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8年,英国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它涵盖了建筑、艺术与古玩、工艺、设计、广告、时尚设计、电影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设计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广播等十三个产业部门。近年来,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变革关键钥匙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创意产业能够创新和改善生产力的理念,现在已应用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对于我国来说创意产业还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国内对创意产业理论的研究水平都还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
     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创意及创意产业的概述;二、西方国家对创意及创意产业的保护实践;三、我国对具体热点问题的保护实践;四、对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论文的前言部分主要论述了创意及创意产业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点,西方国家已经确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引出了我国应当建立对创意及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迫切性,提出探讨创意及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深远意义。
     第一部分是“创意及创意产业的概述”,在对其法律概念的提出和界定的基础上,进行法律特征分析及法律分类论述。认为创意的实质是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并在传统知识产权范畴内对其具有的法律特征展开探讨。具体阐述了创意的分类及各国对创意产业的分类,并对重点创意行业的创意法律特征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是“西方国家对创意及创意产业的保护实践”,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创意产业的财产权保护模式、契约合同模式以及商业秘密保护模式三大类保护模式,并进行了相关评析。
     第三部分是“我国对具体热点问题的保护实践”,对我国创意及创意产业具体热点问题即管理模式创意产业、数字技术结合网络文化所产生的创意产业以及文化产业衍生产品创意产业的保护实践进行评价和探讨。
     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分析了我国现行保护途径和不足,并对未来保护模式的建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本文笔者采用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文献分析:收集并总结和本论文有关的相关文献,尤其是国外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借鉴相关的观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实证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意义创意产业进行深入的原理分析及现行法律保护依据分析,验证理论基本结论并结合实际提出意见。
     交叉研究:本文涉及到一些关联学科,在研究创意产业界定及基本理论时参考了社会经济学基本理论,在研究我国现行保护模式时参考了产业经济学价值链理论。
     本研究对象在知识产权界属于前沿性课题,同时由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特别是国内的实践案例有限,笔者的研究多带有个人主观推断而实证不足,这是本次研究的欠缺之处,相信随着中外相关研究及实践的增多,笔者的不足之处也是今后希望能有所改进之处。
In 1998, Britain first put forth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y. It covers 13 aspects, such as advertising, architecture, art and antiques markets, crafts, design, fashion design, film & video, interactive leisure software, music, performing arts, publishing, 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 television and radio, etc.. In recent years, creative industry is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keys to economic changes, so many countries and areas have made creative industry as the strategic and principal industry, and taken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impel development. A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it is now use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China, the creative industry is a relatively new concept , and the domestic study level on theories also lags behind the practice.
     The thesis, besides preface and conclusion, concludes four parts: first, the summary of original idea and creative industry; second, protected practice of original idea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rd, the protected practice of specific hot issues of our country; fourth, the advice of creative indust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our country.
     The preface of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original idea and creative industry have become the emphasis of today'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Western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their protect strateg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t leads to the urgency that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protected mode of original idea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brings forward th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f discussing the protected mode of original idea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reative industry.
     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original idea and creativ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putting forward and limiting of its law concept, it analyses leg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s legal classification. The essence of creativity is a creative intelligence achievement or the information which has certain values. It makes a discussion in the range of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t specifically expoun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original idea and classification of creative industry in each country, and accounts for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original idea industries.
     The second part is protected practice of original idea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western countries. It introduces three protecting model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cluding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model, contract protection model, and trade secrets model .And it makes a related evaluat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otected practice of specific hot issues of our country. To evaluate and explore specific hot issues on original idea and creativ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such as creative industry of management model, creative industry by integrating digital technology with net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y of derivative products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dvice of creative indust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our country. It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tect channel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hortage, and makes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protect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dopted the following main methods:
     Document analysis: Collect and summari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especially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abroad. Throug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It borrows the related views and the thought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Demonstration analysis : Choose the representative creative industry to conduct in-depth principle analysis and the existing legal protection analysis. It validates the basic conclusion of the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an opinion with the practice.
     Crossover study: This paper involves some related disciplines. It makes reference to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o-economics when studying the limit and basic theory of creative industry. It makes reference to value chain theories of Industry Economics when studying the existing protected mode in China.
