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三一教信仰仪式是莆仙文化(兴化文化)承载体之一,它彰显出莆仙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观念,即“儒道释合一”。全盛时期,三一教曾流行于福建的福州、古田、闽清、平潭、建宁、武夷、邵武、光泽、宁化以及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南京、北京、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市,备受世人推许。到了近代,随着海外移民的足迹,三一教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并且辗转逶迤入欧美。
     但作为地方性的民间信仰,由于习惯和语言等因素的作用,三一教的影响力主要仍弥漫于莆仙方言区,在仙游县特别浓郁。因此,本论题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仙游地区,以三一教在仙游的现行情况,围绕三一教在仙游传播的普及性,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的综合田野考察实践上,着重描述三一教仪式音声的特点、音乐的使用以及音乐如何使用,同时观照仙游民众的信仰心理、仪式音乐的功能和作用等,从民族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这些文化事象加以归纳和阐释。
     此次的研究是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田野工作基础之上的,通过历史及具体的的现状的考察,客观描述和分析三一教仪式的相关事务、管理制度、实施、组织结构、音乐文化的传承等。论述基本上是建立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框架上,对三一教仪式音乐的分析研究论述遵从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总体布局。全文分为七个章节,研究内容涉及三一教的历史发展、在仙游的现状、举行仪式的场合、仪式音乐的特点、仪式的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音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探究三一教仪式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的关联等。第一章在梳理三一教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同时探讨三一教的传播范围,并进一步呈现三一教在仙游的发展情况。第二章以三一教仪式音乐的场域、实施者和管理者为线索,阐述三一教在一年中实施仪式的场合、仪式的实施者、仪式的管理者,以及仪式音乐及其科仪的传承等问题。第三章是田野调查实录,本文以仙游最早的三一教祠堂(普光书院)为例,对一年中比较大型的仪式——“下元超度”仪式做了详细的描述。第四章是三一教仪式音乐中的音声分析,借助曹本冶先生的仪式音声分析模式,但主要的还是观照仪式中的近音乐音声部分,并对三教仪式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五章采用比较的方法,在对三一教仪式音乐的分析基础上,将其与当地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发现三一教仪式音乐与当地的这些音乐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第六章从当地人观念出发,对三一教仪式音乐的使用场合分析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些音乐,以及为何使用这些音乐,仪式与音乐的关系等问题。第七章则在前六章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对仪式音乐进行分析,包括三一教仪式中的宗教性因素、三一教与民俗的关系、三一教仪式音乐的功能与作用,以及信众对三一教的信仰程度、抱持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全面解读三一教仪式及其音乐。
31 Faith ceremony is one carrying body of Puxian culture (Xinghua culture), It highlights the region a unique form of Puxian religious ideas, namely combined the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into one。In golden age,31 Faith was ever widely accepted by the regions as follow:Fuzhou, Gutian, Minqing, Pingtang, Jianning, Wuyi, Shaowu, Guangzhe, Ninghua of Fujian province, and Jiangxi, Zhejiang, Hubei, Anhui, Jiangsu, Beijing, Henan, Shanxi, Shandong province, it was attracting the world's acclaimed at that time. In modern times, With the footprint of overseas immigrants,31 Faith is popular in Southeast Asia and Taiwan, Hongkong of China, moreover, it also spread onward in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31 Faith is mainly widespread in dialect region of Putian and Xianyou county, particularly in Xianyou county. Therefor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topic areas focused on Xianyou county,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31 faith in Xianyou county, surrounding the spread popularity of 31 faith in Xianyou county, we do the comprehensive fieldwork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nd emphasize 31 Faith description of ceremony voice feature, the use of music and how to use of music,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faith and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ritual music of people in Xianyou county, we explain and summarize these cultural matters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folk music, folklore, sociology, anthropolog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The study is based on more stringent groundwork on field work,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specific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we give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related matters,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usical Culture Inheritance of 31 Faith ceremony. The paper is basically built on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Overview-points out-Overview". For the 31 Faith discourse analysis of ritual music, we follow the general layout from the macro to the micro and then to macro.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study involved 31 Faith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in Xianyou county, a ceremony of the occasion, the ceremony features music, ritual use and how to use music and other aspects. The paper also explor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31 Faith ritual music and the local folk music. In Chapter 1, the paper combing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31 Faith, exploring the spread scope of 31 Faith, and further presents 31 Fai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Xianyou county. In Chapter 2, the paper with the 31 Faith ceremony music education field, practitioners and managers as a clue, explaining 31 Faith rituals to teac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ccasion, the perpetrators of the ceremony, the ceremony of managers in one year, as well as ritual music and its branches instrument heritage issues.
