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政府证券监管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集中在政府监管领域,核心问题是证监会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低下,履行职权的不规范,侵害了被监管主体的合法权益。政府证券监管权究竟应该怎样运行,才能实现证券监管的目标,目前尚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系统研究。
     本选题以政府证券监管权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府证券监管权的概念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指出政府证券监管权是能够代表国家履行证券监管职能的机构,为了既定的监管目标,依法律授权拥有的对证券市场各类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并监督其执行,对违反者给予处罚的权力。政府证券监管权将自律监管权排除在外,属于狭义的证券监管权。这一概念可以将性质上不属于行政机构,但能够代表国家履行证券监管职能的各国不同类型的机构纳入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研究范围,从而使概念具有普遍适用性。
     之后,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历史沿革,归纳出各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共性,即政府证券监管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何时介入证券市场,介入的程度怎样由各国的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决定,也决定了设立单一或者多个监管机构。政府证券监管权必须与自律监管权配合,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还要界清不同政府证券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边界,以及政府证券监管机构内部的权力界限,以提高监管的效率;而为了防止政府证券监管权不断扩张带来的危害,必须制定公开、灵活、注重相对人保护的权力行使程序,同时建立起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保证权力的规范行使。因此,实践中,完善各国政府证券监管最核心的目标应该是促进政府证券监管权的高效和规范行使,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一共性为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共性的提出,不仅被各国的历史实践所证明,而且还得到“强化市场型”政府理论、“瘦身国家”理论和宪政理论的有力支撑。“强化市场型”政府理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采取强制性制度安排的正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指出政府证券监管权的行使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在宪法和法律约束下行使。“瘦身国家”理论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指出政府证券监管机构与自律监管机构、其他政府监管机构之间合理配置权力的必要性。宪政理论从法学的角度论证了政府证券监管权既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也要保障权力的高效行使。三种理论分属不同学科,研究视角各异,但其共同目标都是探讨政府权力应该如何配置和行使,才能更为规范和高效,为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从现行法律规定的层面,结合我国政府监管的制度性背景,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针对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配置不合理和运行不规范是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导致了权力行使的低效。这是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政府监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配置不合理表现为政府证券监管权在三个层级主体间的重叠配置——政府监管主体与自律监管主体,不同政府监管主体之间和政府监管主体内部缺乏清晰的权力界限;运行不规范则因为权力行使程序的不完备和缺乏有效的权力运行保障机制。导致上述问题的表层原因在于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面临的制度背景,本文称之为制度性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配置和运行的现状,进而从根本上导致权力运行的低效。因此,仅靠法律研究无法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法律研究能够做到的是,通过梳理现行法规,对典型案例进行类型化整理和数据分析,查找现行权力配置、权力运行程序和权力运行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完善建议,在前述三种理论的指导下,以“促进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高效行使和规范行使”为目标,最终提出如下法律制度设计:
     第一,配置层面上权力高效运行之法律制度设计。为了实现证监会权力的高效行使,必须实现三个层级主体——证监会与自律监管机构、证监会与其他政府部门,以及证监会与其派出机构之间权力的合理配置。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证监会应该从宏观的层面上,作为法律和政策的支持者,逐渐还权于市场,通过对自律组织的监管实现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核心职能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而自律组织则履行基础性的日常监管职能;对其他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进行整合,逐渐实现证监会集中统一的监管;证监会授权其派出机构——证监局与其“一线政府监管机构”地位匹配的监管权。针对目前的监管现实,证监会可以考虑在自律监管优先原则、政府宏观监管原则和监管效率原则的指导下,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规定其与自律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增加证监会与自律机构间协调机制的规定,证券交易所在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证券业协会重点在纠纷解决机制、证券公司监管、市场创新和场外市场监管方面有所突破;针对“多头监管”的局面,考虑在不同政府证券监管机构中引入监管功能的竞争机制,促进不同监管机构的互动,建立各部门长效合作机制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授权证监局必要的处罚权,增加相应的监管措施,并明确证监局工作人员的免责机制,促进其监管权的高效行使。
     第二,程序视角下权力规范运行之法律制度设计。从现有法律规定层面上,证监会监管程序公开性差、灵活性不足、缺乏公众参与和对相对人利益的关注:从价值取向的层面上,证监会的监管程序没有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与促进监管效率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之间的平衡。为了保障证监会权力的规范行使,必须根据现代监管理念,在独立性原则、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原则、效率原则、救济原则的指导下设计未来的监管程序。针对目前证监会监管程序规则本身的不足,应该在依法监管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原则、比例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的指导下,保障监管行为的目的与手段相适应,不得违法撤销监管行为,尤其是授权性监管行为,保护被监管主体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吸收美国和英国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证监会规章制定程序、核准审批程序和调查处罚程序的具体建议。
     第三,保障机制维度下权力规范运行之法律制度设计。针对证监会监管体系内部的保障机制而言,必须促进证监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这是外部保障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需要进一步纠正证监会行政复议的逻辑性错误,扩大对复议申请人范围的解释,取消国务院终极裁决的规定,充分发挥复议机制的保障作用。针对证监会监管体系外部的保障机制,需要建立人大对证监会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证监会因事业单位的性质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同时合理界定人大监督权与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界限。就司法层面的保障机制而言,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并改变从法律规定中渗透出来的对司法审查的态度,在尊重证监会专业性判断的同时,不能抹杀法院监督的功能。为了应对媒体的利益冲突,应该取消证监会信息指定披露制度,在媒体之间引入高度的竞争,明确媒体新闻特许报道权与证监会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总之,通过构建多层次、高效的保障体系约束证监会依法规范行使权力。
     政府证券监管权的高效运行是核心的目标,规范运行是高效运行的前提和保障。权力配置、权力运行程序和权力运行保障机制的研究共同围绕高效与规范的目标进行。本文的具体内容分为六章:
     第一章“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界定”分为三节,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廓清政府证券监管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本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逻辑前提。第一节对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含义和特征进行界定。第二节探讨了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内容和类型,指出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内容包括法规制定权、核准审批权、日常监督管理权、调查处罚权、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等。其中法规制定权、核准审批权和调查处罚权是政府证券监管权的核心。并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政府证券监管权进行了类型划分。前两节对政府证券监管权内涵论述的基础上,第三节通过对与政府证券监管权邻近概念的比较,明确了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外延——总体而言,政府证券监管权是金融监管权的一部分,是对微观证券市场监管的权力,与宏观调控权在干预目标、作用对象和运作机制方面具有重大的区别。
     第二章“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历史沿革”分为两节,鉴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政府监管职能的差异,需要分别进行考察,第一节选取了美国、英国和德国作为研究范例,第二节对比韩国、印度、俄罗斯和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历史,发现各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共性和差异,为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三章“政府证券监管权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分为五节,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理论——“强化市场型”政府理论、“瘦身国家”理论和宪政理论,从不同学科的视角验证了第二章提出的政府证券监管权共性问题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并为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节明确了三种理论之间互相印证、互为补充的关系,第五节综合运用三种理论,对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如何高效和规范行使提出了制度设计的思路,以统领后三章的论述。
     对政府证券监管权进行理论研究基础上,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重点从实践的层面对政府证券监管权进行研究。这三章主要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设计思路进行了具体实施。总体而言,第四章从实体权力配置的角度论证了如何实现证监会监管权的高效运行,第五章从监管程序的层面,第六章从权力运行保障体系构建的视角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证监会监管权的规范运行。我国政府证券监管面临的制度背景是导致政府证券监管权运行中核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实施制度设计思路的基础,并为具体制度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目标。因此,在进行具体规定的分析前,对影响政府证券监管权配置和运行的制度性因素进行探讨,将问题置于更为宏观的制度背景中,以期为我国证监会权力的高效和规范运行提出更具时代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
     第四章“政府证券监管权高效运行之配置图景”分为五节,第一节对影响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制度性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是影响证监会与自律机构间权力配置状况的最根本原因,部门权力利益化是导致政府证券监管权分散于不同政府部门,权力重叠与冲突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是导致我国证监会监管权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同时决定了政府主导的监管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政府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局面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这种背景下,借鉴世界各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共性,并在三种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权力配置的未来发展趋势。后四节通过对现行法规的整理和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对三个层级主体——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证监会与其他政府证券监管机构、证监会内部机构间权力配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法律规定不完善引发的监管主体间权力配置的高度重叠和冲突是导致证监会权力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配置层面上权力高效运行之法律制度设计。
     第五章“政府证券监管权规范运行之程序映像”分为五节,第一节提出了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运行的指导原则及其具体应用,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探讨了证监会规章制定权、核准审批权和调查处罚权的行使程序,通过典型案例的类型化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证监会的监管程序存在公开性差,灵活性不足、缺乏公众参与,对相对人,尤其是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不力等缺陷,阻碍了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降低了监管权行使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并在参考国外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第五节从监管程序价值取向的视角对证监会监管程序的运行进行了整体的评价,描述了影响证监会监管程序运行效果的制度性因素,并根据监管程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提出证监会监管程序未来设计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程序视角下权力规范运行之法律制度设计。
     第六章“政府证券监管权规范运行之保障机制”分为四节,第一节研究了监管体系内部的保障机制,指出由于证监会行政复议制度存在逻辑性错误,即“自己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证监会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无法实现内部风险的控制,导致监管体系内部的保障机制无法正常运作,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完善。后面四节研究了证监会监管体系外部的保障机制,其中第二节对立法层面保障机制的研究指出人大监督是所有保障机制中最薄弱的环节,表面原因在于证监会事业单位的性质使其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根本原因在于人大监督体制本身的不足。同时指出,人大监督未来更加完善后必然要合理界定人大监督权与政府证券监管权之间的界限。第三节司法保障机制指出我国现有行政诉讼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是造成司法审查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的客观原因,而法院对证监会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考量是司法审查不足的隐性原因。第四节就媒体监督而言,传媒产业化的趋势和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的做法加剧了媒体的利益冲突,使媒体对证监会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为了促进媒体有效监督,还应该明确媒体新闻特许报道权与证监会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最后提出了保障机制维度下权力规范运行之法律制度设计。
     本选题通过对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系统研究,期望能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而最终的目标在于从法律层面上对如何实现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高效运行和规范运行提供制度设计,为我国政府监管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 after 10 years' development in spite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efficiency to punish the wrongful acts by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 the field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t is in need of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how the government carrying out its regulation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targe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starting logically from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pointing out that the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refers to the power for certain government agencies on behalf of the state to supervise and govern all bodies and their acts in this market, to mak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nd execute them, as well as the power to punish illegal acts in the process of fulfilling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on in security market for the purpose of meeting certain established goals.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s carried out in a narrow sense, which excludes self-discipline. This concept puts different agencies in every country performing state security regulatory function within the research fields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which makes it more widely applied.
