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运用法学、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理论,解读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的框架和路径。文章首先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通过回溯权利及人权概念的源起,探讨文化权利的内涵,探讨政府保护文化权利的具体职能和措施,解析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关系,阐明公共文化服务既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特点、主体和供给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及服务、文化培训、文化资助、针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性服务等内容,广义的不仅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也包括文化行政和制度。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基础性、意识形态性、便利性等。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我国国情,分析不同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提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起主导作用,应承担组织者、出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公益性文化机构为骨干力量,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企业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社区、公民则为参与主体。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的综合供给模式。为了使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文章详细回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指出通过多年努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社会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存在着投入低、公共资源供给城乡及区域结构失衡、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现状,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原则,指出可按照效力层次、作用、内容等标准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进行不同分类,按照内容应该包括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行政策、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政策、资源配置政策、需求反馈机制、政策绩效评估机制等内容,应该遵循公平正义、民主公开、效益最大化、可操作性等原则,按照经费保障政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政策、绩效分析的主题分析我国已有相关政策,找出不足,提出完善这些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This thesi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public culture service practice in China, probes into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detailed approach of related policies on Chines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with theories of legal science, public policy, management and public economy.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cultural rights by tracing the deveopment of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and clarifies the government measures to be take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ights. Besides, it examines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public culture services with public goods theory, and concludes that public culture servic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tect the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and to buil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n this basis, it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subject matter and supply form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This thesis looks at public culture services from both broad and narrow sense. In the narrow sens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includes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s and other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radio and television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cultural financing, training, security service of vulnerable groups, et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re featuring public nature, public welfare, equity, fundamentality, ideology and convenience. According to basic theory o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in view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thesis advances that defferent subbject matter paly deffrent ro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assume a leading role in th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as the organizer, financier and regulator, while nonprofit cultural institutions should act as the backbone and direct provider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Meanwhile, enterprises should act as the complement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s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hile community and citizens, the main participators. Public culture services in China should adhere to integrated supply mode of Government guidance, full mobilization of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exertion of positive role of the market.
     Subsequently, it reviews the work carried out by our country's public culture service in detail, in which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onstantly improved public culture facilities network,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public, and rich major social and cupublic, and rich major soci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Meanwhile,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is regard such as low supply of inputs, imbalanced supply of public resources amo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sufficient service level, low-participation rate of social forc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with reference to the useful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the principles of China's public culture service policy, and put forwards its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effectiveness levels, role, content and other criterions. Classified by contents, it should include public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operational policy of public cultur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mobilization of social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favorable policy of resources distribution equity, needs feedback mechanism and poli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tc. Besides, the principles of fair and justice, maximized efficiency, operability, democracy and transparency should be followed. Finally, the details of the various policies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引文
① 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谢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② 胡惠林.文化政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第4页。
    ①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4页。
    ②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9页。
    ③ 艺衡、任珺、杨立青.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④ 艺衡、任珺、杨立青.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①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卷,第一章,第5页。
    ② 张文显著.权利与人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④ [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6-47页。
    ④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00-350页。
    ⑤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38-41页。
    ① R. P. Claude and B. H. Weston, ed.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Commun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9, P.13.
    ② Joseph Plescia, The Bill of Rights and Roman Law:A Comparative Study, Austin & Winf ield, Publishers,1995, p39-107.
    ③ 徐显明.人权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④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8-13.
    ⑤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8-13.
    ① 张雪超.文化权利的内涵和法律规制分析[M].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② http://baike.baidu.com/niew/160811.htm?fr=aladdin,2013-8-13.
    ③ 艺衡、任珺、杨立青.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① 窦影.文化公民权: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J].社科纵横.2009年第10期。
    ② 窦影.文化公民权——种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J].社科纵横.2009年第10期。
    ③ [美]克拉克·威斯勒.人与文化[M].钱岗南、傅志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07页。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9-21.
    ① 第4条明确,“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46条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47条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www.npc.gov.cn/wxzl.2004-01-01.
