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东阳诗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明代前中期的文坛领袖,复古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李东阳的一生著述丰富,有《怀麓堂稿》、《怀麓堂续稿》等作品集传世。他的诗歌“大气”、“流丽”,对当时“冗沓肤廓”的台阁体是一种廓清。本文力图在全面占有资料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李东阳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探究。
     绪论部分介绍了李东阳的生平概况,并对其诗歌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一章交待了李东阳的生平、交游。在生平方面主要就其三次出游作了详细的介绍,介绍是结合其诗歌进行的;而交游方面主要就李东阳与茶陵派和前七子中主要人物的往来作了表述。第二章主要从文体批评、诗学取向、诗学风格与诗学内涵四个方面探讨了李东阳诗学理论的主要成就和特征。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对李东阳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分类论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民生疾苦、台阁、风景、题画、交游唱和。第二部分对李东阳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了概括和总结:其诗情真意切,清新自然;取材民歌,诗歌趋向通俗化;他的诗还与社会现实高度结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馀论部分就其诗歌方面的成就对李东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了概述。
Li Dongyang, who is a famous statesman, author, belongs to the chief of the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age of Ming Dynasty. He is the founder of classicist school as well. Li Dongyang 's whole life is abundant in literary works, such as huai lu tang gao,huai lu tang xu gao ,are well-known among them. His poems are magnificent and floridity in style, which clear laggard poetry away at that time. My essay based on all the available study and the former research investigates Li Dongyang 's poems creation and its theories.
     The introduction tells Li Dongyang 's daily life, and reviews the history of his poems, the status as well. Chapter one includes his daily life which will be introduced accompanied by his poems and three outings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in poets of the Chalin school and Li Dongyang,and former seven with Li Dongyang. Chapter two discusses his achievement and feature of his poetry theory, according to literary comments, poetry trend, poetry style and poetry content. Chapter three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essa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first explains his poetry development in sort from its thought and contents. Generally, it will be showed in five factors: people's hardship, buildings, sights, paintings and outings. The second part concludes the art feature of Li Dongyang 's poem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true feelings, nature, popular and folk forming. Besides, his poems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reality and have a strong spirit. The last part contains Li Dongyang 's achievements in poetry literature and the po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effect as well.
引文
①宋佩韦著《中国大文学史·明代文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715页。
    ②司马周、黄晓赟《论李东阳诗歌的情感取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③郭瑞林《台阁与山林的交融——李东阳诗歌的审美趣尚》,《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期。
    ④李剑波《试论李东阳的格调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⑤周寅宾《论李东阳的<拟古乐府>》,《船山学报》1988年第1期。
    ①张廷玉等撰《李东阳传》,《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第4824-4825页。
    ②《李梦阳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第7348页。
    ③杨一清《怀麓堂稿旧序》,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三卷,岳麓书社1985年,第447页。
    ①李东阳《南行稿序》,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一卷,岳麓书社1984年,第617页。
    ①李东阳《南行稿序》,《李东阳集》第一卷,第617页。
    ②李东阳《北上录序》,《李东阳集》第一卷,第651页。
    ①李东阳《北上录序》,《李东阳集》第一卷,第651页。
    ②杨一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正李公东阳墓志铭》,《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56页。
    ①王鸿绪《李东阳列传》,《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58页。
    ②何良俊《诗三》,《四友斋丛说》卷二六,中华书局1997年,第234页。
    ③李东阳《东祀录序》,《李东阳集》第一卷,第681页。
    ①《孝宗本纪赞》,《明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第196页。
    ②《谢迁传》,《明史》卷一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第4819页。
    ③杨一清《李公东阳墓志铭》,《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53页。
    ④《李东阳传》,《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第4822页。
    ①李东阳《通达下情题本》,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岳麓书社1984年,第497页。
    ②杨一清《李公东阳墓志铭》,《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54页。
    ③李东阳《读〈唐史〉三十一首》,《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45页。
    ④李东阳《应诏陈言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81页。
    ⑤法式善纂辑唐仲冕增补《明李文正公年谱》,《李东阳集》第三卷,第524页。
    ①李绂《狄文惠公李文正公论》,《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65页。
    ②《罗玘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第7345页。
    ③《李东阳传》,《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第4823页。
    ④王鸿绪《李东阳列传》,《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59页。
    ⑤同上,第460页。
    ⑥杨一清《李公东阳墓志铭》,《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54-455,457页。
    ①《佞幸传序》,《明史》卷三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五,第7875页。
    ②《李东阳传》,《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第4824页。
    ①王鸿绪《李东阳列传》,《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62页。
    ②杨一清《李公东阳墓志铭》,《李东阳集》第二卷,第456页。
    ①李东阳《桃溪杂稿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17页。
    ②《谢铎传》,《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第4432页。
