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融—经济危机视野下的美国资本主义变革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遵循了“失衡——危机——反思——变革”的公式。自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经济危机就伴随着它,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以来,较大的经济危机就有14次①。一般性资本主义危机具有以下特征:生产过剩,周期性,资本的投机方向具有从实业和实物到资本和金融产品转变的特征。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肇始于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呈现出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同的特征,主要变现为金融—经济危机:危机发生在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全球化的新进程阶段;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过剩形式,是虚拟经济新产品——金融及其衍生品的过剩,主要在金融领域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金融—经济危机。此次危机是美国长期以来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后果,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前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当代美国资本主义处于失衡状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林顿政府的经济顾问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将其概括为:市场作用和国家干预的失衡,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②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失衡和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失衡。第一、从市场作用与国家干预的失衡来看,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极度增长和政府干预主义的衰落,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缺位方面,美联储和证券监督委员会等政府机构没有能切实承担起对金融市场投机的监管责任;政府对金融—经济危机的无效救助方面,无论是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都将大量的公共资金用在了救援应该承担责任的“大而不倒”的银行、投资公司身上。第二、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失衡来看,是个人主义在现实社会的极度增长和集体主义的没落,这主要变现在:个人主义对道德领域的侵蚀方面,相对于“财政赤字”,“道德赤字”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从普通职员到金融高管再到政府监管者,都没能守得住道德防线,从而放任了危机的发生;个人对集体归属感和人际信任感的侵蚀方面,共同体的弱化和信任的缺失说明了人际信任和集体归属感的缺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次贷”危机也是一种信任危机。第三、从人与自然的失衡来看,主要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及高消费模式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美国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消费的最主要国家,主要表现在:美国消费习惯与消费模式耗费了大量物质资源,恶化了全球环境。第四、从手段与目的的失衡来看,主要表现为现代金融异化,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部门逐渐弱化了“服务”职能,成为了资本获利的主要来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失衡的根源,它一直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大的失衡。虽然当代美国资本主义在形式上与传统资本主义有所改变,但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本性并没有改变。凭借眼花缭乱的金融资本运作及种类丰富的所谓金融创新产品,绝大多数的美国民众资产被移交到了华尔街,并通过华尔街转移到了少数人手里。而正是这些人来垄断市场,维持资本的统治地位。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保守派推动的“回归市场”和“放松规制”的改革推动了美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金融泡沫的产生。金融资本迅速扩张,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等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本质上都是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少数金融寡头掌控的绝大多数金融资本生产出了大量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待到市场饱和时,金融产品就会过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就会走上死胡同,再加上信用制度的畸形发展和资本在金融领域的过度投机,金融—经济危机就在某一“临界点”来临了。
     当前金融—经济危机和美国社会失衡影响广泛:第一、此次危机使人们对美国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并引起对美式资本主义模式的质疑和批评。第二、危机和社会失衡推动了美国变革,这促使人们继续关注美国的社会主义因素积累或趋向问题。第三、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今后内部加强调控监管、外部转移危机仍将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第四、对于第三世界来说,经过此次危机,华盛顿共识及其背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已经丧失了迷人的魅力,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会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光环不再。美国再依靠美元和军事霸权去推行资本主义规则和秩序就会变得困难。第五、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成为一种新选择。社会主义作为同资本主义并立的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剧烈的震荡和挫折之后,一直陷于低潮。在此次危机中,一些学者对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进行了重新思考。虽然资本主义越发达,其为社会主义替代准备条件越充分,社会主义到来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还会有很多曲折。
     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救援,并在反思本身社会失衡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恢复美式资本主义的平衡,继续推行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使其永世长存,是此次美国变革的主观动机和期望结果,也是变革的根本目标。以奥巴马新政为主导的变革,采取了两个策略:一是渐进式的变革;二是改革进程的模糊策略。奥巴马新政在政策关注方面,不再局限于布什政府时期的减税和对金融机构的救援上,而是采取了多个方面的政策:制定并发布不同于前任的经济刺激和救助—揽子计划;转变经济结构,重振实体经济;对金融机构进行救助的同时,督促其承担责任,加大金融去杠杆化的力度;重构金融监管体系,赋予监管机构更大的权力;推动医疗改革进程,促使医疗改革法案通过;致力于解决失业率问题,推动就业法案进入立法程序。从变革的客观结果来看,经济得到初步恢复,但过程缓慢,并伴随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和金融体制改革成效不大,金融监管面临诸多难题;伴随经济刺激计划和医疗改革的巨大支出以及危机期间的减税措施,政府财政赤字已现新高,这导致了美国债务危机的严重化。
     尽管奥巴马总统实施了变革新政,但并不能改变美国资本主义光环衰退的趋势。这是因为: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策制定也应该着眼长远,包括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在内,采取的都是问题解决式的改良政策,因此,试图通过模糊策略来调和华尔街和民众的矛盾是行不通的;奥巴马制定的政策也是为了维护大资本家利益;在美式选举的民主政治下,政治磋商和行政低效消耗了改革时机和政策效能;变革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在新政的相关政策实施中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和反击。
     随着美国金融—经济危机及其影响的持续扩张,以民众反对华尔街金融资本和金钱与政治联姻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运动的首要诉求是要求解决美国高失业率的问题;其次要求金钱与政治分离,减少金融大资本家对政治的干预;反战也成为运动的主要诉求之一。“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了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的时间间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发生在国内经济危机后果显现和国外类似运动频发的相互影响的背景下;运动的发起、组织和信息发布充分运用了便捷的互联网媒体;运动具有快速扩展性——参加者数量迅速增长、波及城市快速增加、利益诉求逐步多元化复杂化;它具有现代条件下的“人民革命”的群众参与式特征,符合“行动”理论,也具有欧洲工人阶级早期反抗工厂主压迫,争取权利集会的特征,还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的特征;运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有向全球蔓延的趋势。“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奥巴马改革客观上起到推动作用;推动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经济社会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和调控;促使美国政党政治和利益表达、聚合及博弈机制发生微调;作为主要参加者的劳工阶级和中产阶级得到了锻炼。当然,“占领”运动不会动摇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在其调试能力下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它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积少成多,就会在其内部动摇资本的统治基础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当前金融—经济危机及变革促进了美国国内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或趋向,主要变现在:国有经济增量化和资本所有社会化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或趋向;政府调控深度化和国家福利的成长化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或趋向;民主治理模式困境化和人民民主领域扩大化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或趋向;公民权利斗争严重化等。美国社会主义因素积累和发展的原因或动力大致在以下方面: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传统夯实了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基础;经济危机和深刻的社会现实加强了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诱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博弈推动了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进程;信息科技和它国改革示范加快了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根本动力。美国社会主义因素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下正在积聚和发展,即使有间断的反复,也仍是朝向一个方向前进。所谓“发达资本主义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而是更近”的说法,就表明社会主义因素正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累积与发展。