    ① 高洁.论人的文化权益与人的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② http://www.un.org/chinese/documents/decl-con/chrondec.htm,2014-1-2.
    ② 章海山、罗蔚、魏长领.斯芬克斯之谜的破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254页。
    ① 唐亚林,朱春.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J].学术界.2012年总168期。
    ①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5-38页。
    ②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i=aladdin,2013-9-21.
    ② [英]洛克.政府论[M].刘晓根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③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张海峰、富强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页。
    ① 贾晓旋.简论公共产品理理论的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25。
    ① http://baike.baidu.com/niew/52262.htm,2013-9-21.
    ① 李军鹏.公共服务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③ 泰勒.合作的可能性[M],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页。
    ④ 闫平.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8年12期。
    ⑤ 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缩小政府规模和进行“财政管理创新”为中心的改革,其后的梅杰政府开展“公民宪章运动”,布莱尔政府则追求“第三条道路”,继续推进政府改革,发挥市场作用。新西兰则在1988年开始以“政府部门法案”为蓝本的改革。加拿大在1989年成立“管理发展中心”,并于次年发表题为
    ⑥ 加拿大公共服务2000”的政府改革指导性纲领。美国于1993年成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用来指导政府改革,后于1998年更名为“重塑政府国家伙伴委员会”。
    ①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其中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十八大提出“建设职能高效、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中共十八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作为和治理能力作为目标,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① baike.baidu.com/view/145376.htm.2013-09-15.
    ② baike.baidu.com/view/7933081.htm.2013-09-15.
    ① baike.baidu.com/view/2323954.htm.,2007-06-16.
    ②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16/content.htm
    ③ 目标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任务是④ 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见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10-05.
    ④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10-05.
    ① 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年,第48页。
    ② 闫平.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理论学刊.2008年第12期。
    ③ 青岛市委党校课题组.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J].理论学刊.2008第9期。
    ④ 马海涛、程岚.完善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财政.2009年23期。
    ① 弘秀,杨德军.黑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9年1期。
    ②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肖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第34页。
    ③ 奥尔森认为,“任何产品,如果一个集团中的任何个人都能够消费它,就不能适当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则该产品是公共产品。”布坎南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哈耶克认为,公共产品并不是对人和特定的需求的直接满足,而是对某些条件的保障,从而使个人和较小的群体在这些条件下得以享有机会以满足彼此的需求。见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布坎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页,梁小民、雎国余、刘伟、杨云龙.经济学大词典.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④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10-6.
    ⑤ http://baike.baidu.com/niew/22902.htm?fr=aladdin,2013-10-6.
    ① 宋建武、张宏伟.对公共文化产品概念的研究[M].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
    ① 张晋武、张献国、岳凤霞.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①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60-63页。
    ② http://baike.baidu.com/niew/307833.htm?fr=aladdin,2013-10-06.
    ②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63-66页。
    ③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75-80页。
    ⑤ http://baike.baidu.com/niew/508729.htm?fr=aladdin,2013-10-07.
    ⑥ http://baike.baidu.com/niew/6100789.htm?fr=aladdin,2013-10-06.
    ① 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年,第299页。
    ② 任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综述:2004—-2007[M].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82页。
    ③ 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年,第52页。
    ④ 虞维华.作为准市场的公共服务市场及其缺陷分析[J].公共管理专刊.2013年第4期。
    ① 法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均设有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各级政府均有公共文化财政预算。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社团法人或其他组织、志愿者,通过公益性文化营销的路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政府鼓励企业和私人捐资设立各类文化基金会。美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没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文化事业的资助是典型的基于市场导向的公共财政模式,政府只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对于非营利性文化单位,政府一方面通过中介机构给予资助,方面运用多种融资工具和财税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公。政府不直接管理各个文化机构或企业,而是设立中介机构选定文化项目予以资助并对拨款使用效果进行评估。英国对文化事业的资助是典型的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公共财政模式,其中文化彩票收入是弥补政府文化预算不足的重要来源,见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年,第47-48页。
    ① Alfen Consult GmbH. Transnation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oncept in the cultural sector for the Second Chance Project.http://www.secondchanceproject.si/wp-content/uploads/Trans-PPP-concept-final.pdf,引自陈鸣:《公私合作伙伴制的文化治理模式》,载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07页。
    ① 毛少莹、袁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发展趋势[M].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78页。
    ① 文化部.2013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第6页。
    ① 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及功能分析[J].社科纵横.2007年第4期。
    ① www,ce.cn/ztpd/xwzt/guonei/2003/sljsanzh/20031009-1763906.shtmi,2013-10-09.
