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价值之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音乐出现了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中外现代音乐的创作也成为当今社会上普遍议论的话题。大学生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不仅对政治体制改革、科学技术发展表现得十分关注,同时也对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的发展状况和变化情况十分关注。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接触到现代音乐作品,也必然会对现代音乐产生各种认识和想法。
     那么,如何在普通大学生中介绍现代音乐,了解现代艺术思潮,提高现代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如何引导学生研习和正确评价现代音乐作品?如何通过现代音乐文化现象,探询音乐本质,提高大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用理性的、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本文从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价值这一角度出发,认真总结了20世纪以来中、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概况,分析与总结了现代音乐文化现象和思潮,并运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普通大学生和大学音乐教师就现代音乐在普通高校的现状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的调查研究,从而论证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概况和20世纪“中国新潮”音乐的发展概况;并对中、西双方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主要时段划分、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创作手法及主要争鸣进行了总结。
     第二部分:针对现代音乐在普通高校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调查包括了对普通高校开设现代音乐课程现状,普通高校现代音乐的教学现状,大学生与现代音乐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三部分:通过总结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和中国“新潮音乐”的整体概况,分析现代音乐在普通高校的现状,论证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意义与价值,并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研习与思辨现代音乐的教学进行了思考。
Twenty--first century is a new era that the Art of music blooms with diversity. Music i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forms and its creation become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modern world. As we noticed, university students, whom concern with politics and technology, are also enthusiasti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like music, painting, and litera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tudents will generate their own idea about the contemporary music while taking their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es on music education among non-music-majored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meaningful. The researches might include how to introduce contemporary music, how to evaluate a composition, and how to penetrate through the music and get in touch with the culture.
     Thus this essay is framed into 3 parts, which include:
     Introduction of the involvement of western music and Chinese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summarization the main styles, people, compositions, techniques, contends shown up in this period.
     Presentation of a survey's result.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non-music-majored university students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music and the situation or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Analysis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survey, discussion on the val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and suggestion on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s non-music-majored class.
引文
[1] 戴嘉枋,《面临挑战的反思》戴嘉枋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 李西安主编,《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现代音乐争鸣文选 上下册(1982-2003),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国现代音乐”课题组,2004年1月。
    [3] 钱仁平,《中国新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 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3版。
    [5]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美]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汪启章,吴佩华,顾连理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北京第1版。
    [6]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7] [美]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10月北京第1版。
    [8] 钟子林编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6月北京第1版。
    [9] [德]汉斯·海因茨·施图肯什密特,《二十世纪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9月北京第1版。
    [10] 罗忠镕主编,杨通八副主编,《现代音乐欣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1] 王安国,《世纪的回眸》王安国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2] 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10月北京第1版。
    [13]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4] [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5月北京第1版
    [15] 冯兰芳,《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概况》(冯兰芳教师提供复印件)。
    [16] 伊凡·休伊特著,《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孙红杰译,杨燕迪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7] 穆礼第、李以明、伍湘涛,《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选自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辽海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8] 姚思源,《谈普通高等学校中的音乐教育》,选自姚思源著《论音乐与音乐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9] 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20] 王家祥、王同,《大学音乐基础与欣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1] 匡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22] 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
    [23] 罗小平,《谈音乐鉴赏中的期待、回味与反复品味》,《人民音乐》1997年第2期P、20。
    [24] 石惟正,《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我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1997年第8期P、32。
    [25] 范晓峰,《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观探析》,《人民音乐》1997年第10期P、26
    [26] 林俊卿,《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兼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若干设想》,《人民音乐》1997年第11期P、36。
    [27] 邢维凯,《二十一世纪音乐实践领域中的音乐美学观念》,《人民音乐》1998年第3期P、32。
    [28] 徐冬,《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国民音乐教育》,《人民音乐》1998年第12期P、2。
    [29] 于庆新,《<根植传统面向现代>——“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述评》,《人民音乐》1998年第12期P、21。
    [30] 宋瑾,《记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人民音乐》1998年第12期P、24。
    [31] 宋瑾,《音乐的“中西关系”讨论再度升温——“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1999年第1期P、30。
    [32] 魏廷格,《分歧与出路——“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音乐》1999年第2期P、2。
    [33] 《亚洲热风吹向二十一世纪——访谭盾、陈其钢》,《人民音乐》1999年第5期P、18。
    [34] 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1978—1998)》,《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
    [35] 周海宏,《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P、13。
    [36] 宋瑾,《关于“新音乐”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人民音乐》2000年第7期P、12。
    [37] 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人民音乐》2000年第12期P、30。
    [38] 宋学军,《浅析科技革命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影响》,《人民音乐》2001年第4期P、41。
    [39] 陈克秀,《新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新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座谈会”综述》,《人民音乐》2001年第8期P、32。
    [40] 杨青,《传统给了我们什么》,《人民音乐》2002年第7期P、10。
    [41] 朱敬修,《我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喜悦与思考》,《人民音乐》2002年第10期P、8。
    [42] 钱正钧,《对“新潮”音乐正面与负面意义之我见》,《人民音乐》2002年第12期P、14。
    [43] 金湘,《<蝶恋花>开香飘中外铿锵<五行>声透古今》——陈其钢其人其乐纵横谈,《人民音乐》2003年第1期P、6。
    [44] 马清,《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思考》,《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P、42。
    [45] 徐璐,《走出西方阴影——瞿小松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讲学综述》,《人民音乐》2003年第5期。
    [46] 赵宋光、金湘、乔建中、谢嘉幸,《“新世纪中华乐派”四人谈》,《人民音乐》2003年第8期。
    [47] 王瑞,《“传统与现代”,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中日友好音乐公演2002”观后》,《人民音乐》2003年第8期。
    [48] 朱践耳,《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人民音乐》2003年第8期P、10。
    [49] 谭盾,《听音寻路》,《人民音乐》2003年第11期P、20。
    [50] 李西安,《对音乐传统传承、变异与创新的再认识》,《人民音乐》2003年第12期P、19。
    [51]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人民音乐》2003年第12期P、44。
    [52] 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人民音乐》2004年第4期P、46。
    [53] 张巍,《简论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人民音乐》2004年第7期P、38。
    [54] 良友,《务实求真切莫浮躁——2004北京“现代音乐节”印象之思考》,《人民音乐》2004年第9期P、12。
    [55] 闵光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取向》,《人民音乐》2004年第9期P、54。
    [56] 丁旭东,《谭盾在回归——和李西安、梁茂春教授谈谭盾的多媒体景观音乐<地图>》,《人民音乐》2005年第3期P、4。
    [57] 徐湘,《音乐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2005年第3期P、42。
    [58] 居其宏,《新世纪创作思潮的激情碰撞——对作曲界三场辩论的回顾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年第4期P、5。
    [59] 姜万通,《运用系统科学理论 审视学校艺术教育——建立学校开放的艺术教育体系》,《人民音乐》2005年第5期P、27。
    [60] 朱敬修,《“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作品刍议》,《人民音乐》2005年第9期P、22。
    [61] 冯兰芳,裴芳,《研究、学习、思辩——现代音乐与大学生》,《人民音乐》,2006年第12期。
    [62] [英]雷金纳德·史密斯·布林德尔著,《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黄枕宇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北京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