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朝鲜半岛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由海向陆与由陆向海实施地缘影响的“过渡地带”,是东北亚地区大国竞合关系的战略角力场,对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朝鲜半岛问题包括朝核问题、朝韩对峙问题、美日对朝遏制问题、朝鲜自身形象与对外关系问题等,其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及对外战略产生重要影响。中国需要厘清朝鲜半岛局势,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目标,推行积极有效的朝鲜半岛政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本文在深入探讨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背景、目标、内容、实施手段和策略的基础上,评估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实际效能。在研究方法上,以现实主义国家利益理论、地缘政治学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为理论支撑,遵循外交政策研究的科学方法设计论文结构。本文首先分析了朝鲜半岛与中国和平发展的伴生关系: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亚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本文进行21世纪初朝鲜半岛政策论证的基本前提。其次,以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环境、利益与目标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环境、利益诉求与政策目标。第三,本文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为依据分别阐述了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安全、外交与经济政策,这是本文进行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的论证主体与核心。第四,审视了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实施,通过对中国朝鲜半岛政策实施手段与策略选择进行分析,探讨了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效能、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对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进行总结。未来中国将更加积极地推行和平发展战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谋求同朝鲜半岛和平安全和共同发展。
As a close neighbor of Korean Peninsula in the region of northeast Asia, China hasa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Korean Peninsula as lip for teeth, gate for a house. TheKorean Peninsula has been a strategic buffer zone of China for a long time to form astrategic barrier of China’s security. This is not only the reality of northeast Asia or eventhe whole Eurasia,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 history evolution of East Asia for thousandsof years. In the early21stcentury, the situation of Korean Peninsula has significantmeaning for China, which has a great stake with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peace,stability,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are currently influencedby the DPRK nuclear issue, North and South Korea confrontation, the inhibition ofNorth Korea from USA, Japan and South Korea, etc..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is not only facing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a role in KoreanPeninsula affairs, but also facing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of North Korea’s insisting onnuclear strategy, worsening Peninsula situation, and the containment of China by USAand Japan with the name of containing North Korea.
     The situation of Korean Peninsula is turbulent. This paper intends to deeply discussthe issues on how China determines her interests target in Korean Peninsula, what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o choose to maintain her own interests, evaluating and studyingthe strategic performance of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and holding thetrend of China’s policy development on Korean Peninsula.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cessof the foreign policy study as logic clue. T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is designedaccording to the policy background, target, content,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mode;trial statements are made on the targets, principles, tasks, measures, process and steps ofthe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in early21stcentury.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and conclusion, the body of this paper is separated into five parts.
     Chapter One, Korean Peninsula Affairs and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As the beginning, this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Policies onKorean Peninsula and a foreshadowing of the follow studie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Korean Peninsula’s strategic values 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national securityand geostrategy, the current nuclear problem of North Korea, confrontation betweenNorth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North Korea and the party ofUSA, Japan and South Korea are related to the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become athreat and challenge for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re are both dependence andprecaution in the strategy of North Korea to China. And the opinions on peninsuladenuclearization held by the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both cooperation anddifference. The new leaders’ strategic responses to the peninsula situation trend of Northand South Korea, the position and adjust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a and NorthKorea,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cogni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emergence of China ofUSA and Japan have mak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Peninsula in the early21stcentury.
     Chapter Two, the environment, interests and targets of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Peninsula in the early21stcentury. The analysis on environment, interests and targets is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tudy on foreign policies. The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 of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i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etting China’s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After entering the21stcentury, the North Korea insists thenational strategies of military-first politics and possession of nuclear weapons; SouthKorea Lee Myung-bak government takes pragmatism diplomacy and the line of pro-USsparse China. These changes leave some impacts on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andeconomy interests in Korean Peninsula. China takes maintaining Korean Peninsulapeace and stability, developing the good-neighborly relations with North and SouthKorea, promoting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North and South Korea as targets, andreadjusted the Korean Peninsula policies in the early21stcentury.
     Chapter Three,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in early21stcentury. Thischapter is the core of the whole paper which states security, diplomacy and economy ofChina’s Korean Peninsula in details on the basis of macro studies on China’s KoreanPeninsula aims,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have the aim of maintaining the peninsula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principles of peaceand stability, self-dependence and self-helping, mutual prosperity. And Chinaimplements different policies in North and South Korea in security, diplomacy and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nges in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differencesbetween North and South Korea.
     Chapter Fou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in theearly21stcentury. Th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of foreign policies are the concrete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principles and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aims. China maintains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needingthe security measures of maintaining peace, diplomatic measure of consultations andeconomic measure of coope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s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interests.In the selection of tactics, to achieve the policy aims in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Peninsula through initiative preventing,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long-termservice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Chapter F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in the early21stcentury.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 have the performances of maintaining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improving the impact of China’s diplomacy, maintaining thepeace of Korean Peninsula and security of northeast Asia and promoting the tradecooperation with North and South Korea.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policies onKorean Peninsula is facing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s U.S. containment ofChina, North Korea’s differences with China, Korea doubts and fears for China, thepressure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etc.. The China’s policies on Korean Peninsulashould be continuing perfected in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impact in KoreanPeninsula,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 enhancing the efforts to intervenei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nd improving the speaking right on the Peninsulaissue.
