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浙江省宪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20年代初期的联省自治思潮与省宪运动,曾在中国大地上风靡一时,构成了中国宪政思想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在联省自治思潮的影响下,全国有十余个省份开始着手制定省宪法。顺此自治潮流,浙省也汇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制宪运动之中。浙江制宪旷日持久、进行激烈;宪法文本不断翻新、五彩纷呈;宪法规范体系完备,立法技术堪称上乘,但最终都成为一纸空文。重读浙江这段色彩斑斓的宪政史以及宏幅巨制般的宪法内容,让人感慨颇多。
     浙省制宪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浙江现代省制的建立。在清末省制改革中,设立了谘议局、司法机关等制度,形成了浙江现代省制的雏形。杭州光复后,成立了以汤寿潜为都督的浙江军政府,制定了《浙江省约法》,并且设立了临时省议会。虽然后来浙江政局动荡不定,但是清末民初建立的省制基本维持不变,这为日后浙江省宪运动提供了制度基础。
     二是联邦思想在浙江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浙省较早地接触到西方的政制与文化,产生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浙人。浙省素有“文化之邦”的美称,近代以来,浙省士绅以办教育、设报刊、开民智为己任,不断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近代浙江创办大量报刊,极力鼓吹西方政制、传播自治思想,为浙省自治制宪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是浙省在清末以来,省域主义势力开始膨胀。浙江在近代工商业较为发达,省权观念、省籍意识开始出现,形成了强大的省域主义,为浙省自治制宪提供了内在动力。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浙省制宪的前提条件。学者对联省自治与省宪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西方联邦思想的层面上,不能认识到它们在中国的制度基础与内在现实需求。就联省自治与省宪而言,联邦思想的固定附着物就是省制,它为联邦思想提供了生存的根基。而联邦思想最终演化成一种思潮和运动,则还需要一种现实动力——省域主义。联邦思想、省制与省域主义相互结合,形成了如下关系:省域主义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在省制的层面上推动着联邦思想不断往前发展,最终形成了一股联省自治与省宪的潮流。
     在省宪运动中,浙省一共起草了“九九宪法”、“三色宪法”、《浙江省自治法》三种宪法草案,其中“三色宪法”包括“红色宪法草案”、“白色宪法草案”、“黄色宪法草案”三种。在这些宪法草案中得到正式审查并公布的有“九九宪法”与《浙江省自治法》两种,且《浙江省自治法》得到了实施。浙江省宪法草案繁多,文本十分庞杂,其中所规定的内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迥异的地方。“九九宪法”是浙江省正式公布的第一部宪法,也是全国最早公布的宪法。“九九宪法”由法团参与制宪,为中国制宪首创;“三色宪法”倡导与实行全民参与,是中国“全民制宪”的先声。参与制宪人数之众,起草宪法文本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前面两次制宪的失败,浙人自治制宪的梦想大受挫折,但是并没有就此罢手。面对浙省内外政局的变化,浙人又炮制出《省自治法》。
     浙省制宪采省自治主义,旨在通过省宪确定省自治权,一方面可以谋国家之统一,另一方面可以促人民之幸福。“九九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人身权、财产权、通信自由权、住宅权、迁徙权、宗教信仰权、言论自由权、营业自由权、诉讼权、选举权、担任公职权、请求救济权等多种权利。较其它宪法,“九九宪法”的权利体系完备,权利规定前卫,充分显示了浙人对权利的关注。在制宪过程中,对省政制度进行了较好的设想。“九九宪法”分别设置了“省议院”、“省长及省政院”、“法院”、“监察院”、“审计院”。省议院相当于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省长及省政院相当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法院相当于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监查院与审计院,相当于监督机关,行使弹劾权与监督权,对各机关进行监督检查。上述各机关之间,相互监督制衡,充分展示了三权分立的基本精神,同时兼具五权宪法的功能,把二者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此外,“九九宪法”对教育、实业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浙江省宪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场景下,由部分地方实力派运作而成的。省宪运动从发起、推进,到高潮,直至结束,浙江实力派在其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督军、省议会、省长、法团以及浙籍社会名流是浙江省宪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围绕着制宪,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督军卢永祥与孙传芳,都打着浙省自治制宪的大旗,目的是为了笼络浙省的人心及抵抗外省军阀的入侵,以保住自己的地盘。卢氏提出浙省自治,却没有付诸实施的勇气,成为“徒托空言”。孙氏以联省自治相标榜,但是却以武力相威胁,与孙氏言自治简直就是“与虎谋皮”。浙省第二届、第三届省议会在制宪过程中,不断走向变质,最后沦为把制宪作为渔利之手段。而浙省的各届省长,与督军、议会之间发生了各种错综复杂之关系,无论他们之间是对抗、合作,还是战争,都无法完成浙省制宪与自治的事业。
     浙江省宪运动时间漫长,自1919年浙省议员开始酝酿政治自决,至1927年初自治政府不再存在,运动延续达8年之久。浙江制宪花样繁多,制宪运动接连不断,宪法文本不断更新,形成宪法草案达100部之多,为宪法史上的奇迹。但是浙江制宪却日趋腐朽,从“九九宪法”、“三色宪法”,到《省自治法》,如“江河日下,一蟹不如一蟹”。无论怎样改变花样,变换脸谱,浙人离自治的轨道却越来越远。
     在民主激进主义的激励下,浙人对宪法的追求几乎达到一种狂热的状态。浙人试图通过省宪以求得国家统一、地方安宁、人民幸福,但在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最终只不过是面对痛苦的现实而产生的一种幻象而已。精心设计的一部又一部宪法,最后都成了一纸空文。同样是民主,在西方国家能引导出一部良善的宪法及宪政体制,而在中国却引导出社会的混乱与无序。深究其中原因,得出的结论为:联省自治与省宪运动是由一群缺乏宪法德性的人所运作起来的。
     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联省自治思潮以及省宪运动,其核心问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主要是省)分权。我国学者在解释联省自治与省宪运动时,过分夸大了联邦主义思想所产生的能量。联邦主义在中国更多的是作为地方分权的一种手段与策略,而不是作为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与奋斗目标。联邦思想固然重要,但对中国来说必然只是外来之物。中国社会真正的问题不是联邦制,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邦思想无疑只能给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省宪运动更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应该采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集权与分权。由此可知,省宪的实质是在西方联邦思想的影响下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种尝试,其制度基础是省制,其动力源自省域主义,其目标是建立一种类似于联邦制的统一国家。
