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宋中兴诗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宋中兴诗坛是宋诗发展史上第二座高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精神、艺术风貌皆有所开拓、发展和深化。伴随着诗歌的中兴,南宋的词、文章、学术等也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决定这一切的,则是宋孝宗乾淳之治带来的“中兴”气象。自隆兴和议至开禧北伐,南宋拥有了近40年的安定,这为南宋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故土沦陷、南北分裂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中兴诗歌在精神与风貌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就卓著。某些题材的作品,如抒写恢复之志、描绘民生风俗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但是,学界以往对南宋中兴诗坛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兴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而对于同时代的中、小诗人则关注不够。在南宋中兴诗坛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1156-1209),诗风发展演变的脉络也没有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有鉴于此,笔者选取南宋中兴诗坛作为研究对象。以下对论文各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第一章:对历史上“中兴”概念进行辨析,指出南宋中兴诗坛之“中兴”,不止为一时间名词,而是包含着价值判断,它具有社会振兴、文学繁盛的含义;通过具体史料和诗作的论证,重新确定南宋中兴诗坛的起始时间,认为应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对南宋中兴时期众多诗人进行梳理,选择出韩元吉、喻良能、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姜特立、项安世、张镃、袁说友、楼钥、许及之、陈傅良、赵蕃、韩淲这十四位诗人作为研究重点,在专节中予以具体论析。
     第二章:从政治环境、时代背景、文化氛围,论述孝宗乾淳之治对南宋中兴诗坛的影响;指出高宗绍兴末年的下诏亲征,及孝宗的锐意恢复,对爱国诗歌创作具有决定作用;就民生风俗诗与使北诗这两类题材,揭示中兴诗歌的儒家情怀和纪实精神。
     第三章:从四个方面论述南宋中兴时期诗学思想,第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强调中兴诗人对“自成一家”的期许;第二,论现实生活与诗歌新变的关系,强调中兴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回归,对自然“万象”的拥抱;第三,论中兴诗人对“江西诗派”的超越,以及比配“元祐”的志向;第四,论中兴诗人对前代诗学遗产的继承,主要为对晚唐诗风的偏爱,对陶韦诗风的崇尚。
     以上第一章至第三章为论文前半部分,是为对南宋中兴诗坛的宏观研究。从第四章至第八章为后半部分,具体分析南宋中兴诗坛的十四位诗人作品,探究这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诗歌风貌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论南宋中兴诗坛初期的诗歌创作,指出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下诏亲征,孝宗即位锐意恢复,与绍兴之季诗歌风貌的关系。对韩元吉、喻良能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诗歌风貌,指出他们对“中兴四大家”的影响作用。
     第五章:论述“中兴四大家”。梳理“中兴四大家”的形成过程,并对这一名称的内涵予以界定;从诗歌创作方面,论述“四大家”师友渊源;论述陆游与杨万里在中兴诗坛之不同地位及其成因;论述范成大对于使北诗这一群体创作景观的意义。
     第六章:论述“诚斋体”后进诗人。考出“诚斋体”后进诗人共8位;选择其中的姜特立、项安世、许及之、张镃这四位后进诗人,予以个案研究,分析其诗歌风貌。
     第七章:论述“后乾淳”诗人。提出“后乾淳”这一时间概念,并概述其间的三种诗风蕲向;选择楼钥、陈傅良、袁说友三家予以个案研究,分析其诗歌风貌,并指出他们对“中兴四大家”的承继之处和新变之处。
     第八章:论述“二泉”(赵蕃、韩淲)。论证“二泉”在南宋诗坛的地位,梳理历代对“二泉”的评论,探究其隐没之因,分析其诗歌风貌。
     附编:对喻良能生年、姜夔卒年等进行了考辨,对陆游《剑南诗稿》、《放翁佚稿》的相关文献问题予以考订。
Resurgence Parnassus in Southern Song achieved high peak.The spirits andsubject matters of poem varied,expanded and deepened.They include the desire toresist the aggressors and the anxiety about the security of motherland.A lot of greatpoets emerged prominently,for example.LuYou,YangWanli,Fanchengda,YouMao,HanYuanji,YuLiangneng,XiangAnshi,ZhangZi,LouYue,ChenFuliang,Yuanshuiyou,ZhaoFan,Hanbiao and XiaoZong,the Emperor of Southern Song gavethe society enormous change,which is the definitive reason to the achievement inparnassus.But the study on Resurgence Parnassus in Southern Song is notenough,which give us great space to explore.
     This thesis has eight chapters and one appendix,which are separated into twoparts.In the first part,we discuss the macroscopical condition,including the political,military,cultural and academic factors,which brought the influence on parnassus.
     In the second part,we analyze the styles of fourteen important poets.Accordingto the style,we separate these fourteen poets into five groups.
     In the first group,we discuss the influence they give to the Resurgence FourPoets.
     In the second group,we compare LuYou with YangWanli,to research thedifferent status of these two great poets.We also discuss FanChengda's significanceto Emissary Poets,his spirit and lofty quality is reveved by the scholar-bureaucrats inSouthern Song,which establish the confidence.
     In the third group,we research the juniority of“Cheng Zhai Ti”,analyze theirpoem style.
     In the four group,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Afte Qian Chun”Parnassus,which wrote rich and varied creative work.The poets in“Afte Qian Chun”Parnassustried their best to change the poem style,in order to surpass the achievement ofResurgence Four Poets.
     In the last group,we discuss the“Two Spring”——Zhao Fan and Han Biao.Theyhad important status in Resurgence Parnassus in Southern Song,but they had beenoverlooked for long time.
引文
1 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第3页。
    2 缪越:《论宋诗》,《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37页。
    3 陈衍:《石遗室诗话》,《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上海:上海书店,2002,第21页。
    4 王水照先生主编:《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第30页。
    5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台湾: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第1页。
    6 钱锺书:《宋诗选注》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20页。
    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韩元吉《红梅》方回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829页。
    8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南涧甲乙稿》提要,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第2146页。
    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一,楼钥《环林踏雪》方回评语,第902页。
    10 曾丰:《缘督集》,虞集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第225页。
    1 王观国:《学林》卷二《中兴》,北京:中华书局,1888,第51页。
    2 郑玄:《毛诗郑笺》,“重刊相台岳氏本”影印本,台湾:学海出版社,1999,第512页
    3 朱熹:《诗集传》,据世界书局影印清武英殿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45页。
    4 班固:《汉书》卷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1071页。
    5 范晔:《后汉书》卷一百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第2830页。
    6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第32页。
    7 陆游:《南唐书》卷十二,《四部丛刊》本。
    8 范晔:《后汉书》卷十上,第400页。
    9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3806页。
    10 沈约:《宋书》卷六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1778页。
    11 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卷四《涉务》,北京:中华书局,1993,第324页。
    12 庾信著,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95页。
    13 蔡戡:《定斋集》,李埴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56,第1906页。
    1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第2568页。
    16 陆游:《陈长翁文集序》,《渭南文集》卷十五,《四部丛刊》本。
    17 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十七,《四部丛刊》本。
    18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452页。
    19 脱脱等:《宋史》卷三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612页。
    20 参看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第十章“秦桧研究的各有关问题”,刘静贞、李今芸译,台湾:稻禾出版社,1995,第293至295页。
    21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第23页。
    22 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第264页。
    23 方回:《桐江集》卷三《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影印《宛委别藏》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第234页。
    24 袁桷:《跋汪氏推恩诰》,《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七,《四部丛刊》本。
    25 吴泳:《赐许应龙辞吏部兼侍读不允诏》,《鹤林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 脱脱等:《宋史》卷三十五《孝宗本纪》,第693页。
    27 楼钥:《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攻媿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
    28 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三,《四部丛刊》本。
    29 吴澄:《叶氏瞽谭序》,《吴文正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 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下,《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1534页。
    31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五,第227页。
    32 刘勰著、范文澜校注:《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第67页。
    33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明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8页。
    34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3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四十九,第333页
    36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明代文论选》,第9页。
    37 陆游:《陈长翁文集序》,《渭南文集》卷十五。
    38 储大文:《存研楼文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三,《四部备要》本。
    40 胡念贻:《略论宋诗的发展》,《齐鲁学刊》1982年第2期。
    41 许总:《宋诗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第643页。
    42 陈植锷:《宋诗的分期及其标准》,《文学遗产》1986年第4期。
    43 华岩:《宋诗的分期和宋诗的主流》,《文学遗产》1989年增刊。
    44 木斋:《宋诗流变》,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45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四,《王侍郎秬复斋诗集序》,《四部丛刊》本。
    46 参《宋史》本传,《四朝闻见录》卷乙“陆放翁”、《渭南文集》卷二十二《放翁自赞》。
    4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第2780页。
    48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一,第2808页。
    49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第2888页。
    50 《宋史》卷三十一,第587页。
    51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二。
    52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二。
    53 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4 刘肃:《大唐新语》卷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第122页。
    55 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杨再思传》,第2918页。
    56 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第60页。
    57 彭元瑞:《南宋四家律选》,清抄本,台湾“国家图书馆”藏。
    5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次北固山下》方回评语,第321页。
    59 胡应麟:《诗薮》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316页。
    60 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第237页。
