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德育环境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自2004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会议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然而,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注仍很不够,其中系统地从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来分析和研究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环境建设的更不多见。目前我国农村未成年人已超过未成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其生存条件和成长环境一直都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加强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德育环境建设是一个既紧迫又重大课题。从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入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解决途径,这必然为加强和改进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
     本文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阐述了加强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结合实际的调查和走访,分析当前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德育环境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我国欠发达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潜心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学科的理论,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The minor is the future constructor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uccesso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directly relate to the whol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o the prospect and destiny of the nation. Since the symposium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minor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in 2004, the specialists throughout China had been carrying on this problem and gained rich relative achievements. However, it is still lack of enough attention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for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And it is particularly seldom that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te of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by way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rural minors who are under the age of 18, account for over two third of those in our country, and especially in those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re still on a lower level. Therefore, it is a pending and profound subject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for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It must b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for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and study the problems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of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by way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also to propose correspondent resolutions.
     This paper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on the necess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for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analys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te of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with the substanti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last part, it studies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correspondent solutions basing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minors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akes Marxist methodology as its instruction and combines theorie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ubject, mainly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tion.
引文
[1]袁纪玮、韩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探析[J],理论观察,2006年第2期.
    [1]李小三,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J],老区建设,2002年02期.
    [2]房晓、梅梁艳,略论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教育价值取向——立足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J],文教资料,2007年第2期.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第333页.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第264页.
    [1]数据转引:杨妙英、李静,浅谈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新型农民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2期.
    [1]《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人民出版社,北京,109.
    [1]数据转引:马桂云、安坤亭,和谐社会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J],阴山学刊,2007年06期.
    [1]魏兆锋、冯文全,教师的不道德行为:学生不道德行为的温床[J],教育科学研究,2005(7)、57.
    [1]周群波、杨智平等,加强农村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海南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考察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5年第5期.
    [2]粟道平、普映,关于西部地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5).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论著选[M],1979,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
    [1]李长庚、罗润生、蔡炳光,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9卷第1期.
    [1]江西公安专科学校课题组,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分析——对1997年至2006年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第5期.
    [2]冷淑莲、冷崇总,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价格月刊,2006年第7期.
    [3]宜春市统计局,丰城市:协调城乡发展必须把促进农民快速增收放在首位,江西统计信息网,2006-08-29.
    [4]江西公安专科学校课题组,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分析——对1997年至2006年江西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第5期.
    [1]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1997,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320.
    [1]吴祥祯、戴读威等,中国教育家论德育[M],1987,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178.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C)(下),1985,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35.
    [1]王洪松,略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4)、69.
    [1]胡厚福,德育原理[M],2000,辽宁大学出版社,沈阳,22.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M],2000,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
    [1]《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人民出版社,北京,140.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等,2003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概况[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2]何声钟,江西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石出教育参考,2007.2.
    [1]熊孝梅,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J],学术论坛,2005年第6期.
    [2]汪风雄,要传授知识 更要教会做人[EB/OL],http://www.newssc.net,2004-07-28.
    [1]数据引自:周永华,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教育缺失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27卷第1期.
    [1]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rqlt/rqwj/zfwj/t20061011_160857.htm
    [2]南昌教育学院课题组,江西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4期.
    [1]杨慧文,江西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4期.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70.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0.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
    [4]《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1.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
    [6]《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北京,1977.
    [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4.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4.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4.
    [1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北京,2002.
    [1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M],人民出版社,北京,1997.
    [12]吴祥桢,新时期青少年道德研究[M],重庆出版社,重庆,1995.
    [13]周之良主编,德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北京,1996.
    [14]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1995.
    [15]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8]华琦,思想工作创新谈[M],解放军出版社,北京,2000.
    [19]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
    [20]谢林,马列毛泽东教育论著讲解[M],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91.
    [21]肖文娥,德育的艺术[M],农业出版社,北京,1989.
    [22]陆士桢、高洪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M],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23]任宝祥,外国教育家论道德[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1995.
    [24]袁贵仁、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M],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2003.
    [25]大力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
    [26]皮亚杰著,傅统先、陆有先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山东教育大学出版社,济南,1984.
    [27]尹焕三等,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M],山东人民出版社,济南,2004.
    [28]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等,德育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西安,1986.
    [29]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30]周之良,德育新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4.
