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泰国大众文化下的《西游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前后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随着《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成功翻译与广泛传播,《西游记》等一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相继传入泰国,但与《三国演义》相比,中国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在泰国的研究则要落后很多。本论文以《西游记》在泰国大众文化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五种方式——文本、电影、电视剧、寺庙和佛牌为切入点,对泰国大众文化接受《西游记》的情况加以详细说明,并对每种接受方式都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广泛探讨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游记》文化与泰国文化的融合及其现实意义,并深入探究了泰国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变异。
     本论文的绪论介绍了中国、泰国、日本、韩国现有的《西游记》在各国大众文化中的传播及研究现状,并对《西游记》在泰国民众中被接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以此为基础初步分析了泰国大众了解《西游记》的渠道、喜爱《西游记》的人群以及对《西游记》的喜爱程度,其中重点突出了《西游记》最易得到泰国民众接受的两种方式——电影与电视剧。
     第二章通过分析《西游记》作品在泰国最大的外文书店——纪伊国书屋的销售情况,系统地整理了截至2013年5月纪伊国书屋正在销售的中英文《西游记》作品,并通过统计出版社、图书类别、作品语言以及销售方式等,说明了泰国图书市场的《西游记》作品由中国大陆出版发行的甚少,而占主导地位的均为台湾和美国出版的作品。同时,从语言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西游记》中女儿国与铁扇公主部分的泰译文,对译文中的内容删减、泰式用词等细节加以说明,从而得出了泰译本中阻碍经典接受和利于经典传播的各种因素。
     第三章集中整理分析了泰国播放过的《西游记》影视作品及其播出情况,其中包括泰国本国拍摄的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及中国和港台地区、其它国家拍摄的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同时,还分析了随着时代变迁,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由传统形式向后现代改编、无厘头等形式急剧演化的状况。
     第四章介绍了伴随着泰国最大的华人居住群——潮汕人的移民进程,盛行于潮汕地区的扶鸾活动以及对《西游记》中神祗的崇拜也被带到了泰国,并从与《西游记》相关的寺庙以及佛牌入手,对20余座与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和沙僧相关的寺庙和20多块佛牌进行了分析,以追溯《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一种信仰,在泰国得以推广和被接受的过程,以及《西游记》文学内容与包括泰国古典文学在内的当地文化的融合情况。
     《西游记》经历了唐宋元明时期,经过戏文、说书等多种形式的发展、加工,最终从一部“取经记录”发展成为古典名著,不仅成为中国的经典,更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宝贵的文学财富,在佛教盛行的泰国,其作为经典的含义更应得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的学术界完全有必要在一个华人占有相当数量的国度提回归经典经典和尊重传统的口号。本论文希望能为中国经典文学在泰国被接受的过程中做出应有的一点贡献。
Journey to the West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works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s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disseminated across the whole China and the world. Followed the popularity of the translated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in Thailand, another one of the four great works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Journey to the West with other excellent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re imported to Thailand and translated. Compared the fruitful studies of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in Thailand, other three great works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s were less concerned academically.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to start with the examination how Journey to the West received through five channels:texts, movies, TV dramas, temples and amulets in the Thai popular culture, and to locate the features of each disseminated way. So,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shed light on the background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ailand and also to provide the deep discussion on it's association with Thai culture and society. This thesis also suggests that the adaption process applies to the stories and the concepts derived from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five easily accessible way heavily influenced on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eliminary of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tatu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popular culture among the countries of China, Thailand, Korea and Japan a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ception channels, groups of recipients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e stori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Thai people reached is illustrated and concludes the two easiest accessible ways:movies and TV drama.
     In the chapter2, the survey of sal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bookstore of Kinokuniya, the largest foreign languages bookstore in Thailand, demonstrates the mainland of China is not the major publisher country for this classic literature; Taiwan and US are still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for publishing the relevant work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based on the classifying of available book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until2013May) by the publisher houses, genres, languages and sales channels. What's more, the comparison of retroversion stories of The Land of Many the Perfumes and The Iron Fan Princess extracted from of the Thai language Sai-You with the original text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uthored by Wu Chen'en also releases the elements of obstacles to the adap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asterpiece and of the facilitation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stori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rom the linguistics aspects of contents omission and the words selection.
     In the chapter3, the movies and TV dramas in relation to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played in Thailand and made by China, Hangkong,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organized and evidenced by posters or VCD/DVD covers in a systematic way. Through looking at the contents and the backgrounds of the collected movies and TV dramas associated that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as consequence, the revised stori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a post-moderation and unreasonable style instead of the classics-oriented are widespread prevalent in Thailand.
     The chapter4introduces the beliefs of unique deity " Dai Xia Hu Zhou”(大圣佛祖), the cults and ritual practices of Sino-Thai communities associated to those deities initiated by the Teochew(潮州人)and other main character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s the deities in Thailand. Focus on more than20temples and amulets related to the storie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visited and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the stories of classic literatur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have evaluated into the part of religion-like beliefs, disseminate in a distinctive way and exerts the significant role to a great degree than other models on the retains of Chinese culture identity and adap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ailand.
     Journey to the West evolved from the play scripts and storytelling texts based on Buddhism scripts seeking story in the past long history through the Dang,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into a literature masterpiece for the whole word. The generations'efforts on this great work deserve the meaningful adaption, in particular, the philosophies expressed in this novel, by the Buddhism prevailing country-Thailand. As the root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s, the academia should have the sense of duty to call the return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 respect the tradition. This thesis is expected to make tiny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n the receipt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s in Thailand.
引文
① R. M. Berrong, Rabelais and Bakhtin:Popular Culture in Gargantua and Pantagruel,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6, p16.
    ②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94页。
    ③ 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① J. G. Nachbar, Lause K., Popular Culture:An Introductory Text,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Popular Press,1992, p10.
    ② 此部分参见张长虹:《移民族群艺术及其身份》,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3页。
    ③ 潮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潮汕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5页。 ① Amulet:a small piece of jewlellery worn to protect against bad luck,disease.ect.(来自《朗文英英字典》的解释)
    ② 详见:陈景熙,张禹东:《学者观德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54-155页。原文为“东南亚流传的两个中国人宗教”,日本作者:野口铁郎,由刘天祥翻译,并载于王见川,柯若朴主编:《民间宗教(第二辑)东南亚华人宗教专辑》,台北:南天书局,1996年,第51-91页。
    ③ 华方田:《流传于东南亚华人中的新兴宗教——德教的历史与现状》,《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02期。
    ① 此调查问卷经过泰国教育部官员努尔潘的帮助得以在曼谷中学学校官方网站上出现。
    Ponchamni, "Future Possibilities of Comics in Thailand", Aisan Pacific Book Development
    ① 曼谷邮报报道:"Thailand:Thais Read Less, Watch More TV", Bangkok Post, March 31,2009.
    ② 泰国人以及邻国的读书率数据来自2012年泰国第40届国家图书节与第10届曼谷国际图书节官方网页关于泰国出版业(About the Thai Publishing Industry)的介绍。详见官方网站:”About the Thai Publishing Industry 2012", Publishers and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of Thailand (PUBAT).2012, http://www.bangkokibf.com/aboutBKKIBF.html.
    ③ Patsara Jikkham, "Bangkok World Book Capital:Year of reading begins ", Bangkok Post, Learning,22 Apr 2013.泰国被推选为世界图书之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泰国曼谷市政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努力。泰国政府以此作为平台试图把泰国打造为一个具有阅读文化的国度。在2011年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公布曼谷当选的消息时,世界范围内对泰国当选争议颇大。
    ④详见:中山大学东南亚史研究所:《泰国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8页与第150页。
    ① World Buddhist University, Buddhism in Thailand, Budda Dharma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c., 2002, p122.
