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台湾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冷战结束后,利益集团政治在美国外交决策领域的影响逐渐彰显,其中台湾利益集团在美国外交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台湾利益集团的构成及其在美外交政策领域施加的影响进行了重点论述。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总统在外交方面的争权愈演愈烈。国会通过手中掌握的拨款权、人事任免权、监督听证权等权力深度介入外交事务,并与利益集团结成联盟,国会成为利益集团最主要的“发声管”。台湾利益集团自出现时起,就与国会关系密切,部分国会议员实际充当了台湾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台湾利益集团构成复杂,大体可分为“台湾系”和“本土系”两大类:台湾系是指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派出机构及其利益的代理人,由台湾当局支配或暗中指使,是集团的核心力量;本土系则是由于经济利益驱使或出自意识形态、政治利益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而支持台湾的美国利益集团、个人或组织,他们属于外围成员,但作用不容低估。
     台湾利益集团活动目标主要是为台湾谋利益,比如争取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谋求独立国家地位等。为此,台湾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议员和行政官员、公关外交、感情投资、政治捐献等多种方式拉拢美国决策部门,离间中美关系,使9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出现跌宕起伏局面。冷战后,台湾利益集团推动了台湾领导人访美、美国对台军售、台湾入联等多个破坏海峡两岸和平与中美关系稳定的事件,造成海峡局势的持续紧张,不仅给中美关系带来诸多变数,也使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困难重重。基于其对中美关系和海峡稳定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文最后提出必须对台湾利益集团施加给美国社会的影响加以“隔离”并予以修补。具体说来,加强对美国国会的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由原来的由上而下,重视美国上层而忽视美国民众的工作方法改为既重视中美上层社会的示范作用又充分发挥两国民间社会的联系纽带作用的上下结合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以此减少台湾利益集团等对中美关系的破坏,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field has been demonstrated gradually after the Cold War. Taiwan interest group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merican diplomatic politics, which brought about criticalimpacts on Sino-U.S. relat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foreign policy and the influence of US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especially thecomposition of Taiwan interest group and its impacts on American diplomatic politicsafter the Cold War.
     The contending for power and profit between U.S. Congress and the president onforeign affairs has become even more violent after the cold war. The congressintervened profoundly in foreign affairs through its rights of appropriation, humanaffairs appointments and supervision and hearings, and formed a league with theinterest groups. Thus the congress has become the main“sound pipe”of the interestgroups. Taiwan interest groups got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gress as soon as itappeared-some representatives became spokesman of Taiwan interest groups indeed.The composition of Taiwan interest group was complex and can be generallydevided into Taiwan group and local group:
     Taiwan group indicated the US agency and its deputy from Taiwan authorities,which dominated or insigated secretly by Taiwan authorities and was the core of thegroup. The local group combined with some US interest groups, individuals ororganizations which impeled by economic benefit, ideology, political interests ornational security to support Taiwan. Although peripheral members, the effect oflocal groups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The targets of Taiwan interest group were further their interests for Taiwan, suchas fighting for joining the the United Nations and being independent. For this reason,Taiwan interest group courted US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and alienate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by lobbying representatives andadministrative officials, Pr diplomatic, investment in human relationships andpolitical donations, which made Sino-U.S. relations emerging ups and downs.
     After the Cold War, Taiwan interest group pushed forward a series of eventswhich damaged the peace of cross-strait and the stability of Sino-U.S. relations, suchas the Taiwan president's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Weapons sales from US toTaiwa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joining affair.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Taiwan interest group caused, this paper suggests enhancing the working effects andprocedures of US Congress in the end-- the congress should both pay attention to the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Sino-US superstratum and the affiliated ligament functionsof nongovernmental groups between two countries instead of thinking highly of USsuperstratum and ignoring the US popula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s of publicdiplomacy ,reducing the destruction of Taiwan interest group and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hips.