     Then,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evolut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ewly-developing market countries via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alysis approaches, summarizes the common nat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y market. When and how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intervenes, and what is the degree of intervention is determined by government function orientation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in each country, which also determines to establish single or more regulatory agencies. Government regulation has to be combined with self-discipline. For newly developing market countries, the power limit between different government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the different parts in one regulatory agency in the market should be made clear to achieve the efficiency. To prevent the harm caused by the extens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public, flexible procedure putting more att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supervised should be made, as well as multi-level supervision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ower. Therefore, in practice, the core target to improve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is to help the application in a normative way efficiently to protect the investors and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market.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should learn from this.
     The common nature is not only proved by the practice in each country, but also supported by theories such as "Enhancing the market-type" government theory, "Lean state" theory and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Enhancing the market-type" governmen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carrying out compelling systematic arrangement in forming and developing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and pointing that this power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and market laws. "Lean state" theory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to allocate powers among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agency, self-disciplined agency and other government regulatory ag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stitution government theory proves that the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should be performed efficiently under the control of constitution and laws from judicial perspective. These three theories belongs 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ut their common purpose is to discuss how to carry allocate and perform government power in a efficient and normative way in the aim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e for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design. These three theories propose the thought on institutional design to carry out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effectively and normative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thesis sets its foot on proposing specific institutional design from the level of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argeting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via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pproaches within Chinese government regulatory institutional context. The core issue in this aspect lies that the power allocation is not reasonable and its function is not normative, which lead to the low efficiency in execution. We can find from the practice in each country, this a common issue in each country especially in newly developing market countries. The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is manifested by the overlapping of three levels supervision bodies, that is, there's no clear power distin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regulatory body and self-disciplined body, between different government regulatory agencies, between inner parts of the same agency. That the performing of the regulatory power is not normative is caused by the lack procedure on power execution. The superficial reason to cause the above problems lies that th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but the deep-rooted reason lies in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fac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which is called institutional factors here. These factors determines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n Chinese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thus causes the low efficiency in power performing. Therefore, this condition can not be changed in a through way via legal research only. Our research can only propose specific improving advices via reviewing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alyzing typical cases, finding problems in power allocation, power performing procedure, and power performing safeguard systems. Under the guide of the above three theories, the thesis propose the following legal institutional design in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in a more efficient and normative way".
     First is the legal institutional design on power performing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from the level of power allocation. To achieve this, power should be allocated reasonably in three levels, between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self-disciplined agencies, between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in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From the future tendency,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should perform its core function from a macro level, punish the illegal acts, gradually return the power back to the market, and let the self-disciplined body supervise the routine supervision. The power in other government regulatory agencies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rearranged to achieve the unified regulation by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sending agencies, security regulatory bureaus should be endowed corresponding supervision power. To meet the regulatory reality,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putting self-discipline in priority,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a macro-way and regulation efficiency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may consider stipulating the regulatory power of security regulatory bureau and other corresponding powers in the form of regulation.
     Second is the legal institutional design for the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regulatory power from the procedural perspective. From the legal stipulation level, the procedure applied by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lacks publicity, flexibility,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oncerns on the supervised. From the value orientation level, the procedure applied by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an not help to reach 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vestors and the promotion of supervision efficiency. To guarantee the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regulatory power by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regulatory procedure has to be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modern regulation concept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independence, transparenc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efficiency, and remedy. To deal with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procedure itself,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helpful experience from US and Britain. The thesis also proposes the specific advices on improv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The third is the legal institutional design to ensure the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regulatory power under protecting mechanism. Concerning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 in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firs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ner regulatory structure should be fostered, which is the base for the exterior mechanism to be in order. Second, the logical mistakes of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administrative review should be corrected, the explanation on the fields of the appliers on administrative review should be extended, the terminal verdict by the state council should be eliminated. Concerning the exterior protecting mechanism, a long term supervision mechanism from the people's congress is to be established with a reasonable definition on the border between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congress and the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ion. As far as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 from the judicial level,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court can not be neglected. In a word, multi-level and effective protecting mechanisms are to be established to limit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 a normative way.
     The core target for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its effective performance with normative performance as its premise. Power allocation, power performance procedure and power performance protecting mechanism are to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target of effective and normative performance. The thesis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specifically.
     ChapterⅠis the "definition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It plays a role of defining the outer part and inner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and providing logical premise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This chapter consists of 3 sections,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y market refers to the power endowed to organizations on behalf of the state performing the function of supervising the security market for certain targets, which includes the power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all the entities in this market, the power to make relative laws and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power to carry out them. In a narrower way, government supervision power on security market excludes self-discipline. This concept mak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n behalf of government enter the fields of research. There are many aspects for government supervision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of which, the power to make laws and institutions, the power to review before a stock become one part in the market, and the power to investigate unlawful acts and punish them are the core . With the help of the first two sections, the third section makes the outer sides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clear after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neighboring concepts. In whole,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y market is part of financial regulatory power.
     ChapterⅡis "the evolut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The first section selects developed countries as examples, while the second section selects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examples. Then this chapter proposes the common nature for a government supervision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which is also a problem to be settled. First, it is a problem to be settled to define reasonable power limitations for organization with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and organizations of self-discipline, as well as the bound between other government regulatory organ and inner governmental regulatory organ. For newly marketing countries, before we go to the above problem, we have to solve the issue on how to make clear the legal position on self-discipline organization and helping these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well. Second, it is many countries common sense to strengthen the regulion on securities market, to perform the regulation under legal procedure and to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supervised
     ChapterⅢ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ree different theories, "Enhancing the market-type" government theory, "Lean state" theory and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theory, proving the rightness and reasonability for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proposed in ChapterⅡ,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nstitutional design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Section four applies the above three theories to propose the thought on how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security market could perform effectively and normatively.
     Under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ChapterⅣ,Ⅴ,Ⅵcarries out it study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he empirical level via analysis on regulation and experience. ChapterⅣreasons how to perform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for the regulatory commission efficiently from the view of allocating the specific power, with Chapter V from the regulation procedure and Chapter VI from the view of constructing the safeguard to help the regulatory power under control. For factors out of law influencing the allocation and performing of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they are discussed under more macro institutional context to provide more practical advices.