    ① 大乘佛教之中的《法华经》,《华严经》都代表了大成佛教的自由立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性。大乘佛教文学的影响之下,中国人的头脑亦变得丰富、浪漫、自由起来,从而产生明、清两代的神魔怪异小说。详见:陈观胜:《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鹅湖》,1981年第6卷第12期。
    ② 13世纪,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以泰族为主体的政权——素可泰王国建立,其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思想,而大力提倡佛教。兰甘亨大帝为了建立与政治独立相适应的独立文化,积极引进经过锡兰改造过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进入泰国以后,与泰国本土的原始崇拜相互包容、相互结合,迅速传播,取代了早期由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在孟、高棉、婆罗门等多种共存文化中迅速发展,上升为占优势地位的宗教。详见:刀承华主编:《傣族文化研究论文集第2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5页。
    ① [法]G.赛代斯:《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北京市: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72页。
    ② 现代的泰国人可能是来自晚到的傣族人,但是也可能是来自该地区更早的孟族或者高棉族居民或者是更晚一些的中国或者印度移民。经过许多世纪的发展吗,“泰人”的文化、文明和身份已经演变成为傣族与原住民和移民文化互动的产物。[美]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郭继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1页和第23页。
    ③ 华富里既不同于素可泰也不同于吴哥,它的文化代表了一种模糊的混合体:大乘佛教和一种更古老的吴哥人婆罗门教的小乘佛教以及印度的艺术和科学。
    ① [德]姚斯,[美]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3页。
    ① 吴承恩著:《西游记》,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三回。
    ② 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9页。
    ① 李丰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及其矫正——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5期。
    ① [泰]谢玉冰:《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4。中提到。
    ② 泰国法政大学中文教师黄汉坤在他的《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论文第四章“中国古代小说对泰国宗教信仰及壁画艺术的影响”中对泰国玻玟尼威寺庙,皇子寺等寺庙的《西游记》相关壁画做了研究说明。详见:[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
    ① 泰国学校里,第一外语学习为英语,但是泰国人的英语水平要比邻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差。详见:Arunee Wiriyachitra,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in this decade", Thai TESOL focus,15,1,2002:.English can, therefore, be at most 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 that students must study in schools. Hence, Thais'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is low in comparison with many countries in Asia (e.g. Malaysia, Philippines, and Singapore).
    ② 日本人是在泰国获得工作许可而居住在泰国最大的外国人群。详见:Jerrold W. Jerrold W. Huguet Aphichat Chamratrithirong, "Thailand migration Report 2011",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潘强:《泰国教汉语亦苦亦甜绘真情——广西民大赴泰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中泰友谊谱新章》,2010年4月1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112830.html。
    ② 王明亮,赵文姬:《泰国南邦嘎拉娅尼学校孔子课堂举办传统话剧表演》,《人民日报海外版泰国月刊》,2013年第1期。
    ① 《2011年海外华裔最多的15个国家美国仅列第4》,《太阳报》(香港),2012年9月29日。
    ① 张大伟:《中国图书进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02期。
    ① 甄西:《从沪闽粤看大陆中文图书出口的前景(下)》,《出版发行研究》,1994年第05期。
    ② 陈创荣:《泰国汉语使用及发展状况调查》,硕士论文,黑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2011,第38页。
    ③ [泰]巴屏:《泰国华文教学现状》,《国外汉语教学动态》,2003年第4期。
    ① 数据来源于泰国旅游体育部旅游局统计,详见:"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to Thailand by Nationality", Ministry of Tourism and Sports, Thailand,2013.
    ② errold W. Huguet Aphichat Chamratrithirong, "Thailand migration Report 2011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Regional Office Bangkok, Thailand,2011, p10
    ① [泰]黄汉坤:《<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4期。
    ② [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04期。
    ③ [泰]谢玉冰:《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4。
    ① 泰国表达法。
    ② 泰文中删除了对船和乘船意境的描述。
    ③ 泰文删除了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① 泰文删除了对风景的描述。
    ① 比中文表达更符合八戒形象。
    ① 泰文删除了对动作的具体描述。
    ④ 泰国人常做的事情,并非绩麻,与中国的文化概念不一样。
    ① 不能体现出中国明朝的管制,减少了文化背景。
    ① 更应该是签证的意思,没有体现出古代进出国家那种换官文的历史特色。
    ① 泰国礼仪。
    ② 泰文翻译省略诗体,简化了内容。
    ① 泰文的翻译没有这么细节。
    ② 这个泰文没有中文原文表达的语言犀利。
    ① 这部分泰文省略去了动作的细节描述。
    ② 泰文无对扇子的详细描述。
    ③ 泰国的表达方法。
    ① [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年,第57页。
    ② 王永健:《独特的审美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试论明清章回小说形式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5期。
    ①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7-108页。
    ② 余国藩:《<红楼梦>、<西游记>与其他余国藩论学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319页。
    ① 林伦伦:《潮汕方言与文化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4页。
    ①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48页。
    ① 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86页。
    ②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62页。
    ① 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7页。
    ② 同上,第161页。
    ① 倪进:《苏曼殊的文学翻译与英国浪漫主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① 曾志雄:《每天读书不足3分钟儿童智商低于正常值泰国促国人学习》,《环球时报》2004年05月26日,第四版。
    ② Winner of best game or quiz program from Asian Television Award.
    ③ Workpoint娱乐公司类似于中国的湖南卫视,是泰国比较有名的电视节目,电影制作等出品公司。该公司曾为好莱坞报道为“泰国第一电视出品”(Joel Gershon, "Work space:new digs let producer spread out", Hollywood Reporter,29 August 2006.),该公司在泰国自1989年建立以来,出产作品影响颇广。泰国炙手可热的《泰国达人秀》节目也是该公司出品。
    ③ 钱国宏:《泰国的皮影戏》,《中国民兵》,2011年第02期。
    ④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3年,第434页。
    ⑤ 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文艺研究》,2000年第02期。
    ① 陈文奎:《闲话潮剧戏神》,《潮州日报》(潮州),2010年5月19日,潮州文化C3版。
    ② 石峻,高观如等主编: 《现代佛学大系15中外佛教关系史略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三)》,台北,弥勒出版社,1983年第544页。
    ③ 大城时期为公元1351-1767年,与中国的明朝(1368-1644)和清初时间重合。正是《西游记》小说成型和流传广泛的时期。
    ① 黎道纲:《华人移民泰国对其社会的贡献》,《泰中学刊》,2001年。
    ② 详见:[意]雅各·德安科纳著:《光明之城》,大卫·塞尔本,杨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
    ① 详见Dome Sukwong, Suwannapak Sawasdi, Smyth David, A Century of Thai Cinema, Bangkok: Thames & Hudson,2001, p11.