引文
1蔡拓:《国际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2张季良:《国际关系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1徐文吉:《朝鲜半岛时局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1黄河、吴雪:《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5期,第57页。
    2尹艳辉、栾雪飞:《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6期,第62页。
    3朴键一:《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新世纪中国外交》,《东疆学刊》,2007年第2期,第1-6页。
    4朱锋:《六方会谈:“朝核问题”还是“朝鲜问题”?》,《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第28页。
    1朱锋:《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4期,第157页。
    2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国际观察》,2011年第3期,第50页。
    3黄凤志、金新:《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2期,第9页。
    4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137页。
    5崔志鹰:《中韩建交2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韩国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73页。
    1刘金质:《中国对朝鲜半岛国家的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5期,第78页。
    2金哲:《新阶段中朝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及新思路》,《当代亚太》,2010年第6期,第141页。
    3王生:《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
    4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
    24页。
    5朴光姬:《中国与朝鲜经贸关系转型中的困境及对策》,《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3期,第44页。
    6阎学通、金德湘:《东亚和平与安全》,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7黄凤志、高科、肖晞:《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页。
    8刘清才、高科:《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第2页。
    1黄凤志:《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版,第1页。
    2金灿荣:《东北亚新变局与“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半岛”》,《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3页。
    3崔立如:《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国的作用》,《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9期,第42页。
    4季志业:《“换班年”令朝鲜半岛充满不确定性》,《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1页。
    5吴志成:《理性审视当前东北亚局势的新变化》,《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12页。
    6王在邦:《朝鲜平稳过渡的经济社会基础》,《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7页。
    7张慧智:《朝鲜东北亚政策探析》,《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
    8郭锐:《朝鲜半岛问题与大国安全博弈》,《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
    2年版,第35页。
    1李正男:《韩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角色的认知》,《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11期,第53页。
    2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4页。
    3楚树龙:《东北亚战略形势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20页。
    4杨贵言:《当代东亚问题研究简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8-339页。
    5徐文吉:《朝鲜半岛时局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296页。
    1郭金鹏、何深思:《浅析朝核危机中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84页。
    2郭锐:《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历史流变》,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十四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页。
    3郑继永:《后朝核时代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选择》,《韩国研究论丛》(第二十辑),2009年第1期,第154页。
    4王生:《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
    1William Tobey,North Korea’s Nuclear Test of China,A Report Of The CSIS Korea, March13,2013.
    2Anne Wu,What China Whispers to North Kore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2005,35-48.
    3Rajaram Panda,North Korea’s Nuclear Policy:Domestic Determinants, Strategy and Future,Journal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December2011,248.
    4[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著,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5Jehoon Park,Reunific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from the Context of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Integra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Aug2012,431-446.
    6David Shambaugh,China and the Koreapeninsula:playing for thongTerm,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2003,43-56.
    1You Ji,China and North Korea: A fragile relationship of strategic convenienc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October28,2001.
    2Dick K.Nanto and Emma Chanlett-Avery,North Korea: Economic Leverage and PolicyAnalysi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August14,2009.
    3Scott Snyder,China-Korea Relations:China’s Post-Kim Jong Il Debate,ComparativeConnections A Triannual E-Journal on East Asian Bilateral Relations.2012.
    1[韩]权英卿:《朝中经济合作的影响力和朝鲜半岛经济共同体的发展》,《韩国研究论丛》(第十九辑),2008年02期,第77页。
    2Robert G Sutter,China’s Rise in Asia:Promise and Perils,Lanham:Rowman Littlefield,2005
    3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Remarks Kurt M. Campbel Assistant Secretary,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Washington, DCMarch1,2011
    4张金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应对与反制》,《人民论坛》,2012年第23期,第252页。
    1《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9月,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1/201109/t1000032_3.htm
    1[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35页。
    2刘冰:《中国图们江区域发展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9页。
    3[美]斯皮克曼:《和平的地理学》,哈尔克特·布赖斯出版公司,1944年版,第43页。
    4《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页。
    5虞满华:《冷战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策略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29页。
    1[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35页。
    1胡一刀:《朝鲜半岛问题走势及中国应对方案》,全球防务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4-92412.html
    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8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宋莹莹:《美韩同盟关系的演变和前景》,《当代世界》,2011年1月,第51页。
    2《美韩同盟关系的演变和前景》,人民网,2011年1月22日。http://news.163.com/11/0122/09/6R0B99PD00014JB6.html
    1刘冰:《中国图们江区域发展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31页。
    2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外交部网,2003年7月10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yz_603918/1206_604114/fyrygth_604122/t23472.shtml
    3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版,第2页。
    1张金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应对与反制》,《人民论坛》,2012年第23期,第252页。
    2《奥巴马总统的亚洲政策和即将召开的亚洲之旅》,白宫网,2012年11月15日。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11/15/remarks-national-security-advisor-tom-donilon-prepared-delivery
    3《奥巴马在国防战略回顾上的讲话》,白宫网,2012年1月5日。http://www.whitehouse.gov/photos-and-video/video/2012/01/05/president-obama-speaks-defense-strategic-review#transcript
    4The Institute For East Studies:East Asain Review,Spring1998,第52页.
