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唐代江南地区园林与文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江南地区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在唐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与长安、洛阳并举的唐园聚集地,江南地区园林建立在优势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氛围基础之上,既是对六朝已有园艺技巧的总结继承,又为宋及后世园林的发展铺就了道路,实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纵向上,唐代江南私家园林受经济、文化、移民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前期少、后期激增的特点,寺观园林则在前期余绪和会昌法难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前期数量明显多于后期的情况。横向上,唐代江南园林不仅具有分布广、种类多的整体性特征,还和而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本土文化积淀、外来文化输入等因素的作用下,存在着较大的州道分布差异。
     文因景成,景借文传。明丽秀美的水之气息和声色形态赋予唐代江南园林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文学创作与文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园林景象不仅激发创作灵感,更成为文人们寓情言志的载体。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衙署园林、公共园林各具风貌,为文人宴游享乐、琴茗雅聚、读书习业、体玄悟道、高卧闲眠、服药渔钓、时空感怀的极佳场所。
     本文从文化学、历史学、文学、园林学等角度出发,通过对现存史料文献的爬梳整理,厘清唐代江南地区园林的源流及发展脉络,进而探讨其分布、特色、文人在园林中的生活创作、园林对士人心态的宣教陶冶等问题,力求在阐释唐人营园体验的同时,客观展示出唐人笔下、画中、心中的江南园林风貌,还其本真面目。
The South of Yangzi River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ang Dynasty history, by its unique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al influence. As the accumulation place which is like the Changan and Luoyang, the gardens in the South of Yangzi River area were established in superiority physical geography and humanities atmosphere foundations. It was not only the garden skill summary to the Six Dynasty, but also paved the path for Song Dynasty and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e gardens in the South of Yangzi River area linked the preceding with the following crucial phase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history actually.
     For vertical, the private gardens in South of Tang had shown the feature that less in early and more in late, which were effected with economy, culture, immigrant and so on. Under the dual role of early influence and suppression of Buddhism in HuiChang, the temple gardens perform the situation that the early is actually more than the late. For horizontal, the gardens in South of Tang not only not only have integrit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widespread and various, but also hav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which were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umul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import of foreign culture, etc.
     The landscape and literature promote each other actively. The elegant breath of the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entrusts with the garden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hich making it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writer's life. Garden scene excited inspiration, and became the vector of expression of writer's feeling. The private garden, temple garden, government garden and public garden in Southern part has each style, which was the excellent place of writer's feast, drinking, meeting, studing, enlightenment, sleeping, fishing and recollection space.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cultural science, history, literature, garden study and so on, through the reorganization with extant historical data, clearing off the source and the development vein with the garden in this area. And then, discussing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the characteristic, the writer's life and creation in garden, the influence on 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s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duct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this paper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explain the experience which is the Tang Dynasty person to build the garden and objectively demonstrate the style of garden in these people's writing and hearts.
引文
①童雋《江南园林志》(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3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13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268页。
    ④(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36页。
    ⑤(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96页。
    ⑥(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97页。
    ⑦(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五《蜀志》第五《诸葛亮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44页。
    ①(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五四《吴志》第九《鲁肃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51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二,杜牧《送刘秀才归江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75页。
    ③(清)魏禧《魏叔子日录》卷二《杂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74页。
    ④(梁)沈约《宋书》卷二七《志》第一七《符瑞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82页。
    ⑤(梁)沈约《宋书》卷一一《志》第一《志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05页。
    ⑥(唐)姚思廉《陈书》卷一九《列传》第一三《虞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260页。
    ⑦史为乐《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078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二五,王维《别綦毋潜》,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245页。
    ⑨(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三,李白《江南春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68页。
    ⑩(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九二,殷尧藩《帝京二首》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566页。
    ①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48页。
    ②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70页。
    ③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97页—第798页。
    ④此研究范围的确定又参:景遐东《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3届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论文。
    ①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2页。
    ②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①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序言》(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9页。
    ②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页。
    ③(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二《平江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32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二八,陆龟蒙《和袭美重玄寺双矮桧》,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213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二六,权德舆《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656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八六,张籍《送辛少府任乐安》,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352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八四,张籍《江南春》,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303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三六,许浑《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其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113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五,皎然《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171页。
    ①(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四三八,韦夏卿《东山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473页。
    ②(汉)赵哗《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76页。
    ③(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六《绍兴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5页。
    ④(宋)苏轼《苏轼文集》卷一一《墨妙亭记》,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54页。
    ⑤(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四八六,权德舆《论江淮水灾上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962页。
    ①(明)计成《园冶》卷三《选石·太湖石》,北京:中国城市建设出版社,1957年,第241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太湖石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910页。
    ③(宋)杜绾《云林石谱》上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④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⑤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5页。
    ⑥(清)陈扶摇《秘传花镜》伊钦恒校注,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第189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零,李白《过崔八丈水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40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一,方干《盐官王长官新创瑞隐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81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四,李白《题金陵王处士水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74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第六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270页。
    ③(梁)沈约《宋书》卷五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40页。
    ④(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五二九,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372页。
    ⑤(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六六,白居易《苏州刺史谢上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774页。
    ⑥(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四十《有美堂记》,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585页。
    ⑦(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五《江阴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0页。
    ⑧(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七《庆元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页。
    ①(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五六六,韩愈《考功员外卢君墓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731页。
    ②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
