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CS家纺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用纺织品的需求增大,使得家纺行业成为纺织行业中新的亮点。我国加入WTO,更为家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人民币升值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新兴纺织强国的崛起,对我国家纺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CS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家纺企业,在新形势下公司如何才能获得发展,是诸如CS公司之类的我国家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CS家纺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公司进行调研,与公司核心管理层进行深层次沟通,和各业务单位、部门负责人广泛交流,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公司目前的OEM的经营模式进行全面的研究。随后本文对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能力和竞争对手三方面进行分析。在外部环境方面,本文根据家纺行业特点,分别对国际和国内家纺市场就宏观环境、行业结构以及竞争对手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从财务状况、业务、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本文运用SWOT、GE矩阵等工具,同时在公司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公司的基本战略是以床上用品和家居服装业务为核心,强化研发,以品牌和网络扩张为主要推动力,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同时发展,努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Home-textile Industry is becoming the highlight of Textile Industry by people’s strong demand. There exits larger market space for Home-textile Industry after China having entere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But our Home-textile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the challenge from international market, which was brought on by RMB appreciating, throughput expanding of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and Indian and Pakistan’s Textile Industry growing up.
     CS Home-Textile Co., Ltd is a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 How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is a vital issue that Chinese home-textile enterprises have to solve.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S Home-Textile Co., Ltd. which main business is international OEM. Depending on relative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ie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external macro-environment and industry-environment,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domestic market, this thesis researches internal resources such as
引文
[1] 亨利·明茨伯格等著,刘瑞红等译,《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年,第 4 页到第 5 页;
    [2]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年;
    [3]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年;
    [4] 施振荣,《全球品牌大战略》,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年;
    [5] 余颖,黄丹著,《战略管理—研究注记·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 美:Hitt,M.A, R. Duane Ireland, Robert E. Hoskisson 著,吕巍等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 6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7 月,第 28 页到第 125 页;
    [7] 彼得·德鲁克(美)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第 2页到第 4 页;
    [8] 王成,刘志广,《高家咨询顾问专业必备工具大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
    [9] 方少华,《战略咨询》,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年;
    [10] 大卫·J·科利斯等著,王永贵等译,《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和范围》,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5 页到 47 页;
    [11] 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2] 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 11 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3] 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第 10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573 页;
    [14] 英:约尔·M·思腾恩等著,曾嵘,孔宁宁译,《EVA 挑战——实施经济增加值变革方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58 页;
    [15] J·戴维·亨格等著,王毅译,《战略管理精要》(第 3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 5 页;
    [16] 余明阳,杨芳平编著,《品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7] 凯文·莱恩·凯勒著,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孟昕译,《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发展的若干篇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9] 中 国 国 家 商 务 部 网 站 ,《 巴 基 斯 坦 提 供 家 用 纺 织 品 出 口 补 助 》http://ccct.mofcom.gov.cn/aarticle/ztxx/200611/20061103833718.html 2006-11-23;
    [20] 王长胜主编,《2006 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1 月,第 237 页;
    [21]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2004/2005》,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年;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年;
    [23] 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管理世界》,2006 年第 8 期,第 1-7 页;
    [24] 瑞恩安德经济研究中心,《2005 最具价值的中国家纺品牌》,《江苏纺织》,2006 年 01B 期,第 36-39 页;
