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梁鼎芬人际关系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梁鼎芬是清末民初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为学者、诗人、官员,也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他不畏权要,敢于弹劾慈禧宠臣,又主张“经世致用”,排除满汉界限。他有着顽固的大清情结,忠君卫道思想深入骨髓,成为清末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典型。他也与清末民初各个阶级,各种势力的人物有着广泛地交往,即有趋新与恋旧,趋时与附权的矛盾心态,亦有多重而复杂的人格。本文主要探讨梁鼎芬的人际关系,以期对清末民初主要政治人物的相互联系和政治态度进行考察。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论述梁鼎芬和清流派的交往。探讨梁鼎芬与清流名士文廷式、王仁堪、盛昱、邓承修的往来。从中探求梁鼎芬与清流党人的交往对之直言敢谏,忠君卫道思想形成的影响。
     二、论述梁鼎芬与洋务大员的关系。中法战争期间梁鼎芬上书弹劾洋务大员李鸿章,书陈李有六条可杀之罪,因此被免官,却对同是洋务大员的左宗棠赞誉有加。投身张之洞幕府以后,成为张之洞的得力幕僚,辅佐其改良近代教育体制,同时也成为张之洞的至交好友。再次出仕后上书弹劾直隶总督袁世凯。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梁鼎芬对同是洋务大员的李、左、张、袁四人态度不同的原因。
     三、论述梁鼎芬与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曲折恩怨,从中探寻双方关系变化的原因。考察梁鼎芬与立宪派张謇、郑孝胥的关系。
     四、论述梁鼎芬与革命党人黄兴的师生情谊及两人关系的变化,以及梁鼎芬与章太炎的交往及其关系的变化。
     五、论述梁鼎芬与其他人物,包括与皇室人物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废帝溥仪的关系,以及梁鼎芬在溥仪复辟时期与张勋、黎元洪的关系。
Liang Dingfen w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figures, scholar, poet, and a key member of Zhang Zhidong. During the later Qing Dynasty . He didn’t dread the bigwigs, but dared to impeach them. And he advocated to remov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Manchus and Hans. He was extremely loyal to Qing Dynasty. The thought of loyalty was depth to marrow. So that he was consider to the representative of“Cultural Conservatism”in the Period of Replacement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China. He widely communicated with each kind of characte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in political figures in the Period of Replacement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China. In his mind there was the contradictory mentality between innovation and conservatism, and his personality was very complex and multiple.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ssue of Liang Dingfen’s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kind of characte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in political figures and their political attitudes in the Period of Replacement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China.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article.
     First,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ssue of Liang Dingfen’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gures of Qing-Liu Party, such as Wen Tingshi, Wang Renkan, Sheng Yu and Deng Chengxiu,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Liang Dingfen’s personality of loyalty becoming.
     Second,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ssue of Liang Dingfen’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gures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such as Li Hongzhang, Zuo zhongtang, Zhang Zhidong and Yuan Shikai,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ang Dingfen and the figures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ird,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ssue of Liang Dingfen’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gures of Reform Party and Constitutionalism Party.
     Fourth,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ssue of Liang Dingfen’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gures of Revolution Party, such as Huang Xing and Zhang Taiyan, especially discusse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iang Dingfen and Huang Xing.
     Fifth,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ssue of Liang Dingfen’s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figures in the Period of Replacement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China, for instanc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Queen Ci-Xi, Emperor Guang-Xu, Emperor Xuan-Tong, Zhang Xun and Li Yuanhong.
引文
[1]汪兆镛.清代碑传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Z].台北: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
    [3]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M].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
    [4]杨继盛.杨忠愍公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5.
    [5]胡思敬.国闻备乘[M].见:荣孟源,章伯锋.近代碑海[M].第1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53.
    [6]丁宝兰.岭南思想家评传[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7]陈澧.东墅读书记(外一种)[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8]刘禺生.世载堂杂忆[M].北京:中华书局,1997.
    [9]辜鸿铭.辜鸿铭讲国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10]钱仲联.文廷式年谱[Z].见:朱东润,李俊民,罗竹风主编.中华文史论丛:第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文廷式.南旋日记[M]: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12]汪叔子.文廷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13]金梁.近世人物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4]张同礼.文廷式的生平事迹[J].政协萍乡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萍乡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
