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积极汲取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不断根据实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理论原理,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和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既是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观规律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体系建构的必要环节。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既要把它放在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又要把它融进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流中加以考察。唯有如此,才能使该思想体系真正处在纵向演进、横向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才能在回归历史场境的过程中勾画出其清晰的发展脉络、理清其何以能成为一个科学体系的内容支撑,才能在思想建构和理论阐释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所以,本文着重从纵向维度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逻辑渊源,勾画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论述及其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从横向维度就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容与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剖析和探讨,既突出该思想发展的理论深度,也展现出该思想发展的当代价值。按照这一研究思路,本文主要从历史必然性、发展历程、主要成果、突出特色、历史地位及如何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六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论述。
     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有其诞生、发展的内部因素,也离不开其赖以支撑的外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不例外。它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在纵向的历史发展角度,时代变化引领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在社会生态趋势变化的角度,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不断发展创新的强劲动力;在理论渊源承继的角度,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源泉和思想保障;在主体性价值发挥的角度,中国共产党人的主体素质集中展现执政党的卓越品质,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关键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过程,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及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发展的推动,可以归纳为探索发展、开拓创新、繁荣发展和和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其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思想领域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初步探索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基本轮廓,成功打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新局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相继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两个坚定不移”、“三个统一”、“四以”等新的理论内容,成功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新境界;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从指导理念、意识形态主题、政治保障等层面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繁荣发展;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历史阶段,着重从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教育内容和加强党内教育等层面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深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教育的目的、内容、路径、主体、客体和原则六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本问题的科学探索和理性回答中。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和价值;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着重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为基础性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性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拓展性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了学习教育、舆论导向、典型示范和学科建设等诸多间接的、内隐的和渗透性的有效路径和方法;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客体,中国共产党人突出强调既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以青年学生为基本着力点,又要广泛辐射军队、农村、企业和社区等社会各领域;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要求既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为宣传主力军,又要依靠全党和全社会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重点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理论联系实际、正面教育与反面批判相结合、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等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逐步跳出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呈现出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其一,既不再将政治化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加于人的发展之上,也不完全倾向于个体脱离社会的自然发展,而是在充分考虑人与社会发展交互关系的基础上,追求政治化主导的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的人本教育之间协调发展;其二,不再单纯从意识形态角度去认识和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是将教育的意识形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寻求意识形态性教育、科学性教育和思想性教育的相互统一;其三,不再片面强调理论教育的政治宣传功效,而是坚持政治宣传、理论探索和教育教学三者并行不悖;其四,不再通过外在强制力单纯对群众进行生硬的灌输教育,而是提出灌输性教育、渗透性教育和自主性教育三者要相互融合;其五,不再单纯重视以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重点性教育,而是把将企业职工和农民群众等不同群体广泛纳入教育的对象范畴,推动广泛性、先进性和层次性教育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宝库增添崭新的理论成果,为当代中国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稳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平稳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但它在理论归纳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多重因素的影响,它所涉及的基本原理的研究范围和相关论述还未能圆满的契合实践,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继续研究和论证。从当代价值和历史局限正反两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既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深化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实践是永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作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理论保障,也是永无止境的。在当前与今后,对于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思想体系和具体内容,我们应当结合新形势下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做到既坚持又发展。所谓“坚持”,主要是要以科学地态度深入挖掘、认真研究并积极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力争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力求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在当代的最高价值。所谓“发展”,主要是要积极顺应时代与实践的发展变化以创新精神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和完善,开拓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内在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一脉相承地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本真精神,避免丧失基本立场,又与时俱进地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创新,避免思想僵化。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lifeline" of our Party's economic work and all other work. For over thirty year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with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 as the core of the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ave always put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classical writers'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ought, they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them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great theory innovation courage to innovate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finally creatively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thought, which not only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but als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s not only the ke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objective law of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necessary link to deepen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 studying of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long histo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and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trends of the times. Only this can guarantee the thought be attached to the historical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rosswise relation, can clarify its historical developing process, can explain the reason why the thought is a scientific system and also can discuss deeply and widely in theatrical explan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rigin of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from the vertical dimension, and analyzes its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status and value from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thought's theoretical depth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Overall,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from the five aspects (also namely five chapters of the conten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y thought is not water without a source or tree without root, but has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which it depends on.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s no excep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imes and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have led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ecological change trend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new changes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are strong driving for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inherit, Marx, Engels, Lenin, Mao Zedong and other classical writers'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which can be inherited, are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of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According to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practice and the role of Chinese Communists playing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as a dynamic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for stages:outline form, in-depth development, overall prosperity and further deepened. Among them, the Party's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the core of Deng Xiaoping, in the historical turning period of Chinese ideological field brought order out of chaos and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started, gradually explored the basic profile of the thought, and initially built up a scientific system systematically, so as to open a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Party's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the core of Jiang Zemin,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reform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successively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thoughts, such as,"one center, three focus on","two firm", "three stresses education","four unity",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The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the core of Hu Jintao, in the key period of China's reform development entering a crucial stage, expand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thought from the guiding philosophy, ideology theme, political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promote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full prosperity.
