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2页。
    3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4【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07、535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7页。
    3屈茂辉:“企业用益权制度的几个问题探析”,载《求索》2002年第4期。
    4【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3页。
    5郭明瑞:“论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载《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6尹飞:“时代需求与物权法之回应——兼论我国本土化用益物权体系之建构”,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1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2房绍坤:“用益物权三论”,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3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276页。
    
    1余能斌主编:《现代物权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108页。
    2余能斌主编:《现代物权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158页。
    1参见【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194页。
    2房绍坤:“论不动产的二元结构”,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参见【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195页。
    4参见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85页。
    5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6参见【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194页。
    1参见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3页。
    2秦东,林亚真:“构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法学方法论探讨”,载《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9期。
    3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4有学者从权利标的等对担保物权的物权性进行了批评,认为物权的标的物必须限定为有体物,而权利质权的标的物为无体物,难以作为物权,而应成为债权。【日】加贺山茂:“担保物权法的定位”,于敏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488页。
    1常鹏翱:《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2陈华彬:《物权法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页。
    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4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5页。
    5屈茂辉:《用益物权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6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3年版,第407页。
    7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页。
    8参见于麟麟:《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1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85页。
    2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4参见彭万林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1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3页。
    1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2江平主编:《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3参见钱明星:“论用益物权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
    4参见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8-369页。
    5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1【美】约翰·亨利·梅利曼:“所有权与地产权(Ownership and Estate)”,赵萃萃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5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
    2刘俊健,潘晓玲:“论动产用益物权的必要性”,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8月。
    3【美】约翰·亨利·梅利曼:“所有权与地产权(Ownership and Estate)”,赵萃萃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5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66-167页。
    1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92页。
    2徐涤宇译注:《最新阿根廷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98页。
    3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82-694页。
    4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59页。
    1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209、243页。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草案)参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378页。
    3钱明星:“用益物权的学术理性——《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一书述评”,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房绍坤:“用益物权三论”,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5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1页。
    6李开国:《物权法论》,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页。
    
    1戴谋富:“论中国自然资源物权体系的构建”,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208页。
    3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9-80页。
    1吕忠梅:“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2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3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4参见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134页。
    5房绍坤:“构建用益物权体系的基本要求”,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6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453页。
    7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页。
    8参见屈茂辉:《用益物权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282页。
    1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8页。
    2吕忠梅:“‘绿色’斑斓《物权法》”,载《前进论坛》2007年第6期。
    3张璐:“自然资源物权的选择与归属”,载《法律方法》2010年第1期。
    4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页。
    
    1参见孟勤国:“有思想无行动——评物权法草案的用益物权”,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
    2陈朝璧:《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3张文驹:“矿产资源在物权制度体系中的地位”,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第10期。
    1江平主编:《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2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3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页。
    4陈朝璧:《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2-83页。
    5参见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3-34页。
    6参见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274页。
    1李飞:“孳息概念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6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71-373页。
    2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3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1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2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的类型化研究”,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1页。
    3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4钱玉好:“关于矿业权设置的若干问题(提要)”,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汇编》(2005年),第94页。
    1刘权衡:“《物权法》应把矿业权规定为用益物权”,载《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12月3日。
    2江平主编:《中国矿业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页。
    1晏波:《矿业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3-34页。
    1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2参见矿政管理专题研究组:《矿产资源管理专题研究·2009年度报告》,2009年12月,第7-9页;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现行矿产资源法律体系评价研究》,2009年7月,第22-23页。
    1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1参见方敏,干飞等:“关于采矿权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6月5日。
    