    [15]杨钧.草堂之灵[M]:卷三.长沙:岳麓书社,1985.
    [16]赵尔巺.清史稿.邓承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陈甫.梁鼎芬在惠州[J].惠州史话及其他,1999年8月.
    [18]陈衍.石遗室诗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9]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0]陈声聪.兼于阁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33 .
    [21]周邵.幕府畸人梁鼎芬[M].向晚漫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2]大陆杂志社.中国近代学人象传[C]:初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
    [23]梁启超.新民丛报丛编[G].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Z].台北:台北文海印书馆,1979.
    [24]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李海章.梁鼎芬联语举要[M].古今名人联话.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26]政协易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易县文史资料[J]:第2辑,1990.
    [27]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28]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M]:卷二一九书札六.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
    [29]小横相室主人编.清朝野史大观[M]:卷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0]杨敬安.梁节庵鼎芬先生遗稿[M]:卷五.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
    [31]温肃.梁文忠公小传[C].见:卞孝萱,唐文权.辛亥人物碑传集:卷十二.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
    [32]陈昌齐等.广东通志(八)[M].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Z].台北: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
    [33]康有为.康有为自编年谱[Z].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
    [34]邵镜人.同光风云录[M].近代史资料丛刊续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
    [35]上海文管会文献研究部编.康有为遗稿[M].万木草堂诗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6]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7]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Z]: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8]陈庆年.戊戌己亥见闻录.近代史资料(总81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9]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40]韩春英,武增峰.因政见不同而影响私交的近代典型—康有为梁鼎芬关系索引[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41]梁士诒.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Z]: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42]高楷.刘杨合传[M].见: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43]杨锐传,见:民国绵竹县志,转引自:张荣祥.从杨、张过从论杨锐的派属[J].重庆市博物馆巴蜀文化编辑委员会.巴蜀文化第二辑,重庆出版社,1991,125.
    [44]沈宋元辑.刘杨合刊[M].衷圣离文集,高楷:刘杨合传,民国三年成都昌福公司印本.
    [45]梁启超.杨锐传,戊戌政变记[M].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
    [46]黄遵宪.致梁鼎芬函,黄遵宪全集[M]: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47]辜鸿铭.张文襄公幕府纪闻[A].黄兴涛辜鸿铭文集[C].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8]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49]祁龙威.张謇日记笺注选存[M].扬州:广陵书社,2007.
    [50]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郑孝胥传[M]: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51]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M]: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
    [52]章君谷.黄兴[M].台北:金兰出版社,1986.
    [53]姚大慈.黄兴与梁鼎芬[C] .见:田伏隆主编,湖北省政协文史委,长沙市政协文史委编:忆黄兴[G].长沙:岳麓书社,1996.
    [54]刘揆一.黄兴传记[C] .田伏隆主编,湖北省政协文史委,长沙市政协文史委编.:忆黄兴.长沙:岳麓书社,1996.
    [55]王云五.民国黄克强先生兴年谱[Z].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十三辑,台北:商务印书馆,1981,8.
    [56]熊月之.章太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7]章炳麟.太炎先生自订年谱[Z].近代史资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58]胡思敬.国闻备乘[M]:卷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转引自刘禺生世.载堂杂忆[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9]王森然.梁鼎芬先生评传[C].近代名家评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1).
    [60]王庆祥.非常公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61]杰公.我所知道的梁鼎芬[J].武汉文史资料,1998 (8).
    [62]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1964(3).
    [63]莲斋.帝师梁鼎芬[C].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全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64]蔡云万.蛰存斋笔记[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65]绵山遗老.宣统末路[M].上海东亚书局出版社,中华民国十四年再版.
    [66]薛民见.黎元洪年谱[Z].转引自武汉大学历史系.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577.
    [67]王永濂.拟代黎元洪复梁鼎芬书[N].民立报,1912-11-7(45).
    [68]武增峰,韩春英.试论梁鼎芬与张之洞的关系[J].历史档案,2005(1).
    [69]李学明.愚忠光绪帝的梁鼎芬[J].公会博览.2003(6).
    [70]李吉奎.因政见不同而影响私交的近代典型——康有为梁鼎芬关系索隐[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71]欧阳红.张之洞与时务报[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21(4).
    [72]秦博.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1992.
    [73]韩春英.论梁鼎芬晚清忠君卫道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D]: [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1.
    [74]韩春英.晚清遗老梁鼎芬[J].唐山师专学报,2000,22(11).
    [75]刘晓娥.梁鼎芬藏书活动及其对晚清图书事业的贡献[J].新世界图书馆,2008(5).
    [76]周劭.幕府奇人梁鼎芬[J].万象,2000(3).
    [77]王森然.梁鼎芬先生评传[J].中国公论,1940(4).
    