    61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第176页。
    62 许总:《宋诗史》,第749页。
    63 曾维刚:《南宋中兴诗坛的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06年博士论文。
    64 粱章钜:《退庵随笔》,《清诗话续编》,第1980页。
    65 阙名;《静居绪言》,《清诗话续编》,第1647页。
    1 方回:《桐江集》卷四,第282页。
    2 《宋史》卷三九四《林栗传》,第12028页。
    3 《历代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四,虞允文奏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参看《宋宰辅编年录》卷十八;王德毅《宋孝宗及其时代》,《宋史研究辑》第十辑,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8,第271至273页;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第219页。
    5 王德毅《宋孝宗及其时代》,《宋史研究辑》第十辑,第276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孝宗论不宜有清议之说”,第541页。
    7 《宋史》卷三九四,《林栗传》,第12028页。
    8 参看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第五章第三节“孝宗朝的政治”,第223页。
    9 参看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第三章“从‘隆兴和议’到‘庆元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88、92、95页。
    10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五。
    11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五。
    22 叶適:《水心先生文集》卷十六,《四部丛刊》本。
    13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
    14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十三。
    15 楼钥:《攻媿集》卷九四。
    16 高斯得:《耻堂存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 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107、108页。
    18 楼钥:《攻媿集》卷五十五。
    19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四。
    20 参看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第二章“词史的高峰期”,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1 参看朱迎平《乾、淳宋文中兴论》,《宋文论稿》,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第141页。
    22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第291页。
    23 韩淲:《涧泉日记》卷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3、24页。
    24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第277页。
    25 《宋史》卷三十三《孝宗本纪》,第618页。
    26 李心传:《四朝闻见录》卷二“孝宗恢复”。
    27 李心传:《四朝闻见录》卷三“张史和战异议”。
    28 《宋史》卷三十三《孝宗本纪》,第630页。
    29 李心传:《四朝闻见录》甲集卷三“大阅”,所记四次阅兵,分别在乾道二年十一月、乾道四年十月、淳熙四年十二月、淳熙十年十一月,第95页。
    30 岳珂:《桯史》卷二,第15页。
    31 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一,第16页。
    32 《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本朝一·孝宗朝》,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3060页。
    33 《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传》,第11797、11798、11801页。
    34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中兴讲和》,第301页。
    35 《金史》卷八《世宗下》赞语,第205页。
    36 《宋史》卷三十五《孝宗本纪》,第693页。
    37 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十八。
    38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65页。
    39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第12059页。
    40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第164页。
    41 陈焯:《宋元诗会》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 范成大:《范石湖诗集》卷二十七,第372页。
    43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93页。
    44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350页。
    45 转引自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350页。
    46 毛晋:《诗词杂俎》,转引自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350页。
    47 《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第42册,第26447页。
    48 杨伯峻:《论语译注》,《阳货篇》第十七,第185页。
    49 班固:《汉书》卷三十,第1756页。
    50 《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皓传》附《洪适传》,第11563、11564页。
    51 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七十二。
    52 《全宋诗》第42册,第26485页。
    5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尊白堂集》提要,第2133页。
    54 袁燮:《絜斋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5 《全宋诗》第38册,第23564页。
    56 《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第42册,第26485页。
    57 张高评:《自成一家与宋诗宗风》第七章《使金诗之主题与边塞诗之转折》,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第309页。
    58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清诗话续编》,第2148页。
    59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第2083页。
    1 魏收:《魏书》卷八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1800页。
    2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478页。
    3 蒋上铨:《忠雅堂集》卷十三,《辨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986页。
    4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3页。
    5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代雄》,第50页。
    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第332页。
    7 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第333页。
    9 苏轼:《苏轼文集》卷六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1832页。
    10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11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代雄》,第46页。
    12 梁昆:《宋诗派别论》;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第115页。
    13 《全宋诗》第36册,第22858页。
    14 《全宋诗》第37册,第23417页。
    15 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十二。
    16 崔敦礼:《宫教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 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五,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408页。
    18 刘应时:《颐庵居士集》,陆游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八。
    20 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 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七。
    22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417页。
    23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四部丛刊》本。
    24 薛季宣:《浪语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 楼钥:《攻媿集》卷七十五。
    26 楼钥:《攻媿集》卷六十六,《答杜仲高旃书》。
    27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六十六。
    28 叶適:《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
    29 姜夔:《白石诗说》,《历代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683页。
    30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第59页。
    31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诚斋荆溪集序》。
    32 《全宋诗》第42册,第26112页。
    33 《全宋诗》第42册,第26431页。
    34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江西宗派诗序》。
    35 韩元吉:《张安国诗集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
    36 转引自钱锺书《谈艺录》,第312页。
    3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杨万里《过扬子江》方回评语,第44页。
    38 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137页。
    39 程颢、程颐:《二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425页。参看拙文《程颢诗学思想新论》,《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40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李商隐《江村题壁》许印芳评语,第956页。
    41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又跋花间集》。
    42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五。
    43 周紫芝:《见王提刑》,《太仓稊米集》卷五十九,《四部丛刊》本。
    44 曾季狸:《艇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296页。
    45 《全宋诗》第40册,第25216页。
    46 《全宋诗》第39册,第24843页。
    47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
    48 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引范温《潜溪诗眼》载山谷之言:“盖变体如行云流水”。
    49 《毛诗郑笺》,“重刊相台岳氏本”影印本,第334页。
    50 陈与义:《陈与义集》,《简斋诗集引》,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页。
    51 李石:《方舟集》卷十,《何南仲分类杜诗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2 《全宋诗》第40册,第25200页。
    53 《全宋诗》第42册,第26427页。
    54 《全宋诗》第42册,第26569页。
    55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十,第694页。
    56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138页。
    57 《全宋诗》第36册,第22876页。
    58 《全宋诗》第36册,第22876页。
    59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
    60 《全宋诗》第39册,第24368页。
    61 《全宋诗》第40册,第25354页。
    62 《全宋诗》第39册,第24552页。
    63 《全宋诗》第40册,第25046页。
    64 《全宋诗》第40册,第25276页。
    65 《全宋诗》第41册,第25795页。
    66 周必大:《文忠集》卷十七。
    67 《全宋诗》第42册,第26258页。
    68 《全宋诗》第42册,第26462页。
    69 《全宋诗》第42册,第26581页。
    70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8页。
    71 《全宋诗》第45册,第27768页。
    72 王质:《雪山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3 《全宋诗》第49册,第30478页。
    74 《全宋诗》第49册,第30774页。
    75 《全宋诗》第49册,第30599页。
    76 《全宋诗》第49册,第30498页。
    77 《全宋诗》第44册,第27441页。
    78 《全宋诗》第50册,第31545页。
    79 《全宋诗》第50册,第31548页。
    80 缪越:《论宋诗》,《诗词散论》,第51页。
    81 《全宋诗》第39册,第24789页。
    82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693页。
    83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三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第111页。
    84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72页。
    85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2页。
    86 《全宋诗》第42册,第26551页。
    87 《全宋诗》第42册,第26378页。
    88 《全宋诗》第42册,第26457页。
    89 《全宋诗》第44册,第27276页。
    90 《全宋诗》第46册,第28369页。
    91 《全宋诗》第52册,第32507页。
    92 《全宋诗》第44册,第27560页。
    93 《全宋诗》第50册,第31532页。
    94 《全宋诗》第50册,第31555页。
    95 《全宋诗》第44册,第27255页。
    96 《全宋诗》第57册,第36058页。
    97 杨万里:《诚斋荆溪集序》,《诚斋集》卷八十。
    98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60页。
    99 《全宋诗》第43册,第26928页:第38册,第24141页。
    100 《全宋诗》第43册,第26928页。
    101 《全宋诗》第35册,第22120页。
    102 《全宋诗》第39册,第24253页。
    103 《全宋诗》第40册,第25118页。
    104 《全宋诗》第41册,第26016页。
    105 《全宋诗》第43册,第26851页。
    106 《全宋诗》第45册,第28213页。
    107 《全宋诗》第48册,第29753页。
    108 《全宋诗》第48册,第30205页。
    109 《全宋诗》第48册,第30216页。
    110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61页。
    111 许总:《唐宋时宏观结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第107页。
    112 《全宋诗》第42册,第26485页。
    113 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第1437页。
