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帝信仰在藏传佛教文化圈演化成格萨尔崇拜的文化现象解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关帝信仰不仅传到蒙族地区、甘青川藏区,由此也流传到西藏各地,并融汇于藏传佛教文化中。关帝已成为藏传佛教护法神灵体系中的一员,其形象依次转化成:护法神与战神关帝-→卫则姊妹护法神-→尚论多杰东都-→赤尊赞-→格萨尔王与财神关帝-→多闻天王-→格萨尔王;其名称依次演化成:关老爷或关云长(音译)-→云长热咱-→真日杰布(意译)-→格萨尔王。关帝首先由高僧活佛吸纳为藏传佛教护法神,继之被藏族民众转化成格萨尔,最后又在高僧智者与能工巧匠的打造下实现了“格萨尔拉康即关帝庙,格萨尔即关云长”的文化景象。这一奇妙的宗教文化现象产生于古城拉萨,并由此传播到西藏各地与甘青川藏区,乃至蒙族地区等更为广大的藏传佛教文化圈。关帝信仰在藏传佛教文化圈演化为格萨尔崇拜现象,不是关帝被误读为格萨尔,而是关帝信仰藏传佛教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异质文化本土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尽管如此,本文讨论的宗教文化现象,只是在信仰藏传佛教的信众接纳汉民族的关帝信仰这样一个特定时间与特定空间内存在着。在此时空之外的关帝信仰方式、《三国演义》等相关关帝文化与格萨尔说唱艺术、《格萨尔史诗》等格萨尔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而这些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另外,关帝灵签是关帝信仰的重要内容,随着关帝信仰在藏传佛教文化中的本土化,汉地抽签算卦的宗教仪轨也被藏传佛教接纳、吸收,并且改造、创新为藏传佛教的重要仪轨。拉萨帕玛日格萨尔拉康与功德林寺白度母殿内至今保存并使用着藏文签谱《威慑俱全真日杰布之三界明镜灵签》与《箭卦签诗预言》,笔者将这两个文本与相对应的汉文签谱《关帝灵签》、《仙姑洞灵签》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藏汉两种签谱之间的渊源关系,相同相似之处以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影射汉地儒释道文化传统与藏区佛苯宗教文化相互交流、彼此互动的历史本相。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Kuan-ti Faith not only passes to Mongolian region, Gansu-Qinghai-Tibet area, this also spread to all parts of Tibet, and blends together in the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Kuan-ti becomes a Tibetan Buddhism's protective deities. Its image transforms in turn:protective deity and war god Kuan-ti-→leam sring (Skt. Kubera)-→Zhang blon rdo rje bdud brtul-→Grib rdzong btsan-→King Gesar and God of Wealth Kuan-(?)i→Rnam thos sras-→King Gesar; its name changes in turn:K uan Lao Yah and Kuan Yunchang-→Yunchang Ra rdza -→Sprin ring rgyal po-→King Gesar. Firstly, Kuan-ti absorbed by eminent monk of living Buddha for the Tibetan protection deity, secondly, Tibetan common people transformed in to Gesar. Finally, Under the high Lama and the skillful craftsman's making, it became the cultural scene of "Gesar lha-khang is the Kuan-ti temple, Gesar is Kuan Yunchang". This wonderful religious and culture phenomenon produces in ancient city of Lhasa, and spread to other Tibetan area and Gansu-Qinghai-Tibet area, and even Mongolian and so on the wider cultural circle of Tibetan Buddhism. The phenomenon of Kuan-ti's faith changed into Gesar worship in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its not misread or confusion Kuan-ti for Gesar,but the Kuan-ti Faith transformed into Tibetan Buddhism, its also a typical localization case. Nevertheless, the phenomenon discussed by this article, only exist in special time and specific space that Tibetan Buddhism believers accepting Han nationality Kuan-ti Faith. And outside of this way, "three kingdoms" and other related Kuan-ti culture is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with Gesar traditional cultural involving Gesar spoken-word art and "Gesar epic" and so on., but these are not for this topic.
     In addition, Kuan-ti Lingqi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faith, after Kuan-ti Faith localization, Han's religious rituals of draw fortune-teller has also accepted by Tibetan Buddism and innovation as an Tibetan Buddhism rituals. Lhasa Pamari Gesar Lha-khang and Gun-De-Lin Monastery on White Tara hall saved and used the two of Tibetan language Lingqian, I am trying to do comparative study it with Chinese Lingqian. Investigate the source spectrum, the same similarit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o insinuate Han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cultural traditions with Tibetan Buddhist, Bon religious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history of interaction with each other Physiognomy.