    ③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页。
    ④(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四年,第18页。
    ⑤(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三三《世袭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771页。
    ①(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南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一零六《吴王濞》第四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821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第一一八《淮南衡山》第五八,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098页。
    ④(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一《临安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3页。
    ⑤(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九《瑞安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49页。
    ⑥高成林《评江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1999年第5期。
    ⑦(唐)姚思廉《梁书》卷第八《列传》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7页。
    ①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页。
    ②(唐)陆广微《吴地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0页。
    ③(汉)袁康《越绝书》卷二《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页。
    ④(唐)陆广微《吴地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8页。
    ①(汉)赵哗《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28页。
    ②(汉)班固《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363页。
    ③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页。
    ④(梁)沈约《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734页。
    ⑤(南朝)庾信《庾子山集注》卷一《小园赋》,许逸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2页。
    ⑥(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二一《文惠太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401页。
    ⑦(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一《高帝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9页。
    ⑧(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一四《园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5页。
    ①(梁)沈约《宋书》卷九三《戴顒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77页。
    ②(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三《水石》,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页。
    ①(南朝)庾信《庾子山集注》卷一《小园赋》,许逸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9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太湖石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910页。
    ③(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六《南山胜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8页。
    ④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368页。
    ①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64页。
    ②此统计得益于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两书中的详细考订。
    ③此法参考:左鹏《论唐代长安的园林别业与隐逸风习》,《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④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32页。
    ⑤(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零八,李德裕《平泉山庄诫子孙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267页。
    ①参见严耕望《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第367—-424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三二五,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於韦氏逍遥谷宴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295页。
    ③(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一七零《裴度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432页。
    ①(唐)姚思廉《梁书》卷三《武帝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6页。
    ②(唐)姚思廉《梁书》卷三《武帝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2页。
    ③(唐)姚思廉《梁书》卷四零《到溉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569页。
    ④(梁)沈约《宋书》卷八七《萧惠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00页。
    ①(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三八《萧颖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667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二,杜牧《江南春绝句》,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64页。
    ③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九四,崔峒《登蒋山开善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343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八二,李绅《望鹤林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487页。
    ⑥(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五三,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810页。
    ⑦(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五三,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810页。
    ⑧(宋)司马光等撰,(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015页—第8016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三九,李建勋《金陵所居青溪草堂闲兴》,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425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九,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41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三,杜牧《题元处士高亭(宣州)》,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83页。
    ④(宋)李防《太平广记》卷二三六《安乐公主》,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817页。
    ①(宋)李防《太平广记》卷四零五《李德裕》,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217页。
    ②(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一七零《裴度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432页。
    ③杨鸿勋《江南园林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页。
    ①(宋)韩拙撰《韩氏山水纯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②(宋)韩拙撰《韩氏山水纯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九九,姚合《买太湖石》,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676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五七,白居易《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188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零,皮日休《太湖诗·太湖石》,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41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九,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41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三,杜牧《题元处士高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83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二,皮日休《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欵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60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四,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75页。
    ③马得志《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考古》1959年第10期。
    ④(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84页。
    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22页。
    ⑥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01页。
    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页—第22页。
    ①(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一四《建康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234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一,李白《金陵三首》其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47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九六七,阙名《禁园户盗卖私茶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042页。
    ①(唐)陆羽《茶经》卷八《之出》,傅树勤、欧阳勋译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9页—第71页。
    ②(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十八,(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第6884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一六,武元衡《送陆书还吴》,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553页。
    ④(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六《越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18页。
    ⑤(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⑥(汉)刘向《战国策》卷二零《赵策三》,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67页。
    ⑦(唐)陆羽《茶经》卷四《之器》,傅树勤、欧阳勋译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6页。
    ⑧(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卷九《瑞安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56页。
    ⑨(唐)魏征等《隋书》卷七六《文学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730页。
    ①(晋)陆机《陆机集》卷六《吴趋行》,金涛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2页。
    ①(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五一九,梁肃《吴县令厅壁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273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五二九,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370页。
    ①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序言》(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四九四,权德舆《许氏吴兴溪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043页—第5044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冷泉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910页。
    ①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92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一八一,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842页。
    ③(梁)刘勰《文心雕龙》卷十《物色》第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63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七五,孟郊《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214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一,方干《题越州袁秀才林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78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一九,胡骈《经费拾遗旧隐》,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257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九,刘长卿《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30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二,皮日休《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欺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61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八,崔融《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北景:中华书局,1960年,第765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八二,李绅《望鹤林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487页。