    1肖国兴:“法律要推动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张璐:“自然资源物权的选择与归属”,载《法律方法》2010年第1期。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2章志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及其政府管制研究”,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页。
    3【美】C﹒H﹒麦基文:《宪政古今》,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4【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4版)(上),胡代光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571页。
    5张璐:“自然资源物权的选择与归属”,载《法律方法》2010年第1期。
    6记者田春华:“早春,我们整装出发——国土资源部2009年工作思路汇报会综述(上)”,《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2月10日。
    1参见钟伟志,曹树培,张涛等:“关于矿产资源修法有关问题研究”,载陈洲其主编:《地政、矿政管理及地质工作有关问题研究·2008年度咨询研究报告》,2008年12月,第149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地质出版社2008年版,第351页。
    2陈德敏,胡耘通:“法治视野中的矿产资源规划研究”,载《资源科学》2010年第9期。
    1平江:“以法律的名义——中国矿政管理法制建设回眸(下)”,载《国土资源》2008年11月号,第30页。
    1文正益:“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经济关系及法律制度设计研究”,载陈洲其主编:《地政、矿政管理及地质工作有关问题研究·2008年度咨询研究报告》,2008年12月,第115-116页。
    1周珂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0页。
    2参见文正益:“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经济关系及法律制度设计研究”,载陈洲其主编:《地政、矿政管理及地质工作有关问题研究·2008年度咨询研究报告》,2008年12月,第107-108页。
    1王旭东:“采矿权法律制度初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江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律的思考”,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3章谦凡:《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4参见张文驹:“矿业市场准入资格和矿权主体资格”,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0期。
    1焦玉良:“对市场准入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改革》2004年第2期。
    2师安宁:“矿业权出让行为中反行政性垄断研究”,载《中国矿业》2009年第2期。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现行矿产资源法律体系评价研究》,2009年7月,第32页。
    1黄万华:“从行政许可制底的公共功能角度谈行政许可范围的设定”,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 OECD.From Red Tape to Smart Tape:Administrative Simplification in OECD Countries, 34(2003).转引自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参见张武扬主编:《行政许可法释论》(第2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10页。
    2孙琬钟,蒋必新主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3陈端洪:“行政许可与个人自由”,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4朱新力,余军:“行政许可概念的逻辑结构——分析法学视角的解读”,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
    5郭道晖:“对行政许可是赋权行为的质疑”,载于《法学》1997年第11期。
    
    1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参见应松年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页。
    1张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问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6页。
    2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杨海坤:“《行政许可法》立法精神解读”,载《法学》2003年第11期。
    4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5霍振宇:《行政登记与司法审查》,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244-246页。
    1张文驹:“矿业市场准入资格和矿权主体资格”,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0期。
    2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的类型化研究”,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1关保英主编:《自然资源行政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221页。
    2参见梁勇:“中国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思路”,载《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第6期。
    3关保英主编:《自然资源行政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5-226页。
    4 See David Gwynn Morgan & Gerard Hogan.Administrative Law in Ireland,2nd.,Sweet & Maxwell,1991,p.226.
    5司法部法制宣传司组织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话》,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1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233页。
    2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
    3罗文燕:《行政许可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1湛中乐主编:《行政许可法实用解答》,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2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1页。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119页。
    2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8页。
    3王勇:《行政许可程序理论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1参见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的类型化研究”,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2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3王利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367页。
    1关保英主编:《自然资源行政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2参见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3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60页。
    4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253页。
    5参见李晓峰:《中国矿业法律制度与操作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112页。
    1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页。
    2张兴光:《矿业权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8页。
    3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5页。
    4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的类型化研究”,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164页。
    5参见张文驹:“如何构建健康完善的矿权市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研讨会上权威专家新论摘要”,载《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2月。
    1张文驹:“矿权性质及其市场制度”,载《资源产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2肖乾刚,肖国兴:《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4页。
    3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71页。
    4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2页。
    1参见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31-332页。
    2史际春,邓峰:“合同的异化与异化的合同—关于经济合同的重新定位”,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一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47-49页。
    3吕忠梅:“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50页。
    2肖国兴:“论国家煤炭资源所有权的实现(下)”,载《煤炭经济研究》1993年第3期。
    
    1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2参见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1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2页。
    2参见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3江平主编:《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1崔建远:《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1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33页。
    1参见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股权变化与采矿权转让关系研究报告》,2011年1月10日,第23-24页。
    1苏迅:“市场的关节:权利义务平衡”,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8月25日。
    2李显冬主编:《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1杨新风:《我国矿业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海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1页。