    [25] 金碚,《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中国制造业》,《中国工业经济》,2003 年 05 期,第 5-14 页;
    [26] 本刊编辑,《我国家纺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纺织指导》,2005 年第 7 期,第 59-61页;
    [27] 简兆权,李垣,《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科学管理研究》,1999 年 03 月 17 卷 3 期,第 50-52 页;
    [28] 余向平,《基于 OEM 的浙江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模式初探》,《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 年,Vol.22 No.4,第 29-31 页;
    [29] 夏先良,《中国企业从 OEM 升级到 OBM 的商业模式选择》,《财贸经济》,2003 年 9 期,第64-69 页;
    [30] 古 阳,林中溪,《纺织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纺织导报》,2004 年第 1 期,第 23-26 页;
    [31] 罗强主持,《家纺企业如何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江苏纺织》,2006 年 08B 期,第54-56 页;
    [32] 依文,《俄罗斯家纺市场蕴藏商机》《国际商报》2003 年 07 月 24 日第 002 版;
    [33] 倪 丹,梅强《OEM 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商场现代化》2005 年 19 期,第 31-32 页;
    [34] 刘培培,《OEM 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市场周刊·研究》2005 年 7 月号,第 14-16 页;
    [35]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财经问题研究》2005 年 5 月,第 25-31 页;
    [36] 刘爱华,《国内品牌家用纺织品零售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国际纺织导报》,2005 年第 5 期,第 62-63 页;
    [37] 吕宏芬,余向平,《OEM 方式的内在劣势及其产业链升级对策探讨》,《商业研究》2006 年02 期,第 105-107 页;
    [38] 吴青,《我国制造业 OEM 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 第 4 期,第 43-44 页;
    [39] 唐虹,《南通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上海纺织科技》,2005 年 第 33 卷第 9 期;
    [40] 奚红妹,《OEM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上海企业》,2005 年 12 期,第 65-67 页;
    [41] 姜有辉,孙键,《OEM 的管理与创新》,《煤炭企业管理》,2005 年 02 期,第 39 页;
    [42] 宋倜,《OEM 的未来发展思考》,《物流科技》,2004 年 09 期 27 卷 109 期,第 63-65 页;
    [43] 庞守林,《OEM 与 OBM 的比较与转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 年 3 月第 20 卷第 2 期,第 38-40 页;
    [44] 张亮,《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北京纺织》,2005 年 2 月,第 26 卷第 1 期 第 3-5 页;
    [45] 张红波,《OEM 与自创品牌决策分析》,《科技与管理》,2004 年 03 期,第 60-62 页;
    [46] 徐临,陈人豪,《纺织品服装出口低价的博弈分析》,《北京纺织》,2003 年 10 月第 24 卷第5 期,第 8-10 页;
    [47] 徐志伟,《OEM 战略利耶害耶》,《企业管理》,2003 年 10 期,第 68-69 页;
    [48] 明贵栋,《 OEM 中国制造要走出的怪圈》,《中国工业报》,2004 年 03 月 16 日;
    [49] 景娥,郭伟试,《论我国纺织工业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北京纺织》,2005 年 2 月第 26 卷第 1 期,第 6-7 页;
    [50] 李一靖,《加入 WTO 对我国家纺行业影响分析》,《江苏纺织》,2000 年第 3 期,第 22-23页;
    [51] 李世波,《纺织行业的运营模式必须改革》,《北京纺织》,2003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第8-11 页;
    [52] 李忠,《国内家纺市场更有前景》,《中国纺织报》,2005 年 7 月 7 日第 004 版;
    [53] 杨艳红等,《OEM 与中国家具业的发展机遇》,《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 年第 5 期,第 48-49页;
    [54] 郭媛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述评》,《现代管理科学》,2006 年第 1 期,第 72-73 页
    [55] 杨薇,《OEM 方式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经济师》,2005 年 10 期,第 172-173 页;
    [56] 林锐,《OEM 企业成功之路》,《商业研究》,2004 年第 7 期,第 41-42 页;
    [57] 殷晓红,《OEM 交易对 OEM 生产商的影响》,《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 年 12 月,第七卷第六期,第 23-25 页;
    [58] 王一名,徐松,王瑞,《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分析》北京纺织》,2005 年 8 月,第 26 卷第 4期,第 6-8 页;
    [59] 王琴,《国外家纺品牌来了我们看到什么?》,《中国服饰报》,2006 年 3 月 3 日第 C55 版;
    [60] 许瑞超,《关于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的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04 年第 4 期,第 34-35页;
    [61] 赵艳梅,《上半年家纺行业经济运行良好》 《中国服饰报》2005 年 8 月 19 日第 D76 版;
    [62] 车耳,《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说起》 《经济导刊》2003 年第 12 期 76-78;
    [63] 陈志华,《后配额时代我国家纺业的调整与发展》,《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 年 6 月第 5 卷第 2 期,第 75-77 页;
    [64] 陈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北京纺织》,2003 年 10 月第 24 卷第 5期,第 4-7 页;
    [65] 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May-June:79-90;
    [66] Ardrews,Kenneth.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1987/1971,Homewood,II.:Richard D. Irwin, Inc.;
    [67] Leonard-Barton, Dorothy.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3, 111-125;
    [68] Andrew, Kathleen, Core Competence-Based Strategy, International Theomson Business Press, a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Theomson Publishing Inc., 1999;
    [69] Collins.D.J. etc.,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July-August: 118-128;
    [70] Eisenhardt, K. M., Martin, J.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Vol 21: 1105-1121;
    [71] Grant, R.M.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1, Vol 33(3):114-135;
    [72] Hamel G., Heene A.,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