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空间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所论空间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之外的其他人不是对地表而只是对地表上下的空间享有的独立意义上的不动产财产权。从开发利用空间的现状出发,本文试图以民法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探讨学理上存在的有关空间权的理论分歧,论述以法律调整空间权法律关系的可能性、合理性及必要性。空间权的存在既有理论上的支持,又有立法技术上的可行性,因此对空间权进行制度创设和立法构建既富有理论意义,又颇具实践价值;既能完善土地权利制度,又可使物权立法更具有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有关空间权的法律规范以及研究空间权阐明学术观点的相关资料,并运用比较方法、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资料进行整合,以达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目的。
     本文除引言与结论外,主文共有五章:
     第一章:空间权概述。文章开篇指明本文仅将空间权作为一种独立意义上的财产权利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阐述空间权是以空间为权利客体且既具物权性又有债权性的权利集合,并具体界定空间所有权、使用权、地役权、租赁权、借贷权等类型权利,指明本文着重研究具有物权性的空间权。正本清源后,分析空间权产生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既然空间权的产生有其必要性与可能性,从权利构建需具备的要素条件和法经济学角度论述空间权的构建成为本文立论的重点。该章继而阐述空间权作为一种崭新的权利类型对传统物权法理论的突破,并论证空间权的产生并没有违背"一物一权"原则和"物权法定"原则。最后,本章全面介绍了空间权的立法实践。
     第二章:空间所有权。首先区别了空间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两组概念,对其概念有一清晰地把握后,分别阐述传统民法中、土地私有制国家、我国的空间所有权。传统民法中,空间所有权包含于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表、空中和地下的所有权;土地私有制国家,确立了相对土地所有权理念,空间被横向区分,土地私有者和国家分别享有空间所有权:前者,依其对土地利用的性质与方式享有其对空间的权利,判例中将之规定为"200米",该高度或深度之外的空间由后者所有;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空间所有权主体自然与土地所有权主体同一。空间所有权人均可依其意志对空间进行排他性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第三章:空间使用权。明确空间使用权的概念与内容后,比较空间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两个概念。在我国,为保障使用权人行使权利,需划分具有整体性上下衔接的空间范围:以满足土地实际利用的空间为限默认土地使用权人享有使用权的空间范围,除法律禁止转让和土地使用权附属范围内的空间,国家享有空间使用权。
     第四章:空间地役权。引入空间概念后,地役权的范围得以扩展,能够解决权利人因空间的利用而发生的权利限制与扩张。在此前提下,分别论述空间地役权与空间使用权、相邻权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构建我国空间权的立法构想。从分析我国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相关立法入手,指明我国缺乏空间权的相关立法、学术研究、判例规则的事实与我国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不相适应,由此提出构建空间权的立法构想: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空间使用权,并具体规定其权利主体、取得及权利登记,同时要在立法中界定空间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各自享有使用权的空间范围。最后阐释了在我国立法中构建空间权的意义。
引文
中文书目
    (一)法典类
    1.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法国民法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月第1版;
    2.郑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3.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4.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5.三民书局:《基本六法》,中华民国1989年6月最新版。
    (二)书籍类
    1.王同亿主编:《语言大典》,三环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2.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第1版;
    3.孙宪忠著:《国有土地使用权财产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4.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5.梁慧星等著:《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6.[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7.[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张军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新1版;
    8.[美]伊利·莫尔豪斯著:《土地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1版;
    10.刘得宽著:《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三民书局,中华民国69(1980)年
    11月再版;
    1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12.陈华彬著:《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13.温丰文著:《现代社会与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14.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15.郑玉波著:《民法物权》,台湾三民书局77年修订十二版;
    16.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7.邓曾甲著:《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18.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19.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0.川岛武宜著,王志安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21.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22.张俊浩著:《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次修订版;
    23.郑玉波著:《民法总则》,三民书局1969年版;
    24.王利明著:《民商法研究》(第四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5.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61年11月第1版;