    2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
    1参见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编:《各国矿业法选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版。
    1参见张文驹:“矿业市场准入资格和矿权主体资格”,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0期。
    2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9页。
    3参见程小君:“一个物权法时代的采矿权转让难题”,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12期。
    4叶知年主编:《生态文明构建与物权制度变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65页。
    1张文驹:“矿业市场准入资格和矿权主体资格”,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0期。
    2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1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载《环境资源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2参见程小君:“一个物权法时代的采矿权转让难题”,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12期。
    1崔建远:《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2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4页。
    3参见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6页。
    1参见王峰:“探矿权转让未被批准其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载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编:《土地矿产争议典型案例与处理依据》(第二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202页。
    2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页。
    1参见王峰:“探矿权转让未被批准其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载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编:《土地矿产争议典型案例与处理依据》(第二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
    2陈亚赞:《矿业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
    1肖国兴:“法律要推动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参见王峰:“探矿权转让未被批准其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载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编:《土地矿产争议典型案例与处理依据》(第二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
    3李显冬、刘志强:“公权‘守护’下的采矿权转让”,载《中国改革》2008年第3期。
    1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
    2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1-72页。
    3参见李显冬主编:《物权法案例重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55页。
    4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1-72页。
    1肖厚国:“物权变动的公示主义”,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
    2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美利坚合众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合编:《英汉住房、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词汇》,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35页。转引自金俭:《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1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5页。
    2参见《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研究》课题组编著:《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3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7页。
    4参见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0页。
    1参见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50页。
    1李显冬主编:《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页。
    2参见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494页。
    1山西省晋中市国土资源局编:《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培训讲义》2002年10月,第5页。转引自杜榕:《我国矿业许可问题初探》,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30页。
    2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4页。
    3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5页。
    4关保英主编:《自然资源行政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1江平主编:《中国矿业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页。
    1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9页。
    2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85页。
    3张兴光:《矿业权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38-39页。
    4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0页。
    1李显冬:“建立与物权法相适应的矿业权法律制度”,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4月12日。
    3陈亚赞:《矿业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
    1刘权衡:“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一样也是以地质资源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应当纳入《物权法》”,载《西部资源》2007年第4期。
    2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3参见刘承国、丁全利:“矿政建设与改革要坚持开放精神——访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文驹”,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1月6日。
    4参见张文驹:“矿权性质及其市场制度”,载《资源产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5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编:《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研究(2010)》,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1晏波:《矿业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博士论文,第76页。
    2郑盎:“《矿产资源法》修改紧锣密鼓权证分开是最大亮点”,载《华夏时报》2009年6月27日。
    3蒋朝阳:“政府规制界限的实证分析”,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1页。
    2参见刘承国,丁全利:“矿政建设与改革要坚持开放精神——访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文驹”,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1月6日。
    3参见张文驹:“矿权性质及其市场制度”,载《资源产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1刘权衡:“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一样也是以地质资源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应当纳入《物权法》”,载《西部资源》2007年第4期。
    2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3刘权衡:“完善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保护制度是《矿产资源法》修改的重中之重”,载《西部资源》总第21期。
    4参见简芳钦:《矿业法通论》,台湾矿业协进会1985年版,第116-124页。
    1刘权衡:“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一样也是以地质资源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应当纳入《物权法》”,载《西部资源》2007年第4期。
    2张兴光:《矿业权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9页。
    3焦艳鹏:《论我国矿业权取得制度的基本原则》,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5-26页。
    1.江平主编:《中国矿业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朱岩,高圣平,陈鑫:《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马俊驹,陈本寒主编:《物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李永军:《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于海涌,丁南主编:《物权法》(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0.封志明编著:《资源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朝璧:《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3.隋彭生:《合同法要义》(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周珂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卷)(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17.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民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9.王国平:《公有产权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