    ① 文化部财务司编:《2013年中国文化统计手册》,2013年。
    ① baike.so.com/doc/2060223.html.2013-10.09
    ② 张彦博、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回顾[M].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56—257页。
    ③ www.nlc.gov.cn/old/old/dloff/enjineering1/index.htm,2013-10-08.
    ① 刘惠平、李亚楠.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工作进展概述[M].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64—265页。
    ② baike.baidu.com/view/doc/8051235/html,2013-10-09.
    ③ baike.baidu.com/view/doc/4069434.html,2013-10-09.
    ④ baike.baidu.com/view/doc/2032177.html,2013-10-09.
    ⑤ baike.baidu.com/view/doc/4069434.html,2013-10-09.
    ① 文化部.2013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第12页。
    ① 文化部.2013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第19页。
    ② 摘自2012年中国文化统计手册,内部资料。
    ③ 文化部.2011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④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为什么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11398171.htm,2012-01-09.
    ① 伍启元.公共政策(上).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4页。
    ② 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谢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页。
    ① 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谢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23页。
    ① 《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http://www.law110.com/law/country/1046/,2003-07-18.
    ② 胡惠林.文化政策学[M].上海:书海出版社,2006年,第65-68页。
    ① wenku.baidu.com/1ink?…2012-01-06.
    ② wenku.baidu.com/link?…2011-10-06.
    ① http://www.hudong.com.wiki,2013-10-11.
    ①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9月14日第10版。
    ② http://www.baidu.com/view/870893/html,2013-10-15.
    ② http://59.252.212.6/auto255/201207/t20120710_28681.html,2014-2-20.
    ① 冯守仁.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M].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第256页。
    ① 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编.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69-72页。
    ① 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31页。
    ② 即“博物馆是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艺术、历史、科学和技术方而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的具有文化价值资料和标本、观众新生、教育而公开开放为目的的,为公众利益而进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见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60—161页。
    ① 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66-168页。
    ② 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78-181页。
    ① http://www.baikeso.com/doc/182739.html,2014-01-12.
    ② 毛少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第2期。
    ③ 毛少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第2期。
    ④ 在该法中,规定了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公民权利,使用者和图书馆的权利义务、核心图书馆的职责等内容。规定,每一位公民,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态度,均享有在俄罗斯联邦国土上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力。强调保障用户的权利,要以保障公民自由获取信息为首要目标。国家通过拨款和实行相应的税务政策、信贷政策以及价格政策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国家支持对最低社会、经济保护层和居民群开展无偿服务。少数民族读者有权力通过国家图书馆系统获取本民族语言的文献。盲人和残疾人能够获取记录在特殊载体上的信息和文献。由于年迈和身体残疾不能前往图书馆的人有权通过函件传递或者流动服务方式获取馆藏文献。儿童和少年图书馆使用者有权接受公共图书馆、专业化的国家儿童和少年图书馆、以及教育机构的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① 欧远.图书馆立法的国际经营与借鉴[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第4期。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姚仁权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2.洛克.政府论[M],刘晓根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
    3.洛克.人权与自由[M],石磊编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4.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7.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M],黄正东、唐少杰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年。
    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9.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10.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11.马科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2.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3.克里福德·吉尔兹.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江苏:译林出版社,1999年。
    14.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1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斯豪斯.宏观经济学[M],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17.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子系统[M],庞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18.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9.路易斯·亨金.权力的时代[M],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年。
    20.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谢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1.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M],周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22.夏勇.人权概念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3.周志忍.政府管理的行与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5.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艺衡、任珺、杨立青.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7.王列生.文化制度创新论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
    28.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29.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出版社,2011年。
    30.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1年。
    31.余可平.全球化与国家主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32.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3.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年。
    34.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35.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36.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37.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8.李志坚:中国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传输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39.胡惠林:文化政策学[M],上海:书海出版社,2006年。
    40.黄玉蓉、李竞爽、郭凤娟、鲍静.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调研报告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
    41.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沈宗灵.人权是什么意义上的权利[J].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
    2.陈庆云.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1期.