     Through tracing the origin of the thought, we can find that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Communists'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s' answers to the basic questions of tasks, content, methods, subject, object and principle. Among them, for "the tasks of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 they mainly emphasis the "lifeline" position and value of theoretic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for " the content of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 they put forward to the scientific system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s basic contents, the innovation theory achieve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as the key content, and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spirit as the development content; for "the methods of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 they gradually explore many effective education paths which are implicit and permeability, such as, study and education,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typical demonstration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for " the subject of the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 they point out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core leadership, and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eams are the main force. Meanwhile, they also point out that every party member should be a propagandist; for "the object of the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 they repeatedly stres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young students are the most direct target of th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focus on education on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youths, farmers and intellectuals.
     Through integrating and anglicizing many scattered and complicated contents, and grasping its generality and regularity,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resents bright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aspects:Firstly, it no longer imposes political needs and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but in the fully conside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pursu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social education of political dominance dominant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individual--oriented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not only understands and defines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purely from the ideology angle, but seeks the mutual unification of ideology education,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irdly, it no longer one-sided emphasizes on the political propaganda effect of education, but adheres to the political propagand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teaching run paralleled; Fourthly, it no longer carries out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to the masses by external force, but insists on the combination of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permeable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Fifthly, it no longer simply focuses on education for Party member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but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xtensive education, advanced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has both con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s.In terms of contemporary value, the thought greatly enriches theoretical treasure-house of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arty' theore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t also provides a strong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firming Marxist guiding status in the field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for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moothly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n the one h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ought is not perfect.On the other hand, between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has split and faul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how to stick to and develop the 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new practice. For Chinese Communists'thought on Marxism theore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we should not only seriously carry out its basic principle and scientific spirit, but also should actively change it for proper adjustment, enrich and perf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or example, we should actively innovate theory resources to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ought; we should absorb cultural resources with dialectical conceptto enrich the content system of thought; We should use mod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with scientific philosophy to enhance the thought's effectiveness and appeal; we should use promote education practice with pragmatic spirit,to spur educational thought to achieve a "soft landing".
引文
② 张新、徐建文:《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①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10页。
    ②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页。
    ③ [美]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55页。
    ①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0页。
    ② 如胡子克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见胡子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宋士昌强调,时代性、阶级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说在。(见宋士昌:《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J].《东岳论丛》2003年第4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5页。
    ①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8-809页。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08页。
    ②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9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① 伟操、凡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地位》[J].《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2期。
    ② 胡子克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③ 何萍:《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10年第1期。
    ① 姜金林:《“灌输论”学术论争与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9期。
    ② 苏百义、周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及其核心问题思考》[J].《前沿》2007年第10期。
    ③ 胡子克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④ 牛玉峰、黄立丰:《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特点及其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⑤ 王琴华、罗成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探析—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J].《求实》2009年第9期。
    ⑥ 王琴华、罗成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探析——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J].《求实》2009年第9期。
    ① 袁斌昌:《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1期。
    ② 李素霞:《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① 张雷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期。
    ② 郑永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与视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0期。
    ③ 杜利英、杨晓:《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因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④ 王平、康秀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几个维度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⑤ 刘俊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层教育刍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① 牛玉峰、王燕丽、黄立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主体建设的几点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② 庞仁芝、胡延波:《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8期。
    ③ 綦玉帅:《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选择》[J].《学理论》2010年第12期。
    ④ 虽然就当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应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但是基于研究和写作的需要,此处把有关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划归至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中详细介绍。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
    ② 韩玲:《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 郑洁:《恩格斯理论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④ 石云霞、程伟:《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辉旗帜—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一十周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① 马力、陈占安:《试论列宁“灌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② 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 曹爱琴:《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2期。
    ① 陈哲:《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② 钱风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第51页。
    ③ 田心铭:《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
    ① 田心铭:《再论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2期。
    ① 罗成富:《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② 田心铭:《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
    ③ 李爱华、雷骥:《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4期。
    ① 赵康太主编:《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② 赵康太主编:《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 赵康太、李德芳主编:《中国与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 杨智平:《中越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J].《湘潮》2010年第7期。
    ⑤ 沈德理:《苏联、东欧与中国:二十世纪前八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征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① 王贤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8期。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
    ① 石云霞:《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5期。
    ② 陈哲、喻慧:《江泽民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5期。
    ③ 孙来斌:《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④ 孙来斌:《十六大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新篇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1期。