    20.叶知年主编:《生态文明构建与物权制度变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21.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
    22.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崔建远:《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杨维兴,关凤峻编著:《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制度比较研究》,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年版。
    25.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6.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7.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周林彬:《物权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0.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朱晓明,王志林:《“采气采煤一体化”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3.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5.刘保玉:《物权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6.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7.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肖乾刚主编:《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40.孟庆瑜,刘武朝:《自然资源法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41.栾政明主编:《中国矿业全程法律实务指南》,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版
    42.尹田:《法国物权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王泽鉴:《民法物权》(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5.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6.江平:《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7.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49.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50.蒋文军:《矿产物权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1.李晓峰:《中国矿业法律制度与操作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3.周枏:《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54.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55.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7.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余能斌主编:《现代物权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9.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上),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0.常鹏翱:《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1.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2.彭万林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江平主编:《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64.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草案)参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65.李开国:《物权法论》,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7.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
    68.孙宪忠:《论物权法》(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9.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0.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1.陈华彬:《物权法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2.章谦凡:《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73.关保英主编:《行政许可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4.张武扬主编:《行政许可法释论》(第2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75.孙琬钟,蒋必新主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76.应松年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77.张兴祥:《中国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8.张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问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霍振宇:《行政登记与司法审查》,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80.关保英主编:《自然资源行政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1.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2.罗文燕:《行政许可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湛中乐主编:《行政许可法实用解答》,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8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5.王勇:《行政许可程序理论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6.王利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7.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肖乾刚,肖国兴:《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9.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90.李显冬主编:《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2.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3.李显冬主编:《物权法案例重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4.金俭:《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95.《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研究》课题组编著:《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版。
    96.王智斌:《行政特许的私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7.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98.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编:《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研究(2010)》,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99.曹树培主编:《地质矿产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0.金海统:《资源权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01.傅英,程绪平,袭燕燕等:《矿产资源法修订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年版。
    102.简芳钦:《矿业法通论》,台湾矿业协进会1985年版。
    103.【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4.【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5.【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7.【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8.【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09.【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110.【美】C·H·麦基文:《宪政古今》,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1.【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4版)(上),胡代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112.【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3.【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4.【美】詹姆斯·戈德雷:《私法的基础:财产、侵权、合同与不当得利》,张家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梁慧星:“关于中国物权法的起草”,载《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黄桂琴:“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物权属性研究”,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隋彭生:“民事用益法律关系—一种新的理论概括”,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肖国兴:“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下)”,载《环境保护》1997年第10期。
    5.房绍坤:“构建用益物权体系的基本要求”,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6.王利明:“《物权法》与环境保护”,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7.刘永鑫,刘晓静,王志伟:“自然资源利用权的双重物权属性及环境保护价值”,载《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8.刘权衡:“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一样也是以地质资源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应当纳入《物权法》”,载《西部资源》2007年第4期。
    9.康纪田:“采矿权应归属于自物权而不属准物权”,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康纪田:“论采矿权物权属性及其在物权法中的重新定位”,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11.康纪田:“采矿权并非用益物权的法理辩析——与中国政法大学李显冬教授商榷”载《时代法学》2008年第4期。
