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方宋墓装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根据北方地区见于资料报道的163座有装饰宋墓,参考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分布和北方宋墓的分期,对北方宋墓装饰进行分区、分期。在总结各区墓葬装饰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基础上,通过文化因素分析的手段,探讨各区墓葬装饰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题材布局、构成、装饰技法方面呈现出的总体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自然地理、历史传统、社会背景等原因。揭示北方宋墓装饰在对逝者“地下居室”的构建,对逝者的供奉和对生者的教化方面发挥特有的功效。并透过北方宋墓装饰内容,折射出部分宋代社会风俗,包括家庭陈设风尚、宴饮观戏的家内生活、居民出行方式、经济生活和民间丧葬习俗等。这部分真实的历史材料,为我们更进一步把握宋代社会的整体面貌提供一定的帮助!
The decoration of the tomb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ng Dynasty is very abundant, including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utdoor life decoration, family life decoration, Filial Piety history decoration, immortal monster decoration and some speci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decoration and so on. With the spreading of the archaeological working in the north and the materials continuously enriching about the Song tomb, the research work of the Northern Song tombs gradually put on the agenda. The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reported about more than 174 Song tombs which are decorated, tombs of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start the study of decorative elements. There are fourteen chapters in this paper.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introducts the focuses on the object of study, content and purpose of the paper, and give a brief comprehensive set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tombs decoration. Referencing some scholars’staging criterion about the tomb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ng Dynasty, basing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Humanities Geography and the Natural Geography in the north and combined the decoration about the tomb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ng Dynasty, which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four paragraphs, ten regions.
     Chapter two, The decoration aboutⅠregion(YU ZHONG). The range includes KaiFeng, ZhengZhou, XuChang in Henan Province.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in the area can last from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emerge clear development context.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s mature. The Building painting is very elegant. The using of the WU CAI BIAN ZHUANG is more frequent than the JIE LV ZHUANG, JIE LV JIE HUA ZHUANG. The content of decoration about the inner wall of tombs is main on the a variety of home-based map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hall activities and activities within the resting. The conent is very rich, which basically reflects all aspects about the eating, wearing, housing and traveling. The inner bracketing eye wall were covered with filial piety stories and flowers. The top of the tombs decorate extradition, soaring and other supernatural type of content, the burial chamber is decorated, showing som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evels. All kinds of decorative techniques are more refined, mature, and reflecting a higher artistic level.
     Chapter three, The decoration aboutⅡregion(YU XI).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in the area assembl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medium, late periods, but the early-material is shortage. The decorative elements are simpler than theⅠregion(YU ZHONG). The doors and window imitated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especially the GeShan door and the Kan window), part of the sarcophagus is a fairly unique engraved lines. The decoration conents reflecting banquet themes are very banquet. There is also a small amount of Hua Zhou, flowers and other exotic stone bonsai which embody decorative theme of the humanities features.
     Chapter four, The decoration aboutⅢregion(YU XI NAN). The range includes the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assemble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content of decoration about the tombs is main on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ll kinds of furniture.the other are rare.
     Chapter five, The decoration aboutⅣregion(YU BEI). The range includes the northen side of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The tombs in the area assemble in the medium,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content of the decoration is main on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Bu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Brick Sculpture and the Laying Brick are common, but the painting is rare. The content of decoration about the inner wall of tombs appears more activities, owner of the tomb there are more frequent, more show host and sitting down to a feast of the scene, and the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JI YUE playing, 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Zaju pictures and Dance pictures. The contents take on some commonalities.
     Chapter six, The decoration aboutⅤregion(SHAN DONG). The range includes some parts of Shandong Peninsula.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in the Kaifeng can last from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content about the decoration is very simple. there are plenty of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The door of some tombs are beautifully decorated with scrolls and can be opened, which is more characteristic. The performance of activities of the subject matters is rare.
     Chapter seven, The decoration aboutⅥregion(JI ZHONG NAN). The range includes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Hebei.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in the area are rich. The period assemble in the medium,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decoration is main on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furniture pictures. The content reflecting people activities are rare. The decorative standard between tombs is very significantly. There are some decorative outdoor lifestyle, including trace and training plans, grazing maps, lack of filial piety story map decoration. Some of the graves appear southeast wall the“erected a monument map”,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Xu Mizuo-type markers, should be a symbol of a simple underground“shrine”.
     Chapter eight, The decoration aboutⅦregion(JIN DONG NAN). The range includes the Taiyue east of the 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wes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Jinzhong, Changzhi, Jincheng ect.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assemble in the medium,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shape of the tombs is especial, which thereby open up small niches or Ceshis and decorate beauiful Xu Mizuo. There are other contents, for example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utdoor life decoration, family life decoration, Filial Piety history decoration, immortal monster decoration, landscape and flowers paintings etc. They embody som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ent of decoration about the inner wall of tombs cover with certain amount of production of decorative crafts map, Including grinding map, Tsuishine map, Kap Shui map, cattle maps, pull yarn maps, also including a small amount of Qian Ma, a chain camel map decorations. The decoration of Filial Piety Stories is simple and the decoration location is not fixed. Some of the graves decorated single, multiple images of filial filial crying, in niches or the inner door side of the tombs, unique to the District. Performance and good fortune, images tomb is abundant, including the Door-god, flying,Four Gods, Kir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heep of God.
     Chapter nine, The decoration aboutⅧregion(JIN ZHONG NAN). The range includes the Fen river,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assemble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between the Song and the Jin Dynasty. The decoration 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is rare, reflect the dinner and the JiYue. There are some auspicious animal decorations.
     Chapter ten, The decoration aboutⅨregion(SHAN XI). The range include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Weihe River.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in the aera assemble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shape of the tombs are main the square. The structure within the tombs often omitted the Lean column.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s very mature. The other tend to simple. The Song Dynasty Tombs in Panle Village, Hancheng county and Yanchuan County decorate many figures, the performance of Buddha Nirvana maps and sc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Chinese grand funeral plans, etc. The scene is very rare.
     Chapter eleven, The decoration aboutⅩregion(GAN NING). The range includes the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Wei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upstream areas Jing. The materials about tomb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Wei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upstream areas Jing assemble in the medium,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decoration is main on the mosaic tile-based single-block carving. The screen conent is not consistent and the decoration of painting is rare. The content includ the imitating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utdoor life decoration, family life decoration, Filial Piety history decoration, immortal monster decoration and some speci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decoration and so on. And part of the decorated contents of tombs in theⅦregion(JIN DONG NAN)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areas which reflects the content of graves decorated learn of each other. Plant and animal decorative patterns appear in large numbers in the inner wall of tombs, another feature of the District graves decorated.
     Chapter twelve, The Regional relations, Overall Features and function about the decoration of the tomb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research about the decoration of the tombs in all regions inv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regional tombs about the decoration and point out that the tomb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astern district series and the western district series. The eastern is the chief and the western is the subordinate. During the eastern, theⅠregion is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Northern Song tombs decoration, that was to say the Dong Jing City is the north central area of the carved brick murals decoration, and give some impact to other regions. With the Jurchen entering the Central Plains, bringing a new burial customs, give some impact to the original burial decorative. While south of Shanxi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closed, continued the old tradition of decorating graves, as the Jin Dynasty tomb carved brick mural center. Based on the decorative features of various tombs in the other parts, and then sum up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rn Song tombs decoration and decorative features(the Decorative layout, Subjects, techniques), formation(the Geography reason, Historical tradition, Social background) and function of the brick mural tombs.
     Chapter thirteen, The reflecting about the social life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he decoration of the tomb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he content which the tombs themselves showing, reveals the contents of this part of the decoration to show the social trend of the So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home furnishings fashion, banquet and watching dramas, outing manners, economic life and civil burial practices, etc. At the some time, we must point out that the decoration about the tomb is only a very small part of content about the Song Dynasty, but we can replenish the history from the part of the real materials.