    ①(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609页。
    ②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①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十七,严维等《严氏园林》,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90页。
    ②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十七,颜真卿、陆羽等《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83页。
    ③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十七,张叔政、严维等《花岩寺松潭》,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908页。
    ④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页。
    ⑤(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范祥雍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206页。
    ⑥(晋)石崇《思归引序》,《文选》卷四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42页。
    ⑦(晋)孙绰《遂初赋序》,(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80页。
    ①(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零五,刘禹锡《澈上人文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114页。
    ①(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杭州灵隐寺道标》,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74页一第375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八三,穆员《鲍防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8190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九四,皎然《安吉崔明甫山院联句一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938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九四,皎然《渚山春暮,会顾丞茗舍,联句效小庾体》,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935页。
    ①(宋)宋敏求《长安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第191页。
    ②(唐)慧立、彦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孙毓棠、谢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14页。
    ③(宋)宋敏求《长安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第160页。
    ④(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顾澄甫、何泉达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8页。
    ⑤(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五一八,梁肃《游云门寺诗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264页。
    ⑥(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二六二,李邕《国清寺碑并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661页。
    ①(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第二,徐震堮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7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九二,韦应物《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77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八一,李绅《忆登栖霞寺峰》,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471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五,皎然《劳山忆栖霞寺道素上人久期不至》,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184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198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晦日陪颜使君白蘋洲集》,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05页。
    ③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27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夏日题桐庐杨明府纳凉山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01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09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三八,储光羲《京口题崇上人山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03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九,韦应物《送丘员外还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38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四八,方干《镜中别业二首》其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43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一,方干《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72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九零,李郢《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860页。
    ⑥(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四,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75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六五,罗隐《南园题》,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617页。
    ⑨(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四,皮日休《褚家林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91页。
    ①(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南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5页—第16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三,皮日休《闻鲁望游颜家园林病中有寄》,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73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九三,韦应物《新理西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89页。
    ④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十,张祜《奉和浙西卢大夫题假山》,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06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零六,李嘉祜《送韦邕少府归钟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145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五一,刘长卿《三月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皇甫冉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72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一八,孙逖《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89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九一三,子仪《白鹤寺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510页。
    ④(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三零四,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089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二六,权德舆《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656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八,刘长卿《寄灵一上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15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一零,张祜《题润州金山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818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七一,唐彦谦《游清凉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675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三零,崔颢《游天竺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22页。
    ⑤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11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九九,姚合《题僧院引泉》,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676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二五,陆龟蒙《同袭美游北禅院(院即故司勋陆郎中旧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181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三,皮日休《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78页。
    ⑨(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九二,杜荀鹤《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952页。
    ⑩(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三,白居易《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957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四七,齐己《与节供奉大德游京口寺留题》,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593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二七,舒元舆《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491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三零,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523页—第7524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六,白居易《答微之夸越州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999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九四,崔峒《题桐庐李明府官舍》,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347页。
    ①(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页。
    ②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9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五三六,张友正《歙州披云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442页。
    ④(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三三八,颜真卿《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429页。
    ⑤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9页。
    ①(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912页。
    ①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②(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③(春秋)孔子《论语·先进》,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19页。
    ④(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零,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68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五零,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074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一零,元稹《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558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四,白居易《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967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四,杜牧《遣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598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四,白居易《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598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一零,张祜《陪范宣城北楼夜宴》,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806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09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09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一八,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92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六八,耿湋《雪后宿王纯池州草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981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二一,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旧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634页。
