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搜神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搜神记》成书于魏晋时期,是我国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品,但遗憾的是,该书久已散佚,甚至连南宋涉书极广的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无记载,《绀珠集》和《类说》中所据已经不是干宝《搜神记》的原书,收书极多的《说郛》也只是转录了三条《搜神记》的篇目。后经明代胡应麟辑校后呈现给世人的依旧是“半真半假”的书,诸多篇目混入或者引书存在阙误。汪绍楹先生对《搜神记》的篇目进行了精审的考订,李剑国先生的《新辑搜神记》在辑校方面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碧玉仍存微瑕。缘于给导师做“汉魏至唐五代小说佚文辑证”国家课题项目的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笔者发现在《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大型综合类的文献中引用了诸多《搜神记》散佚的篇目,在对《搜神记》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的基础上仍有甄别、辨析的空间,进而可以对长期存疑的问题的解决有新的思路。从神话传说中短小精湛的篇目到“饰小说以干县令”的琐屑之言,发展到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阶段可以说是小说文体成型的关键期。《搜神记》的一些典型篇目成为后世小说、戏曲、诗文及其它体裁作品反复引用而情节已经发生了演变的原始文本,体现了纵向历史承传递变的规律性和深层次的审美及思维规律。同时,《搜神记》中的一些篇目同样散见于其它同类志怪小说中,在对容易混淆作品的辨析中我们可以感知《搜神记》所取得的独特的成就。
     论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搜神记》研究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并简要介绍笔者的切入视角和选题的意义所在。
     第一部分是佚文整理和异文甄别,分别从汪本和李本辑校的对比和作者思想矛盾性的体现、呈现同一篇目的文字差异分析、汪本和李本注释文字的辨析、归属于《搜神记》抑或《搜神后记》的作品的考证、补佚作品的整理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佚文整理和异文甄别。笔者试图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的考证为基点构建本文的框架,力图还原干宝《搜神记》的原貌,对已有成果进行梳理和辨析。
     第二部分是女性题材的故事承传流变,选择了仙人情感、孝妇冤情两个个案进行纵向的流变研究,探讨故事的接受历史及其演变历程。
     第三部分是对同类志怪小说题材的辨证。首先是关于《搜神记》与《列异传》、《列仙传》、《神仙传》等志怪小说内容的混淆与辨证;然后在《搜神记》与《列异传》、《列仙传》、《神仙传》等同类志怪小说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搜神记》作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巅峰之作所取得的独特成就。
Research on Sou Shen Ji was completed in Wei&Jin Period,And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work of Zhiguai Novels.but it is a pity that this book long since was scattered and lost,Even Jun Zhai Bibliographic Guide by Chao Gongwu and The Explanatory Notes on Titles of the Selected Books in Zhi Studio by Chen Zhensun o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at are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didn't have the record.Dark purple Bead Collection and The kind said which according to Sou Shen Ji already wasn't the original book, ShuoFu which received the extremely numerous book also only copied three the table of contents of Sou Shen Ji.Latter edits the school after Ming Dynasty Hu Yinglin to present for the common people is as before half real,half fake the book,Many tables of contents mix in or quotative book existed error and deficiencies.The table of contents of Sou Shen Ji by Mr.Wang Shaoying was thoroughly examined.Mr.Li Jianguo Sou Shen Ji which edited newly acquired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which are compiled and calibrated,But the jasper still saved the micro flaw.The reason of I was in charge of literature material search work for teacher about the national topic project of "The article which was scattered and lost in han & wei to tang & five dynasties novels is collected and proved ",The author discovered the table of contents to be scattered and lost that many has directed from Sou Shen Ji in Complete Collection of Four Treasuries,Book Series According to the Book List in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Four Treasuries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Four Treasuries and so on in the literature of large-scale synthesis class.In despite ofit already yielded many results about Sou Shen Ji still to have the discrimination space.Then question are solved which leaved undecided for a long time from other angle.From myth fable in short and exquisite table of contents to trivial word of" Shi Xiao Shuo Yi Gan Xian Ling" The novel of recording strange or supernatural events stage in Wei& Jin dynasty to be possible to say is critical period of the novel literary style formation.Some typical tables of contents on behalf of Sou Shen Ji become the primitive text in the later generation novel,the drama,the prose and other literature style work which plot evolves repeatedly were quoted.Manifested the regularity of longitudinal history transmission and the esthetic and the thought rule of the deep level.At the same time,Some tables of contents of Sou Shen Ji can be seen here and there similarly in other similar novel of recording strange or supernatural events. We can easily apperceived the unique achievement which Sou Shen Ji obtains in the brtween of discriminating easily confused work.