     Chapter fourteen, Conclusion. Makes a summary on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and point out that the Tombs decoration more reflect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wealthy family aspects of life, and the content for bureaucrats, aristocrats and other social life covering the top is few. And because of the content of graves decorated and there are some imbalances during the parts and the level of my research restrictions, which make us to study the decoration for the Song Dynasty Tombs in certain non-comprehensive, and we hope that more archaeological material to enrich and perfect!
引文
[①]宿白:《白沙宋墓》插图十六、三十,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35、40页。
    [②]转引自秦大树:《宋元明考古》之关野贞:《支那の建筑と艺术》;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文化史迹》,“五宋代陵墓的考古与研究”,注释【3】,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162页。
    [①]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②]裴明相:《郑州二里岗宋墓发掘记》,《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6期,44~48页。
    [③]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一队:《郑州南关外北宋砖室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5期,52~54页。
    [④]董祥:《河南偃师县酒流沟水库宋墓》,《文物》1959年第9期,84、85页。
    [⑤]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井陉县柿庄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31~72页。
    [⑥]杨富斗:《侯马发现一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室墓》,《文物》1959年第3期,71页。
    [⑦]陕西省文管会:《陕西丹凤县商雒镇宋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2期,39~41页。
    [⑧]《山东济南发现带壁画宋墓》,《文物》1960年第2期,78页。
    [⑨]徐苹芳:《宋代的杂剧雕砖》,《文物》1960年第5期,40~42页;《白沙宋墓中的杂剧雕砖》,《考古》1960年第9期,59、60页。
    [⑩]周贻白:《北宋墓葬中人物雕砖的研究》,《文物》1961年第10期,41~46页。
    [11]郑州市博物馆:《荥阳司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39~44页;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巩县文物保管所:《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8年第3期,19~46页;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博物馆:《河南新密市平陌宋代壁画墓》,《文物》1998年第12期,26~32页;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博物馆:《新密下庄河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1999年第4期,4~10页等。
    [①]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嵩县北元村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1987年第3期37~42页;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古村北宋壁画墓》,《华夏考古》1992年第2期,27~33页;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文物》1992年第12期,37~51页;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4期,8~14页;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宋村北宋雕砖壁画墓》,《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3期,22~27页等。
    [②]李奉山:《山西沁水县宋墓雕砖》,《考古》1989年第4期,380、381页;王进先、石卫国:《山西长治市五马村宋墓》,《考古》1994年第9期,815~817,778页;长治市博物馆、壶关县文物博物馆:《山西壶关南村宋代雕砖墓》,《文物》1997年第2期,44~54页;王进先:《山西壶关下好牢宋墓》,《文物》2002年第5期,42~55页等。
    [③]李忠义:《邯郸市区发现宋代墓葬》,《文物春秋》1994年第3期,19~23、35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平山发现宋墓》,《文物春秋》1989年第3期,88~92、64页;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曲阳南平罗北宋政和七年墓清理简报》,《文物》1988年第11期,72~78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平山县两岔宋墓》,《考古》2000年第9期,49~59页等。
    [④]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合水县三座宋墓测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第3期,27~35页;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天水市王家新窑宋代雕砖墓》,《考古》2002年第11期,42~49页;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清水宋代雕砖彩绘墓》,《陇右文博》1998年第2期,16~23页等。
    [⑤]宁夏博物馆考古组:《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文物》1981年第3期,64~67页;耿志强、郭晓红、杨明:《宁夏西吉县宋代雕砖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1期,3~13页等。
    [⑥]如1977年创刊的《中原文物》(原名《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创刊的《考古与文物》、1987年创刊的《华夏考古》、1989年创刊的《文物春秋》等等。
    [⑦]赵超:《山西壶关南村宋代雕砖墓雕砖题材试析》,《文物》1998年第5期,41~50页。
    [⑧]魏文斌、师彦灵、唐晓军:《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75~90页。
    [⑨]梁白泉:《墓饰“妇人启门”含义揣测》,《中国文物报》1992年11月8日第3版;刘毅:《妇人启门管见》,《中国文物报》1993年5月16日第3版等。
    [⑩]刘念兹:《宋杂剧丁都赛雕砖考》,《文物》1980年第2期,58~62页。
    [11]廖奔:《温县宋杂剧雕砖考》,《文物》1984年第8期,73~79页。
    [12]廖奔、杨建民:《河南洛宁上村宋金社火杂剧雕砖叙考》,《文物》1989年第2期,74~80页。
    [13]周到:《温县宋墓中散乐形式的研究》,《戏曲艺术》1983年第1期,48页。
    [①]周到:《安阳天禧镇宋墓壁画散乐图跋》,《中原文物》1984年第1期,39~41页。
    [②]王炬:《浅谈洛阳北宋墓室壁画的题材及艺术风格》,叶万松主编:《洛阳考古四十年——1992年洛阳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孙广清:《河南宋墓综述》,《中原文物》1990年第4期,83~89页。
    [④]张新斌、王春玲:《新乡宋金墓葬及其相关问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编《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⑤]陈履生、陆志宏:《甘肃宋元画像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⑥]宿白:《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⑦]史岩:《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⑧]黄苗子:《唐宋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22~27页。
    [⑨]金维诺:《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美术研究》1997年第2期,38~42页。
    [⑩] Ellen Johnston Laing:《Patterns And Problems In Later Chinese Tomb Decoration》,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vol.16,1978,pp.3~21。
    [①] Jessica Rawson:《Chang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Life and the Afterlife as Illustrated by the Congtents of Tombs of the T’ang and Sung periods》,Art of Sung and Yuan,edited by Maxwell.Hearn and Judith G.smith ,Department of Asia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1996.PP.23~43。
    [②]赵宏、高明:《济源市东石露头村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19~21、54页。
    [③]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富弼家族墓地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08年第6期,4~16页。
    [④]刘善沂、王惠明:《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文物》2005年第11期,49~71页;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考古所:《济南市宋金雕砖壁画墓》,《文物》2008年第8期,33~54页等。
    [⑤]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市连城别苑古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4年第6期,114~120页。
    [⑥]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河北武邑崔家庄宋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6年第3期,29~34页。
    [⑦]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临城县文物管理处、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北临城岗西村宋墓》,《文物》2008年第3期,52~55页。
    [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古代墓葬壁画(中英文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⑨]孟繁峰:《河北宋、金墓壁画及柿庄壁画墓的时代》,《河北省考古文集(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428~436页。
    [⑩]徐蝉菲:《洛阳宋代墓葬壁画略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13~15页。
    [1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刘耀辉:《晋南地区宋金墓葬研究》,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年.