     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助推了“次贷”泡沫的产生,泡沫的破裂导致金融—经济危机迅速扩张到了全球,这表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在随后的反危机措施中,“美国政府实施的金融股权国有化等救助措施,颠覆了新自由主义的教条。”①奥巴马变革过程中运用的这种对金融机构和大公司的国有化措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渡过此次危机。当然,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都是实现资本利益的手段,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资本家。这表明,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不干涉市场自由原则在此次危机期间被放弃,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各有其缺陷,“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两种政策,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②因此,单纯依靠凯恩斯主义或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并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危机应对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应结合两者的优势、避免其不足来进行,这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维系其生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美国应对资本主义危机或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如果还是走“新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或“后自由主义”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对于美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新自由主义或凯恩斯主义之间找寻一种平衡,或是两者的融合,或是两者的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变革,资本主义的变革孕育着新理论的产生。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改革就一直处于探索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步探索出了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之路。中国的市场化趋向改革有成绩,也有问题,最大的成绩就是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中国在市场化趋向改革的社会转型期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发生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领域,表现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两极分化严重、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停滞、社会道德失范等具体问题。与市场化趋向改革相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的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问题,以及两极分化固化趋势与共同富裕目标迷失的问题等。
     当然,中国和美国存在很大的不同,重要的一点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机制与价值观体系,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后发国家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依然在发展完善中,其参与到资本主义所构建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中美两国的社会失衡或面临的问题存在根本的区别,美国社会失衡是发达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失衡,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失衡,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也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所以,美国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问题,美国资本主义的失衡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也会出现同样的失衡,美国在危机期间的教训并不总是适合中国当前的国情。但是,中国在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些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被借鉴过来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同时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的东西也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敞开而进入进来。特别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化趋向改革的日益深入,国企、医疗、教育、住房等很多改革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私有化”和“市场化”,这其中既有成功,也有某些失误。因此,尽管美国和中国是两类不同性质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但当前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失衡表现在当前中国也有所体现,所以,此次美国金融—经济危机反映出来的美国社会失衡及其变革对中国的市场化趋向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美国危机及其变革对中国市场化趋向改革的启示主要有:第一、重视和解决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管高薪”问题;第二、现阶段国企改革应注重管理变革,国民经济命脉不应该私有化;第三、重视集体利益教育,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第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重视金融安全,实现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同步发展;第五、注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防范虚拟经济泡沫产生。美国金融—经济危机及其变革是一面镜子,它启示我们,中国的改革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apitalism abides by the steps of "unbalance, crisis, self-examination and reform". Since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capitalism has been accompanied with economic crisis. There are14times bigger crisis since the Independence Declaration published. Generally,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crisis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overproduction, regularity, the capital flows from industry to banking business and financial industry.2008Americ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initiated by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compare to crisis before the crisis:occurred in the stag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onopoly capitalism and the new stage of globalization, crossed the traditional overproduction and displayed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overproduction, spread fast and influence widely.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resulted from the long-time practice of new-liberalism in united states, the root cause lies in the capitalist basic contradiction movement-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capitalist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The2008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indicates the unbalance of American-style capitalism. American economist named Stiglitz generalized the unbalance into four kinds:the market and the state,between individualism and the comm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tween means and ends. The first means the rising of liberal-market approach and the sinking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uch as,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Securities Supervision Commission had not taken the accountability to supervise the speculative activities; Bush and Obama both spend big money to rescue the "too-big-too-fall" bankers and venture invest companies which should take the blame for the crisis. The second means the rising of individual and the sinking of community. Such as, not only the employees but also the higher level manager and the governor make errors, even more, they let alone the coming of the crisis. So we can say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s trust crisis. The third mainly discuss the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which are not Sustainable. Such as, as the most big energy consumer,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suming much oil, gas nature resources which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 The proportion is too high. The last one means the financial sectors and banks began alienated these years, because most profit are provided by the financial sectors, they do less to keep the industry prosperity.
