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GIS的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国家“十五”科技计划项目《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业务管理流程为例,以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分析和城建档案空间数据为主线,探讨了基于GIS的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方法。
    本文研究了为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以城建档案空间信息为核心的城建档案数据库,提出GIS系统集成已存在的城建档案MIS系统的方法和技术,使不同规模和不同信息化程度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实现以图文一体化为核心的档案登记、档案编目、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查询、档案统计等业务流程自动化、可视化和规范化;以图形方式显示城建档案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真实的位置,距离、形状、面积和毗邻之间的关系等空间信息内容,实现了城建档案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和城建档案实体信息互查询的综合利用。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行业的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GIS应用系统,还涉及大量的OA、MIS应用、业务流程管理和GIS与OA、MIS一体化集成问题。在总结分析了类似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的基础,本研究抽象出了信息系统在组织机构中应用的通用模型,从数据、应用、流程和服务集成的角度,讨论了以工作流系统为核心,集成GIS、OA、MIS主要应用功能模块的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和为GIS应用组件的集成提供了一种嵌入机制的系统集成设计方法。通过定制GIS应用组件的方法扩展系统的GIS功能,实现GIS与OA、MIS的一体化集成。通过定制和集成GIS、OA,为基于GIS平台定制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行业的信息系统提供了集GIS、MIS与OA于一体的系统集成,实现了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的流程化管理。
    本文最后尝试提供一个面向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和城建档案管理的共用城建档案综合信息基础框架,研究各有关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系统集成与构建资源信息平台的方法与技术。尝试采用元数据驱动技术统一管理实现各部门城建档案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提高城建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
The Study on Integrated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GIS is source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of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5 year-plan of the 10th in the Construction Ministry of China. Depending on thebusiness routines of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by mean of analysis of the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spatial information,discuss the methods of Integrated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GIS.
    The Author studied on building the spatial database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 forth the method that integrate GIS and existedMI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for displaying, querying and managing thespatial data effectively, as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construction archive visualization, atom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only an applicationsystem about GIS, but also the system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OA and MI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 routine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the research abstracted the general application module for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organization and explained the workflow access to data, applications, procedures andservices. With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application function modules of GIS, OAand MIS and exte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function of special GIS component, thegeneration component GIS integrates closely the exis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 (M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and a routine business managementworkflow uni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and also, adopt an embedded large-scalespatial database engine to implementation huge amount of spatial data, attribute dataand other archive data. Finally, the integration of GIS, MIS and OA is realized to the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addition, the metadata platform is used to design a framework of synthesismanagement system for city planning files, municipal construction files and urbanconstruction archives;and Web GIS technology is taken to publish and search the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as well as sharing information of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that are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areas.
引文
[1] 安敏,张永强. GIS 系统集成的模型基础. 北京测绘,1997,(1)
    [2] 柏延臣,李新,冯学智. 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模型. 地理研究,1999,18(6)
    [3] 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 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指南.2003
    [4] 北京市计划委员会. 首都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第一卷).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 北京市建设规划委员会编.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51-2003
    [6] 北京市建设规划委员会编.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71-2003
    [7]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03]第 129 号. 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8] 北京市商业 GIS 模型与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9] 边馥苓.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0] Burrough P. A. and Masser F.I. Europe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 Opport-unities and Pitfalls. Taylor & Francis, London. 1998
    [11] Burrough P.A. and Rachael A. McDonnell. Principl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8
    [12] 曹彦荣. 基于元数据的地理信息发现服务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13] 陈常松. 面向 GIS 数据共享的概念模型设计研究. 遥感学报,1999,(3)
    [14] 陈军.GIS 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和学术前沿.地理学报,1995∶50(增刊)
    [15] 陈俊,宫鹏. 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6] 陈能成. 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0,(3)
    [17] 陈述彭等.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8] 陈燕申等. 城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
    [19] 陈颖彪,于庆兰. 基于 Web GIS 的数字社区空间管理与应用——以北京市回龙观小区为例. 地理信息科学,2000,5(1)
    [20] 程昌秀等. ArcInfo 8 中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的应用. 地球信息科学,2002,(1)