    5[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著,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1刘冰:《中国图们江区域发展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第31页。
    2沈伟烈、陆俊元:《国家安全地理》,时事出版社,1995版,第20-26页。
    3陆俊元:《朝鲜半岛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地缘政治作用及我安全对策思考》,《铁道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第37页。
    1徐焰:《中国为朝鲜战争一共支付了多少军费》,中华网,2011年11月4日。http://military.china.com/history4/news3/11078476/20111104/16850239_1.html
    1[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著,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2Jone S Park,“inside Multilateralism The Six-Party Talks”,TheWashington Quarterly,Autumn20
    05,P77。
    1尹艳辉、栾雪飞:《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6期,第62页。
    2SIPRI军费开支数据库,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http://www.sipri.org/databases/milex
    3陈峰君:《21世纪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第4期,第7页。
    4《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0》,美国白宫网,2010年5月http://search.whitehouse.gov/search?affiliate=wh&query=Report+of+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3A+2010&form_id=usasearch_box
    5黄凤志、吕平:《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6期,第39页。
    1尹艳辉、栾雪飞:《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6期,第69页。
    2潘忠岐:《国家利益的主体性与中美安全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1期,第13页。
    3陆俊元:《界定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20-25页。
    4祖彦:《国家安全利益的理论初探》,《求索》,2010年第12期,第53页。
    1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154-182页。
    2[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127页。
    3黄凤志、吕平:《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6期,第36页。
    1《解决朝核问题的出路分析》,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zxxk.com/Article/0902/61983.shtml。
    1“China’S Rise In Asia”, Promise and Perils,Robert G.Sutter Lanham:Rowman Littlefield,2005,P63。
    1《韩美展开两次联合军演朝鲜回应称发起全面圣战回击》,新浪网,2012年3月2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02/0755684060.html
    2《朝重新考虑核问题》,新华网,2012年7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7/20/c_11249288
    7.htm
    1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2郑兴、李林蔚:《日美军事合作动态解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5日,第5版。
    1“Japan-North Korea Relations” Selected Issues November26,2003Mark E. Manyin Analyst in Asian Affairs Foreign Affairs, Defense, and Trade Division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TheLibrary of Congress
    2“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Remarks Kurt M. Campbel Assistant Secretary, Bureau of East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Washington, DCMarch1,2011
    3《美日打造东亚导弹防御网明防朝鲜实际针对中国》,中国经济网,2006年7月3日。http://www.ce.cn/xwzx/mil/junmore/200607/03/t20060703_7590771.shtml
    1夏立平:《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趋势与影响》,《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第4期,第12页。
    1“The North Korean Economy: Background and Policy Analysis”Updated February9,2005Order Code RL32493CRS Report for Congress Received through the CRS Web2《2011年朝鲜进出口总值创新高对中国依赖度加深》,财经网,2012年6月1日。http://money.163.com/12/0601/15/82U4AI6V00253B0H.html
    1[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
    2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1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2杨贵言:《当代东亚问题研究简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7页。
    1季志业:《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的演变及走势》,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cssn.cn/news/379107.htm
    2《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称朝韩之间应保持对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1年9月6日。http://www.gov.cn/jrzg/2011-09/06/content_1941204.htm
    1Robert B.Zoellick:“Whither china: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September21,2005;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EU-China:Closer Partners,Growing Responsibilities,”October24
    2黄凤志:《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第16页。
    1《奥巴马在日演讲称“美国是太平洋国家”》,环球网,2009年11月6日。http://world. Huanqiu.com/roll/2009-11/632260.html.
    2张慧玉:《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析论》,《武警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50页。
    3《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2》,美国白宫网,2010年1月。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1巴殿君:《日本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战略选择》,《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1期,第37页。
    2张勇:《日本的“纠结”》,China Report,2011年第2期,第54页。
    1张勇:《日本的“纠结”》,China Report,2011年第2期,第54页。
    1徐博、刘清才:《梅德韦杰夫政府亚太战略下的朝鲜半岛政策分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132-134页。
    1刘清才、高科等:《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2《劳动新闻》,1999年6月16日,转自林福顺:《金正日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六方会谈》,《学术探索》,20
    05年第2期,第89页。
    3陈龙山:《当前朝鲜对外政策的特点及走向分析》,《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7期,第9页。
    1《目标是贸易多元化和品种多样化》,《朝鲜新报》,2007年12月13日。http://www.korea-np.co.jp/news/View Article.aspx?ArticleID=29545.
    2张慧智:《朝鲜国家战略调整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2期,第30页。
    3陈龙山:《当前朝鲜对外政策的特点及走向分析》,《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7期,第9页。
    4陈龙山:《当前朝鲜对外政策的特点及走向分析》,《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7期,第9页。
    1姜龙范、尹虎、王宇:《“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对外政策和朝日关系》,《国际观察》,2012年第2期,第66页。
    1《朝鲜领导人19年来首发新年致辞:创新变革大转折》,中国网络电视台,2013年1月2日。http://news.cntv.cn/2013/01/02/ARTI1357066472268242.shtml
    1马建英、韩玉贵.:《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东北亚论坛》,2009年1月,第50页。
    1宋莹莹:《李明博政府时期的韩美同盟关系研究》,外交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第18页。
    2戴士权:《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及其对中韩关系影响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82页。
    1魏志江:《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及其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韩国学论文集》(第十九辑),北京大学韩国研究中心,2011年00期,第157页。
    1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2许嘉:《论利益边界与本土边界之关系》,时事出版社,2006版,第17页。
    3高全喜:《论国家利益》,中评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16591。
    4莫顿·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过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版,第166页。
    5高全喜:《论国家利益》,中评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16591
    2《力所能及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发布和平白皮书》,上网时间2013年2月10日。http://www.lcxw.cn/news/china/yaowen/20110907/93047
    1王逸舟:《中国利益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161页。
    2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183页。
    1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2王刚强:《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分析》,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第24页。
    1王刚强:《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分析》,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第23页。
    2林今淑:《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探索》,《国际贸易》,2005年第10期,第20页。
    1根据韩国海关数据编制http://www.customs.go.kr/kcshome/site/index.do?layoutSiteId=english
    2根据韩国海关数据编制http://www.customs.go.kr/kcshome/site/index.do?layoutSiteId=english
    3朴哲男:《朝鲜对外贸结构特征及其对中朝贸易关系的影响》,《中国统计年鉴》,《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
    1《中国的和平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1/201109/t1000032.htm。
    1转引自杨洁篪就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向朝方提出严正交涉,摘自人民网,.2013年2月12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212/c57507-20482663.html
    2《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核试验决议各方呼吁朝鲜回归谈判》,摘自中国网,2013年3月8日。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3/08/content_18966529.htm
    1“China’S Rise In Asia”Promise and Perils, Robert G. Sutter Lanham: Rowman Littlefield,2005,P63。
    2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2005年9月16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699888.html
    1黄凤志、吕平:《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6期,第37页。
    2《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9月。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1/201109/t1000032_3.htm
    1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1王家福、徐萍:《国际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上网时间2013年3月1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564332.shtml.