The tide of thought of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were the rage in the China in the early 1920's,and makes up of the unique sight of the history of constitutional thought.The trend of thought of United-province could not be blocked off for its ferocity,and it was so fierce that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was commonly regarded the "only way to save China".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United-province Autonomy,more than ten provinces include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 started to make province constitution.Making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 lasted a long time and carried through violently.There were many constitutional texts and appeared a riot colours,but at last became a bit of waste paper.Rereading the colorful history of constitution making in ZheZheng and the big cont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makes us surprise.
     There should be three factors in the producing the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Province Constitution:firstly,institution viz province institution,secondly,thought viz federalism,thirdly momentum viz provincial particularism.Scholars commonly connect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to federalism,and recognize the federalism as the basis of the thought of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only.In fact,there are others such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 and the inter want from the reality.If we ignore these factors,we can't grasp the real reason of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Provincial Constitution.As far as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Province Constitution considered,provincial institution is the attachment of federalism,and at that time if federalism evolved a kind of trade of thought at last,there must be a real power.The provincial particularism is the power.There is a kind of relationship among federalism,provincial institution and provincial particularism:provincial institution as an inter monument drive the federalism go ahead continually,and at last develop a violent gust of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Province constitution in China.
     Under direction of the aforesaid,we can explore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Rudiment of modern provincial institution in ZheJiang has been appeared in later Qing dynasty,and at that time there established consultation bureau, judicial system etc.After the founda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TangShouqian,as a leaded of ZheJiang,set up the Army government,made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and established the provisional parliament.The political situation was very turbulent after that,but the provincial institution keep stable,which provided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for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As far as the thought considered,modern ZheJiang came into contact with west institution and culture earlier.ZheJiang,called "the state of culture",there were a lot of gentry promulgated new thought from the west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and newspaper,and Trade in ZheJiang is the famous one.There were many of persons with ability who accepted the federalism.As far as monument considered,the right of province appeared in late Qing dynas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the provincial particularism was became strong more and more,which provided vigor power for province constitution.