引文
①美国宪法全文http://www.senate.gov/civics/constitution_item/constitution.htm
    ②Stanly Sloan,Mary Locke and Casimir A. Yost ,The Foreign Policy Stuggle-Congress and the President in the1990s and Beyond .Institute for Study of Diplomacy,Edmund A.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 GorgetownUniversity,2000,p.23.转引自孙哲等著《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案例与分析》,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
    ①斯蒂芬·施密特等著,梅然译:《美国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①李庆四:《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载《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
    ②刘绪贻,李世洞主编:《美国研究词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1页。
    ③Norman J. Ornstein, Shirley Elder..Interest groups, lobbying, and policymaking.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Quarterly Press, 1978,p.248.
    ①美国宪法全文http://www.senate.gov/civics/constitution_item/constitution.htm
    ①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06页。
    ①谭新金:《试析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第12页。
    王卫星:《美台启动准军事同盟》,载《世界知识》2002年第13期。
    ①“中华民国”1997年“外交年鉴”,第三章第六节.http://www.mofa.gov.tw/97/3-6.html
    ②田弘茂:《外交施政报告》,中华民国外交部网站外交政策专栏,2001年10月8日。http://210.69.210.5/official/Home/Detail/c869738a-eade-4ed1-ac4c-96c12bdc50c6?arfid=640a8ac1-119a-4120-b4d2-a400e0e052c3&opno=e64993ce-392b-4851-9ad8-28ac7acb1fc4
    ①陈发瑶:《台湾当局对美游说活动及其影响》,载《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33页。
    ②吕其昌:《美国院外活动的几个问题》,载《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7版,第25-26页。
    ①钟兴:《马英九的三部传真机》,新华澳报。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34778
    ②郭拥军:《台湾对美国国会的游说》,载《世界知识》2010年第17期,第46-48页。
    ①Washington Post,April26,2001.转引自夏立平,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三期
    ①张睿壮,《“蓝军”阴影下的布什对华政策》,中国国关在线,http://www.irchina.org/xueren/china/view.asp?id=505
    ②孙哲等著:《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案例与分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①http://roc-taiwan.org/dc/press/20020422/20020422.html
    ②111th Congress (2009-2010)H.CON.RES.266. http://thomas.loc.gov/cgi-bin/thomas
    ③111th Congress (2009-2010)H.CON.RES.276.IH. 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11:H.CON.RES.276:
    ④郭拥军:《台湾对美国国会的游说》,载《世界知识》2010年第17期,第46-48页。
    ①熊志勇:《简析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以美国对外政策为例[》,载《.美国研究》1995年第3期,第86页。
    ②Ruth Scott,Interest Group Politics in America,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0,p.103.
    ①据蒋晓燕、信强:《美国国会与美国对华安全决策》附表三《美国国会议员访台记录(1992-2000年)》整理所得,具体资料参见前书第344页。
    ②US News&World Report,May26,1997. http://www.usnews.com/
    ③郭拥军:《台湾对美国国会的游说》,载《世界知识》2010年第17期,第46-48页。
    ①赵宝煦:《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数》,载《新华文摘》1997年第5期,第17页。
    ②《中美建交后美对台军售总额达725亿余美元》,中评网,2011年10月3日,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5/59/10185591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55915&mdate=1003171210。
    ③刘国奋:《李登辉“务实外交”综评》,载《台湾研究》2000年第3期,第84页。
    ④《台湾当局欲与美国分摊美伊战争军费惹舆论不满》,新浪网,2003年03月27日,http://news.sina.com.cn/c/2003-03-27/0835968309.shtml
    ①《台湾为何廉价向美国卖子弹?》,央视网,2005年08月25日,http://www.cctv.com/program/hxla/20050826/100657.shtml
    ②《分裂祖国三步走:扭曲“本土化政策”——提出“一国两府论”——公开“两个中国”论》,南方网2003年5月21日,http://www.southcn.com/news/hktwma/zhuanti/lidh/tdbz/200305210983.htm