     The third chapter is fieldwork record.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first 31 Faith shrine (Puguang academy) of Xianyou county as an example, for the relatively large-scale ceremony—Xiayuan salvation in one year, to mad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Chapter 4 is voice analysis of 31 Faith music in the ceremony, with the mode of the ceremony voice analysis of Mr. Cao Benye, but the main sound part of ceremony,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tual music of 31 Faith.
     In chapter 5th, we used comparison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itual music of 31 Faith, compared the 31 Faith to the local Taoist music, Buddhist music, Opera music folk music, we Found that 31 cult ceremony music and local music of intricat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music,
     In chapter 6th, starting from the local concept, we analyzed they how to use the music by the occasions that the ritual music of 31 Faith, and why they use music,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itual and music.
     In chapter 7th, Based on the previous six chapters, we analyze the ritual music from the cultural point of view, The ceremony, including religious factors of 31 Fa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folklore and 31 Faith,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ritual music of 31 Faith, and the degree on the 31 faith which the believers convict, hold the attitude issues,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31 Faith ceremony and its music.
引文
1 Kristofer.Schipper(施舟人)于1999年10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所作题为《道教科仪与宗教仪式的比较研究》讲演中,主张用中国原本的“科仪、社会”,取代“宗教”一词。转引自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音乐会吹乐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425
    2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音乐会吹乐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424
    1日德丸吉彦著,《民族音乐学》,王耀华、陈新凤翻译,扬桂香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年,p.50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的基本观念和学科认识》,《音乐艺术》,2002年,第3期
    2汤亚汀编译:《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上)》,《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2期
    ③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区文化之互动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p.21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
    2音声指仪式中听得见和听不见的所有声音。参见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J].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
    3 Alan P. Merriam:《On objections to Comparison in Ethnomusicology》, University of Toronoto Press,1982
    3吴凡著:《阴阳与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24
    1周益民主编:《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p.126
    1周雪香著: 《莆仙文化论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p.240
    1文辉著:《林子本行实录》,民国28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2林兆珂等著:《林子年谱》,光绪19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3卢文辉著:《林子本行实录》,民国28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1林兆恩著:《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第6册《九序摘言·附诸生疏启》,光绪20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1卢文辉著:《林子本行实录》,民国28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2何乔远:《闽书》卷129《林兆恩传》
    3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十册《南雷诗文集》《传状类·林三教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林兆恩:《林子全集》贞集第9册《金陵中一堂实行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第92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5《林兆恩:《林子全集》贞集第9册《金陵中一堂实行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第92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1郭钱龄:《吉雨山房诗集》卷4《四月初八在玉湖书院作》,转引自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p.135
    2郭钱龄:《山民随笔》卷5《三教堂》,转引自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p.135
    3卢文辉著:《林子本行实录·书后》,民国28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4董史:《东山集草·序》,民国21年,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藏本
    5《林子三教正宗易知录·序》,莆田涵三堂编著,民国35年,福建师范学历史系藏本
    1林国平、彭文宇著:《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p349。
    《台北文献》直字第76期《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一文
    2《台北文献》直字第76期《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一文
    3《台北文献》直字第76期《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一文
    4《台北文献》直字第76期《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一文
    5《兴化文献》,民国36年
    1 1972年第12期和1980年第27期Wolfgang Franke "Some Remarks on the 'Three in One Doctrine' and its Manlfestation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转引自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p.156
    1费孝通《乡土中国》,香港三联书店,1991年,p.118
    1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p.2
    1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音乐会吹乐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p.91
    2林兆珂《林子年谱》嘉靖三十年辛亥,莆田涵三堂编辑,1946年铅印本,p.3