    3《胡锦涛同金正日举行会谈》,2011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1《胡锦涛主席同韩国总统李明博会谈》,新华网,2012年1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1/09/c_111403589.htm201
    2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54页。
    3徐文吉:《朝鲜半岛时局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8页。
    1《中朝关系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网站: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cgx/zcgxgk/.(上网时间2013年3月5日)
    2《中韩联合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486674.s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日)
    1《胡锦涛会见中朝两个经济区开发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朝方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网站: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cgx/gchf/t961712.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5日)
    2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54页。
    3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1石源华:《论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的基本立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73页。
    2《朝鲜难以割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华尔街日报》,2011年11月26日。
    3《韩国对中国贸易额占20.2%显示重华轻美》,财经网,2011年8月17日。
    1袁学哲:《朝鲜半岛新形势与和平发展战略影响力》,《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80页。
    2《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1-09/
    06/content_1941204.htm.
    3杨军:《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1石源华:《朝鲜半岛战略新平衡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韩国研究论丛(第2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1《朝鲜国防委员会声明针对联合国决议开展捍卫国家主权的全面对抗战》:朝中社,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InfoList.kcmsf#this.
    1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安理会通过朝鲜核试验问题决议答记者问: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fyrbt_611275/t1019482.shtml.2013年3月7日。
    2《朝鲜中央年鉴(1962)》,第59—61页。
    1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40页。
    2“梁光烈抵平壤开始访问朝鲜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http://www.gov.cn/zmyw200911c/content_1470508.htm.
    3王萧轲:《冷战后周边大国的对朝政策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45页。
    4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安理会通过朝鲜核试验问题决议答记者问: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fyrbt_611275/t1019482.shtml.2013年3月7日。
    1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54页。
    1崔志鹰:《李明博访美日,“铁三角”时代来临?》,《世界知识》,2008年第10期,第29页。
    1《美韩“2+2”会谈强化同盟关系》,《人民日报》,2012年6月16日。
    2刘勃然:《修复与强化:美韩同盟关系的新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50页。
    1张东旭、王耀东:《“实用主义”的异化: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困境的根源》,《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4期,第47页。
    1于洪洋、巴殿君:《论中朝关系及中国的作用》,《辽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37页。
    2《中朝关系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cgx/t713044.htm.
    3《胡锦涛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举行会谈》: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1541981.html.
    1《胡锦涛同金正日举行会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cgx/gchf/t825633.htm.
    2《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会见李克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cgx/gchf/t870433.htm.
    3于洪洋、巴殿君:《论中朝关系及中国的作用》,《辽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37页。
    4[美]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
    1沈海涛:《朝鲜半岛问题新动向与中国的东北亚战略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4页。
    2冯维江:《给东北亚一个“暖源”——从中国周边战略角度的审视》,《世界知识》,2011年第3期,第18页。
    3范庆华:《中美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世界知识》,20
    11年第5期,第26页。
    1《中韩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
    10/t486674.shtml.
    2《中韩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http://www.chinaemb.or.kr/chn/zhgx/shuangbian/t720117.htm.
    3《李克强同韩国总理金滉植举行会谈》: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99014/16032776.html.
    1韩方明、赵可金、柯银斌:《公共外交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
    2朴钟锦:《韩国人对华负面认知与中国对韩公共外交途径》,《当代韩国》,2012年第3期,55页。
    1[朝]金青一:《社会主义经济实利的主要特征》,《经济研究》,2011年春季号,第15页。转引自,李军:《朝鲜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50页。
    2[朝]朱成日:《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为确立经济强国的牢固基础的斗争中创建的不朽领导业绩》,《经济研究》,2011年春季号,第4页。转引自,李军:《朝鲜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
    2年第1期,第50页。
    1[朝]郑武宪:《访谈合营投资委员会研究员:为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而吸引外资》,《朝鲜新报》,2011年6月15日。转引自,李军:《朝鲜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50页。
    2《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朝鲜)》,2012版。
    1《去年韩国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店销售成绩下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商务参赞处,http://kr.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301/20130100010620.shtml.
    1《韩国经济概况》: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经商处,http://kr.mofcom.gov.cn/article/ddgk/zwdili/201302/20130200023256.shtml.
    2朴光姬:《中国与朝鲜经贸关系转型中的困境及对策》,《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3期,第44页。
    1满海峰:《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朝边境贸易合作发展方向》,《“鸭绿江学术论坛2010暨第三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40页。
    2中朝经贸网:http://www.idprkorea.com/news/news/default.asp?cataid=26&pageno=5&keyword=
    1金哲:《新阶段中朝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及新思路》,《当代亚太》,2010年第6期,第155页。
    2《对外投资国别(地区)指南(朝鲜)》,2012年版。
    3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0页。
    4《中朝两个经济区投资说明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驻朝大使馆,http://kp.china-embassy.org/chn/zcgx/jmhz/t974811.htm.
    5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0页。
    1曹世功:《中韩推进FTA前景分析》,《国际贸易》,2012年第3期,第30页。
    1《中韩新闻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894520.shtml.
