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国前期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特殊时期。大批美术教育家希望通过引入西方美术教育来改革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在促进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在这个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各级新式美术学校构建的学制逐渐完善,美术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日趋成熟,形成了此时期多样化的教育风格,各具特色的美术教育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选择了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以历史文献为基础,采用系统论法,以纵向发展的时间为线索,以横向比较为手段,系统的分析探讨了民国前期主要私立、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及其代表人物所选择的美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构建的学制、学习借鉴的对象等教育情况。结合民国前期新式学校高等美术教育形成、发展与变革的历史背景,按照“外来冲击-内部反应-结构演变”的西方美术教育被引入我国教育体系的过程,来探讨民国前期新式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研究历史是为了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总结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时,也应该看到此时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民国前期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轻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以及简单模仿西方美术教育外在形式等具有历史局限性的一面。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查证资料,客观探讨了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和历史评价以及与现今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力图通过多视角研究,为解决今天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所面对的问题提供史实依据与建议。
This was a crucial period of change to Art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during the earlier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is particular period,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we collided and integrated intensely. A large of art educators hoped it could reform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rt education,whil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career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chool system that new art schools at all levels had built was gradually improving, while educational ideology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art educators matured .So, variety of educational styles and distinctive form of art education had formed during this period , its impact has continued to today.
     The paper’s main research is the education of high art, which is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On research method, a historical document is the basis and the paper chooses the system discuss, the clue of this paper is the vertical growing time, and the mean is the horizontal compar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main schools and the representatives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are both in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art specialized schools, what’s more, the idea of the art educ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structive school system and the reference objects, which belong to the representatives, are all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robing the inner law of the new school’s high art educa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the paper’s purpose? This paper choo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school’s high art education, containing its form It‘s development, and its reform. And according to“external shocks-inner reaction-structure evolution”, the west art education is introduced to our education system gradually.
     Studying history to seek for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we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s of New School of Higher Art Education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y should see the limit by objective conditions.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it has limitations, such as neglect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education and copying external form of Western Art Education simply. So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higher art education of new schools ,its historical evaluation and the links between them .We hope that it can provide historical basis and advi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Higher Art Education in China is facing today , through multi-perspective.
引文
1 1902年8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依据清政府的命令,上溯古制、参考列帮,拟成《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第一部学制,也称壬寅学制。1903年,光绪帝又命张之洞、张百熙、宋庆等人重新厘定学堂章程。1904年清廷批准并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2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宇宙的规律、道德的法则、运动的规律,以及色彩、几何学、解剖学、韵律学、诗歌和演讲艺术等方面。
    3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米勒著.《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5页
    4《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
    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277页
    6丰子恺著.《丰子恺美术夜谈》[M].蔺瑶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第26页
    7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8页
    8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18页
    9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10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20页
    11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34页
    12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43-44页
    13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88页
    14格罗塞著.《艺术的起源》[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44页
    15达·芬奇.《芬奇绘画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第51页
    16拉斐尔.转引自《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145页
    17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157页
    18“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关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宗旨令》(1912年9月2日教育部公布),《中国民国教育法规选编》第一页