     There had been drafted out three kinds of constitution which were "Nine-Nine Constitution","Three Colors Constitution" included Red Constitution,White Constitution, and Yellow Constitution,and Province Autonomy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Nine-Nine Constitution" and Province Autonomy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 were examined and publicized,and the later was be implemented still.There are a lot of constitutional drafts and the contents are huge.Some of the drafts are same,but some are not."Nine-Nine Constitution" was be publicized earlier than any other province constitution,and was drafted by legal leagues joining."Three Colors Constitution" was drafted firstly by all the people,so many people was entering the constitution making that it surprise us much.The first two failure of making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 encountered the dream of autonomy setback,but the people of ZheJiang were not stop and continue to make constitution,and Province Autonomy was made not long time.
     The doctrine of provincial autonomy was adopted in constitution making in ZheJiang. The end of the doctrine was to confirm the provincial autonomy power,which on one hand was made to plan the union of China,on the other hand could the develop the welfare of the ZheJiang' persons."Nine-Nine Constitution" established a lot of rights,such as equal right, body right,property right,communication right,housing right,migration right,religious belief freedom,speech freedom,business freedom,litigation right,vote right.The system of rights were completed and the provision were advanced."Nine-Nine Constitution" was set up five kinds of organs which were Provincial Parliament,Nomarch and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Court,Supervisory Organ,Audit Organ.The five organs control and balance each other,and show the principal spirit of Three Powers Separation and the virtues of Five Powers Constitution."Nine-Nine Constitution" stipulated elaborately education,industry etc.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 happened in special history period, and special circumstances,and was operated by some strong men who actually hold power and formed a reticular relationship.The strong men included warlord,provincial parliament, nomarch,legal leagues and some gentry in ZheJiang.Warlord LuYongxiang and SunChuanfang joined into the constitution making in ZheJiang just for purpose of winning the heart of the ZheJiang's persons and keep the domain which they had reigned.Lu had not courage to practice the constitution and become "an empty talk without deeds" at last.Sun boosted about the United-province Autonomy,but weapons after the autonomy.Talking autonomy with Sun was just like "asking a tiger for its skins".The second and third parlia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went into bad step by step,and made the constitution making become a tool to making money.Nomarchs,warlord and parliament formed a reticular relationship,but whether antagonizing,co-operation,or war,they had nothing to accomplish the cause of making constitution.
     The time of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 was long.It lasted 8 years from the decision which councilors had made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autonomy government.There were so many kinds of constitutional drafts that they reached to more than one hundred,and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would be continued.Constitution making in ZheJiang go bad and bad from "Nine-Nine Constitution" and "Three Colors Constitution" to "Province Autonomy".No how matter changed the faces of constitution, ZheJiang's dream of autonomy became far and far away.
     Under the democracy activism bestirring,ZheJiang persons were in crazy condition to pursuing to constitution.They expected to get the union of nation,the peace of region and welfare of people,but at the war time they became impossible.An elaborate designed constitution turned a scrap paper.Democracy in west could conduct good 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al system,but democracy in China got the chaos and disorder.If we further explore,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was advanced by a group of persons at that time.
     The essential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United-province Autonomy and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is separation of power between centered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cholars in China magnify the power stemmed form federalism without measure. Federalism is taken regarded a tool or tactic to separate power,never a political ideal and end to union China.Federalism is important indeed,but it is just a exotic thought.The real problem in China is not federalism,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ered government and province.So it is better to express the Province Constitution in separation of power than federalism.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Movement of Province Constitution in ZheJiang that Province Constitution is an attempt to separate power between centered government and provi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 federalism,which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 is province,the monument is provincial particularism,and the end is construction of a union country like a federalism.