    2《中韩签署社会保险协定》:人民网,http://he.people.com.cn/GB/n/2012/1030/c197034-17646982.html.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1月17日http://www.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htm
    1商景龙:《秩序视野中的和平》,《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65页。
    2沈伟烈、陆俊元主编:《国家安全地理》,时事出版社,1995版,第20-26页。
    1何鹏:《六方会谈机制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31页。
    2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After North Korea Missile Launch:Are the Nuclear Talks Dead?”Seoul/Brussels,Asia Briefing No.52,August9,2006
    3《朝鲜警告韩国履行制裁意味着“对朝宣战”》,韩联社,2013年1月25日。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international/2013/01/25/0301000000ACK20130125002000881.HTML
    1《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中国外交部网,2002年8月6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tytj_611312/t4549.shtml
    2《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
    1胡一刀:《朝鲜半岛问题走势及中国应对方案》,全球防务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4-92412.html
    2《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
    1徐进:《朝鲜核问题:中国应强力介入还是中立斡旋?》,《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6期,第146页。
    2林春诚:《六方会谈框架下朝核问题解决策略探析》,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14页。
    1俞正梁、阙天舒:《试论中国外交新理念及其实践》,《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版,第186页。
    2金玉丹:《朝鲜核问题与新时期中国外交》,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24页。
    1《朝鲜与美韩持续“硬碰硬”半岛局势步步升级》,中国新闻网,2013年03月31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3-31/4690989.shtml
    2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2002版,第9页。
    1刘金质:《中国对朝鲜半岛国家的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5期,第78页。
    2刘金质:《中国对朝鲜半岛国家的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5期,第78页。
    1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安理会通过朝鲜核试验问题决议答记者问,外交部网,2013年3月7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t1019482.shtml
    2转引自杨洁篪就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向朝方提出严正交涉,摘自人民网,2013年2月12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212/c57507-20482663.html
    1李小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约束力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35页。《中美关系简报第十二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www.chinaelec。何鹏:《六方会谈机制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30-32页。
    1《朝鲜不掩饰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对决美国》,人民网,2013年1月24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124/c157278-20313530.html
    2徐进:《朝鲜核问题:中国应强力介入还是中立斡旋?》,《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6期,第146页。
    3《朝鲜核试验:根源在哪儿?》,新华网,2013年2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16/c_114692027.htm
    4《首先必须撤销敌视朝鲜政策》,《劳动新闻》,2012年7月23日
    1Joseph Nye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World Politics40,1988,pp235-251
    2李忠:《论合作共赢的时代特点》,《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56页。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1月17日http://www.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htm
    1朴明林:《韩中建交20周年:G2时代的东亚》,《中央日报》,2012年8月16日。
    2《国别贸易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
    1《建交60周年中朝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人民网,2009年10月10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0169774.html
    2《“中韩文化交流周”在首尔拉开帷幕》,新华网,2012年9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9/24/c_113189519.htm
    1金正昆:《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2金正昆:《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1月17日。http://www.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htm
    1李正男:《中国多边外交在东北亚和平构想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当代亚太》,2005年第6期,第15页。
    2李正男:《中国多边外交在东北亚和平构想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当代亚太》,2005年第6期,第15页。
    3朱锋:《六方会谈后的朝核危机:问题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9期,第10页。
    1James A Kelly“Dealing With North Korea’ s Nuclear Programs”Statement to the Senate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Washington,Dc,July15,2004。
    2何鹏:《六方会谈机制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30-32页。
    1蔡拓:《国际关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82页。
    2蔡拓:《国际关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84-185页。
    3金正昆:《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1罗会钧:《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途径》,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48页。
    2郑永年:《中美关系的微妙转型》,香港信报,2005年8月9日。
    3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参考消息,2005年8月11日,第15版。
    4《习近平与奥巴马会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唯一正确选项》,人民网,2012年02月15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forex/GB/17115026.html
    1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4页。
    2范建中、徐宜鹏:《斡旋朝核危机:中国和平发展外交的重要体现》,《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理论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版,第234页。
    1Anne Wu:“What China Whispers to North Kore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2005,P39。
    1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95页。
    1[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33页。
    2陈忠经:《国际战略学》,时事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3《温家宝再谈“天安号”事件:不袒护任何一方》,中国新闻网,2010年6月2日。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6-02/2317380.shtml
    1朱锋:《中国朝核政策和策略的变化》,《中国战略》第3期,2004年7月20日。
    2朱锋:《中国朝核政策和策略的变化》,《中国战略》第3期,2004年7月20日。
    1转张季良JackCPlano Roy Olton: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ctionary,ABC–CLIO Inc Santa Barbara,1982,第21页。
    2[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5页。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190页。
    1《2012年1-12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中国商务部网,2013年1月18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v/201301/20130108520300.shtml
    2《2012年10月美国贸易简讯》,国别报告,2012年12月23日。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new/view110209.asp?news_id=32122
    3《2012年10月美国贸易简讯》,国别报告,2012年12月23日。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new/view110209.asp?news_id=32122
    4《中韩经贸合作简况(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商务部网,2013年1月17日。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trade/trade.shtml
    5《2012年11月韩国贸易简讯》,国别报告,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new/view110209.asp?news_id=32739
    6《2009年俄罗斯对外经贸形式》,中国商务部网,2013年1月17日。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trade/trade.shtml2013年1月17日。
    7《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概况》,国别报告,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4959
    1《2012年10月日本贸易简讯》,国别报告,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new/view110209.asp?news_id=32285
    2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3袁学哲、黄凤志:《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多维审视》,《辽宁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146页。
    4Dick K.Nanto:“North Korea:Economic Leverage and Policy Analysis”〔EB/OL〕.August14,2009,summary, 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30212.pdf.
    1《就朝鲜宣布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人民网,2009年5月26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9362106.html
    2《加强睦邻友好促进地区和平——杨洁篪外长谈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有关情况》,《人民日报》,2009年10月7日。
    3王生:《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
    1《中国的态度与天安舰被击沉时如出一辙》,《朝鲜日报》,2010年11月26日。
    2王生:《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
    1《杨洁篪就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向朝方提出严正交涉》,人民网,2013年2月12日。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212/c57507-20482663.html
    2《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核试验决议各方呼吁朝鲜回归谈判》,中国网,2013年3月8日。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3/08/content_18966529.htm
    1Nicholas Eerstadt and Richard J.ELLings,“Assessing Interests and Objectives of Major Actors in the Korean Drama”,in Nicholas Eerstadt and Richaed J,Ellings ed,Korea’s Future and the Great Power,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2001,p.316
    2Emma Chanlett-Avery:North Korea: North Korea: U.S. Relations, Nuclear Diplomacy, and InternalSituation, June17,2011, p-3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67870.pdf.