    ③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51页。
    ④李东阳《桃溪杂稿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17页。
    ⑤吴宽《西涯远意录序》,《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78页。
    ①李东阳《书同声集后》,《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18-319页。
    ②李东阳《沧洲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73页。
    ③李东阳《题张沧洲遗诗后》,《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10页。
    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43页。
    ⑤李东阳《同年祭张亨父文》,《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30页。
    ⑥《张泰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七十四,文苑二,第7342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5页。
    ②李东阳《沧洲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73页。
    ③李东阳《同年祭张亨父文》,《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30页。
    ④李东阳《沧洲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73页。
    ①《容春堂集》提要,纪昀等纂《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卷一七十一,中华书局1997年,第2305。
    ②李东阳《信难赠户部邵国贤》,钱振民辑校《李东阳续集》,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204页。
    ③《邵宝传》,《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第7246页。
    ④李东阳《送邵国贤诗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87页。
    ⑤法式善纂辑、唐仲冕增补《明李文正公年谱》,《李东阳集》第三卷,第555页。
    ⑥李东阳《信难赠户部邵国贤》,《李东阳续集》,第204-205页
    ①邵宝《祭先师文正公文》,《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81-482页。
    ②《何孟春传》,《明史》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第5065页。
    ③李东阳《怀杨邃庵书》,《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13页。
    ①李东阳《与杨邃安书》,《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13页。
    ①李东阳《大明周府封邱王教授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李君墓表》,《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30-231页。
    ②《李梦阳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第7348页。
    ③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3页。
    ④李梦阳《凌溪先生墓志铭》,《空同集》卷四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集部201册,台湾商印书馆1986年,第429页。
    ①康海《制策》,《对山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6册,集部205册,第324页。
    ②张时彻《翰林院修撰对山康先生行状》,《皇明文范》卷五十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303册,鲁齐书社1997年,第476页。
    ③李开先《渼陂王检讨传》,《李中麓闲居集》卷一O,《续修四库全书》第1341册,中华书局1959年,第2页。
    ④霍韬《辞免礼部右侍郎疏》,《渭厓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68册,第517页。
    ①《怀麓堂诗话》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十六,第2756页。
    ②李东阳《镜川先生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15页。
    ③李东阳《匏翁家藏集序》,《李东阳集》第三卷,第58-59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29页。
    ②李东阳《沧洲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72页。
    ③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0页。
    ④李东阳《沧洲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72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9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3页。
    ②《律历志·第一·上》,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62年,第958页。
    ③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54页。
    ④同上,第561页。
    ⑤同上,第555页。
    ⑥同上,第538页。
    ⑦同上,第532页。
    ⑧毛先舒《唐诗解序》,唐汝询选释王振汉点校《唐诗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⑨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2页。
    ②同上,第547页。
    ③同上,第552页。
    ④李东阳《春雨堂稿序》,《李东阳集》第三卷,第37页。
    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47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1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少师东阳》,第246页。
    ③《文苑传序》,《明史》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第7307页。
    ④李东阳《镜川先生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15页。
    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3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47页。
    ②同上,第536页。
    ③[日本]遍照金刚著周维德校点《文镜秘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28页。
    ④高启《独庵集序》,《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85页。
    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0-531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29页。
    ②同上,第547页。
    ③钟嵘著徐达译注《诗品全释》(修订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44页。
    ⑤同上,第538页。
    ⑥同上,第544-545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2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7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5页。
    ①《杨文敏集》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十,第2291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③李东阳《王城山人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3页。
    ④李东阳《镜川先生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15页。
    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6页。
    ⑥同上,第538页。
    ⑦《怀麓堂集》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十,第2299页。
    ⑧李东阳《镜川先生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15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5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2页。
    ②同上,第539页。
    ③同上,第545页。
    ④李东阳《南行稿序》,《李东阳集》第一卷,第617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40页。
    ②同上,第545页。
    ③李东阳《王城山人诗集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3页。
    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3页。
    ①李东阳《游西山记》,《李东阳集》第二卷,第133页。
    ①李东阳《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6页。