    ① 郑贤云:《论胡锦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② 韩露:《新世纪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观的继承与发展》[J].《学习月刊》2010年第3期。
    ③ 牛玉峰、黄立丰:《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历史考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④ 胡子克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① 王贤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8期。
    ② 孙其昂:《形态及变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30年——基于体系化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③ 吴东华:《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2期。
    ④ 王树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⑤ 杨发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5期。
    ① 张新、徐建文:《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② 成希斌:《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③ 祝亚荣、马启民:《论新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① 梁恰、李向前主编:《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1-372页。
    ① 梁怡、李向前主编:《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346页。
    ①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张瑛等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页。
    ② 萧延中:《“传说”的传说——外国人怎样评论毛泽东》[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315-332页。
    ③ [澳]尼克·奈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王应一译[J].《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① [澳]尼克·奈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哲学家——艾思奇、毛泽东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王桂花译[J].《现代哲学》2006年第3期。
    ②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张瑛等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页。
    ① [英]克林伯格:《中国的对外开放:对资本主义的试验》[M].西方观点出版社1990年版,第39页。
    ② [美]弗兰茨·迈克尔:《中国的地方主义有效吗?》,载卡尔林登主编《俄罗斯与中国新干年之前夕》[M].美国外贸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2页。
    ③ [俄]彼沃娃洛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与探索实践》[J].《国外社会科学快报》1993年第8期。
    ④ [日]渡边利夫:《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与改革开放》,韩凤琴摘译[J].《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6期。
    ① Lowell Dittmer.Leadership Change and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China Quarterly, vol.176,2003, 903-905.
    ② [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554-556页。
    ③ Jonathan Unger Editor,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litics:from Mao to Jiang, New York:M.E.Sharpe,2002,267.
    ④ [美]贾斯帕·弗斯米斯:《第十六次党代会:继承并未发生》[J].《中国季刊》2002年冬季号。
    ① Robert Lawrence Kuhn, The man who changed China:the life and legacy of Jiang Zemin, New York:Crown Publishers,2004,554-556.
    ② [美]维尼·沃-蓝普·兰姆:《中国政治的胡锦涛时代:新领导,新挑战》[M].夏普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42页。
    ① Mittelman.J.H,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Learning from debates in China, Globalizations, Volume 3, Issue 3, September 2006.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8-259页。
    ③ [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等译[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④ 刘艳:《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失语”分析与反思》[J].《求实》2011年第6期。
    ①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页。
    ②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②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③ 陈秉公:《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简论由“民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3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① 本章节内容已经系统整理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失语”分析与反思》一文,发表于《求实》2011年第6期。
    ② 刘艳:《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失语”分析与反思》[J].《求实》2011年第6期。
    ③ 崔欣、孙瑞样:《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3页。
    ① 张汝林:《思考与批判》[M].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556页。
    ② 李泽厚、王德胜:《文化分层、文化重建及后现代问题的对话》[J].《学习月刊》1994年第11期。
    ① 张敬斌:《论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11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9页。
    ① 赵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红旗文稿》2007年第12期。
    ②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① 吴江:《重新找回马克思》[J].《炎黄春秋》2002年第7期。
    ① 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① 欧阳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及其形态建构》[J].《哲学动态》2001年第3期。
    ②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③ 《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回忆马克思恩格斯》(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5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85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0页。
    ①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7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4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28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9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9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94-49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10-611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7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12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8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0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0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78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124页。
    ① 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86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③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① 孙正聿:《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评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若干哲学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1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⑥ 陈洪涛、张耀灿:《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①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②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③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页。
    ④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⑤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⑥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①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② 《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③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④ 《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3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⑥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⑦ 《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4页。
    ①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②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②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③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7页。
    ④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
    ⑤ 《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5页。
    ⑥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2页。
    ⑦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2页。
    ① 李尚德:《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②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7-468页。
    ③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4页。
    ④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46页。
    ⑤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6页。
    ①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② 《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
    ③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④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7页。
    ⑤ 《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6页。
    ⑥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⑦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① 《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113页。
    ② 《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页。
    ③ 《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
    ⑤ 《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4页。
    ⑥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
    ⑦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①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②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9页。
    ③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2-403页。
    ④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
    ②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85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① 《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6-837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②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9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9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4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116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7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7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3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⑧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⑨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1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④ 《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① 《论语·述而》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8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1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① 《毛洋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7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7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7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页。