     ChapterⅣis "the prospect of the allocation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There are five sections here.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future trend on power allo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actors out of law influencing the allocation on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The following sections propose corresponding advices via data analysis. The position on Chinese government function is the core reason to influence the power allocation between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securities market and self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The department interests' competition makes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ies market dispersed in differe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hich are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to allocate power faced by Chinese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security market. Therefore in a long time this condition will not be changed. To deal with the regulation reality, the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security market may play greater role in many fields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disciplines of self-discipline first and governmental regulation macroscopically, while the security association may put emphasis on disputes solving, stock company supervision, and market innovation and so on. To solve the state of "too many supervisors", it may be considered to introduce competing mechanism, helping the mutual activities among different regulatory entities. Necessary power to punish wrongful acts is in great need for security market regulatory bodies.
     ChapterⅤis "the prospect of the proced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This chapter consists of five sections. First section proposed the principle for Chinese government to perform regulatory power on security market.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performing procedures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and proposes improving advi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ing procedure for the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security market. The regulatory procedure should find balance between the supervision body and the bodies being supervised. In whol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the performing procedure carried out by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security marke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security market should learn from good examples, follow established principles, and performs its power efficiently under due procedure. The legal institutional design under the procedural perspective on the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regulation is to be propos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Ⅵis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s on the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Section I focuses on the inner supervision in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pointing its logical mistake, that is, "to be his own judge". The following four sections focus on the protecting exterior mechanisms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It is pointed in this part the superficial reason for the regulatory commission evading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people's congress is cau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ommission, while the ultimate reason lies in the deficiency i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rom the people's congress. This par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people's congress should reasonably define the border between supervision from the people's congress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securities market. The third section focuses on the judicial protecting mechanism, which points out that the deficiency in administrative lawsuit and the special consideration on the special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judicial supervision not performing well. Section four focuses on media supervision. Conflicts come from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media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quirement from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makes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media less effective. To foster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from the media, the border between the media's reporting rights and the honor rights of the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is to be made clear. In the end, the thesis proposes legal institutions design on the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power in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 dimension.
     This thesis hop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alysis scheme on the coming corresponding research, the ultimate aim of this thesis is how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and normativ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government security regulatory pow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e for Chinese government regulatory agencies.
引文
1 著述主要包括:洪伟力:《证券监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赵锡军:《论证券监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龙超:《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翟志坚博士学位论文:《证券市场监管:经验分析及其理论框架》,复旦大学,2002年,政治经济学专业;杨卫东博士学位论文:《证券市场监管的组织结构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西方经济学专业;陶虎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效率分析》,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产业经济学专业;屈国俊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基于博弃论视角的分析》,西北大学,2005年,政治经济学专业;赵洪军博士学位论文:《转型时期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念演变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经济思想史。
    2 著述主要包括: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李志君:《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岳彩申、王俊:“监管理论的发展与证券监管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现代法学》,2006年第2期,第116—123页;沈鹏博士学位论文:《证券监管的限度——从法学角度的引介性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民商法专业;熊敏硕士学位论文。《试论证券监管主体及其责任》,东南大学,2004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任立秋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的证券监管权及其法律规制》,安徽大学,2005年,经济法专业:高西庆:“论证券监管权——中国证券监管权的依法行使及其机制性制约”,《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第3—13页;李玉基:“证券监管权有效行使的路径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69-75页。
    3 参见:John Fagan,"The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the Devdopmeat of the Thai Stock Market," 16 Colum.J.Asian L.(Spring,2003),p.316: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美国法律文库),张学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页:Bernard Black,"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Strong Securities Market,"48UCLVLaw Review(April 2001),p.785;Zohax Goshen and Gideon Parchomovsky,"The Essentilal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55 Duke L.J.(February,2006),p.711;Stephen J.Choi and Kon Sik Kim,"Exploring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Establishing a New Stock Market for Shareholder Value Oriented Finns in Korea," 3Chi.J.Int't L.(Fall,2002),p277-300;Stephen Choi,"Regulating Investors Not Is.suets:A Market-Based Proposal," 88Cal.L.Rev.(March,2000),P.282;J.Robert Brown,Jr.,"Order from Disord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Securities Markets," 15 U.Pa.d.Int'l Bus.L.(Winter,1995),p.557.
    4 参见:Paul G.Mahoney,"The Allocattion of Govemment Authority:The Exchange as Regulator," 83 Va.L.Rev.(October,1997),p.1453;Marcel Kahan,"The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Authority:Commentary:Some Problems With Stock Exchange-based Securities Regulation," 83 Va.L.Rev.(October,1997),p.1509,Roberta Romano,"Empowering Investors:A Merket Approach to Securities Regulation," 107 Yale.L.R.(June,1998),P.2427;Edmund W.Kitch,"The Privatization of Securities Laws:Proposals for Reform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An Overview," 41 Va.J.Int'l L.(Spring,2001),p.629-652.
    5 参见:Dale A.Oesterle,"Regulation NMS:Has The SEC Exceeded its Congressional Mandate to Facilatate A "National Market System" in Securities Trading?",1 N.Y.U.J.L.& Bus.(Summer,2005),p.613-673;Robert A.Prentce,"The Inevitabilty of A Strong SEC," 91 Cornell L.Rev.(May,2006),p.775-839;Curtis J.Milhaupt,"Managing the Market: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Japan," 30 Stan.J Int'l L.(Summer,1994),p.423-481;New York Law School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w Symposiun,"The Russian Securities Markets:Regulation and Practice," 18 N.Y.L.Sch.J.Int'l & Comp.L.1,(Spring,1998),p1-15.
    6 参见:John J.Coughlin,"The History of The Judici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Regulatory Governance," 38 Idaho L.Rev.(Summer,2001),p.89-133;David Schoenbrod,"The Delegation on Doctrine:Could The Court Give it Substance?" 83 Mich.L.Rev.(April,1985),p.1223-1290;Frank B.Cross,"Shattering The Fragile Case For Judicial Review ofrulemaking," 85 Va.L.Rev.(October,1999),p.1243-1334.
    7 Paul G Mahoney,"The Exchange as Regulator,"83 Va.L.Rev.(October,1997),p.1453.
    8 Bernard Black,"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Strong Securities Market," 48UCLV Law Review (April,2001),p.783.
    9 ibid,p.785.
    10 J.Robert Brown Jr.,"Order from Disord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Securities Markets,”15 U.Pa.J.Int'l Bus.L.(Winter,1995),p.557.
    11 Zohar Goshen and Gideon Parchomovsky,"The Essential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55 Duke L.J.(February,2006),p.711.
    12 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美国法律文库),张学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页。
    13 John Fagan,"The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ai Stock Market," 16.Colum.J.Asian L.(Spring,2003),p.316.
    14 ibid,p.303.
    15 Curtis J.Milhaupt,"Managing the Market: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Japan," 30 Stan.J Int'L.(summer,1994),p.481.
    16 Stephen Choi,"Regulating Investors Not Issuers:A Market-Based Proposal," 88 Cal.L.Rev.(March,2000),P.282.
    17 洪伟力:《证券监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8 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9 龙超:《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页。
    20 赵锡军:《论证券监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0页。
    21 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22 李志君:《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23 监管主体的划分详见本章第二节关于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分类。
    24 李玉基:“证券监管权有效行使的路径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69页。
    25 任立秋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的证券监管权及其法律规制》,安徽大学,2005年,经济法专业。
    26 高西庆:“论证券监管权——中国证券监管权的依法行使及其机制性制约”,《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第3-13页。
    27 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31[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97-98页。
    32 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拥有的证券监管权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最强大和广泛的,拥有的执法权包括民事强制执行权、提起诉讼的权力、发布禁令、民事处罚的权力等。英国的金融服务监管局根据《2000年金融服务法》规定拥有了处罚权、下达搜查命令、起诉权和要求对客户资产进行赔偿权等。对比美国和英国,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证券监管机构拥有的权力范围比较窄。如泰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02年改革前对证券违法行为只能提起刑事和行政诉讼,不能提起民事诉讼;中国的证券监管委员会没有对证券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力。参见: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552页、246页、22页。John Fagan:“The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ai Stock Market,”16 Colum.J.Asian L.(Spring,2003),p.309.