    3.周志忍.政府管理的新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4.周叶中.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周莉萍.美国多元文化政策评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赫伯特·西蒙.今日世界中的公共管理:组织与市场[J].杨雪冬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5期.
    7.陈亚芸.欧盟文化政策解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6期.
    8.欧阳安.浅谈日本的文化政策[J].文化发展论坛.2007年4月18日.
    9.何继良.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若干问题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10.向勇、喻文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1期.
    11.卢娟.西方国家文化管理模式比较[J].文化发展论坛.2005年10月24日.
    12.祁述裕.中国和欧盟国家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比较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2月.
    13.程浩、管磊.对公共产品理论的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4.毛少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第2期.
    15.张敏.法国当代文化政策的特色及其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3期.
    16.马湘临.扶持还是放任—欧美公共文化政策比较[J].社会观察.2004年第7期.
    17.焦德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8.石东坡:《文化立法基本原则的反思、评价与重构》[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9.吴海民、曹苏红.对现阶段文化立法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1997年第48期.
    20.闫平.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年第166期.
    21.闫平.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8年12期.
    22.张晓明、李河.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含义的探索》[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3期.
    23.杨亚波.建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J],西藏研究.2012年第6期.
    24.唐亚林、朱春.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J],学术界.2012年总168期.
    25.刘亮、高福安.关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总第251期,
    26.花建.实现公民文化权利》[J],《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
    27.张雪超.文化权利的内涵和法律规制分析[J],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28.高洁.论人的文化权益与人的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29.任佰鹏.我国公民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0.降巩民.北京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略与措施[J].前线.2009年第8期。
    31.韩卓、王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研究》[J].企业导报.2010年第9期。
    32.张桂琳.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3.杨永、朱春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维视角分析[J].理论月刊.2008年第9期。
    34.赵怡虹、李峰.基本公共服务地区间均等化.基于政府主导的多元政策协调[J].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35.张晋武、张献国、岳凤霞.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6.刘起军、孙岳兵.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文化权益保障[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37.降巩民.北京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略与措施[J].前线.2009年第8期.
    38.王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逻辑[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第6期.
    39.逯弘秀、杨德军.黑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9年第1期.
    40.贾晓璇.简论公共产品理论的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年5月.
    41.宫敏.社会公平视野下农民文化权益保障问题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42.杨泽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逻辑原点和路径选择[J].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44.王亲玲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理论导刊.2009年第1期.
    45.张筱强、陈宇飞.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46.余斌、张钟之.试论公共产品德本质属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1月.
    47.巩玉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取向及职能定位》[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8.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49.鄢奋.现代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借鉴与批判》[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50.顾戛良.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创新》[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
    51.桂佳.从文化的角度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本土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52.薛菁.浅析标杆管理法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53.欧远.图书馆立法的国际经营与借鉴[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4月刊.
    54.安体富、任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第8期.
    55.戴丽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2第10期.
    56.赵强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57.龙娟、何斌.对公共产品概念的重新界定[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8.程建国.文化忧患·文化解放·文化自觉[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年2月.
    59.杨德辉.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J].创新.2007年第3期.
    60.王爱学、赵定涛.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与前瞻[J].江淮论坛.2007年第4期.
    61.王霞.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62.龙新民、尹利军,公共产品概念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 Arlene Goldbard and Don Adams, Cultural Policy in US History,1995. http:///www:worldcp.org,2013-12-24.
    2. James A.R. Nafziger,2006.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Law" Americans Society International Law Proceeding, March 29_Aprial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