    ⑥(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零一《文艺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739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二六,贯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22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九七,韦庄《题姑苏凌处士庄》,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020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六九,李群玉《游玉芝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594页。
    ②(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三七七,柳识《琴会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827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三七七,柳识《琴会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827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五零,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074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五七,刘禹锡《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其词逸而高吟咏不足昔柳吴兴亭皋陇首之句王融书之白团扇故为四韵以谢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019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四,白居易《崔湖州赠红石琴荐焕如锦文,无以答之,以诗酬谢》,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968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三六,聂夷中《题贾氏林泉》,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299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七,白居易《宿灵岩寺上院》,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033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四七,李中《赠钟尊师游茅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511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一九,胡骈《经费拾遗旧隐》,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527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零九,皮日休《二游诗·任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29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一,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51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二,方干《赠天台叶尊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83页。
    ⑥(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九《土物》,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29页。
    ⑦(梁)萧绎《金楼子》卷六:“綯中有银瓮一枚,贮山阴甜酒。”(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13页)可见,其时已经开始用银器杀菌贮酒,保鲜防腐。此酒采用自然发酵法酿造,以糯米为原料,小麦为曲种,鉴湖水为水料。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八二,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54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二一,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旧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634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零三,周贺《春日重至南徐旧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726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零,杜牧《题池州弄水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47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八一,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题惠山寺书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473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零六,章孝标《题杭州樟亭驿》,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758页。
    ⑦(唐)封演撰《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1页。
    ⑧(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一七三《李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504页。
    ⑨顾渚紫笋茶以明月峡茶为上品,《嘉泰吴兴志》卷四载:明月峡“在长兴县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流,巨石飞走。断崖乱石之间,茶茗业生,作为绝品。”(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七六,郑谷《峡中尝茶》:“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742页)
    ⑩(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五《江南东道七·睦州》将鸠坑团茶列为当地土产。《叙诸茶品目》、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均将鸠坑团茶列为全国名茶之列。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八,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25页)
    ②(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零三《江南西道一·宣州》:“鸦山出茶,尤为时贵。”(王文楚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050页)陆羽《茶经》亦云:鸦山茶味与蓟州同。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五,皎然《送许丞还洛阳》:“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 (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179页),又见《全唐诗》卷八二一,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60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二三,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652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二五,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二首》其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185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四九,李中《宿青溪米处士幽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532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二一,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60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六三,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099页。
    ⑨(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八,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因寄元居士晟》,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25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四六,齐己《过陆鸿渐旧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569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三七,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28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三,皮日休《太湖诗·孤园寺(梁散骑常侍吴猛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40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三六,贯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22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三七,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28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三四,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即皎然旧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093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五零,若水《题慧山泉》,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628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六一,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084页。
    ⑨(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59页。
    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页。
    ②(宋)王谠《唐语林》卷四,周勋初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70页。
    ③(唐)杜佑《通典》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19页。
    ④(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七二四,李骘《题惠山寺诗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453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九七,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025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六六,湛贲《别慧山书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294页。
    ⑦(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二十七《古迹》,北京:中华书局,第204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零七,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134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零六,李嘉祐《送韦邕少府归钟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145页。
    ②候迺慧《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湾:东大图书出版社,1991年,第321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五六,马戴《寄云台观田秀才》,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452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八六,刘沧《赠天台隐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794页。
    ⑤(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04页。
    ⑥(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594页。
    ①(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608页—第5609页。
    ②(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609页。
    ③(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611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二六,陆龟蒙《和袭美褚家林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196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八五,鲍溶《宣城北楼,昔从顺阳公会于此》,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515页。
    ⑥(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912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一七,皎然《题周谏别业(予寺与周生所居俱临苕水)》,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209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九零,李郢《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853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一四,朱庆馀《杭州卢录事山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872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七,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114页。
    ③(春秋)孔子《论语·泰伯》,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2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九,刘长卿《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第1530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九,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41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零,方干《题长洲陈明府小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65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二六,王维《终南别业》,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276页。
    ④候迺慧《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湾:东大图书出版社,1991年,第349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三,方干《许员外新阳别业》,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276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二,皮日休《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欵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61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八九,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913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三七,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五,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26页。
