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利益结构的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政府控制力的下降,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由非常态变为常态。地方政府在危机公关中起着平息危机、引导公众舆论、塑造政府形象的作用,随着危机公关研究不断深化、法律不断完善、公关能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在危机公关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地方政府危机公关意识薄弱、回应不及时而常丢掉处置的最佳时间,信息传播沟通不顺畅、危机公关机制不健全等,损害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和降低了自身形象,导致了官民关系的紧张。一个合理有效的柔性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方式应该建立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以沟通谅解为目的的危机公关上面。只有积极运用危机公关的策略,以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为立足点,分别从强化公务员危机公关意识、构建危机公关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打造利益表达和信息沟通双渠道等方面着手,才能以柔性的方式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达到善治的效果。
Since initiating the reforms and open policy for more than30years, China’seconomy has achieved tremendous success. The people's physical life and spirituallife has been improving. However, due to the adjustment of benefits structure, the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stratum and the control of government are descending.China that is in transition period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Groupincidents have ranged from normal state to abnormal state. The local governmen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quelling the crisis,guiding the public opinion andmolding the government image. With deepening the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and improving the law, the public relations ability has been strengthening. Thelocal government has ob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 in i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when it faces the sudden affairs, such as the weak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on publicrelations, responding slowly to the sudden affairs, slacking the mechanism of crisispublic relations etc., which injured the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trust, loweredtheir image and led to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e waythat is a reasonable effective gentle solu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calgovernment. They also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sudden affairs withcrisis public relations. Only using the right strategy of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withthe short date and the long term for stance, to strengthen the official crisis publicrelations consciousness respectively, set up a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mechanism,perfect the news spokesman system and create the benefit expression and the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 etc. that can we use the gentle way to solvethe burst affairs and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effect.
引文
①赵定东等:《长三角区域社会突发事件的特点与演化根源探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①植睿,万发耀等:《群体性事件调查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1期。
    ②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③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433页。
    ①刘长敏:《危机应对的全球视角一各国危机应对机制与实践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25页
    ②R R.Dynes,Organized Behavior in Disaster.Lexington,Health,1990,335-340。
    ③Graham T Alrison,Essence of Decision: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Boston:Little Brown,1991,245-251。
    ④武明:《群体性事件的法治探索》,《学理论》2011年15期。
    ⑤金延卓:《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18期。
    ①杜芳:《宪政体制下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治理——以市民社会的建立为视角》,《学海》2010年3期。
    ②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①吴志敏等:《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6期。
    ①夏征农:《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版。
    ②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版。
    ③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第18页。
    ④黄建宏:《社会突发事件概念、特征与研究价值》,《学理论》2009年23期。
    ⑤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6页。
    ⑥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7期。
    ①居延安:《公共关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10页。
    ②吴友富著:《中国公共关系20年发展报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09页。
    ③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4页。
    ④胡学亮主编:《公关传播案例评析》,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8年,第173页。
    ⑤吴友富、于朝晖:《现代公共关系基础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223页。
    ①[美]巴克著:《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76页。
    ②植睿,万发耀等:《群体性事件调查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1期。
    ③陈晋胜著:《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④诚然:《面对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建立有效应对机制的研究》,《大众商务》,2010年第2期。
    ⑤王来华,陈月生著:《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5期。
    ①王来华,陈月生著:《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5期。
    ②童星,张海波:《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学术界》2008年第2期。
    ①于建嵘:《中国的骚乱事件与管治危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1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82页。
    ①何铮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类型与风险识别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②塞缪尔R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第40~41页。
    ③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证实》,浙江: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36页。
    ①俞可平:《引论::治理和善治》,载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8页。
    ②金彪:《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现状分析》,《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2期。
    ③周运清等:《新编社会学大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290页。
    ④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29页。
    ①彭伟步:《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①任志安等:《论公安机关在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的法律定位》,《长白学刊》2011年3期。
    ①余泓波:《谣言流通视角下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卷2期。
