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相关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带动了不下五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地产业是中国当前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前提。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居者有其房”是居住权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权(生存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更是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房价,并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形式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可以预见在我国作为房地产业重要一环的住宅产业在未来一二十年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我国环境质量整体下降、资源严重不足,房地产作为高耗能产业,在其快速发展为世人瞩目的同时,其粗放式开发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同样存在于房地产业。建筑能源消耗占人类社会能源总消耗的1/3左右。我国城市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给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建筑活动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房地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法律层面上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从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对其生产和消费领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外关于房地产业环境立法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业环境立法的建议。首先阐述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介绍了房地产业的定义,对房地产业环境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其主要表现进行了分析;其次评析国内外应对房地产业环境问题的立法与实践;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提出我国应对城市房地产业环境问题的法律对策。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China occupi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conomic position,led no fewer than 50 relevant industries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is the current pillar industry,but also an important premise for the 11th Five-Year Plan.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and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Meet the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hous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Home Ownership has its housing"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in the right of abod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recent years,our government is tak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abilize price,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low-rent housing,economic and other forms of protection to the abode right of the citizen.It can be foreseen,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ousing industry in the next one or two decades,will have strong development momentum.
     Under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quickly development,whole environment quality descends,and a serious shortage of resources.Real estate as a high-energy-consuming industries,Its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l by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many issues about high consuming,high letting,high pollution and low benefit in this industry.Energy consuming in construction occupies 1/3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ing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ing at high speed in our country adds pressure increasely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source utilizing and energy providing. Construction activity not only has huge effect on human natural resource and surrounding,but also plays a key role at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human continuable development,because of its universality and indispensab ility to people.Thus,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al estate to environment,and advancing some countermeasure on the law aspect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Beginning with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the area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evaluate foreig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experience and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trend on the real estate,and the same time make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on environment law i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the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the definition of real estate,analysis environment problems o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major performance;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 and analyze environment problems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al estate in home and abroad.The last part make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law in China.
引文
[1]孙鸿烈.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75。
    [2]华伟.房地产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97。
    [3]孙佑海.依法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行政管理,2007,(02):30。
    [1]参见中匡财经信息网.警惕:开发商如此圈地 房价焉能不涨?http://wwwl.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70918000464&AspxhutoDetectCookieS upport=1(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4月8日)。
    [2]参见牛刀:在地产泡沫面前首都也不例外。http://nj.focus.cn/news/2006/269213.html(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2月26日)。
    [3]参见对建筑节能的一点看法.http://down2.zhulong.com/tech/detailprof279853SN.htm#(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3月5日)。
    [4]参见节能减排是中国经济可持续的保证.http://cceer.xmu.edu.cn/detail.asp?id=265(最后访问时间2007年9月13日)。
    [5]参见经济观察网.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eeo.com.cn/data_ceneter/macro/2007/02/28/45364.html(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3月20日)。
    [1]赵平.生态环境与建筑材料.中国建材科技,2004,(02):13。
    [2]杨子江.建筑产品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径.城市问题,2006,(05):82。
    [3]参见金羊网.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6-04/14/content_1107838.htm(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3月29日)。