     This research object belongs to top subject of this field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ed research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 in particular the practice cases of the domestic are limited. With more personal assertions, the author's research is lack of demonstration. This is the shortage of the study. It is believed that with more and more related research and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adequacy of the author is also the place which hope to have an improvement in the future.
引文
[1]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2]参见张庆盈《文化、创意、财富与创意的法律保护》,载《东岳论丛》2006年第4期。
    [1]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载华尔街电讯网:http://creative.wswire.com/htmlnews/2006/09/30/706806.htm,2007年3月26日访问。
    [2]新浪财经:《创意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跨越》,载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105/14262251488.shtml,2007年3月26日访问。
    [3]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4]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5]参见UNCTAD,Enhancing the Creative Economy:Shaping an International Centre on Creative Industries,by UNCTAD,18-20 April 2005 edit,Brazil,原文:Creative industries are at the center of both the prospects and the challenges,as they combine the forces of culture,international trad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market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参见[澳]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包建女、李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2]参见东方视觉:《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载东方视觉网:http://www.ionly.com.cn/nbo/news/info9/20060205/155452.html,2007年3月26日访问。
    [3]参见东方视觉:《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载东方视觉网:http://www.ionly.com.cn/nbo/news/info9/20060205/155452.hanl,2007年3月26日访问。
    [4]参见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1]新浪财经:《Simplicio:创意经济就是要用知识产权创造新价值》,载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70525/11183629981.shtml,2007年8月26日访问。
    [2]参见孙延海《刍议创意的本质、意义及种类划分》,载2007年05月30日《中国信息报》。
    [3]参见长城战略咨询《认识创意产业》,载2007年8月20日《新经济导刊》第113期。
    [4]参见[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1]参见乐景彭主编《创意产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62页。
    [2]参见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页。
    [1]参见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2]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3-77页。
    [3]参见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页。
    [1]参见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2]参见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2001,载http://www.culture.gov.uk/Reference_library/Publications/archive_2001/ci_mapping_doc_2001.htm及延伸的Part 2,Advertising,Music,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2007年8月26日访问.
    [1]参见郭庆存主编《知识产权法学》,山东大学法学院组编内部出版2002年版,第12页。
    [2]参见沈苹《电视节目形式创意的版权保护》,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3期。
    [3]参见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1]参见[美]费尔顿《广告创意与文案》,陈安全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2]参见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2页。
    [1]参见武步云《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200页。
    [2]参见[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3]参见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1页。
    [4]参见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1]参见王太平《创意的法律保护模式及其法律制度设计》,载《民商法前沿》,2004年卷。
    [2]参见林哲《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法权哲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46页。
    [3]参见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6页。
    [1]参见美国联邦法典:CONSOLIDATED PATENT LAWS Act of 1790,35 U.S.C.101原文:Inventions patentable.Whoever invents or discovers any new and useful process,machine,manufacture,or composition of matter,or any new and useful improvement thereof,may obtain a patent therefor,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title.
    [2]参见Georges Koumantos,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formation Law,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Hague(1998)。
    [3]参见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4]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3页。
    [1]参见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2]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1-53页。
    [3]参见罗勇《创意的合同保护》,载《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第10期。
    [4]王太平:《创意的法律保护模式及其法律制度设计》,载《民商法前沿》,2004年卷。
    [1]王太平:《创意的法律保护模式及其法律制度设计》,载《民商法前沿》,2004年卷。
    [2]参见[美]A·L·科宾著《科宾论合同》(一卷版/上册),王卫国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1页。
    [3]参见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1]参见罗勇《创意的合同保护》,载《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第10期。
    [1]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2]参见柯冬英、俞静尧《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研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参见巫玉芳《美国互联网上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简介(下)》,载《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4期。
    [1]参见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管理》,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2]参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与律师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次,第236页。
    [1]参见《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管理》,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官方网站:htt://www.ccnt.gov.cn/xwzx/whbzhxw/t20070828_44297.htm.