     The root cause of crisis lies in the capitalist basic contradiction, and it is the biggest unbalance in united states. Although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but the greedy and pursuit for profit has not change. The financial corporations make many kinds of derivative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buy, so the money are moved to the Wall Street, then removed to few high level managers and financiers who monopoly the market and maintain the control of capita. On the other hand, at the beginning of1970's, the reform named "return to market" and "deregulation" promoted the economy structure transition and produced the financial bubble. Although there are big changes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the capitalism before, the capital pursuit for profit is not change. Production capit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in essence are both pursuit for the expansion of capital value and profit maximization. So only the few capitalist and financier control most fortune, they will promote the capital to gain more value, added the distorted credit system and more venture invest,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finally broken out.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social unbalance produced great influence as follows. Firstly, it make people reflect the modern capitalism, question and criticize the American-style capitalism. Secondly, it promote the American reform and mak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accumulation and trend of the socialist factors. Thirdly, the government will strengthen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t also will turn the economic losses to other regions and countries. Fourthly, the Washing Consensus and the market liberalism approach lost charm after the crisis,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look for the develop model and road which are fit for the states. That is to say, the capitalism is no longer the single choice.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force other states practicing capitalist rules and order depend on the USA dollars and military force. Fifth, all kinds of socialism provide new choices. As a competitor to capitalism, socialism has been in low tide after the1990's setback. During the crisis, some scholars rethink the destiny of capitalism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ism. Although the mature of capitalism is preparing conditions for next social stage-socialism, and socialism is coming in the future. But it is a long time before this, and there are rise and fall in future.
     After the broken out of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ok many kinds of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rescue the corporations and stimulate economy. And the government reform the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e laws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to capitalism. It is the objective wish and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reform to regain the American-style capitalism balance, perfect the capitalist system, make capitalist institution last forever. Obama administration's reform adopted two tactics:incremental changes, strategic ambiguity. The reform's policies focus on not only cut back taxes and rescue package, but also many aspects as follows:transfer the economic structure, revive the real economy; urge financial sectors take responsibility; more de-leverage; restructur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endowed more power to superintendent; promote health-care reform and expend employment. The reform retrieved the economy slowly, and accompanied with high unemployment rate. There are some other problems as follows:the financial system which includes banks and insure companies has less change; there are still more difficulties faced by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ere comes a high financial deficit which leads to national debt crisis seriously.
     Although president Obama and his administration took a new reform, the decline trend of American-style capitalism is not change. Because reform will take a long time, so the polic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ong-term problems. But Bush and Obama both took problem-solve policy to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wall street. Obama's policies is to maintain the capitalist interest. And in the election environment political negotiation and low-efficiency waste the good reform time and reduce the policies effect. What's more, the reform didn't touch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and vested interest groups persisted and attacked policies which can damage their interest.
     As the spread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and its influence,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broken out. The appeals of the movement includes asking the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problem, separating the money and politics, reducing the capitalist effect to politics, aganist the war.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broke out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re were nearly fifty years since the mass movement since1960's. The movement has some distinctive features:the background includes financial economic crisis and many movements alike abroad; it's launch, organize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utilized the network; it spread quickly, the people hel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cities involved increase rapidly; it has the the characters of "people's revolutioary" coloured by the theory of "action" in modern conditions, also of opposing to oppress from the factory owner and fighting for rights in early Europe labour movement, of nonviolent and uncooperative, of serious spreading to the other countries."Occupy Wall Street" implies positive meaning:promote president's social reform, spur the government to play a large role and interfere in economy widely, adjust Party's negotiation procedure, train the labour class and middle-class. Of course, the movement will not shake capitalist economi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Because the capital system is still with life, but it tell us the system is facing serious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resolved. If the problems can't be removed, the base of capitalism will demaged.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facilitate the accumulation or trend of socialist factor in united states:the increasing of national economy ingredients and social capital, the increasing of government interfere and the standard of welfare, the increasing of democracy governance and popular democracy, the increasing of people's fighting for right.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accumulation lie in five aspects:the traditional of socialism and labour movement, the economy crisis and present social reality, the class struggle between the labour class and capitalist, the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and other countries reform movement. Certainly, the root cause lies in the capitalist basic contradiction. The socialist factor is growing and forward to the bright future, 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ed the united states to a new society.
     The sub-prime crisis was promo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n united states, and the broke of the financial bubble indues international society quickly. It implies the decline of new-liberalism. The government's measurements opposeing the crisis abandon the principle of not interfering the market. The keynesianism and the new-liberalism both have drawbacks, to avoid next crisis,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should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theories. And it will be the correct choice to escaping future crisis. So to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t is time to retrieve the balance of the keynesianism and the new-liberalism. A new theory would be created in the future which be cherished by the reform.
     Until1990's China found the road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since it began to exercise the policy of opening and reform in the end of1970's. In the past years, China got enormous progress while made some mistakes, one of the most merits is that we established the socialist market system. Now we still face some serious problems which lies in economical,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fields, such as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reform stalled before national enterprise, society's moral lose. These problems are related with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Even more, there are unbalan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role and market freedom, th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growing income polariz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so on.
     Of course, there is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bove all, the united states take the capitalist road while China take the socialist road. As the most developed capitalist nation, America has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economical, politic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system which st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are establishing socialist system and taking use of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to serve the modernization. There is a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blems faced by two countries. The America unbalance-which rooted the capitalist basic contradiction occurred-i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ture market and political systems, while the problems-which are produced in the socialist primary stage-faced by China a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mmature market and political systems. So the only way we can do is deepen the reform.