    33 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2001年开始,日本的金融厅负责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拥有处罚权。证券交易等监视委员会设在金融厅内部,负责调查揭露违法违规机构的犯罪行为,但该委员会不具有直接行使行政处罚的权力,只具有“动议”权,即向内阁总理和金融厅长官提出行政处分的动议。参见: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34 因为美国SEC由独立的行政法官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罚,与司法审判的程序类似,因此,其做出处罚的权力被称之为“裁决权”。参见: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但在我国,“行政裁决”具有特定的含义。因此,本文没有使用“裁决权”作为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内容之一,而使用“处罚权”,以免引起混淆。
    35 如:中国证监会2003年制定了《证券期货规章制定程序规定(试行)》,美国SEC的规则制定程序受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以下简称“程序法”)~(35)、1995年《文书精简法》、2003年《监管弹性法》和《SEC行为规范》的调整。
    36 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7 对此,也有学者将之称为金融检查权。参见:张忠军:《金融业务融合与监管制度创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5-380页。
    39 参见《证券法》(2005年)第150条至第154条的规定。
    40 参见:高西庆:“论证券监管权——中国证券监管权的依法行使及其机制性制约”,《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第4页。
    41 SEC为依1934年《证券交易法》设立的独立委员会,其立法、执法独立与行政机构,直接对国会负责,为联邦证券监管机构。英国的FSA为有担保的有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根据《2000年金融法》设立。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法国的AMF为独立于政府的法人机构,主席由总统任命,依据2003年《金融市场安全法》设立,代表国家行使证券市场的行政监管权。参见: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548-549页,第243-244页,第280-292页。
    42 参见:高西庆,“论证券监管权——中国证券监管权的依法行使及其机制性制约”,《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第5页。
    43 本处所指的“准司法权”是指政府证券监管机关拥有的,原属于法院或者国家公诉机关拥有的权力。“行政执法权”的含义为早期行政法学的理解,即行政机关拥有的权力仅为由立法机关授予的,单纯的法律执行权,这种执行权不包括法规制定权在内。国外学者使用“准司法权”概念源自严格的三权分立,因为本文的分类涉及到国外情况,为了便于说明,故借用这一概念。但这一概念在我国还是应该慎用。
    44 美国SEC由独立的行政法官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罚,与司法审判的程序类似,其做出处罚的权力被称之为“裁决权”,或“准司法权”。因为美国设有行政法官,情况特殊,称之为“准司法权”具有合理性.
    45 参见:夏志琼:“‘准司法权'能否扼住违法者的咽喉”,《中国乡镇企业》,2006年第3期,第40页.但本文 认为,此种提法并不妥当,从目前的诉讼法和行政法理论看,查封冻结只能属于强制措施。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证监会并不拥有准司法权。
    46 参见:张忠军:《金融业务融合与监管制度创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397页.
    47 随着个人账户养老制度在各国越来越普遍,一些国家已经把养老基金作为金融业的第四个领域进行监管。
    48 本节的证券监管权为广义的。
    49 参见:胡光志:《虚拟经济及其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9页.
    50 钱小安:《金融监管体制、效率与变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51 如成立银行和证券业的统一监管者、银行和保险业的统一监管者、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统一监管者,参见:张忠军:《金融业务融合与监管制度创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页.
    52 参见:杨三正博士学位论文:《宏观调控权论》,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经济法专业,第28-43页.
    53 参见:盛学军:“监管失灵与市场监管权的重构”,《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第37-38页.
    54 参见:洪伟力:《证券监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55 如1961年,SEC通过在一项根据国会授权而形成的研究报告中建议。增加了NASD全职职员的数量并赋予其更大的权力,直接推动了纳斯达克市场的迅猛发展和NASD的自身建设;SEC通过1977年的规定和1983年对《证券交易法》做出补充规定,促进了NASD会员数量的增加.参见:陈霞:“证券业自律监管的历史发展”,《中国证券报》,2002年8月13日,第B04版。
    56 参见: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550页。
    57 参见:高基生:“德国证券市场行政执法机制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4期,第36-41页。
    58 此次调查内容涉及监管成本的总额、构成、产生来源等,并详细分析了监管成本对于当前监管环境的影响.调查的详细内容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代表团:“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席ICSA2006年会报告”,证券业协会网站,http://www.sac.net.cn/newcn/homelinfo_detail.jsp?info_id=1184916911100&info_type=CMS.STD&cate_id=81183686376100,访问日期:2007年9年6日。 预算控制主要通过国会中拨款小组委员会决定增加或减少SEC的预算来达到经常性监督的目的。议员的个别案件调查是指国会议员选举区的选民,在其和行政机关交涉时请求议员给予帮助,以便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议员对于该请求进行干预和调查。通过这样方式可以发现问题,引起国会委员会的调查,甚至引起法律的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参见: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945-950页.
    65 参见:Douglas C.Michael,"Untenable Statu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Listing Standards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47 Bus.Law(Summer,1992),p.1461.
    66 参见:《2000年金融服务法》第19条、第40条至第55条、第72至76条的规定。资料来源:英国公共部门信息办公室网站,http://www.opsi.gov.uk/ACTS/acts2000/ukpga_20000008_en_1,访问日期:2007年11月1日.
    67 参见:《2000年金融服务法》第380条至386条关于禁令和限制令的程序,第397条至403条关于各种违法行为处罚程序的规定。
    68 参见:《2000年金融服务法》第55条、76条、78条、89条、92条、第127条、第132条至第137条。
    69 参见:高基生:“德国证券市场行政执法机制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4期,第38-41页。
    70 Jake Keaveny,"In Defense of Merket Self-Regulation: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Futures Regulation and the Trend Toward Demutualization,"70 Brooklyn L.Rev(Summer,2005),p.1451.
    7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本文所列美、英、德均为OECD成员国.
    72 1996年,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新兴市场有158个,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前苏联东欧地区.我国内地股市、我国台湾股市、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及土耳其等均属于新兴市场。以此标准,有的国家,例如韩国,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已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由于其股市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成熟,仍被认为是新兴市场。本节选择韩国、印度、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探讨。
    73 参见: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173页。
    74 参见:陈自强、汤秋红:“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出席第十二届亚洲证券论坛情况的报告”,中国证券业协会网,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fo_detail.jsp?info_id=1184919417100&info_type=CMS.STD&cate_id=81183686399100,访问日期:2007年8月2日。
    75 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76 该法内容参见: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572-591页.
    77 参见:孙超:“印度证券市场:以民间力量为主——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励弘”,《中国经济报告》编辑部:《中国经济报告》(第7期),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2007年版,第138-144页;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202页.
    78 参见: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485-515页;J.Robert Brown,Jr.,"Order From Disord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Securities Markets," 15 U.Pa.J.Int'l Bus.L.(Winter,1995),p.552-558:Bernard Black,Reinier Kraakman,and Anna Tarassova,"Russian Privaf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What Went Wrong?" 18 NW.J.INT'L L.& BUS.(July,2000),p.1752-1758..
    79 余甫功:《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分析与机制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80 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的分析,详见第四章第一节.
    83 参见:[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上海世际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页.
    84 参见:[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上海世际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35页。
    85 参见:马洪雨:“经济法在构建‘强化市场型政府'中的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34页。
    86[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87 参见:袁持平:《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88[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2页。
    89 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9页。
    90[德]乌茨·施利斯基:《经济公法》,喻文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91[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张成福等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9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93 同上注,第23页。
    94 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95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其中,建设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和国防科工委被撤销,新组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环境保护部。
    96 参见:[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77页。
    97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
    98 白钢、林广华:《宪政通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99[美]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页.
    100 高秦伟:“宪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探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第43页.
    101 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102[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页。
    103 同上注,第156页。
    104 同上注,第7页。
    105 李煜兴:“宪政理论的代际演进与均衡的行政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页。
    106 参见:罗伯特·W·哈思:“政府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骆梅英译,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监管与改革》(第2卷第3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127页。
    107 详见第二章第一节关于美国部分的论述.
    108 马克·罗:“法律起源与现代证券市场”,辛亚杰译,吴敬琏:《比较》(第29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79-120页。
    109 参见:马克·罗:“法律起源与现代证券市场”,辛亚杰译,吴敬琏:《比较》(第29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80-92页.
    110 参见:祁斌:“从市场的自我演进到政府的制度设计——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特点及政府在危机中的行为”,《中国经济观察》,2006年第4期,第23页.
    111 马克·罗:“法律起源与现代证券市场”,辛亚杰译,吴敬琏:《比较》(第29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112 详见第二章第二节中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历史.