引文
1 罗敦伟:“湖南省宪法批评”,《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
    2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页。
    3 “省宪概论”,愚厂编:《省宪辑览》(甲篇),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对于省宪性质的认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改良性的而非革命性的,如,王文泉、刘天路认为:“省宪自治作为一种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潮,反映了资产险级不满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又害怕人民革命运动,幻想在不根本椎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统治的条件下,通过省自治,制定省宪法,来实现改良政治的目的。”参见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1840-194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4 方豪:“人民对于制宪应当注意的重要关头”,《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8页。
    5 台湾学者李达嘉也认为,联省自治运动在西方没有对等的名词,西方学者一般采用“Federalist Movement”(联邦运动)来指代中国的联省自治运动。事实上,这两个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参见李达嘉:《民初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书馆,1986年版,第4页。)因此,笔者在翻译联省自治一词时,创造性地采用”United-province Autonomy”。
    6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00页。
    7 “张继两声明电”,《民国日报》(上海),1923年9月13日。
    8 唐德昌:“联省自治与现在之中国”,《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9 朱希祖:“联省自治商榷书”,《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0 章士钊:“学理上之联邦论”,《为政尚异论:章士钊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
    11 章士钊:“学理上之联邦论”,《为政尚异论:章士钊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12 潘力山:《力山遗集》,上海:大东书局,1932年版,第116页。
    13 同上注,第117页。
    14 戴季陶:《中华民国与联邦组织》,转引自徐矛:《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
    15 李大钊:“省制与宪法”,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226页。
    16 朱希祖:“联省自治商榷书”,《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7 《民国日报》(上海),1922年7月28日。
    18 吴天放:“非联省自治与联邦”,《晨报》,1922年8月17日。
    19 沈钧儒:“联省民治谈”,《浙江月报》,1926年10月1日,第1卷第2号。
    20 兼公:“联省政府”,《大公报》(长沙),1921年2月5日。
    21 阮毅成:《政言》(上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页。
    22 松子:“释联省自治”,《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23 “联省自治”,《大公报》(天津),1921年6月15日。
    24 李剑农:“民国统一问题”(篇三),《太平洋》,1922年3卷,第7号。
    25 胡适:“吴佩孚与联省自治”,《努力周报》,1922年8月13日,第15期。
    26 章太炎:“各省自治共保全国领土说”,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55页。
    27 章太炎:“联省政府虚置政府议”,《申报》,1921年1月9日。又见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52-753页。
    28 章太炎:“与各省区自治联合会电”,《申报》,1921年1月6日。
    29 松子:“释联省自治”,《太平洋》,1921年第3卷,第7号。
    30 同上注。
    31 孟祥才:《梁启超传》,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272页。
    32 李剑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2年版,第466页。
    33 “呜呼,军阀之假托自治”,《大公报》(天津),1921年7月19日。
    34(清)史册:《隆平纪事》,罗炳良主编《中华野史》(辽夏金元卷),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35(明)陆楫等编辑:《古今说海》,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版,第752页。
    36 陈天锡:《迟庄回忆录(第一编、第二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24),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24页。
    37 兼公:“民权不是送来的”,《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4日。
    38 陆昕、徐世虹主编:《中外法律文化大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18页。
    39 储国珍:“省宪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宪法研究号下)。
    40 《申报》,1911年9月24日。
    41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五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294页。
    42 迟云飞:《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43 杨秀清:“近代中国联邦制的理论和实践--北洋军阀时期省宪运动述评”,《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第4期,第470页。
    44 张君劢:“联邦十不可论”,《大中华》(上海),1916年9月第2卷,第9期。
    45 杨文标:“湖南省宪法草案”,《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25日。
    46 “对于湖南制定省自治根本法之管见”(续),《大公报》(长沙),1921年2月19日。
    47 同上注。
    48 兼公:“民权不是送来的”,《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4日。
    49 兼公:“祝湖南省宪法起草委员会开幕”,《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20日。
    50 兼公:“祝湖南省宪法起草委员会开幕”,《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20日。
    51 杨文标:“湖南省宪法草案”,《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25日。
