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恶劣的自然环境,人多地少矛盾的激化,迫使徽州人为了生存而出外经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商业需求旺盛,为徽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徽人以儒道经商,他们不屈不挠、克勤克俭、知法守法,地理知识丰富、管理体制严密、金融手段先进,特别注意团结协作。
     徽商“其货无所不居”,“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其足迹之广、资产之盛、声势之大在中国商业史上实属罕见。他们依靠宗族的力量,控制城镇集市的全部或大部分贸易。
     徽商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他们的经营活动促进了城镇经济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乐善好施,对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贡献较大。徽商积极参加抗倭,在交通史和商业史方面有突出贡献。其消极作用是:“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崇儒鄙商的价值取向,阻碍了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宗族势力粘合紧密,加固了封建统治秩序。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清代嘉(庆)、道(光)之后,徽商在外来资本和民族资本两股潮流的冲击下跌落下来。
People in Hui had to seek their fortune because of the adverse natural circumstances and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rger population and less land. They were offered more chances as a result of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demands. They owed their success to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 management by Contucius and Taoism, persistence, thriftiness, abiding by law, enough geographical knowledge, thorough managing system, advanced financial means and close cooperation.
    The Hui businessmen engaged in various trades. esp. in salt. pawn, tea and wood. Their wide business area, large amounts of wealth and great influence were seldom seen in the history. They relied upon the patriarchal clan to control all or most of towns business.
    Their positive roles included:firstly, their business activities encouraged towns economy and market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area; secondly, they loved to do philanthropic work in education and public welfare; at last, they resisted Japanese invader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in transportation history and business history. The negative roles lied in their conventional belie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olding Confucius in esteem and depreciation of busines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what was worse,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eudal power and patriarchal clan reinforced the feudal order, which was one of the reasons of a long-standing feudal society and slowly-developing bourgeois economy.
    After Jiaqing and Daoguang Period. He Hui businessmen fell behind as a result of double effect of foreign and national capital.
引文
(1) 王安石:《孙抗墓碑》。
    (2) (南宋)罗愿:《新安志》。
    (3) 《歙事闲谭》第18册。
    (4)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南》卷二十。
    (5) 翟屯建:《徽州先秦史初探》《徽学》第一期。
    (6) 《道光徽州府志》卷一。
    (7) 《晋书》卷十五。
    (8)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9) (清)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
    (10) (康熙)《徽州府志》卷八。
    (11) 王世贞:《赠程君五十寿序》。
    (12)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13) 陶谷:《清异录》卷上。
    
    
    (14) 袁采:《袁氏世范》卷三。
    (15) 《梦溪笔谈》卷一九。
    (16) 《马可波罗行纪》中册。
    (17) (万历)《嘉善县志》。
    (18) 谢肇涮:《五杂俎》卷四。
    (19) 张瀚:《松窗梦语》卷四。
    (20) (康熙)《松江府志》卷五四。
    (21) (万历)《杭州府志》卷三四。
    (22) 《万历实录》卷三六一。
    (23) 《清圣祖实录》卷二五六。
    (24) 《柔远记》卷四。
    (25) 屈大钧:《广东新语》卷一四。
    (26) (民国)《歙县志》卷九。
    (27)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44。
    (28) 徐珂:《清稗类钞》第2册。
    (29) (民国)《歙县志》卷九。
    (30) 《鲍氏诵先录》。
    (31) (徽州)《阄书契底》。
    (32) (光绪)《婺源县志》卷35。
    (33)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九。
    (34) 王守基:《盐法议略》。
    (35) 张海鹏等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第245条。
    (36) 《大泌山房集》卷六六。
    (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
    (38) 《休宁西门汪氏统宗谱》卷6。
    (39) 张海鹏等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40) 凌应秋:《沙溪集略》卷四。
    (41) 《橙阳散志》卷3。
    (42) (光绪)《婺源县志》卷三十。
    (43) 《婺源县采辑·孝友》。
    (44) 张海鹏等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第274条。
    (45) 同上,第270条。
    (46)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一二。
    (47)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48) 许承尧:《歙事闲谭》第十三卷。
    (49) 《汪氏统宗谱》卷三一。
    (50) (嘉靖)《徽州府志》。
    (51) 蔡羽:《辽阳海神传》。
    (52) (万历)《歙志·风土》。
    (53) 《婺源县采辑·孝友》。
    (54) (同治)《黟县三志》卷七。
    (55)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九。
    (56) (光绪)《婺源县志》卷三五。
    (57) 张海鹏等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58) (光绪)《婺源县志》卷三五。
    (59) 《婺源县采辑·义行》。
    (60)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
    (61) (民国)《歙县志》卷五。
    (62) 《汪氏统宗谱》卷3。
    (63) 凌应秋:《沙溪集略》卷四。
    (64) 《泽富王氏宗谱》卷四。
    (65) 《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环田明处士李公行状》。
    