    19 1922年国民政府按照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参照美国现行学制颁布的《壬戌学制》提出“七项标准”即:其一,适应社会进行之需要;其二,发展贫民教育精神;其三,谋个性之发展;其四,注意国民经济力;其五,注意生活教育;其六,使教育易于普及;其七,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20蔡元培.《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选自《蔡元培选集》[C],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1蔡元培.《蔡元培文选》[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03页
    22顾平.《20世纪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画观念的不同选择》选自《浙江大学美术文集》(下)[C].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8页
    23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24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年,第358页
    25尚刚.《林泉丘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页
    26徐悲鸿.《中国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N],重庆《时事新报》,1943年3月15日
    27万青力.《刘德斋(1843-1912)与上海土山湾天主教画室》[M].载《万青力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第133页
    28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A].上海文史馆、上海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年,第208页
    29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第16页
    30《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1914年12月11日).《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三册,第987页
    31《酌留欧美官费学额选派学习美术音乐等科》(1812年2月9日).《民国法规集成》第27册下,第208页
    32虞和平.《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第二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7页
    33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8页
    34数据统计来自附录.《1936年前归国的美术留学生信息表》
    35舒心城.近代中国留学史[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36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2年,第81页
    37蔡元培.《史太师埠中国美术展览会目录“序”》《蔡元培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第42页
    38中日签订“二十一条”后,在法国的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对法国华工实施启蒙教育,并成立华法教育会。1916年华法教育会成立华工学校,教育华工通过“勤、俭、学”走向新的人生。1916年末,蔡元培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华法教育会开始把青年送往法国,以造就勤工俭学的优秀人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正式开始。
    39 1901年9月,英、美、俄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总计本息达98223.8150万两,《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款,对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为了清偿赔款,年收入尚不足9千万两的清政府,只得一面缩减军饷,一面命令全国各省加税。在给各国的赔款中,美国的赔款额为2244万余元,占全部赔款的7.4%,在11个列强中排第6位。经美国国内的实际核算,美国的损失为1165.5万美元,赔款超额1278.5万美元,如累计利息则高达5300万美元。对于这部分多余的款项,美国最终以“退款兴学”的方式退还给了中国。
    40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第1797页
    41《学校系统令》.《中国民国教育法规选编》[D],第1页, 1912年9月3日
    42《专门学校令》.《中国民国教育法规选编》[D],第383页, 1912年10月22日
    43 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令》规定,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
    44喻本伐.《中国教育发展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51页
    45 1927年,北京艺专等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改名为京师美术大学专门部。1928年京师大学改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专门部也因此改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任艺术学院院长。
    46陈瑞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第101页
    47陈瑞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第101页
    48《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招生》.刊于《北京日报》[A].1918年3月6日-26日头版,3月27日-29日第三版
    49徐悲鸿.《介绍老解放区美术作品一斑》.天津《进步日报》[A],1949年4月3日
    50林风眠.《我们要注意》[J].亚波罗,1928年创刊号
    51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画册文集编辑委员会编.《林风眠之路》[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9年
    52北京艺专学生张培霖、王万鑫等人于组建学生美术团体,主张艺术上要“取学术互励,门户开放”。1926年10月改选林风眠为社长
    53 1926年11月22日,林风眠召开校务评议会提出“筹备大规模之春季艺术大会,内容分艺术展览、音乐演奏、戏剧表演,师生作品一律参加”.“艺专评议会三项决议”.《晨报》,1926年11月23日
    54林风眠.《致全国同胞书》.转自刘世敏:《艺海逆舟—林风眠转》[M].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9年,第300页
    55刘海粟.《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宣言》选自《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年,第16页
    56刘海粟.《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年,第18页
    57颜文樑.《艺浪》第九、十合刊[A], 1933年12月版
    58颜文樑.《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告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辞》原载于《艺浪》第九、十合刊[A], 1933年12月版
    59颜文樑.《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告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辞》原载于《艺浪》第九、十合刊[A], 1933年12月版
    60《中国美术》.第一卷3号,1922年
    61郑重.《林风眠谈艺录》[J].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第74页
    62“美术学校开学记”.《绘画杂志》[A].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出版,1920年6月
    63私立上海美术学校于1920年设置了“雕塑科”,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于1928年开设雕塑专业,“书法科”直到80年代后才在国内高等美术院校出现
    64熊佛西.《艺专停办戏剧系》[N].《晨报》,1927年10月6日
    65 1924年1月初,吴法鼎受聘于上海美专任教务长,任职仅一个月,于2月2日猝死于常州,美专改聘李毅士任教务长。
    66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J].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203页
    67陈瑞林编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第98页
    68刘海粟.《上海美专十年回顾》.《中国美术》第一卷第3号[D],1922年
    69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70刘海粟油画选集[D].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71马海平.《从上海美专看中国雕塑教育》《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第29卷第6期, 2008年12月,第155页
    72关于《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摘要》是林风眠还是蔡元培所提出,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本文采用彭飞在《从杭州艺专学生郑祖纬谈中西画合并》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林风眠是提案的主要倡导者,但无论是谁提出了此提案,都不影响它在杭州美专中西合并为“绘画系”的作用。
    73 1928年2月出版《大学院公报》第2期上刊载《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摘要》中提到:“大学预定组织为五院1、国画院2、西画院3、图案院4、雕塑院5、建筑院(或将中西画合并)。则1、绘画院2、雕塑院3、建筑院4、工艺美术院等四大院,但科目班次,教员均不能裁剪”
    74林风眠.《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J].选自《前途》创刊号,1933年1月
    75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p17
    76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7卷[M].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年5月,第22页
    77刘世敏.《艺海逆舟林风眠传》[M].吉林美术出版社,第104页
    78谢恩.《赵春翔的艺术世界》[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79转引自郑朝.《林风眠艺术初探》《林风眠论》[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80丰子恺著.《丰子恺美术夜谈》[M].蔺瑶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81张玉英.《徐悲鸿谈艺录》[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86页
