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提单仲裁条款法律效力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提单表明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存在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提单中的条款,包括仲裁条款,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内容的一部分。但是,对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尤其是并入提单的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有效性问题理论界和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如提单中的仲裁条款是不是一种书面仲裁协议,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何时才能有效并入提单,该条款能否约束承运人、托运人之外的第三人等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班轮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以及并入租船合同下签发的提单中的仲裁条款的书面形式、提单并入条款的有效条件、对第三人的约束力,以及在倒签、预借提单、伪造提单和无正本提单放货等几种特殊情况下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对提单仲裁条款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改我国《仲裁法》的几点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海事司法及仲裁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As evidence of the contract of goods by sea,the bill of lading (B/L) proves that there is a contract of goods by sea between the carrier and the shipper. The arbitration clause in bills of lading is part of the contract. However,there have always been arguments on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clause in B/L,especially on the validity of the charter party arbitration clause incorporated into the B/L under charter party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Therefore,questions such as whether the arbitration clause in B/L is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 in writing,on what conditions can charter party arbitration clause be incorporated into B/L under charter party,whether this incorporated arbitration clause has binding force for the third party B/L holders are all worth following up.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ritten form of B/L,the conditions for the arbitration clause of the charter party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bills of lading under charter party,the binding force of the B/L arbitration clause thus incorporated for the third party B/L holders. It also probes into ways to determine the legal effects of the B/L arbitration clauses under certa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som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hope that they will be of some help for the maritime judicature and arbitral practice in China.
引文
[1]杨良宜,论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中国海商法年刊(1991年)》,第3页
    [2]《海牙规则》与《纽约公约》的冲突:在提单受海牙规则限制时,一方面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减轻承运人责任而无效,另一方面又可以纽约公约为由申请仲裁管辖,中止法院诉讼。对于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一方面属提单中的条款,自然受海牙规则约束;另一方面它又涉及仲裁,也应受纽约公约的约束。所以不能单以违反海牙规则为由否认其效力,或仅以纽约公约为山坚持其效力。各国对其态度也不一样。(参阅“天利富号”案,赵秀文主编,《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评析》,1999年6月1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第41—54页)
    [3]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2000年8月第2版,法律出版社,第141、142页
    [4]Tribunal de grande instance(Commercial Chamber)of Strasbourg,October9,1970, Animalfeeds International Corp.V.S.A.A.Becker & Cie,2 Yearbook Commercial Arbitration,1977,p.244,同注[3],第142页
    [5]、[6]同注[3],第143页
    [7]邓杰,英国关于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立法发展及其对海事仲裁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5期,第81页
    [8]The "Annefield"[1971] All ER 394;Federal Bulk Carriers V. Itoh,The Federal Bulker[1989]1 Lloyd's Rep.103
    [9]Eric H.K.Lee,Dictionary of Arbitration Law,Mansfield Law Publishers,London,1986
    [10][1994]2LLR 50;the Nerano[1996]1 Lloyd’s Rep.1
    [11]U.S.District Court of New York,S.D.,August 18,1977,Coastal States Trading Inc.v.Zenith Navigation S.A.,4 Yearbook Commercial Arbitration,1979,p.329,转引自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第2版,2000年8月,法律出版社,第144页
    [12]Dr.Habil Tadewsz Szurski;Chairman:Prof.Bernardo M.Gremades,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Competence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UNCITRAL's Project for a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转引自冉瑞雪,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中国海商法年刊(1995年)》,第49页
    