    1《中国斡旋朝鲜半岛局势建议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人民网,2010年11月29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13337841.html
    2《杨洁篪向美朝韩表明中国对炮击事件立场》,新闻网,2010年11月26日。http://news.163.com/10/1126/22/6MES4K8I00014JB5.html
    3《中国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表态引国际关注》,新华网,2011年12月20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12-20/3544748.shtml
    1外交部就朝鲜称第二次朝鲜战争不可避免等答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3月8日。http://www.gov.cn/xwfb/2013-03/08/content_2349568.htm
    2《中韩经贸合作简况(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商务部网,2013年1月17日。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trade/trade.shtml
    1《中韩经贸合作简况(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商务部网,2013年1月17日。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trade/trade.shtml
    2《中国统计年鉴》,对外经济贸易,6-7我国同各国(地区)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
    3《中韩经贸合作简况(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商务部网,2013年1月17日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trade/trade.shtml
    1佚名:《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三条岛链》,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111441.html10-03-26
    1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3/11/remarks-tom-donilon-national-security-advisory-president-united-states-a The White House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For Immediate Release March11,2013
    2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著:《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3[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著,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1石源华:《朝鲜半岛战略新平衡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韩国研究论丛(第23辑)》,2011年第1期,第6页。
    2高永泽:《罗先造城记》,《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8月20日。
    1詹德斌.、韩教授:《中国威胁论已固化成韩国人普遍认识》,环球时报,2010年5月30日。
    2郭锐:《朝鲜半岛问题与大国安全博弈》,《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页。
    3李正男:《韩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角色的认知》,《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11期,第53页。
    1《外媒称金正日遗训指示造核武中国改变对朝政策》,环球时报,2012年7月7日。
    3《韩国惊呼:朝鲜这样下去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环球新军事网,2012年12月19日。http://www.xinjunshi.com/junqing/20121219/62791.html
    4石源华:《朝鲜半岛战略新平衡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韩国研究论丛(第23辑)》,2011年第1期,第7页。
    1王森泰:《深入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论述努力提高军事外宣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与成效》,《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年2月。
    2《日本新首相点明中朝是威胁》,新华网,2011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18/c_122169312.htm
    12003年7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外交部网,2003年7月3日。http://www.fmprc.gov.cn/ce/cgkhb/chn/xwdt/xw2003x/t115799.htm
    2平可夫:《中国、伊朗、北朝鲜三角军事合作关系》,《汉和防务评论》,2010年第7期,第51页。
    3黄河、吴雪:《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5期,第57页。
    4“China i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Quagmire: Rethinking ChineseInfluence on North Korea” YONGHOKIM AND MYUNG CHUL KIM Issues&Studies44, no.3(September2008):149-175
    5马晴燕:《韩学者:中国实力趋强令东亚邻国不舒服》,新浪网,2012年06月26日。http://www.sina.com.cn
    6Robert S Ross “Assessing the China Threat”,The National Interest,No81,Fall2005
    1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2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1王存刚.:《当今中国外交政策:谁在指定?谁在影响?》,外交评论,2012年第2期,第11页。
    1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
    2王逸舟:《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平衡》,中评网,上网时间2013年2月10日http://www.china-rev。
    3王缉思:《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对外战略思考》,《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世界知识出版社,第7页。
    4王逸舟:《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平衡》,中评网,上网时间2013年2月10日。http://www.china-rev。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世界银行,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page=2
    2《2012年世界各国家人均GDP排名全榜单》,51资金项目网,2012年8月3日,http://news.51zjxm.com/bangdan/20120803/19298.html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世界银行,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page=2
    4阎学通:《崛起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内涵》,时事出版社,2006版,第6页。
    1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4月,第116页。
    2黄凤志、金新:《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2期,第9页。
    1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页。
    2[美]大卫·.鲍德温:《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1《新世纪朝鲜的变化与中朝关系发展》,中国政治学网,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http://chinaps.cass.cn。
    2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1石源华:《朝鲜半岛战略新平衡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韩国研究论丛(第23辑)》,2011年9月,第8页。
    1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95页。
    2洛德:《1994年亚洲政策重点》,载美新社华盛顿,1993年12月22日,转引自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95页。
    1黄梅英、程静:《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策略选择》,《理论观察》,2013年第1期,第42页。
    2杨雷:《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协作》,《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7期,第87-88页。
    3《俄罗斯不同意对朝鲜实施新的经济制裁》,路透社,2013年2月20日。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WorldNews/idCNCNE91J03L20130220
    1《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概况》,国别报告,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4959
    2杨雷:《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协作》,《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7期,第87-88页。
    3《杨洁篪说中国将坚定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新华网,2013年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22/c_124378178.htm
    1《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13年3月10日
    2《美韩今起展开联合军演朝鲜姿态强硬或擦枪走火》,中国新闻网,2013年3月11日。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3-11/4630347.s
    1《中国的和平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2011年9月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1/201109/t1000032.htm
    [1]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2.
    [8]朴英圭:金正日政权的外交战略[M].韩国首尔统一研究院研究丛书.2002.
    [9]杨贵言:当代东亚问题研究简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金正昆:外交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王家福、徐萍:国际战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阎学通、金德湘:东亚和平与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13]蔡拓:国际关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4]黄凤志:信息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15]黄凤志、高科、肖晞: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6]杨军: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7]阎学通:崛起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内涵[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18]许嘉:论利益边界与本土边界之关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19]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黄凤志: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1]朴俊圭:韩半岛国际政治史论[M].汉城汉城大学出版社2006.
    [22]王逸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3]刘清才、高科等: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地缘战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4]李敦球:战后朝韩关系与东北亚格局[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5]徐文吉:朝鲜半岛时局与对策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6]张蕴岭:中国与周边国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7]牛海彬:国际责任与大国战略,评析“中国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8]俞正梁阙天舒:试论中国外交新理念及其实践,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29]崔志鹰:朝鲜半岛多视角全方位的扫描剖析[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30]韩献栋: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1]魏志江等:“冷战”后中韩关系研究[M].广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2]王缉思:中国国际战略评论,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对外战略思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33]刘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4]韩方明、赵可金、柯银斌: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5]崔志鹰:中韩建交2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韩国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36][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著,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37]莫顿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3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
    [39][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40][美]大卫·鲍德温: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41][英]巴里.布赞等著,朱宁译:新安全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2][美]肯尼迪.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3][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44][英]杰弗里.帕克: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5][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6]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7][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8][美]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9][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0][美]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1]金正日: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M].朝鲜外文出版社.