    ① 贺章:《毛泽东启迪心灵的艺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② 贺章:《毛泽东启迪心灵的艺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③ 裘克安编集:《斯诺在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16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115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42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① 《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J].《党建》2004年第2期。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
    ③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6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① 吕会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4页。
    ②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页。
    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3年版,第507页。
    ④ “五讲”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0页。
    ① 《江洋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②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0页。
    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2灭。
    ② 《认真学习江泽民重要讲话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N].《甘肃日报》2002-06-02(01)。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
    ① 吕会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2-63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47页。
    ④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1337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6-82页。
    ②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8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6页。
    ③ 胡锦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4-375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① 《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文化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摘要》[J].《党建》2008年第2期。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
    ② 侯慧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08页。
    ① 《胡锦涛提出军人核心价值观》[N].新华每日电讯,2008-12-31(01)。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12页。
    ④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3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5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页。
    ①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6页。
    ③ 《感悟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J].《党的文献》2013年第2期。
    ①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②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③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①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④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⑤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4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④ 《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文化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摘要》[J].《党建》2008年第2期。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
    ⑥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84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9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②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8页。
    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57页。
    ⑤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0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9页。
    ① 陈奎元:《抓住机遇,总结经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03-19(01)。
    ② 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29(01)。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
    ④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④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页。
    ⑤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1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页。
    ③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页。
    ④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36页。
    ⑤ 胡锦涛:《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1-02-19(01)。
    ⑥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7页。
    ①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③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④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③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01)。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⑥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3页。
    ⑦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②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
    ⑤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⑥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5(01)。
    ①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5(01)。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39页。
    ① 《邓小平思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4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
    ⑥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⑦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5页。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9页。
    ②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④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J].《党建》2002年第12期。
    ⑤ 新华日报社编:《时政文献辑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4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14页。
    ① 江洋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33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①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225页。
    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页。
    ③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6页。
    ④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64页。
    ① 《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N].人民日报,2006-07-26(01)。
    ②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J].《党建》2013年第7期。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49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2页。
    ⑤ 江泽民:《宣传思想战线是我们党一条极其重要战线》[J].《党建》1993年第3期。
    ① 江泽民:《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人民论坛》1997年第6期。
    ②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3-05(02)。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⑥ 江洋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2(01)。
    ① 新华日报社编:《时政文献辑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5页。
    ① 中共中央编译局:《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回忆马克思恩格斯》(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5页。
    ②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③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125页。
    ④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⑤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6页。
    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②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N].人民日报,2002-12-27(01)。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页。
    ① 刘长山:《在全党兴起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实干之风》[J].《理论参考》2013年第4期。
    ② [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林震等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① 李康平、张吉雄:《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④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3页。
    ⑤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47。
    ① 江泽民:《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J].《新闻战线》1996年第2期。
    ② 《江洋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9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2。
    ④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①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J].《党建研究》2003年第11期。
    ② 习近平:《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9年第3期。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0页。
    ①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N].人民日报,2007-01-25(01)。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③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6-21(01)。
    ① 廖小平:《论道德榜样——对现代社会道德榜样的检视》[J].《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
    ② 钟明华、任剑萍、李萍:《走向开放的道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②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6页。
    ④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47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页。
    ②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2页。
    ④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6页。
    ⑤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97页。
    ⑥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② 《胡锦涛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强调: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N].人民日报,2007-9-19(01)。
    ③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9-09-21(01)。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页。
    ② 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教材讨论会在北京召开》[J].《哲学动态》1980年第1期。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8页。
    ⑥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92页。
    ⑦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⑧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8页。
    ⑨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④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84页。
    ⑥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⑦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②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0页。
    ③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8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93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62页。
    ④ 刘先春、杨志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58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④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5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⑥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⑦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19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页。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② 《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701页。
    ③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2页。