    113 例如,深圳股市“黑市”交易集中于两个阶段:1990年上半年和1990年下半年,进入11月份“黑市”成交价高于挂牌价150-200%。交易所的建立有助于交易秩序的维护.参见:李长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与发展》,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49-70页.
    114 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栏目组:《中国股市十年钩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8页。
    115 《证券法》第105条第2款规定,实行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的财产积累归会员所有,其权益由会员共同享有,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财产积累分配给会员。
    116 参见:陈野华等:《证券业自律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实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6-12页.
    117 徐明、卢文道:“从市场竞争到法制基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45页.
    118 例如,上交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任免权:1990年—1993年间,由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提名、人民银行总行核准、理事会聘任.参见:《上交所1990年章程》第25条;1993年—1999年间,总经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同证监会提名,报证券委备案,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提名,理事会聘任.参见:《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1993年)第20条和《上交所1993年章程》第27条.深交所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任免与上交所的情况类似.
    119 参见:方流芳:“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反思‘与国际惯例接轨'”,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4期,第44-52页。
    120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与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能相关的诉讼案件管辖与受理问题的规定》(2005年1月31日实施).
    121 如1998《证券法》规定,证监会可以授权证券交易所核准上市申请,2005年《证券法》直接规定,证券交易所依法核准上市。
    122 如2003年6月13日,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向证监会提起行政复议,认为某交易所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是错误的,请求证监会纠正。案情参见:高西庆、陈大刚:《证券法学案例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167页.
    123 江涌:“警惕部门利益膨胀”,《瞭望》,2006年第41期,第33页.
    124 参见:卓毅、胡春香:“会计准则制定权的争夺:理论分析与中国实际”,《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第46-48页。
    125 王镇江:“成思危称大部制改革不涉及金融部门”,《21世纪经济报道》网络版,http://www.21cbh.com/content.asp?ncwsid=28280,访问日期:2008年3月5日。
    126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13条、第14条规定。
    127 参见:《证券法》第55条、56条、57条、60条、61条、62条和第72条的规定,《交易所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06)第14.1.8条,14.2.15和14.3.14条规定和《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06)第14.1.7条,14.2.15和14.3.13条规定。上市公司暂停、恢复、终止上市审批权已经列入《证监会第四批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2007年),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证监发[20011147号)第3条和第4条仍规定证监会可以更改或撤销交易所的决定。
    128 同上注。
    129 参见:《证券法》第84条、114条、115条规定,《交易所管理办法》第38条、39条、85条、86条、87条规定.
    130 同上注。
    131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
    132 参见:《证券法》第121条规定,《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
    133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42条规定.
    134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41条规定,《上交所境外特别会员管理暂行规定》(2002)和《深交所境外特别会员管理暂行规定》(2002)。
    135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深交所会员管理规则》(2007)和《上交所会员管理规则》(2007)第三章的规定。
    136 参见:《证券法》第179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交易所管理办法》第45条和第47条规定.
    137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45条、第46条和第47条规定,深沪交易所《所会员管理规则》第六章的规定.
    138 参见深沪交易所《所会员管理规则》第四章第三节的规定.
    139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
    140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深沪交易所《所会员管理规则》第七章的规定.
    141 参见:《证券法》第122条、129条规定,《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监发[2002]5号)第3条和第二章。该部份的某些批准权列入了《证监会第一批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包括:投资咨询机构设立初审、审批、迁址初审、审批;申请新设服务部初审;外资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设立初审、展期核准;证券分支机构开业核准;证券公司营业部转让、互换初审;专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名称、营业场所变更审批,注册资本、出资人、出资比例变革审批,业务范围、业务内容业务方式变更审批.列入《证监会第三批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包括:境内证券类机构在境外设立的证券类机构撤销审批,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处撤销核准.
    142 对证券公司进行业务牌照管理前,实行证券公司类型核定,该核定权列入了《证监会第四批行政许可项目》.
    143 参见:深沪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2007)第5.2.3条规定.
    144 参见:《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目录》(2004).
    145 参见:深沪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2007)第5.2.3条规定.
    146 参见:《证券法》第131条,《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目录》(2004),《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第三章,《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2006)。
    147 参见深沪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2007)第1.4条规定。
    148 参见:《证券法》第130条、136条、和150条规定,《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第四章。
    149 参见:深沪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2007)第四章的规定和第5.2.3条规定。
    150 参见:《证券法》第148条、149条规定,《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第五章规定,《证券公司检查办法》(2000)第4条至第14条的规定;《证券公司治理准则》(2003第259号)的规定.
    151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45条、第46条和第47条规定,深沪交易所《所会员管理规则》第六章的规定。
    152 参见:《证券法》第150条至154条的规定,《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谈话提醒制度实施办法》(2001第6号)的规定.
    153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深沪交易所《所会员管理规则》第七章的规定。
    154 参见:《证券法》第10条、第13条、16条和50条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06)第7条规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006)第5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6),《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目录》(2004),《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07年)。
    155 参见:《证券法》第48条和50条。目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其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股票上市条件均高于《证券法》的规定。 如《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06)第5.1.1条规定.
    156 对此,证监会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6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说明书》(2006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一股票上市公告书》、《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5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3年修订).
    157 参见:《证券法》第71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6)第9条.
    158 参见:《证券法》第115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6)第9条,《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54条、55条和56条规定,深沪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9条和2.11条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股票上市公告书》(证监发[2001]42号)发布的《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2006).
    159 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监发[2002]1号)、《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证监发[2006]21号)、《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证监公司字[2006]38号),并发布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通知》(国发[2005]34号)、《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8号).
    160 深沪证券交易所各自制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上交所上市公司监事会议事示范规则》(2006)、《上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会议事示范规则》(2006)、《深交所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2006)、《深交所关于做好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2007).
    161 参见:《证券法》第71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证监发[2006]21号)、《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未生效)(2007年)第39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2007]56号)的规定。
    162 参见:深沪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十七章的规定。
    163 参见:《交易所管理办法》第99条规定。
    164 参见:深沪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7.1条至第17.5条的规定.
    165 包括《上市公司章程指引》(1997年和2006年)、《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06年)等。
    166 “《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中国证券报》,2007年9月8日,第14版。
    167 参见表4—3和《深交所关于做好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2007)第4点,《上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指引》(2007)、《深交所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2006)第3章和《深交所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2006)第3章的规定.
    168 Maria larrie Alinsunurin,Demutualization of the Philippine Stock Exchange,in Demutualization of Stock Exchange ——Problems,Solutions and Case Studies,edited by Shamshad akhtat,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2,p.309.
    169 2005年秋季美国证券业协会(SLA)对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证券公司监管成本的调查结果印证了SEC,NASD 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监管权重叠导致监管成本激增的事实.具体内容参见第二章第一节的论述.
    170 典型的例子为2007年深圳万科集团总裁王石的夫人买卖万科集团的股票期间,公司不断传出利好消息,股价上涨,但由于无法举证,证监会没有办法进行处罚.最终,以王石在网上公开道歉结束.值得借鉴的是,美国对于内幕交易采取结果认定原则,大大降低了举证难度.不过目前证监会已经制定了《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并已经在业内试行.
    171 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06)第6.1至6.5条规定。
    172 其中2002年做出17件行政处罚决定、2003年做出35件行政处罚决定、2004年做出49件行政处罚决定、2005年做出43件行政处罚决定、2006年做出38件行政处罚决定。该数据根据证监会网站资料统计得出,http://www.csrc.gov.cn/n575458/n776436/n3376288/n3376382/index.html,访问日期:2007年5月1日。
    173 周翀:“我国证券执法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上海证券报》,2007年11月17日,第1版。
    176 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来源:香港联交所网站,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Ch%202A%20(C)_tc.pdf,访问日期:2007年5月24日.
    177 香港联交所《交易规则》来源:香港联交所网站,http://www.hkex.com.hk/rulr/listrules/Cap-07.pdf,访问日期:2007年5月24日。
    179 参见:《证券业协会章程》第5条至第7条规定.
    180 参见:《证券法》(2005年)第176条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法》第10条规定.
    181 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代表团:“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席ICSA2006年会报告”,证券业协会网,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fo_derail.jsp?info_id=1184916911100&info_type=CMS.STD&~te_id=81183686376100。访问日期:2007年9月6日。
    182 《中国证券业协会章程》第25条、第35条第2款。
    183 截至2007年6月,在代办系统挂牌的股票共67只,其中原STAQ、NET系统公司股票9只,退市公司股票43只(包含退市A股38只和退市B股5只),中关村园区公司股票15只;累计成交金额87亿元,累计成交数量36亿股,累计成交笔数85万笔;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累计开户52万户;具有主办券商资格的证券公司21家,其中18家为具有推荐园区公司挂牌转让资格的证券公司.