    [21] 程建权. 城市系统工程.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2] 崔伟宏. 空间数据结构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3] C.Catlett. Global Grid Forum Documents and Recommendation:Process and Requirements. 2002
    [24] 董鹏. 特征 GIS 空间数据模型的语义和应用.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3)
    [25] D. Martin, P. Atkinson. Innovation in GIS application.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0: 24 (2)
    [26] 符福恒. 信息资源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
    [27] Foster. C. Kesselman. Glogus: A Meta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oolkit. Int. J.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 1997, 11(2)
    [28] Foster. C. Kesselman,J. Nick, S. Tuecke. The Physiology of the Grid:An Open Grid. 2002
    [29] 宫辉力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库研究. 地学前缘,2000,(7)
    [30] 龚建雅. GIS 中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测绘学报,1997,26(4)
    [31] 龚健雅,熊汉江. 异构空间数据库互操作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27(增刊)
    [32] 龚健雅. 当代 GIS 若干技术与理论.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3] 龚健雅. 当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世界, 2002,(4)
    [34] 龚健雅.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测绘科学,2001,26(3)
    [35] 龚键雅.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6] 龚敏霞,张书亮,闾国年等. 智能化空间决策支持模型库及其支持下 GIS 与应用分析模型的集成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2002,(1)
    [37] 郭志达.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38] Goodchild M. Integrating GIS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 Problem and Possibi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IS, 1992, 6 (5)
    [39] 何建邦等. 地理信息共享法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0] 胡鹏等. GIS 的基本理论问题--地图代数的空间观.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7(6)
    [41] 胡志勇. 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形式及技木策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2)
    [42] 黄波,徐冠华. 基于扩展关系模型的整体空间数据管理. 遥感学报,1997,1(1)
    [43] 黄裕霞等. GIS 互操作的实现途径评述. 地理研究,1999,1
    [44] Hardy Pundt,Klaus Brinkkotter--Runde.Visualization of spatial data for field based GIS. Computer&Geosciences. 2000, 26, 51—56
    [45] 建设部办公厅,建办档[2004]39 号.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
    [46] 建设部办公厅编. 全国城建档案工作法规标准汇编.2003
    [47] 建设部办公厅修订. 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1993.8
    [48] 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城档办[1995]4 号. 城市建设档案主题词表. 1995
    [49] 蒋景瞳等. 中国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0] 蒋景瞳等.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 资源科学,2001,23
    [51] Jan Paredaens,Bart Kuijpers.Data models and query languages for spatial databases.Data&Knowledge Engineering,1998, 25, 29-53
    [52] Jeffery L.Whitten, Lonnie D.Bentley, Kevin C. Dittma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53] Jones C B, Kinder D B, Luo L Q, et al. Database design for a multi-scale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1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6. 10 (8)
    [54] 李成名等. 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原理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55] 李春田. 标准化基础.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56] 李德仁. RS、GIS、GPS 的集成与应用.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57] 李德仁. 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若干思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22(2)
    [58] 李德仁等. 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7(3)
    [59] 李德仁等.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胸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7(3)
    [60] 李军,周成虎. 地球空间数据元数据标准初探. 地理科学进展,1998,17(4)
    [61] 李军,周成虎. 地学数据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1999,19(2)
    [62] 李伟生. 适合共享的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6,(1)
    [63] 理解 SuperMap.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
    [64] 利光秘. 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及其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8
    [65] 梁军等.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研究报告.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4
    [66] 林珲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前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67] 刘保全.GIS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2002
    [68] 刘春太等. 任意平面区域的变尺寸有限元网格划分.计算力学学报,2000,17(1)
    [69] 刘甫迎等. Internet(互联网)及其应用.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70] 刘南等.Web GIS 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1] 刘铁民等. 城市安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2] 刘翔, 李明星. 超媒体与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的研究. 电脑开发与应用,1998,(3)
    [73] 闾国年等.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4] 闾国年等.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原理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5] Langran, G. Time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2
    [76] Li Z L. Philowphical. Conceptual and algorithmic issues in automated map generalization. In: Brown A, ed. Modelling Geometric Spatial Structure. l997
    [77] M. Craglia. G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 European perspective.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0, 24(3)
    [78] 迈学工,胡瑞敏,喻占武等. 分布式 GIS 分层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5)
    [79] Mauro Draoli,Gianfranco Mascari,Robcrto Puccinelli.Project_Presentation. 2001
    [80] Muller J C, Weibel R, Lagrange J P, et al. Generalization: state of the art and issues. In: Mu-ller J C, ed. GIS and Generalization: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5
    [81] Muller J C. Generalization of spatial database. In: Maguire D J, e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1991.
    [82] Quattrochi D A, Goodchild M F. In: Quattrochi D A eds. Scale i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CRC Press. 1997.