    [1]参见http://phlck.job.topzj.com/viewthread.php?tid=76517(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1月10日)。
    [2]韩德培 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37,262。
    [3]杨子江.建筑产品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径.城市问题,2006,(05):84。
    [4]参见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分析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89425.html(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4月8日)。
    [1]李爱年 周训芳.环境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224。
    [2]郝瑞敏.室内空气污染的探讨.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04):25。
    [1]赵红波 贾生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北方环境,2004年,29(05):69。
    [2]参见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http://www.acca21.org.cn.(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2月2日)。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5。
    [2]牛建宏.建筑-最大的能耗”黑洞”.中国经济周刊,2007,(41):4。
    [3]薛松.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在房地产业的应用.江淮水利科技,2004,(04):46-47。
    [4](法)SERGE SALAT.可持续发展设设计计指南-高环境质量的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
    [1]梁从诫.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8。
    [2]马树根.我国房地产发展存在问题与政府管理对策.华东经济管理,2007,(02):70。
    [1]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7。
    [2]王家庭.我国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非协调发展,统计与决策,2006(7):129。
    [1]牛凤瑞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1。
    [1]孙黎.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东岳论丛,2007年,28(03):56。
    [1]周翀.以人为本,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楼市,2005(05):86-89。
    [2]第三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专题报告.绿色生态报告.2007.30。
    [1]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3。
    [2]宫本宪一.环境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2004.42。
    [1]王婷.大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推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使用.中国证券报,2007,A06版。
    [2]徐寿松 严秉光.建筑“短命症”的教训.瞭望新闻周刊.2007,(03):25。
    [1]韩德培 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9。
    [1]吴贤静 郭松.差异与成因:环境法发展模式比较分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6):29。
    [2]江丕森.推行清洁生产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大学.2005。
    [3]王欢.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与现状.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科技聚焦,2006(08):29。
    [1]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433-434。
    [2]徐兴峰.中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比较.世界环境,1997,(03):17。
    [1]奚建武 徐丙奎.节约型城市.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71。
    [1]参见日本节能政策及经验.http://www.sdpc.gov.cn/search/commentPage.jsp(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4月7日)。
    [1]张利田 宝华.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3):15。
    [1]参见日本节能政策及经验.http://www.sdpc.gov.cn/hjbh/hjjsjyxsh/t20080121_185966.htm(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4月9日)。
    [2]吴贤静 郭松.差异与成因:环境法发展模式比较分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6):12。
    [3]王少南.绿色建材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广东建材,1999,(09):25。
    [4]赵国青.外国环境法汇编(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68。
    [5]赵国青.外国环境法汇编(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71。
    [1]常纪文.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法学,2005,(01):138。
    [1]楚杰.美德两国的建筑节能.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11):69。
    [2]珑铭.建筑节能推广需政策扶持和处罚并举.上海证券报,2007年10月17日。
    [1]参见中国环境法网.房地产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角度.http://www.riel.whu.edu.cn/show.asp?ID=4566(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4月8日)。
    [2]李爱年、韩广.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83。
    [1]李爱年、韩广.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83-84。
    [2]李勇辉.城镇居民住宅消费保障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65。
    [1]王怀胤.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观察思考,2007,(09):29。
    [1]廖建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实施保障措施的研究——以湖南省冷水江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1]孙黎.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东岳论丛,2007,28(03):161。
    [1]程炼.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4,(04):55。
    [2]王欣,邢海涛.房地产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4):45。
    [1]张维斌.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山西建筑,2004,30(19):21。
    [1]黄立萍.建筑环境中光污染的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02):91。
    [2]马彩霞,张朝能.城市建筑施工主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环境科学导刊,2007,(04):55。
    [1]惠彦涛,李瑞.发展绿色建筑 建设和谐人居.经济大视野,2007,(10):120。
    [2]孙黎.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东岳论丛,2007,28(03):161。
    [3]王旭波.浅谈发展绿色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济,2007,(26):295。
    [1]牛建宏.中国建筑节能20年: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中国经济周刊,2007,(41):23。
    [2]刘荣强.浅谈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之趋势.工程与建设,2007,21(05):682。
    [1]参见万科携手日本大成:住宅生产探索工化.http://tieba.baidu.com/f?kz=172121735(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4月17日)。
    [2]李和裕.万科“工厂化”生产欲达80%.上海证券报.2007年9月7日。
    [1]欧阳林.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理工高教研究,2007,(04)。
    [2]孙黎.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东岳论丛,2007,(03)。
    [3]李战雄.环境意识与房地产开发.广西城镇建设,2005,(05)。
    [4]郑晓云.彭梅.城市房地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2000,(08)。
    [5]姚国峰.千勇.房地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建议.2004,(03)。
    [6]王欣,邢海涛.房地产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4)。
    [7]王旭波.浅谈发展绿色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7,(26).