    ①张可廷:《梁鼎芬别传》,汪兆镛:《清代碑传全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7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页。
    ③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年版,第16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7页。
    ⑤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版,第175页.
    
    ①杨继盛:《杨忠愍公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5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7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7页。
    ④胡思敬:《国闻备乘》,荣孟源,章伯锋:《近代稗海》,第1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3页。
    ⑤丁宝兰主编:《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175页。
    ⑥陈澧:《与胡博蓟书》,《东墅读书记(外一种)》,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第344页。
    ①陈澧:《书<海国图志>后呈张南山先生》,《东墅读书记(外一种)》,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第32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19页。
    ③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沈云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717号,台北文海出版社,第90页。
    ④辜鸿铭:《辜鸿铭讲国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243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0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页。
    ⑥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页
    ⑦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卷二,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年版,第70页.
    ⑧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卷三,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年版,第117页。
    ①钱仲联:《文廷式年谱》,朱东润,李俊民,罗竹风主编:《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9页。
    ②钱仲联:《文廷式年谱》,朱东润,李俊民,罗竹风主编:《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9页。
    ③文廷式:《南旋日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50页。
    ④文廷式:《南旋日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50页。
    ⑤文廷式:《南旋日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50页。
    ⑥文廷式:《南旋日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51页。
    ⑦汪叔子:《文廷式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1月版,第10页。
    ⑧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7页。
    ⑨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8页。
    ⑩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1页。11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7页。
    
    ①金梁:《近世人物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67页。
    ②张同礼:《文廷式的生平事迹》,政协萍乡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萍乡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年8月,第33页。
    ③杨钧:《窃文》,《草堂之灵》卷三,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5年3月版,第38页。
    ④张同礼:《文廷式的生平事迹》,政协萍乡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萍乡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年8月,第35页。
    ①赵尔巽:《邓承修传》,《清史稿》卷四四四,列传第二三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554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8页
    ③陈甫:《梁鼎芬在惠州》,《惠州史话及其他》, 1999年8月版,第3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5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0页
    ①梁鼎芬:《题上元夜饮图及续编子申子大居相近用间山韵投一诗注》,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0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8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8页。
    ④陈衍:《石遗室诗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页。
    ⑤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⑥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8页。
    ⑦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2页。
    ⑧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0页。
    ⑨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①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33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04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04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0页。
    ⑤周邵:《幕府畸人梁鼎芬》,《向晚漫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⑥大陆杂志社:《中国近代学人象传》初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238页。
    ⑦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⑧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8页。
    ⑨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8页。
    
    ①梁鼎芬:《梁节庵先生遗诗》(卷四),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年版,第14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8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70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5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5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5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5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6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6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0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6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6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6页。
    ⑥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0~23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6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6页。
    ⑥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年版,第33页。
    ⑦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41页。
    ①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卷五),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影印,1923年版,第206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8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1页。
    ②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0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2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①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5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页。
    ②梁启超:壬寅《新民丛报丛编》,第706页,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3页。
    ④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2页。
    ①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367页。
    ②李海章:《梁鼎芬联语举要》,《古今名人联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58页。
    ③政协易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易县文史资料》(第2辑), 1990年版,第10页。
    ④梁鼎芬:《哀启》,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91页。
    ①《苏报》, 1903年5月9日条,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7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8页。
    ④徐一士,徐凌霄:《凌霄一士随笔》,《民国小说笔记大观》,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110页。
    ⑤周邵:《幕府畸人梁鼎芬》,《向晚漫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⑥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二一九)书札六,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14页。
    ⑦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七)奏议,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213页。
    ①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2页。
    ②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1页。
    ③小横相室主人编:《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1月版,第101页。
    ④杨敬安辑:《挽香涛联》,《梁节庵鼎芬先生遗稿》(卷五),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6页。
    ⑤杨敬安辑:《挽香涛联》,《梁节庵鼎芬先生遗稿》(卷五),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6页
    ①杨敬安辑:《挽香涛联》《梁节庵鼎芬先生遗稿》(卷五),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6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64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7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8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8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8页。
    ⑥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9页。
    ⑦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9页。
    ⑧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38页。
    ⑨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38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58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38页。
    ④温肃:《梁文忠公小传》,卞孝萱,唐文权:《辛亥人物碑传集》(卷十二),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642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6页。
    ⑥陈昌齐等:《广东通志》(八),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版;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27页。
    ⑦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28页。
    ⑧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405页。
    