    
    [13]徐少林,论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第54、55页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公报,1995年10月20日法函[1995]135号
    [15]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1997年7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19页
    [16]黄伟清,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中国海商法协会二○○一年海商法优秀论文评选参赛文集》,第67页
    [17]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2000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70页
    [18]Neil Kaplan,《纽约公约》和《示范法》对书面协议的要求与商业惯例相悖吗?(续),热依扎译,《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年第3期,第18页
    [19]该款规定,仲裁协议满足下述情况之一即为书面:(1)仲裁协议载于当事人各方签字的文件中;(2)仲裁协议载于当事人往来的书信、电传、电报或提供记录的其他电讯手段中;(3)在申请书或答辩书中一方当事人声称有仲裁协议,而他方未做否认表示的;(4)当事人在合同中提出援引载有仲裁条款的一项文件,如果该合同是书面的并且这种援引足以使该仲裁条款成为该合同的一部分
    [20]同注[18],第14页
    [21]李长春等译,英国《1996年仲裁法》,《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年)》,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第405页
    [22]李长春等译,英国《1996年仲裁法》,《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年)》,总第7卷,第405、406页
    [23][1986]2 Lloyd's Rep 225,转引自宋连斌,《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研究》,2000年3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70页
    [24]赵健,长臂的仲裁协议:论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仲裁与法律》,2000年第1期,第25页
    [25][1986]2Lloyd's Rep 225;J.Hill,Some Private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the Arbitration Act 1996,in(1997)2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46,pp.284—285
    
    
    [26]Mustill Boyd著,《商业仲裁》,第二版,第54-55页,转引自杨良宜,论提单中的仲裁条款,《中国海商法年刊(1991年)》,第7页
    [27]冉瑞雪,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中国海商法年刊(1995年)》,第49页
    [28]李守芹,《海事诉讼与海事(商)法》,1999年第1版,人民法院出版社,第81页
    [29]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第11条
    [30]参阅《仲裁法》第2、3条的规定
    [31]高菲,《中国海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3月第1版,第52页
    [32]郑秋阳,关于涉外海事仲裁协议效力法律问题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第16页
    [33]宋连斌、赵健:关于修改1994年中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探讨,《仲裁与法律》,2000年第6期,第6页
    [34]同注[31],第54页
    [35]同注[32],第19页
    [36]陈震英,关于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之理论与实践,《中国海商法年刊(1997年)》,第21页
    [37]N.Kaplan:示范法在香港,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编译,《国际商事仲裁文集》,(中英文对照),1998年第1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第190—191、507—509页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6年12月12日法函[1996]110号
    [39]、[40]宋连斌,《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研究》,2000年3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102页
    [41]李海,论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年第2期,第36、37页
    [42]乔欣,《仲裁权研究》,2001年5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131页
    [43]、[44]同注[32],第34页
    [45]司玉琢、胡正良,我国海运提单中订入仲裁条款的意义,《仲裁与法律通讯》,1993年第4期,第22、23页
    
    
    [46]同注[27],第45页
    [47]785F.Supr.155(M.D.FIa.1991),US,转引自李军,租约下的仲裁条款与提单,《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1年第3期,第40页
    [48]许杨勇,提单欺诈案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0年第1期,第32、33页
    [49]参阅李增力,论预借、倒签提单行为的责任属性,《中国海商法年刊(1994年)》,第48—59;徐新铭,预借、倒签提单法律性质之我见,《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第102—109页
    [50]参阅王孝春,论预借、倒签提单行为的法律性质,《中国海商法年刊(1991年)》,第130—139页
    [51]参阅李守芹,试论预借、倒签提单的责任竞合,《中国海商法年刊(1994年)》,第36—47页
    [52]参阅“娅菲丝”轮预借提单纠纷案,“新发”轮预借提单纠纷案,金正佳主编,《中国典型海事案例评析》,1998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392—414页
    [53]金正佳主编,《中国海事审判年刊(1999年)》,第340页
    [54]金正佳主编,《海事审判》1996年第3期,第21页
    [55]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编,《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典型案例全集》(1985.1—1999.2),1999年4月第1版,警官教育出版社,第831页
    [56]同注[27],第52、53页
    [57]许杨勇,提单欺诈案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0年第1期,第32、33页
    [58]杜智彪,怎样判断仲裁条款的有效性,《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0年,第3期,第61页
    [59]乔欣,《仲裁权研究》,2001年5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130页
    [60]同注[33],第9页
    [61]王利民,《违约责任论》,2000年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96页
    [62]王生长:新合同法对仲裁的影响,《仲裁与法律通讯》,1999年第3期,第7页
    