     The paper is composed by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is the basic situation introduction about Sou Shen Ji in the present academic circles and introduced briefly the author's the angle of view of cutting into the text and the selected topic significance.
     The first part is the article which was scattered and lost are reorganized and unusual characters are discerned,Separately contrasting fruit which have been compiled and checked from the text of Mr.Wang Shaoying and Mr.Li Jianguo and the text of Mr.Li Jianguo contradictory thought that the table of contents manifested about the author.The analysis of identical table of contents presenting writing variance.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text of Mr.Wang Shaoying and the text of Mr.Li Jianguo this annotation writing.The work textual research about the ownership in Sou Shen Ji or Sou Shen Hou Ji.The reorganiz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ork which has been lost was made up,The author attempted carrying on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textual research from above several aspects.The author attempts at taking the full and accurate literature material textual research as the basic point construction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hard to return the original state about Sou Shen Ji by Ganbao,To comb and diacriminate the achievement that existe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hange of receiving and circulating of the feminine theme story.The author has Chosen two cases of the emotion about immortal and common people,the filial woman feeling of being wronged and has conducted the longitudinal changing research,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e history of story accepting and the evoluting course.
     The third part i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bout other similar novel of recording strange or supernatural events.First is about Sou Shen Ji and Lie Yi Zhuan,Biography of Many Supernatural Beings,Shenxian Zhuan and so on records strange or supernatural events the novel content the confusion and dialectical;Then the author tries to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in Sou Shen Ji and Lie Yi Zhuan, Biography of Many Supernatural Beings,Shenxian Zhuan and so on novels of recording strange or supernatural events.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f Sou Shen Ji in the middle of Similar novel of recording strange or supernatural events as the work which has obtained peak of moutain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引文
[1]《进搜神记表》,(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 1979年9月版,第3页。
    [1](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 1979年版。
    [2](晋)干宝撰、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记》;(宋)陶潜撰、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后记》,中华书局 2007年3月版,下文凡未标注的均以李本文字为参考。
    [1](唐)房玄龄撰《晋书》,中华书局 1974年版,第2149页。
    [2](唐)房玄龄撰《晋书》,中华书局 1974年版,第2149页。
    [3](唐)房玄龄撰《晋书》,中华书局 1974年版,第2149页。
    [4](明)陈耀文辑《天中记》卷五十六,广陵书社,2007年2月版。
    [5](清)吴士玉撰、(清)沈宗敬撰《御定骈字类编》卷七十七,同文书局,光绪十三年(1887年)版。
    [6](清)张玉书撰、(清)陈廷敬撰《御定佩文韵府》卷二十六之七,《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
    [7](宋)吴淑撰并注《事类赋》卷九,皇明都事锡山华麟祥校刊 1532年版。
    [8](清)吴士玉撰、(清)沈宗敬撰《御定骈字类编》卷二百二十二,同文书局,光绪十三年版。
    [1](宋)谖维新,虞軩辑《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五十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年版,第4页。
    [2])/(清)张玉书撰、(清)陈廷敬撰《御定佩文韵府》卷十六之五,《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第142页。
    [3](清)张英纂、(清)王士祯纂《御定渊鉴类函》卷二百七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
    [4](清)何焯、(清)陈鹏年撰《御定分类字锦》卷六十,《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
    [1](明)董斯张着《广博物志》卷八,学海堂(清)光绪5年(1879年)版。
    [2](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中华书局 1998年3月版。
    [1](清)吴士玉撰、(清)吴襄撰《御定子史精华》卷一百十,《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第66页。
    [2](清)何焯、(清)陈鹏年撰《御定分类字锦》卷二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第120页。