    ③"四不一没有":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就职演习"中承诺"任期之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①《以战略组合拳反制美对台军售》,新华网,2010年02月09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2/
    09/content_12958029.htm
    ②《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总额超79年后历届政府总和》,新华网,2011年09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9/22/c_122073802.htm
    ①陈一新:《断交后的中美关系》,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289—290页。
    ②刘连第,汪大为:《中美关系的轨迹———建交以来大事纵览》,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第558-559页。
    ③胡为真:《美国对华“一个中国”政策之演变》,台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70页。
    ④参众两院商议后,将其降为简单决议案,不具约束力。
    ⑤Congressional Record,July1,1994,S8176,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tion?collectionCode=CREC
    ①Congressional Record,October7,1994,S14959,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tion?collectionCode=CREC
    ②Congressional Record,October5,1994,S14234,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tion?collectionCode=CREC
    ③Congressional Record,October6,1994,p.S14404,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tion?collectionCode=CREC
    ④Congressional Record,March22,1995,p.S4364,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tion?collectionCode=CREC
    ①刘连第编著:《中美关系的轨迹》,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628页。
    ②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rl04:18:./temp/~rl04eSx7e2:e0: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rl04:18:./temp/~rl04eSx7e2:e0:
    ④陈发瑶:《台湾当局对美游说活动及其影响》,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⑤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738页。
    ⑥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742页。
    ①数据由华夏经纬网台湾大事记目录编辑而成,具体参见http://www.huaxia.com/lasd/twdsj/index.html
    ②《2003年台湾对外关系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5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Dwgx/200512/t20051215_2206 99.htm
    ③《马英九过境夏威夷首度在美国进行参访活动》,星岛环球网,2009年7月6日,http://www.stnn.cc/hk_taiwan/200907/t20090706_1058641.html
    ④资料由华夏经纬网《台湾大事记》目录编辑而成,具体参见http://www.huaxia.com/lasd/twdsj/index.html
    ①陶文钊主编:《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页
    ②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http://www.fapa.org/HeR462/PR0624.htm,2009-2-3
    ①见《人民日报》1982年8月18日头版
    ①Global Arms Trade :Commerce in Advanced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Weapons,http://www.fas.org/ota/rep orts/9122.pdf
    ②Velocci A. L. Jr.,"Aerospace jobs as firms seek new efficiencies during down turn",in Aviation Week & SpaceTechnology,Vol.136,No.3,Jan. 20,1992,pp.57-58.
    ③Susumu Awanohara,"Election Dynamics",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August 20,1992,p.20.
    ④T. Y. Wang,“Why Taiwan Should Get F-16s”,in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August 13,1992,p.13.
    ①Jackie Koszczuk,“Lawmakers Urging Bush to Approve Sale of F-16s to Taiwan,”in Fort Worth StarTelegram,August 19,1992.
    ②Dennis Van Vranken Hickey,United States Taiwan Security Ties: From Cold War to Beyond Containment (NewYork: Praeger Publishers,1994),p.82.
    ③Ibid
    ④Wulf,Arms Industry Limite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78.