    3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p.102
    4张洪都:《林子行实》嘉靖戊午,p.717
    5林兆珂:《林子年潜》嘉靖三十七年戊午,p.4
    6周雪香:《莆仙文化论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p.250
    7《闽书》卷129《林兆恩传》
    1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建人民出版社,]993年12月,p.115
    2关佛心:《莆田史话》20《林三教谈》,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3何善蒙 王廷婷,福建省仙游县三一教信仰状况田野调研,《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
    1吴凡著:《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9月底1版,p.203
    2转引自吴凡著:《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9月底1版,p.203
    3在三一教中没有这个词汇,也就是一个教授三一教唱曲的人,为了方便区别,笔者暂时将其称为“乐师”。——笔者注
    93转引自万建中:《禁忌(Taboo)》,《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p.115
    94倪彩霞著:《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形态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次印刷,p.11
    106《道德礼仪》,p.180
    107任宗权:《道教科仪概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p.319-320 109特伦多·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详文出版社,1987,p.7
    110杨玉成:《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的结构及模式》,曹本冶主编:《大音》第一卷,卜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版,p.87
    111指音乐的风格和素材上的运用都较接近于当地的俗乐(民间音乐)---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社2008年版,p.35
    1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p.35
    113中共莆田县委宣传部编:《莆田风情》,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p.84
    11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p.313
    115杨美煊、谢宝燊编著: 《莆仙戏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108
    116杨英煊、谢宝燊编著:《莆仙戏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108-109
    117陈承恩:《从<目连>戏中管窥莆仙戏音乐渊源》,《福矬南戏暨日连戏论文集》,福建省艺术研究所,1990年11月,p.124
    118《道藏》,第31册,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联合出版社1988年版,p.467
    119《能改斋漫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36
    120《道藏》24册,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联合出版社,1988年,p.716
    121《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天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p.523
    122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次版,p.147
    123在节中所使用的舞蹈词汇,从局外人的角度看也许三一教的表演动作并小能看作足辨蹈,此辨蹈非般意义上的“舞蹈”,但在本人的调查过程中,所有的当地人都将这仪式动作称作足舞蹈,因此,笔者尊重当地人的说法,称之为舞蹈。——笔者注
    124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合著《中国宗教与文化》p.90
    125郑金洪、王瑞涨、林镇生主编《普光书院》p.80——内部资料
    126本节的三一教仪式音乐曲谱是以笔者十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对仙游县三一教科仪音乐进行现场摄像、录音、记谱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目前通过已收集整理的莆仙戏音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以及当地的民间音乐十音、八乐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在唱词格律、伴式形式、锣鼓绎经方面均有颇多相似点,这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笔者注
    127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编:《民族音乐学论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93.10,p.324
    128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p.13-14
    129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p.58
    130《论莆仙戏声腔的继承性》——闽台传统学术会议论文交流
    131 2008年2月15日采访郑金栋主坛师——笔者注
    132周益民、雷凤忠编著:《宗教信仰》,莆田文化从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p.66
    133莆田文化从书:《宗教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次版,p.70
    134周益民、雷凤忠编著:《宗教信仰》莆田文化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p.6
    1意思是百拜朝天,通天、人和地。以鼓为准,同时必须结合戏起鼓,第一声通天、第二声通人、第三声通地。——笔者注
    1曹本冶:《思想—行为: 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p.33
    2张振涛著:《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音乐会吹乐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428
    3费孝通:《乡土中国》,香港,三联书店,1991年,p.57
    4张振涛著:《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音乐会吹乐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429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p.41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D.13-14
    2也是戏曲要演“大棚戏”必演的仪式,第一场和最后一场的人员固定都要24人共同上台演出
    1陈纪联:《莆仙目连戏摭拾》,《艺术论从》,福建省艺术研究所,1991年,第五期,p.57-61
    1张喜珊:《莆仙目连戏与道教》,p.14,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日)田仲一成《新加坡莆仙同乡会逢甲普渡目连戏初探》,《艺术论丛》,福建艺术研究所,1991年第五期,p.69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缩印本,p.1731
    2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p.239
    3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p.1
    1时光、王岚编:《宗教社会学导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p.32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p.130
    1林成彬、朱宪章、扬祖煌编著:《民俗风物》,《莆田文化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1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合著:《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p.177
    1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合著:《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p.178
    2洛秦:《音乐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 《音乐艺术》,1999年第4期
    1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得基本形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p.525,Durkheim Emile.,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5