     So the problems faced by America are not the sam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 the unbalance of America is not mean the unbalance of China, and the lessons are not fit for the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 But with the civilization we introduced from western countries, some decadent capitalist influence flowed into China. And in the reform of house system, medical system, high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nterprise, some serious problems comes. So some of the unbalance of America emerged in China, that is to say, we can draw some enlightenments from the America financial-economy crisis and the reform.
     The enlightenments mainly includ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igh-level manager's high salary from the stated-owned enterprise, the reform of the stated-owned enterprise and forbidding privatization of them,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ist moral, the balance of the real economy and fictitious economy. One words, the only way before China i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引文
①[加]马耀邦:美国发展模式的破产与中国新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30.
    ②卫建林: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和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1.
    ①在这里指的是部分精英,他们推崇美国模式的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
    ②[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Ⅹ页。
    ③参见[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ⅩⅩ、ⅩⅩⅧ页。
    ①[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57页。
    ②参见[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60页。
    ③[日]大前研一:再见吧,美国——后金融危机的全球趋势[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年5月版第183页。
    ④参见仲大军:中国大众如何才能富起来.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08-111.
    ①参见f美]阿克赛罗德:美国历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66-267页。
    ②参见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货币调节理论”.凯恩斯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20-27页。
    ②[美]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382页。
    ①许健康:经济长波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中国道路.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70.
    ①[埃及]萨米尔·阿明:理解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国外理论动态[J]2010(2):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卷第32页。
    ①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卷第927页。
    ②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卷第497页。
    ④余斌:从《资本论》看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53.
    ③参见张维迎载于《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第12期的《不应对美国经济前景太悲观》一文。
    ④[加]马耀邦:美国发展模式的破产与中国新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31.
    ⑤参见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2期的《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和主动发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一文。
    卫建林: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和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9.
    ①参见[日]高田太久吉:国际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红旗文稿2010(18):35.
    ①参见何秉孟: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刻背景和制度根源.马克思主义研究[J]2009(3).
    ②参见吴茜: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各种危机的加深.理论与改革[J]2010(7).
    ③参见程恩富:“猛虎是怎样出笼的”——论金融自由化与美国金融危机.红旗文稿[J]2009(Ⅰ).
    ④参见鲁品越: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
    ⑤参见吴海山:当代资本运动与金融危机的内在逻辑.科学社会主义[J]2010(3).
    ⑥参见丰雷:美国经济危机的实质.金融经济[J]2010(10).
    ⑦参见刘刚:后福特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的发展阶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①参见刘元淇: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与国际余融危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②参见张彤下: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③参见李良栋:论经济自由与政府调控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J]2009(4):49-52.
    ④参见赵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发生了金融化转型.经济学家[J]2010(6):15-23.
    ⑤参见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科学[J]2010(2).
    ⑥参见臧秀玲:变化、矛盾、前景——全球金融危机视野下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2009(5):61-66.
    ①赵可金:结构刚性与制度约束——试论美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2010(3):47-51.
    ②参见丁金光:白劳德评传[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③参见李慎明: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④参见胡连生:当代资本主义的双重发展趋向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版。
    ①[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211页。
    ②国外报刊除特别注明外,资料都来自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以下不再说明。
    ③参见[美]瓦迪·哈拉比:米尔顿·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国外理论动态[J]2007(3)18-19.
    ④项本武:美国财政刺激有效吗?——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进展及争论.国外社会科学[J]2009(7):28.
    ①参见[美]理查德·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0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M]2009年8月版。
    ②时家贤: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探究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介绍克里斯哈曼新著《僵尸资本主义》,国外理论动态[J]2010(2):23.
    ③[希腊]吉厄戈斯·马瑞诺斯:资本主义危机与共产党的任务.国外理论动态[J]2010(2):30.
    ①参见[美]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2011年1月版作者前沿。
    ②参见凤凰新闻网站: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20090316/449201.shtml.
    ③参见[加]娜奥米·克莱恩: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④参见陈学明: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①参见稽飞:赫德森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批评.国外理论动态[J]2008(11):19-25.
    ③参见罗伯特·巴伯拉:资本主义的代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④参见[美]斯蒂芬·杨:道德资本主义——协调私利与公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⑤参见Robert Barbera:Capitalism:Understanding Market Mayhem and Stabilizing our Economic Future[M]Overse a Publishing House.2009,2.
    ①参见[美]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3页。
    ①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285页。
    ②卫建林: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和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9.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28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49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500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500页。
    ④余斌:从《资本论》看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53.
    ⑤余斌:从《资本论》看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153-154.
    ①卫建林: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和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9.
    ②(?)
    ①参见韩毓海:中国发展五大战略基石.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90-95.
    ②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提到过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新体制问题。
    ①[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78页。
    ②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卷第548页。
    ③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611页。
    ④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卷第293页。
    ①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卷第278页。
    ②表格前12项摘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所著《金融危机史》[M]附录2:余融危机概览(1618-1998年),有修改,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7页。
    ①[美]伯顿:资本的秘密: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经济周期的规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24页。
    ②[美]本·S.伯南克.大萧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1页。
    ①付美榕:美国经济史话[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Ⅱ页。
    ②吴友法:30年代经济危机与德美资本主义武汉大学学报[J]1989(4):89.
    ①温梦编译:罗斯福:身残志坚的总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41-42页。
    ②[美]伯南克著,宋芳秀等译:大萧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5页。
    ③[美]伯南克著,宋芳秀等译:大萧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5页。
    ①陈德照:美国经济衰落的历史比较.国际问题研究[J]2011(4):16.