    [52]金正日:全民族团结起来,实现祖国的自主和平统一[M].朝鲜外文出版社.
    [53]“China’S Rise In Asia”[M].Promise and Perils,Robert G.Sutter Lanham:RowmanLittlefield
    [54]Jasper Becker“Rouge Regime Kim J0ng II andtheLoaming Threat of North Korea”
    [M].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6
    [55]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56]Michael H,Armacost and DanieL I.Okimoto,eds:The Future of American’s Alliance inNortheast Asia [M].Stanford,CA: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Publications,2004.
    [1]陈峰君:21世纪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J].国际政治研究,2001:4.
    [2]夏立平: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趋势与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2001:4.
    [3]陈龙山:当前朝鲜对外政策的特点及走向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3:4.
    [4]张玉山: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J].东北亚研究,2003:2.
    [5]袁鹏:中美关系与东北亚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9.
    [6]李正男:中国多边外交在东北亚和平构想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J].当代亚太,2005:6.
    [7]朱锋:六方会谈:“朝核问题”还是“朝鲜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5:3.
    [8]朱锋: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7:4.
    [9]刘金质:中国对朝鲜半岛国家的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5.
    [10]郭锐: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历史流变[J].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1]黄凤志: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6:10.
    [12]崔立如: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国的作用[J].现代国际关系,2006:9.
    [13]石源华:论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的基本立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4]周洪波、陈庶:冷战后东北亚大国关系与朝鲜半岛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2.
    [15]张琏瑰:朝鲜核试验后的局势与中国的选择[J].新远见,2007:2.
    [16]朴键一: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新世纪中国外交[J].东疆学刊,2007:2.
    [17]郭金鹏、何深思:浅析朝核危机中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J].2008:2.
    [18]林永亮:朝核问题的困境症结及解决路径[J].亚非纵横,2010:6.
    [19]胡明远:朝鲜处理国际问题行为方式及中国的对策[J].理论观察,2010:4.
    [20]刘雪莲、李家成:冷战后美韩同盟不断强化的深层动因解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21]金强一、吕超、张强:中朝经济关系的现状与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9:7.
    [22]王生:韩国外交的美国情绪与现实选择-接近美国并不会强迫中国[J].东北亚论坛,2008:7.
    [23]石源华:朝鲜半岛战略新平衡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韩国研究论丛(第2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24]王缉思: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J].国际问题研究,2011:2.
    [25]黄河、吴雪: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5.
    [26]季志业:“换班年”令朝鲜半岛充满不确定性[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27]金灿荣:东北亚新变局与“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半岛”,[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28]沈海涛:朝鲜半岛问题新动向与中国的东北亚战略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9]吴志成:理性审视当前东北亚局势的新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30]冯维江:给东北亚一个“暖源”——从中国周边战略角度的审视[J].世界知识,2011:3.
    [31]范庆华:中美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J].世界知识,2011:5.
    [32]王在邦:朝鲜平稳过渡的经济社会基础[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33]楚树龙:东北亚战略形势与中国[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34]曹世功:中韩推进FTA前景分析[J].国际贸易,2012:3.
    [35]金哲:新阶段中朝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及新思路[J].当代亚太,2010:6.
    [36]李军:朝鲜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37]郑继永:后朝核时代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选择[J].韩国研究论丛,2009:1.
    [38]朴光姬:中国与朝鲜经贸关系转型中的困境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12:3.
    [39]崔志鹰:奥巴马上台后的美朝关系走向[J].韩国研究论丛,2009:2.
    [40][韩]权英卿:朝中经济合作的影响力和朝鲜半岛经济共同体的发展[J].韩国研究论丛,2008:2.
    [41]崔志鹰:李明博访美日,“铁三角”时代来临?[J].载世界知识,2008:10.
    [42]张慧智:朝鲜国家战略调整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0:2.
    [43]张威威: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步强化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3.
    [44]郭锐:朝鲜半岛问题与大国安全博弈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M].北京:黄凤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5]巴殿君: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M].北京:黄凤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6]张慧智:朝鲜东北亚政策探析,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M].北京:黄凤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7]王生: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M].北京:黄凤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8]姜龙范、尹虎、王宇:“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对外政策和朝日关系[J].国际观察,2012:2.
    [49]魏志江: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及其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J].韩国学论文集第十九辑
    [50]黄凤志、吕平: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6.
    [51]于洪洋、巴殿君:论中朝关系及中国的作用[J].辽东学院学报,2012:5.
    [52]张东旭、王耀东:“实用主义”的异化: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困境的根源[J].东北亚论坛,2011:4.
    [53]祖彦、黄凤志:国家安全利益的理论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1:2.
    [54]李正男:韩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角色的认知[J].现代国际关系,2011:11.
    [55]金灿荣:东北亚新变局与“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半岛”[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56][韩]李太恒:美中关系与朝鲜半岛[M].汉城世宗研究所,2002.
    [57]金基洙:朝中经济关系的战略评价[M].汉城世宗研究所,2003.
    [58]金太孝:中国因素及韩美同盟未来[M].汉城韩日安保研究院,2005.
    [59]金兴奎:韩中关系的评价与展望:以外交安保为中心[J].当代韩国,2008:1.
    [60]平可夫:中国、伊朗、北朝鲜三角军事合作关系[J].汉和防务评论,2010:7.
    [61]CHEN J:中韩官员看朝鲜的世袭问题[J].汉和防务评论,2010:10.