    ⑨(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四八,尚颜《寄方干处士》,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600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三四,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即皎然旧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093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零九,灵一《赠灵澈禅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130页。
    ③(晋)戴逵《闲游赞序》,(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2250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三七,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26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零九,皮日休《二游诗·任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29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三,宋之问《灵隐寺》,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53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三,方干《李侍御上虞别业》,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99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七,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114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一一,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831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三,皮日休《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其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78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二六,陆龟蒙《和袭美冬晓章上人院》,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191页。
    ①(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九“重玄寺药圃”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15页。
    ②张静《唐诗与药》,西安:西北大学,2007年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九七,韦庄《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024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四八,郎士元《送韦逸人归钟山》,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788页。
    ⑤(清)董诰等《全唐文》卷九二六,吴筠《神仙可学论》,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650页。
    ⑥(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十七《敬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10页。
    ⑦(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八《宣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0页。
    ⑧(晋)葛洪《抱朴子》卷四《金丹》,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1页—第72页。
    ⑨(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五二,白居易《思旧》,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114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一三,皮日休《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075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二零,杜牧《题池州弄水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74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三,方干《李侍御上虞别业》,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99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九七,韦庄《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024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五一,方干《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472页。
    ⑥(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六零,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633页。
    ⑦(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六零,秦系《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时在睦州)》,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899页。
    ⑧(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三四,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即皎然旧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093页。
    ⑨(战国)屈原《楚辞》卷五《渔父》,(宋)朱熹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16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七,白居易《九日寄微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032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三一,张贲《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236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十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86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三一,颜萱《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241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九四,储嗣宗《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第7241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六零三,许棠《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其四,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975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一九,胡骈《经费拾遗旧隐》,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257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八八五,方干《山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0005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零五,黄滔《寄蒋先辈(在苏州)》,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111页。
    ⑤(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一八,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92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三六,许浑《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124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二二,权德舆《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626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四八,白居易《寄答周协律(来诗多叙苏州旧游)》,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053—5054页。
    ④(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四七,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82页。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一七,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561页。
    ②候迺慧《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湾:东大图书出版社,1991年,第407页。
    ③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17页。
    [1](春秋)孔子.论语[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战国)屈原.楚辞[M].(宋)朱熹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战国)孟子.孟子[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4](汉)刘向.战国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6](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7](汉)赵哗.吴越春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8](汉)袁康.越绝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9](晋)陈寿.三国志[M].(宋)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0](晋)葛洪.抱朴子[M].王明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1](晋)陆机.陆机集[M].金涛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2](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集解[M].王利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13](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M].范祥雍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
    [14](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5](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16](梁)萧绎.金楼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7](梁)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18](南朝)庾信.庾子山集注[M].许逸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19](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徐震堮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20](梁)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1](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2](唐)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23](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24](唐)陆广微.吴地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25](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6](唐)苏鹗.杜阳杂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7](唐)陆羽.茶经[M].傅树勤、欧阳勋译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8](唐)封演.封氏闻见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9](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30](唐)慧立、彦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M].孙毓棠、谢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1](唐)李林甫等.唐六典[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32](唐)李泰等.括地志[M].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3](唐)孟棨.本事诗[M].李学颖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34](唐)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35](唐)刘餗.隋唐嘉话[M].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6](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37](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丁如明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8](后晋)刘晌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9](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0](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M].(元)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41](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42](宋)宋敏求.长安志[M].(清)毕沅校正. 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
    [43](宋)程大昌.雍录[M].黄永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45](宋)乐史.太平寰宇记[M].王文楚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6](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四年
    [47](宋)王谠.唐语林[M].周勋初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48](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9](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50](宋)苏轼.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51](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52](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53](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54](宋)韩拙.韩氏山水纯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5](宋)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56](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57](宋)常棠.(绍定)澉水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8](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十七年