    ①薛敬孝等:论战争对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评论.[J]2005(1)117.
    ②王庆安:伟大社会改革——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及启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90页。
    ②王庆安:伟大社会改革——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及启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225页。
    ①[美]迈克尔·刘易斯:大空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ⅩⅩⅥ页。
    ①[美]努里埃尔·鲁比尼,斯蒂芬·米姆: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2010年版第1页。
    ②[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ⅩⅩⅧ页。
    ③[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ⅩⅩⅧ页。
    ②[马来西亚]沈联涛: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年版第285-286页。
    ①[英]特里·伊格尔顿,李杨等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②何秉孟:美国经济与金融危机解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18页。
    ③[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65页。
    ④[英]希勒尔·蒂克廷:今日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外理论动态[J]2010(11):9。
    ①[美]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152页。
    ②[美]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4页。
    ③[美]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5页。
    ①[美]乔治·艾克诺马卡斯: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视野中的美国经济利润率(1929-2008).国外理论动态[J]2010(11);35.
    ②(?)
    ①[美]爱德华·N.·沃尔夫:美国资本利润率上升与中产阶级挤压.国外理论动态[J]2010(11):45-4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卷第5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卷第525页。
    ①罗伯特·巴伯拉:资本主义的代价[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版第99页。
    ②罗伯特·巴伯拉:资本主义的代价[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99页。
    ③参见新华每日电讯[N]2008年10月2日第4版。
    ①参见:西方国家救助大型金融机构动摇自由市场基石头.见于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2012年2月6日第29-30页。
    ①[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67页。
    ②美财政部2008年10月27日宣布,从“问题资产拯救计划”中的资金动用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包括花旗、富国九大银行股份,这恢复了它们正常的房贷活动并促进了金融系统稳定。
    ③数据来源于美国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度房产数据报告:http://www.census.gov/prod/cen2010/briefs/c2010br-07.pdf
    ④朱边,边卫红: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国际金融研究[J]2009(2):12.
    ①[美]刘洪看:“双重夹击”考验美国救市措施.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19日第3版。
    ②[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51-52页。
    ③[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55页。
    ①[英]B.R.米切尔主编: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17页。
    ②[英]特里·伊格尔顿,李杨等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①[美]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67页。
    ①[美]约翰·肯尼迪·加尔布雷恩:1929年大崩盘[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2页。
    ②[美]约翰·肯尼迪·加尔布雷恩:1929年大崩盘[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2页。
    ③[美]阿克塞罗德:美国历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64页。
    ④[英]凯恩斯:凯恩斯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10 JJ版第22页。
    ①[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足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1页。
    ②[美]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2.
    ①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59.
    ②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58.
    ③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2-54.
    ④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5
    ⑤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1.
    ⑥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3.
    ⑦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3.
    ①赵平之: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个人主义的阶级属性.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1:13.
    ②董正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世界历史[J]2007,1:23.
    ③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45.
    ④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45-248.
    ①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49.
    ②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56.
    ③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57.
    ④魏青松:社会学视域中的美国金融危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09.8:57.
    ③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66.
    ④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51.
    ⑤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67.
    ⑥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66.
    ①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66.
    ②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4.
    ③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3.
    ④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2.
    ⑤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77.
    ⑥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84.
    ①何秉孟: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过渡,红旗文稿[J]2010,3:13.
    ②钮维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观点述评.江淮论坛[M]2010,2:53.
    ①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xx.
    ②吴春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49.
    ①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68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266.
    ③汝信: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世界历史[M]2009,3:11.
    ④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5.
    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7.
    ②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ⅩⅩⅧ.
    ①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0.
    ②[美]洛仁·戈尔德纳(曹浩翰译):当前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衰落.国外理论动态[J]2009,9:5.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77-278页。
    ④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8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78页。
    ②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8.
    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9.
    ②余斌: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光环消失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0492,2011年5月1日见于网站。
    ③于海清:债务危机下南欧四国共产党的发展动态.党建[J]2011.1:46.
    ①[日]不破哲三:中国道路,任何国家都未曾走过.参考消息[N]2011.6.23:11.
    ①[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261页。
    ②[日]不破哲三:中国道路,任何国家都未曾走过.参考消息[N]2011.6.23:11.
    ①[美]巴拉克·奥巴马著,孟宪波译.我们相信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
    ①格林斯潘:胡乱干涉市场者后果自负.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6日第21-22页。
    ②每个人都是资本主义危机的共犯.参考消息[N]2012年2月20日第10版。
    ③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20日第18页。
    ④乔冶:是信任危机而不是资本主义危机.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20日第15-16页。
    ⑤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6日第21页。
    ⑥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20日第19页。
    ①[美]斯蒂格利茨著.李俊青等译.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ⅩⅩⅧ.
    ②参见约毖夫·E.斯蒂格利茨:斯蒂格里茨报告——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M]新华出版社2011年4月版。
    ③舒曼:如何拯救资本主义.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6日第19-21页。
    ④马凯硕:到亚洲的工厂看看资本主义的教训.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20日第17页。
    ⑤[美]罗伯特·巴伯拉.资本主义的代价-熊彼特、明斯基模式下的未来经济增长之道.朱悦心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7.
    ⑥凯文·拉弗蒂:现代资本主义的黑洞.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20日第20-22页。
    ⑦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15日第11-14页。
    ⑧(?)