    114 参看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江西诗社宗派图》考辨引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济南:齐鲁书社, 1986,第306页。
    11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33页。
    116 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13、14页。
    117 刘埙:《隐居通议》卷六《评本之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8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24页。
    119 《全宋诗》第25册,第16729页。
    120 王庭珪:《跋刘伯山诗》,《卢溪文集》卷四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1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第2330页。
    122 《梅溪后集》按年编诗,卷十四此诗后有《除日》:“蜗舍三年别,夔门两岁除。”十朋乾道元年七月九日移任夔州,至是两阅除夕。参郑定国《王十朋及其诗》第三章《王十朋年谱》,台湾:学生书局,1994,第239页。
    123 《全宋诗》第36册,第22856页。
    124 吴垧:《五总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第334页。
    12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第64页。
    127 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70页。
    127 《全宋诗》第43册,第26940页。
    128 《全宋诗》第36册,第22695页。
    129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第115页。,
    131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第1429页。
    132 姚大勇:《宋南渡前后诗歌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2页。
    133 《全宋诗》第36册,第22714页。
    134 郑定国:《王十朋及其诗》第三章《王十朋年谱》,第228页。
    13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八“绍兴元年十月乙丑”条,第855页。
    136 胡寅:《鲁语详说序》,《崇正辩·斐然集》卷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93,第404页。
    13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九“绍兴四年八月戊寅”条,第1289页。
    138 参阅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第二节“‘最爱元祐’与‘江西诗派’的全盛”,第329-338页。
    139 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0 《宋史》卷三百七十二,《徐俯传》,第11540页。
    14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绍兴二年正月丙辰”条,第899页。
    142 《全宋诗》第29册,第18562页。
    143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韩驹传》,第13141页。
    144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第332页。
    145 《全宋诗》第36册,第22880页。
    146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九。
    147 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十三,《临江军三孔文集序》。
    148 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十四,《三澈溪居士文集序》。
    149 薛季宣:《浪语集》卷二十,《上宣谕汪中丞书》。
    150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十一,《谢中书舍人》,《四部丛刊》本。
    151 《全宋诗》第46册,第28790页。
    152 《武林旧事》原序,北京:中华书局,1991。
    153 《全宋诗》第38册,第23687页。
    154 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十二,《徐稚山给事庆八十乐语》。
    155 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十七,《静庵记》。
    156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零四,《陈丞相家所藏御书二》,《四部丛刊》本。
    157 方回:《桐江集》卷三,《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第234页。
    158 吴泳:《鹤林集》卷十二,《赐许应龙辞吏部兼侍读不允诏》。
    159 《全宋诗》第42册,第26208页。
    160 《宋史》卷三十六,《光宗本纪》,第703页。
    161 《全宋诗》第47册,第29246页
    162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三。
    163 《全宋诗》第40册,第25109页。
    164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第53页。
    165 陈善:《扪虱新话》卷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排印《儒学警悟》本。
    166 陆蓥:《问花楼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第2303页。
    167 释普闻:《诗论》,《说郛》卷七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8 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第306页。
    169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26页。
    170 陈与义:《陈与义集》,第4页。
    171 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第168页。
    172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第2015页。
    173 萧华荣:《中国诗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第168页。
    174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张孝祥诗文集》,安徽:黄山书社,2001,第2页。
    175 王质:《雪山集》卷十。
    176 《全宋诗》第42册,第26280页。
    177 《全宋诗》第42册,第26440页。
    178 阙名:《静居绪言》,《清诗话续编》,第1647页。
    179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晁叔用》,《历代诗话续编》,第483页。
    180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第2084、2085页。
    181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81页。
    182 《全宋诗》第42册,第26625页。
    18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九,张耒《二十三日立秋夜行泊林里港》方回评语,第1280页。
    184 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二,《送罗寿可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5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第212页。
    186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上册,第285页。
    187 张耒;《张右史文集》卷四十,《四部丛刊》本。
    188 赵翼:《瓯北诗话》,第167页。
    189 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八。
    190 梁昆:《宋诗派别论》,第52页。
    191 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转引自《清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第87页。
    192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3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第2329页。
    194 厉志:《白华山人诗说》卷一,《清诗话续编》,第2274。
    195 王灼:《陈宝摹诗序》,《桐城派文论选》,第173页。
    196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第360页。
    197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韩隐君诗》卷九十六。
    198 钱锺书:《谈艺录》,第320页。
    19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陆游《登东山》方回评语,第1006页。
    200 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六,《跋岑嘉州诗集》。
    201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79页。
    202 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九。
    203 钱锺书:《谈艺录》,第320页。
    204 《全宋诗》第41册,第25627页。
    205 《全宋诗》第41册,第25631页。
    206 《全宋诗》第39册,第24591页。
    207 钱锺书:《谈艺录》,第316页。
    208 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八。
    209 《全宋诗》第40册,第25086页。
    210 《全宋诗》第40册,第25377页。
    211 钱锺书:《谈艺录》,第317页。
    212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曾几《长至日述怀兼寄十七兄》方回评语,第604页。
    213 方回:《桐江集》卷一,第61页。按:钱锺书先生《谈艺录》引作:“学唐人丁卯桥诗逼真而又过之者,王半山。陆放翁集中多有其体。”断句与笔者不同,方回原文为“作”而非“体”。三联书店版第317页,中华书局版第451页同。
    214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四,许浑《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方回评语,第509页。
    215 《全宋诗》第42册,第26545页。
    216 《全宋诗》第42册,第26389页。
    217 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十九。按:此序《四部丛刊》本未属年月,而《四库全书》本属“淳熙三年四月廿六日”。于北山《杨万里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定此序作于庆元二年,与《邵州重复旧学记》作于同时,《邵州重复旧学记》末属“庆元丙辰四月四日”。于北山又引《宝庆府志》卷十二《职官表·知州题名》:“宁宗朝,黄沃,字叔启。莆田人。庆元初知邵州。见杨万里《邵州重复旧学记》。”然《邵州重复旧学记》云:“于是尽复濂溪之旧,自今黄侯沃始也。”序中尊称黄沃为“侯”,因其为知州也。而《黄御史集序》则称其为“永丰明府莆阳黄君”,其时尚为“明府”(县令)而非知州。故《黄御史集序》与《邵州重复旧学记》定非作于同时。考《四库全书》本《黄御史集》前尚有谢谔及洪迈二序,谢谔序属“淳熙四年九月朔”,序中亦称黄沃为“永丰县公”,且言及“永丰二士曾时杰汉臣、晞说少张因为镂版”,与杨万里序中“永丰之士有曾时杰与其犹子晞说者,得此书又欣然刻印”相吻合,故知谢序与杨序作年相近,《四库全书》本“淳熙三年四月廿六日”当可从。
    21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李咸用《春日》纪昀评语,第329页。
    219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
    220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诗辨》,第26页。
    221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一。
    222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三。
    223 《全宋诗》第42册,第26556页。
    224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8页。
    225 《全宋诗》第42册,第26432页。
    226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三。
    227 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一四。按:《历代诗话》所收《诚斋诗话》,此条有缺漏。
    228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石湖诗集》提要,第2142页。
    229 杨勇:《陶渊明集校笺》,柳存仁序,台湾:唯一书业中心,1975,第3页。
    230 陈与义:《陈与义集》附录,第542页。
    231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一,第17页。
    232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765页。
    23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841页。
    234 方回:《桐江续集》卷二。
    235 《全宋诗》,第42册,第26290页。
    236 《全宋诗》,第42册,第26562页。
    23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第1068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第3233页。
    2 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第十章“秦桧研究的各有关问题”,第448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第3243页。
    4 《全宋诗》第39册,第24260页。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第3252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五,第3295页。
    7 《全宋诗》第44册,第27502页。
    8 转引自郭齐:《朱熹诗词编年笺注》,四川:巴蜀书社,2000,第189页。
    9 《全宋诗》第44册,第27736页。
    10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二,第927页。
    11 《四库全书总目》、《宋史翼》谓其“开封雍丘人”,叙生平亦多舛误;《全宋诗》小传、《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沿其误。今据韩酉山先生著《韩南涧年谱》略叙其生平。
    12 本论文每节诗人专论,小传参考《全宋诗》、《宋代文学家大辞典》等,后文同。除需要特别考辨者,以下不再注明出处。
    13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三,《四部丛刊》本。
    14 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八,《赐朝散大夫试尚书户部侍郎韩彦古辞免除权户部尚书不允诏》。
    15 韩元吉手迹,今尚存淳熙九年所作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曾出版彩色影印本)
    16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韩元吉《红梅》方回评语,第829页。
    17 陆游:《无咎兄郡斋燕集有诗末章见及敬次元韵》,《剑南诗稿校注》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79页。
    18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南涧甲乙稿》提要,第2146页。
    19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北京:中华书局,
    20 楼钥:《回赵昌甫监岳启蕃》,《攻媿集》卷六十二。
    21 方回:《恢大山西山小稿序》,《桐江续集》卷三十三。
    22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一,韩元吉《红梅》评语,第820页。
    23 方回:《孟衡湖诗集序》,《桐江续集》卷三十一。
    2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南涧甲乙稿》提要,第2146页。
    25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南涧甲乙稿》札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第918页。