    26.王利明著:《民商法研究》(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27.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8.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29.弗·冯·维塞尔著:《自然价值》,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三)论文类
    1.孙宪忠著:"当代不动产法评述",载于《中国土地》1996年第5期;
    2.刘得宽著:"土地所有权理论之新展望",载于《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三民书局,中华民国69(1980)年11月再版;
    3.温丰文著:"空间权之法理",载于《法令月刊》第39卷第3期,中华民国77年;
    4.武家国著:"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表现形式",载于《法治论丛》2000年第5期;
    5.陈华彬著:"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以空间权法理之生成及运用为中心",载于《民商法论丛》(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6.向维稻著:"论构建'空间产权'的要素--兼论完善'无形资产'的权利体系",载于《科学管理研究》第15卷第6期;
    7.刘得宽著:"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者之空间所有权--公寓大厦各户之所有权形态",载于《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三民书局,中华民国69(1980)年11月再版(《法学业刊》第24卷第1期,中华民国68年);
    8.杨与龄著:"论分层地上权",载于《法令月刊》第38卷第6期,中华民国76年;
    9.曾育裕著:"中国大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改革之法经济分析",载于《中兴法学》第44期;
    10.崔建远著:"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3期;
    11.温丰文著:"区分所有权之客体",载于《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2期;
    12.叶敏著:"空间地价评估的可行性及评估方法初探",载于《中国土地》1997年第8期;
    13.李俊峰著:"地下城市·地下火车站·地下航线",载于《中国建设报》1998年9月7日第3版;
    14.郭明瑞著:"论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载于《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1期;
    15.社论:"土地立法空间分层使用应有完善立法",载于《人与地》第41期,民国76年5号;
    16.苏志超著:"土地空间权及发展权观念法制化之构想与实行",载于《人与地》第164期;
    17.苏志超著:"土地立法空间之分层使用与土地'区分所有权'之构想",载于《人与地》第41期,民国76年5号;
    18.林英彦译:"空中权之理论与运用",载于《人与地》第41期,民国76年5号;
    19.石少侠、王宪森著:"土地空间权若干问题探析",载于《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1期;
    20.黄越钦著:"住宅分层所有权之比较法研究",载于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上),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中华民国73(1984)年7月初版;
    21.贝尔曼著,戴东雄译:"德国住宅所有权法",载于《法学论丛》第13卷第1期;
    22.余能斌、王申义著:"论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载于《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
    23.王利明著:"论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载于《民商法研究》(第四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4.彭城信著:"我国土地公有制对相邻权的影响",载于《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
    25.王利明著:"空间利用权研究",载于《民商法研究》(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26.王建鲁著:“关于在我国民法中区分相邻权与地役权的思考",载于《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7.陈少英、王亚丽著:"建立我国空间权制度的法律思考",载于《山东法学》1998年第6期;
    28.黎章辉著:"空间使用权初探",载于《江西法学》1992年第6期;
    29.王泽鉴著:"附条件买卖买受人之期待权",载于《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30.刘得宽著:"德国之住居权",载于《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三民书局,中华民国69(1980)年11月再版;
    31.邱大展著:"由土地法到空间法--土地法之新方向",载于《人与地》第41期,民国76年5号。
    
    英文书目
    1. Henry Campbell Black: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 CO., 1990, 6thed;
    2. Nigel P.Gravells: Land Law: Text and Material,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5;
    3. Judith-Anne Mackenizie, Mary Phillip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Land Law, Blackstone Press Limited, 1993,4thed;
    4. Charles Harpum: The Law of Real Property, London, Sweet & Maxwell Limited, 2000, 6thed;
    5. Steven Emanuel: Torts, Emanuel Law Outlines, Inc, 1991,4thed;
    6. John Stevens, Robert Pearce, Land Law, London, Sweet & Maxwell , 1998;
    7. Kevin Gray: Element of Land Law, Butterworths, 1993, 2thed;
    8. Peter Sparkes: A New Land Law, Hart Publishing,1999;
    9. Edmund F. Ficek, Thomas P. Henderson, and Ross H. Johnson: Real Estat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10. Kate Green, Land Law, Macmilian, 1997, 3thed;
    11. Kevin Gray, "Property in Thin Air ", Cambridge Law Journal, 50(2),July 1991;
    12. Charles Donahue, ThomasE.Kauper, PeterW.Martin, Propert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and the institu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3thed.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