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演变与重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研究的主题是:研究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演变与重构。具体内容包括:(1)建国以来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2)中国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组织结构的重构。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主要是总结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利用已有的制度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服务,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正确认识社区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社区组织重构的出发点。城市社区是一个多种功能的复合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社会保证。
     国家总任务的变化是推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方式变革的主要因素,城市社区治理方式的改变同样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任务。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进行,迫切要求通过社区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来为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合理的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成为在新世纪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客观需要。
     社区治理是政府、社区自治组织、辖区单位等各类相关主体联合起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共同处理社区事务,增进社区福利,使社区生活达到良性运行状态的过程。它反映的是社区治理主体之间以权力为核心的各种资源分配关系,具有多中心性、平等性、合作性、民主性等特点。正确认识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以下两种观点。一是政府中心论,认为社区治理结构中,政府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应当承担起处理一切社区事务的责任。事实上,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政府是必需的,没有政府是不行的,但政府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也没能力解决社区中的所有问题。另一种观点是社区自治组织中心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分化,社区自治组织应当在社区治理中居于中心地位,排斥政府和其他主体在社区事务中发挥作用。事实上,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自治组织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个组织,社区
    
    馨黯氯
    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但它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坚持这种观点同样不利于
    社区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对社区的有效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内各个相关
    组织的作用,但前提是必须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化,确定他们的行为边界。
     在当前的社区治理结构中,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中的主体组织而存
    在,处于政府与居民的连接点上,是一个集自治功能和部分政府行政功能于一
    身的“官民二重性”组织,客观上,它排斥社区内其他组织功能的发挥。改革
    当前社区治理结构,必须从功能上进行分化,以回归居委会群众自治组织的性
    质,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应有作用。
     在当前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中,居民代表大会理论上是在社区中发挥决策
    作用的正式组织,但在实践中却演变成集决策和实施决策的双重功能于一身,
    而且在事实上成为一个执行居委会决策的机构,其在社区中的决策功能并没有
    发挥出来。发挥居民代表大会作用的关键是分化居民代表大会的双重功能,强
    化其决策功能,弱化其执行功能;改革代表的选举办法和代表大会的活动方式;
    加强居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使其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根据以上认识,本文认为,重构社区组织结构,必须实现三个分化:一是
    合理分化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功能;二是合理分化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
    功能;三是合理分化居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功能分
    化是指合理确定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边界,使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都要
    在自己功能边界之内进行活动。分化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功能就是合理划分社
    区自治组织的行为边界,使其在各自的功能边界内活动。实现居民代表大会功
    能分化就是强化其决策功能,使其在社区决策中更好地发挥的作用,确保社区
    决策的科学有效。
     论文的基本结论:社区组织结构的演变和重构是国家社会宏观管理方式变
    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实现社区组
    织结构中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和功能分化是保证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前
    提条件;社区治理是一个相关主体之间相互协商,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This graduate thesis studies the evolvement and the restructure of urban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n China, mainly including the aspects as following: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urban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fter the Liberation, 2)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hina urban communities, 3) the re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 in the situation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ommunities correctly are the foundation of restructure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Urban communities are a multi-purposes combin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nation. The changes of the gener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drive the administrating method reform of urban community in China.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the process that government, community self-governed organizations and the units located in the community united to make the life in community smoothly by following certain institutions to process the community issues and improve the community welfare all together, which express th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of resources between the ruling subjects in the community concentrating with the core pow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ruling are multi-focus, equality, cooperativeness and democratic.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shall be in effect. And some further jobs must be done as well: regulate the functions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s.
    In traditional community governance structure, resident committee exists as a self-governed community between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it's an organization owns some self-governed functions and som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t's functions shall be unproved to come back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idents self-governed organization.
    In current structure of self-governed organizations in community,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meeting is the formal deciding branch theoretically. But in fact, it's evolved into an organization execute the decisions of resident committee and didn't realize its function. The key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meeting is strengthen the deciding function and weaken the executive function and reform the election method of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method of holding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meeting to make it's institutionalized and regularly.
    With above understanding, the thesis maintains the idea to restructure 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n three aspects: dividing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and the self-governed organizations in community rationally, ensuring the active boundary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self.governed organizations and making them work effectively; dividing the functions between the self-governed organizations rationally, regulating their individual activities; divid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meeting rationally, strengthen the deciding functions and ensure its decisions eff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is that the evolvement and the restructure of urban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n China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method to the society and the product of opening and modernization of China. To promise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in communities the power equilibrium and functions dividing between the subjects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The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a process that each subject negotiates and resolves the common issues in community together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人氏出版社1996年版。
    4、《邓小平文选》(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李铁映:《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徐永徉:《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1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2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 刘建军:《单位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 王邦佐:《居委会与社区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 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6 徐勇、陈伟东:《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17 韦森:《社会秩序的经济分析导轮》,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8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 邓正来等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途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20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治理之道》,王文章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21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 [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23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
    