    [31]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
    [32]武怀堂主编,思想教育心里学[M],华夏出版社,北京,1987.
    [3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
    [34]薛晓阳,希望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35]冯忠汉,德育实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
    [36]薛晓阳、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37]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
    [38]吴祥桢、戴渎威,中国教育家论德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1987.
    [39]杨德广主编,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当代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95.
    [40]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2002.
    [41]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42]彼得斯著,邬冬星译,道德教育与道德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2000.
    [43]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44]德育原理编写组,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85.
    [4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人民出版社,北京,1994.
    [4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
    [1]胡锦涛,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EB/OL].http://www.chinanews.com,2004-4-31
    [2]刘云山,构建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共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N],人民日报,2004.
    [3]戴树根、王翠辉,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5No.5.
    [4]魏兆锋、冯文全,教师的不道德行为:学生不道德行为的温床[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5]刘桂兰、韩国玲等.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Vol.19 No.7
    [6]朱黎丽,加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与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J],池州师专学报,2007Vol.2l No.1
    [7]任国荣,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6 No.10
    [8]丁文武,净化网络游戏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 Vol.7No.4
    [9]侯捷,论环境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 Vol.23 No.1
    [10]陈丽芬、廉永杰、刘珉曳,论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J],教育探索,2005 No.12
    [11]石梅、台世强,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 Vol.18 No.1
    [12]任丽萍,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 Vol.20 No.2
    [13]陈慧平,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要素[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Vol.15 No.1
    [14]孙辉莹,浅述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 No.4
    [15]刘荃,浅析现代媒介环境下的青少年娱乐[J],新闻知识,2005 No.3
    [16]潘巧明、季建忠,侨乡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4 Vol.26 No.1
    [17]徐轶丽、桑标,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新认识——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及其评价[J],当代青年研究,2003 No.3
    [18]陈大河,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塑造[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3No.7
    [19]郑伟、刘亚娜,青少年犯罪的环境预防研究[J],行政与法,2005 No.2
    [20]徐亮,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与优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Vol.16No.2
    [21]孙抱弘,社会环境·接受图式·养成途径—关于青少年素质养成机制的跨学科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1 No.6
    [22]梁次红、陈群辉,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犯罪[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Vol.4 No.1
    [23]刘平,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人格塑造[J],江西社会科学,2004 No.11
    [24]吴捷,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德育环境的系统建构及优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20 No.1
    [25]桑标、谢燕、唐哲美,社区文化环境_青少年的参与度、认知度及感受到的影响力[J],当代青年研究,2001 No.2
    [26]王耀华,网络化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B,2005 No.14
    [27]刘进锁,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5 No.7
    [28]刘俊,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唯实,2005 No.8
    [29]王钦波、隋永平,网络时代青少年教育环境建设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5 Vol.34No.4
    [30]孟桂英,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道德环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 Vol.21 No.3
    [31]吴圣奎,中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比较[J],教育艺术,2004 No.2
    [32]孙亚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唯实,2004 No.8
    [33]粟道平、普映、唐薇佳,关于西部地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 No.5
    [34]魏安雄,广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J],探求,2004 No.6
    [35]刘余莉,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未成年健康成长[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Vol.20 No.6
    [36]周群波、杨智平、钟平艳、张宝生、杨丽,加强农村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海南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考察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5 No.5
    [37]宋绍成,家庭中的负面因素对未成年子女犯罪的影响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Vol.15 No.3
    [38]刘艳玲,利用优秀电影资源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养成[J],当代青年研究,2005 No.3
    [39]徐向暹,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J],甘肃农业,2005 No.10
    [40]方纯,论家庭教育缺陷与未成年人犯罪[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 Vol.1 No.3
    [41]董红琴,浅谈新时期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环境的构建[J],太原科技,2006 No.2
    [42]张飞燕,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5No.3
    [43]武慧,创设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J],池州师专学报,2005 Vol.19 No.4
    [44]焦小丁,不良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对四川省南充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调查[J],科学咨询,2005 No.19
    [45]邢怀亮,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46]叶松庆,城市未成年人与农村未成年人道德观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7(04)
    [47]刘红梅、刘红霞,新时期农村未成年人德育问题及其对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48]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N],陕西日报,2007-04-02
    [49]杨胡,新时期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C],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2006
    [50]陈占江,社会转型期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防控[D],华中农业大学,2006
    [51]向智明、甘沙林,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