    ② 参见:张长虹:《泰国华语戏曲发展的历程》,《新世纪学刊》,2005年。
    ③ 参见:张长虹:《泰国华语戏曲发展的历程》,《新世纪学刊》,2005年。原文载于李耐冬:《记泰国潮剧的沧桑》,《星暹日报》(曼谷),1999年6月11日。
    ④ 笔者儿时生活在泰国农村的泰人Piyawan Piyankan所知。
    ② 虽然政治上泰国与马来西亚是强行分开的,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尤其是北部一直保持着密
    ① 《风火送慈云》内容也与《西游记》内容无关。
    ② 图3-1与3-2中的海报现在在马来西亚的E-BAY网站上仍有人出售。
    ① 《薛丁山征西》第六十二回,详见:(清)如莲居士: 《薛丁山征西珍藏版》,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② 樊梨花本是唐代历史人物,后经戏文,小说,神祗等多种形式在中国流传,流传最广的要数潮汕地区,随着潮州人在泰国的定居,这一神祗也被泰国的华人广为人知。
    ③ 影片内容来源于香港电影资料馆。
    ④ 详见:香港电影资料馆《红孩儿》1949影片介绍中1949年大公报的报道。详见:香港电影资料馆官网:http://sc.lcsd.gov.hk/gb/ipac.hkfa.lcsd.gov.hk:81/ipac20/ipac.jsp?profile=#focus。
    ⑤ 李以庄:《香港电影与香港社会变迁》,《电影艺术》,1994年第02期。
    ⑥ 耿晓星,韩梦泽编著:《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7页
    ① 耿晓星,韩梦泽编著:《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7页。
    ② 香港政府新闻网:《名伶羽佳捐珍藏承傅粤劇文化》,2011年02月05日,http://archive.news.gov.hk/tc/categories/health/html/2011/01/20110127_185728.shtm。
    ③ 罗丽:《粤剧电影初探(一)》, 《南国红豆》,2006年第01期。
    ① 陈犀禾,谈洁:《香港地区粤语片研究述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3期。
    ② 修朝:《中国”优”在泰国的沿革》,《泰中学刊》,1998年。
    ③ 陈建君,李明:《万籁鸣与<铁扇公主>》,《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
    ④ 第一次在《西游记》的影片中发现沙僧是个结巴,而且编剧发挥想象力猪八戒能把耳朵拿下来做扇子等细节都处处引人发笑。
    ⑤ 影片中原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另外,在影片(影片第58分钟)中一向有遇事情消极的猪八戒加上借扇子屡遭挫折,唐僧告诫三人要同心协力,一起消灭牛魔王,实际都是暗示大家团结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
    ⑥ 详见:Tan Ye, Zhu Yu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inema,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12, p13:In the early 1940s, the Wans returned to Shanghai and, in the city's French Concession, make the first Chinese feature-length carton, Princess Iron Fan (1941).Based on the Ming dynasty classic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cartoon film was well received in all of Southeast Asia.
    ① 张英进有本书叫《中国民族电影》Yingjin Zhang, Chinese National Cinema, Oxon: Routledge,2004,p86.
    ② 泰国有一群中国电影的粉丝,现在在泰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论坛www.peoplecinema.com里有专门的一栏为“中国电影”。
    ① 笔者根据泰文意思翻译。
    ① 详见:吴君玉:《香港潮语电影寻迹》,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13年,第31页。
    ② 详见:香港电影资料馆:《港产电影一览(1914-2010)》,2011年10月28日,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form/7-2-1.pdf。
    ① 详见:焦雄屏编著:《香港电影传奇:萧芳芳与四十年电影风云》,台北:台湾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第11页与第60页。 ① A. R. Laporte, Guruey D., Barbero D. C., Let's Go Thailand 4th Edition, Cambridge: St. Martin's Press,2008, p70. ① Y. Hayashi, Practical Buddhism Among the Thai-Lao:Religion in the Making of Region, Balwyn: Trans Pacific Press,2003, p133.
    ① 参见:林志颖:《旋风再起—林志颖》,海南出版社,1999年。
    ① 摘自《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片中台词。
    ① 详见:吴协昌:《周星驰热横扫泰国功夫再创佳绩》,《大纪元》(曼谷),2005年2月18日。
    ② 详见:[泰]刘凤美:《武侠类影视作品在泰国》,《电影文学》,2010年第15期。
    @Brandley出版社是由英国医生Dan Beach Bradley创办,他也是把现在印刷术传播到泰国的先驱。
    ④ 实际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间为2014年1月31日(初一),而在泰国首映时间为2014年2月27日。
    ① 吴辉:《影像莎士比亚: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9页。
    ① Dome Sukwong, Suwannapak Sawasdi, Smyth David, A Century of Thai Cinema, Bangkok:Thames & Hudson,2001, p69.
    ② [韩]崔仁勋:《西游记》,文学与知性社,1994年。
    ③ 摘自《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片中台词。
    ① 刀承华:《佛教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② [泰]刘凤美:《武侠类影视作品在泰国》,《电影文学》,2010年第15期。
    ① [泰]Sathi tSemanin《60-70年前放映的电影》,PhaePhittha-ya出版社,1970年,第40页。
    ② [泰]拉克桑维瓦纽辛东,张仲年主编:《泰国电影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③ 张仲年,洪帆:《泰国电影研究——当代泰国电影的文化品牌与类型归属》,《当代电影》,2013年第008期。
    ① 张仲年.《泰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② [美]爱德华·W·赛义德著:《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页。
    ① MCOT是泰国政府拥有的公共广播公司。
    ② 洪贞玲:《出淤泥之莲-泰国公共电视的起源与进展》,《新闻学研究》,2010年第102卷。
    ③ COT公司的2013年第三季度报表:MCOT, "Analyst Briefing Presentation Q3/2013(15 Nov 2013)", Bangkok:MOCT,2013.
    ④ 详见:泰国国家统计局”Statistical Tables:Table 13:Number of population, aged 6 years and over by reading, age group, sex, area and region", Reading of Population, Bangkok: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ailand,2011.
    ① Robert Spencer, "More TV means less Koran, say Muslims ", Reuters, Aug 30,2005.
    ② 根据泰国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尤其是在2008年-20[3年间,英国和澳大利亚在泰国的到访国家人数排名中一直位列前十,除去亚洲紧邻的几个国家,西方国家中的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位列泰国来访人数之首。近三年的详细数据可参见泰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Statistical Yearbook Thailand 2013, Tourism Statistics, Bangkok: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3., p427.
    ① 笔者根据收集到的86版本《西游记》的影像资料所得。
    ② 参见:《潮语版<西游记>亮相潮商卫视》,《揭阳日报》(揭阳),2012年1月20日。
    ① Noboru Toyoshima, Consuming Japan:Consumption of Japanese Cultural Products in Thailand,Waseda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Asia-Pacific Studies, Waseda University,Tokyo, Japan,2011.,p237-238, table 6.20-6.21中对在泰国最流行的漫画和动漫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显示。
    ② 出处同上p119.
    ③ 数据来自:泰国国家科技部的国家电讯中心(National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enter (NECTEC))官方公布数据。详见:'Internet User and Statistics in Thailand", Bangkok:National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enter (NECTEC),2013.
    ④ 数据来自美国中情局数据库”The World Fact book:Thailand:Population", Washington, DC: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2013.
    ① 详见:[泰]谢玉冰:《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4。
    ① 详见:[泰]谢玉冰:《印度‘哈奴曼’中国、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4。
    ② 笔者只发现DvD版本,是否在泰国电视台播放不知,泰文名字直译为《西游记3-大闹天宫》。
    ③ 泰文片名直译为:《西游记-众神除妖》
    ① 泰文片名直译为:《西游记-行走各国除妖》
    ② 在第10集“黑熊怪偷袈裟”故事中出现,男观音造型上有印度人的小胡子,
    ① 梁悦悦:《中国电视剧在泰国:现状与探讨》,《电视研究》,2013年第01期。
    ② 详见:[泰]谢玉冰:《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4。
    ① 李雪华:《从中日文化视角看<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与变异》,《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第05期。
    ② 卓伯棠:《邵氏兄弟与全球华语电视王国(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05期。
    ① 数据来自美国中情局数据库”The World Fact book:Thailand:Population", Washington, DC: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2013.