    [13]杨远:《河南北宋壁画墓析论》,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①]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江玉祥:《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二十四孝图像补释》,《四川文物》2001年第4期,22~33页。
    [③]卢青峰:《宋代孝文化述议——从宋代墓葬体现的孝文化因素谈起》,《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63~65页。
    [④]薛豫晓:《宋辽金元墓葬中“开芳宴”图像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⑤]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⑥]徐书成:《宋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⑦]楚启恩:《中国壁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版。
    
    [①]徐苹芳:《宋元明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486~492页。
    [②]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144、145页。
    [③]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④]赵明星:《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⑤]杨远:《河南北宋壁画墓的分期研究》,《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85~90、63页。
    [①]六市县包括:荥阳市、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九区包括: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上街区、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邙山区。
    [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巩县文物保管所:《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8年第3期,19~46页。
    [③]周到:《宋魏王赵頵夫妻合葬墓》,《考古》1964年第7期,349~354页。
    [④]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6年第3期,13~18页。
    [⑤]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第五节“巩义涉村宋代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159~177页。
    [⑥]郑州市博物馆:《荥阳司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39~44页。
    [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第四节“登封刘碑宋代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55~61页。
    [①]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登封高村壁画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2004年第5期,4~12页。
    [②]宿白:《白沙宋墓》“第1号墓(颍东第一一九号墓)”,文物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版。
    [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河南登封城南庄宋代壁画墓》,《文物》2005年第8期,62~70页。
    [④]宿白:《白沙宋墓》“第2号墓(颍东第一三一号墓)、第3号墓(颍东第一三二号墓)”,文物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
    [⑤]傅永魁:《河南巩县稍柴清理一座宋墓》,《考古》1965年第8期,428页。
    [①]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荥阳槐西壁画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21~25页。
    [②]宋嵩瑞、耿建北、付得力:《河南登封市双庙小区宋代砖室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7年第6期,33~37页。
    [①]裴明相:《郑州二里岗宋墓发掘记》,《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6期,44~48页。
    [②]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博物馆:《河南新密市平陌宋代壁画墓》,《文物》1998年第12期,26~32页。
    [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文物》2001年第10期,60~66页。
    [④]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博物馆:《新密下庄河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1999年第4期,4~10页。
    [⑤]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安金槐:《郑州南关外北宋砖室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5期,52~54。
    [①]曹桂岑、王龙正:《禹州龙岗电厂汉唐宋墓》,《中国考古学年鉴》1997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178页。
    [②]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第四节“登封宋代壁画墓·登封刘碑宋代壁画墓”,55~61页,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第四节“登封宋代壁画墓·登封箭沟宋代壁画墓”,136~158页,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④]槛窗,《中国建筑史》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装修”中指出,槛窗,施于殿堂两侧的槛墙之上,是由格子门演变而来的,所以形势也相仿。但只有格眼(花心)和腰华板(涤环板),无障水板(裙板),宋画中的槛窗格眼多用柳条框或方格。
    [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郏县仝楼村三座宋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9年第4期,2~9页。
    [⑥]李合群、周清怀:《杞县陈子岗宋代郑绪墓调查报告》,《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205~208页。
    [①]宿白:《白沙宋墓》注50,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48页。
    [①]李零:《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197~231页。
    [②]李学勤:《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起源新证》,《文物天地》1984年第3期41、42页。
    [③]王充:《论衡》卷三《物势第十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221~244页。
    [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1~24页。
    [①]卢昉:《隋至初唐南方墓葬中的生肖佣》,《南方文物》2006年第1期,75~85页。
    [②]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五代李茂贞夫妇墓》,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徐华铛:《佛国造像艺术》第七章“飞天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241页。
    [④]《道藏》,第1册,文物出版社1988年,584页。
    [⑤]《道藏》,第25册,文物出版社1988年,92页。
    [⑥]《道藏》,第6册,文物出版社1988年,163页。
    [⑦]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88页。
    
    [①]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124~126页。
    [②]徐苹芳:《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文物》1996年第5期,50~58页。
    [③]易晴:《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69~71页。
    [①]赵杏根、陆湘怀:《实用中国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7~39页。
    [①]赵杏根、陆湘怀:《实用中国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7~39页。
    [②]彭树智:《唐代长安与祆教文化的交往》,《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96~103页。
    [③]伊永文笺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卷三“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中华书局2007年版,274页。
    [④]孔凡礼校(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卷四,中华书局2002年版,110、111页。
    [⑤]施安昌:《北魏苟景墓志及纹饰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2期,21~29页。
    [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0期,4~40页。
    [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1~23页。
    [⑧]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周安伽墓》,《文物》2001年第1期, 4~26页。
    [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文物》2001年第1期,27~52页。
    [①]吕品:《河南荥阳北宋石棺线画考》,《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91~96页;巩县文物管理所、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县西村宋代石棺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8年第1期,34~36页。
    [①]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三座宋代仿木构砖室墓》,《文物》1983年第8期,13~24页。
    [②]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古村北宋壁画墓》,《华夏考古》1992年第2期,27~33页。
    [③]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宋村北宋雕砖壁画墓》,《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3期,22~27页。
    [④]翟继才:《洛阳邙麓街清理一座宋墓》,《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1期,75~77页。
    [⑤]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4期,8~14页。
    [⑥]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嵩县北元村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1987年第3期37~42页。
    [①]傅永魁:《洛阳龙门发现北宋墓》,《考古通讯》1958年第6期,57页。
    [②]董祥:《偃师酒流沟水库宋墓》,《文物》1959年第9期,84、85页。
    [③]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市北宋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3年第2期,59~69页。
    [④]赵青云:《洛阳涧西宋墓(九·七·二号)清理记》,《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9期,99~103页。
    [①]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市北宋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3年第2期,59~69页。
    [①]徐苹芳:《宋代的杂剧雕砖》,《文物》1960年第5期,40~42页。
    [①]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186页。
    [①]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宜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宜阳北宋画像石棺》,《文物》1996年第8期46~50页。
    [②]黄明兰:《洛阳出土北宋画像石棺》,《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104、105页。