    [3]嵇曾筠等着《浙江通志》卷二百一,商务印书局 1934年版,第3441页。
    [4](清)张英纂、(清)王士祯纂《御定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第197页。
    [5](清)邓志谟撰《古事苑》仙佛卷八,《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6](明)郑若庸辑《类隽》卷三,《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7](唐)李贺撰、(清)王琦汇解《李长吉歌诗》卷二,四部备要,中华书局 1927年版。
    [8](元)周宏道辑《裁纂类函一百六十卷》卷四十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 1995年版。
    [1](清)楼卜瀍注、(元)杨维桢撰《铁崖乐府注十卷》卷七,《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明)刘仲达辑《刘氏鸿书》)卷四十一,《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2](清)张英纂、(清)王士祯纂《御定渊鉴类函》卷三百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
    [3](明)刘仲达辑《刘氏鸿书》卷三十三,《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4](明)刘仲达辑《刘氏鸿书》卷五,《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5](明)郑若庸辑《类隽》卷十一,《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1](明)冯梦龙纂《古今谭概》,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5年版
    [2](明)刘仲达辑《刘氏鸿书一百八卷》卷三十二,《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3](明)冯应京撰《月令广义》廿二卷四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 1996年版。
    [1](唐)韩愈撰、(清)方世举考订《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卷二,清乾隆年间刊。
    [1]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版,第78页。
    [2]李剑国《<神女传>、<杜兰香传>、<曹著传>考论》,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第153页。
    [1](汉)刘安撰、高诱注《淮南子注》卷六,浙江书局 清光绪2年(1876)版,第1页。
    [1](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中华书局 1965年版,第2472-2473页。
    [3](汉)刘向撰《说苑》卷五,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华再造善本。
    [4](晋)干宝撰、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记》,中华书局 2007年3月版,第149页。
    [5](宋)脱脱等撰《宋史》卷六十五《志第十八》,中华书局 1977年11月版,第1418页。
    [1]《史记正义》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 1983年版。
    [2]《玉溪生诗详注》,(唐)李商隐撰、(清)冯浩编订,清同治七年(1868)年刊。
    [1](汉)刘向撰、(清)王照园校《列仙传校正本》卷下,收于郑国勋1917年辑的《龙溪精舍丛书》第九十八册,第2页。
    [2](晋)干宝撰、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记》,中华书局 2007年3月版,第37页。
    [1](南朝梁)任昉编撰《述异记》卷上,收于王文濡辑《说库》,文明书局 1915年版。
    [2](晋)干宝撰、李剑国校注《新辑搜神记》,中华书局 2007年3月版,第116页。
    [1]《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1965年版
    [2]《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石昌渝撰,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3]《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年版
    [4]《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撰,江苏书局清光绪九年刊
    [5]《文渊阁四库全书》,(清)纪昀等总纂,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 1997年版
    [8]《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 1985年版
    [9]《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版
    [10]《十三经注疏》,阮元撰,中华书局 1957年版
    [11]《太平广记》,(北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 1961年9月版
    [12]《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影印本 1966年5月版
    [13]《法苑珠林》,(唐)释道世撰,中华书局 1991年8月版
    [14]《初学记》,(唐)徐坚撰,中华书局清光绪戊子(1962)年刊
    [15]《北堂书钞》,(隋)虞世南撰,中华书局清光绪14年(1888年)刊
    [16]《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17]《太平御览》,(唐)李昉等编,中华书局 1960年版
    [18]《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 1982年版
    [19]《文选》,萧统撰,中华书局 1977年版
    [20]《事类赋》,(宋)吴淑撰并注,华麟祥明嘉靖壬辰(1532年)刊
    [21]《说郛三种》,陶宗仪等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10月版
    [22]《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 1973年版
    [23]《汉书》,(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99年版
    [24]《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 1965年版
    [25]《东观汉记》,(汉)班固等撰,中华书局民国年间刊
    [26]《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 1982年版
    [27]《三国志注》,(晋)陈寿撰、南朝裴松之注,中华书局 1959年12月版
    [28]《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 1974年版
    [29]《宋书》,(南朝梁)沈约撰,中华书局 1974年版
    [30]《旧唐书》,刘昫等撰.中华书局 1975.年5月版
    [31]《新唐书》,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 1975年2月版
    [32]《史通》,刘知己撰,中华书局 1961年版
    [33]《史通笺记》,程千帆撰,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4]《中国通史》,范文澜撰,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