    ② 董文杰:《中国电视剧的对外传播》,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11。
    ① 李法宝:《从‘文化折扣’看中国电视剧在东南亚的传播》,《中国电视》,2013年第08期。
    ① 详见:[美]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8页。此书第一版发行在1956年,数据的统计在基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华人在泰国的情况,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 W. A. Smalley,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National Unity:Language Ecology in Thaila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p.212-213.
    ③ 例如:潮州的丰顺县受到潮州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其南部两镇汤南镇、留隍镇以操潮州话为主,丰顺县很大一部分是半山客。
    ④ William Allen Smalley 在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National Unity一书中估计泰国潮州人或是潮汕祖籍的人占到60%。详见:W. A. Smalley,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National Unity:Language Ecology
    ① 鉴于原文翻译有些语句不通顺以及术语错误严重,笔者已经将全文进行了润色,并把改过的
    ① 详见:《西游记》第一回。
    ③ 2013年8月14日经过询问庙祝公所得。
    ① 详见:索达吉堪布:《智慧宝灯》,五明佛学院,2009年,第51页
    ① 详见:任宗权:《道教手印研究》,香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08页。
    ② 潮汕地区现有的大圣佛祖寺庙经常是锁着门或者神像前有布帘遮挡,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能见到神像,所以在收集与拍摄潮汕地区齐天大圣庙宇中神像的时候感到尤为困难。
    ③ 《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前身‘白衣秀才’神像》《重庆晨报》(重庆),2008年1月7日,中国新闻21版。
    ④2013年8月对大圣佛祖寺庙管理人员访问所得。
    ① 台湾台南市北门区西埔内南天宫大圣爷庙。
    ② 马来西亚的齐天大圣佛祖真经版本基本跟台湾的内容相同,但是文字旁边用马来字母标注了普通话的发音。
    ② 乩童为扶乱中神的替身,替神讲话和作为。
    ② 新加坡齐天宫的故事请详见:新加坡齐天宫官方网站:”Mr. Goh Geok Swan who sharing with us his memories of his late father, Mr. Goh Kim Choon and Qi Tian Gong in its early days", http://beokeng.com/disptemple.php?temple=qtg笔者于2013年8月与采访经过Mr. Goh Geok Swan介绍并与Victor Yue先生取得联系并于2014年1月29日拜访齐天宫证实了采访内容。
    ① 传统的潮州建筑屋脊比图片中的长些,屋顶颜色也很少有黑红搭配,正面一般也没有圆的窗户,龙虎也应该在屋内。这座庙的样式与潮州著名的中泰文化交流象征——淡浮院造型相似。
    ② 详见:黄云静:《中国对东南亚的佛教交流》,《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第8期。
    ② 2014年4月28日与庙祝公之一联系并确认该寺庙与德教的关系。
    ① 寺院的历史来源于泰国福(眼)慈善院官方网站:http://www.lokutarathum.com
    ③ 同上。
    ④ 原文为泰文,中文由笔者以及泰籍好友黄马丽共同翻译翻译:释黎裳翻译。
    ① 泰文中用的是“经文”一词,与咒语“一词有所区别。
    ② 此段《西游记》介绍中所用人物专有名词皆为潮州读音,例如:大圣佛祖,读音为daixiahuzhou;美猴王,读音为meigaoang;菩提祖师,读音为putaizushi;玉皇大帝,读音为niexiahangdai;如来佛祖,读音为ong yulai;悟空,读音为aokong。 在他们当年居住的地方,例如大城和吞武里占主导地位的华人和泰人将面包和甜点的做法保留下来并加以改进,所以在泰国面包店很早并广泛存在。详见:M. Krondl, Sweet Invention:A History of Dessert,Chicago Review Press,2011.pp54-55以及谢明容:《非常泰國》,台北:宏硕文化事业,2005年,第149页。
    ① 鲭鱼是泰国的常见鱼类,常用来蒸后一笼一笼在集市上卖。
    ① 西天佛堂紫圣阁介绍来自其官网:http://www.burapa.krubpom.com/,地址:699 moo 11Wangthong Sub-district, Wangthong District, Phitsanulok Province Tel.0-5522-312705
    ② 2014年4月29日采访庙祝公(?)所得,但是他否认与德教的关系。
    ① 泰国德教慈善总成员http://www.thaicheechinkhor.com/index.php?langtype=cn&pageid=cn_14
    ② 图4-11黑白图片为笔者翻拍于以下此书:段立生:《泰国的中式寺庙》,曼谷:泰国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③ 详见:[美]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许华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页与57页。
    ① 详见:段立生:《泰国的中式寺庙》,曼谷:泰国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第174页。
    ② 2014年4月30日采访庙祝公所得。
    ① 地址:181 MK-10, Bukit Lada,11900 Bayan Lepas, Pulau Pinang.
    ② 泰国的大慈堂以农历十月初四为唐僧诞辰日,马来的则以农历四月初一为唐僧的诞辰日。
    ② 《西游记》八十三回记载“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咤”字,故名哪咤。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后,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咤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咤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咤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咤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③ 见《大藏经》21册。
    ① 马书田:《中国佛教诸神》,北京市:团结出版社,1994年,第342页。
    ② 宋代普济和尚《五灯会元》卷二中有哪咤太子析肉还母的提法;在南宋洪迈《夷坚三志》辛卷第六《程法师》中有哪咤火毯咒的内容,详见:释普济辑:《五灯会元佛家禅宗经典精译彩图本》,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
    ③ 元明道书《三教搜神大全》卷七的“哪咤太子传”。
    ② [马]《威名响遍新马哪咤三太子送八财》,《新生活报》2011年11月19日,第25版。
    ① 数据来自泰国旅游体育部旅游局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to Thailand by Nationality ",Ministry of Tourism and Sports, Thailand,2013.
    ② 例如北京知名商业圈三里屯SOHO就有180平方的泰缘堂泰国佛牌专卖店,另在浙江、山东、内蒙、山西、辽宁、吉林等省设有旗舰店。天津奥城泰爱佛牌行、大悲院的暹罗佛牌行等售出的佛牌均在1000元以上(2013年8月调研所得)。
    ③ Amulet:a small piece of jewlellery worn to protect against bad luck, disease.ect(来自《朗文英英字典》的解释)
    ① Anita Gold, "Folklore's Amulets, Charms are now Artwork, Curiosities: Antiques& Collectibles", Chicago Tribune, Jan 13,1989,Pg CN51
    ② 擦擦,具体指用具有韧性的坯泥,罐装在用铜、铁、木、石、陶做成的雕刻有各种神圣持咒、箴言、塔、神佛像的凹形模具里,经过挤压脱胎而成的圆锥体形泥模塑,或是用凹凸板压模而成的微型平面浮雕泥模塑。源自:康·格桑益希:《藏传佛教民间’擦擦’脱模泥塑》,《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第01期。
    ③ [意]G.杜齐著:《西藏考古》,向红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2页。
    ④ 基于对泰国最权威的泰国佛牌典籍《泰國古今珍貴佛像典籍》(第四期)Bangkok Buddha Image Dictionary Editorial Committee:Dictionary of Buddha's Small Image 4th, Bangkok: Bangkok Buddha Image Dictionary Editorial Committee,2012与佛牌店http://thailand-amulets-tcs.blogspot.com/(中文)与http://www.thailandamulets.com/(英文)以及笔者在泰国所收集的泰式佛牌图片综合分析而得出的分类。
    ① 以这五大古佛为主题的佛牌为佛牌市场中价格最有名,最昂贵也最最有收藏价值。泰国很多古老的佛牌是埋藏在古佛塔中,随着古佛塔的倒塌而被人发现、挖掘出来。由于一些佛牌是从古佛塔中所得,价值昂贵,所以泰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仿造假冒居多。
    ② 2013年笔者的朋友托泰国好友咨询并想购进古曼童佛牌时,特此向泰国信佛教徒请教所知。
    ① 详见:Jade D. Tran, Charming the Image of the Buddha:A Brief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days and the Amulet Collecting Tradition in Thail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2010.p15:They are created from a variety of materials, including stone, metal, fired and unfired clay, and bone. Moreover, some pieces combine elements from more than one major amulet type.