    184 如美国,对证券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检查主要由证券商协会负责,SEC对证券公司的检查也主要为了调研或了解行业整体状况。参见:张伟:“美国证券机构监管的实践和经验——证券公司监管专题培训侧记”,《中国证券》,2006年第6期,第15页。
    185 董炯、覃舸:“美国SEC执法制度之基本类型”,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苑》(第65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00页.
    186 如:2004年11月13日至14日,证券业协会、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举办了资本市场产品创新与制度创新研讨班。
    187 参见:罗培新:“试析新《证券法》背景下证券业协会的定位与功能”,《中国证券》,2006年第1期,第43-45页。
    188 如日本证券业协会(JSDA)对日本加斯达克市场监管、韩国证券商协会(KSDA)对韩国自由板市场监管、中国台湾地区柜台买卖中心上柜审议委员会负责台湾地区上柜市场和兴柜市场的监管.具体内容参见:尹舒:“海外场外市场中自律组织作用比较与借鉴”,《中国证券》,2007年第4期,第27-28页.
    189 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主板退市公司形成的股份转让系统;另一个部分是200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企业代办股份报价转让报价系统。
    190 参见:《证券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报告》.
    191 参见:《财政部、证监会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2007]6号)第6条。
    192 财政部、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193 为此,财政部、证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批办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令第39号)、《关于试行国债净价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01]12号)、《关于开展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通知》(财库[2004]17号)、财政部和证监会还发布过《关于财政国债中介机构转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债字[1999]225号)等规范性文件.
    194 参见:《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2号)、《财政部、证监会关于对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综合检查的通知》(财企[2004]15号)。
    195 参见:《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证监发(2006)65号)第6条、第14条、第15条、16条.
    196 参见:《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令第27号)第22条至第25条.
    197 参见:《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银发[1999]288号)第5条规定,《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有关事宜》(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5号).
    198 参见: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制定的《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银发[2004]256号)第4条规定、第7条规定、第9条规定、第36条至第39条规定、第43条规定.
    199 参见:国资委、证监会关于印发《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7]108号)第4条.
    200 参见;2005年08月23日,国资委、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证监会、国资委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第4条。
    201 参见:《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第10条规定、证监会发布《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的通知(证监发[2007]94号)、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0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7年9月17日)第8条规定和第9条规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第6条规定、第13条规定、第21条至第23条规定、国资委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证监会令第19号)第3条规定、第7条规定和《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7]109号)第8条规定.
    202 证监会2006年颁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之后,2007年欲设立证券金融公司,从银行贷款,然后把贷款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给合格的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再由试点券商把贷款授信给客户。这样将使银 行资金正式进入股市,但需要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配合才能完成,目前证券金融公司仍在组建当中.参见:丁靖蕊:“证券金融公司胎动为银行资金入市提供合法渠道”,《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4月10日,第B5版。
    203 参见:《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7年)第2条规定,《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7年第2号)第5条规定、第35条规定,《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7年第3号)第9条、第27条、第34条规定.
    204 参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6年第8号)第5条、第28条、第29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第9条和第10条规定、《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证监会令第19号)第22条、第23条规定。
    205 参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证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第36号令)第3条、第5条、第8条、第9条规定。
    206 参见: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颁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监会、证监会第12号令)第4条和第53条规定,《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5]13号)、《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第1条规定。
    207 参见:《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年第3号)、《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事项目录》、证监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139号)证监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3号—保险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6]151号)等。
    208 参见: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制定的《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保监发[2005]16号)第7条、第23条规定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209 参见:《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21号)第10条、第11条,《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企业债券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财金[2004]1134号)第2条、第3条、第13条规定.
    210 参见:《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7条规定和第90条规定.
    212 参见:《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85条、第87条、第89条、第90条、第91条和第104条的规定。
    213 中纪委一室负责对大型国有企业、中纪委二室负责金融类企业的纪律检查.
    214 参见:《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22号)、《期货公司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3号)、2004年7月15日《证监会关于做好下放派出机构行政许可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监管的若干意见》(证监机构字[1999]14号)、《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明确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监管职责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0]11号),《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派出机构业务工作职责的通知》(证监发[2000]73号),《关于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4]67号)、《关于证券机构类行政许可事项审核工作的若干要求》(机构部部函[2005]576号)、《关于证券公司股权变更初审有关事项的通知(机构部部函(2006)424号)等。
    215 参见:《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06]30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06]第32号)、《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证监发[2001]125号)、《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派出机构业务工作职责的通知》(证监发[2000]73号)、《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会公司字[2001]105号文)、《关于发布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监管工作规程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0号)、《关于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及相关附件报送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3]7号)、证监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0]62号)、《关于发布《上市公司检查办法)的通知》(证监发[2001]46号)、《证监会关于加强派出机构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1]98号)、《上市公司辖区监管责任制工作规定》(证监公司字[2005]42号)、《关于印发<保荐制度监管职责分工指引>的通知》(证监发[2004]109号)、《关于做好为上市公司出具再融资监管意见相关工作的通知》(上市部函[2003]228号)、《关于做好为上市公司出具再融资监管意见相关工作的补充通知》(上市部函[2004]097号).
    216 参见:《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派出机构业务工作职责的通知》(证监发[2000]73号)、《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明确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监管职责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0]11号)。
    217 如上市公司的某一投资行为并未达到披露标准,但证监局怀疑其可能利用此投资行为掏空上市公司,只能采取约见公司董事谈话,要求公司报告与投资相关的数据,如:本月的现金存量等.
    219 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220 所谓“议会保留”原则是法律保留原则产生依据的宪法原则之一,即法律保留意义上的‘法律”仅指正式法律(议会法律)。
    221 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
    222 参见: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第46-49.
    223 根据《宪法》第62条、第67条规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及其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属于严格的法律保留事项:《立法法》第8条、第9条、第10条规定,明确由法律规定的绝对事项、可以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及授权的目的和范围;《行政处罚法》第9条至第13条规定明确了设定行政处罚的法律层级,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为绝对法律保留事项;《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了只有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事项。
    224 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225 案件具体情况详见第六章第三节的论述.
    226 参见:徐丹:“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引入和应用”,《行政与法》,2006年第8期,第89页.
    227 《行政复议法》第1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行政处罚法》第54条第4款规定,对于行政处罚显示公平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228 典型的例子是针对2007年5月以来证券市场为“牛市”,非理性投资增多的情况,为了提醒投资风险,证监会于5月11日和5月23日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证券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这些通知对证券公司而言带有强制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带有提示性质.
    229 参见:莫于川、林鸿潮:“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法商研究》,2004年:第5期,第82-83页。
    230 如《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9条中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项规定判决撤销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第69条依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虽然也未正式使用信赖保护的概念,但将“诚实守信”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明确规定下来,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232 案件来源:倪荣根:“苦水满腹9位PT水仙股东状告上交所与证监会”,《国际金融报》,2001年4月27日,第3版.
    233 这些部委、机构及《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的制定年份为:国土资源部1999年、地震局2000年、铁道部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税务部门2002年、科学技术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信息产业部2005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7年.
    234 美国的经验详见第二章第一节的论述.
    235 关于成本收益分析的详细论述,参见:罗伯特.W.哈恩:“政府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骆梅英译,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监管与改革》(第2卷第3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27页。
    236 参见:《证监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试行)》第二章一般程序第9条至第32条的规定。
    242 参见:《行政许可法》第8条、第69条规定.
    243 参见:廖杨丽:《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203页.
    244 该条例的实施日期为1999年09月16日,因《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6号,实施日期2003年12月5日)废止,后者因《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证监会令第31号,实施日期2006年5年9日)废止.
    245 该案中,就法定程序而言,确实存在福建南平提出的发审委程序不公开、拒绝聆讯、不说明理由等问题,而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除了明确规定必须公开和说明理由外,并没有明确是否必须聆讯申请人.因此,证监会的复议结果是证监会决定中未予以说明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纠正。根据2006年证监会最新的规定,已经明确了发行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到会陈述和接受询问的权利,同时公开了发审委委员的身份、并将会议时间等公开,将无记名投票改为记名投票等,使得程序的公开、透明度增强.