    
    (66) 《黟县三志》卷一五。
    (67) 《竦塘黄氏宗谱》卷5。
    (68) 同上。
    (69)《 婺源县志》卷29。
    (70) 《休宁率东程氏家谱》卷4。
    (71)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
    (72) 阮元:《广陵诗事》卷七。
    (73) 《太函集》卷54。
    (74) 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7。
    (75) 李渔:《闲情偶寄》卷一。
    (76) 《张氏统宗世谱》卷8。
    (77) 《西关辛氏族谱》卷二六。
    (78) (民国)《歙县志》卷九。
    (79) 《旌阳程氏宗谱》卷一三。
    (80) (万历)《休宁县志·风俗》。
    (81) 《太函集》卷五二。
    (82) 《丰南志》第5册。
    (83) 同上。
    (84) (万历)《歙志·货殖》。
    (85) 《徽州府志》卷二。
    (86) 同上。
    (87)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六。
    (88) (民国)《歙县志》卷九。
    (89) 《胡雪岩与经营文化》第82页。
    (90) 《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八。
    (91) (道光)《安徽通志》卷一九六。
    
    
    (92) 《古歙岩镇镇东左磡头吴氏宗谱》。
    (93) 曹叔明:《新安休宁名族志》卷一。
    (94)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二。
    (95) 《旌阳程氏宗谱》卷一三。
    (96) 《黟县三志》卷6。
    (97) 《论语·尧曰》。
    (98) 《孟子·告子下》。
    (99) 《祁门倪氏族谱》。
    (100) (休宁)《西门查氏祠记》。
    (101) 《许氏世谱·朴翁传》。
    (102)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103) 唐力行:《明清徽州的家庭与宗族结构》《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
    (104) 《休宁率东程氏家谱·程锁墓表》。
    (105) 《歙事闲谭》第11册。
    (106) 《清史稿·食货志四》。
    (107) (歙县)《竦塘黄氏宗谱》卷5。
    (108) 《太函集》卷36。
    (109) 《太函集》卷48。
    (110) 《丰南志》第4册。
    (111) 《方氏会宗统谱》卷19。
    (112) 《橙阳散志》卷三。
    (113) 《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114) (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环畴东世福公行状》。
    (115) 《歙事闲谭》第28册。
    (116) (歙县)《潭渡黄氏族谱》卷九。
    (117) 江援南:《兰溪徽商的商规俗约》《徽学》第2期。
    
    
    (118) 许承尧:《歙县志·风土》。
    (119) 陈去病:《五石脂》。
    (120) (同治)《盛满志》卷三。
    (121) (万历)《歙志·货殖》。
    (122) 《明经世文编》卷四七四。
    (123)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五五。
    (124) 张茂炯:《清盐法志》卷一一四。
    (125) 蒋兆奎:《河东盐法备览》。
    (126) (光绪)《婺源县志》卷二九。
    (127) 汪道昆:《太函集》卷五四。
    (128)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
    (129) (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
    (130) (道光)《澉水新志》卷9。
    (131)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261。
    (132) (光绪)《婺源县志》卷3。
    (133) 《增补陶朱公致富全书》卷1。
    (134) (清)许承尧:《歙事闲谭》第18册。
    (135) (婺源)《墩煌洪氏通宗谱》卷58。
    (136) 《婺源县志采辑·义行》。
    (137) (光绪)《婺源县志》卷30。
    (138) 《歙事闲谭》第3册。
    (139) (光绪)《婺源县志》卷34。
    (140) (光绪)《婺源县志》卷31。
    (141) 《浙江通志》卷一○六。
    (142) (光绪)《婺源县志》卷29。
    (143) 《歙事闲谭》卷一八。
    