    ② 从泰语字面意思看,大师应为从港台请来的华人和尚。
    ① “越”为佛寺的意思, “振”为唐人的意思。越三振即为三个中国人修建的佛寺。金佛寺的正式名称为“越岱密”。详见[泰]林太深:《越三振》,印尼《国际日报》2011年4月29日,第49期。经过笔者与中国潮州朋友张声金确认,“越”在潮州话的发音为WA,与泰语寺庙((?))意思的WAT发音一样,“振”的发音为JIN,与泰语“中国人”((?))的发音一样,所以“越三振”这三个字为典型的潮州话与泰语结合的产物。
    ② 龙婆:称呼中年的、资历深的、或庙宇的住持僧人,PHOR有父亲的意思,也即是“师父”
    ③ 加持:对佛教而言,加持是由有一定能力的修行者将他的思想意念灌输到需要加持的物品中去。一般经过加持的物品有避邪、吉祥等效验。(信息来源于香港宝莲禅寺)
    ① 此佛牌在泰国最大的网络拍卖社区www.uamulet.com参加拍卖。
    ② 此佛牌在泰国最大的网络拍卖社区www.uamulet.com参加拍卖。
    ① 此佛牌上的语言不同于其它佛牌,泰文占了大部分,而且较难翻译。
    ② 此佛牌2012年在泰国拍卖网站http://www.pramool.com/index.php参与拍卖,拍卖起价为100泰铢。该网站不只拍卖佛牌。
    ③ 这里是根据齐天大圣的意思:跟天一样大来翻译的,而不是根据潮州人发音。这个佛牌的泰文意思可能是根据华人解释汉字而翻译成的。
    ④ WATCHAIYOU寺庙为泰式寺庙。
    ① 此款佛牌也属较罕见的齐天大圣佛牌,此佛牌曾在泰国佛牌交易网站http://www.uamulet.com/参与拍卖。
    ② 这里的时间为阴历,即公历1986年12月1日。
    ① 村名没有正式翻译,笔者根据发音自己翻译。
    ② 金属片或锡片所制成的符管,在泰国人们叫“特活”(TARKRUT),在香港人们叫“符管”、“打固”或者“符通”。符管是将图像、咒语或经文刻在金属片或锡片卷成圆筒上,中心是空的,或者是树木、象牙、虎皮、骨骼或其他不常见的物质(近代有些用子弹),再经由得道高僧使用特别的法门制作,有需要时密封后用经线环绑它,有防杀伤之功能。
    ① 在泰国国王或者高僧等有威望的人士的生日可以以轮的算法记载,一轮为12年。原文为庆祝国王7轮回生日,即为84岁。
    ② 泰国中式寺庙所连带的慈堂通常有救援等服务功能。
    ④ 这款佛牌比较少见,唯一的一个是在泰国佛牌网络交易区http://www.phracenter.com买到的,佛牌图片也由http://www.phracenter.com卖家提供。(?)一词也是“神”的意思,在泰国常用来称呼印度的神祗,在泰国佛教中很少用此称呼。
    ① 此款佛牌来自香港“佛牌精舍”,佛牌说明来自产出寺庙印刷的宣传页,有意思的是宣传页上除了泰文外,竟然还有中文说明,但是中文翻译水平很差,语句不够通顺,只能看出基本意思。
    ② 龙婆KEY是为高产的圣僧,在泰国、东南亚以及中国佛牌界都很知名。据说龙婆KEY大师在柬埔寨学习了帮助人的法术,大师对每一个亲自督造或开光加持的圣物都是趴跪着手写经文符印,而且大师在印度法门及泰国几种古传秘法方面都修持极高,其开光的圣物极具口碑。但是笔者调研发现,在泰国市场上这款齐天大圣佛像流传并不是很广,倒是在泰国的华人社区很有市场。
    ③ 出自该寺庙中该佛牌的介绍说明。
    ④ 新加坡的“神通泰佛行”直接从瓦喜兰雍寺请了各式齐天大圣佛牌出售。店铺地点:Pearl Centre, 100 Eu Tong Sen St,#02-38A, Singapore 059812
    ① 店铺地址http://thaibuddha888.taobao.com。所售佛牌均在1200-8800人民币左右。
    ② 宾灵是泰语发音,是天灵盖的意思。
    ③ 古巴是泰语发音Kruba,是泰北方言,意思为高僧,与龙婆意思相近。
    ④ 湾计钉是泰语发音,是一种植物混合油,颜色为鸡冠红色。
    ① 此款佛牌在新加坡万佛南传佛教中心有售卖。(地点:新加坡福禄壽商業中心 萬福南傅佛教文物中心單位#02-35)
    ② 在泰国北部清迈与清莱那边还有个僧侣的称呼叫做古巴,是泰国另一支派的僧人,身穿深褐红袈裟,戒律相对较少一些,也是“大师”的意思
    ③ 关于古巴吉沙纳的说明详见:[马]马永招:《古巴吉沙纳》,《暹马灵异录14》,2010年第10 期,第9-21页。
    ① 此款佛牌在北京佛牌店“无相泰佛”出售,佛牌是由店主亲自前往泰国请来的,佛牌功能说明皆来自店主陈述。
    ② 开始泰国人对此类佛牌并不认可,但相传佩戴这些佛牌的人觉得非常灵光,现在泰国人也开始认可此类佛牌。
    ③ 这些是笔者采访具有壮、侗、泰背景的广西朋友梁显宁了解到的。笔者本是想了解广西壮族或者侗族一些习俗对泰国勿洞的大圣信仰的影响,意外获得很多关于壮族巫术的信息。现在被采访者在泰国工作。采访时间为2012年12月。
    ③ 在新加坡和马来市场有华人店铺出售。
    ④ 在中国青岛佛牌店“天泰轩泰”有售,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山东路138号花好月圆2号2单元2702山东路家乐福附近。价格:3000元人民币。
    ⑤ 天蓬元帅在道教中是北极紫薇大帝座下的北极四圣之首,但也作为玉帝的辅神出现,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后为真武大帝)并称四大元帅。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
    ① 西游记第十八回
    ② 详情请见:C. W. Watson, Ellen R. F., Understanding Witchcraft and Sorcery in Southeast Asi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3, p37.