    ①《台湾军购背后的美国军工集团》,华夏经纬网,2004年12月22日,http://www.huaxia.com/zt/js/04-112/2004/00273591.html
    ②郭珂琼:《试析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变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第16页。
    ①刘连第,汪大为:《中美关系的轨迹———建交以来大事纵览》,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第427页
    ②胡为真:《美国对华“一个中国”政策之演变》,台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69-170页。
    ③Congressional Record ,March21,1996,p.S2622,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tion?collectionCode=CREC
    ④US Defense Department Report To Congress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December 19,2000.http://www.defense.gov/pubs/2003chinaex.pdf
    ⑤刘连第编著:《中美关系的轨迹——1993-2000年大事纵览》,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638-639页。
    ①美联社华盛顿2001年6月25日电。
    ②《2002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62244.htm
    ③台湾《中央日报》,1996年2月9日,第1版。转引自林正义:《1995-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国会的反应》,载《中美关系专题研究:1995-1997》,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1998年版,第163页。
    ④梅孜主编:《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421页。
    ⑤宋连生,巩小华:《穿越台湾海峡的较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9页。
    ①Congressional Record,March7,1996,pp.H1985-1986,Congressional Record,March19,1996,p.H2342,2378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http://www.gpo.gov/fdsys/browse/collection.acion?collectionCtode=CREC
    ②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6:16:./temp/~c106wr3Pfe::
    ③夏立平:《美国国会与中美安全关系——以台湾问题为例的分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3期,第43页。
    ④赵国军:《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08页。
    ①根据蒋晓燕,信强:《美国国会与美国对华安全决策》整理,第276-277页。
    ②《2004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5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sj/200512/t20051215_220693.htm
    ③《台湾军方进行“汉光十七”军事演习》,中新网,2001年4月20日,http://www.chinanews.com/2001-04-20/26/87051.html
    ④《2001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5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sj/200512/t20051215_220679.htm
    ⑤张清敏:《从布什政府对台军售看美台军事关系的变化》,载《美国研究》2004年第4期,第33页。
    ⑥《2003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5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 sj/200512/t20051215_220691.htm
    ⑦《<亚洲周刊>:台沦为美防堵中国的前沿战区》,中国台湾网,2004年6月28日,http://www.chin ataiwan.org/plz hx/mtshy/tga/yzhzhk/200406/t20040628_150678.htm
    ①《2006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10年4月12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sj/201004/t20100412_1314979.htm
    ②《2007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10年4月12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sj/201004/t20100412_1315062.htm
    ③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网站,http://www.nti.org/db/china/twnchr.htm,07/20/01
    ④《台当局借军购取悦美国》,华夏经纬网,2003年6月15日,http://www.huaxia.com/thpl/jwgc/2003/06/39595 .html
    ⑤《2003年台湾对外关系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5年12年15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dwgx/200512/t20051215_220699.htm
    ①《2006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10年4月12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sj/20100 4/t20100412_1314979.htm
    ②《2007年台湾军事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10年4月12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jsdsj/20 1004/t20100412_1315062.htm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bdquery/z?d102:H.CON.RES.210:
    ④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2:S.CON.RES.136:
    ①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3:H.CON.RES.148:
    ②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3:H.CON.RES.166: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3:H.CON.RES.168:
    ④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search/?q=Taiwan+United+Nations&fa=digitized%3Atrue%7Coriginal_format %21%3Aweb+page%7Coriginal_format%21%3Astill+image%7Coriginal_format%21%3Atext&sb=Date
    ⑤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3:2:./temp/~c103Ma9dac::
    ⑥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4:H.CON.RES.12:
    ⑦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4:2:./temp/~c104KmW5ce::
    ⑧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4:H.CON.RES.63:
    ①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search/?q=Taiwan+United+Nations&fa=digitized%3Atrue%7Coriginal_format%21%3Aweb+page%7Coriginal_format%21%3Astill+image%7Coriginal_format%21%3Atext&sp=
    2&sb=Date
    ②《美国要提升与台湾战略关系》,华夏网,http://big5.huaxia.com/zt/2002- 11/86178.html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5:H.CON.RES.219:
    ①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6:1:./temp/~c106ZOioW9::
    ②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6:3:./temp/~c106ht5yx2::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6:1:./temp/~c1064BOCtX::
    ④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6:H.R.4004:
    ⑤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7:H.R.428:
    《⑥2002年台湾对外关系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5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dwgx/200512
    /t20051215_220698.htm
    ⑦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search/?q=taiwan+World+Health+Organization&fa=digitized%3Atrue%7Coriginal_format%21%3Aweb+page%7Coriginal_format%3Alegislation&sb=Date
    ①《美议员公开支持台湾公投》,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http://www.fapa.org/referendum/CPR0626.htm
    ②《2004年台湾对外关系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06年8月14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dwg x/200608/t20060814_289258.htm
    ③《2009年台湾对外关系大事记》,中国台湾网,2010年1月22日,http://www.chinataiwan.org/dsj/dwg x/201
    001/t20100122_1232133.htm
    ④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http://www.fapa.org/uncampaign/UN-Q&A.html
    ⑤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http://www.fapa.org/uncampaign/2010/092010%20Garrett%20UN-R esolution%20HCR316.htm
    ①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http://www.fapa.org/who/2003/SARS-LET.htm
    ②《美议员公开支持台湾公投》,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http://www.fapa.org/referendum/CPR0626.htm
    ③Harry Harding,“Breaking the Impasse over Human Rights”.Ezra F.Vogel,ed.,living with china,p169.