    12.吕忠梅:“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13.冀渺一:“论海域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第1期。
    14.隋彭生:“天然孽息的属性和归属”,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5.张文驹:“《矿产资源法》的法学性质讨论”,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11期。
    16.江平:“《物权法》的理想与现实”,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1期(上)。
    17.阎东星:“民法物权与自然资源立法”,载《法治论丛》2005年第3期。
    18.李飞:“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情况”,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5期。
    19.戴永生:“国内外矿业权之法律属性分析”,载《世界有色金属》2006年第2期。
    20.李柏林,李英龙,李文瑶:“采矿权制度概述”,载《金属矿山》2002年第3期。
    21.张璐:“自然资源物权的选择与归属”,载《法律方法》2010年第1期。
    22.何贤杰:“我国应实施‘资源立国’国家战略”,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第1期。
    23.尹飞,李倩:“用益物权概念之研究”,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
    24.郭明瑞:“论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载《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25.尹飞:“时代需求与物权法之回应——兼论我国本土化用益物权体系之建构”,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26.屈茂辉:“企业用益权制度的几个问题探析”,载《求索》2002年第4期。
    27.房绍坤:“用益物权三论”,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28.房绍坤:“论不动产的二元结构”,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9.秦东,林亚真:“构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法学方法论探讨”,载《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9期。
    30.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31.钱明星:“论用益物权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
    32.刘俊健,潘晓玲:“论动产用益物权的必要性”,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8月。
    33.戴瑛:“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评析”,载《理论观察》2008年第2期。
    34.高利红:“物权法的环境保护功能:理念与模式”,载《法学》2003年第9期。
    35.戴谋富:“论中国自然资源物权体系的构建”,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6.钱明星:“用益物权的学术理性——《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一书述评”,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7.吕忠梅:“‘绿色’斑斓《物权法》”,载《前进论坛》2007年第6期。
    38.孟勤国:“有思想无行动——评物权法草案的用益物权”,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
    39.关涛:“作为生存法的不动产物权法”,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40.肖国兴:“法律要推动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1.陈德敏,胡耘通:“法治视野中的矿产资源规划研究”,载《资源科学》2010年第9期。
    42.王旭东:“采矿权法律制度初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3.江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律的思考”,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44.李显冬,唐荣娜:“论我国物权法上的准用益物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5.张文驹:“矿业市场准入资格和矿权主体资格”,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0期。
    46.焦玉良:“对市场准入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改革》2004年第2期。
    47.黄万华:“从行政许可制底的公共功能角度谈行政许可范围的设定”,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8.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49.隋彭生:“用益债权一新概念的提出与探析”,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
    50.陈端洪:“行政许可与个人自由”,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51.郭道晖:“对行政许可是赋权行为的质疑”,载《法学》1997年第11期。
    52.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53.张文驹:“矿产资源在物权制度体系中的地位”,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第10期。
    54.杨海坤:“《行政许可法》立法精神解读”,载《法学》2003年第11期。
    55.梁勇等:“中国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思路”,载《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第6期。
    56.张文驹:“矿权性质及其市场制度”,载《资源产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57.吕忠梅:“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58.肖国兴:“论国家煤炭资源所有权的实现(下)”,载《煤炭经济研究》1993年第3期。
    59.程小君:“一个物权法时代的采矿权转让难题”,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12期。
    60.肖厚国:“物权变动的公示主义”,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
    61.刘权衡:“完善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保护制度是《矿产资源法》修改的重中之重”,载《西部资源》总第21期。
    62.李显冬,刘志强:“公权‘守护’下的采矿权转让”,载《中国改革》2008年第3期。
    63.师安宁:“矿业权出让行为中反行政性垄断研究”,载《中国矿业》2009年第2期。
    64.平江:“以法律的名义——中国矿政管理法制建设回眸(下)”,载《国土资源》2008年11月号。
    1.裴丽萍:“论水资源用益物权——兼评《物权法》中的取水权”,载游劝荣主编:《物权法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2.胡吕银:“自然资源利用中的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兼评自然资源利用立法的思路论争”,载王利明,郭明瑞,潘维大主编:《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朱新力,余军:“行政许可概念的逻辑结构——分析法学视角的解读”,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周汉华:“《行政许可法》:困境与出路”,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蒋朝阳:“政府规制界限的实证分析”,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载《环境资源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王峰:“探矿权转让未被批准其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载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编:《土地矿产争议典型案例与处理依据》(第二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8.章志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及其政府管制研究”,载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张文驹:“我国矿产资源财产权利制度的演化和发展方向”,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地质出版社2008年版。
    10.李飞:“孳息概念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6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1.张璐:“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的类型化研究”,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2.梅夏英:“特许物权的性质及立法模式选择”,载《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卷第2辑。
    13.崔建远:“民法典的制定与环境资源及其权利”,载徐祥民,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张璐,冯桂:“中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载韩德培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5.路易吉·卡珀格罗西·阔洛内赛:“所有权和物权:从罗马法到现代”,薛军译,载费安玲主编:《学说汇纂》(第2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16.史际春,邓峰:“合同的异化与异化的合同—关于经济合同的重新定位”,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一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7.文正益:“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经济关系及法律制度设计研究”,载陈洲其主编:《地政、矿政管理及地质工作有关问题研究·2008年度咨询研究报告》,2008年12月。
    18.胡魁:“论矿产资源权益及其实现方式”,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汇编》(2005年)。
    19.钱玉好:“关于矿业权设置的若干问题(提要)”,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汇编》(2005年)。
    20.钟伟志,曹树培,张涛等:“关于矿产资源修法有关问题研究”,载陈洲其主编:《地政、矿政管理及地质工作有关问题研究·2008年度咨询研究报告》,2008年12月。
    21.【日】加贺山茂:“担保物权法的定位”,于敏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约翰·亨利·梅利曼:“所有权与地产权(Ownership and Estate)”,赵萃萃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45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 Kathy Rohling. Mining Claims and Sites on Federal Lands, BLM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2007.