    ①萨默斯认为拯救资本主义需从理智干预入手而非全面摧毁.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6日第24页。
    ②萨默斯认为拯救资本主义需从理智干预入手而非全面摧毁.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6日第24页。
    ③格林斯潘认为资本主义需调整但不应随意“改进”其模式.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6日第22页。
    ④参见:阶级斗争思想在西方回归.参考消息[J]2012年3月5日第10版。
    ⑤西报载文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异化理论”正得到部分验证.参见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资料[J]2012年2月20日第13-15页。
    ①参见沈跃萍:资本主义的明日黄花——西方学者关于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新论调.国外社会科学前沿[J]2011(15):77.
    ②沈跃萍:资本主义的明日黄花——西方学者关于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新论调.国外社会科学前沿[J]2011(15):79
    ③参见沈跃萍:资本主义的明日黄花——西方学者关于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新论调.国外社会科学前沿[J]2011[15):80.
    ④参见沈跃萍:资本主义的明日黄花——西方学者关于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新论调.国外社会科学前沿[J]2011(15):81.
    ⑤裘白莲,刘仁营:资本积累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态[J]2011(9):22.
    ⑥参见裘白莲,刘仁营:资本积累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态[J]2011(9):16-23.
    ⑦[美]洛仁·戈尔纳德: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终结.国外理论动态[J]2008(6):21.
    ⑧[希腊]吉厄戈斯:资本主义危机与共产党的任务.国外理论动态[J]2010(2):34.
    ⑨张光明:马克思学说与资本主义的演进.河南大学学报[J]2004(3):8.
    ⑩张光明:马克思学说与资本主义的演进.河南大学学报[J]2004(3):8.
    ①何秉孟:美国经济与金融危机解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
    ②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科学[J]2010(2):44.
    ③参见程恩富:从“占领华尔街”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科学版[N]2011年10月25日第13版。
    ①贫富不均导致美国道德下滑.参见参考消息[J]2012年2月20日第12页。
    ①参见罗晖:美国的前沿科学进展.全球科技经济瞭望[J].2010.10:36.
    ②[美]艾伯特·奥·赫希曼著,李新华等译.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16.
    ①[美]Richard Wolf. Bush Mixes Concern, Optimism on Economy. USA Today, March 23,2008,p.7A.
    ②参见王生升:奥巴马改革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的影响.政治经济学评论[J]2011.1:160.
    ③[美]奥巴马:第44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
    ①资料根据以下来源整理:[美]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393-398.
    ①资料来源于卫生部:http://www.healthcare.gov/law/resources/reports/patients-bill-of-rights09232011 a.pd,2010年9月见于网站。
    ②根据财新网数据整理http://data.caixin.cn/macro/macro_indicator_more.html?id=G0014#top.2010年9月见于网站。
    ③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eptember 8,2011. http://www.whitehouse.gov/jobsact#overview.
    ①[美]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巴曙松等译:大而不倒[M]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10,9:608.
    ②[美]迈克尔·刘易斯,大空头[M]中信出版社2011,1:242.
    ①[美]迈克尔·刘易斯,大空头[M]中信出版社2011,1:24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6:378.
    ③许小年:出危机的新阶段.经济观察报[N].20.11.9.2:41.
    ④吴海珊:全球经济不见底..经济观察报[N].2011.9.2:8
    ①吴海珊:全球经济不见底..经济观察报[N].2011.9.2:8
    ②来源:财新网:http://data.caixin.cn/macro/macro_indicator.html?id=G0016#top.2010年9月见于网站
    ③[日]大前研一.再见吧,美国——后金融危机的全球趋势[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5:6.
    ①[美]威廉·多姆霍夫,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的变迁[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4:23-2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6:379.
    ①[美]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6页。
    ②另一名著为马克思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
    ③[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 280页。
    ④[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12页。
    ①[英]凯恩斯:凯恩斯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4页。
    ①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经济问题[M]2010(3):15.
    ②黄静波: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中山大学学报[J]2003(1):70.
    ①吕海霞:论走向哀落的新自由主义.生产力研究[J]2010(1)3.
    ②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第211页。
    ①程恩富:应对资本主义危机要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红旗文稿[M]2011(18):19.
    ②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M]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370页。
    ③刘伟:美国正在溜向“社会主义”.理论参考[J]2002(1):24.
    ①赵可金,刘明智:结构刚性与制度约束——试论美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2010(3):47.
    ②[日]白井厚:社会主义的摇篮——美国.国外社会科学[J]1981(2):4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632页。
    ④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
    ①Ryan Lamothe:State-Corporate Capitalism, Political Polarization, and a Culture of Unquiet Desperation:A Pa storal Analysis and Response. Pastoral Psychology, Online First,18 May 2011.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629页。
    ③数据来源于于美国人口普查局:http://www.census.gov/econ/smallbus.html#Nonemployers注:雇主企业(firms with payroll),即雇佣员工的公司,非雇主企业(firms with no payroll),即不雇佣他人的公司。
    ④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4页。
    ⑤数据来源于美国纽交所网站:http://www.nyse.com/about/listed/lc_ny_region_2.html?ListedComp=All&country=9& start=2801&item=141&startlist=1&group=15&firsttime=done.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753页。
    ①[美]努里埃尔·鲁比尼: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万卷出版公司2010版第271页。
    ②[美]努里埃尔·鲁比尼: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万卷出版公司2010版第272页。
    ①[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美]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2页。
    ①美国的具体人权状况可参见中国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1年4月版。
    ②参见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③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①[美]威廉·多姆霍夫: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凤凰出版集团2009年4月版第3页。
    ①[日]白井厚:社会主义的摇篮——美国.国外社会科学[J]1981(2):48.