    ④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search/?q=china+human+rights&fa=digitized%3Atrue%7Coriginal_format%21%3Aweb+page%7Coriginal_format%21%3Atext%7Coriginal_format%21%3Astill+image%7Coriginal_format%3Alegislation&sp=10&sb=Date#
    ①郝雨凡,张燕冬:《无形的手》,.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390页。
    ②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04:1:./temp/~c104E6SNYf::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7:S.CON.RES.27:
    ④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1:H.R.2613:
    ⑤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1:H.R.5260:
    ⑥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2:H.R.2792:
    ⑦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z?c103:H.R.5269:
    ⑧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search/?q=china+human+rights&fa=digitized%3Atrue%7Coriginal_format%3Alegislation%7CContributor%3Arep+lantos%2C+tom
    《①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权发展大事回顾:中国11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挫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中国人权网,2008年9月11日,http://www.humanrights.cn/cn/dt/gnbb/t20080911_374496.htm
    ①《2009年人权报告》,美国驻华大使馆,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hr2009.html
    ②《2010年人权报告》,美国驻华大使馆,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hrr2010.html
    ①《前众议员汉密尔顿谈中国与美国国会》,见《美国参考》2001年6月30日
    ①《游说美国:除了华尔街,他们还必须与K街打交道》,网易,2006年8月8日,http://biz.163.com/06/0808/13/2O0PQ19I000220I0.html
    ②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dvancement,Role of Congressional Staff in the US Decision Making PatChoate,Political Advantage: Japan's Campaign for America,http://www.unsustainable.org/index .asp?type=article&contentID=15
    ①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http://www.cifca.org.cn/Web/SearchByZhou.aspx?guojia=%c3%c0%b9%fa
    ①《关于全国人大与美国参议院建立正式交流机制情况的书面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网站,2004年2月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4-04/08/content_5332254.htm
    ②http://www.publicplomacy.org/1.htm,February27,2001
    ①2008年8.1万,2009年9.85万,2010年约13万,根据网上数据整理。
    ②《中国赴美移民总数居第二,第一代移民已近217万》,新浪网,2011年10月08日,http://edu.sina.com.cn/a/2011-10-08/1517207492.shtml
    ③乔磊:《新世纪10年多少中国人成了美国人》,腾讯,2010年7月1日,http://finance.qq.com/a/20100701/004347.htm
    ①《联想雇佣“说客”游说美国企业深耕有道》,中国经济网,2006年08月09日,http://www.ce.cn/cysc/ceit/qydt/200608/09/t20060809_8061733_3.shtml
    ①《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美:向世界展示真实新西藏》,中国网,2009年3月19日,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3/19/content_17465751.htm
    ②科大代表团访美专题网站,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789/
    ③《中国青岛胶南市代表团访美》,美国中文网,2010年10月18日,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 p?act=details&col_id=6&module=news&news_id=150917
    ④《中国微型小说作家访美代表团向耶鲁大学赠书》,中国台湾网,2011年10月10日,http://www.chinataiwan.org/wh/dswh/wtxx/201110/t20111010_2099656.htm
    ⑤《史上最大规模中国民企代表团访美受高度关注》,搜狐网,2011年2月15日,http://business.sohu.com/20110215/n279349236.shtml