    [①]李献奇、王丽玲:《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画像石棺》,《文物》1993年第5期,30~39页。
    [②]黄明兰、宫大中:《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文物》1984年第7期,79~81页。
    [①]瓮棺葬是指采用瓮、罐等器物作为葬具的一种墓葬形式,本区瓮棺葬主要是采用陶罐盛装人骨,其上覆盖一块铭文砖的形式,如河南南阳东郊园艺场宋墓,见《考古》1966年第1期,54页。
    [②]杨有申、李保胜:《河南南召鸭河口水库清理宋墓一座》,《文物》1959年第6期,77页。
    [③]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南南阳市邢庄汉、宋墓群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08年第3期,37~46页。
    [④]南阳市文物研究所、邓州市文化馆:《河南省邓州市北宋赵荣壁画墓》,《中原文物》1997年第4期,64、65、78页。
    [⑤]南阳地区文物队黄运甫:《南召云阳宋代雕砖墓》,《中原文物》1982年第2期,15~19页。
    [①]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泌阳县宋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28~34、112页。
    [②]杨育彬:《上蔡宋墓》,《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4期,34、35页。
    [①]南阳地区文物队、南阳市博物馆、方城县博物馆:《河南方城金汤寨北宋范致祥墓》,《文物》1988年第11期,61~65、39页。
    [①]林县文物管理所:《林县一中宋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90年第4期,90~96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10期,910~918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10期,910~918页。
    [④]安阳地区文管会、汤阴文物保管所:《汤阴宋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第1期,23~25页。
    [⑤]李明德、郭艺田:《安阳小南海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1993年第2期,74~79页。
    [①]张思青、武永政:《温县宋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3年第1期,19、20页。
    [②]罗火金、王再建:《河南温县西关宋墓》,《华夏考古》1996年第1期,17~23页。
    [③]张增午:《河南林县城关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39~42页。
    [④]罗火金、张丽芳:《宋代梁全本墓》,《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26~29页。
    [⑤]赵宏、高明:《济源市东石露头村宋代壁画墓》,《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19~21、54页。
    [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地区文管会:《河南省新乡县丁固城古墓地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5年第2期,1~10页。
    
    [①]李元章:《山东栖霞市慕家店宋代慕伉墓》,《考古》1998年第5期,45~49页。
    [②]山东嘉祥县文管所:《山东嘉祥县钓鱼山发现两座宋墓》,《考古》1986年第9期,822~826、851页。
    [③]侯建业、杨文玉、王春启:《山东招远县发现宋墓》,《考古》1995年第1期,30、31页。
    [④]刘善沂、王慧明:《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文物》2005年第11期,49~71页。
    [①]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考古所:《济南市宋金雕砖壁画墓》,《文物》2008年第8期,33~54页。
    [②]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绣惠分队:《章丘女郎山宋金元明壁画墓的发掘》,《济青高级公路报告集》180~183页。
    [①]《济南发现带壁画的宋墓》,《文物参考资料》1960年第2期,78页。
    [①]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文物保管所:《密县五虎庙北宋冯京夫妇合葬墓》,《中原文物》1987年第4期,77~90页。
    [②]洛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北宋王拱辰墓及墓志》,《中原文物》1985年第4期,16~23、15页。
    [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文物》2006年第12期,52~67页。
    [④]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南丰县博物馆:《江西南丰县桑田宋墓》,《考古》1988年第4期,318~328页。
    [①]李忠义:《邯郸市区发现宋代墓葬》,《文物春秋》1994年第3期,19~23、35页。
    [②]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市龙城小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4年第6期,67~76页。
    [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武邑龙店宋墓发掘报告》,《河北省考古文集(一)》,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323~329页。
    [④]罗平:《武安西土山发现宋绍圣二年壁画墓》,《文物》1963年第10期,59、60页。
    [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石太考古队:《石太高速公路北新城南海山墓区发掘报告》,《河北省考古文集(一)》,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285~309页。
    [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平山发现宋墓》,《文物春秋》1989年第3期,88~92、64页。
    [①]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井陉县柿庄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31~72页。关于井陉县柿庄14座墓葬的年代问题,一直未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发掘报告“墓葬的年代和墓主人身份”中推测:柿庄六号墓,其建筑及彩画与1958年石家庄市一座墨书“政和二年三月”题记的墓相似(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石家庄地区文物复查报告》,未刊稿),只是墓葬平面形状、斗栱结构稍有差异,所以报告推测柿庄六号墓较石家庄宋墓略晚,在政和年以后;而第八号墓年代与六号墓接近;一号墓年代,从墓葬中出土铜钱以及建筑细部来推测,其应在北宋晚期重和或宣和年间;柿庄二、三、七号墓,从墓葬仿木构建筑细部结构来推测,其年代下限可能晚到金初;柿庄五号、九号墓,年代也可能晚到金初;柿庄四、十号墓与北孤台一、二、三号墓年代也可能晚到金初;北孤台四号墓出土“绍圣通宝”,说明这座墓的年代,上限不会早过金天会年间,是所有墓中最晚的一座。而《中国美术全集·墓室壁画绘画编》中认为其时代集中于宋金时期,甚至更接近于金代,但判定墓葬年代依据不详。孟繁峰先生根据墓葬装饰中斗栱结构、彩绘装饰、壁画内容、墓葬排列关系以及与同一墓地的其它几座墓相比较,认为时代最早的M6时代应为金代前中期,进而推断整个柿庄宋墓年代为金代(孟繁峰:《河北宋、金墓壁画及柿庄壁画墓的时代》,《河北省考古文集(二)》,428~436页)。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北方地区墓葬装饰分区·冀中鲁北地区”由于其墓地时代存在一定的争议,未纳入讨论范围。作者认为,这一家族墓地,部分研究者仅是将其时代模糊地界定在北宋晚期至金初,说明这些墓葬各方面特征(包括随葬品、墓葬的形制、建筑的细部特征、装饰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所以,即使是作为两个不同朝代(宋、金)的墓葬,墓葬内容应存在较大的延续性,装饰风格应该一脉相承,如河北宣化墓地就是一处从辽代晚期一直沿用到金代早期的墓地,而柿庄墓地也应如此,时代为北宋晚期到金代早期。所以,本文仅选取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六号墓。
    [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平山县两岔宋墓》,《考古》2000年第9期,49~59页。
    [③]邸明:《河北静海东滩头发现宋金墓》,《考古》1995年第1期,91、92、93页。
    [④]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临城县文物管理处、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北临城岗西村宋墓》,《文物》2008年第3期,52~55页。
    [①]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阳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平定县文物管理所:《山西平定宋、金壁画墓简报》,《文物》1996年第5期,4~16页。
    [②]李忠义:《邯郸市区发现宋代墓葬》,《文物春秋》1994年第3期,19~23、35页。
    [③]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曲阳南平罗北宋政和七年墓清理简报》,《文物》1988年第11期,72~78页。
    [①]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河北武邑崔家庄宋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6年第3期,29~34页。
    [①]王进先:《长治市西白兔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三)》,131~137页。
    [②]王进先、石卫国:《山西长治市五马村宋墓》,《考古》1994年第9期,815~817,778页。
    [③]长治市博物馆、壶关县文物博物馆:《山西壶关南村宋代雕砖墓》,《文物》1997年第2期,44~54页。
    [④]朱晓芳、王进先、李永杰:《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雕砖墓》,《考古》2006年第9期,31~39页。
    [⑤]朱晓芳、王进先:《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文物》2005年第4期,51~61页。
    [⑥]王进先:《山西壶关下好牢宋墓》,《文物》2002年第5期,42~55页。
    [①]王进先、陈宝国:《山西潞城县北关宋代雕砖墓》,《考古》1999年第5期,36~43页。
    [①]李奉山:《山西沁水县宋墓雕砖》,《考古》1989年第4期,380、381页。
    [①]王玉山等:《太原东郊红沟宋墓清理报导》,《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6期,38~43页。
    [②]杨富斗:《侯马发现一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室墓》,《文物》1959年第3期,71页。
    [③]张茂生:《山西汾阳县北偏城宋墓》,《考古》1994年第3期,286、283页。
    [④]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南坪头宋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3期,41~45页。
    [⑤]运城行署文化局、绛县博物馆:《山西绛县下村发现一座雕砖墓》,《考古》1993年第7期,664~666页。
    
    [①]杨富斗:《山西新绛三林镇两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墓》,《考古通讯》1958年第6期,36~39页。
    [②]解希恭:《太原小井峪宋、明墓第一次发掘记》,《考古》1963年第5期,250~258页。
    [③]代尊德:《山西太原郊区宋、金、元代砖墓》,《考古》1965年第1期,25~30页。
    [④]代尊德:《太原小井峪宋墓第二次发掘记》,《考古》1963年第5期,259~263页。
    [①]商洛地区考古队、商州市文管办:《商州市城区宋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2期,95、96、27页。
    [②]大荔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大荔县段家老君寨宋墓清理简报》,《文博》1992年第1期,5~7、40页。
    [③]洛川县博物馆:《陕西洛川县潘窑科村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4期,26~28页。
    [④]靳之林、左登正:《陕西洛川土基镇发现北宋壁画墓》,《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1期,66~68页。
    [⑤]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兴平县西郊清理宋墓一座》,《文物》1959年第2期,39、46页。
    [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商县金陵寺宋僧人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第6期,18~20页。
    [①]张彩娟、杨立新;《凤台县谢郢古墓清理》,《文物研究》第一期,46~48页。
    [②]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丹凤县商雒镇宋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2期,39~41页。