    262 参见:谢平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180页。
    263 周汉华:“监管机构行政程序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载周汉华:《政府监管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4页。
    26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266 周汉华:“监管机构行政程序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载周汉华:《政府监管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6页.
    267 也有学者认为行政复议是证监会权力运行的外部监督机制。参见:李志君:《证券市蛹政府监管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页.但是。由于证监会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复议——由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上级机关为复议机关,而是自己作为复议机关,因此,很难将其归为监管体系的外部监督。
    268 参见:证监会在国务院部委行政复议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中国法制信息网,访问日期:http://www.chinalaw.gov.cn/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co950369613-,2006年8月23日.
    269 本表根据证监会网站数据统计获得,http://www.csrc.gov.cn/n575458/n575742/n3750849/index.himl,访问日期:2007年12月6日。
    270 高西庆:“论证券监管权——中国证券监管权的依法行使及其机制性制约”,《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第12页。
    271 如:国务院于2007年4月11日对科龙前任董事长顾雏军、财务部副总监晏果茹不服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市场禁入决定和行政复议决定作出最终裁决,维持证监会作出的上述行政决定。参见:钟正:“国务院终局裁决维持证监会对顾雏军的处罚”,《中国证券报》,2007年4月12,第A03版.
    272 狂杜曙光:“对我国行政复议若干制度的反思”,《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50页。
    273 案例来源:高西庆、陈大刚:《证券法学案例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169页.
    274 旧《证券法》第57条将交易所终止上市行为规定为依证监会的授权.
    275 朱新力:《行政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78页.
    276 类似的案例还有2003年余某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止某股票上市决定不合法向证监会提起行政复议,也以申请人资格不当为由不予受理。
    277 参见:《规范》第400条(听证期间复议)、410条(听证官初始裁决的复议)、411条(委员会对听证官初始裁决的审议)、420条(对自律组织的决定申请复议)、421条(委员会对自律组织决定的审议)、430条(对依授权所做决定的复议)、431条(委员会对依授权所做决定的审议)、471条(再次复议)的规定.
    279 皮建才:“证券监管须防权力悖论”,《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2月7日,第8版。
    280 FSA Chairman Howard Davies,"Quality Assurance and Internal Audit(QA/IA) at the FSA ",FSA网站,http://www.fsa.gov.uk/pubs/other/qa_ia.pdf,访问日期:2007年12月1日.
    281 FSA Chairman Howsrd Davies,"Now Direct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nteral Audit at the FSA",FSA网站,http://www.fsa.gov.uk/Pages/Library/Communication/PR/2003/016.shtml,访问日期:2007年12月10日.
    282 张继荣:“监督是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要旨”,《决策探索》,2007年第1期,第69页。
    284 参见:杜力夫:《权力监督与制约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316页。
    285 参见:乾弘:“中国证监会100%答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证券日报》,2004年3月3日,第A1版。周翀:“证监会100%办复建议提案”,《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1日,第2版.证监会公告白皮书:“2005年中国证监会认真答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近80件”,证监会网站,http://www.csrc.gov.cn/n575458/n2497652/n3650842/n3650989/n3651089/3653903.html,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日.周翀:“2006年证监会议提案办复率100%”,《上海证券报》,2007年3月2日,第2版。周翀:“证监会100%办复去年两会建议提案”,《上海证券报》,2008年2月29日,第2版.
    286[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0页。
    287 徐振光:“论权力运用与人大监督”,《人大研究》,2007年第7期,第9页。
    288 陈志武:“谁来监督‘监管委员会'”,载陈志武:《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
    289 《监督法》第27条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 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委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审议,或者由常委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委会也可以委托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
    290 陈志武:“证监会、法院与人大:如何分管证券市场”,载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页.
    291 参见: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922页.
    293 证监会的法律适用属于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法律解释的行为,与其制定的适用于不特定多数人的法律解释性的规范性文件不同,但两者均属于广义的法律解释,故放在一起讨论。
    294 Maureen B.Callahan,"Must Federal Courts Defer to Agency Interpretations of Statutes ? A New Doctrinal Basis for Chevron U.S.A.v.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Wis.L.Rev,(November,1991),p 1299.
    295 该案件为Gray v.Powell,314 U.S.402(1941).
    296 参见:湛中乐、李凤英:“证券监管与司法审查——海南凯立公司诉中国证监会案的法律分析”,《中国法学》, 2002年第5期,第14-25页。
    297 参见:王锴:“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审查与事实审查——以司法审查强度为中心”,《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106页。
    298 王宝明等:《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300 近五年来,证监会共办理案件736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04件,做出行政处罚212个,180家单位和987名个人受到处罚,165名责任人被市场禁入。数据来源:“证监会举行2005—2006年度稽查立功颁奖典礼”,证监会网站,http://www.csrc.gov.cn/n575458/n575667/n818795/8543500.html,访问日期:2007年12月16日。
    304 参见:《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3号,2002年2月1日实施)第28条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2号,2005年12月1日实施)第26条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2005年12月1日实施)第26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实施),《证券法》(2006年实施)第206条规定.
    305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9月15日实施)第6条规定.
    306 比如,美国劳工部通常在每个月第一个周五的上午8点半召开发布会,公布上月的就业情况,他们给每个记者送一份发布消息。对所有媒体的待遇一样.临时有消息的话,可能有的媒体比较早得到,通过这些媒体再把消息发布给所有媒体。
    307 陈志武:“财经媒体对证券市场的促进功能”,载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版。
    4.吴越:《私人有限公司的百年论战与世纪重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胡光志:《虚拟经济及其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则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德]乌茨·施利斯基:《经济公法》,喻文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上海世际出版集团,2005年版。
    9.[美]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12.[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3.[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5.[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16.[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张成福等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8.[美]B·盖依·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美国法律文库),张学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美]詹姆斯·D·考克斯等:《证券管理法——案例与资料》(案例教程影印系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1.[美]哈威尔·E·杰克逊、小爱德华·L·西蒙斯:《金融监管》(美国法律文库),吴志攀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美]乔尔·塞利格曼:《华尔街变迁史——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的演化进程》(修订版),田风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美国1933年证券法》(中英文对照本),张路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4.《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英文对照本),张路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5.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2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7.袁持平:《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尚福林:《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29.钱小安:《金融监管体制、效率与变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30.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监管与改革》,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1.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行政许可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杜力夫:《权力监督与制约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陈野华等:《证券业自律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实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35.沈岿:《谁还在行使权力——准政府组织个案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张忠军:《金融业务融合与监管制度创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8.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9.廖杨丽:《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0.徐向艺:《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秩序》,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1.应松年、杨解君:《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胡浩:《银证合作》,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43.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4.白钢、林广华:《宪政通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5.朱新力:《行政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6.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7.胡建淼:《比较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8.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谢平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50.鲁篱、黄亮、程乐明:《金融公会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51.王宝明等:《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52.李长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与发展》,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5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工作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4.王林、宋宏宇:《深圳股份制改革》,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
    55.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栏目组:《中国股市十年钩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56.余甫功:《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分析与机制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7.王京、滕必焱:《证券法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8.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9.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0.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李志君:《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2.洪伟力:《证券监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3.高西庆、陈大刚:《证券法学案例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64.赵锡军:《论证券监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5.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66.龙超:《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岳彩申、王俊:“监管理论的发展与证券监管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现代 法学》,2006年第2期。