    ⑥《中国军方高级代表团访美双方寻求营造和谐氛围》,路透社,2011年5月17日,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TopGenNews/idCNCHINA-4313120110517
    ⑦《庆祝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中国代表团访美"叙旧》,华奥星空,2011年7月1日,http://news.sports.cn/ta bletennis/2011-07-01/2149461.html
    ⑧《中国武术冠军代表团8月19日巡演亚特兰大》,亚城信息网,http://www.atlanta168.com/cache/use/article/2011-07/6334.html
    ⑨《中国象棋访美代表团三藩市站》,新浪,http://sports.sina.com.cn/go/2011-09-12/09295742466.shtml
    ⑩《中国新闻代表团结束访美回国》,中国记协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9/26/c_131160530.htm
    ①《西媒歪曲报道沃尔玛重庆受罚》,凤凰网,2011年10月19日,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woerm/ 20111019/4873137.shtml
    ②2011年10月20日和讯网中国猛批美国国会涉华报告http://news.hexun.com/2011-10-20/134378206.html
    ③徐琳:《中国公关"大军"敲开美国会"心防"?》,《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9月第34期,http://68.165.16
    5.202/showtemp.cfm?showtempid=1092&charid=1&uid=1
    [1]Jack L.Walker,Mobilizing interest groups in America: Patrons, professions, and socialmovement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1)
    [2]Kenneth M. Goldstein,Interest groups, lobby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9)
    [3]Ronald J. Hrebenar,Interest group politics in America(prentice-hall,inc.,1997)
    [4]Louis Sandy Maisel,Jeffrey M. Berry,The Oxford Handbook of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esand Interest Group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10)
    [5]Mark J. Rozell, Clyde Wilcox, David Madland,Interest groups in Americancampaigns :the new face of electioneering(Washington, D.C.:CQ Press,2006)
    [6]Clive S.Thomas,Research guide to United States and international interestgroups(westport,CT:Praeger Publishers,2004)
    [7]Ronald J. Hrebenar,Clive S. Thomas,Interest Group Politics(Pennsylvania StateUniversity Press,May 2004)
    [8]Congerssional Directoty 108th Congerss 2003-2004,United States Congress JointCommittee on Printing,Washington D.C.,2003
    [9]James F.Hoge,ed.,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1997,Couneil on Foreign RelationsInc,New York,1997
    [10]David R..Tarr,ed.,Congress and the Nation 1997-2001,A Review of Government andPolitics,CQ Press,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Washington D.C.,2002
    [11]Bruce C.Wolpe,Lobbying Congress,How the System Works ,(CongressionalQuarterlyInc.,Washington D.C.,1990)
    [12]Bush,Richard,Untying the Knot:Making PeaceintheTaiwan Strait,(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6)
    [13]Congressional Quarterly Almanac(Washington D.C:Th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1)
    [14]DavidM. Lampton,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Relations,1989-2000(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15] Steven.M.Goldstein and Randall Schriver,“An Uncertain Relationship:The UnitedStates,Taiwan,and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in The China Quarterly,No.165,2001.
    [16] Ted Galen Carpenter,“Washington’s Incoherent Policy On Taiwan”,August4,1999,http://www.cato.org/dailys/08-04-99.html.