    [③]所谓龟头屋,是指墙体檐枋部四面正中皆有抱厦,抱厦的山面朝前并开辟为四面的入口的建筑,盛行于唐宋,衰于元朝。
    [①]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79~88页。
    [②] http://qigeng.blog.sohu.com/2352515.html
    [①]樊俊成:《延川发现北宋壁画墓》,《中国文物报》1992年6月14日,第一版。
    [①]梁文国:《甘肃临夏县宋墓清理简报》,《陇右文博》2002年第1期,16、17页。
    [②]陈贤儒:《甘肃陇西县的宋墓》,《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9期,87~92页。
    [③]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合水县三座宋墓测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第3期,27~35页。
    [④]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天水市王家新窑宋代雕砖墓》,《考古》2002年第11期,42~49页。
    [⑤]庆阳地区博物馆许俊臣:《甘肃镇原县出土北宋浮雕画砖》,《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6期,41、42页。
    [⑥]张亚萍:《甘肃环县宋代彩绘雕砖墓》,《文博》2003年第3期,9~16页。
    
    [①]卢建国、官波舟:《宝鸡市长岭机器厂宋墓清理简报》,《文博》1998年第6期,29~36页。
    [②]耿志强、郭晓红、杨明:《宁夏西吉县宋代雕砖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1期,3~13页。
    [③]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清水宋代雕砖彩绘墓》,《陇右文博》1998年第2期,16~23页。
    [④]宁夏博物馆考古组:《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文物》1981年第3期,64~67页。
    [①]秦大树:《宋元明考古》第七章“金代陵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214~216页。
    [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稷山金墓发掘报告》,《文物》1983年第1期,45~63页。
    [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侯马两座金代纪年墓发掘报告》,《文物季刊》1996年第3期,65~78页。
    [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山西省闻喜县金代雕砖、壁画墓》,《文物》1986年第12期,36~46页。
    [①]秦大树:《金墓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2期,101~121页。
    [②]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10期,1~10、45页。
    [③]国家文物局:《2002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房山金陵遗址调查与发掘》,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①]《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162页。
    [①]秦大树:《宋元明考古》“五宋代陵墓的考古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46页。
    
    [①]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60页。
    [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稷山金墓发掘报告》,《文物》1983年第1期,45~63页。
    [①]宿白:《白沙宋墓》注75,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54、55页。
    [②]梁白泉:《墓饰“妇女启门”含义揣测》,《中国文物报》1992年11月8日第三版。
    [③]刘毅:《妇女启门管见》,《中国文物报》1993年5月16日第三版。
    [④]郑绍宗:《宣化辽墓壁画·综述》,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19页。
    [⑤]王秋华:《惊世叶茂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107页。
    [⑥]冯恩学:《辽墓启门图之探讨》,《北方文物》2005年第4期,30~34页。
    [⑦]张鹏:《妇女启门图试探——以宣化辽墓壁画为中心》,《艺术考古》2006年第3期,102~108、64页。
    [①]冯恩学:《辽墓启门图之探讨》,《北方文物》2005年第4期,30~34页。
    [①]转引自赵超:《山西壶关南村宋代雕砖墓雕砖题材试析》之《新辑二十四孝》序,民国三十年清苑郭氏珂罗版影印本,《文物》1998年第5期,41~50页。
    [②]魏文斌、师彦灵、唐晓军:《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75~90页。
    [③]清·茆泮林辑《古孝子传》,《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3354页。
    [④]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20~33、64页。
    [⑤]郭建邦:《北魏宁懋石室和墓志》,《中原文物》,1980年第2期,33~40页。
    [①]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293、294页。
    [②]清·茆泮林辑《古孝子传》,《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3354页。
    [③]转引自: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334页,注释【113】瞿中溶:《武氏祠堂画像考》,“像”3、9页上;黄任恒:《古孝汇传》,11页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④]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369页。
    [⑤] (刘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1312页。
    [⑥] http://gb.cri.cn/3821/2004/05/18/152@163721.htm
    [①]关于宋金墓中如朱寿昌、黄庭坚等晚于唐代的行孝图内容,有学者曾指出:从全国各地所发现的宋金时期有孝道人物的墓葬考察,尚无晚于唐代之人物…至元代墓葬装饰中才出现晚于唐代的孝道人物,如朱寿昌行孝图等。见于魏文斌、师彦灵、唐晓军:《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84页。但本文根据报告中提供的故事画面内容,并结合相关文字记载,采纳原发掘报告中的推测内容。
    [②]张白露:《论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地位与成就》,《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274~278页。
    [③]于安澜:《画史丛书(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16页。
    [①]杨仁恺:《叶茂台辽墓出土古画的时代及其它》,《文物》1975年第12期,37~39页。
    [②]井增利、王小蒙:《富平县新发现唐墓壁画》,《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4期,8~11页。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7~20页。
    [④]宿白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图版134,图版说明50页。
    [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143、221页。
    [⑥]张道森、吴伟强:《安阳唐代墓室壁画初探》,《美术研究》2001年第2期,26~28页。
    [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⑧]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法库叶茂台辽墓纪略》,《文物》1975年第12期,26~36页。
    
    [①]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文物》1959年第8期,19~22页。
    [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文物》1988年第12期,50~59,65页。
    [③]常一民、裴静蓉:《太原市晋源镇果树场唐温神智墓》2001年西安国际唐墓壁画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④]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26~31页。
    [①] (宋)司马光:《书仪》卷七“丧仪三·穿圹”,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一版,第142册,502页。
    [②]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河北宣化纪年唐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7期,23~48页。
    [③]张道森、吴伟强:《安阳唐代墓室壁画初探》,《美术研究》2001年第2期,26~28页。
    [④]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文物》1995年第11期,45~53页。
    [①]陈公柔:《白沙唐墓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创刊号,22~27页。
    [②]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伊川后晋孙璠墓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6期,9~15页。
    [③]侯鸿钧:《伊川县窑底乡发现后晋墓一座》,《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2期,82页。
    [④]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324、325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叶坦:《宋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82~92页。
    [①]傅林祥注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瓦舍”,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272页。
    [②]伊永文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卷二“东角楼街巷”,中华书局2006年版,144页。
    [③]沈倩:《文物物语——论宋代戏曲文物与宋代演出》,“下编戏曲文物与宋代演出”,106页,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
    [④]司义祖:《宋大诏令集》卷七“帝统七”,中华书局1962年版,28~32页。
    [⑤]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2页。
    [⑥]徐吉军等:《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46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⑦]卢青峰:《宋代孝文化述议——从宋代墓葬体现的孝文化因素谈起》,《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53~65页。
    [⑧]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升仙途径:‘孝子’图像在登封黑山沟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中的意义”,53~58页,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冯恩学:《河北宣化辽墓壁画特点》,《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36~39页。
    [②]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引论,9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③]郑岩:《墓葬壁画,画给谁看》,《文物天地》2002年第9期,46~49页。
    [①]郑岩、汪悦进:《庵上坊——口述、文字与图像》,64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②]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第二章法天象地: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营造”,34页,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③]镇江市博物馆、金坛县文管会:《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7期,18~27页。
    [①]子思《中庸》十九章:“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①]贺梓城:《唐墓壁画》,《文物》1959年第8期,31~33页。
    [①]方城县文化馆刘玉生:《河南省方城县出土宋代石俑》,《文物》1983年第8期,40~43.