    ④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87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6-367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⑦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9页。
    ④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O四一一九七四)》(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①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9页。
    ① 胡锦涛:《与无党派人士界和共青团青联界委员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3-05(02)。
    ② 胡锦涛:《在共青团十二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2-12-20(02)。
    ③ 胡锦涛:《视察北京市和平街街道青年文明社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5-04(01)。
    ④ 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1-0219(01)。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94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0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⑤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页。
    ②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4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5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②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4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3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⑥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5页。
    ⑦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页。
    ⑧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2页。
    ⑨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5页。
    ①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1页。
    ②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6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④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93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91页。
    ④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84页。
    ⑤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⑥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9页。
    ⑦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59页。
    《胡锦涛提出军人核心价值观》[N].新华每日电讯,200812-31(01)。
    ① 叶庆丰:《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哪些不能丢,哪些需要发展?》[J].《理论学刊》2007年第7期。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二)》(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页。
    ② 江泽民:《论“三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1页。
    ④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页。
    ①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理论探索》2010年第6期。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1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〇四一一九七四)》(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⑧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5页。
    ⑨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
    ①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42页。
    ① 《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J].《党建》2004年第2期。
    ② 《十一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4页。
    ③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5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369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9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贞。
    ①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④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〇四一一九七四)》(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②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 [俄]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龚浩然等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② [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载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8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6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7页。
    ⑤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8-170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4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
    ① 《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4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68页。
    ③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④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50页。
    ① 金生竑:《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 [美]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译,第155页。
    ②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刘曙光等译[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③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01)。
    ① 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①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01)。
    ① 刘建军:《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三个基本规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①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年第9期。
    ② 自1985年至1987年期间形成的思想品德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两课”课程体系,简称“85方案”。
    ③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后经1998年党中央研究同意的课程体系,简称“98方案”。
    ④ 2005年经党中央批准的最新的课程体系,简称“05方案”。
    ①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①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王义高、蔡兴学、纪强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①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5-296页。
    ①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②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① 霍毅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第104页。
    ① 参见张澍军:《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2期。
    ① 邵道生:《中国社会的困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第2卷,1957年;第3卷,1960年;第4卷,1958年;第5卷,1958年;第7卷,1959年;第8卷,1961年;第10卷,1962年;第16卷,1964年;第17卷,1963年;第18卷,1964年;第19卷,1963年;第20卷,1971年;第23卷,1972年;第24卷,1972年;第25卷,1972年;第27卷,1972年;第29卷,1972年;第30卷,1974年;第31卷,1972年;第32卷,1974年;第34卷,1972年;第35卷,1971年;第36卷,1974年;第39卷,1974年;第40卷,1982年;第42卷,1979年;第44卷,1982年;第46卷(上),1979年;第46卷(下),1980年,人民出版社中文1版。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
    [5]《列宁全集》第1卷,1984年;第2卷,1984年;第6卷,1986年;第17卷,1988年;第20卷,1989年;第23卷,1990年;第24卷,1990年;第26卷,1988年;第32卷,1985年;第36卷,1985年;第39卷,1986年;人民出版社中文2版。
    [6]《列宁专题文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毛泽东文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毛泽东文集》第6-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邓小平思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6]《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七)》(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7]《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0]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
    [21]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2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6]《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30]《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版。
    [3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6、1986、1988年版。
    [3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1、1991、1993版。
    [3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版。
    [3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版。
    [3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年版。
    [3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2013年版。
    [37]《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
    [38]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1]人民日报理论部:《“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4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4]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下),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5]新华社:《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与手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徐汝舟译,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3][英]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匈]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王玖兴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苏联]赞科夫:《和教师谈话》,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7][美]詹姆斯·麦克莱伦:《教育哲学》,宋少云等译,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
    [8][法]爱弥儿·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册),李平沤译,商务出版社1978年版。
    [10][英]戴维·布莱克来吉、巴里·亨特:《当代教育社会学流派——对教育的社会学解释》,王波等译,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11][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武庆、王文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马克思传》,易延镇、候焕良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前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5][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美]本杰明·I·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陈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美]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瞿伟岸、刘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张瑛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9][澳]古德曼:《邓小平政治评传》,田酉如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20][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武市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1][英]克林伯格:《中国的对外开放:对资本主义的试验》,《西方观点出版社》1990年版。
    [22][美]弗兰茨·迈克尔:《中国的地方主义有效吗?》,载卡尔林登主编《俄罗斯与中国新干年之前夕》,美国外贸出版公司1997年版。
    [23][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4][美]维尼·沃-蓝普·兰姆:《中国政治的胡锦涛时代:新领导,新挑战》,夏普出版公司2006年版。
    [25][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尹树广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盖玉云译,军事译出版社1992年版。
    [27][美]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王观声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28][德]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刘宗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9][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3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版。
    [32][美]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33][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4]Robert Paul Wollff, Uuderstanding Marx, Princeton. W. J,1985.