    [17] Rmaon H.Myers,Miehel C.Oksenberg,DvaidShambaugh eds.,Making of ChinaPolicy(New York,Oxofrd,Lanham,Boulder:Rowrnan&LittlefieldPublisher Inc.,2001)
    [18] Jeeffety H.Birnbaum,The Money Men,(NewYork:Crown Publishers,2000)
    [1]http://thomas.loc.gov/美国国会
    [2]http://www.whitehouse.gov/美国白宫
    [3]http://www.state.gov/美国国务院
    [4]http://www.whitehouse.gov/nsc/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5]http://usinfo.state.gov/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6]http://www.csis.org/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7]http://www.rand.org/兰德公司
    [8]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9]http://www.cfr.org/对外关系委员会
    [10]http://www.foreignaffairs.org/美国《外交》杂志
    [11]http://www.nytimes.org/《纽约时报》
    [1][美]David R Mayhew著,蒋冒建译:《事关选举:美国国会的政治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艾伦·D.龙伯格(容安澜):《悬崖勒马—美国对台政策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3][美]杰里尔·A·罗塞蒂著,曹大鹏译:《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4][美]孔秉德,尹晓煌主编,余平宁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5][美]李洁明,唐思主编,华宏勋译:《台湾危机:过去、现在、未来》,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6][美]罗伯特·A·斯卡拉宾诺,《美国与亚洲——斯卡拉宾诺北京大学演讲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罗杰·希尔斯曼,劳拉·高克伦,帕特里夏·A·韦茨曼著,曹大鹏译:《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概念模式与官僚政治》,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美]迈克尔·斯温,阿什利·特利斯著,洪允息等译:《中国大战略》,新华出版社2001
    [9][美]斯蒂芬·斯科夫罗内克著,黄云等译:《总统政治——从约翰亚当斯到比尔克林顿的领导艺术》,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0][美]威尔逊著,熊希龄等译:《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1][美]沃伦·克里斯托弗著,苏广辉等译:《美国新外交:经济防务民主》,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12][美]扎勒美·哈利勒扎德著,滕建群译:《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和兵力态势》,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年版。
    [1]郝雨凡,张燕东:《无形的手:与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点评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2]郝雨凡:《白宫决策——从杜鲁门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内幕》,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3]郝雨凡:《美国对华政策内幕》,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
    [4]蒋晓燕,信强:《美国国会与美国对华安全决策:1989-2004》,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5]李道睽:《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李庆四:《美国国会与美国对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李庆四:《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刘连第,汪大为编:《中美关系的轨迹——建交以来大事纵览》,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9]刘连第:《中美关系重要文献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10]梅孜主编:《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
    [11]沈国麟:《镜头中的国会山:美国国会与大众传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13]孙伯林:《中国国防经济学初探.国防经济学论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6版。
    [14]孙哲:《美国国会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孙哲:《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孙哲:《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案例与分析》,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17]孙哲:《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创新和决策行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谭融:《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唐正瑞:《中美棋局中的台湾问题(1969.1 -1999.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汪熙主编:《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决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1]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22]信强:《"半自主"国会与台湾问题:美国国会外交行为模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与非:《美国国会》,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6]张光,刁大明:《美国国会研究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赵可金:《营造未来: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资中筠主编,资中筠,陈乐民著:《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1]才家瑞,刘婷,渠占辉:《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台独”问题》,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1期。
    [2]陈建荣:《美国对华决策政治系统及要求》,载《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6期。
    [3]杜晔雯:《论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影响美国对台决策的历史、特点及限度》,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4]范士明:《“CNN现象”与美国外交》,载《美国研究》1999年第3期。
    [5]郭绘:《美国军工复合体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6]李春梅:《军工复合体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7]李庆四:《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载《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
    [8]李森:《美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院外游说活动》,载《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0年第4期。
    [9]李文雯:《论利益集团与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沟通》,载《外交学院》2006年第6期。
    [10]李晓岗:《劳工组织、国内政治与冷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3期。
    [11]刘长敏:《美国社会的高级智囊——兰德公司》,载《政府法制》1998年第9期。.