    52 兼公:“祝湖南省宪法起草委员会开幕”,《大公报》(长沙),1921年3月20日。
    53 “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省宪辑览》(乙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4 邓丽兰:《域外观念与本土制度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政制设计与参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55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56 任喜荣:“论宪法学研究中的历史分析方法”,《法学家》,2005年第4期,第60页。
    57 谢诺:“联省自治运动(1920-1923)”,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0年版,第316页。
    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页。
    59 章开沅:“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问题”,《章开沅学术论著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60 章开沅:“序言”,胡国枢:《光复会与浙江辛亥革命》,杭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61[德]魏德士:《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71 这就是《东南互相保护章程》,在谈判的过程中,浙江没有参与,但是当浙江当局对东南一些督抚“抗旨”的现象并不严责时,乃于7月2日也加入该互保条约。
    72 李达嘉:《民初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书馆,1986年版,第13页。
    73 李大钊:“省制与宪法”,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页。
    74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8页。
    75 姜义华等编校:《康有为全集》(第1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348页。
    76 同上注,第358页。
    77 姜义华等编校:《康有为全集》(第2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
    78 同上注。
    79 丁文江、赵丰田:《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上),台北:世界书局,1958年版,第405页。
    80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270页。
    81 谢遐龄编选:《变法以致升平--康有为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432-435页。
    82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3),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74页。
    83 唐文权、桑兵编:《戴季陶集(1909-1920)》,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233页。
    84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96-799页。
    85 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6页。
    86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晚年更名荒,浙江瑞安人,1898年参与创办保浙会,1909年被推举为浙江谘议局议长,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员。
    87 陈时夏(?-?),字季衡,浙江宁波人,1909年任浙江省谘议局副议长,1911年与陈训正、张进构、林端辅等成立宁波国民尚武分会。同年参加浙江光复,与沈钧儒等草拟光复的通电和布告,并作为浙江省代表赴上海、南京会商组织临时政府事宜。
    88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
    89 陈翼亮(?-?),浙江绍兴人,举人,知县。
    90 王家襄(1871-1928),字幼山,浙江绍兴人,曾留学日本,1911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央临时参议院议员,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并任进步党党务部长。1913年冬继任参议院议长兼国会宪法会议议长。
    91 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史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58页。
    92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浙江会稽县人,曾任《民报》主编。
    93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94 褚辅成(1873-1948),字慧僧,浙江嘉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人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浙江军政府政治部长、民政长。1913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因弹劾袁世凯被捕。1917年任广州非常国会别议长。1921年在上海组织全浙公会,倡导联省自治。1927年任浙江省临时主席兼民政长,后任上海法科大学董事长兼校长。
    95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仙,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96 马叙伦(1884-1970),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浙江余杭人,近代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97 陈时夏(?-?),字季衡,浙江宁波人。1909年任浙江省谘议局副议长。1911年与陈训正、张进构、林端辅等成立宁波国民尚武分会。同年参加浙江光复,与沈钩儒等草拟光复的通电和布告。并作为浙江省代表赴上海、南京会商组织临时政府事宜。
    98 蒋尊簋(1882-1931),字伯器,浙江诸暨(今绍兴人)。早年赴日留学。浙江光复后,被浙人举为浙江水陆各军军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继任浙江都督兼民政长。
    99 《民立报》,1911年10月4日。
    100 莫永贞(1877-1928),字伯衡,浙江安吉梅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3年,任国民党浙江支部委员兼干部参议。1917年起,历任苏浙太湖水利会办、渔业局总办、国宪起草会委员、浙江省自治法会议副主席等职。
    101 “临时议会开会词”,《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二编,第四册),第169页。
    102 一说《浙江省约法》公布时间为1912年1月22日,总共为47条。笔者所见原本为45条。
    103 蒋碧昆:《蒋碧昆文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年版,第386页。