    ③ 此佛牌无名称。
    ④ 阿赞是弟子称呼师父的用语,不单指巫师,民间修炼的师傅称阿赞,学校的老师和出租车师傅也称阿赞,是学生称呼老师的普遍称呼。也有僧人被称为阿赞的,比如著名的阿赞多也是和尚。
    ① 唐代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写到“天蓬印”和“天蓬咒”——它们还能用来祈雨,这倒跟猪曾是雨水之神化身的说法相和。道教或认为北方司水的“玄武大帝”也称为“天蓬将军”(参见刘 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八戒将军应是把天蓬将军与猪八戒相结合的一个名字。杂剧《西游记》还称猪八戒为摩利支御车将军。
    ① 此款佛牌在泰国市场上的叫法为大圣佛祖佛牌,可能是在泰国大圣佛祖寺庙以及塑像更加广泛的原因。
    ① 杨锡铭:《潮人在泰国》,香港:2001年,第7-8页。
    ② 杨锡铭:《潮人在泰国》,香港:2001年,第9页。
    ③ 笔者于2013-2014年对潮州地区大圣佛祖庙信息收集整理所得,笔者现在已完成近20座潮汕地区保存完好的大圣佛祖庙的初步资料,
    ① 原文为泰文,此文的介绍为笔者以及朋友黄玛丽翻译。
    ① [美]J.M.英格J. Yinger:《宗教的科学研究(套装上下册)》,金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② 秦璞:《文化变迁中的互动与认同——泰国阿育他耶水上居民宗教信仰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③ 崔贵强,古鸿廷:《东南亚华人问题之研究》,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92页。
    ① 寺院的历史来源于泰国福(眼)慈善院官方网站:http://www.lokutarathum.com
    ① 伯纳德·福莫索,黄艳霞:《泰国华人的寺庙和慈善团体》,《八桂侨史》,1997年第02期。
    ① 笔者对去参加过一日游的游客进行采访所得。
    ① G·图齐:《印度—西藏》第1卷(G · Tucci,Indo-Tibetca.7Vols.Ro me,1932—1941);[意]G.杜齐著:《西藏考古》,向红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② 桑吉扎西:《方便的修行法门 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佛教文化》,2006年第01期。
    ③ 擦擦,具体指用具有韧性的坯泥,罐装在用铜、铁、木、石、陶做成的雕刻有各种神圣持咒、箴言、塔、神佛像的凹形模具里,经过挤压脱胎而成的圆锥体形泥模塑,或是用凹凸板压模而成的微型平面浮雕泥模塑,源自:康·格桑益希:《藏传佛教民间‘擦擦’脱模泥塑》,《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第01期。
    ① [意]G.杜齐著:《西藏考古》,向红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2页。
    ① 桑吉扎西:《方便的修行法门 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佛教文化》,2006年第01期。
    ② 在泰国购买佛牌要用“租”这个词。
    [1][英]O·W·沃尔特斯:《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新加坡: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出版社,1982年。
    [2]Ain-ling Wong,香港电影资料馆:《现代万岁:光艺的都市风华》,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6年。
    [3]J.M.英格J. Yinger:《宗教的科学研究(套装上下册)》,2009年。
    [4][美]爱德华·W·赛义德著:《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5]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刘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6]潮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潮汕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7]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8]陈景熙,张禹东:《学者观德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9]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崔贵强,古鴻廷:《东南亚华人问题之研究》,教育出版社,1978年。
    [11][韩]崔仁勋:《西游记》,文学与知性社,1994年。
    [12]大藏经编委会:《大藏经》,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13]刀承华主编:《傣族文化研究论文集第2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
    [14][意]G.杜齐著:《西藏考古》,向红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15]段立生:《泰国的中式寺庙》,曼谷:泰国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16]Jr弗洛德J福勒:《调查研究方法》:万卷方法,孙振东,龙蔾,陈荟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耿晓星,韩梦泽编著:《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
    [18][美]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郭继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
    [19]焦雄屏编著:《香港电影传奇:萧芳芳与四十年电影风云》,台北:台湾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20]金桑选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21][法]克劳婷·苏尔梦:《文学的移居: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颜保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22]孔远志,郑一钧:《东南亚考察论郑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3][泰]拉克桑维瓦纽辛东,张仲年主编:《泰国电影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24][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5]李防:《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26]李光照:《德教起源》,泰国德教会紫真阁,1997年。
    [27]林凯龙:《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精装本)》: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28]林伦伦:《潮汕方言与文化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9]林庆彰:《学术论文写作指引》,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30]林志颖:《旋风再起—林志颖》,海南出版社,1999年。
    [31]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32]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33]栾文华:《泰国文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34]马丁·登斯库姆:《怎样做好一项研究》:象牙塔之旅·社会科学研究指导丛书,陶保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35]马书田:《中国佛教诸神》,北京市:团结出版社,1994年。
    [36][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37][缅]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南传菩萨道(上)》,敬法比丘译,基隆:台湾眉山灵泉禅寺,1995年。
    [38]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39]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40]饶芃子主编:《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1]任宗权:《道教手印研究》,香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42][清]如莲居士:《薛丁山征西珍藏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
    [43][法]G.赛代斯:《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44][美]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许华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45]石峻,高观如等主编:《现代佛学大系15中外佛教关系史略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三)》,台北,弥勒出版社,1983年。
    [46]释普济辑:《五灯会元佛家禅宗经典精译彩图本》,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
    [47]宋柏年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48]宋立道:《传统与现代:变化中的南传佛教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49][韩]宋贞和:《(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中心》,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50]索达吉堪布:《智慧宝灯》,五明佛学院,2009年。
    [51]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2]王见川,柯若朴主编:《民间宗教(第二辑)东南亚华人宗教专辑》,台北:南天书局,1996年。
    [53]吴承恩著:《西游记》,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
    [54]吴辉:《影像莎士比亚: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55]吴君玉:《香港潮语电影寻迹》,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13年。
    [56]吴世彩:《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57]谢慧如:《泰国的潮州人》,曼谷: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1991年。
    [58]谢明容:《非常泰国》,台北:宏硕文化事业,2005年。
    [59]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60][意]雅各·德安科纳著:《光明之城》,大卫·塞尔本,杨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1]杨锡铭:《潮人在泰国》,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年。
    [62][德]H.R.姚斯,霍拉勃著美R.C.,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63]余国藩:《<红楼梦>、<西游记>与其他余国藩论学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64]余慕云:《香港电影史话,第二卷,1930-1939年》,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7年。
    [65]余慕云:《香港电影史话卷5五十年代下》,次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66]元明道书:《三教搜神大全》
    [67]张长虹:《移民族群艺术及其身份》,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68]张自烈,廖文英:《正字通》,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
    [69]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3年。
    [70]中山大学东南亚史研究所:《泰国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1][泰]巴屏:《泰国华文教学现状》,《国外汉语教学动态》,2003年第4期。
    [2]伯纳德·福莫索,黄艳霞:《泰国华人的寺庙和慈善团体》,《八桂侨史》,1997年第02期。
    [3]陈观胜:《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鹅湖》,1981年第6卷12期。
    [4]陈建君,李明:《万籁鸣与<铁扇公主)》,《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
    [5]陈犀禾,谈洁:《香港地区粤语片研究述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3期。