    [62]袁学哲、黄凤志: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多维审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63]张金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应对与反制[J].人民论坛,2012:23.
    [64]尹艳辉、栾雪飞: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2:6.
    [65]杨雷: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协作[J].太平洋学报,2012:7.
    [66]Sheena Chestnuy and Alastair lain Johnston:“is China Rising?”[J].in Eva PausPenelope Prime and Jon Western,eds
    [67]Global Giant:“is China Changing the Rules of the Game?”[J].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9
    [68]Robert G Sutter:“China’s Rise in Asia”[J].Promise and Perils,Lanham:RowmanLittlefield,2005
    [69]Evans Medeiros and Fravel,M.Taylor:“China’sNewDiplomacy”[J].ForeignAffairs,Dec,2003
    [70]Robert S Ross:“Assessing the China Threat”[J].The National Interest,No81,Fall2005
    [71]Anne Wu:“What China Whispers to North Korea”[J].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2005
    [72]GavanMComack:“The Great Divide over North Korea”[J].AsiaTimes,May10,2006
    [73]Tkack J J JrTKACK:“China Tests U.S-Japan A LLaiance”[J].TheWashingtonTimes,October5,2010.
    [74]U.SMilitarySays:“U.S-SouthKorea Sea Exercise Will Goon as Planned”[J].Starsand Stripes,October25,2010
    [75]Remarks Kurt M. CampbellAssistant Secretary,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Affairs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Washington, DCMarch1,2011
    [76]Remarks Stephen W. BosworthSpecial Representative for North KoreaPolicy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Washington, DCMarch1,2011
    [77]QiHuaigao:“China’new neighboring diplomacy”[J].CIR Sept./Oct2009
    [78]Cui Liru:“Thirty Years of China’s Diplomacy”[J]. Trajectoryand ChallengesAhead CIR Nov./Dec2009
    [79]Robert B.Zoellick:“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J].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September21,2005
    [80]Rajaram Panda:“North Korea’s Nuclear Policy”[J].Domestic Determinants,Strategy and Future,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December2011,
    [81]Jehoon Park:“Reunific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from the Context of NortheastAsian Regional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Aug2012
    [82]David Shambaugh:“China and the Koreapeninsula:playing for thongTerm”[J].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2003,
    [83]You Ji:“China and North Korea:A fragile relationship of strategic convenience”[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October28,2001.
    [84]Dick K.Nanto and Emma Chanlett-Avery:“North Korea:Economic Leverage andPolicy Analysis”[J].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August14,2009.
    [1]Emma Chanlett-Avery, North Korea: U.S. Relations,Nuclear Diplomacy, andInternal Situation,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17,2012.
    [2]Mark E. Manyin, Coordinator and Emma Chanlett-Avery and Mary Beth Nikitin,U.S.-South Korea Relation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November28,2011.
    [3]Larry A. Niksch,Korea-U.S. Relations: Issues for Congress,CongressionalResearch Service,Updated July25,2008.
    [4]Dick K. Nanto and Mark E. Manyin and Kerry Dumbaugh,China-North KoreaRelation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22,2010.
    [5]Mark E. Manyin and Mary Beth Nikitin,Foreign Assistance to North Korea,CongressionalResearch Service,June1,2011.
    [6]Dick K. Nanto and Emma Chanlett-Avery,North Korea: Economic Leverage and PolicyAnalysi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August14,2009.
    [7]Dick K. Nanto and Emma Chanlett-Avery,The Rise of China and Its Effect on Taiwan,Japan,and South Korea:U.S. Policy Chocie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Updated January13,2006.
    [8]Mark E. Manyin,Kim Jong-il’s Death: Implications for North Korea’s Stability and U.S.Policy,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11,2012.
    [9]Sung. Chool Lee and John J. Hamre,The ROK-U.S. Joi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Response toNorth Korean Armed Provocations,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Studies,A Report OfThe CSIS Korea Chair,October2011.
    [10]Niklas Swanstrom,Sofia,Ledberg and Alec Forss,Ed,Conflict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in Northeast
    [11]“The North Korean Economy: Background and Policy Analysis”Updated February9,2005Order Code RL32493CRS Report for Congress Received through the CRS Web
    [12]William Tobey:“North Korea’s Nuclear Test of China” A Report Of The CSIS Korea,March13,2013.
    [1]虞满华:冷战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4.
    [2]金玉丹:朝鲜核问题与新时期中国外交[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
    [3]何彤梅:中朝政治外交关系研究[D].(1945-2007)延边大学博士论文,2008.
    [4]权红: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D].(1949-2009)延边大学博士论文,2010.
    [5]刘冰:中国图们江区域发展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
    [6]林春诚:六方会谈框架下朝核问题解决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
    [7]李小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约束力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1.
    [8]王萧轲:冷战后周边大国的对朝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
    [10]何鹏:六方会谈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宋莹莹:李明博政府时期的韩美同盟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
    [12]王刚强: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分析[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2.
    [1]外交部网: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221/default.htm
    [2]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办:http://www.scio.gov.cn/
    [4]中国统计局网:http://www.scio.gov.cn/
    [5]中国海关网: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
    [6]中国商务部网:http://www.mofcom.gov.cn/
    [1]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default.asp
    [2]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
    [3]http://www.zaobao.com/
    [4]http://www.mod.go.jp/e/index.html
    [5]http://www.mnd.go.kr/mndEng_2009/main/index.jsp
    [6]http://archive.kremlin.ru/eng/
    [7]http://www.mid.ru/bdomp/brp_4.nsf/main_eng
    [8]http://www.worldbank.org/
    [9]http://www.whitehouse.gov/
    [10]http://www.state.gov/
    [11]http://www.mofat.go.kr/ENG/main/index.jsp
    [12]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
    [13]http://fpc.state.gov/c51439.htm
    [14]http://csis.org/
    [15]http://www.stat.go.jp/english/index.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