    26 《全宋诗》第38册,第23632页。
    27 《全宋诗》第38册,第23633页。
    28 《全宋诗》第38册,第23639页。
    29 《全宋诗》第38册,第23637页。
    30 《全宋诗》第38册,第23663页。
    31 《全宋诗》第38册,第23654页。
    32 《全宋诗》第38册,第23654页。
    33 《全宋诗》第38册,第23656页。
    34 《全宋诗》第38册,第23657页。
    35 《全宋诗》第38册,第23659页。
    36 《全宋诗》第38册,第23671页。
    37 《全宋诗》第38册,第23663页。
    38 《全宋诗》第38册,第23606页。
    39 《全宋诗》第38册,第23623页。
    40 《全宋诗》第38册,第23690页。
    41 《全宋诗》第38册,第23690页。
    42 《全宋诗》第38册,第23691页。
    43 韩元吉:《高祖宫师文编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
    44 韩元吉:《答子云示吴生三物铭别纸》,《南涧甲乙稿》卷十三。
    45 同上。
    46 韩元吉:《富修仲家集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
    47 韩元吉:《张安国诗集序》,《南涧甲乙稿》卷十四。
    48 韩元吉:《答汪尹书》,《南涧甲乙稿》卷十三。
    49 韩元吉:《书许昌唱和集后》:“绍兴甲子岁,某见叶公于福唐”,《南涧甲乙稿》卷一六。
    50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六,《石林居士建康集》提要,第2097页。
    51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送严壻侍郎北使》评语,第443页。
    55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62页。
    53 喻良能生年考证,详见附编《喻良能生年考》。
    54 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后集卷二十七,《送喻叔奇尉广德序》,《四部丛刊》本。
    55 《全宋诗》第36册,第22711页,《赠喻叔奇县尉》。
    56 《全宋诗》第43册,第26741页,《送喻宫教良能出倅会稽》及原注。
    57 《全宋诗》第42册,第26384页,《送喻叔奇工部知处州》。
    58 《全宋诗》第47册,第29148页,《送喻叔奇工部知处州》。
    59 《全宋诗》第49册,第30601页,《寄喻叔奇丈二首其一》。
    60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香山集》提要,第2130页。
    61 古代宋诗选本规模较大者如《石仓历代诗选》、《御选宋诗》皆不见喻良能诗;今人选本规模小者不论,即如《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之类规模较大者,亦不录。
    62 《全宋诗》第43册,第26959页。
    63 《全宋诗》第43册,第26917页。
    64 《全宋诗》第43册,第26921页。
    65 此诗见于《两宋名贤小集》,四库馆臣辑之附于《香山集》卷二后,亦见于清王廷曾纂修《义乌县志》卷二十《艺文志》(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康熙三十年刻本)。
    66 《全宋诗》第43册,第26954页,第26955页,第26956页。
    67 《全宋诗》第43册,第26957页。
    68 《全宋诗》第43册,第26984页。
    69 《全宋诗》第43册,第26982页。
    70 《全宋诗》第43册,第26983页。
    71 《全宋诗》第43册,第26993页。
    7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第24页。
    73 此诗诗题《四库全书》本误“因”字为“又”字,《全宋诗》第43册第27012页沿之,当从《两宋名贤小集》作“因”。
    74 《全宋诗》第43册,第27001页。
    75 《全宋诗》第43册,第27014页。
    76 《全宋诗》第43册,第27005页。
    77 《全宋诗》第43册,第26986页。
    78 《全宋诗》第43册,第27031页。
    79 《全宋诗》第43册,第27044页。
    80 《全宋诗》第43册,第27034页。
    81 吴师道:《敬乡录》卷十,已辑入《全宋文》第二四一册,第442页。
    82 张镃字功甫,号约斋,又字时可。陆游、楼钥寄诗皆曰“时可”,唯《南湖集》中皆作“持荷”,当为误字。
    1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二。
    2 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十九。
    3 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一。
    4 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142页、143页。
    5 姜夔:《白石道人诗集》,自序,《四部丛刊》本。
    6 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第34页。
    7 方回:《桐江集》卷三,《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第234页。
    8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明代文论选》,第9页。
    9 徐伯龄:《蟫精隽》卷十五,《宋诗家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第39页。
    11 吴乔:《围炉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第641页。
    12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六,《宋诗纪事序》,《四部丛刊》本。
    13 冒春荣:《葚原说诗》卷二,《清诗话续编》,第1597页。
    14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第2402页。
    15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七,《四部丛刊》本。
    16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八。
    17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67页。
    18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133页。
    19 丁仪:《诗学渊源》卷八,据民国十九年本校点,《民国诗话》第三册,上海:上海书店,2002,第219页。
    20 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据民国二十二年本校点,《民国诗话》第三册,第376页。
    21 陈延杰:《宋诗之派别》,《民国丛书》第二编第59册《中国文学研究》,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27版影印。
    22 梁昆:《宋诗派别论》,第115页。
    23 胡适:《国语文学史》,《胡适学术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第84页。
    24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该书初版于1934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55页。
    25 刘经庵:《中国文学史纲》,北京:北平著者书店,1935,第133页。
    26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156、157页。
    27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58页。
    28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95页。
    29 参看杨理论:《中兴四大家诗学研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杨认为钱锺书先生首次提出“中兴四大诗人”,可备一说。
    30 《诗人玉屑》卷十九,第419页。
    31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登东山》评语,第1006页。
    32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4页。
    3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剑南诗稿》,第2143页。
    34 钱锺书:《谈艺录》,第298页。
    35 《渭南文集》卷十四《吕居仁集序》。
    36 于北山《陆游诗渊源于吕本中说探微》,《陆游年谱》附录三,第587页。
    37 《全宋诗》第49册,第30679页。
    38 《全宋诗》第38册,第23667页。
    39 此石刻现存焦山碑林,拓本曾刊载于《书法丛刊》2004年第6期,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40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
    41 韩淲:《涧泉日记》卷中,第20页;卷下,第38页。
    42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九,第1022页。
    43 钱锺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124页
    44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诚斋荆溪集序》,《四部丛刊》本。
    45 参看莫砺锋《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232页一250页。
    46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
    47 《全宋诗》第42册,第26150页。
    48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竹溪诗序》
    49 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卷八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2371页。
    50 《全宋诗》第42册,第26148页。
    51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一,《千岩摘稿序》。
    52 周汝昌:《杨万里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3页。
    5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石湖诗集》提要,第2142页。
    54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前言,第3页。
    55 《全宋诗》第41册,第25788页。
    56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42页。
    57 《全宋诗》第41册,第25817页。
    58 《全宋诗》第38册,第23763页,《前用吉字韵问严子文疾再和问疾之诗不工甚矣既辱和章又承用吉字韵为贶率尔继作敬问起居公自渭平生不服温剂此寡欲之验也何恙不愈诗以见意》。
    59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第450页。
    60 《全宋诗》第41册,第25798页。
    61 参看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47页,
    62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七,朱翌《灊山集》提要。第2104、2105页。
    63 《全宋诗》第42册,第26381页,《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诗和以谢之》。
    64 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八,《跋朱新仲舍人自作墓志》。
    65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第28页。
    66 《全宋诗》第17册,第11456页,《劝交代张和父酒》;第11451页,《次韵戏答彦和》。
    67 《全宋诗》第41册,第25945页,《晓起闻雨》;第25965页,《公退书怀》。
    68 方回:《桐江集》卷三,《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第234页。
    69 胡云翼:《宋诗研究》,收入《胡云翼说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15页。
    70 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卷三十七,第1171页。
    71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五。
    72 如胡建升《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来历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4期;杨理论《南宋中兴诗坛与萧德藻的诗名沉浮》,《江汉论坛》2006年第5期。
    73 《全宋诗》第49册,第30430页。
    74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298页;《陆游年谱》,第297页。
    75 《全宋诗》第50册,第31554页。
    76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354页。
    77 于北山:《陆游年谱》,第336页。
    78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2页。
    79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376页。
    80 《全宋诗》第46册,第28299页。
    81 《全宋诗》第38册,第24113页。
    82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1页。
    83 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八。
    84 周必大:《文忠集》卷十九。
    85 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六。
    86 周必大:《文忠集》卷十六。
    87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
    88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
    89 《全宋诗》第47册,第29273页。
    90 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九。
    91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第31页、33页。
    92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391页。
    93 《全宋诗》第42册,第26388页。
    94 《全宋诗》第39册,第24604页。
    95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九,《洪潜甫诗序》。
    96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六,《宋诗纪事序》。
    97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第63页。
    98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2页,《和陆务观惠五言》。
    99 参看杨理论:《中兴四大家诗学研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2页
    100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三。
    101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640页。
    102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
    103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323页。
    104 《全宋诗》第39册,第24720页。
    105 王子俊:《格斋四六》“表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6 楼钥:《攻媿集》卷七十。
    107 周必大:《文忠集》卷十九。
    108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五,第211页。
    109 详见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683页至685页。
    110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2页。
    111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3页。
    112 《全宋诗》第42册,第26338页。
    113 《杨万里年谱》第622页。
    114 陆游:《渭南文集》原跋,《四部丛刊》本。
    115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第693页。
    116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111页。
    117 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72页。