    1 Victor Turner, "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9, p.338.
    1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赵立玮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p.2-5
    1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合著《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p.182
    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三一教信仰状况田野调研,《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
    1宋光宇:《从中国宗教活动的主要功能看20世纪中国与世界宗教的互动》,《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
    1胡春霞、周宇峰:《简析宗教信仰与当代农民的心理需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徐霄鹰著:《歌唱与敬神》p.222
    2费孝通:《美国和美国人》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年
    1季羡林:《季羡林谈佛》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
    2费孝通:《美国和美国人》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年
    1 马西沙、韩秉方著:《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p.749
    2 2007年12月25日采访郑席思主坛师——笔者注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次版,p.147
    林兆珂等著:《林子年谱》,光绪19年版,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林兆恩著:《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光绪20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林兆麟等著,《悟本规程》,光绪末年,莆田仙游民间藏本
    卢文辉等:《林子本行实录》,宣统2年版,福建省图书馆藏
    林兆恩:《林子四书正义》,民国7年版,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藏
    董史:《东山集草·序》,民国21年,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藏本
    卢文辉著:《林子本行实录》,民国28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
    莆田涵三堂编著,《林子三教正宗易知录》,民国35年,福建师范学历史系藏本
    林兆恩:《夏午真经》,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藏本
    王阳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王阳明全集》,卷二,1949年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中华书局1977年版
    郭朋:《明清佛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费孝通:《美国和美国人》, 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年
    刘春署、工耀华著:《福建民间音乐简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郑志明:《明代三一教主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
    连立昌:《福建秘密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陈承恩:《从<日连>戏中管窥莆仙戏音乐渊源》,《福建南戏暨日连戏论文集》,福建省艺术研究所,1990年11月
    《中国戏曲与中国宗教》,周育德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第1版
    陈支平:《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
    费孝通:《乡土中国》,香港,三联书店,1991年
    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
    陈支平,李少明:《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
    何乔远:《闽书》卷129《林兆恩传》,1992年
    林国平、彭文宇著:《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时光、王岚编:《宗教社会学导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
    郑振满、[美]丁荷生:《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周益民主编:《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
    林兆恩:《林子全集》贞集第9册《金陵中一堂实行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第92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陈支平:《福建宗教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陈支平:《福建族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蔡方鹿:《宋明理学心性论》,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
    林兆恩:《林子全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国内版)第63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林兆恩:《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杂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左东岭:《工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中共莆田县宣传部编:《莆田风情》,2000年10月
    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 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1年6月第1版
    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音乐会吹乐社》,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
    连立昌、秦宝琦:《中国秘密社会》,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杜亚雄著:《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民俗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
    李小光著:《生命超越与人间关系》,巴蜀书社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柳滨:《林兆恩传》,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年
    薛艺兵著:《神圣的娱乐》,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
    曹本冶、刘红:《道乐论——道教仪式的“信仰、行为、音声”三元里论结构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容世诚著:《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第1版
    杨美煊、谢宝燊编著: 《莆仙戏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莆田文化丛书:《宗教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次版
    林成彬、朱宪章、扬祖煌编著:《民俗风物》,《莆田文化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曹本冶著:《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北卷》,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第1版
    周益民、雷凤忠编著:《宗教信仰》莆田文化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詹石窗著:《道教与戏剧》,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第1版
    洛秦著、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闵智亭著:《道教仪范》,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1版
    蒲亨强著:《道乐通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第1版。
    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合著:《中国宗教和中国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倪彩霞著:《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形态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次版
    金文亨、金立敏著:《莆田宗教信仰史稿》,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胡鸿保主编:《中国人类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谈迁:《枣林杂葅·科牍》,中华书局,2006年
    刘贵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吴凡著:《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9月底1版
    季羡林:《季羡林谈佛》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
    张泽洪著:《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出版社,2008年
    周雪香著:《莆仙文化论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次版
    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9月
    [英]特伦多·霍克斯,瞿铁鹏译:《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美]J.L.斯图尔特著,闵甲、黄克克、韩铁岭等译:《中国的文化与宗教》,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91年4月第1版