    [12]刘恩东:《冷战后台湾对美游说活动评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2期。
    [13]刘建飞:《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
    [14]刘润忠:《利益集团与美国外交》,载《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15]毛艳:《中美关系中的不信任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
    [16]孟亚波,陈文鑫:《美国军工复合体与对台军售》,载《国际信息资料》2006年第12期。
    [17]倪峰:《影响国会外交和安全决策的关键因素及冷战后的新特点》,载《美国研究》2002年第1期。
    [18]聂向东,宋晓霞:《中美关系中美国国会的作用分析》,载《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9]戚兴元,周冠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探因》,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3期。
    [20]邱伟,潘璠:《台湾当局是如何游说美国政策制定者的?》,载《.学习月刊》2004年第3期。
    [21]桑红:《论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产生发展及历史命运》,载《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2]宋山丹:《冷战后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6月。
    [23]宋玉华:《后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工业的重组、发展及其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
    [24]宋玉华:《后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工业的重组、发展及其影响》,载《世界政治与经济》2004年第5期。
    [25]苏格:《“台湾问题、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提交复旦大学“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讨会论文,2001年6月28日—30日。
    [26]苏格:《美国全球战略与台湾问题》,载《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第4期。
    [27]孙哲,沈国麟:《美国政治中的媒体与国会选举》,载《美国研究》2002年第2期。
    [28]孙哲,信强:《国会山庄里的“隐形政府”:美国国会助理制度评估》,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4期。
    [29]孙哲,信强:《后冷战时期美国国会干预中国台湾问题的政治分析》》,载《美国国会研究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页。
    [30]汪东:《美国会出笼〈加强台湾安全法〉的台前幕后》,光明日报,2000年2月18日C1版
    [31]王恩铭:《大众媒体与美国外交政策》,载《国际观察》1999年第2期。
    [32]王欢:《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国会因素》,载《社会观察》2005年第7期。
    [33]王缉思:《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战略大三角”》,载《美国研究》1992年第2期。
    [34]王晓泉:《影响美国台海政策之诸因素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1月。
    [35]王逸峰,王中文:《后冷战时期美国军火贸易动态及动机分析和展望》,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6]王勇:《试论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载《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
    [37]王孜弘:《美国利益集团与中美经济关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3期。
    [38]魏军:《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载《国际论坛》2001年第5期。
    [39]吴金平:《院外援华集团与中美关系》,载《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4期。
    [40]吴献斌:《美台军事关系强化的背景和影响》,载《当代亚太》2003年第2期。
    [41]肖欢:《媒体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与影响》,载《国际论坛》2000年第10期。
    [42]肖蔚寅:《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台政策》,载《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3]熊志勇:《简析对美国国会的游说》,载《美国研究》1998年第3期。
    [44]严峻:《冷战后美国国会对美台关系的影响》,载《台湾研究》,2001年第8期。
    [45]杨洁勉:《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载《美国研究》1999年第4期。
    [46]杨洁勉:《论影响美国对华外交决策的若干因素》,载《国际问题论坛》2000年第1期。
    [47]杨明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军工“铁三角”》,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7期。
    [48]尹忠良:《美台军事关系的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5期。
    [49]禹红霞,甘瑶:《2008年度美国500强航天国防类企业排名情况》,载《中国航天》2008年第7期。
    [50]袁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探源》,载《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
    [51]袁征:《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政策》,载《当代亚太》2000年第6期。
    [52]袁征:《总统游说与国会决策》,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3期。
    [53]张光,刁大明:《美国国会涉台提案的发展》,载《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第6期。
    [54]张光,刁大明:《美国国会议员涉华提案初探》,载《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第3期。
    [55]张清敏:《美国对台军售的现状与特点》》,载《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第5期。
    [56]张清敏:《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载《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57]张心明:《冷战后影响中美关系的美国利益集团因素》,载《岭南学刊》2002年第2期。
    [58]张也白:《美国外交决策的特点》,载《美国研究》1987年第4期。
    [59]张也亮:《外国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载《美国研究》1992年第4期。
    [60]张业亮:《外国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载《美国研究》1992年第4期。
    [61]张毅:《国会选举与金钱》,载《美国研究》1990年第2期。
    [62]赵刚:《略论美国军工复合体与对台军售》,载《军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63]赵国军:《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64]赵建元,李伟:《美国军工生产体制浅析》,载《外军经济》2006年第10期。
    [65]赵可金:《美国军工集团与中美关系》,载《和平与发展》2004年第3期。
    [66]赵连启:《美国少数国会议员对中美关系的阻碍及其原因》,载《和平与发展》2001年第3期。
    [67]郑安光:《民主和平论及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影响》,载《美国研究》1999年第2期。
    [68]朱文江:《美国军工——思想库复合体与小布什对外政策》,载《国际信息资料》,2008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