    118 疾风:《陆放翁诗词选》,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第132页。
    119 于北山:《陆游年谱》,第157页。
    120 朱东润:《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一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第535页。
    121 莫砺锋:《陆游“诗家三昧”辨》,《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1月。
    122 转引自孔凡礼、齐治平编:《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275页。
    123 朱东润:《中国文学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308页。
    124 顾易生、蒋凡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第2页。
    125 姚大勇:《陆游“诗家三昧”新探》,《学术月刊》1999年第1期。
    126 张健《文学批评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85,第78页。
    127 黄启方《论江西诗派》,原载1973年5月《文史学报》第三期,收入黄永武、张高评编《宋诗论文专辑》(一),台北: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88,第488页。
    128 转引自孔凡礼、齐治平编:《陆游资料汇编》,第8、9页。
    129 转引自孔凡礼、齐治平编:《陆游资料汇编》,第50页。
    130 《全宋诗》第17册,页11164;第21册,页13871;第23册,页15241:第24册,页16055;第25册,页16849。
    131 《全宋诗》第16册,页10809页;第20册,页13473;第21册,页13971;第26册,页17336页;第33册,页20700;第36册,页22630。
    132 张健:《文学批评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85,第71页。
    133 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八《丞相洪文恵公适神道碑》,卷六十一《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洪汝奎《洪文惠公年谱》据《神道碑》叙述云:“一见知其远器,勉以吏事,暇日与商榷今古,谓范公曰:‘君他日必登两府,慎自爱。’范深德之。”《四洪年谱》,《洪氏晦木斋丛书》本。
    134 范成大:《吴郡志》卷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63页。
    135 范成大:《范石湖集》卷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第119页。
    136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第70页。
    137 参看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279页。
    138 范成大:《范石湖集》卷十一,第136页。
    139 楼钥:《攻媿集》卷一百二十。
    140 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一,《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
    141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142页。
    142 楼钥:《攻媿集》卷六十三。
    14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一,第902页。
    144 胡铨:《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六,转引自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138页。
    145 参看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378页。
    146 范成大:《吴郡志》卷六,第58页。
    147 袁说友:《东塘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8 参看于北山:《范成大年谱》,第404页。
    1 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一。
    2 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142页、143页。
    3 《全宋诗》第42册,第26346页
    4 《全宋诗》第42册,第26377页。
    5 《全宋诗》第38册,第24141页。
    5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1页。
    7 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并序》,《桐江续集》卷八。
    8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2页。
    9 《全宋诗》第44册,第27255页。
    10 《全宋诗》第44册,第27398页。
    11 《全宋诗》第44册,第27259页。
    12 钱锺书:《谈艺录》,第310页。
    13 《全宋诗》第46册,第28299页。
    14 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143页。
    15 《全宋诗》第50册,第31569页。
    16 《全宋诗》第44册,第27415页。
    17 钱锺书:《谈艺录》,第308页。
    18 《全宋诗》第42册,第26355页。
    19 方回:《桐江集续》卷八。
    20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第119页。
    21 钱锺书:《谈艺录》,第310页。
    22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
    23 钱锺书:《谈艺录》,第310页。
    24 《全宋诗》第51册,第31986页。
    25 《全宋诗》第51册,第32007页。
    26 《全宋诗》第40册,第25231页。
    27 《全宋诗》第57册,第35755页。
    28 《全宋诗》第57册,第35785页。
    29 《全宋诗》第57册,第35738页。
    30 钱锺书:《谈艺录》,第309页。
    31 《全宋诗》第57册,第35793页。
    32 《全宋诗》第57册,第35797页。
    33 戴复古:《石屏诗集》,巩丰原序,《四部丛刊》本。
    34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
    35 生年据姜特立《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十》,又《寄陆郎中》言其与陆游同岁。
    36 佚名:《两朝纲目备要》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95,第31页。
    37 《姜特立寄近诗》,《全宋诗》第38册,第23661页。
    38 《姜春坊以诗编见贻借题雪堂图韵作诗为谢》,《全宋诗》第43册,第27006页。
    39 《旧识姜邦杰于亡友韩无咎许近屡寄诗来且以无咎平日倡和见示读之怅然作此诗附卷末》,《全宋诗》第39册,第24701页。
    40 《姜邦杰以四绝见寄因和之》,《全宋诗》第46册,第28574页。
    41 《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全宋诗》第38册,第24089页。
    42 《和姜梅山见寄》,《全宋诗》第38册,第23734页。
    43 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并序》,《桐江续集》卷八。
    44 姜特立:《梅山续稿》卷一,《四库全书》本。
    45 佚名:《两朝纲目备要》卷二,第32页。
    46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6页。
    47 《全宋诗》第38册,第24077页。
    48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7页。
    49 《全宋诗》第38册,第24108页。
    50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第28页。
    5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一《梅山续稿》提要,第2153页。。
    52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8页。
    53 《全宋诗》第38册,第24077页。
    54 《全宋诗》第38册,第24146页。
    55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第57页。
    56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第982、983页。
    5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第401页。
    58 陈师道著,任渊注,冒广生补笺:《后山诗注补笺》,第22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5。
    5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第401页。
    60 《全宋诗》第38册,第24093页。
    61 《全宋诗》第38册,第24132页。
    62 《全宋诗》第38册,第24144页。
    63 《全宋诗》第38册,第24152页。
    64 《全宋诗》第38册,第24152页。
    65 《全宋诗》第38册,第24182页。
    66 《全宋诗》第38册,第24188页。
    67 《全宋诗》第38册,第24156页。
    68 《全宋诗》第38册,第24173页。
    69 《全宋诗》第38册,第24086页。
    70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二,第1525页。
    71 《全宋诗》第38册,第24106页。
    72 《宋史》卷三百九十七,《项安世传》,第12090页。
    73 《全宋诗》第45册,第28033页。
    74 《全宋诗》第51册,第32050页。
    75 《全宋诗》第52册,第32656页。
    76 钱锺书:《谈艺录》,第310页。
    77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第606页。
    78 《全宋诗》第44册,第27315页。
    79 《全宋诗》第44册,第27315页。
    80 《全宋诗》第44册,第27315页。
    81 《全宋诗》第44册,第27317页。
    82 《全宋诗》第44册,第27333页。
    83 《全宋诗》第44册,第27450页。按:朱熹提举鸿庆宫时日,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8页,正文:“(绍熙五年1194)十二月,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引:“黄幹《朱熹行状》:‘寻除知江陵府’,又力辞,仍乞追还新旧职名,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按语云:“朱熹十一月二十日归考亭方上辞江陵状,见前引《答刘智夫》书十,而奉利差敕至庆元元年初方至,见《朱文公文集》卷二十九《与赵丞相书》,由此推之,提举南京鸿庆宫命下在十二月中旬。”据项安世此诗诗题及自注,可知提举南京鸿庆宫时日实在二十一日。
    84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三,第56页。
    85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八,第140页。
    86 《全宋诗》第44册,第27324页。
    87 《全宋诗》第44册,第27325页。
    88 《全宋诗》第44册,第27246页。
    89 《全宋诗》第44册,第27245页。
    90 《全宋诗》第44册,第27248页。
    91 《全宋诗》第44册,第27250页。
    92 《全宋诗》第44册,第27238页。
    93 《全宋诗》第44册,第27239页。
    94 《十月十八与舍弟登越王楼便道趋开元寺上天池得句满纸颠倒杂乱几不可读明日诠次成二十二韵》,《全宋诗》第23册,第15035页。
    95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0页。
    96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0页。
    97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0页。
    98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1页。
    99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3页。
    100 《全宋诗》第44册,第27300页。
    101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4页。
    102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8页。
    103 《全宋诗》第44册,第27298页。
    104 《全宋诗》第44册,第32653页。
    105 《全宋诗》第44册,第27276页。
    106 《全宋诗》第44册,第27262页。
    107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376页。
    108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第26页。
    109 《全宋诗》第44册,第27345页。
    110 《全宋诗》第44册,第27221页。
    111 《全宋诗》第44册,第27223页。
    112 钱锺书:《谈艺录》,第298页。
    113 许及之生年考,见附编。
    114 《宋史》本传但言为拾遗,据《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补。
    115 楼钥:《攻媿集》卷四十,楼钥《礼部侍郎许及之该覃恩转官制》。
    116 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百十八“屈膝可怜”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涉斋集》提要,第2134页。
    118 《全宋诗》第46册,第28437页。
    119 《全宋诗》第46册,第28439页。
    120 《全宋诗》第46册,第28435页。
    121 《全宋诗》第46册,第28443页。
    122 《全宋诗》第46册,第28322页。
    123 《全宋诗》第46册,第28324页。
    124 《全宋诗》第46册,第28334页。
    125 《全宋诗》第46册,第28335页。
    126 《全宋诗》第46册,第28327页。
    127 《全宋诗》第46册,第28338页。
    128 《全宋诗》第46册,第28351页。
    129 《全宋诗》第46册,第28351页。
    130 《全宋诗》第46册,第28352页。
    131 《全宋诗》第46册,第28352页。
    132 《全宋诗》第46册,第28341页。
    133 《全宋诗》第46册,第28345页。
    134 《全宋诗》第46册,第28313页。
    135 《全宋诗》第46册,第28281页。
    136 《全宋诗》第46册,第28305页。
    137 《全宋诗》第46册,第28327页。
    13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三,第146页。
    139 卒年据王秀林、王兆鹏《张镃生卒年考》,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
    140 按:《全宋诗》作者小传、《宋代文学家大辞典》均言张镃著有《南湖集》二十五卷,未注出处,当从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并序》:“南湖生于绍兴癸酉,循忠烈王之曾孙。近得其前集二十五卷,三千余首,嘉定庚午自序,盖所谓得活法于诚斋者。”然张镃《南湖集》非止二十五卷也,方回明言“二十五卷”乃张镃“前集”,盖即《约斋甲乙稿》之“甲稿”。张镃《南湖集》,尤袤《遂初堂書目》有著录;其《约斋甲乙稿》,则历代目录未见著录。杨万里淳熙十三年作有《跋张功父通判直阁所惠约斋诗乙稿》,杨简亦有诗《张时可惠示甲乙稿》。
    141 夏文彦:《图绘宝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76页。
    142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374页。
    143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十《牡丹燕席诗序》。
    144 《全宋诗》第39册,第24542页。
    145 《全宋诗》第44册,第27403页。
    146 《全宋诗》第47册,第29441页。
    147 《全宋诗》第38册,第24078页。
    148 方回:《桐江续集》卷八,《读张功父南湖集并序》。
    149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南湖集》提要,第2146页。
    150 《全宋诗》第50册,第31529页。
    151 《全宋诗》第50册,第31533页。
    152 《全宋诗》第50册,第31536页。
    153 钱锺书:《谈艺录》,第308页。
    154 《全宋诗》第50册,第31534页。
    155 《全宋诗》第50册,第31547页。
    156 《全宋诗》第50册,第31550页。
    157 《全宋诗》第50册,第31543页。
    158 《全宋诗》第50册,第31592页。
    159 《全宋诗》第50册,第31595页。
    160 《全宋诗》第50册,第31595页。
    161 《全宋诗》第50册,第31595页。