    [8]王晖,唐静,刘静.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研究.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9]何锋.浅谈绿色建筑、绿色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与意义.广东科技,2006,(05)。
    [10]林乐芬.张越.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流动性过剩相关性分析.南京社会科,2007,(11)。
    [11]孙佑海.依法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行政管理,2007,(02):30。
    [12]赵平.生态环境与建筑材料.中国建材科技,2004,(02)。
    [13]杨子江.建筑产品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径.城市问题,2006,(05)。
    [14]郝瑞敏.室内空气污染的探讨.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04)。
    [15]赵红波 贾生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北方环境,2004年,29(05)。
    [16]牛建宏.中国建筑节能20年: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中国经济周刊,2007,(41)。
    [17]刘荣强.浅谈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之趋势.工程与建设,2007,21(05)。
    [18]罗春.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据探讨.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6)。
    [19]牛建宏.建筑-最大的能耗”黑洞”.中国经济周刊,2007,(41)。
    [20]薛松.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在房地产业的应用.江淮水利科技,2004,(04)。
    [21]王家庭.我国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非协调发展.统计与决策,2006,(07)。
    [22]毛蒋兴.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互动探析.城市管理,2005,(06)。
    [23]徐寿松 严秉光.建筑”短命症”的教训.瞭望新闻周刊,2007,(03)。
    [24]吴贤静 郭松.差异与成因:环境法发展模式比较分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6)。
    [25]张利 田宝袋.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四川建筑科学研充,2005,(03)。
    [26]徐兴峰.中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比较.世界环境,1997,(03)。
    [27]常纪文.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法学,2005,(01)。
    [28]吴贤静 郭松 差异与成因:环境法发展模式比较分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6)。
    [29]王少南.绿色建材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广东建材,1999,(06)。
    [30]王怀胤.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观察思考,2007,(09)。
    [31]程炼.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4,(04)。
    [32]王欣,邢海涛.房地产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4)。
    [33]张维斌.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山西建筑,2004,30(19)。
    [34]黄立萍.建筑环境中光污染的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02)。
    [35]马彩霞,张朝能,宁平.城市建筑施工主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环境科学导刊,2007,26(04)。
    [1]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肖主安 冯建中.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3]李爱年韩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任勇.日本环境管理及产业污染防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5]肖剑鸣 欧阳光明.比较环境法专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王曦.国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7]王明远.清洁生产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任效乾 王荣祥.环境保护及其法规.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9]洪开荣.房地产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孙鸿烈.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1]华伟.房地产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2]韩德培 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3]李爱年 周训芳.环境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4]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研究报告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5]梁从诫.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6]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7]王祥荣.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8]宫本宪一.环境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2004。
    [19]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0]奚建武 徐丙奎.节约型城市.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1]赵国青.外国环境法汇编(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2]冯裕华.环境污染控制.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
    [23](美)伦纳德·奥托兰诺(Leonard Ottolano).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4]张弛.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田稳苓 王洪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发展与研究方向.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07。
    [2]候顺晨 张凤桐.科学施工,确保建筑节能效果.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07。
    [3]王荣顺.住宅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07。
    [4]石俊汇 房地产开发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3。
    [5]陈伟莹 宋德萱.绿色生态住宅刍议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畏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2006。
    [6]徐连峰.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控制.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
    [7]范红轮.基于生态敏感区保护的城市生态园区规划研究.2004年城市规划年会.2004。
    [1]张启华.基于城市可彬卖发展目标的房地产开发探计:[硕士学位论文].桂林广西大学.2007。
    [2]万俐娟.我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7。
    [3]姚琨.城市居住社区声环境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6。
    [4]刘伟.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7。
    [5]彭弘.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律:[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5。
    [6]郭浩.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05。
    [7]王振.城市光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7。
    [8]张丽娟.基于土地储备制度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7。
    [9]颜成书.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7。
    [10]季勇.不动产税制的国际借鉴与我国的改革:[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1]江丕森.推行清洁生产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大学.2005。
    [1]Alanna Stang,Christopher Hawthorne.The Green House:New Directions in Sustainable.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5.
    [2]U.S.Green Building Council.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for Existing Buildings:Upgrades,2005.
    [3]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http://epa.gov/enforcement/nepa/index.html.
    [4]Brucel.Hay.Robert N.Richa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 ty of Firms.
    [5]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1990(c.43).http://www.opsi.gov.uk/acts/acts1990/Ukpga_19900043_en_1.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