    [②]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1期,72~76页。
    [③]张德祥:《中国古代屏风源流》,《收藏家》1995年第3期,34~37页。
    [④]宿白:《白沙宋墓》注58,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51页。
    [⑤]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法库叶茂台辽墓纪略》,《文物》1975年第12期,26~36页。
    [①]张朋川:《中国古代书写姿势演变略考》,《文物》2002年第3期,85~91页。
    [②]所谓“旋风装”,是指将一正一反反复折叠起来的长卷,用一整张纸,一半粘贴长卷的第一页,一半粘贴长卷的最后一页,从而把整个折叠起来的长卷书籍连成一个循环反复的形式。
    [③]陈光华、罗秋渊:《我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变》,《中国文物报》1995年12月10日第三版。
    
    [①]长治市博物馆:《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元墓》,《文物》1987年第7期,88~92页。
    [②]陈章龙:《宋代铜镜分期初探》,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
    [①]杨泓:《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剑和刀”,中华书局2007年版,92~106页。
    [①] (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2《汤饼》,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850册,395页。
    
    [①]丁以寿:《中国饮茶法源流考》,《农业考古》1999年第2期,120~125页。
    [②]刘晓莉:《宋代的斗茶艺术》,《中州古今》2000年第2期,12~14页。
    [③]孔润常:《宋代的斗茶》,《烹调知识》2002年第2期,32、33页。
    [④]宿白:《白沙宋墓》注40,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46页。
    [①]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宣化辽墓壁画》图版六十,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②]孙机:《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113~123页。
    [③]李华瑞:《宋代的酒》,《文史知识》2004年第2期,38~44页。
    [①]宿白:《白沙宋墓》注【53】,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48、49页。
    [②]徐苹芳:《白沙宋墓中的杂剧雕砖》,《考古》1960年第9期,58、60页。
    [①]徐苹芳:《宋代的杂剧雕砖》,《文物》1960年第5期,40~42页。
    [②]徐苹芳:《白沙宋墓中的杂剧雕砖》,《考古》1960年第9期,58、60页。
    [③]大曲,是一种包含有器乐、声乐和舞蹈的大型乐舞形式。汉魏时期就已经风行,今见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所收历代歌词有汉代“相和歌”类中即有大曲歌词。唐代大曲盛行,雅乐、清乐、燕乐中皆有之。《宋史·乐志十七》载,教坊大曲“乐用琵琶、箜篌、五弦琴、筝、笙、觱篥、笛、方响、羯鼓、杖鼓、拍板”。
    [④]廖奔:《温县宋墓杂剧雕砖考》,《文物》1984年第8期,73~79页。
    [⑤]宿白:《白沙宋墓》注50,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48页。
    [①]宋·邵伯温:《邵氏见闻录》卷十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221页。
    [②]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二《章惠仲告虎》,涵芬楼藏版,10页。
    [③]元·脱脱:《宋史》卷一五〇《舆服二·后妃车舆·皇太子王公以下车舆·伞扇鞍勒·门戟·旌节》中华书局1985年版,3512、3513页。
    [④]元·脱脱:《宋史》卷一五三《舆服五·士庶人服》,中华书局1985年版,3573、3574页。
    [①]元·脱脱:《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士庶人服》,中华书局1985年版,3574页。
    [②] (宋)丁特起:《靖康纪闻》,《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893册,28页。
    [①]宿白:《白沙宋墓》注74,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54页。
    [①]钟敬文等:《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第一章“手工业民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42、43页。
    [②]王根林点校(宋)司马光:《司马光奏议》卷33《乞省览农民封事札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64页。
    [③]夏家善:《温公家范》卷六《女》,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07页。
    [④]王根林点校(宋)司马光:《司马光奏议》卷33《乞省览农民封事札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64页。
    [①]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五代李茂贞夫妇墓》,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48~52页。
    [②]罗丰:《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十四“五代、宋初灵州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353~355页。
    [①] (宋)周孚:《蠹斋铅刀篇》卷23,《焦山普济禅院僧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154册,654页。
    [②]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宋辽金夏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36页。
    [③]所谓“五服”是指中国古代依宗法血缘关系划分的丧葬服饰中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个服饰等级,亲属则依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而穿着不同的丧葬。
    [④]吕品:《河南荥阳北宋石棺线画考》,《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91~96页。
    1.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88.
    2. (刘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
    3. (宋)丁特起.靖康纪闻[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28.
    4. (宋)洪迈.夷坚乙志[M].涵芬楼藏版:10.
    5. (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50册-395.
    6. (宋)邵伯温.邵氏见闻录[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221.
    7. (宋)司马光.书仪[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42册-502.
    8.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69.
    9. (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
    10.《道藏》[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584.
    1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62.
    12.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五代李茂贞夫妇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3.陈履生、陆志宏.甘肃宋元画像砖[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14.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宋辽金夏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36.
    15.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25.
    16.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17.傅林祥注(宋)吴自牧.梦梁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272.
    1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古代墓葬壁画(中英文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20.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宣化辽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1.黄任恒.古孝汇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2.孔凡礼校(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110、111.
    23.李零.中国方术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97-231.
    2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86.
    25.秦大树.宋元明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26.清·茆泮林辑.古孝子传[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3354.
    27.司义祖.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28-32.
    28.宿白.白沙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9.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0.王根林点校(宋)司马光.司马光奏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364.
    31.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93、294.
    32.夏家善.温公家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107.
    33.徐华铛.佛国造像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241.
    34.徐吉军等.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464.
    35.徐书成.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3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
    37.伊永文笺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7:274.
    38.于安澜.画史丛书(1)[M].“(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16.
    39.赵杏根、陆湘怀.实用中国民俗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7-39.
    40.郑岩、汪悦进.庵上坊——口述、文字与图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4.
    41.钟敬文等.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2、43.
    42.周孚.蠹斋铅刀篇[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1154册-654.
    1.安阳地区文管会、汤阴文物保管所.汤阴宋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5(1):23-25.
    2.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曲阳南平罗北宋政和七年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8(11):72-78.
    3.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J].文物,1995(11):45-53.
    4.长治市博物馆、壶关县文物博物馆.山西壶关南村宋代雕砖墓[J].文物,1997(2):44-54.
    5.长治市博物馆.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元墓[J].文物,1987(7):88-92.
    6.陈公柔.白沙唐墓简报[J].考古通讯,1955年创刊号:22-27.
    7.陈贤儒.甘肃陇西县的宋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5(9):87-92.
    8.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J].文物,2006(12):52-67.
    9.大荔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大荔县段家老君寨宋墓清理简报[J].文博,1992(1):5-7、40.
    10.代尊德.山西太原郊区宋、金、元代砖墓[J].考古,1965(1):25-30.
    11.代尊德.太原小井峪宋墓第二次发掘记[J].考古,1963(5):259-263.
    12.邸明.河北静海东滩头发现宋金墓[J].考古,1995(1):91、92、93.
    13.丁以寿.中国饮茶法源流考[J].农业考古,1999(2):120-125.
    14.董祥.河南偃师县酒流沟水库宋墓[J].文物,1959(9):84、85.
    15.方城县文化馆刘玉生.河南省方城县出土宋代石俑[J].文物,1983(8):40-43.
    16.冯恩学.河北宣化辽墓壁画特点.北方文物[J],2001(1):36-39.
    17.冯恩学.辽墓启门图之探讨[J].北方文物,2005(4):30-34.
    18.傅永魁.河南巩县稍柴清理一座宋墓[J].考古,1965(8):428.
    19.傅永魁.洛阳龙门发现北宋墓[J].考古通讯,1958(6):57.
    20.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清水宋代雕砖彩绘墓[J].陇右文博,1998(2):16-23.
    2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天水市王家新窑宋代雕砖墓[J].考古,2002(11):42-49.
    22.耿志强、郭晓红、杨明.宁夏西吉县宋代雕砖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9(1):
    3-13.
    23.巩县文物管理所、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县西村宋代石棺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88(1):34-36.
    24.郭建邦.北魏宁懋石室和墓志[J].中原文物,1980(2):33-40.
    26.郭建邦.南阳市十里庙清理宋墓一座[J].文物,1960(5):87.
    27.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市连城别苑古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4(6):114-120.
    28.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市龙城小区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4(6):67-76.
    29.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井陉县柿庄宋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2(2):31-72.
    30.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平山发现宋墓[J].文物春秋,1989(3):88-92、64.
    3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平山县两岔宋墓[J].考古,2000(9):49-59.
    32.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8(11):72-76.
    33.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安金槐.郑州南关外北宋砖室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8(5):52-54.
    34.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郑州南关外北宋砖室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8(5):52-54.
    3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郏县仝楼村三座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9(4):2-9.
    3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巩县文物保管所.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88(3):19-46.