    162 《全宋诗》第50册,第31620页。
    163 《全宋诗》第50册,第31621页。
    164 《全宋诗》第50册,第31609页。
    165 《全宋诗》第50册,第31640页。
    166 《全宋诗》第50册,第31642页。
    167 《全宋诗》第50册,第31596页。
    168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353页。
    169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第374页。
    170 王毓贤:《绘事备考》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1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十。
    172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第298页,《陆游年谱》第297页。
    173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5-26页。
    174 《全宋诗》第39册,第24542页。
    1 陆游卒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历1210年1月26日)。
    2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一,第902页。
    3 陈着:《本堂集》卷四十六,《跋楼攻媿与王粹中诸诗墨迹》,《四库全书》本。
    4 《全宋诗》第48册,第29957页。
    5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攻媿集序》。
    5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攻媿集》提要,第2133页。
    7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第225页。
    8 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卷八十三,第2381页
    9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攻媿集》札记,第914页。
    10 丁仪:《诗学渊源》卷八,《民国诗话》第三册,据1930年铅印本校点,第223页。
    11 陈衍选,蔡义江、李梦生译注:《宋诗精华录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36页
    12 陈衍选,蔡义江、李梦生译注:《宋诗精华录译注》,第337页
    13 《全宋诗》第47册,第29323页。
    14 《全宋诗》第47册,第29322页。
    15 《全宋诗》第47册,第29344页。
    16 《全宋诗》第47册,第29340页。
    17 《全宋诗》第47册,第29358页。
    18 《全宋诗》第47册,第29364页。
    19 楼钥:《攻媿集》卷五十三。
    20 陳著:《本堂集》卷四十六。
    21 《全宋诗》第47册,第29411页。
    22 《全宋诗》第47册,第29412页。
    23 《全宋诗》第47册,第29408页。
    24 《全宋诗》第47册,第29409页。
    25 《全宋诗》第47册,第29411页。
    26 《全宋诗》第47册,第29416页。
    27 《全宋诗》第47册,第29474页。
    2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七,第1758页。
    2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一,第902页。
    30 《全宋诗》第47册,第29469页。
    31 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第443页。
    32 《全宋诗》第47册,第29476页。
    33 《全宋诗》第47册,第29417页。
    34 《全宋诗》第47册,第29446页。
    35 《全宋诗》第47册,第29454页。
    36 《全宋诗》第47册,第29455页。
    37 《全宋诗》第47册,第29483页。
    38 《全宋诗》第47册,第29418页。
    3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第39页。
    40 《全宋诗》第47册,第29384页。
    41 可参看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一:“李翱、张籍、皇甫湜皆韩门弟子,翱妻又会女也,故退之皆名呼之,如云‘李翱观江涛’,又云‘籍、湜辈’。然翱祭退之文乃称为兄,师弟子姑未论,兄妻之诸父可乎?籍祭诗云:‘而后之学者,或号为韩、张。’有抗衡之意。湜作墓碑云:公疾,谕湜曰:‘死能令我躬不随世磨灭者,惟子以为属。’退之乃赖湜而传耶?近世推黄配苏亦类此。”第9页。
    42 陈与义:《陈与义集》,第1页。
    43 楼钥:《攻媿集》卷五十二。
    44 楼钥:《攻媿集》卷六十六。
    45 《宋史》卷四百三十四,《陈傅良传》,第12887页。
    46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原序。
    4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止斋文集》提要,第2129页。
    48 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五。
    49 叶適:《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
    50 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卷二,《四库全书》本。
    51 《全宋诗》第52册,第32510页。
    52 《全宋诗》第48册,第30286页。
    53 《全宋诗》第53册,第33438页。
    54 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三,第494页:卷二十三,第984页。
    55 牟巘:《陵阳集》卷十三,《陈一斋诗序》,《四库全书》本。
    56 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卷七十,2015页。
    57 钱锺书:《谈艺录》,第469页,第216页。
    58 陈衍:《石遗室诗话》,《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21页。
    59 陈衍:《石遗室诗话》,《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47、48页。
    60 《全宋诗》第47册,第29227页。
    61 《全宋诗》第50册,第31385页。
    62 《全宋诗》第54册,第33857页。
    63 《全宋诗》第47册,第29221页。
    64 《全宋诗》第47册,第29222页。
    65 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第518页。
    66 曾慥:《类说》卷十六,影印明刊本,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67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4、5页。
    68 《全宋诗》第47册,第29224页。
    69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宋代文学家大辞典》定郑伯熊卒于淳熙八年(1181),据陈傅良此诗则当卒于淳熙七年(1180)。
    70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十。
    71 《全宋诗》第47册,第29233页。
    72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一。
    7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止斋文集》提要,第2129页。
    74 《全宋诗》第47册,第29235页。
    75 《全宋诗》第47册,第29258页。
    76 《全宋诗》第47册,第29294页。诗中“再”字,《瀛奎律髓》、《宋诗钞》、《宋诗纪事》作“最”,《石仓历代诗选》作“再”、“看”作“知”。按:作“再”意似更深。
    7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五,第556页。
    7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第984页。
    79 钱锺书:《谈艺录》,第468页。
    80 《全宋诗》第47册,第29259页。
    81 《全宋诗》第47册,第29274页。
    82 《全宋诗》第47册,第29280页。
    83 《全宋诗》第47册,第29230页。
    84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四十。
    85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七十。
    86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四十一。
    87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十,《哭袁参政说友文》。
    88 《全宋诗》第41册,第26024页。
    89 《全宋诗》第41册,第26025页。
    90 《全宋诗》第42册,第26390页。
    9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九,《东塘集》提要,第2134页。
    92 《全宋诗》第48册,第29892页。
    93 《全宋诗》第48册,第29893页。
    94 《全宋诗》第48册,第29886页。
    95 袁说友:《东塘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6 《全宋诗》第48册,第29890页。
    97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六引《西清诗话》,第103页。
    98 《全宋诗》第48册,第29909页。
    99 诸人和诗,见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九。
    100 《全宋诗》第48册,第29901页。
    101 《全宋诗》第48册,第29947页。
    102 《全宋诗》第48册,第29947页。
    103 《全宋诗》第48册,第29963页。
    104 《全宋诗》第48册,第29957页。
    1 “四大家”突破“江西”,虽各臻其妙,然总体诗风趋于“平熟”。清人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已有论及:“范、陆皆趋熟,而范尤平迤。”“杨、陆、范极酣肆处,正是从平熟中出耳。”《清诗话续编》,第1435页,1438页。
    2 “交”疑为“江”之误,鲁交,字叔达,号三江,梓州(今四川三台)人,有《三江集》(《瀛奎律髓》卷二八)、《鲁交集》三卷(《宋史·艺文志》)。
    3 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二。
    4 方回:《桐江续集》卷二。
    5 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八。
    6 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三。
    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771页。
    8 方回:《桐江集》卷一,第59页。
    9 方回:《桐江续集》卷二。
    10 《瀛奎律髓汇评》所编“作者篇目汇检”,不知赵章泉即赵昌父(赵蕃字昌父,号章泉),而将二者分列,此亦可见出赵蕃湮晦之程度。
    11 方回:《桐江集》卷一,第101、102、103页。
    12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835页。
    1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第443页。
    14 《全宋诗》第43册,第26968页。
    15 《全宋诗》第40册,第25108页。
    16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
    1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提要,第2135页。
    18 叶適:《水心先生文集集》卷十二。
    19 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辛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417页。
    20 楼钥:《攻媿集》卷六十二,《回赵昌甫监岳启》。
    21 《全宋诗》第50册,第31371页。
    22 《全宋诗》第54册,第33835页。
    23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二,《因明堂赦荐赵监岳蕃》。
    24 《全宋诗》第58册,第36145页。
    25 刘克序:《后村诗话》卷二,第35页。
    26 《全宋诗》第58册,第36416页。
    27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七。
    28 《全宋诗》第54册,第33481页。
    29 《全宋诗》第54册,第33526页。
    30 《全宋诗》第58册,第36145页。
    31 《全宋诗》第50册,第31422页。
    32 《全宋诗》第54册,第33849页。
    3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829页。
    34 《全宋诗》第62册,第38873页。
    35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
    36 《江湖小集》卷五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 参看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第21页。
    38 胡次焱:《梅岩文集》卷三,《赘笺唐诗绝句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第26页。
    40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九。
    41 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八。
    42 顾嗣立:《元诗选》甲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191页。
    43 胡应麟:《诗薮》卷五,第316页。
    44 《南宋杂事诗》,王民信主编《宋史资料萃编》第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影印清同治十一年淮南书局刊本。
    45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贾岛《送朱可久归越中》冯班评语,第1052页。
    46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六。
    47 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三十二。
    48 陈衍编,蔡义江、李梦生译注:《宋诗精华录译注》卷一,第1页。
    49 梁昆:《宋诗派别论》,第129页。
    50 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寿八十有七。”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寿九十余。”方回《瀛奎律髓》卷九“老寿类”序:“近世诗人如曾茶山、陆放翁、赵吕父、滕元秀、刘潜夫皆年八十以上,而放翁之寿为最高。”卷十六陆游《新年书感》批:“嘉定二年己巳,放翁年八十六”,“是年放翁卒”。则赵蕃之寿当不超过八十六。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自云“乃取门人郑梦恊所状先生行,益以已所闻”,当可信。
    51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六,《韩隐君诗》:“坐客有曰:赵章泉诗踰万首。韩仲止、巩仲至几半之,至少者亦千首。”又辛弃疾《清平乐》(云烟草树)一阕,题云:“呈赵昌甫。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篇,末章及之。”词云:“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作诗难。”赵蓄之勤于作诗,于焉可见一斑。(《辛稼轩词编年笺注》,第418页。)
    52 《章泉稿》收诗较杂,既有乾道以前之作,亦有淳熙以后之诗。
    53 《全宋诗》第49册,第30455页。
    54 《全宋诗》第49册,第30390页。
    55 《全宋诗》第49册,第30473页。
    56 《全宋诗》第49册,第30663页。
    57 《全宋诗》第49册,第30446页。
    58 《全宋诗》第49册,第30880页。
    5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第688页。
    60 《全宋诗》第49册,第30529页。
    61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772页。
    62 《全宋诗》第49册,第30573页。
    63 《全宋诗》第49册,第30575页。
    64 《全宋诗》第49册,第30577页。
    65 《全宋诗》第49册,第30582页。
    66 《全宋诗》第49册,第30582页。
    67 《全宋诗》第49册,第30722页。
    6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第710页。
    6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第688页。
    70 《全宋诗》第49册,第30942页。
    71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第709页。
    72 《全宋诗》第49册,第30942页。
    7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第385页。