    [35]《中国上占史导论》,杨宽撰,载于《古史辨》第七册上卷,1941年版
    [36]《敦煌文学丛考》,项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版
    [37]《敦煌宝藏》,黄永武主编,新文出版社 1986年版
    [38]《石室齐谐——敦煌小说选析》,伏俊琏、伏麒鹏撰,引自《敦煌文化丛书》,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9]《建康实录》,许嵩撰、张忱石点校本,中华书局 1986年版
    [40]《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撰,中华书局 1983年版
    [4l]《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撰,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版
    [42]《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穆克宏撰,中华书局 1997年版
    [43]《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撰,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44]《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罗宗强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 2006年6月版
    [45]《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数据》,中华书局 1962年8月版
    [46]《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钱穆撰,东大图书 1976年版
    [47]《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王根林、黄益元、曹光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版
    [48]《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6月版
    [49]《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3月版
    [50]《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1]《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52]《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53]《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 1979年版
    [54]《荆楚岁时记》,(南北·梁)宗檩撰,中华书局 1927年版
    [55]《淮南子》卷六,(汉)刘安撰、高诱注,浙江书局,清光绪2年(1876)刊,第1页
    [56]《群书类编故事》,(清)阮元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57]《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清)阮元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58]《唐诗鼓吹评注》,(清)钱牧斋撰、(清)何大门评注,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9]《风俗通义校注》,(东汉)应邵撰,中华书局 1981年版
    [60]《全芳备祖》,(宋)陈景沂编辑,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
    [61]《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62]《记纂渊海》,(宋)潘自牧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63]《少室山房笔丛》,(宋)胡应麟撰,中华书5局1958年版
    [64]《搜神记》,(晋)干宝撰、汪绍楹校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65]《新辑搜神记》(晋)干宝撰、李剑国辑校,中华书局2007年3月版
    [66]《新辑搜神后记》,(宋)陶潜撰、李剑国辑校,中华书局2007年3月版
    [67]《中国古代神话》,袁珂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
    [68]《古神话选释》,袁珂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9]《畲民的图腾崇拜》,何联奎撰,载于《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一期,1979年版
    [70]《唐前志怪小说史》,李剑国撰,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1]《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李剑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72]《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吴士余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73]《古典小说与传统》,李福清、李明治编选,中华书局2003年6月版
    [74]《古小说钩沉》,鲁迅校录,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版
    [75]《鲁迅全集·第九卷·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6]《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之《第四章 汉魏六朝志怪书的神秘主义幻想》,杨义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142页到172页
    [77]《中国小说美学史》,韩进廉撰,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78]《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9]《中国文言小说史稿·魏晋小说(上)·魏晋志怪小说的内容和种类(一)·记怪类》,侯忠义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版
    [80]《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1]《中国神话哲学》,叶舒宪撰,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2]《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陈文新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83]《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刘勇强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78页
    [84]《信仰·母题·叙事——中国古典小说新探索》,朱迪光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85]《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纪永贵撰,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6版
    [86]《读杜心解》,(清)浦起龙撰,中华书局1978年版
    [87]《类聚古今韵府续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5年版