    
    (144) (光绪)《嘉兴府志》卷82。
    (145) (道光)《璜泾志稿》卷4。
    (146) (乾隆)《续外冈志》卷9。
    (147) (清)杨树本《濮院琐志》卷7。
    (148) (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环田明处士松峰李公行状》。
    (149) (清)程址祥《此中人语》卷三。
    (150) (光绪)《婺源县志》卷三十四。
    (151) 《明史》卷224。
    (152) 《祁门倪氏族谱》续卷。
    (153) 《婺源乡土志·风俗》。
    (154) (民国)胡存天、瑞林《黟县乡土地理·物产》。
    (155) 《休宁县志》卷7。
    (156) (民国)《濮院志》卷19。
    (157) (万历)《嘉定县志》卷1。
    (158) (嘉庆)《南翔镇志》卷1。
    (159) (光绪)《宝山县志》卷1。
    (160) (乾隆)《续外冈志》卷9。
    (161) (清)褚华《沪城备考》卷6。
    (162) (嘉庆)《黄溪志》卷8。
    (163) (明)汪道昆:《太函集》卷40。
    (164)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84。
    (165) 程嘉燧:《松园偈阉集》卷下。
    (166) (光绪)《唐栖志》卷一八。
    (167) (清)刘湄:《刘河镇纪略》卷5。
    (168) 《太函集》卷一六。
    (169)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五五。
    
    
    (170) (民国)《歙县志》卷一。
    (171) (康熙)《徽州府志》卷二。
    (172) 汤宾尹:《睡庵集》卷二三。
    (173) 《魏叔子文集》卷七○。
    (174) (清)李澄:《淮鹾备要》卷7。
    (175)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4。
    (176) 陈去病:《五石脂》。
    (177)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一四。
    (178) 《寄园寄所寄》卷九。
    (179) 《虞初新志》卷三。
    (180) 甘熙:《白下琐言》卷四。
    (181) 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一七。
    (182) 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一五。
    (183)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六。
    (184) (乾隆)《杭州府志》卷五。
    (185) 《黟县三志》卷6。
    (186) 《许氏统宗谱·处士孟洁公行状》。
    (187) (万历)《嘉定县志》卷一。
    (188) 同上。
    (189) (康熙)《泰兴县志》卷一。
    (190) (道光)《徽宁会馆碑记》。
    (191) (弘治)《太仓州志》卷7。
    (192) (万历)《嘉定县志》卷1。
    (193) (崇祯)《太仓州志》卷15。
    (194) (康熙)《桐乡县志》卷2。
    (195) (康熙)《常熟县志》卷1。
    
    
    (196)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50页。
    (197) (清)李鼎元:《师竹斋集》卷6。
    (198) (歙县)《潭渡黄氏族谱》卷9。
    (199) 《古歙岩镇镇东磡头吴氏族谱》。
    (200) (光绪)《两淮盐法志》卷146。
    (201) 《汪氏谱乘》。
    (202) (光绪)《婺源县志》卷34。
    (203) 《歙事闲谭》第14册。
    (204) (民国)《婺县志》卷9。
    (205) 同上。
    (206) 《两浙嵯法志》卷169。
    (207) (光绪)《婺源县志》卷34。
    (208) (万历)《祁门县志》卷3。
    (209) (光绪)《婺源县志》卷34。
    (210) (光绪)《婺源县志》卷二八。
    (211) 《橙阳散志》卷三。
    (212) (同治)《黟县三志·人物志·尚义传》。
    (213) 《丰南志》第五册。
    (214) 《汪氏统宗谱》卷31。
    (215) 《沙溪集略》卷4。
    (216) 《徽志·补遗》。
    (217) 《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卷4。
    (218) 《太函集》卷35。
    (219) 《休宁率东程氏家谱》卷11。
    (220) (康熙)《清河县志》卷1。
    (221) 《休宁率东程氏家谱》。
    
    
    (222) 《休宁巴氏置产部》。
    (223) (光绪)《婺源县志》卷34。
    (224) 《艺海珠尘》第21册。
    (225) 顾炎武:《天上郡国利病书》。
    (226) 《淡园续集》卷14。
    (227) 张海鹏等主编:《明清微商资料选编》。
    (228) 同上。
    (229) 同上。
    (230) 同上。
    (2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
    (2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四。
    (233) (休宁)《汪氏统宗谱》卷一一六。
    (234) 《休宁巴氏置产部》。
    (23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二三。
    (23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237) 王人吉:《韵庵公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