    
    [63]、[64]同注[39],第82、83页
    [65]戴赛和莫里斯:《法律冲突法》,1993年英文版,第577页
    [66]同注[39],第84页
    [67]、[68]李双元主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实务新论》,1996年第1版,湖南大学出版社,第400、401页
    [69]周子亚等译,《瑞典的仲裁》,法律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27、28页
    [70]同注[31],第97页
    [71]同注[65],第577、578页
    [72]同注[69]第28、29页
    [73)Collection of ICC Arbitral Awards(1986-1990),ICC Publication No.514,p534
    [74]同注65,第581页
    [75]Clunet 1983年,第899—907页,转引自中国国家商会仲裁研究所编译,《国际商事仲裁文集》,1998年第1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第42页
    [76]M.Blessing,论仲裁协议,转引自中国国家商会仲裁研究所编译,《国际商事仲裁文集》,1998年第1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第42、280、281页
    [77]韩德培,《国际私法》200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15页
    [1]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2000年8月第2版,法律出版社
    [2]赵秀文主编,《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评析》,1999年6月1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3]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1997年7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赵健,《国际向事仲裁的司法监督》,2000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
    [5]宋连斌,《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研究》,2000年3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6]高菲,《中国海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3月第1版
    [7]乔欣,《仲裁权研究》,2001年5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
    [8]金正佳主编,《中国典型海事案例评析》,1998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
    [9]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编,《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典型案例全集》(1985.1—1999.2),1999年4月第1版,警官教育出版社
    
    
    [10]王利民,《违约责任论》,2000年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1]李双元主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实务新论》,1996年第1版,湖南大学出版社
    [12]韩德培,《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13]李守芹,《海事诉讼与海事(商)法》,1999年第1版,人民法院出版社
    [1]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编译,《国际商事仲裁文集》,1998年第1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Eric H.K.Lee,Dictionary of Arbitration Law,Mansfield Law Publishers,London,1986
    [3][1986]2 Lloyd's Rep
    [4][1989]1 Lloyd's Rep
    [5][1996]1 Lloyd's Rep
    [6][2002]1 Lloyd's Rep
    [7] 2 Yearbook Commercial Arbitration,1977
    [8] 4 Yearbook Commercial Arbitration,1979
    [9]Collection of ICC Arbitral Awards(1986-1990),ICC Publication No.514
    [10]周子亚等译,《瑞典的仲裁》,法律出版社,1984年第1版。
    [11]Stewart C. Boyd,Andrew S.Burrows,David Foxton著,《SCRUTTON租船合同与提单》,郭国汀译,第1版,2001年10月,法律出版社。
    [1]邓杰,英国关于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立法发展及其对海事仲裁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5期
    [2]冉瑞雪,论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中国海商法年刊(1995年)》
    [3]徐少林,论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
    [4]黄伟清,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中国海商法协会二○○一年海商法优秀论文评选参赛文集》
    [5]Neil Kaplan,《纽约公约》和《示范法》对书面协议的要求与商业惯例相悖吗?(续),热依扎译,《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年第3期
    
    
    [6]李长春等译,英国《1996年仲裁法》,《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年)》,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7]赵健,长臂的仲裁协议:论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仲裁与法律》,2000年第1期
    [8]宋连斌、赵健:关于修改1994年中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探讨,《仲裁与法律》,2000年第6期
    [9]陈震英,关于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之理论与实践,《中国海商法年刊(1997年)》
    [10]李海,论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年第2期
    [11]李军,租约下的仲裁条款与提单,《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1年第3期
    [12]许杨勇,提单欺诈案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0年第1期
    [13]金正佳主编,《中国海事审判年刊(1999年)》
    [14]金正佳主编,《海事审判》1996年第3期
    [15]杜智彪,怎样判断仲裁条款的有效性,《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0年,第3期
    [16]王生长:新合同法对仲裁的影响,《仲裁与法律通讯》,1999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