引文
①参见张虎生 安玉琴.《从关帝庙到格萨尔拉康-信仰对象转换的个案考察》.《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
    ②参见冯智.《拉萨磨盘山关帝庙调查报告》.《藏事探索》,2004年,第9期.
    ③参见林继富.《灵性高原——西藏民间信仰源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06页.
    ④参见陈崇凯.《藏传佛教地区的关帝崇拜与关帝庙考述》.《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⑤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⑥ See Samten G Karmay, The Arrow and the Spindle, Published by Mandala Book Point Kantipath, Kathmandu Nepal. P.467
    ⑦参见谢泽福.《岭·格萨尔-藏族社会中的萨满力量》,鄢玉兰.见耿升编.《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八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60页。
    ①参见格日勒扎布.《格斯尔与关帝合二为一之迹》.《中国蒙古学》,2006年,第6期.
    ③参见任乃强.《藏三国的初步介绍》.见任新建编.《任乃强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181-196页.
    ①参见「呼和浩特」巴·布和朝鲁.《民族、宗教及政治背景下的本土神与外来神-从白哈尔、格斯尔、关帝被崇为佛教护法神的历史看文化之间的矛盾与融合》.See H.Futaki B.Oyunbilig&W.R.Shen Association for Inte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 Tokyo December 15.2007.
    ②参见角巴东朱.《考释同仁县年都呼村的格萨尔拉康》.《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藏文版,2008年,第1期.
    ③参见索南东主.《略谈来自中原的藏族护法神-关云长》.《中国藏学》藏文版,2007年,第1期.
    ①参见拙文加央平措.《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拉萨帕玛日格萨尔拉康为中心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二期.
    ①甲日巴·洛桑朗杰编.《拉萨历史文化》.拉萨:西藏新华印刷厂,第78-82页.译文参引小次多 江金·平措朗杰.《老城史话》.内部资料.第48-50页.
    ②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063页.
    ③“札什城是自康熙朝以来驻藏清军驻扎的地方,经过雍正帝时城堡式大规模建房,它成了驻扎拉萨清军的演武厅和大兵营。在这个座兵营里早自康熙年间,清军于此驻扎后,即在这座兵营中建造了关帝庙,供清兵祭拜。”参见冯智.《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历史考略》.《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①参见甲日巴·洛桑朗杰编.《拉萨历史文化》.拉萨:西藏新华印刷厂.内部资料,第78-82页.
    ②西尼崔臣.《拉萨市辖寺庙简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藏文版.第85页.
    ①色拉寺堆巴堪布嘉旺活佛·洛桑赤烈朗杰.《达擦活佛传》.功德林寺馆藏.第182-184页.此藏文木刻版由功德林寺从布达拉宫与雪印经院搜集整理印刷而来。译文参考恰白·次旦平措 诺昌·吴坚.《西藏通史松石宝串》,陈庆英.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852-853页.
    ②《达擦丹白贡布文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古籍收藏室.
    ③《西藏研究》编辑部编.《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第279-280页.
    ①丹增班觉.《多仁班智达传》.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年藏文版.第1019页。
    ②2009年7月24日,笔者拜访了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唐卡画的专家权威丹巴绕丹教授。他说:“文中噶厦卓呢是官衔,雅隆是他的奚卡,克麦绕丹林亦名贡桑孜,其大门朝西位于拉萨邦达仓南清真寺东面,汉式格萨尔唐卡是指给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画的唐卡。”
    ③东噶·洛桑赤烈.《东噶藏学大辞典》.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藏文版.第1405-1406页.
    ①参见群培.《雪域圣迹导游-拉萨地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藏文版.第71页.
    ②《西藏研究》编辑部编.《卫藏通志》.北京: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6页.
    ③西尼崔臣.《拉萨市辖寺庙简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藏文版.第86页.
