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动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清朝大学问家纪昀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本文试图对该书创作动机进行研究:描述其内容特征,说明其形成原因,并由此解释中国古代文化史与文学史上的“大师写小品”现象,从中揭示出一定的与文学发展、与文学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或理论质素。
     文章包括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结语五部分。
     绪论考察了学界研究《阅微》的现状及薄弱点,认为:学界对《阅微》的研究重在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此外是对该书文献价值的钩稽,以及运用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的探索,而对该书创作动机的研究则很少涉及,系统地、全面地考察这一现象或问题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第一章从文本自身和纪昀的小说理论来描述《阅微》创作动机的四个主要内容特征:自我消遣、劝世化俗、著书炫才、绍述文言小说传统并力图超越。
     第二章从笔记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探讨上述四方面创作动机的形成原因:先说明笔记小说传统对《阅微》创作动机的影响,然后说明笔记小说特征对纪昀创作动机的价值作用,指出笔记小说的文体特征是《阅微》创作动机形成的文学基础。
     第三章分析士人传统文化心态对该书创作动机的影响,探讨《阅微》创作动机形成的文化心理因素。首先分析老年著书与“其次立言”文化心理对《阅微》创作动机的影响,其次说明以道济儒处世心态对《阅微》创作动机的影响,指出纪昀的入世心态是使其作品体现出“著书炫才”、“劝世化俗”创作动机的根本动力,另方面,他的出世之想则成为著书以自我消遣的原因,最后,说明文人嗜奇的审美传统对《阅微》创作动机形成所产生的特定影响。
     第四章论述《阅微》创作动机形成的社会因素。指出清初中叶文字狱对该书的创作动机的造成有很大影响,而乾嘉学风的浸润则是形成纪昀“著书炫才”、“劝世化俗”创作动机的社会思潮基础,同时,以古雅为美的社会风尚又是《阅微》绍述文言小说传统并力图超越之创作动机形成的社会因素,而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又与纪昀特定社会地位有密切关系。
     结语归纳从《阅微》创作动机形成的分析过程中,所见出的一定的与文学发展、与文学思想发展有关,以及与笔记小说发展有关的规律或理论质素。
The Yuewei Cottage Notes, which was written by a Qing Dynasty scholar Ji Jun, is an influential ancient Chinese anthology. This thesis studied the Notes's creative motivation and investigated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about scholar writing sketch. From it ,we could bring to light the regularity of literary development.
    The thes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troduction; 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the fourth chapter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looked bake nowadays' study and pointed out the weaknesses of it, considering that the past study concentrated on ideological review and artistic quality, literary value, foreig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There was little study about creative motivation and no comprehensive of it, so, my thesis was valuable.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d the four elementary features from the Yuewei Cottage Notes itself and the viewpoint of Ji Yun's novel theory. The features were: amusement, admonishment and instruction, flaunt, introducing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tradition and trying to surpass it. All of these indicated th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holar writing sketch.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d the literary form of note novel that had an effect on the creative motivation of the Yuewei Cottage Notes, showing that this was the literary cause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d the intellectuals' classical cultural psychology,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tivation. First, the motivation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 of writing in old age and writing for the ideal; second, the psychology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t worked on the creation; third, the tasteful tradit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interesting in strange was another factor.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d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s, namely wenziyu, qianjia style of study and quaint social fashion, considering that these were the social causes.
    The ending summarized literary, cultural and social basis of the phenomenon scholar writing sketch. Not only revealed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but also demonstrated the law.