    ①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页
    ②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页
    ③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页
    ④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页
    ⑤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16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405页。
    ②邵镜人:《同光风云录》,《近代史资料丛刊续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1月版,第186页.
    ③上海文管会文献研究部编:《康有为遗稿》,《万木草堂诗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9页。
    ④海文管会文献研究部编:《康有为遗稿》,《万木草堂诗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389页。
    ⑤上海文管会文献研究部编:《康有为遗稿》,《万木草堂诗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89页。
    ⑥陈衍:《近代诗钞》(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3页。
    ⑦梁鼎芬:《寄康祖贻》,《节庵先生遗诗》(卷一),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36页
    
    ①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②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③吴天任:《粱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9年2月版,第116页。
    ①吴天任:《粱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22页。
    ②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170页。
    ③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版,第1899页。
    ④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版,第190页。
    ⑤陈庆年:《戊戌已亥见闻录》,《近代史资料》总81号,第111页。
    ⑥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版,第645页。
    ①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611~1612页。
    ②陈庆年:《戊戌已亥见闻录》,《近代史资料》总81号,第114页。
    ③陈庆年:《戊戌已亥见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写组:《近代史资料》总81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111页。
    ④转引自韩春英,武曾风:《因政见不同而影响私交的近代典型》,《梁鼎芬书札》,《羊城晚报》,1998年4月17日。
    ①陈庆年:《戊戌已亥见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写组:《近代史资料》总81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第132页。
    ②陈庆年:《戊戌已亥见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写组:《近代史资料》总81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132页。
    ③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611~1612页。
    ①天忏生:《复辟之黑幕》(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转引自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 1997年版,第111页。
    ②梁士诒:《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371页。
    ③高楷:《刘杨合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12月版,第59页。
    ④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四册),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11月版,第792页。
    ⑤《杨锐传》,《民国绵竹县志》转引自:张荣祥:《从杨、张过从论杨锐的派属》,重庆市博物馆《巴蜀文化》编辑委员会:《巴蜀文化》第二辑,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125页。
    ⑥高楷:《刘杨合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12月版,第60页。
    ①沈宋元辑:《刘杨合刊》,《衷圣离文集》,见高楷:《刘杨合传》,民国三年成都昌福公司印本,第3页。
    ②沈宋元辑:《刘杨合刊》,《衷圣离文集》,见高楷:《刘杨合传》,民国三年成都昌福公司印本,第3页。
    ③高楷:《刘杨合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12月版,第60页。
    ④高楷:《刘杨合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12月版,第60页。
    ⑤梁鼎芬:《送杨锐赴礼部试》,汪宗衍:《节庵先生遗诗补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转引自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52页。
    ⑥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84页;转引自黄浚:《花随人圣庐摭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219页
    ⑦梁启超:《杨锐传》,《戊戌政变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11月版,第238页。
    ⑧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版,第258页。
    ⑨吴天任:《叔桥京卿遗柩回籍过鄂吊之》,杨敬安辑:《梁节庵先生遗稿》(卷四),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①梁启超:《杨锐传》,《戊戌政变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11月版,第238页。
    ②黄遵宪:《致梁鼎芬函》,《黄遵宪全集》(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49页。
    ③黄遵宪:《致梁鼎芬函》,《黄遵宪全集》(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50页。
    ④黄遵宪:《致梁鼎芬函》,《黄遵宪全集》(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50页。
    ⑤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版,第1895页。
    ⑥黄遵宪:《岁暮怀人诗》,《黄遵宪全集》(第一篇诗词),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126页。
    ①黄遵宪:《致梁鼎芬函》,《黄遵宪全集》(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49页。
    ②黄遵宪:《致梁鼎芬函》,《黄遵宪全集》(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58页。
    ③黄遵宪:《致梁鼎芬函》,(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1895年12月27日)《黄遵宪全集》上,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58—359页。
    ④黄遵宪:《已亥杂诗》,“怜君胆小累君惊”一诗自注对此追述道:“乙未九月,余在上海,康有为往金陵谒南皮制府,欲开强学会,口力为周旋,是诗余未识康,会中十六人有余名,即口所代签也。”古直《黄公度先生诗笺》以为:“空白中人,或为梁鼎芬也。”钱仲联认为古笺为正确的。详见《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九,第842页。
    ⑤黄遵宪:《已亥杂诗》“怜君胆小累君惊”一诗自注对此追述道:“乙未九月,余在上海,康有为往金陵谒南皮制府,欲开强学会,口力为周旋,是诗余未识康,会中十六人有余名,即口所代签也。”古直《黄公度先生诗笺》以为:“空白中人,或为梁鼎芬也。”钱仲联认为古笺为正确的。详见《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九,第842页。
    