    [6]刀承华:《佛教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7]邓云川,杨丽周:《中国古典小说对泰国文学的影响——以《三国演义》为例》,《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
    [8]何明星:《从“三国演义”到鲁迅,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
    [9]何其敏:《宗教本土化多样性的启示》,《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三集》,2008年第。
    [10]洪贞玲:《出淤泥之莲-泰国公共电视的起源与进展》,《新闻学研究》,2010年第102卷。
    [11]侯宏玉:《诗、词、赋入小说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影响——以<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为例》,《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10期。
    [12]侯营:《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华文文学》,2007年第04期。
    [13]华方田:《流传于东南亚华人中的新兴宗教——德教的历史与现状》,《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02期。
    [14]华方田:《德教中的济公崇拜》,《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02期。
    [15][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04期。
    [16][泰]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
    [17][泰]黄汉坤:《<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04期。
    [18]黄云静:《中国对东南亚的佛教交流》,《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第8期。
    [19]金勇:《<三国演义>与泰国的文学变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
    [20]金勇:《泰文<三国演义>经典译本产生的原因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02期。
    [21]金勇:《试析<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效果——从跨文化文学传播“反馈”的视角》,《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02期。
    [22]康·格桑益希:《藏传佛教民间’擦擦'脱模泥塑》,《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第01期。
    [23]康海玲:《泰国九皇斋节华语戏曲演出探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04期。
    [24]黎道纲:《华人移民泰国对其社会的贡献》,《泰中学刊》,2001年第。
    [25]李法宝:《从‘文化折扣’看中国电视剧在东南亚的传播》,《中国电视》,2013年第08期。
    [26]李丰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及其矫正——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5期。
    [27]李萍,李庆本:《<西游记>的域外传播及其启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
    [28]李蕊芹,许勇强:《近三十年“西游故事”传播研究述评》,《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03期。
    [29]李舜华:《东方与西方:异域视野中的《西游记》》,《学术交流》,2001年第01期。
    [30]李雪华:《从中日文化视角看<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与变异》,《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第05期。
    [31]李以庄:《香港电影与香港社会变迁》,《电影艺术》,1994年第02期。
    [32]梁悦悦:《中国电视剧在泰国:现状与探讨》,《电视研究》,2013年第01期。
    [33]林伦伦:《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民族语文》,2006年第02期。
    [34][泰]刘凤美:《武侠类影视作品在泰国》,《电影文学》,2010年第15期。
    [35]刘金明:《太极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03期。
    [36]罗丽:《粤剧电影初探(一)》,《南国红豆》,2006年第01期。
    [37]罗艳丽:《从美国版<西游记>看美国深层文化结构》,《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38][马]马永招:《古巴吉沙纳》,《暹马灵异录14》,2010年第10期。
    [39]倪进:《苏曼殊的文学翻译与英国浪漫主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40]潘永辉:《经典诠释与文化背景——以影视版<西游记>现象为例》,《电影评介》,2006年第13期。
    [41]裴晓睿:《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04期。
    [42]戚盛中:《中国文学在泰国》,《东南亚》,1990年第02期。
    [43]钱国宏:《泰国的皮影戏》,《中国民兵》,2011年第02期。
    [44]钱立静:《论<西游记>的景物描写》,《作家》,2009年第16期。
    [45]秦璞:《文化变迁中的互动与认同——泰国阿育他耶水上居民宗教信仰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46]桑吉扎西:《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佛教文化》,2006年第01期。
    [47]石珺:《脱胎换骨之<西游记>—浅析<西游记>小说与电视剧主题之不同》,《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2期。
    [48]王明亮,赵文姬:《泰国南邦嘎拉娅尼学校孔子课堂举办传统话剧表演》,《人民日报海外版泰国月刊》,2013年第1期。
    [49]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50]王同坤:《<西游记>:从小说向影视的转型》,《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08期。
    [51]王永健:《独特的审美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试论明清章回小说形式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5期。
    [52][泰]吴琼:《<三国演义>在泰国》,《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04期。
    [53]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文艺研究》,2000年第02期。
    [54]修朝:《中国“优”在泰国的沿革》,《泰中学刊》,1998年第。
    [55]徐佩玲:《中国文学在泰国传播与发展概况》,《大众文艺》,2012年第Ol期。
    [56]杨俊:《<西游记>在国外》,《世界知识》,1991年第02期。
    [57]杨丽周:《<三国演义>与泰国现代文学》,《文学教育(中)》,2011年第03期。
    [58]杨丽周,邓云川:《浅析<三国演义>在泰国广泛传播的原因》,《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01期。
    [59][澳]约翰·芬斯顿,许丽丽:《马来西亚与泰国南部冲突——关于安全和种族的调解》,《南洋资料译丛》,2011年第02期。
    [60][新]张长虹:《泰国华语戏曲发展的历程》,《新世纪学刊》,2005年第。
    [61]张大伟:《中国图书进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02期。
    [62]张静二:《海外学者看<西游记>》,《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第03期。
    [63]张兴芳:《泰国文坛的中国文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第04期。
    [64]张仲年,洪帆:《泰国电影研究——当代泰国电影的文化品牌与类型归属》,《当代电影》,2013年第008期。
    [65]张仲鑫:《浅论外来宗教的本土化——以泉州宗教为契入点》,《海交史研究》,2002年第01期。
    [66]甄西:《从沪闽粤看大陆中文图书出口的前景(下)》,《出版发行研究》,1994年第05期。
    [67]郑敏燕:《大众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3期。
    [68]卓伯棠:《邵氏兄弟与全球华语电视王国(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04期。
    [69]卓伯棠:《邵氏兄弟与全球华语电视王国(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05期。
    [1]柴楠:《中国民俗文化的宣泄功能研究》,硕士,辽宁大学,2006年。
    [2]陈创荣:《泰国汉语使用及发展状况调查》,硕士论文,黑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2011年。
    [3]董文杰:《中国电视剧的对外传播》,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11年。
    [4]高晨:《<西游记>在日本动画中的变异》,硕士,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日]关口美幸:《<西游记>在现代日本的接受与再创造——以中国作为比较对象》,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2年。
    [6][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年。
    [7][泰]黄汉坤:《孙悟空原型以及泰国齐天大圣信仰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4年。
    [8]李群锋:《南洋德教总会研究(1956-1995)》,硕士论文,暨南大学,2013年。
    [9]李学仙:《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在泰国的传播》,硕士,重庆大学,2011年。
    [10]李彦妮:《<西游记>意境论》,硕士,兰州大学,2008年。
    [11]卢小惠:《<西游记>的狂欢精神》,硕士,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2]万益杰:《“新时期”泰国电影研究(1997-2007)》,硕士,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3]王晓新:《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对泰国文学发展的影响》,硕士,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4]王杨:《电视剧的网络传播研究》,硕士,辽宁大学,2011年。
    [15]韦春萍:《<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研究》,硕士,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6]吴振海:《泰国“星暹日报”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硕士,重庆大学,2012年。
    [17][泰]谢玉冰:《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8][泰]谢玉冰:《<西游记>在泰国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95年。
    [19]徐成文:《当代文学中<西游记>重述现象研究》,硕士,河南大学,2009年。
    [20]曾翠莹:《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硕士,重庆大学,2012年。
    [21]郑淑惠:《试论<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硕士,重庆大学,2011年。
    [1]2011年海外华裔最多的15个国家美国仅列第4》,《太阳报》(香港),2012年9月29日,
    [2]曾志雄:《每天读书不足3分钟儿童智商低于正常值泰国促国人学习》,《环球时报》(北京),2004年05月26日,第四版。
    [3]陈文奎:《闲话潮剧戏神》,《潮州日报》(潮州),2010年5月19日,潮州文化C3版。
    [4][泰]李耐冬:《记泰国潮剧的沧桑》,《星暹日报》(曼谷),1999年6月11日,
    [5]吴协昌:《周星驰热横扫泰国功夫再创佳绩》,《大纪元》(曼谷),2005年2月18日,
    [6]潮语版<西游记>亮相潮商卫视》,《揭阳日报》(揭阳),2012年1月20日,
    [7]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前身‘白衣秀才’神像》,《重庆晨报》(重庆),2008年1月7日,中国新闻21版。
    [8][马]威名响遍新马哪咤三太子送八财》,《新生活报》(2011年11月19日,25。
    [9][马]大学生得罪三太子‘酷刑’迫当童身》,《新生活报》(2010年8月26日,11。
    [10][泰]林太深:《越三振》,《印尼国际日报》(2011年4月29日,第49期。
    [1]Statistical Yearbook Thailand 2013, Tourism Statistics, Bangkok: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3.