引文
1 《尚书通检》 顾颉刚主编 哈佛燕京学社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
    2 《周易全解》 金景芳、吕绍纲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年
    3 《春秋左传集解》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
    4 《隋书·经籍志》 缩印百纳本二十四史 商务印书馆 1958年
    5 《南齐书》 (梁)萧子显撰 中华书局 1972年
    6 《汉书艺文志讲疏》 班固编撰、顾实讲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7 《清史稿》 赵尔巽主编 中华书局 1977年
    8 《东华续录》 (清)王先谦 清光绪13年(广光)百宋斋
    10 《中华野史》 车吉心主编 泰山出版社 2000年
    11 《清稗类钞》 徐珂编 中华书局 1984年
    12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 四部备要
    13 《国朝诗人征略》 张维屏 清道光十年富文斋刊本
    14 《国朝汉学师承记》 江藩 中华书局 1983年
    15 《池北偶谈》王士祯 《笔记小说大观》本(16册)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
    16 《子不语》 袁枚 《笔记小说大观》本(20册)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
    17《 北东园笔录初编》梁恭辰《笔记小说大观》本(29册)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
    18 《西京杂记》(晋)葛洪《笔记小说大观》本(1册)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
    19 《归田琐记》 (清)梁章钜 《笔记小说大观本》(19册)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
    20 《印雪轩随笔》 俞鸿渐 清光绪中申报馆排印本
    21 《避暑录话》 叶梦得 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 1965年
    22 《在园杂志》 刘廷玑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23 《纪录汇编》 沈节甫辑 上海涵芬楼影印明万历刻本
    
    
    24 《文选》 (梁)萧统选,(唐)李善注 商务印书馆 1959年
    25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年
    26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1980年
    27 《云麓漫抄》 赵彦卫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年
    28 《醉翁谈录》 (南宋)罗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年
    29 《读书敏求记》 钱曾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年
    30 《少室山房笔丛》 胡应麟 中华书局出版 1958年
    31 《少室山房类稿》 胡应麟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32 《文心雕龙注》 刘勰著、范文谰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
    33 《书林清话》 叶德辉 岳麓书社 1999年
    34 《五杂组》 (明)谢肇淛 中华书局 1959年
    35 《仕隐斋涉笔》 (清)丁治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59年
    36 《类说》 (宋)曾慥辑 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 1955年
    37 《庄子浅注》 曹础基注 中华书局 1982年
    38 《酉阳杂组》 (唐)段成式 中华书局 1981年
    39 《法言义疏》 汪荣宝撰 中国书店 1991年
    40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41 《剪灯余话》 李昌祺 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1981年
    42 《警世通言》 冯梦龙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43 《女仙外史》 (清) 吕熊 古本小说集成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野叟曝言》 夏敬渠 古本小说集成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45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46 《镜花缘》 李汝珍 古本小说集成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47 《古今小说》 (明)冯梦龙编、许政扬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48 《耳谈类增》 (明)王同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49 《章学诚遗书》 章学诚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50 《王左臣全集》 王憎孺 光绪十八年善化章经济堂重刊
    51 《戴震文集》 (清)戴震撰、赵玉新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 1980年
    52 《南涧文集》 李文藻 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53 《纪晓岚文集》 孙致中、吴恩扬、王沛霖、韩嘉祥校点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
    54 《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王佩诤校 中华书局 1959年
    55 《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56 《鲁迅全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57 《杨义文存》 杨义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58 《纪昀评传》 周积明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59 《纪晓岚年谱》 贺治起、吴庆荣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3年
    60 《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阿英编 中华书局 1960年
    61 《明清小说序跋选》 大连图书馆参考部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3年
    62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文言笔记小说部分》 黄清泉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
    63 《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 朱一玄编 齐鲁书社 1989年
    64 《清朝文字狱》 郭成康、林铁钧 群众出版社 1990年
    65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 商务印书馆 1980年
    6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67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4年
    68 《中国小说史》 郭箴一 上海书店 1984年
    69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年
    70 《中国文化与人生》 丁捷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年
    71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
    72 《明代言情小说创作模式研究》 曹萌 齐鲁书社 1995年
    73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 孙逊、孙菊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74 《普通心理学》 彼得罗夫斯基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年
    75 《历代笔记概述》 刘叶秋 北京出版社 200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