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育人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改造人特别是人的主观世界,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而社会和谐与否又深刻影响其教育的有效性,社会和谐则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合理配置、人的思想能积极转变、社会凝聚力能显著增强。因此,在现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文章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历史发展出发,总结出了中外思想家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面的探讨及对现今中国的启示;分析了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离不开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论证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变化带给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巨大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充分发挥有效性的各种途径和措施;尝试着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进一步拓展。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s an education activity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a certain stage. In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ople's subjective world, achieving their own harmony,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entire social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is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 social harmony will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people can actively change the ideological, social cohesion can be enhanced markedly.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focu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ts effectiveness.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base on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 effectiveness, summed up by Chinese and foreign thinker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e and inspiration to today's China, and analyzed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utual relations, and elaborated the effectiveness' exer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ldn't be separated from social harmony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couldn't do without the effectiveness' improv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monstrated the tremendous impact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environment cha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appeared contradictions because it ,and probed into the various ways and measures of fully exer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ttempted to put forward more deploit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引文
[1]《论语·颜渊》
    [2]《孟子·滕文公上》
    [3]《荀子·仲尼》
    [1]《论语·为政》
    [2]《墨子·经说下》
    [3]《贾谊新书·大政下》
    [4]《汉书·董仲舒传》
    [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奏札·戊申延和奏札一》
    [6]《王阳明全书·传习录中》
    [7]《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8]《淮南子·原道训》
    [1]《淮南子·修务训》
    [2]《朱子语类》卷十三
    [3]《明夷待访录》
    [4]《亭林文集》卷三
    [5]《日知录》卷七
    [6]《亭林文集》卷四
    [7]《文集》六,《答友人论学书》
    [8]《日知录》卷十三
    [9]《礼记·中庸》
    [10]《孟子·公孙丑下》
    [1]《墨子·所染》
    [2]同上
    [3]《贾谊新书·制不定》
    [4]《淮南子·主术训》
    [5]《日知录·直言》
    [6]《日知录·清议》
    [1]《日知录·名教》
    [2]《论语·雍也》
    [3]《墨子·公孟》
    [4]《春秋繁露·立元神》
    [5]《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6]《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杂著·周礼三德说》
    [7]《焚书·读史·贾谊》
    [8]《颜元集·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教及门第》
    [9]《论语·述而》
    [1]《汉书·贾谊传》
    [2]《张载集·正蒙·中正》
    [3]《张载集·语录下·语录抄七则》
    [4]《思问录·内篇》
    [5]《颜元集·存学篇·学辨一》
    [6]《论语·阳货》
    [7]《荀子·性恶》
    [8]《淮南子·原道训》
    [9]《淮南子·泰族训》
    [10]《春秋繁露·实性》
    [1]《孟子·公孙丑上》
    [2]《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3]《张载集·正蒙·中正》
    [4]《张子正蒙注·中正篇》
    [5]《王阳明全书·答黄以方问》
    [6]《明灯道古录》卷上
    [7]《论语·学而》
    [8]《论语·为政》
    [9]《荀子·性恶》
    [1][美]列奥·施特劳斯·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学说史》[M],上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1][美]帕特丽夏·怀特:《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4页。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4-65页。
    [6]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5-276页。
    [7]转引自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92页。
    [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4页。
    [1]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6页。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72-573页。
    [3]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2-83页。
    [4]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6页。
    [5]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20页。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5页。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0-371页。
    [3]《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1页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14-515页。
    [2]乔治·霍兰·萨拜因等:《政治学说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8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1]靳诺 郑永廷 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第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
    [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1]《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1-8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2]《周易·乾·语》
    [3]《礼记·中庸》
    [1]《论语·子路》
    [2]《论语·子路》
    [3]《孟子·公孙丑下》
    [4]《孟子·离娄上》
    [5]《荀子·王制》
    [6]《荀子·荣辱》
    [1][波]沃·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7页。
    [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页。
    [1][美]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65页。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8页。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1]《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13页。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1]转引自陈太一、陈常嘉:《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胡子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陈成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孟伟 张岩鸿 王连喜:《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靳诺 郑永廷 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赵渭荣:《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罗国杰 夏伟东:《以德治国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华琪:《思想工作创新谈解放军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贺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成文 谭骁彧:《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一个政策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王岗峰:走向和谐社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邓伟杰:《和谐社会笔记》.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李普赛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5期
    鄢本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代困境及超越》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0月
    彭庆红:《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2001年第2期
    刘龙昌:《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及对策》湖湘论坛2005年第3期
    曹霞富:《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影响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丁贞权:《和谐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第2期
    陆志荣 邓云晓:《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经济师 2006年第9期
    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理论战线 2005年第5期
    张善喜 刘永红 王莉花:《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徐晓萍 范宝华:《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几点思考》社科纵横 2004年第2期
    陈雪琴:《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
    王艳:《试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10月
    朱耀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基于一种历史的考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第1期
    刘新庚 罗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新探》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第3期
    潘敏 陈中润 于朝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第3期
    唐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探索》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6月
    陈连根:《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9月
    陈惠雄:《快乐、广义消费与和谐社会模式的建构》科技导报 2004年第9期。
    吴兰丽、田伟宏:《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