    ①笔者于2005年夏季到帕玛日格萨尔拉康考察时发现,当时殿内格萨尔塑像前放有一个小的关帝塑像,询问香灯师后得知这个关帝塑像是信众送到格萨尔神像前的,并且此关帝塑像在格萨尔像前放置已有十几年之久。
    ②帕玛日格萨尔拉康即拉萨关帝庙现前使用的《森秦格萨罗布祈供文》内写道:“格萨尔是广大无边殊胜佛之共相莲花生,大发悲心能量而幻变成的色身。”《简要格萨祈文》内写道:“妙欲完满威力之战神,三怙主与莲花生之化身僧秦王,罗布占堆主神与眷属,祭祀祈供心愿皆圆满。”《格萨尔史诗》内亦有,“世界之主僧秦格萨尔王,乃是乌仗白玛(莲花生)的化身。”参见青海省民间文学研究会整理.《霍岭大战》上部.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0年藏文版.第12页.
    ③群培.《雪域圣地导游-拉萨地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藏文版.第43页.
    ①格萨尔拉康的香灯师图丹格桑,笔者请教多次,文中引用的是2008-2-16号与2009年藏历新年初一两次拜访时,香灯师讲述的内容笔录翻译整理而来。拉萨关帝庙内在格萨尔塑像前抽签算命时,根据竹签上的标记对照算卦的抽签签谱是藏文,原文分别在布达拉宫、西藏图书馆、功德林寺保留着,现在格萨尔拉康即拉萨关帝庙内正使用着根据藏族信众的特点,内容有些增减和变化的加注本藏文签谱。
    ②《西藏研究》编辑部编.《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7-289页. 械;身着铜铠与红丝大氅,脚蹬粒皮靴,双腿一屈一伸,行步姿而住。左有红面天母,肤色紫黑,金耳环,一面二臂,右手举铜剑砍向敌人,左手将三角霹雳橛抛向魔鬼,身骑食人黑熊。”参见久美却吉多杰.《藏传佛教神明大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藏文版.第1079-1080页.译文参引曲甘·完玛多杰.《藏传佛教神明大全》.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678-679页.
    ①《卫则姊妹酬忏与事业成就祈文》.哲蚌寺罗塞林印经院印刷,功德林寺馆藏.(帕玛日格萨尔拉康正在使用的祈文。)
    ②参见《赤尊赞祈文》.《五世达赖喇嘛文集》-函.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古籍收藏室.
    ③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1986年藏文版.第215页.
    ①角巴东朱.《考热贡年都部族的格萨尔拉康》.《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一期.
    ② Walther Heissig:Mongolische volksreligiose und folkloristische texte. Wiesbaden 1966.转引「呼和浩特」巴·布和朝鲁.See H.Futaki B.Oyunbilig&W.R.Shen Association for Inte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 Tokyo December 15.2007.
    ①参见陈庆英.《雪域圣僧-帝师八思巴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143-149页.
    ①明宋濂等撰.《元史》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926-1927页.
    ②参见陈庆英.《雪域圣僧-帝师八思巴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146-147页.
    [1]土观·洛桑曲吉尼玛.《煨桑祈祷关公帝君颂辞》.现藏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古籍馆藏室.
    [2]土观·洛桑曲吉尼玛.《三界命主贡玛赤尊赞祈文》.赤慈桥林寺印刷,八角街绕赛赞康馆藏.
    [3]《格萨尔冈瓦》.拉萨色拉寺属寺扎基拉康煨桑祈祷文.
    [4]局迷旁·绛阳朗杰嘉措.《僧秦格萨尔诺布祈文事业圆满》.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宁玛派寺庙的印刷版祈颂经文.
    [5]《僧秦格萨罗布祈供文》.帕玛日格萨尔拉康即拉萨关帝庙正在使用的祈文。
    [6]《察哈儿喇嘛洛桑慈成文集》(?)函,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
    [7]《达察丹白贡布文集》.雪印经院,功德林寺馆藏.
    [8]《威慑俱全真日杰布之三界明镜灵签》.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古籍馆藏室与功德林寺馆藏.
    [9]加注本《威慑俱全真日杰布之三界明镜灵签》.帕玛日格萨尔拉康正在使用的签谱.
    [10]《箭卦签诗预言》.功德林寺白度母殿正在使用的签谱.
    [11]色拉寺堆巴堪布·洛桑赤烈朗杰.《文殊化身帕索杰仲前世们的简略传记》.拉萨:布达拉宫与雪印经院印刷木刻版,功德林寺馆藏.