    2. Sam Kalen. An 1872 Mining Law For The New Millennium, University of Colorado Law Review, Spring 2000.
    3. BarryJ.Barton.Canadian Law of Mining, Canadian Institute of Resources Law,Calgary,1993.
    4. Richard Barnes.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xford and Portland, Oregon, 2009.
    5. W·JACK Grosse. The Protection & Management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Wildlife & Habitat(2nd Edition),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DOBBS Ferry, New York, 1997.
    6. Nico Schrijver. Sovereignty over Natural Resources Balancing Rights andDuties,, The Hagu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John S. Lowe. Oil and gas law in a Nutshell(5th edition), West, a Thomson business, 2003.
    8. Herbert Hovenkamp ,Sheldon F. Kurtz. Priciples of property law (6th edition), West a Thomson business,2007.
    9. Roger H. Bernhardt, Ann M. Burkhart. Real property (4th edition), west Group, 2000.
    10. John D. Leshy. Reforming The Mining Law: Problems And Prospects, Public Land Law Review, 1988.
    11. Slesser M. , Hounam I.. Carring Capacity Assessment, Report to UNESCO & FAO, Rome,1984.
    12. Gordon Morris Bakken.The Mining Law of 1872: Past, Politics, and Prospects, University of New Mexcico Press, 2008.
    13.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编:《各国矿业法选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版。
    14.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6.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7.徐涤宇译注:《最新阿根廷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8.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房绍坤:《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2.周小勇:《矿业权的法学构想——从公私法二元区分及其互动的视角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3.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西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4.晏波:《矿业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5.林刚:《中国他物权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刘欣:《物权法背景下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探析》,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7.魏铁军:《矿产资源法律改革初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8.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西北大学2010博士学位论文。
    9.杜榕:《我国矿业许可问题初探》,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权衡:“《物权法》应把矿业权规定为用益物权”,载《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12月3日。
    11.方敏,干飞:“关于采矿权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6月5日。
    12.傅鸣珂:“培育理性市场,促进矿业繁荣——矿业权改革座谈会发言纪要”,载《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8月26日。
    13.姜丽丽:“七年磨一剑:《矿产资源法》诞生的前前后后”,载《中国矿业报》2009年10月1日。
    14.刘承国,丁全利:“矿政建设与改革要坚持开放精神——访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文驹”,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1月6日。
    15.田春华:“早春,我们整装出发——国土资源部2009年工作思路汇报会综述(上)”,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2月10日。
    16.苏迅:“市场的关节:权利义务平衡”,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8月25日。
    17.李显冬:“建立与物权法相适应的矿业权法律制度”,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4月12日。
    18.郑盎:“《矿产资源法》修改紧锣密鼓权证分开是最大亮点”,载《华夏时报》2009年6月27日。
    19.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vip.chinalawinfo.com
    20.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http://www.ccelaws.com
    21.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
    22.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23.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chinalaw.gov.cn
    24.中国国土资源法律网http://www.lrlaw.com.cn
    25.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