    馆,2000年版。
    2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5 徐中振:《上海社区发展报告》(1996-2000年),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 费孝通:《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7 马仲良:《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政治学》,2001年第4期。
    28 李友梅:《基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生活方式——对上海健康社区实地调查的初步认识》,《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9 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1期。
    30 王立京、吴卫生:《我国未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31 沈关宝:《社区研究的地位与领域》,社会2001.3.
    32 谢立中:《城市居民自治:实际涵义、分析模式与历史轨迹》,《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3 夏建中:《城市社区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变革及其主要原因》,《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34 吴刚:《社区自治体制创新的理论思考》,《政治学》,2001年第5期。
    35 梁启东:《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体制缺陷与创新构想》,《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36 夏学銮:《社区发展的理念探讨》,《社会学》,2001年第11期。
    37 周运清:《转型社会与城市社区组织建设的拓展》,《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38 王思斌:《论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观》.《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39 于显洋:《城市社区管理与自治组织的发展》,《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
    40 王小章:《何谓社区与社区何为》,《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41 杨荣:《论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2 解志勇:《基层社会自我管理与依法自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43 王春光:《控制还是聚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社会学》,2002年第
    
    7期。
    44 赵孟营、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地2期。
    45 马西恒:《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立与实践的贳通》,《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1期。
    46 徐勇:《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新华文摘》,2002年第12期。
    47 徐勇:《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48 陈伟东:《论城市社区民主的制度结构》,《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3期。
    49 陈伟东:《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特点及可行性》,《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
    50 陈伟东、李雪萍:《政府与社区:共生、互补、双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1 卢汉龙:《社区服务的组织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52 张再生、刘惠:《试论社区发展与人类安全能力建设》,《南开学报》,2002年6期。
    53 娄小胜、金小红:《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与制度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9期。
    53 林尚立:《社区:中国政治建设的战略空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
    55 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56 刘君德:《中国城市社区组织制度的创新与思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7 张鸿雁、殷京生:《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论》,《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58 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中的“第三部门”发展:对中国现实的解释》,《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1期。
    59 武克全:《以新的视野和思路推进社区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
    
    
    60 夏建中:《国外社会学关于城市社区权力的界定》,《社会学》,2002年第2期.
    61 潘顺玉:《现代化视野中的社区文化建设》,《党政论坛》,2002年8期。
    62 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极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63 程玉申:《国外关丁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
    64 陈劲松:《现实社会中的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4期。
    65 踪家峰!《论城市治理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66 杨雄:《社会转型对上海家庭结构的影响——对500个家庭的入户调查》,《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1期。
    67 陈卫民:《发达国家老年照护服务供给体制改革极其借鉴意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期。
    68 钟涨宝:《社会资本理论对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解释功能》,《社会学》,2002年8期。
    68 王子生:《寓管理与教育于服务之中——外来人口管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求是杂志》2002年7期。
    70 黄仁宗:《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
    71 陈讯:《新公共管理对中国城市管理的现实意义》,《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2期。
    72 王延超:《论公众满意——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2期。
    73 任维德:《入世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路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2期。
    74 罗德刚:《加入WTO与地方政府行政模式转变》,《中国性管理》,2002年第9期。
    75 林建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准则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7期。
    76 楮松燕:《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77 李景鹏:《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78 张孝德:《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政府悖论”》,《国家行政学院》,2002年第5期。
    79 沈荣法:《苏州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80 万仁德:《转型期城市社区功能变迁与社区制度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9期。
    81 陈雅丽:《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1期。
    82 蒋云根:《营造家的感觉——现代社区建设的切实目标》,《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1期。
    83 毛明华:《社区管理模式之选择》,《社会》,2001年第3期。
    84 陈薇:《如何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中国民政》,2002年第4期。
    85 胡仙芝:《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城市社区建设研讨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86 郭驰:《略论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
    87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88 毛寿龙:《发展公共管理,推进变革之道——首届中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9期。
    89 王国华:《授权与社区授权——发展中国家地方分权管理的新探索》,《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2期。
    90 徐鸿武:《我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6期。
    91 (美)罗伯特.B.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
    92 《一九五一年上海街道里弄组织工作总结——建国初上海社区组织史料选(一)》,《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5期。
    93 卜万红:《论我国社区服务的转型》,《学术交流》,2004年第1期。
    94 王振耀、白益华主编:《街道工作与居民委员会建设》,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95 《一九五二年上海街道里弄组织工作总结——建国初上海社区组织史料选(二)》.《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