    [35]Riehard Evans, Deng Xiao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London: Hamilton,1993.
    [36]Mauriee Meisner Hill and wang, The Deng XiaoPing Era:An Inquiryin to the Fate of Chinese Soeialism,1978-1994, NewYork,1996.
    [37]Robert Lawrence Kuhn, The man who changed China:the life and legacy of Jiang Zemin, New York:Crown Publishers,2004.
    [38]Jonathan Unger Editor,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litics:from Mao to Jiang, New York:M. E. Sharpe,2002.
    [1]金生铉:《德行与教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孙孔懿:《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4]孙喜亭主编:《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王玉樑主编:《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张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8]胡子克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肖金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论研究》,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10]刘德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1]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2]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韩玲:《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郑洁:《恩格斯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5]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李德芳、张云阁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新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编:《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18]赵康太主编:《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19]赵康太主编:《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赵康太、李德芳主编:《中国与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3]许征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李尚德:《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5]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
    [26]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王国炎:《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28]张奎良主编:《跨世纪的回响——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9]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30]万斌、潘于旭:《经典的魅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艾思奇:《大众哲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2]贺章:《毛泽东启迪心灵的艺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33]双传学:《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4]宋镜明等著:《毛泽东建党科学体系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郑永廷:《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6]萧延中:《“传说"的传说—外国人怎样评论毛泽东》,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37]姜汉斌主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李康平、张吉熊:《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郑克卿:《邓小平经典论断与思想方法指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许志功主编:《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
    [41]顾海良、方晓利主编:《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题和科学体系》(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学习出版社1999年版。
    [42]许志功、胡子克主编:《伟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43]杨会春等编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张昌文:《邓小平江泽民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5]梅荣政、杨军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王艳成主编:《中国共产党农民社会主义教育50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顾海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版。
    [48]高放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周向军:《精神文明发展规律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胡元梓等主编:《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1]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3]宋慧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54]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5]赵继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6]朱兆中:《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7]徐海波:《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侯慧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9]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政治关系社会化分析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1]刘玉瑛:《思想政治工作语言艺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石云霞主编:《“两课”教学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梁桂麟、徐海波主编:《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6]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7]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张雷声主编:《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0]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1]石云霞:《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30年(1978-2008)》,高等教育出版年2008年版。
    [72]孙慧玲、张应杭著:《困惑与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4]徐艳玲:《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5]崔欣、孙瑞样:《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7]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8]李毅:《回顾与前瞻——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刘建军:《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孙富林:《关于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3]戴景平:《人的需要: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起点》,《长白学刊》2007年第2期。
    [4]陈松林:《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多维视角及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3期。
    [5]荆学明:《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6]罗成富:《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7]伟操、凡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地位》,《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2期。
    [8]王琴华、罗成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探析——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求实》2009年第9期。
    [9]齐贵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理解》,《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
    [10]李爱华、雷骥:《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4期。
    [11]孙来斌:《“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3期。
    [12]姜金林:《“灌输论”学术论争与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9期。
    [13]苏百义、周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及其核心问题思考》,《前沿》2007年第10期。
    [14]于金成:《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
    [15]牛玉峰、黄立丰:《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6]袁斌昌:《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1期。
    [17]田心铭:《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
    [18]田心铭:《再论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2期。
    [19]高放:《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2期。
    [20]孙正聿:《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评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若干哲学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1]李素霞:《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22]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讨》2006年第3 期。
    [23]吴宏政:《从“外在建设”到“内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迫切要求》,《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
    [24]郑永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与视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0期。
    [25]郝潞霞、李红梅:《“马克思主义学科定位与建设思路”学术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0期。
    [26]王树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7]张雷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及其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3期。