    [2]Bangkok Buddha Image Dictionary Editorial Committee:Dictionary of Buddha's Small Image 4th, Bangkok:Bangkok Buddha Image Dictionary Editorial Committee,2012.
    [3]R. M. Berrong, Rabelais and Bakhtin:Popular Culture in Gargantua and Pantagruel,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6.
    [4]Y. Hayashi, Practical Buddhism Among the Thai-Lao:Religion in the Making of Region, Balwyn: Trans Pacific Press,2003.
    [5]M. Krondl, Sweet Invention:A History of Dessert, Chicago Review Press,2011.
    [6]A. R. Laporte, Gurney D., Barbero D. C., Let's Go Thailand 4th Edition, Cambridge:St. Martin's Press, 2008.
    [7]Meaghan Morris, Li S. L., Chan S. C., Hong Kong Connections:Transnational Imagination in Action Cinema,Duke University Press,2005.
    [8]J. G. Nachbar, Lause K., Popular Culture:An Introductory Text,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Popular Press,1992.
    [9]W. A. Smalley,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National Unity:Language Ecology in Thaila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10]Dome Sukwong, Suwannapak Sawasdi, Smyth David, A Century of Thai Cinema, Bangkok:Thames& Hudson,2001.
    [11]Stanley Jeyaraja Tambiah, The Buddhist Saints of the Forest and the Cult of Amule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12]World Buddhist University, Buddhism in Thailand,Budda Dharma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c.,2002.
    [13]C. W. Watson, Ellen R. F., Understanding Witchcraft and Sorcery in Southeast As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3.
    [14]Tan Ye, Zhu Yu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inema, Maryland:Rowman& Littlefield,2012.
    [15]Daniel Young, Coffee Love:50 Ways to Drink Your Java, John Wiley& Sons,2009.
    [16]Yingjin Zhang, Chinese National Cinema, Oxon:Routledge,2004.
    [1]Puvipirom J, S Chaiseri, "Contribution of roasted grains and seeds in aroma of oleang (Thai coffee drink).", International Food Research Journal, Vol.19, No.2,2012.
    [2]Yokfar Phungphol,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Approach A PARADIGM SHIFT IN THAI EDUCATION", ABAC Journal, Vol.25, No.2,2005.
    [3]Rop Ponchamni, "Future Possibilities of Comics in Thailand", Aisan Pacific Book Development (ABD), ABD Vol.34, No.1,2003.
    [4]Artitaya Siriangkul, "Movie Effects on the Image of Thailand among Foreign Student Travelers", Academic Review-Bangkok University, vol4, No.1 January-June,2005.
    [5]Damrong Thandee, "Continuity of Korean studies in Thai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orea Da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Korean-Thai relations, Chiangmai Rajabhat University, Thailand,2008.
    [6]Arunee Wiriyachitra,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in this decade", Thai TESOL focus,15,1,2002:4-9.
    [1]Noppadol Saleepoch, The effect of Korean wave on trade between Thailand and South Korea, Master Degree's dissertation,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Bangkok,2009.
    [2]Jade D. Tran, Charming the Image of the Buddha:A Brief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days and the Amulet Collecting Tradition in Thail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2010.
    [3]Noboru Toyoshima, Consuming Japan:Consumption of Japanese Cultural Products in Thailand.Waseda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Asia-Pacific Studies, Waseda University,Tokyo, Japan,2011.
    [4]Paradee Tungtang, Shakespeare in Thail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rwick,Warwick, UK,2011.
    [1]"Statistical Tables:Table 13:Number of population, aged 6 years and over by reading, age group, sex, area and region", Reading of Population, Bangkok: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ailand,2011.
    [2]"Statistical Tables:Table 22:Number of population, aged 6 years and over who read out of their study/work period by type of content, age group, sex, area and region", Reading of Population, Bangkok: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ailand,2011.
    [3]"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to Thailand by Nationality "Ministry of Tourism and Sports, Thailand, 2013.
    [4]"Internet User and Statistics in Thailand", Bangkok:National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enter (NECTEC),2013.
    [5]'The World Fact book:Thailand:Population", Washington, DC: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3.
    [6]Jerrold W. Huguet Aphichat Chamratrithirong, "Thailand migration Report 2011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Regional Office Bangkok, Thailand,2011.
    [7]MCOT, "Analyst Briefing Presentation Q3/2013(15 Nov 2013)", Bangkok:MOCT,2013.
    [1]"Thailand:Thais Read Less, Watch More TV", Bangkok Post, March 31,2009.
    [2]Joel Gershon, "Work space:new digs let producer spread out", Hollywood Reporter,29 August 2006.
    [3]Anita Gold, "Folklore's Amulets, Charms are now Artwork, Curiosities:Antiques& Collectibles", Chicago Tribune, Jan 13,1989.
    [4]Patsara Jikkham, "Bangkok World Book Capital:Year of reading begins ", Bangkok Post, Learning,22 Apr 2013.
    [5]PUANGCHOMPOO PRASERT, "Thai children lag among Asian readers The Nation", The Nation, Education, October 3,2012.
    [6]Bangkok Pundit, "Thailand's burgeoning movie industry", Aisan Correspondent, May 31,2013.
    [7]Robert Spencer, "More TV means less Koran, say Muslims ", Reuters, Aug 30,2005.
    [1]大闹天空电影官方宣传网站:’'King Of Kung Fu Presents:The Interview With Monkey King Producer Michael Wehrhahn",15 July 2013, http://themonkeykingmovie.com.
    [2]潘强:《泰国教汉语亦苦亦甜绘真情——广西民大赴泰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中泰友谊谱新章》,2010年4月1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112830.html。
    [3]香港电影资料馆:《港产电影一览(1914-2010)》,2011年10月28日,http://www.lcsd.gov.hk/ce/CuturalService/HKFA/form/7-2-1.pdfo
    [4]香港电影资料馆官网:http://sc.lcsd.gov.hk/gb/ipac.hkfa.lcsd.gov.hk:81/ipac20/ipac.jsp?profile=#focus.
    [5]香港政府新闻网:《名伶羽佳捐珍藏承傅粤剧文化》,2011年02月05日,http://archive.news.gov.hk/tc/categories/health/html/2011/01/20110127_185728.shtml。
    [6]新加坡齐天宫官方网站:"Mr. Goh Geok Swan who sharing with us his memories of his late father, Mr. Goh Kim Choon and Qi Tian Gong in its early days", http://beokeng.com/disptemple.php?temple=qtg.
    [7]"About the Thai Publishing Industry 2012", Publishers and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of Thailand (PUBAT)2012, http://www.bangkokibf.com/aboutBKKIBF.html.
    [9]兰室政府官方网站:
    [10]黎府齐天善堂仁仙佛堂会官站:’
    [11]泰国德教慈善总会:http://www.thaitekka.org/.
    [12]泰国万福眼慈善院观音宫:www.lokutarathum.com.
    [13]西天佛堂紫圣阁官网:”ittp://www.burapa.krubpom.com/.
    [14]紫竹林观音寺官方网站:’http://www.jeeteklim.com/profile.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