    ②(?)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92页。
    ①[美]大卫·哈韦:美国与中国经济刺激方案比较[J]国外理论动态2009(7):25.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752页。
    ①参见[美]R.Edward Freeman, Kirsten Martin and Bidhan Parmar:Stakeholder Capitalism.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Volume 74, Number 4, page303,311.
    ②参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第210-212页。
    ①[美]迈克尔·刘易斯 著.何正云译.大空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245.
    ①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29.
    ①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5.
    ①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卷第2、3、364页。
    ①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2卷第236页。
    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2页。
    ④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9页。
    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④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7月版第341页。
    ①[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20页。
    ②[美]约翰·纳斯比特:中国大趋势[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9月版第8页。
    ①参见吴敬琏:经济转型“开倒车”没有出路.中国工人[J]2010(5):49.
    ①张维迎: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学习时报[N]2007年12月17日第4版。
    ②郎咸成: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113页。
    ①参见: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世界环境[J]2006年第4期:卷首语。
    ②徐俊忠: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理论特质探要.现代哲学[J]1990(4):26.
    ③刘波:当代中国集体主义模式演进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Ⅴ页。
    ①金霞: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的界定与判断.天府新论[J]2011(6):12.
    ①参见[美]David M.Kotz:socialism and socialism:are they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ystems? This paper was written for the symposium "socialism after socialism:economic problems".Moscow, December 2006.
    ②[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52页。
    ③[美]理查德·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0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版第192页。
    ④参见[美]理查德·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0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90-193页。
    ⑤参见[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45-25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卷第521页。
    ②[法]克里斯蒂安·德·布瓦西厄:从一场未完的金融危机中得到的初步教训.国外理论动态[J]2009(1):31.
    ①[美]罗伯特·巴伯拉:资本主义的代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10页。
    ②参见沈晗耀:虚拟经济膨胀的三大危害.求是[J]2012(5):64.
    ③吴晓求等:金融危机启示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8页。
    ④图表摘自[英]克里斯·哈曼:利润率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国外理论动态[J]2008(10):1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
    3.丁金光:白劳德传[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资本论1-3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5.王庆安:“伟大社会”改革——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及启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3月版;
    6.吴晓求:金融危机启示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7.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版;
    8.何秉孟:美国经济与金融危机解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版;
    9.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7月版;
    10.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11.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忘党二十年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版;
    12.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版;
    13.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14.赵明义等:科学社会主义[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5.[英]洛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版;
    16.[苏]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7月版;
    17.[德]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8.[美]艾伯特·奥·赫希曼: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9.[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0.[美]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1.[美]约翰·肯尼迪.加尔布雷恩:1929年大崩盘[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2.[美]乔恩·厄尔斯特: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年3月版;
    23.[美]戴维·德罗萨:金融危机真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4.[美]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5.[英]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6.[美]索罗斯: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7.[美]奥巴马:我们相信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8.[英]查理斯·麦基:幻想与癫狂——金融危机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3月版;
    29.[美]伯南克:大萧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30.[美]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3月版
    31.[美]威廉·多姆霍夫: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4月版;
    32.[美]伯顿:资本的秘密——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经济周期的规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33.[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版;
    34.[英]安德鲁·格林:放纵的资本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5。[美]理查德·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0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6.[美]彼得·F·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7.[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9月版;
    38.[马来西亚]沈联涛: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9.[美]迈克尔·金斯利:创造性资本主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0.[美]罗伯特·巴伯拉:资本主义的代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1.[日]大前研一:再见吧,美国——后金融危机的全球趋势[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年5月版;
    42.[美]鲁比尼: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M]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2010年8月版;
    43.[美]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44.[美]斯蒂格里茨:自由市场的坠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
    45.[美]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版;
    46.[美]迈克尔·刘易斯:大空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版;
    47.[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7月版:
    48.[美] Joseph E. Stiglitz. Freefall:America,free markets,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M].W.W. Norton &Company New York London,2010
    49.吴友法:30年代经济危机与德美资本主义武汉大学学报[J]1989(4).
    50.徐俊忠: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理论特质探要.现代哲学[J]1990(4).
    51.刘伟:美国正在溜向“社会主义”.理论参考[J]2002(1).
    52.林立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原因剖析.辽宁大学学报[J]2002(7).
    53.黄静波: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中山大学学报[J]2003(1).
    54.赵平之: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个人主义的阶级属性.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1.
    55.编辑部: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世界环境[J]2006年第4期:卷首语
    56.董正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世界历史[J]2007.1.
    57.张维迎: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学习时报[N]2007年12月17日第4版.
    58.张璨等: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J]南开经济研究 2008(6).
    59.杨继绳:中国改革中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前景.开放导报[J]2008(6).
    60.编辑部:世界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徐觉哉研究员访谈.国外理论动态[J]2008(10).
    61.稽飞:赫德森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批评.国外理论动态[J]2008(11).
    62.程恩富:“猛虎是怎样出笼的”——论金融自由化与美国金融危机.红旗文稿[J]2009(1).
    63.朱边,边卫红: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国际金融研究[J]2009(2).
    64.王永中: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新体系——日本学者观点综述.比较[J]2009(2)。
    65.何秉孟: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刻背景和制度根源.马克思主义研究[J]2009(3).
    66.汝信: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世界历史[J]2009.3.
    67.李良栋:论经济自由与政府调控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J]2009(4).