    104 邱远猷:“试析<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中国近代法律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当时有许多省份也制定了自己的约法性质的法律,例如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约法》、江苏省制定了《临时政府章程》。这些约法与《浙江省约法》比较起来,缺乏民主精神和民权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宪法的效能。
    105 李国祁:“辛亥革命后至二次革命期间闽浙两省之议会政治”,《中华民国建国文献:民初时期文献第二辑(史著一)》,中华民国建国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台北:三民书局,2001年版,第352页。
    106 同上注,第351页。
    107 康有为:“废省论”,张文范主编:《中国省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页。
    108 章太炎:“复日人今井嘉宰书”,张文范主编:《中国省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639页。
    109 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471页。
    110 该《宣言》指出:“行政区域太大,政难下逮,且监督官层级太多,则亲民之官愈无从举其职。元、明、清之治所以不及前代,职此之由。今拟略仿汉、宋之制,改定地方行政为两级,以道为第一级,以县为第二级。县分三等,道署设诸司,在府中分曹佐治,县署诸科略如道制,且于繁剧边远之县,酌设承尉分驻县四境。中央则以时设巡抚使按察诸道,举劾贤否,不以为常官也。其有大政,合数道乃克举者,亦为置使以管之,如是则臂指之用显,而治具略张矣。”参见林增平等编:《熊希龄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57页。
    111 “致程德全”、“致黎元洪”,萧山市政协编:《萧山文史资料选辑·汤寿潜史料专辑》(第4辑),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711页。
    112 “新浙江纪事”,《申报》,1911年12月17日。
    113 “浙议会致陈其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72页。
    114 “毛云鹏等18省议员要求浙都督朱瑞宣布独立”,《江山市文史资料·民国史稿》(第9辑),政协浙江省江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1年5月,第195-196页。
    115 “杭州蒋都督请军民分治均由中央委任管辖电”,《临时公报》(电报类),1911年4月23日,第586页。
    116 枕戈:《浙江朱都督政书》,1915年铅印本,第18页。
    117 “解散各省省议会令”,《政府公报》,1913年3月1日。
    118 陈茹玄:《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出版社,1933版,第96页。
    119 《晨钟》对此有连续报道。参见《运动省长民选之暗中进行》,载《晨钟》1916年10月7日,此后有《运动省长民选之第一步》至《运动省长民选之第六步》的连续报导。
    120 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大东书局,1924年版,第287页。
    121 同上注。
    122 “纪梁任公先生谈话”,《大中华》,1916年第2卷,第8期。
    123 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大东书局,1924年版,第287页。
    124 此表请参见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大东书局,1924年版,第275-279页。
    125 “民选省长之商榷”,《民国日报》,1916年7月20日。
    126 “冯督军联合十九省慎重制宪电”,《大中华》,1916年第2卷,第11期。
    127 宪法研究会通电云:“暴乱派议员因主张失败”,当场打伤本会议员藉忠寅、刘崇佑等多人。益友社为反驳研究系的通电,并澄清事实,也通电云:“宪法明定省制,根据历史国情,至为正当。讵宪法研究会少数人屡次破坏,相持两月,本社为速产宪法起见,暂将积年民选省长主张牺性,赞成庚日审议会标题,以地方制度加入宪法,并规定省长由大总统自由任命付表决。审议长陈国祥(宪法研究同志会的首领)并不依法先点人数,即行发票,当经魏肇文举发多发某议员票一张,投票结果票数逾名刺一张。显有一人投两票之事,当然无效。而陈国祥竞宣布有效,及多人质问,刘祟佑(宪法案研究会首领)等蜂起谩骂,秩序遂乱。张我华等据理辩明,即遭殴伤。同人等以此系院内问题,应依院法解决,无须 琐渎清听,惟研究会捏词通电,诚恐是非混淆,除将另函通告外,用先声明,伏祈鉴察。”参见吴宗慈:《中国宪法史》第四章,大东书局,1924年版,第212页。
    128 陈茹玄:《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出版社,1933年版,第97页。
    129 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大东书局,1924年版,第213页。
    130 光升:《省制大问题》,出版者不详,第1页。
    131 陈茹玄:《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出版社,1933版,第117页。
    132 我这里并不是低估思想的力量,但是对联省自治的产生而言,政局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
    133 陈志让:《军绅政权》,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21页。
    134 “卢永祥关于省宪自治之通电”,《申报》,1921年6月5日。又见《浙江制宪史》,第35-36页。
    135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58-76页。
    136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8页。
    137 魏源:《海国图志》,李巨澜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页。
    138 梁廷枏:《海国四说》,骆宾善、刘路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67页。
    139 孙中山:“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国父全集》(第一册),台北:近代中国月刊社,1989年版,第365页。又见孙中山:《与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1897年8月中下旬),载《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3页。
    140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五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294页。
    141 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增订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75-76页。
    142 张开沅主编:《马君武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8页。
    14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3页。
    144 梁启超:“民约论钜子卢梭之学说”,《新民丛报》,1902年6月,第11、12号。