    [法]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得基本形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日]德丸吉彦著、王耀华、陈新凤译《民族音乐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Hobsbam)[英]兰格(T·Ranger)编,顾杭庞 冠群译:《传统的发明》,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
    [奥]弗洛伊德,.赵立玮译:《图腾与禁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维克多·特纳著,黄剑波、柳博赟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覃俐俐译:《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英]约翰·布莱金著,马英君译、陈铭道校:《人的音乐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张伯瑜:《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美]维克多·特纳著、刘珩、石毅译,《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民族出版社,2007年5月第1次版
    容肇祖:《提倡三教合一的林兆恩》,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
    饶宗颐:《三教论及其海外移殖》,《选堂集林·史林》,[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
    韩秉方:《林兆恩三教合一与三一教》,《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3期
    林国平:《试释林兆恩的“九序”气功理论》,《宗教学研究》,1985年增刊
    林国平:《略论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和三一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林国平:《“三一教”著述考释》,《福建论坛》,1986年第6期
    林国平:《论三一教的形成与演变——兼与韩秉方、马西沙先生商榷》,《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2期
    林国平: 《论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 《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8年第3期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林国平:《三一教与道教的关系——从林兆恩与卓晚春、张三峰的关系谈起》,《宗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
    林国平、丁荷生: 《福建三一教的历史遗迹的初步考察》, 《福建文博》,1989年1、2合刊
    詹石窗:《论三一教的道教色彩》,《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3期
    张大任:《对林兆恩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福建论坛》,1989年第4期
    蒋维锬:《林兆恩以虚空为本体的哲学思想探析》,《福建论坛》,1989年第4期
    朱宪章:《林兆恩和三一教》,《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第3期
    洛秦:《音乐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 《音乐艺术》,1999年第4期
    蔡键恒:《三一教主:林兆恩》,《福建史志》,1995年第3期
    陈职仪:《林龙江与仙游地区的“三一教”》,《东南文化》,1996年第1期
    马西沙:《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
    王铭铭:《中国民间宗教:国外人类学研究综述》,《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
    甘绍成:《建国以来我国宗教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回顾和思考》,《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4期
    甘绍成:《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的回顾和现存的问题——兼谈仪式音乐的研究范围及方法》,《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
    林国平: 《国内现存三一教著述考》,台湾《民间宗教》第3辑,1998年6月
    张振涛:《来自香江的报告——“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讨会”侧记》,《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4期
    姚文铸:《林兆恩的“仁术”》,《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朱建明:《对中国传统仪式音乐概念的认识》,《上海艺术家》,1999年第3期
    宋光宇:《从中国宗教活动的是那个主要功能看20世纪中国与世界宗教的互动》,《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
    愚心:《三一教的创立者:林兆恩》,《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刘晓东:《“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何善蒙:《走访三一教》,《福建宗教》,2002年第2期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张振涛: 《岁时节日与仪式音乐》,《音乐艺术》,2003年第1期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2期
    杨民康:《论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的回旋体结构原则》,《黄钟》,2003年第2期
    杨民康:《信仰、仪式和仪式音乐》,《艺术探索》,2003年第3期
    蒲亨强:《道教音乐的内核、外缘及分层观》,《交响》,2003年12月
    何善蒙:《三一教:鲜活的民间宗教——福建莆田地区(以象山村为样本)三一教状况田野调研》,《当代宗教研究》,2004年第1期
    齐学东:《描写妈祖和林兆恩“三一教”的两部古代长篇小说》,《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第4期
    何善蒙:《从对“仁”的理解看林兆恩思想中的道教因素》,《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
    周凯模: 《民间仪式中的女性角色、音乐行为及其象征意义——以中国白族祭本主仪式音乐为例》, 《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濮文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求索》,2005年第2期
    杨民康:《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2期
    孙凡:《全真道仪式音乐的符号意义》,《黄钟》,2005年第3期
    姜华敏:《磐安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的考察报告》,《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4期
    孟凡玉、朱洁琼:《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的音声》,《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
    何善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华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齐琨:《空间:仪式音乐分析中的一个纬度——以上海南汇礼俗婚礼和丧葬仪式为例》,《黄钟》,2006年第4期
    赵献海:《瘟疫与民间宗教——以林兆恩与三一教为例》,收入《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六卷,董建华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赵晓娜《论宗教音乐的发展历程与价值》,《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隋剑飞、杨叶青《阿克苏地区“皮尔”仪式音乐的调查和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向胜道:《论仪式音乐的功能》,《湖南农机》,2007年第1期
    林俊雄:《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三一教”》,《中国宗教》2007年第2期
    何善蒙、王廷婷:《福建省仙游县三一教信仰状况田野调研》,《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
    赵书峰:((2006年我国仪式音乐研究论文综述》,《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 期
    胡春霞、周宇峰:《简析宗教信仰与当代农民的心理需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杨玉成:《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的结构及模式》,曹本冶主编《大音》第一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1、林国平:《林兆恩和三一教》,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86年
    2、何善蒙:《三一教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7年
    《儒道释夏四尼宝经》,油印本
    《午尼春风——林子德道篇》, 油印本,2005年
    郑金洪、王瑞涨、林镇生主编:《普光书院》,油印本,1997年
    林祖韩著:《三一教史》,1999年;
    《三教规条》,手抄本
    《三一教经典研究》手抄本
    《兴化文献》,民国36年
    《科仪书》,共50本,手抄本
    1. Judith A.Berling, The Syncretic of Lin Chao-en,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0
    2. Alan Merriam, 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
    3.John Blacking, How Music is ma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2
    4. Alan P. Merriam, On objections to Comparison in Ethnomusicology, University of Toronoto Press,1982
    5. Victor Turner, 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