    [12]色拉寺堆巴堪布·洛桑赤烈朗杰.《达擦活佛传》.拉萨:布达拉宫与雪印经院印刷木刻版,功德林寺馆藏.
    [13]《章嘉·若必多吉全集》(?)函.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古籍馆藏室。
    [14]《土观洛桑曲吉尼玛全集》(?)函.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古籍馆藏室
    [15]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
    [16]司徒·确吉加措.《司徒古迹志》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9年.
    [17]赞普降白却吉丹增赤列.《世界概说》影印版.Bell Coll no 9 50.31.112 Class B Geography.
    [18]东噶·洛桑赤烈.《东噶藏学大辞典》.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19]群培.《雪域圣地导游-拉萨地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0]西尼崔臣.《拉萨市辖寺庙简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
    [21]角巴东主.《格萨尔遗迹传说》.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9年.
    [22]久美却吉多杰.《藏传佛教神明大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藏文版. 曲甘·完玛多杰.《藏传佛教神明大全》.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年.
    [23]「奥地利」勒内·德·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西藏的神灵和鬼怪》,谢继胜.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24]甲日巴·洛桑朗杰.《拉萨历史文化》.拉萨:西藏新华印刷厂,藏文版内部资料. 小次多、江金·平措朗杰.《老城史话》.内部资料.
    [25]更登.《降阳钦则文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藏文版.刘立千.《卫藏道场胜迹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6]第穆·图丹晋美嘉措.《八世达赖喇嘛传》, 冯智.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27]土观·洛桑曲吉尼玛.《章嘉·若必多吉传》.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藏文版. 陈庆英马连龙. 《章嘉·若必多吉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28]丹增班觉.《多仁班智达传》.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年藏文版. 汤池安.《多仁班智达传-噶锡世家纪实》.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29]伏藏师乌金林巴掘藏.《白玛噶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藏文版.洛珠加措俄东瓦拉.《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0]恰白·次旦平措诺昌·吴坚.《西藏通史松石宝串》.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89年藏文版. 陈庆英等.《西藏通史松石宝串》.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 汉文史料与理论资料:
    [31]《关圣帝君灵签诗集》.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教授收藏提供
    [32]《仙姑洞灵签》.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教授收藏提供.
    [33]《西藏研究》编辑.《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34]《西藏研究》编辑.「清」黄沛翘撰.《西藏图考》.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35](晋)陈寿撰(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线装书局,2008年.
    [36]「德」海西希.《西藏和蒙古的宗教》,耿升.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
    [37]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8]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年.
    [39]班班多杰.《藏传佛教哲学境界》.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0]扎洛.《菩提树下-藏传佛教文化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41]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42]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4]「意大利」马利亚苏塞·达瓦马尼.《宗教现象学》,高秉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45]陈庆英.《雪域圣僧-帝师八思巴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46]Walther Heissig. The Religions Of Mongolia. Geoffrey Samuel. London Published by Routledge & Kegan Paul. in 1980.
    [47]Samten G. Karmay, The Arrow and the Spindle, Published by Mandala Book Point Kantipath, Kathmandu Nepal.
    [48]才让.《藏传佛教中的关公信仰》.《中国藏学》,1996年,第1期.
    [49]林国平.《中国灵签研究-以福建为中心》.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厦 门大学,1998年.
    [50]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1]班班多杰.《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52]「呼和浩特」巴·布和朝鲁.《民族、宗教及政治背景下的本土神与外来神-从白哈尔、格斯尔、关帝被崇为佛教护法神的历史看文化之间的矛盾与融合》.SeeH.Futaki B.Oyunbilig&W.R.Shen Association for Inte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 Tokyo December 15.2007.
    [53]张虎生安玉琴.《从关帝庙到格萨尔拉康-信仰对象转换的个案考察》.《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
    [54]冯智.《拉萨磨盘山关帝庙调查报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4年,第4期.
    [55]索南东主.《略谈来自中原的藏族护法神——关云长》.《中国藏学》藏文版,2007年,第一期.
    [56]角巴东朱.《考释同仁县年都呼村的格萨尔拉康》.《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藏文版,2008年,第一期.
    [57]苏发祥.《扎基寺木匾考释》.《西藏研究》,2005年,第3期.
    [58]林继富.《从传说到信仰-西藏关羽信仰的演化脉络》.《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