    [2]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1]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2]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页。
    [1]参见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
    [1]参见张庆盈《文化、创意、财富与创意的法律保护》,载《东岳论丛》2006年第4期。
    [2]参见[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3]参见潘瑾、陈晓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探讨》,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1]参见王平、谭松平《舞台服装及其设计草图的著作权保护》,载2003年1月17日《中国知识产权报》。
    [1]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1]参见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2]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261页。
    [3]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
    [4]参见崔立红、王延政《影音制作品著作权制度探悉》,载《中国版权》2005年第2期。
    [1]参见贾晓燕、封延会《论创意的法律保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5-413页。
    [2]参见王太平《创意的法律保护模式及其法律制度设计》,载《民商法前沿》,2004年卷。
    [3]参见Wendy J.Gordon,A Property Right in Self-Expression:Equality and Individualism in the Natural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Yale Law Journal 1564-1565(1993).
    [1]参见冯晓青《论知识产权的若干限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参见巫玉芳《美国互联网上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简介(下)》,载《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4期。
    [3]参见蒋红珍《专利保护:电子商务网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载《云南法学》2002年第1期。
    [4]参见杨丽《论网络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
    [1]参见柯冬英、俞静尧《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研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51页。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郭庆存主编《知识产权法学》,山东大学法学院组编内部出版,2002年版。
    [7]乐景彭主编《创意产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管理》,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与律师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0]武步云《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12]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林哲《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法权哲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张庆盈《文化、创意、财富与创意的法律保护》,载《东岳论丛》2006年第4期。
    [16]沈苹《电视节目形式创意的版权保护》,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3期。
    [17]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18]王太平《创意的法律保护模式及其法律制度设计》,载《民商法前沿》,2004年 卷。
    [19]罗勇《创意的合同保护》,载《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第10期。
    [20]巫玉芳《美国互联网上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简介(下)》,载《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4期。
    [21]崔立红、王延政《影音制作品著作权制度探悉》,载《中国版权》2005年第2期。
    [22]柯冬英、俞静尧《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研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3]蒋红珍《专利保护:电子商务网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载《云南法学》,2002年第1期。
    [24]杨丽《论网络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
    [25]潘瑾、陈晓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探讨》,载《知识产权》2006年2期。
    [26]贾晓燕、封延会《论创意的法律保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7]冯晓青《论知识产权的若干限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8]孙延海《刍议创意的本质、意义及种类划分》,载2007年05月30日《中国信息报》。
    [29]长城战略咨询《认识创意产业》,载2007年8月20日《新经济导刊》。
    [30]王平、谭松平《舞台服装及其设计草图的著作权保护》,载2003年1月17日《中国知识产权报》。
    [31]《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管理》,载中国文化部官方网站:http://www.ccnt.gov.cn/xwzx/whbzhxw/t20070828_44297.htm。
    [32]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载华尔街电讯网:http://creatire.wswire.com/htmlnews/2006/09/30/706806.htm。
    [33]新浪财经:《创意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跨越》,载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105/14262251488.shtml。
    [34]新浪财经:《Simplicio:创意经济就是要用知识产权创造新价值》,载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70525/11183629981.shtml。
    [35]东方视觉:《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载东方视觉网:http://www.ionly.com.cn/nbo/news/info9/20060205/155452.html。
    [36]董华春《论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和立法完善》,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66066
    [37][澳]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包建女、李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8][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2006年版。
    [39][美]费尔顿《广告创意与文案》,陈安全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0][美]A·L·科宾著《科宾论合同》(一卷版/上册),王卫国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1][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4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UNCTAD,Enhancing the Creative Economy:Shaping an International Centre on Creative Industries,by UNCTAD,18-20 April 2005 edit,Brazil。
    [44]CONSOLIDATED PATENT LAWS Act of 1790,35 U.S.C.101。
    [45]World Trade Organization,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rticle 39.(1993)。
    [46]E.I.DuPont deNemours & Co.v.Christopher,431 F.2d 1012(Sth Cir.1970),cert.Denied,400 U.S.1024(1971).
    [47]Wendy J.Gordon,A Property Right in Self--Expression:Equality and Individualism in the Natural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Yale Law Journal 1564-1565 (1993).
    [48]Georges Koumantos , 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formation Law , 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 Hague (1998) .
    [49]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2001, http://www. culture, gov. uk/Reference_library/Publications/archive_2001/ci_ mapping_doc_2001. htm 及延伸的 Part 2 Advertising , Architecture , Art and Antiques Markets , Crafts , Design , Designer Fashion , Film & Video , interactive Leisure Software ,Music , Performing Arts ,Publishing ,Software & Computer Services , Television and Radio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