    [88]《古诗赏析》,(清)张玉谷撰,《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9]《李长古诗歌》,(唐)李贺撰、(清)王琦编辑,清光绪4年(1878)刊
    [90]《樊川诗集》,(唐)杜牧撰、(清)冯集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91]《樊南文集补编》,(唐)李商隐撰、(清)钱振伦笺、(清)钱振常注,1867年版
    [92]《才调集补注》,(蜀)韦谷辑、(清)殷元勋注、(清)宋邦绥补注,《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3]《丁卯集笺注》,(唐)许浑撰、(清)许培荣笺,《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4]《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清)王文诰撰,浙江书局,清光绪14年(1888)刊
    [95]《唐诗鼓吹》,(金)元好问辑、(元)郝天挺注、(明)廖文炳解,《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6]《樊川文集夹注》,(唐)杜牧撰、佚名注,《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7]《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宋)何士信辑,《四部丛刊初编》,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98]《类选笺释草堂诗余》,(明)顾从敬、钱允治辑、钱允治和陈仁锡笺释,《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9]《顾亭林先生诗笺注》,《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0]《新镌古今事物原始全书》,(明)徐矩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1]《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清)陈元靓等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2]《奁史》,(清)王初桐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3]《至大金陵新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1983年版
    [104]《大清一统志》,潘锡恩等奉敕纂,《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05]《骆临海集》,(唐)骆宾王撰、(清)陈熙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06]《兰雪亭堂古事苑定本》,(清)邓志谟撰,《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7]《江西通志》,(清)刘坤一修、(清)赵之谦纂,清光绪六年(1880)年刊
    [108]《贵州通志》,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9]《水经注笺》,(汉)桑钦撰,明万历乙卯年(1615)刊
    [110]《水经注释》,(清)赵一清撰,会稽章氏刻本 清光绪六年(1880)年刊
    [111]《水经注集释订讹》,(清)沈炳巽撰,上海商务景印故宫博物院1934年版
    [112]《香乘》,《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1983年版
    [113]《古今同姓名录》,梁元帝等撰,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版
    [114]《晏元献公类要》,(宋)晏殊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15]《古诗解》(明)唐汝谔选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16]《历朝赋楷》,(清)王修玉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17]《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唐)杜甫撰、王洙和赵次公等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118]《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唐)韩愈撰、(清)方世举考订,清乾隆(1736-1795)刻本
    [119]《宋东京考》,(清)周城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120]《汇苑详考》,(明)王世贞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21]《淳熙严州图经》,(宋)陈公允、刘文富纂修,《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22]《玉溪生诗详注》,(唐)李商隐撰、(清)冯浩注,清同治7年(1868)刊
    [123]《绎史》,(清)马骗撰,清康熙(1662~1722)刊
    [124]《梁江文通集》,(南朝梁)江淹撰、(明)胡之骥注,《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5]《类隽》,(明)郑若庸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6]《钱通》,《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局1983年版
    [127]《六朝文絮笺注》,(清)许梿评选、(清)黎经诰注,《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8]《唐诗解》,(明)唐汝询选释,菷笈楼清顺治十六年(1659)刊
    [129]《杜工部草堂诗笺》,(唐)杜甫撰、(宋)蔡梦弼会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130]《类腋》,(清)张隆孙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1]《文选章句》,(明)陈与郊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32]《乐府广序》,(清)朱嘉徵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3]《顾亭林先生诗笺注》,(清)顾炎武撰、(清)徐嘉辑,《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4]《绿萝山房诗集》,(清)胡浚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35]《燃犀一浅析<搜神记>的叙事文本》,杨宇声,2005年
    [136]《<搜神记>篇目考》,赵英敏,2005年
    [137]《志怪传奇中的人神恋研究》,蔡堂根,厦门大学2001年
    [138]《<搜神记>研究》,张瑞芳,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139]《<搜神记>研究》,张亚南,山东大学2005年
    [140]《<搜神记>与中国古代巫方文化》,马得禹,兰州大学2006年
    [141]《<搜神记>女性形象研究》,侯兴祥,宁夏大学2004年
    [142]《<搜神记>》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吴晓,湘潭大学2003年
    [143]《论干宝及其<搜神记>》,王冠波,内蒙古大学2004年
    [144]《人神离合的爱与痛》,郭芙秀,西南大学2006年
    [145]《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任丽新,山东大学2006年
    [146]《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蔡堂根,浙江大学2004年
    [147]《<神女传>》、<杜兰香传>、<曹著传>考论,李剑国,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153-170).