    82爱而近路修建于1900年,位于北沪车站南,东起河南北路,西至浙江北路,1943年改名为安庆路。
    83《美术》[A].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校刊,第2期,1919年7月
    84《美术》[A].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校刊,第2期, 1919年7月
    85马海平.《从上海美专看中国雕塑教育》《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第29卷第6期, 2008年12月第155页
    86斜桥南首第三院所在地是徽宁会馆,位于南市区制造局附路附近的徽宁路上,原建筑毁于咸丰年间,后重建,与之相交的制造局路旧名斜桥南路,所以美专称第三院位置在斜桥南首,第三院于1923年2月迁回林荫路二院。同年8月,美专迁西洋画科于斜桥附近菜市路原永锡堂旧址称第一院,并在此开办中国画科,同时将高等和初等师范科迁于方斜路白云观左近,称第二院。
    [01]康有为.《康有为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02]徐悲鸿.《中国新艺术运动的回顾与前瞻》[N].重庆《时事新报》,1943年3月13日
    [03]万青力.《刘德斋(1843-1912)与上海土山湾天主教画室》[M].载《万青力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04]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A] .上海文史馆、上海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05]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06]尚刚.《林泉丘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07]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08]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米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09]丰子恺.《丰子恺美术夜谈》[M].蔺瑶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10]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12]舒心城.《近代中国留学史》[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
    [13]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
    [14]蔡元培.《史太师埠中国美术展览会目录序》《蔡元培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15]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6]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17]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
    [18]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商务印书馆,1984年
    [19]达·芬奇.《芬奇绘画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20]拉斐尔.《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21]蔡元培.《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蔡元培选集》[C].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2]蔡元培.《蔡元培文选》[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3]顾平.《20世纪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画观念的不同选择》选自《浙江大学美术文集(下)》[C].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5]袁志煌、陈祖恩.《刘海粟年谱》[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26]刘海粟.《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7]刘海粟.《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宣言》选自《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8]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
    [29]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30]熊月之.《西画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32]熊佛西.《艺专停办戏剧系》[N].《晨报》,1927年10月6日
    [33]林风眠.《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4]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画册文集编辑委员会编.《林风眠之路》[A].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35]林风眠.《致全国同胞书》选自刘世敏《艺海逆舟—林风眠转》[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6]林风眠.《我们要注意》[J].亚波罗,1928创刊号
    [37]白巍.《齐白石》[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38]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J].重庆出版社,2000年
    [39]郑重.《林风眠谈艺录》[J].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
    [40]刘汝醴.《徐悲鸿画集》(第四集序言)[M].北京出版社,1987年
    [41]刘海粟美术馆编.《刘海粟研究》[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42]林风眠.《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选自《前途》创刊号[J],1933年
    [43]宋忠元主编.《艺术摇篮》[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年
    [44]丰子恺.《丰子恺美术夜谈》[M].蔺瑶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45]王震.《徐悲鸿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46]周信达.《透析基础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47]林文铮.《本校艺术教育大纲》选自《林风眠之路》[A].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48]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
    [49]叶峰.《外国美术教育史教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50]夏桂楣.《艺术修养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01]张小鹭.《中日师范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 1994年01期
    [02]冯法祀.《徐悲鸿和中国美术教育──纪念徐悲鸿老师100诞辰》[J].《美术》, 1995年第8期
    [03]范景中.《国立艺专时期(1928—1949)》[J].《新美术》,1998年01期
    [04]郎绍君.《非学校教育──关于中国画教育的一点反省》[J].《美术研究》,1998年03期
    [05]顾平.《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考略》[J].《盐城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06]钱出熹.《中国师范学校与日本大学教育学部的美术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07]聂危谷.《林风眠如何看待艺术传统》[J].《美术观察》,1999年05期
    [08]翟艺.《西方美术教育简史》[J].《新美术》,2000年04期
    [09]胡光华.《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留(游)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下)》[J].《美术观察》,2000年07期
    [10]陈瑞林.《回归“术”与“艺”统一的原点——百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 2004年02期
    [11]翟慕华.《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2]赵思有.《论严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及其作品特点》[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16卷04期
    [13]周棉.《留学生与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J].《史学月刊》, 2005年11期
    [14]王亚楠.《民国早期文化政策研究(1912-1927)-美术教育、美术社团与文物保护》[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5月
    [15]蔡淑娟.《民国时期图案教材版本与撰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08年4月
    [16]崔卫.《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三江师范学堂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7]谷燕.《苏州美专和中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3月
    [18]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年
    [19]徐应技.《从中西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0]隋岩.《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1]彭飞.《从杭州艺专学生郑祖玮谈中西画并系-林风眠研究之十四》[J].《荣宝斋》,2008年6月
    [22]郭莉.《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3]张艳云.《徐悲鸿和刘海粟油画教学比较》[D].河南大学,2003年
    [24]周绍斌.《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体系及其再认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25]王德聚.《林风眠与中国美术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
    [26]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7]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