    3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文物保管所.密县五虎庙北宋冯京夫妇合葬墓[J].中原文物,1987(4):77-90.
    3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地区文管会.河南省新乡县丁固城古墓地发掘报告[J].中原文物,1985(2):1-10.
    39.贺梓城.唐墓壁画[J].文物,1959(8):31-33.
    40.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9(10):1-10、45.
    41.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河北武邑崔家庄宋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6(3):29-34.
    42.侯鸿钧.伊川县窑底乡发现后晋墓一座.文物参考资料[J],1958(2):82.
    43.侯建业、杨文玉、王春启.山东招远县发现宋墓[J].考古,1995(1):30、31.
    44.黄苗子.唐宋壁画.美术研究[J],1980(1):22-27.
    45.黄明兰、宫大中.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J].文物,1984(7):79-81.
    46.黄明兰.洛阳出土北宋画像石棺.考古与文物[J],1983(5):104、105.
    47.济南发现带壁画的宋墓.文物参考资料[J],1960(2):78.
    48.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考古所.济南市宋金雕砖壁画墓[J].文物,2008(8):33-54.
    49.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南丰县博物馆.江西南丰县桑田宋墓[J].考古,1988(4):318-328.
    50.江玉祥.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二十四孝图像补释[J].四川文物,2001(4):22-33.
    51.解希恭.太原小井峪宋、明墓第一次发掘记[J].考古,1963(5):250-258.
    52.金维诺.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J].美术研究,1997(2):38-42.
    53.靳之林、左登正.陕西洛川土基镇发现北宋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88(1):66-68.
    54.井增利、王小蒙.富平县新发现唐墓壁画[J].考古与文物,1997(4):8-11.
    55.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6(3):13-18.
    56.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J].文艺研究,2009(11):79-88.
    57.孔润常.宋代的斗茶[J].烹调知识,2002(2):32、33.
    58.李奉山.山西沁水县宋墓雕砖[J].考古,1989(4):380、381.
    59.李华瑞.宋代的酒[J].文史知识,2004(2):38-44.
    60.李明德、郭艺田.安阳小南海宋代壁画墓[J].中原文物,1993(2):74-79.
    61.李献奇、王丽玲.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画像石棺[J].文物,1993(5):30-39.
    62.李学勤.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起源新证[J].文物天地,1984(3)41、42.
    63.李元章.山东栖霞市慕家店宋代慕伉墓[J].考古,1998(5):45-49.
    64.李忠义.邯郸市区发现宋代墓葬[J].文物春秋,1994(3):19-23、35.
    65.梁文国.甘肃临夏县宋墓清理简报[J].陇右文博,2002(1):16、17.
    66.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法库叶茂台辽墓纪略[J].文物,1975(12):26-36.
    67.廖奔、杨建民.河南洛宁上村宋金社火杂剧雕砖叙考[J].文物,1989(2):74-80.
    68.廖奔.温县宋墓杂剧雕砖考[J].文物,1984(8):73-79.
    69.林县文物管理所.林县一中宋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90(4):90-96.
    70.刘念兹.宋杂剧丁都赛雕砖考[J].文物,1980(2):58-62.
    71.刘善沂、王慧明.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J].文物,2005(11):49-71.
    72.刘晓莉.宋代的斗茶艺术[J].中州古今,2000(2):12-14.
    73.卢昉.隋至初唐南方墓葬中的生肖佣[J].南方文物,2006(1):75-85.
    74.卢建国、官波舟.宝鸡市长岭机器厂宋墓[J]清理简报.文博,1998(6):29-36.
    75.卢青峰.宋代孝文化述议—从宋代墓葬体现的孝文化因素谈起[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63-65.
    76.吕品.河南荥阳北宋石棺线画考[J].中原文物,1983(4):91-96.
    77.罗火金、王再建.河南温县西关宋墓[J].华夏考古,1996(1):17-23.
    78.罗火金、张丽芳.宋代梁全本墓[J].中原文物,2007(5):26-29.
    79.罗平.武安西土山发现宋绍圣二年壁画墓[J].文物,1963(10):59、60.
    80.洛川县博物馆.陕西洛川县潘窑科村宋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4(4):26-28.
    81.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三座宋代仿木构砖室墓[J].文物,1983(8):13-24.
    82.洛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北宋王拱辰墓及墓志[J].中原文物,1985(4):16-23、15.
    83.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宜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宜阳北宋画像石棺[J].文物,1996(8)46-50.
    84.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富弼家族墓地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8(6):4-16.
    85.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J].文物,1992(12):37-51.
    86.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嵩县北元村宋代壁画墓[J].中原文物,1987(3):37-42.
    8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古村北宋壁画墓[J].华夏考古,1992(2):27-33.
    88.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96(4):8-14.
    89.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宋村北宋雕砖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98(3):22-27.
    90.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南南阳市邢庄汉、宋墓群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2008(3):37-46.
    91.南阳地区文物队黄运甫.南召云阳宋代雕砖墓[J].中原文物,1982(2):15-19.
    92.南阳地区文物队、南阳市博物馆、方城县博物馆.河南方城金汤寨北宋范致祥墓[J].文物,1988(11):61-65、39.
    93.南阳市文物研究所、邓州市文化馆.河南省邓州市北宋赵荣壁画墓[J].中原文物,1997(4):64、65、78.
    94.宁夏博物馆考古组.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J].文物,1981(3):64-67.
    95.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J].文物,1978(8):54-59、11.
    96.裴明相.郑州二里岗宋墓发掘记[J].文物参考资料,1954(6):44-48.
    97.彭树智.唐代长安与祆教文化的交往[J].人文杂志,1999(1):96-103.
    98.秦大树.金墓概述.辽海文物学刊[J],1988(2):101-121.
    99.庆阳地区博物馆许俊臣.甘肃镇原县出土北宋浮雕画砖[J].考古与文物,1983(6):41、42.
    100.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合水县三座宋墓测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7(3):27-35.
    101.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陕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省陕县化纤厂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3(4):76-79、71.
    102.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市北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3(2):59-69.
    103.山东济南发现带壁画宋墓[J].文物,1960(2):78.
    104.山东嘉祥县文管所.山东嘉祥县钓鱼山发现两座宋墓[J].考古,1986(9):822-826、851.
    10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J].考古学报,1984(2):221-244.
    106.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J].文物,1972(3):20-33、64.
    10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山西省闻喜县金代雕砖、壁画墓[J].文物,1986(12):36-46.
    10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J] .文物,2001(1):27-52.
    10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3(10):1-24.
    11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3(10):4-40.
    11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阳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平定县文物管理所.山西平定宋、金壁画墓简报[J].文物,1996(5):4-16.
    11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稷山金墓发掘报告[J].文物,1983(1):45-63.
    11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8(12):50-59:65.
    11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侯马两座金代纪年墓发掘报告[J].文物季刊,1996(3):65-78.
    115.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J].文物,1959(8):19-22.
    116.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26-31.
    11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周安伽墓[J].文物:2001(1), 4-26.
    118.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丹凤县商雒镇宋墓清理简报[J].文物参考资料,1956(12):39-41.
    119.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商县金陵寺宋僧人墓清理简报[J].考古,1960(6):18-20.
    120.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兴平县西郊清理宋墓一座[J].文物,1959(2):39、46.
    121.商洛地区考古队、商州市文管办.商州市城区宋代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2(2):95、96、27.
    122.施安昌.北魏苟景墓志及纹饰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2):21-29.
    12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伊川后晋孙璠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7(6):9-15.
    124.宋嵩瑞、耿建北、付得力.河南登封市双庙小区宋代砖室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7(6):33-37.
    125.孙广清.河南宋墓综述[J].中原文物,1990(4):83-89.
    126.孙机.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113-123.