    [59](宋)龙衮.江南野史[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五年
    [60](宋)孙应时.(宝祐)重修琴川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1](宋)高似孙.剡录[M].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
    [62](宋)路振.九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3](宋)郑文宝.南唐近事[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五年
    [64](宋)范成大.吴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65](宋)龚明之.中吴纪闻[M].孙菊园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66](宋)杜绾.云林石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7](宋)祝穆.方舆胜览[M].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68](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69](宋)范埛、林禹.吴越备史[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五年
    [70](宋)周密.湖山胜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1](宋)张礼.游城南记[M].史念海,曹尔琴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72](宋)谈钥.(嘉泰)吴兴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七十二年
    [73](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五年
    [74](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M].黄永年点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75](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校笺[M].傅璇琮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76](明)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城市建设出版社,1957年
    [77](明)文震亨.长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8](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79](明)赵锦.江阴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
    [80](明)汤日昭.(万历)温州府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1](清)王元臣.会稽县志[M].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民国二十五年
    [82](清)张士范.(干隆)池州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83](清)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84](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85](清)彭定求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86](清)王重民、孙望、童养.全唐诗外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87](清)董诰等.全唐文[Z].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88](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M].张沛点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89](清)魏禧.魏叔子日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90](清)陈扶摇.秘传花镜[M].伊钦恒校注.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
    [91](清)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9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93]陈从周.苏州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56年
    [94]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95]陈从周.梓翁说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96]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97]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98]陈尚君.全唐诗补编[Z].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99]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0]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10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102]陈植.中国造园史[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03]陈植.中国历代名园选记注[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年
    [104]程存浩.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105]储兆文.中国园林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
    [106]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7]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08]丁如明、李宗为、李学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109]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0]傅绍良、霍松林.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1]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2]耿刘同.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13]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14]侯迺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M].台湾:东大图书出版社,1991年
    [115]候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6]胡可先.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7]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19]李斌成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20]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
    [121]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2]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23]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4]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5]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6]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127]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8]李泽厚.美的历程[M].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29]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130]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3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3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
    [133]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135]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136]史为乐.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37]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38]孙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9]谭其骧.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140]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1]童隽.江南园林志[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4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43]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4]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45]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6]魏佳瓒.苏州古典园林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147]魏佳瓒.苏州历代园林录[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148]王仲荦.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9]翁俊雄.唐后期政区与人口[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0]吴在庆.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M].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
    [151]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152]吴廷燮.唐方镇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153]徐连达.唐朝文化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4]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55]辛德勇.隋唐两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156]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M].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
    [157]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58]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9]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
    [160]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
    [16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2]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163]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
    [164](德)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65](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6](德)玛丽安娜·鲍榭蒂.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67](美)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168](美)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风景——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M].李斯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169](日)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M].常瀛生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
    [170](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顾澄甫、何泉达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71](英)崔瑞德.剑桥隋唐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72]丁垚.隋唐园林研究——园林场所和园林活动[D].天津:天津大学,2003年
    [173]韩素梅.中国士人园林的审美解读[D].济南:山东大学,2007年
    [174]景遐东.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年
    [175]施侠.南京佛寺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76]杨燕.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风格[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77]张静.唐诗与药[D].西安:西北大学,2007年
    [178]赵湘军.隋唐园林考察[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79]高成林.评江陵望山沙冢楚墓[J].文物.1999(5)
    [180]景遐东.唐五代江南地区诗歌创作基本情况论述[J].学术月刊,2001(8)
    [181]李春青.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之文化底蕴[J].文学评论,1995(3)
    [182]李浩.大唐之音——以唐代三大地域文学风貌为重心的考察[J].文学遗产,2005(4)
    [183]李浩.论唐代文学士族的迁徙流动[J].文学评论,2005(2)
    [184]马得志.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J].考古,1959(10)
    [185]莫立民.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J].中州学刊,2006(5)
    [186]沈世培.唐代私家园林别墅的艺术理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6)
    [187]史念海.隋唐时期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极其沿岸的都会[J].中国历史地理丛刊,1994(4)
    [188]吴宏岐.唐代园林别业考补[J].中国历史地理丛刊,2001(6)
    [189]吴在庆.论唐代文士的集会宴游对创作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2003(5)
    [190]吴在庆,刘心.唐代文士朝外的宴游集会及其情态述略[J].福州大学学报,2008(2)
    [191]张承宗.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J].苏州大学学报,2004(5)
    [192]张春香.我国最早的皇家宫苑——楚章华台[J].今日湖北,2000(5)
    [193]张剑光.唐五代江南的外商[J].史林,2006(3)
    [194]张伟然、周鹏.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丛刊,2005(4)
    [195]郑学檬.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J].历史研究,1985(4)
    [196]左鹏.论唐代长安的园林别业与隐逸风习[J].云南大学学报,2003(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