    ②冯磊、张明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模型的构建—基于组织整合理论的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①孙彧:《社会转型时期的危机及应对策略——以高校为中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①肖艳红:《浅析木桶理论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年3期。
    ②[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05页。
    ③严云鸿:《信息公开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于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思考》,《学理论》2010年32期。
    ①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版,第65页。
    ①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页。
    ①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①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424页。
    ①王学辉:《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版第143页。
    ②周忠伟:《和谐社会理念中的群体性事件及处置》,《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①李珍刚,程鹏:《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组织间网络的构建》,《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第4期。
    ①杨炼:《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理论研究》,2008年第5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9页。
    ①李华荣:《哲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九期。
    ②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敬波:《公关危机管理案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典型分析》,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版
    [3]刘长敏:《危机应对的全球视角一各国危机应对机制与实践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夏征农:《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5]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版
    [6]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
    [7]居延安:《公共关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版
    [8]吴友富著,《中国公共关系20年发展报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9]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胡学亮主编,《公关传播案例评析》,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8年
    [11]吴友富、于朝晖:《现代公共关系基础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版
    [12][美]巴克著:《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
    [14]塞缪尔R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5]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证实》,浙江: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俞可平:《引论:治理和善治》,载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7]周运清等:《新编社会学大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19]彭伟步:《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0][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2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4]王学辉:《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25]徐伟新:《国家和政府的危机管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26]蒋春堂:《政府形象探索》,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
    [27]詹文都:《政府公共关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28]孙军:《公共关系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
    [29]龙志鹤,张岩松:《现代公共关系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30]唐钧著:《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危机公共关系解决方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1]吴宜纂著:《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美]桑德拉.黑贝尔斯,里查德.威沃尔:《有效沟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3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34][英]安德斯汉森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35][美]E,M.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36]游昌乔:《危机公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38]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9]Graham T Alrison,Essence of Decision: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Crisis.Boston:Little Brown,1991
    [40]R R.Dynes,Organized Behavior in Disaster.Lexington,Health,1990
    [41]Fearn-Banks k.Crisis Communication:A Casebook Approach,Maha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1996:92-94
    [42]Harrison S.Disasters and the Media:Managing Crisis Commnunications,Basingstoke,England,1999:131一135
    [1]赵定东等:《长三角区域社会突发事件的特点与演化根源探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2]植睿,万发耀等:《群体性事件调查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1期
    [3]韩强:《科学应对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问题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4]陈潭,黄金:《群体性事件:若干理论的多向度阐释》,《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6期
    [5]武明:《群体性事件的法治探索》,《学理论》2011年15期
    [6]金延卓:《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18期
    [7]黄建宏:《社会突发事件概念、特征与研究价值》,《学理论》2009年23期
    [8]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9]杜芳:《宪政体制下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治理——以市民社会的建立为视角》,《学海》2010年3期
    [10]童星,张海波:《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学术界》2008年第2期
    [11]诚然:《面对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建立有效应对机制的研究》,《大众商务》2010年第2期
    [12]王来华,陈月生著:《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5期
    [13]于建嵘:《中国的骚乱事件与管治危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1期
    [14]何铮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类型与风险识别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15]金彪:《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现状分析》,《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16]任志安等:《论公安机关在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的法律定位》,《长白学刊》2011年第3期
    [17]余泓波:《谣言流通视角下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卷2期
    [18]孙彧:《社会转型时期的危机及应对策略——以高校为中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3卷2期
    [19]严云鸿:《信息公开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于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思考》,《学理论》2010年32期
    [20]肖艳红:《浅析木桶理论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年3期
    [21]李珍刚,程鹏:《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组织间网络的构建》,《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第4期
    [22]孟建、钱海红:《危机公关: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战略——中国危机公关的学术考察》,《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23]孙宇:《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创新互动关系探析仁》,《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
    [24]张晓磊:《突发事件应对、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治》,《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25]张艾荣,黄宝荣:《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机制变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