    2.高西庆:“论证券监管权——中国证券监管权的依法行使及其机制性制约”,《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
    3.方流芳:“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反思‘与国际惯例接轨'”,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4期。
    4.许明月:“市场、政府与经济法——对经济法几个流行观点的反思”,《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5.罗培新:“试析新《证券法》背景下证券业协会的定位与功能”,《中国证券》,2006年第1期。
    6.祁斌:“从市场的自我演进到政府的制度设计——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特点及政府在危机中的行为”,《中国经济观察》,2006年第4期。
    7.应飞虎:“为什么‘需要'干预?”,《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
    8.徐明、卢文道:“从市场竞争到法制基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9.湛中乐、李凤英:“证券监管与司法审查——海南凯立公司诉中国证监会案的法律分析”,《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
    10.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11.盛学军:“监管失灵与市场监管权的重构”,《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12.盛学军:“政府监管权的法律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
    13.徐丹:“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引入和应用”,《行政与法》,2006年第8期。
    14.莫于川、林鸿潮:“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法商研究》,2004年第5期。
    15.江涌:“警惕部门利益膨胀”,《瞭望》,2006年第41期。
    16.徐美君:“司法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平衡”,《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17.高基生:“德国证券市场行政执法机制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4期。
    18.张伟:“美国证券机构监管的实践和经验——证券公司监管专题培训侧记”,《中国证券》,2006年第6期。
    19.尹舒:“海外场外市场中自律组织作用比较与借鉴”,《中国证券》,2007年第4期。
    20.高秦伟:“宪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探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1.常永亮:“证券交易所身份定位最重要”,《中国金融家》,2005年第1期。
    22.李煜兴:“宪政理论的代际演进与均衡的行政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3.杜曙光:“对我国行政复议若干制度的反思”,《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4.张继荣:“监督是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要旨”,《决策探索》,2007年第1期。
    25.徐振光:“论权力运用与人大监督”,《人大研究》,2007年第7期。
    26.韩裕庆:“人大监督客体范畴及其对人大监督理论构建的价值”,《学术论坛》,2006年第10期。
    27.卓毅、胡春香:“会计准则制定权的争夺:理论分析与中国实际”,《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28.李玉基:“证券监管权有效行使的路径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9.夏志琼:“‘准司法权'能否扼住违法者的咽喉”,《中国乡镇企业》,2006年第3期。
    30.黄薇:“从中外比较看证券交易所与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协作关系”,《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28期。
    31.唐俊辉、何晖:“保持行政监督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平衡——有效制约行政权的基本思路”,《行政与法》,2005年第2期。
    32.马洪雨:“证券监管的法律与市场限度”,《学术论坛》,2006年第3期。
    33.王锴:“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审查与事实审查——以司法审查强度为中心”,《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34.杨小君:“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35.马洪雨:“经济法在构建‘强化市场型政府'中的作用”,《甘肃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36.马克·罗:“法律起源与现代证券市场”,辛亚杰译,吴敬琏主编:《比较》(第29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37.罗伯特·W·哈恩:“政府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骆梅英译,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监管与改革》(第2卷第3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9.陈志武:“谁来监督‘监管委员会'”,载陈志武:《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0.陈志武:“证监会、法院与人大:如何分管证券市场”,载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1.陈志武:“财经媒体对证券市场的促进功能”,载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周汉华:“监管机构行政程序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载周汉华:《政府监管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孙超:“印度证券市场:以民间力量为主——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励弘”,《中国经济报告》编辑部:《中国经济报告》(第7期),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2007年版。
    44.董炯、覃舸:“美国SEC执法制度之基本类型”,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苑》(第65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1.倪荣根:“苦水满腹9位PT水仙股东状告上交所与证监会”,《国际金融报》,2001年4月27日,第3版。
    2.丁靖蕊:“证券金融公司胎动为银行资金入市提供合法渠道”,《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4月10日,第B5版。
    3.“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上海证券报》,2007年12月4 日,D8版信息披露专栏。
    4.钟正:“国务院终局裁决维持证监会对顾雏军的处罚”,《中国证券报》,2007年4月12日,第A03版。
    5.乾弘:“中国证监会100%答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证券日报》,2004年3月3日,第A1版。
    6.周翀:“证监会100%办复建议提案”,《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1日,第2版。
    7.周翀:“2006年证监会议提案办复率100%”,《上海证券报》,2007年3月2日,第2版。
    8.周翀:“证监会100%办复去年两会建议提案”,《上海证券报》,2008年2月29日,第2版。
    9.周翀:“我国证券执法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上海证券报》,2007年11月17日,第1版。
    10.皮建才:“证券监管须防权力悖论”,《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2月7日,第8版。
    11.陈霞:“证券业自律监管的历史发展”,《中国证券报》,2002年8月13日,第B04版。
    12.王小波、庹泓:“浙江证券状告中国证监会开庭审理尚有时日",《经济参考报》,2002年5月9日,第05版。
    13.田露:“G燃气:重组揭幕证券时报未上市”,《上海证券报》,2006年7月7日,第A4版。
    14.“《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中国证券报》,2007年9月8日,第14版。
    1.Zohar Goshen and Gideon Parchomovsky,"The Essential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55 Duke L.J.(February,2006).
    2.Jake Keaveny,"In Defense of Market Self-Regulation: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Futures Regulation and the Trend Toward Demutualization," 70 Brooklyn L.Rev.(Summer,2005).
    3.John Fagan,"The Rol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ai Stock Market," 16.Colum.J.Asian L.(Spring,2003).
    4.Bernard Black,"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Strong Securities Market," 48UCLV Law Review(April,2001).
    5.Curtis J.Milhaupt,"Managing the Market: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Japan," 30 Stan.J Int'l L.(summer,1994).
    6.Stephen Choi,"Regulating Investors Not Issuers:A Market-Based Proposal,"88 Cal.L.Rev.(March,2000).
    7.J.Robert Brown Jr.,"Order from Disord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Securities Markets," 15 U.Pa.J.Int'l Bus.L.(Winter,1995).
    8.Gongmeng Chen,Michael Firth,Daniel N Gao,and Oliver M Rui,"In China's Securities Regulatory Agency a Toothless Tiger? Evidence from Enforcement Actions,"24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March,2005).
    9.Paul G.Mahoney,"The Allocattion of Government Authority:The Exchange as Regulator,"83 Va.L.Rev.(October,1997).
    10.Douglas C.Michael,"Untenable Statu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Listing Standards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47 Bus.Law.(Summer,1992).
    11.Roberta Romano,"Empowering Investors:A Market Approach to Securities Regulation,"107 Yale.L.R.(June,1998).
    12.Maureen B.Callahan,"Must Federal Courts Defer to Agency Interpretations of Statutes? A New Doctrinal Basis for Chevron U.S.A.v.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Wis.L.Rev.(November,1991).
    13.Bernard Black,Reinier Kraakman,Anna Tarassova,"Russian 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y:What Went Wrong?" 18 NW.J.INT'L L.& BUS.(July,2000).
    1.美国《文书精简法》(The Paperwork Reduction Act),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omb/inforeg/prareprt.html,访问日期:2007年9月21日。
    2.美国《监管弹性法》(Regulatory Flexibility Act),美国立法交易委员会网站,http://www.alec.org/meSWFiles/pdf/Regulatory%20Flexibility%20Act.pdf,访问日期:2007年9月21日。
    3.美国《SEC行为规范、公平基金规则和偿还计划》(Rules of Practice and Rules on Fair Fund and Disgorgement Plans),SEC网站,http://www.sec.gov/rules/final/34-52846.pdf,访问日期:2007年11月1日。
    4.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法》(FSMA),英国公共部门信息办公室网站,http://www.opsi.gov.uk/ACTS/acts2000/ukpga_20000008_en_1,访问日期:2007年11月1日。
    5.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香港联交所网站,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Ch%202A%20(C)_tc.pdf,访问日期:2007年5月24日。
    6.FSA Chairman Howard Davies,“Quality Assurance and Internal Audit(QA/IA) at the FSA”,FSA网站,http://www.fsa.gov.uk/pubs/other/qa_ia.pdf,访问日期:2007年12月1日。
    7.FSA Chairman Howard Davies,“New Direct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ternal Audit at the FSA”,FSA网站,http://www.fsa.gov.uk/Pages/Library/Communication/PR/2003/016.shtml,访问日期:2007年12月10日。
    8.证监会2003年至2006年行政处罚时间数据来源,证监会网,http://www.csrc.gov.cn/n575458/n575742/n3750849/index.html,访问日期:2007年12月6日。
    9.证监会公告白皮书:“2005年中国证监会认真答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近80件”,证监会网,http://www.csrc.gov.cn/n575458/n2497652/n3650842/n3650989/n3651089/3653903.html,访问日期:2006年12月2日。
    10.“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稽查立案程序的谈话”,证监会网,http://www.csrc.gov.cn/n575458/n776436/n805010/n2468593/6518985.html,访问日期:2006年12月15日。
    11.“证监会举行2005—2006年度稽查立功颁奖典礼”,证监会网,http://www.csrc.gov.cn/n575458/n575667/n818795/8543500.html,访问日期:2007年12月16日。
    12.中国证券业协会代表团:“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席ICSA2006年会报告”,证券业协会网,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fo_detail.jsp?info_id=1184916911100&info_ty pe=CMS.STD&cate_id=81183686376100,访问日期:2007年9月6日。
    13.陈自强、汤秋红:“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出席第十二届亚洲证券论坛情况的报告”,证券业协会网,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fo_detail.jsp?info_id=1184919417100&info_ty pe=CMS.STD&catel_id=81183686399100,访问日期:2007年8月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