    ①李东阳《题括苍陈氏画》,《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01页。
    ①李东阳《书溪山风雨图后》,《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18页。
    ①李东阳《题括苍陈氏画》,《李东阳集》第二卷,第301页。
    ①朱彝尊著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200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62页。
    ②《荣进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九,第2281页。
    ③《明诗综》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第2662页。
    ④《空同集》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第2309页。
    ⑤沈德潜周準编《明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34页。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40页。
    ①李东阳《送伍广州诗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99页。
    ①李东阳《应诏陈言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283页。
    ②同上,第284页。
    ③李东阳《通达下情题本》,《李东阳集》第二卷,第495页。
    ①李东阳《春雨堂稿序》,《李东阳集》第三卷,第37页。
    ②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39页。
    ①《明诗综》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第2662页。
    ②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卷下,第2361页。
    ③何良俊《诗三》,《四友斋丛说》卷二六,第234页。
    ④《怀麓堂诗话序》,《李东阳集》第二卷,第528页。
    ①黄宗羲《甘泉学案五·恭定冯少墟先生从吾》,《明儒学案》卷四十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984页。
    ②陆云龙《钟伯敬先生合集序》,钟惺《隐秀轩集》附录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04页。
    ③杨一清《怀麓堂稿旧序》,《李东阳集》第三卷,第447-448页。
    《李东阳集》,周寅宾点校,岳麓书社1984年。
    《李东阳续集》,钱振民辑校,岳麓书社1997年。
    《李东阳与茶陵派》,周寅宾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李东阳研究文选》,姜衡湘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薛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新编明人年谱丛刊》,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李东阳年谱》,章培恒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明清诗歌史论》,周伟民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明代诗文的演变》,陈书录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童庆炳、马新国主编黄卓越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黄卓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士风与诗风的演进——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与诗派研究》,刘化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宋明理学史》,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
    《明诗综》,朱彝尊选录,中华书局2007年。
    《全明诗》,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词史》,张仲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明诗话全编》,吴文治主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
    《明诗评》,王世贞撰,商务印书馆1937年。
    《明诗纪事》,陈田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诗三百首》,羊春秋选注,岳麓书社1994年。
    《明诗别裁集》,沈德潜、周準编,上?偶霭嫔?1979年。
    《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皇明诗选》,陈子龙、李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易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明代文学批评研究》,简锦松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台湾 “中央 ”图书馆编, 中华书 局   2007年。
    《元明诗概说》,吉川幸次郎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
    《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蒙培元著,方志出版社2006年。
    《理学纲要》,吕思勉著,东方出版社2009年。
    《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005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左东岭主编,学苑出版2010年。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韩经太著,中华书局1997年。
    《性理大全》,胡广等奉敕编辑,朝藏汉籍古书2010年。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商务印书馆2008年。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韩经太著,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
    《明代心学与诗学》,左东岭著,学苑出版社2002年。
    《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宋克夫、韩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命运》,范立舟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理学范畴系统》,蒙培元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心学与中国社会》,吴雁南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
    《心学与美学》,赵士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宋明理学与文学》,马积高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明文学史》,宋佩韦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
    《明代文学》,钱基博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
    《明代中期文学演进与城市形态》,郑利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陈建华著,学林出版社1992年。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中国文学史新编》,张长弓,开明书店1935年。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
    《中国古代散文史》,陈玉刚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
    《中国诗话史》,蔡镇楚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韦江《李东阳《麓堂诗话》探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马丽《李东阳《拟古乐府》题材及内容分析》,《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陈公望、陈平《李东阳诗二首解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2000年第2期。
    郑礼炬、程妹芳《李东阳诗歌创作的转变倾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2008年第1期。
    郑礼炬《李东阳诗歌创作的宗宋转向》,《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社科)》2008年第4期。
    郑礼炬《李东阳诗歌宗宋研究——在台阁体与前七子之间的转变》,《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4期。
    熊志庭《李东阳诗论评述》,《求索》2004年第12期。
    孙春青《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司马周《因人命题缘事立义——论李东阳《拟古乐府》诗的主题取向》,《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8年第1期。
    薛泉《李东阳的文学传播意识》,《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2008年第5月。
    苏羽《对茶陵派与复古派关系的三点认识》,《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8年第3期。
    郭英德《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求是学刊》1996年0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