    [28]张雷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创新》,《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期。
    [29]张澍军:《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2期。
    [30]杜利英、杨晓:《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31]王平、康秀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几个维度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2]孙其昂:《形态及变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30年——基于体系化的考察》,《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33]刘俊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层教育刍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4]綦玉帅:《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选择》,《学理论》2010年第2期。
    [35]石云霞、程伟:《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辉旗帜—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一十周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36]马力、陈占安:《试论列宁“灌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7]杨智平:《中越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湘潮》2010年第7期。
    [38]沈德理:《苏联、东欧与中国:二十世纪前八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征比较》,《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39]王贤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8期。
    [40]石云霞:《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5期。
    [41]陈哲、喻慧:《江泽民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5期。
    [42]孙来斌:《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43]韩露:《新世纪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观的继承与发展》,《学习月刊》2010年第3期。
    [44]牛玉峰、黄立丰:《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45]张新、徐建文:《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思考》,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47]杨发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5期。
    [48]陈先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49]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10年第5期。
    [50]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09年第23期。
    [51]张艳国:《新概括新认识新要求——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学习月刊》2008年第3期。
    [52]张艳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53]杨鲜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54]王联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55]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7期。
    [57]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56]赵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7期。
    [57]何绍斌:《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武汉学刊》2008年第6期。
    [58]陈岸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59]邓国峰:《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学术论坛》2009年第6期。
    [60]冯莉、程伟礼:《从全球视野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61]周向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3期。
    [62]周向军:《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5期。
    [63]周向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64]吕斌:《论邓小平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教育探索》2005年第7期。
    [65]徐久刚:《试论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
    [66]董礼芬,张红霖:《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统文化渊源——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理论月刊》2004年第9期。
    [67]蔡金发:《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教育——邓小平有关“三讲”论述的解读》,东南学术1993年第3期。
    [68]于忠孝:《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长白学刊》1994年第1期。
    [69]吴琼:《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求实》2007年第7期。
    [70]马福运:《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学术论坛》2011年第4期。
    [71]胡孝红:《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新》,求实2002年第5期。
    [72]周光迅、武群堂:《试论胡锦涛同志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浙江学刊》2009年第2期。
    [73]胡建军:《试析胡锦涛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5期。
    [74]任斌、赵世荣:《胡锦涛教育思想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3期。
    [75]杨慧:《胡锦涛同志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2期。
    [76]郑永廷:《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77]魏荣耀:《理论成熟与政治成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78]赵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红旗文稿》2007年第12期。
    [79]石云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
    [80]侯慧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
    [81]侯惠勤:《弱化与强化:意识形态的当代走向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大理论创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6期。
    [82]袁三标:《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83]周国平:《信息化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策略》,《党建研究》2010年第6期。
    [84]自谷方:《评“消解正统意识形态”论》,《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第1期。
    [85]黄世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分析》,《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第1期。
    [86]刘宝村:《全球化的挑战与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战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87]马振清:《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88]张骥、张爱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89]贺新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路径思考》,《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
    [90]陈宪章:《关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导价值观的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2期。
    [91]刘建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4期。
    [92]廖小平、成海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93]胡敏中:《论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价值观的认同与冲突》,《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94]赵强:《舆论安全: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95]黄进:《让寓教于乐走进德育—大众传媒对德育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第11期。
    [96]曾一果、潘阳:《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的文化重建》,《新闻大学》2009年第2期。
    [97]周从标:《信息网络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求实》2002年第6期。
    [98]王炎:《新中国历史上的宣传网制度》,《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3期。
    [99]杨树弘:《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途径》,《新闻导刊》2008年第3期。
    [100][澳]尼克·奈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王应一译,《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01][澳]尼克·奈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哲学家——艾思奇、毛泽东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王桂花译,《现代哲学》2006年第3期。
    [102][俄]季塔连柯:《对毛洋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03][俄]杰柳辛:《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2期。
    [104][俄]派伊:《邓小平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季刊》1993年。
    [105][日]渡边利夫:《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与改革开放》,韩凤琴摘译,《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6期。
    [106][俄]费奥克蒂斯托夫:《邓小平的著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沦源泉》,《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期。
    [107][美]贾斯帕·弗斯米斯:《第十六次党代会:继承并未发生》,《中国季刊》2002年冬季号。
    [108][美]阿里夫·德里克:《后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思》,《关心亚洲学者报》1989年第1期。
    [109][俄]彼沃娃洛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与探索实践》,《国外社会科学快报》1993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