    127.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南坪头宋墓清理简报[J].文物参考资料,1956(3):41-45.
    128.王进先、陈宝国.山西潞城县北关宋代雕砖墓[J].考古,1999(5):36-43.
    129.王进先、石卫国.山西长治市五马村宋墓[J].考古,1994(9):815-817:778.
    130.王进先.山西壶关下好牢宋墓[J].文物,2002(5):42-55.
    131.王玉山等.太原东郊红沟宋墓清理报导[J].文物参考资料,1954(6):38-43.
    132.魏文斌、师彦灵、唐晓军.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J].敦煌研究,1998(3):75-90.
    133.温玉成.济源市东石露头村宋代壁画墓中菩萨像应为天女像[J].中原文物,2008(4):
    20.
    134.谢生保、谢静.敦煌遗画与水陆画——敦煌唐五代时水陆法会研究之二[J].敦煌研究,2006(4):1-7.
    13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73(10):7-20.
    136.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临城县文物管理处、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北临城岗西村宋墓[J].文物,2008(3):52-55.
    137.徐蝉菲.洛阳宋代墓葬壁画略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13-15.
    138.徐苹芳.白沙宋墓中的杂剧雕砖[J].考古,1960(9):59、60.
    139.徐苹芳.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J].文物,1996(5):50-58.
    140.徐苹芳.宋代的杂剧雕砖[J].文物,1960(5):40-42.;
    141.杨富斗.侯马发现一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室墓[J].文物,1959(3):71.
    142.杨富斗.山西新绛三林镇两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墓[J].考古通讯,1958(6):36-39.
    143.杨仁恺.叶茂台辽墓出土古画的时代及其它[J].文物,1975(12):37-39.
    144.杨有申、李保胜.河南南召鸭河口水库清理宋墓一座[J].文物,1959(6):77.
    145.杨育彬.上蔡宋墓[J].河南文博通讯,1978(4):34、35.
    146.杨远.河南北宋壁画墓的分期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7(3):85-90、63.
    147.叶坦.宋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J].社会学研究,1996(4):82-92.
    148.运城行署文化局、绛县博物馆.山西绛县下村发现一座雕砖墓[J].考古,1993(7):664-666.
    149.翟继才.洛阳邙麓街清理一座宋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6(11):75-77.
    150.张白露.论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地位与成就[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74-278.
    151.张道森、吴伟强.安阳唐代墓室壁画初探[J].美术研究,2001(2):26-28.
    152张德祥.中国古代屏风源流[J].收藏家,1995(3):34-37.
    153.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河北宣化纪年唐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8(7):23-48.
    154.张茂生.山西汾阳县北偏城宋墓[J].考古,1994(3):286、283.
    155.张朋川.中国古代书写姿势演变略考[J].文物,2002(3):85-91.
    156.张鹏.妇女启门图试探——以宣化辽墓壁画为中心[J].艺术考古,2006(3):102-108、
    64.
    157.张思青、武永政.温县宋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3(1):19、20.
    158.张亚萍.甘肃环县宋代彩绘雕砖墓[J].文博,2003(3):9-16.
    159.赵超.山西壶关南村宋代雕砖墓雕砖题材试析[J].文物,1998(5):41-50.
    160.赵宏、高明.济源市东石露头村宋代壁画墓[J].中原文物,2008(2):19-21、54.
    161.赵青云.洛阳涧西宋墓(九·七·二号)清理记[J].文物参考资料,1955(9):99-103.
    162.镇江市博物馆、金坛县文管会.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7):18-27
    163.郑岩.墓葬壁画:画给谁看[J].文物天地,2002(9):46-49.
    164.郑州市博物馆.荥阳司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2(4):39-44.
    165.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登封高村壁画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2004(5):4-12.
    166.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河南登封城南庄宋代壁画墓[J].文物,2005(8):62-70.
    16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J].文物,2001(10):60-66.
    168.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博物馆.河南新密市平陌宋代壁画墓[J].文物,1998(12):26-32.
    169.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博物馆.新密下庄河宋代壁画墓[J].中原文物,1999(4):4-10.
    170.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荥阳槐西壁画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8(5):21-25.
    17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4(10):910-918.
    172.周到.安阳天禧镇宋墓壁画散乐图跋[J].中原文物,1984(1):39-41.
    173.周到.宋魏王赵頵夫妻合葬墓[J].考古,1964(7):349-354.
    174.周到.温县宋墓中散乐形式的研究[J].戏曲艺术,1983(1):48.
    175.周贻白.北宋墓葬中人物雕砖的研究[J].文物,1961(10):41-46.
    176.朱晓芳、王进先、李永杰.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雕砖墓[J].考古,2006(9):31-39.
    177.朱晓芳、王进先.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J].文物,2005(4):51-61.
    178.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泌阳县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5(2):28-34、112.
    179.张彩娟、杨立新;凤台县谢郢古墓清理[J].文物研究.第一辑:46-48.
    180.Ellen Johnston Laing.《Patterns And Problems In Later Chinese Tomb Decoration》[J],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vol.16,1978,pp.3-21。
    181.Jessica Rawson.《Chang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Life and the Afterlife as Illustrated by the Congtents of Tombs of the T’ang and Sung periods》[J],Art of Sung and Yuan,edited by Maxwell.Hearn and Judith G.smith ,Department of Asia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1996.PP.23-43。
    1.王炬.浅谈洛阳北宋墓室壁画的题材及艺术风格[C].叶万松主编.洛阳考古四十年——1992年洛阳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孟繁峰.河北宋、金墓壁画及柿庄壁画墓的时代[C],河北省考古文集(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428-436.
    3.王进先.长治市西白兔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C].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131-137.
    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武邑龙店宋墓发掘报告[C].河北省考古文集(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323-329.
    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石太考古队.石太高速公路北新城南海山墓区发掘报告[C].河北省考古文集(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285-309.
    6.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绣惠分队.章丘女郎山宋金元明壁画墓的发掘[C].济青高级公路章丘工段考古发掘报告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180-183.
    7.常一民、裴静蓉.太原市晋源镇果树场唐温神智墓[C].2001年西安国际唐墓壁画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1.宿白.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G].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2.史岩.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3.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G].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徐苹芳.宋元明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486-492.
    5.曹桂岑、王龙正.禹州龙岗电厂汉唐宋墓.中国考古学年鉴(1997年)[G].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178.
    6.李合群、周清怀.杞县陈子岗宋代郑绪墓调查报告[G].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205-208.
    7.刘春迎.北宋东京城研究[G].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64-367.
    8.佛光山.佛光大辞典[G].北京:北京书月文学出版社,1989:1394.
    9.国家文物局.2002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G].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0.郑绍宗.宣化辽墓壁画·综述[G].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19.
    11.王秋华.惊世叶茂台[G].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07.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G].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43、
    221.
    13.杨泓.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G].北京:中华书局,2007:92-106.
    14.罗丰.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G].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353-355.
    15.张新斌、王春玲.新乡宋金墓葬及其相关问题[G].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
    1.刘耀辉.晋南地区宋金墓葬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
    2.杨远.河南北宋壁画墓析论[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薛豫晓.宋辽金元墓葬中“开芳宴”图像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雕砖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6.赵明星.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D].北京: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8.陈章龙.宋代铜镜分期初探[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沈倩.文物物语——论宋代戏曲文物与宋代演出[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1.梁白泉.墓饰“妇人启门”含义揣测[N].中国文物报,1992-11-8(3).
    2.刘毅.妇人启门管见[N].中国文物报.1993-5-16(3).
    3.樊俊成.延川发现北宋壁画墓[N].中国文物报.1992-6-14(1).
    4.陈光华、罗秋渊.我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变[N].中国文物报.1995-12-1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