    74 苏轼:《苏轼文集》,第1865页。
    75 《全宋诗》第49册,第30714页。
    76 《全宋诗》第49册,第30907页。
    77 《全宋诗》第49册,第30771页。
    78 《全宋诗》第49册,第30775页。
    79 《全宋诗》第49册,第30933页。
    80 《全宋诗》第49册,第30779页。
    81 赵彦卫:《云麓漫抄》卷九,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156页。
    82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历代诗话续编》本,第1138、1147页。
    83 《全宋诗》第49册,第30726页。
    84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三,第497页。
    85 钱锺书:《谈艺录》,第184页。
    86 冒春荣:《葚原说诗》卷一,《清诗话续编》,第1582页。
    87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第917页。
    88 《全宋诗》第49册,第30417页。
    89 《全宋诗》第49册,第30664页。
    90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第8页。
    91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第6页。
    92 刘宰:《漫塘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3 韩淲生年,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探梅》诗注谓生于绍兴三十年,韩酉山《韩元吉年谱》据韩元吉《淲冠告庙文》定淲生于绍兴二十四年,本文从后者;卒年据《诗人玉屑》卷十九引《玉林》。
    94 《全宋诗》韩淲小传谓其“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此制词即《故右武卫大将军代州刺史世肱可赠安州观察使追封陆安侯制》,又见于韩维《南阳集》,当是误入韩淲《涧泉集》中,不可为据。
    95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探梅》评语,836页。又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六,《韩隐君诗》:“坐客有曰:赵章泉诗踰万首。韩仲止、巩仲至几半之,至少者亦千首。”
    96 《东南纪闻》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按:《东南纪闻》不著撰人姓氏,盖为元人所作,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然则是书,恐是纯由各家说部内缀辑而成,殆无一条为其所自撰。”然“自韩淲以至史嵩之诸事,似不见于他书,得此转载,固足以广佚闻。”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第943页。
    9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一《涧泉日记》提要,卷一百六十三《涧泉集》提要,第1620页,第2171页。
    98 《全宋诗》第52册,第32397页。
    99 《全宋诗》第52册,第32408页。
    100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841页。
    101 《全宋诗》第52册,第32414页。
    102 《全宋诗》第52册,第32447页。
    103 《全宋诗》第52册,第32448页。
    104 《全宋诗》第52册,第32450页。
    105 《全宋诗》第52册,第32776页。
    106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一,第404页。
    107 《全宋诗》第52册,第32518页。
    107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第685页。
    109 《全宋诗》第52册,第32386页。
    110 《全宋诗》第52册,第32561页。
    111 《全宋诗》第52册,第32567页。
    112 《全宋诗》第52册,第32589页。
    11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第388页。
    114 《全宋诗》第52册,第32592页。
    115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第387页。
    116 《全宋诗》第52册,第32618页。
    117 《全宋诗》第52册,第32617页。
    118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837页。
    119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839页。
    120 《全宋诗》第52册,第32592页。
    121 《全宋诗》第52册,第32589页。
    122 《全宋诗》第52册,第32674页。
    12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二,第467页。
    124 《全宋诗》第52册,第32699页。
    125 《全宋诗》第52册,第32704页。
    126 《全宋诗》第52册,第32717页。
    127 《全宋诗》第52册,第32735页。
    128 《全宋诗》第52册,第32745页。
    129 《全宋诗》第52册,第32761页。
    130 《全宋诗》第52册,第32770页。
    131 《全宋诗》第52册,第32713页。
    132 《全宋诗》第52册,第32707页。
    133 《全宋诗》第52册,第32770页。
    134 《全宋诗》第52册,第32648页。
    《十三经注疏》,影印世界书局缩印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郑玄:《毛诗郑笺》,影印“重刊相台岳氏本”本,台北:学海出版社,1999
    裴普贤:《诗经评注读本》,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2。
    屈万里:《诗经诠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
    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陆游:《南唐书》,《四部丛刊》本。
    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
    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
    脱脱等:《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脱脱等:《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1956。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北京:中华书局,2000。
    佚名撰,李之亮校点:《宋史全文》,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佚名编,汝企和点校:《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北京:中华书局,1995。
    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
    阙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熊克:《中兴小纪》,北京:中华书局,1985。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晁公武,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
    孔凡礼:《苏轼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8。
    韩酉山:《韩南涧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于北山:《杨万里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孔凡礼:《范成大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5。
    邓广铭:《辛弃疾年谱》,北京:三联书店,2007。
    王懋竑纂订:《朱子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校点:《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陆友仁:《研北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1。
    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
    周煇著,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
    吴曾:《能改斋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
    陆游:《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
    范成大著;孔凡礼校点:《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2002。
    洪迈:《容斋随笔》,北京:中华书局,2006。
    韩淲:《涧泉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岳珂:《桯史》,北京:中华书局,1981。
    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
    周密:《癸辛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91。
    周密:《浩然斋雅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周密:《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1991。
    周密:《齐东野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
    张端义:《贵耳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丁传靖编:《宋人轶事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58。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
    严可均辑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沈德潜:《古诗源》,北京:中华书局,2006。
    张玉榖:《古诗赏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孙琴安:《唐五律诗精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孙琴安:《唐七律诗精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葛兆光:《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诗卷》,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陈起编:《江湖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焯编:《宋元诗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之振等选编,管庭芬、蒋光煦补编:《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
    厉鹗:《宋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彭元瑞:《南宋四家律选》,清抄本,台湾国图藏。
    钱锺书:《宋诗纪事补订》(手稿影印本),北京:三联书店,2005。
    钱锺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陈衍编选,蔡义江、李梦生译注:《宋诗精华录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金性尧:《宋诗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张鸣:《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
    黄升:《花庵词选》,北京:中华书局,1958。
    屈原著,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57。
    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陶渊明著,杨勇校笺:《陶渊明集校笺》,台北:唯一书业中心,1975。
    王禹偁著,王延梯选注:《王禹偁诗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欧阳修著,李逸安校点:《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
    王安石著,李壁注,李之亮补笺:《王荆公诗注补笺》,成都:巴蜀书社,2002。
    苏轼著,孔凡礼校点:《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苏轼著,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
    苏轼著,王水照先生选注:《苏轼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黄庭坚著,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张耒:《柯山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贺铸著,钟振振校注:《东山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陈师道著,任渊注,冒广生补笺:《后山诗注补笺》,北京:中华书局1995。
    陈与义著,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
    吕本中:《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
    王庭珪:《卢溪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铨:《澹庵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林之奇:《拙斋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林光朝:《艾轩先生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洪适:《盘州文集》,《四部丛刊》本。
    汪应辰:《文定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韩元吉;《南涧甲乙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崔敦礼:《宫教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流谦:《澹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喻良能:《香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陆游著,朱东润选注:《陆游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陆游著,疾风选注:《陆放翁诗词选》,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陆游:《渭南文集》,《四部丛刊》本。
    姜特立:《梅山续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范成大:《范石湖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
    范成大著,孔凡礼编:《范成大佚著辑存》,北京:中华书局,1983。
    范成大著,周汝昌选注:《范成大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本。
    杨万里著,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周必大:《文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尤袤:《梁溪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朱熹著,郭齐笺注:《朱熹诗词编年笺注》,四川:巴蜀书社,2000。
    张孝祥著,彭国忠先生校点:《张孝祥诗文集》,安徽:黄山书社,2001。
    陈造:《江湖长翁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许及之:《涉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薛季宣:《浪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虞俦:《尊白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楼钥:《攻愧集》,《四部丛刊》本。
    王炎:《双溪类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陆九渊著;钟哲校点:《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