    ①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卷上,湖南:岳麓书社,1985年10月版,第8页。
    ②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45页。
    ③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47页。
    ④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50页。
    ⑤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51页。
    ①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呈翰林院掌院代奏大学士李鸿章疏》,《张謇全集第一卷政治》,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5页
    ②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呈翰林院掌院代奏大学士李鸿章疏》,《张謇全集第一卷政治》,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8页
    ③祁龙威:《张謇日记笺注选存》光绪二十年十月十日,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5月版,第33页。
    ④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郑孝胥传》(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⑤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郑孝胥传》(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①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郑孝胥传》(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②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郑孝胥传》(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③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671页。
    ④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637页。
    ⑤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637页。
    ⑥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郑孝胥传》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⑦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30页。
    ⑧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68页。
    ①章君谷:《黄兴》,台北:金兰出版社,1986年3月版,第19页。
    ②姚大慈:《黄兴与梁鼎芬》,田伏隆主编,湖北省政协文史委,长沙市政协文史委编:《忆黄兴》,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76页
    ③刘揆一:《黄兴传记》,田伏隆主编,湖北省政协文史委,长沙市政协文史委编:《忆黄兴》,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20页。
    ④刘揆一:《黄兴传记》,田伏隆主编,湖北省政协文史委,长沙市政协文史委编:《忆黄兴》,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20页。
    ⑤王云五:《民国黄克强先生兴年谱》,《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十三辑》,1981年4月版,第8页。
    ⑥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9页。
    ①熊月之:《章太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27页。
    ②章炳麟:《太炎先生自订年谱》,近代史资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17页。
    ③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3月版,第110页。
    ④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7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49页。
    ①胡思敬:《国闻备乘》卷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转引自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 1997年版,第111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8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8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8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06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11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11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11页。
    ①王森然:《梁鼎芬先生评传》,《近代名家评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11月版,第143页。
    ②转引自王庆祥:《非常公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26页。
    ③杰公:《我所知道的梁鼎芬》,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库第8辑历史人物卷》武汉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52页。
    ④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北京:群众出版社, 1964年3月版,第68页。
    
    ①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北京:群众出版社, 1964年3月版,第62页。
    ②王庆祥:《非常公民·溥仪秘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25页。
    ③莲斋:《帝师梁鼎芬》,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全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67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55页。
    ⑤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55页。
    ①蔡云万:《蛰存斋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07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05页。
    ③王云五主编:《民国梁燕孙先生年谱士诒》,《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三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5月版,第380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334页。
    
    ①绵山遗老:《宣统末路》,上海东亚书局出版社,中华民国十四年再版,第36页
    ②薛民见:《黎元洪年谱》,转引自《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集》,第577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3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3页。
    ②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3页。
    ③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3页。
    ④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293页。
    ⑤王云五主编:《民国梁燕孙先生年谱士诒》,《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三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5月版,第380页
    ⑥王永濂代拟:《拟代黎元洪复梁鼎芬书》,《民立报》,1912年11月7日—8日,第45页。
    ⑦王永濂代拟:《拟代黎元洪复梁鼎芬书》,《民立报》,1912年11月7日—8日,第45页。
    ⑧王永濂代拟:《拟代黎元洪复梁鼎芬书》,《民立报》,1912年11月7日—8日,第45页。
    ⑨王云五主编:《民国梁燕孙先生年谱士诒》,《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三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5月版,第381页。
    ①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9年2月版,第11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