    68.王建民: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思想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J]2009(4).
    69.陆岷峰,周海波:对金融危机中美国消费模式的反思与借鉴.金融—经济危机[J]2009.4.
    70.臧秀玲:变化、矛盾、前景——全球金融危机视野下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2009(5).
    71.刘国光: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高校理论战线[J]2009(5).
    72.项本武:美国财政刺激有效吗?——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进展及争论.国外社会科学[J]2009(7).
    73.魏青松:社会学视域中的美国金融危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09.8.
    74.鲁品越: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12.
    75.吕海霞:论走向衰落的新自由主义.生产力研究[J]2010(1)3.
    76.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科学[J]2010(2).
    77.时家贤: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探究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介绍克里斯·哈曼新著《僵尸资本主义》.国外理论动态[J]2010(2).
    78.钮维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观点述评.江淮论坛[M]2010.2.
    79.何秉孟: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过渡,红旗文稿[J]2010.3.
    80.吴海山:当代资本运动与金融危机的内在逻辑.科学社会主义[J]2010(3).
    81.赵可金:结构刚性与制度约束——试论美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2010(3).
    82.林毅夫: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和成本.上海经济[J]2010(3).
    83.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经济问题[M]2010(3).
    84.王甫勤: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J]2010(3).
    85.吴敬琏:经济转型“开倒车”没有出路.中国工人[J]2010(5).
    86.赵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发生了金融化转型.经济学家[J]2010(6).
    87.钟军:国民民退是个伪命题.决策[J]2010(6).
    88.吴茜: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各种危机的加深.理论与改革[J]2010(7).
    89.丰雷:美国经济危机的实质.金融经济[J]2010(10).
    90.刘国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政治经济学评论[J]2010(10).
    91.卢万青等:我国内外需失衡的原因探析——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视角.国际经贸探索[J]2010(10).
    92.罗晖:美国的前沿科学进展.全球科技经济瞭望[J]2010.10.
    93.于海清:债务危机下南欧四国共产党的发展动态.党建[J]2011.1.
    94.王生升:奥巴马改革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的影响.政治经济学评论[J]2011.1.
    95.陈德照:美国经济衰落的历史比较.国际问题研究[J]2011(4).
    96.金霞: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的界定与判断.天府新论[J]2011(6).
    97.许小年:旧危机的新阶段.经济观察报[N].2011.9.2.
    98.程恩富:应对资本主义危机要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红旗文稿[M]2011(18).
    99.吴海珊:全球经济不见底.经济观察报[N].2011.9.
    100.吴敬琏: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倒退.理论学习[J]2011(9).
    101.李盛霖:加快发展现代交通,助推社会管理创新.求是[J]2011(19).
    102.卫建林: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和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
    103.仲大军:中国大众如何才能富起来.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
    104.许健康:经济长波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中国道路.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
    105.余斌:从《资本论》看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l(12).
    106.韩毓海:中国发展五大战略基石.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
    107.刘国光: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和主动发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
    108.[日]白井厚:社会主义的摇篮——美国.国外社会科学[J]1981(2).
    109.[美]R·Edward Freeman, Kirsten Martin and Bidhan Parmar:Stakeholder Capitalism.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Volume 74, Number 4, page303,311.
    110.[美]M.魏登鲍姆:满足美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国外社会科学[J]2004(2):106.
    111.[美]杨遥:中国私有化的缘由.国外社会科学[J]2006(1).
    112.[美]瓦迪·哈拉比:米尔顿·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国外理论动态[J]2007(3).
    113.[美]刘洪看:“双重夹击”考验美国救市措施.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19日第3版.
    114.[英]克里斯·哈曼:利润率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国外理论动态[J]2008(10).
    115.[美]廖子光:美国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的基本原因和美国政府救市的困境.国外理论动态[J]2009(1).
    116.[法]克里斯蒂安·德·布瓦西厄:从一场未完的金融危机中得到的初步教训.国外理论动态[J]2009(1).
    117.[美]大卫·哈韦:美国与中国经济刺激方案比较[J]国外理论动态2009(7).
    118.[美]洛仁·戈尔德纳(曹浩翰译):当前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衰落.国外理论动态[J]2009.9.
    119.[埃及]萨米尔·阿明:理解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国外理论动态[J]2010(2).
    120[希腊]吉厄戈斯·马瑞诺斯:资本主义危机与共产党的任务.国外理论动态[J]2010(2).
    121.[波兰]格热戈日·科勒德克:新自由主义、全球危机及出路.比较[J]2010(3).
    122[德]贝克.邓正来等: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社会学研究[J]2010(5).
    123.[日]高田太久吉:国际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困境.红旗文稿2010(18).
    124.[英]希勒尔·蒂克廷:今日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外理论动态[J]2010(11).
    125[美]乔治·艾克诺马卡斯: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视野中的美国经济利润率(1929-2008).国外理论动态[J]2010(¨)。
    126.[美]爱德华·N.·沃尔夫:美国资本利润率上升与中产阶级挤压.国外理论动态[J]2010(11).
    127.[美]Ryan Lamothe:State-Corporate Capitalism, Political Polarization, and a Culture of Unquiet Desperation:A Pastoral Analysis and Response. Pastoral Psychology, Online First, 18 May.2011.
    128.[日]不破哲三:中国道路,任何国家都未曾走过.参考消息[N]2011.6.
    129.[加]马耀邦:美国发展模式的破产与中国新发展方式.国外理论动态[J]2011(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