    袁说友:《东塘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辛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蔡戡:《定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曾丰:《缘督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袁燮:《絜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叶適:《水心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陈亮著;邓广铭点校《陈亮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孙应时:《烛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过:《龙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四部丛刊》本。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戴复古:《石屏诗集》,《四部丛刊》本。
    吴泳:《鹤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方回:《桐江集》,影印《宛委别藏》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方回:《桐江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戴表元:《剡源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袁桷:《清容居士集》,《四部丛刊》本。
    吴澄:《吴文正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虞集:《道园学古录》,《四部备要》本。
    全祖望:《鲒埼亭集》,《四部丛刊》本。
    蒋士铨:《忠雅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储大文:《存研楼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
    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上海:上海书店,2002。
    阮阅辑:《诗话总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胡仔辑:《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刘勰著,范文澜校注:《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刘克庄著,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3。
    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郁沅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陶秋英编选:《宋金元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蔡景康编选:《明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王运熙等主编:《清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贾文昭编著:《桐城派文论选》,北京:中书书局,2008。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曹旭:《诗品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上海:知识出版社,1988。
    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
    陈钟凡:《两宋思想述评》,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崔成宗:《宋代诗话论诗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2007。
    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葛兆光:《汉字的魔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韩经太:《宋代诗歌史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北京:中华书局,1989。
    何俊:《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胡适:《胡适学术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胡云翼:《宋诗研究》,收入《胡云翼说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黄宽重:《南宋史研究集》,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
    黄启方编辑:《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
    黄永武、张高评编:《宋诗论文专辑》(一),台北: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88。
    孔凡礼、齐治平编:《陆游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梁昆:《宋诗派别论》,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林玫仪:《词学考诠》,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刘放桐等编:《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刘衍文、刘永翔:《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刘永翔:《蓬山舟影》,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刘扬忠、王兆鹏、刘尊明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2—2003)》,武汉:武汉
    出版社,2005。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9。
    吕思勉:《宋代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吕肖奂:《宋诗体派论》,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莫砺锋:《推陈出新的宋诗》,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莫砺锋编:《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木斋:《宋诗流变》,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木斋:《走出古典:唐宋词体与宋诗的演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彭国忠先生:《元祐词坛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彭国忠先生:《唐宋词学阐微》,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彭国忠先生主编:《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北京:三联书店,2002。
    钱穆:《朱子学提纲》,北京:三联书店,2002。
    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
    钱锺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
    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施蛰存:《文艺百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王水照先生:《苏轼论稿》,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
    王水照先生:《王水照自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王水照先生:《半肖居笔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
    王水照先生编:《历代文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王水照先生主编:《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王水照先生等编:《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王伟勇:《南宋词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萧庆伟:《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上海书店,2004。
    许总:《宋诗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许总:《唐宋时宏观结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4。
    杨海明:《张炎词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9。
    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曾枣庄:《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4。
    查屏球:《唐学与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00。
    湛之编:《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
    张白山:《宋诗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张伯伟:《禅与诗学(增订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张高评:《宋诗之传承与开拓——以翻案诗、禽言诗、诗中有画为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台北: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张高评:《会通化成与宋代诗学》,台南:成大出版组,2000。
    张高评:《自成一家与宋诗宗风》,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
    张海鸥:《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
    张健:《文学批评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张健编辑:《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
    张晶:《禅与唐宋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张立文:《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张其凡,陆勇强主编:《宋代历史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张其凡,范立舟主编:《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续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郭锋:《南宋江湖词派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
    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
    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
    赵昌平:《赵昌平自选集》,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赵仁珪:《宋诗纵横》,北京:中华书局,1994。
    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郑定国:《王十朋及其诗》,台北:学生书局,1994。
    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7。
    周裕锴:《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诸葛忆兵:《宋代文史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2。
    朱东润:《陆游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61。
    朱东润:《中国文学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朱东润:《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美)田浩著;杨立华、吴艳红等译《宋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德)汉斯·罗伯特·姚斯著,顾建光等译:《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英)拉曼·赛尔登编,刘象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著,冯尚译:《海德格尔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日)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日)寺地遵著,刘静贞、李今芸译:《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5。
    陈尚君:《姜夔卒年考》,《复旦学报》1983年第2期。
    陈植锷:《宋诗流派》,《文史知识》1985年第6期。
    陈植锷:《宋诗的分期及其标准》,《文学遗产》1986年第4期。
    丁超:《栈道连云竞风流——焦山〈瘗鹤铭〉及摩崖石刻》,《书法丛刊》2004年第6期。
    傅明善:《近百年来陆游研究综述》,《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2期。
    韩经太:《宋诗与宋学》,《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
    韩酉山:《韩元吉若干事迹补正》,《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
    胡建升:《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来历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4期。
    胡明:《关于朱熹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文学遗产》1989年第4期。
    胡念贻:《略论宋诗的发展》,《齐鲁学刊》1982年第2期。
    胡益民:《关于江湖派的鉴别标准与江湖诗人名单》,《江淮论坛》1990年第5期。
    胡昭曦:《略论晚宋史的分期》,《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华岩:《宋诗的分期和宋诗的主流》,《文学遗产》1989年增刊。
    莫砺锋:《陆游“诗家三昧”辨》,《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莫砺锋、陶文鹏、程杰:《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莫砺锋、程杰:《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阴山学刊》2000年第2期。
    沈松勤:《从高压政治到“文丐奔竞”——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汤忠皓:《从张镃的桂隐林泉看南宋园林的植物景观》,《中国园林》2001年第6期。
    王德毅:《宋孝宗及其时代》,《宋史研究辑》第十辑,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8。
    王秀林、王兆鹏:《张镃生卒年考》,《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
    王兆鹏、李菁:《宋诗的发展历程》,《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吴小如:《宋诗漫谈》,《文史知识》1990年第2期。
    谢桃坊:《略论宋代理学诗派》,《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谢宇衡:《宋诗臆说》,《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杨海明:《张镃家世及卒年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杨理论:《中兴四大家诗学研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杨理论:《南宋中兴诗坛与萧德藻的诗名沉浮》,《江汉论坛》2006年第5期。
    姚大勇:《宋南渡前后诗歌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
    姚大勇:《陆游“诗家三昧”新探》,《学术月刊》1999年第1期。
    于北山:《试论杨万里诗作的源流和影响》,《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
    于北山:《尤袤卒年考辨》,《南开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
    叶帮义、胡传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江湖诗派研究》,《阴山学刊》2004年第1期。
    喻朝刚:《论陆游的爱国诗篇》,《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
    曾维刚、王兆鹏:《南宋中兴诗坛的师承与文学史演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张鸣:《吕本中与南宋初期诗风嬗变》,《文史知识》1994年第4期。
    张远林、王兆鹏:《宋诗分期问题研究述评》,《阴山学刊》2002年第4期。
    曾维刚:《南宋中兴诗坛的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06年博士论文。
    周裕锴、孙烈鹏、吴娅:《20世纪宋诗研究综述》,《阴山学刊》2000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