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物联网手持移动设备开发与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物联网(IOT)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又一次新的信息化浪潮,是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全面地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信息化大升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开发应用前景巨大。
     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基本内涵和特征、物联网技术和基本应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物联网手持移动设备的产品定义与设计方法,不同的应用环境与手持移动终端产品形态的对应关系,介绍了终端设备产品的市场定位与一般的服务模式;在产品技术开发层面,从软硬件角度讨论和研究了物联网手持移动设备使用的嵌入式系统及其电路设计,包括3G与Wi-Fi无线通信、一维码与二维码条码识别、高频与超高频射频识别、低功耗系统电源管理和GPS技术等;最后,结合实际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给出了物联网手持移动终端应用与解决方案案例,说明了物联网移动手持终端的应用领域及典型的业务逻辑,为物联网移动数据节点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another wave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industry after the computer, Interne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t is a large-scale update in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services. IO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make various industries more efficient and its according market prospects are hug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basic characteristic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OT. Secondly, the product definition and design method of IOT hand-held mobile devices is analyzed,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 fields. Then, the Embedded system and circuit design method of IOT hand-held mobile devices is studied, including 3G and Wi-F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de Identification of 1D and 2D barcode, HF and UHF RFID and GPS technology. Finally, take practical IOT systems for example; the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and solutions of IOT hand-held mobile device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data nodes of IOT.
引文
[1]吴德本.物联网综述[J].有线电视技术,2011.3.20.
    [2]吴德本.物联网综述[J].有线电视技术,2011.2.20.
    [3]吴德本.物联网综述[J].有线电视技术,2011.1.20.
    [4]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7.
    15]魏凤.我国物联网发展及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0(10).
    [6]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第12期.
    [7]钱大群.建设智慧的地球[J].互联网周刊,2009,(1).
    [8]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10(5).
    [9]彭明盛.智慧的地球[N].人民日报,2009-7-24(9).
    [10]卫易辰.物联网:Web3.0时代的变革力量[J].产品设计.2010年第2期.
    [11]物联网让生活更美好[J].上海标准化.2010年第1期.
    [12]李文.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10(09).
    [13]王预.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3).
    [14]邱向雪.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9).
    [15]文黎明,龙亚兰.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16]刘露.预热中的物联网[J].科技视野.2010.2.
    [17]侯自强.方兴未艾的物联网[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18]徐伟群.《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J].江苏通信.2010.2.
    [19]朱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第26卷第1期
    [20]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年第14卷第7期
    [21]尹育新,戎宏娜.浅谈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2010.2.20.
    [22]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23]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J].中国信息科技.2010年第5期.
    [24]沈苏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黄维.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2.
    [25]廉三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容错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8.5.1.
    [26]ITU.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EXECUTIVE SUMMARY.2005.1.
    [27]项有建.从互联到物联:物联网本质初探[J].软件工程师.2009年第12期.
    [28]刘玮,王红梅,肖青,杨剑.物联网概念辨析[J].电信技术.2010年第1期.
    [29]池洪.关于上海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若干思考[J].上海信息化,2010年3月版.
    [30]江泽民.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1589-1607.
    [31]何积丰.IT前沿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2009,(1).
    [32]刘海涛.物联网”推高”第三次信息浪潮[N].中国电子报,2009-12-11(3).
    [33]古丽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理性物联网,2009-10.
    [34]姚传富.科学准确地认识物联网-访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N].人民邮电,2009-12-10(5).
    [35]高嵩,马斌,孙伟松.物联网在特种设备检验中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第3期.
    [36]贺铭革,朱本飞.物联网原理与基于RFID的物物互联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21).
    [37]赵会群,肖慧彬,马宇健.一种安全的RFID后台网络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02).
    [38]威廉·R·班迪;约翰·P·皮特斯.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传感嚣网络[P].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2005-05-12.
    [39]张琪.从RFID到物联网追求突破式改革新动力[N].中国电子 报,2009-11-5(3).
    [40]巨天强. RFID的发展及其应用的现状和未来[J].甘肃科技,2009-8(15).
    [41]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42]陆东.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07(14)
    [43]胡清,詹宜巨,黄小虎.基于RFID企业物联网及中间件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20).
    [44]RFID读写器的选择[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03).
    [45]王爱明,李艾华,穆晓曦.用Hash锁方法解决RFID的安全与隐私问题[J].中国防伪报道,2006,(10).
    [46]本刊编辑.RFID基础知识问答(二)[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6,(05).
    [47]本刊编辑.RFID的防冲突及计算方法问答[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8,(01).
    [48]秦虎,王红卫,谢勇.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系统[J].物流技术,2004(10).
    [49]周圆.基于物联网管理系统的EPC规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50]蒋亚军,贺平,赵会群,曾仕元.基于EPC的物联网研究综述[J].广东通信技术,2005(08).
    [51]廖听,张阿卜,莫登耀.非接触IC卡手持读写器上验卡软件的开发[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02).
    [52]豆小平.五元自制串行E-2PROM读写器[J].电子世界,2005,(06).
    [53]刘志宇,郭裕顺,胡正勇.基于ISO/IEC15693协议的射频识别系统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06).
    [54]公交非接触IC卡读写器的应用设计[J].金卡工程,2003,(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