    [83] 潘瑜春. 土地利用更新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
    [84] 齐进,周伯鑫,徐南荣. 实现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一种方法-—元数据库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4)
    [85] 齐昕等. 多媒体技术在 GIS 中的若干应用研究.微型电脑应用,1999,(5)
    [86] Ramez Elmasri, Shamkant B.Navathe. Fundamentals of Database Systems.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0
    [87] Robinson G J. A hierarchical top-down bottom-up approach to topographic map generalization. In: Muller eds. GIS and Generalization,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London;Taylor & Francis. 1995.
    [88] 沈体雁. 地理元数据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24(4)
    [89] 石若明等. 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专题研制报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4
    [90] 舒红,陈军. 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22 (3), 229-233
    [91] 宋关福,钟耳顺.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8,4
    [92] 宋关福. 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
    [93] 宋关福. 组件式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后出站报告,2000
    [94] 苏理宏,黄裕社.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元数据组织与使用. 中国图形图像学报,2001,(10)
    [95] 苏理宏,黄裕霞. 基于知识的空间决策支持模型集成.遥感学报,2000,(4)
    [96] 孙建军等. 超文本/超媒体系统的概念、现状及发展.电子技术,1999,(8)
    [97] 孙淑扬,邱晓威. 档案计算机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8] SuperMap III 程序员参考指南.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
    [99] SuperMap III 开发教程.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
    [100] SuperMap IS 开发指南.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
    [101] 汤国安,赵牡丹.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02] 涂建光,边馥苓. 基于设计模式的组件化 GIS 软件开发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1)
    [103] 王尔琪,钟耳顺. 开放式 Internet 地图服务体系结构设计与应用.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 年会论文集
    [104] 王建华,过静君,祝国瑞等. 基于对象关系的超媒体数据模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
    [105] 王路敬等. Internet 互联网操作实用教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06] 王密等.大型遥感影像数据库的空间无缝数据组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6(5)
    [107] 王桥,吴纪桃. GIS 中的应用模型及其管理研究. 测绘学报,1997,26(3)
    [108] 王桥等.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区域规划模型及其管理. 北京:宇航出版社,1998
    [109] 王卫安,王晓艳. 用 Client/Server 数据库存储 GIS 图文数据. 微型电脑应用,1999(6)
    [110] 邬伦,张毅. 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技术.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 2
    [111] 吴晓莉. 利用遥感技术拓展城市规划数据源. 城市规划,2001∶25(8)
    [112] Weibel R. Generalization of spatial data: principles and selected algorithms, In: Kreveld M V, ed. Algorithmic Founda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er. 1997
    [113] www.datagrid.cnr.it/introdocs/DataGrid-11-NOT-0103s
    [114] www.eu-datagrid.org
    [115] www.esri.com
    [116] 肖乐斌,钟耳顺,刘纪远,宋关福.面向对象整体 GIS 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地理研究,2002∶21(1)
    [117] 肖乐斌,钟耳顺,刘纪远等.GIS 概念数据模型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5)
    [118] 谢传杰,肖乐斌. 面向对象 GIS 时空数据模型.地理研究,1998,17(增刊)
    [119] 许云涛,李华等. 多种 GIS 系统集成模式的讨论. 测绘信息与工程,1999,(4)
    [120] 阎正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1] 杨公之. 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122] 于耒, 周健民, 刘志清.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释义. 城建档案,2004,(6)
    [123] 张健挺.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若干问题探讨. 遥感信息,1998,(1)
    [124] 张犁. GIS 系统集成的理论与实践. 地理学报,1996,51(4)
    [125] 张犁等. 互联网时代的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学报,1998,27(1)
    [126] 张立,龚健雅. 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25(2)
    [127] 张立.GeoStar 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系统 GeoMeta 的实现. 测绘信息与工程,1999,(4)
    [128] 张敏等. 元数据(MetaData)的发展和相关格式.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2)
    [129] 张青年.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地图概括研究,地理研究.2001.20(5)
    [130] 张清浦等. 政府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31] 张山山等. 一种面向 GIS 的时空索引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1)
    [132] 张雪松.基于 Internet 的 GIS 与 OA 集成的某些技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9
    [133] 张永忠. 美国当代 GIS 研究的 19 个方向. 遥感信息,2001(3)
    [134] 赵锦. 面向对象的超图空间数据模型. 测绘通报,1999,(5)
    [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5
    [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5032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9
    [1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9
    [1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DA/T 19-1999.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140] 钟耳顺. 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研究报告,2001
    [141] 周素红. 阎小培.基于 GIS 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探讨.经济地理,2001:21(6)
    [142] 朱庆华等. 信息法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3] 朱翊. 空间数据的全关系化管理应用尝试.遥感信息,19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