    [148]《汪绍楹<搜神记>佚文辨证》,李剑国,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4期,第85到90页
    [149]《谶纬思想源流及其在<搜神记>中的体现》,马得禹,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
    [150]《论<搜神记>的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石莹,今日科苑2007年第22期
    [151]《汉魏六朝变异语境与<搜神记>中的怪胎记录》,阳清,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152]《中古典籍中的非类型故事阐释——以<搜神记>羽衣人为例》,李传江,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5期
    [153]《<搜神记>研究——巫史文化与<搜神记>》,张瑞芳,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
    [154]《王宝与蒲松龄创作思想之比较》,沈星怡,蒲松龄研究2007年第2期
    [155]《关于<搜神记>、<搜神记>的辑校》,李剑国,书品2007年第4期
    [156]《<新辑搜神记>、<新辑搜神后记>编辑感言》,周曼,书品2004年第4期
    [157]《浅谈<搜神记>中人妖相恋神话的文化价值》,李和平,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158]《干宝事迹材料考》,葛兆光,文史第7辑1979年12月
    [159]《博采异同,遂混虚实——论干宝小说的理论与实践》,王恒展,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第5期
    [160]《小说应“小”: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考察—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文体异同入手》,周昌梅,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6l]《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证》,王锳,中国语文2006年第1期
    [162]《从<搜神记>看魏晋神怪题材的世情化倾向》,龚舒、曾绍皇,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63]《<搜神记>之“杂传”论》,张永刚,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164]《<搜神记>研究札记》,李明,天中学刊2005年第4期
    [165]《勾道兴<搜神记>与天鹅处女型故事》,王青,敦煌研究2005年第2期
    [166]《“天使”的悲剧—<搜神记>女化蚕的女性主义分析》,贺园,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67]《智慧、金线、道德——<宋定伯捉鬼>的另类解读》,苗珍虎,语文建设2004年第12期
    [168]《在虚实之间:以<搜神记>为例谈六朝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周昌梅,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69]《从二种<搜神记>的语言比较看敦煌本的语料价值>,崔达送,敦煌研究2004年第4期
    [170]《试析<搜神记>中的蛇文化》,李传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171]《<搜神记>(二十卷本)语料构成及价值》,周俊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172]《论<搜神记>的民间文学特性》,吴晓,兰州学刊2004年第5期
    [173]《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嬗变轨迹》,江秀玲,唐都学刊2004年第1期
    [174]《浅析<搜神记>中女性形象的美学特质》,石莹,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75]《<搜神记>中的女仙文化》,苑汝杰、张金桐,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176]《从<搜神记>看志怪小说之“怪”》,武波,青海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177]《<搜神记>的校释拾遗》,张艳,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178]《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王青,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179]《关于眉间尺故事的出典及文本》,周楠本,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5期.
    [180]《论干宝<搜神记>的社会新闻性质》,赵振祥,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
    [181]《干宝考》,李剑国,文学遗产2001年第2期
    [182]《由对立走向友善—<搜神记>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人怪关系的探析》,陈劲、吴光跃,攀枝花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第3期
    [183]《<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刘相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184]《从<搜神记>看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作家的潜意识》,成秀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第3期
    [185]《论<搜神记>中的巫术现象及其它》,唐仲山,青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186]《<搜神记>校勘札记》,王华宝,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
    [187]《论笔记体与传奇体的品格差异》,陈文新,学术研究1995年第1期
    [188]《中国螺女型故事与仙妻情结研究》,郑士有,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
    [189]《<白水素女>性禁忌与偷窥心理》,陈建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
    [190]《<白水素女>偷窥母题发微》,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2期
    [191]《中国螺女故事的形态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2期.
    [192]《<搜神记>与<世说新语>》,段熙仲,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
    [193]《八卷本搜神记考辨》,范宁,《天津民国日报》1947年7月18日、25日.
    [194]《<搜神记>研究二题》,郭庆民,文学遗产2008年第4期(40-49)
    [195]《关于<搜神记>》,范宁,文学评论1964年第1期.
    [196]《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本事考》,项楚,敦煌学辑刊1990年2期
    [197]《敦煌变文集》,向达、王重民等校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198]《敦煌写本搜神记考辨——兼论二十卷本、八卷本<搜神记>》,张锡厚,《文学评论丛刊》16辑,1982年.
    [199]《敦煌本搜神记考辨》,敦煌资料室,《汉学研究》第四卷第二期王国良1986年.
    [200]《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顾颉刚等撰,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
    [201]《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撰,中华书局1963年
    [202]《大正新修大藏经》,(日)高楠顺次郎等编纂,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社1990年
    [203]《中国神话传统与古小说》,(日)小南一郎,中华书局199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