    145 值得注意的是,联邦主义思潮高涨的时候,并不一定代表这种思潮能变成现实运动。例如,民国四、五年的时候联邦论吵得炙热,却未能发展成为联省自治;民国十一年间联邦论鼓汤得最为激烈,但联省自治的实际运动却逐渐衰微。可见,时局对联省自治的影响不容忽视。参见李达嘉:《民初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书馆,1986年版,第5页。
    146 广宇主编:《东方巨人孙中山》(下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8页。
    147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99页。
    14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党派》,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149 谢彬:“民国政党史”,荣孟源编:《近代稗海》(第6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150 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台北: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10页。王宠惠在其宪法草案第94条的说明中说:“本草案不主张联邦制,,故各省不能自定省内宪法。”参见王宠惠:“中华民国宪法刍议”,沈云龙编:《民国经世文献法律一》(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0辑,台北:文海小版社1966年版。
    151 章士钏:“学理上之联邦论”,《甲寅杂志》,1914年第1卷,第5号。又见章士钊:“学理上之联邦论”,《为政尚异论:章士钊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52 此三篇文章见潘力山:《力山遗集》,上海:大东书局,1932年版。
    15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31页。
    154 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杨绛整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99页。
    155 陈独秀:“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15号。
    156 毛泽东:“‘省宪经'与赵恒惕”,《向导》,1923年第36期。
    157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他的学术思想充满近代理性的新气息,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杰出代表。
    158 孙贻让,字仲容,浙江瑞安人,著名的古文经学家。
    159 陈虬(1851-1904),原名国珍,字志三,晚号蛰庐,世人因以称“蛰庐先业”,浙江岩安人。
    160 学务公所编:《浙江教育统计图表》,宣统元年(1909年)份,第1-3页。
    161 孙候:《浙江教育史略》,浙江省教育厅,1931年版,第44页。
    162 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1页。
    163 章鸿烈:“早期的浙江法政学堂”,《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79年版,第77页。
    164 当时法学通论所采用的教材是日本法学家大石定吉著、贺学海译的《法学通论》。该书作为浙江法政学堂讲义录第一册,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发行。作为一本速成科所用的法学教材,它只是一个学期中所学法律课程的第一部分。在这一册中,还有民法、刑法、裁判所构成法、国际公法、经济学、外交史、政治地理、论理学(逻辑学) 八个部分。参见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版,第146页。
    165 王向民:“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30页。
    166 冯自由:“开国前海内外革命书报一览”,《革命逸史》(第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3页。
    167 岩崎昌、中村孝:《国法学》,译书汇编社,1902年出版,第144页。
    168 井上馨著:《各国公民公私权考》,译书汇编社,1901年出版。
    169 穗积八束著:《宪法法理要议》,译者发行1945年前出版。
    170 工藤武重编:《日本议会史》,江苏通州翰墨林书局1904年出版。
    171 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172 “呜呼,云南休矣!”,《浙江潮》,1903年12月28日,第10期。
    173 “发刊词”:《浙江潮》,1903年2月17日,第1期。
    174 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175 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176 “嘉兴演说会解散事”,《浙江潮》,1903年8月12日,第6期。
    177 “寓江西陈群致浙江同乡会书”,《浙江潮》,1903年4月17日,第3期。
    178 文诡:“浙声”,《浙江潮》,1903年2月17日,第1期。
    179 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同,第2期。
    180 “浙风篇”,《浙江潮》,1903年6月15日,第5期。
    181 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182 “公私篇”,《浙江潮》,1903年2月17日,第1期。
    183 中华书局编辑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599页。
    184 数据来源赵晓兰:“论五四时期浙江报刊的特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略有改动。
    185 章太炎被选为制宪起草委员之一,但是他拒绝参加;蔡元培被选为浙江制宪起草委员之一,没来参加。
    186 沈谱、沈人骅:《沈钧儒年谱》,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187[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61页。
    188 沈钧儒:“我的生平”,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版,1994年,第512-515页。
    189 同上注。
    190 沈谱、沈人骅:《沈钧儒年谱》,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
    191 沈钧儒等:“民选议院请愿书”,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192 同上注,第30页。
    193 《中华新报》1915年10月10日创刊于上海,日报,联治派的主要机关报,鼓吹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制。谷钟秀、杨水泰创办,吴敬恒、陈白虚、谈善吾、张季弯、沈钧儒、曹谷冰等编撰。1916年11月成为政学会机关报,《中华新报》是该派的主要喉舌。后由殷汝耕接办。初期极力抨击袁世凯。设副刊《创造日》。1916年4月至12月,另出不定期刊《护国军纪事》5期,详载有关护国战争的函电、文告、战况、评论。1916年9月至1918年9月增出北京版,张耀曾社长,张季弯总编辑,康心如经理。
    194 沈钧儒:“十年病根”,周天度:《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0页。
    195 同上注。
    196 沈钧儒:“勿为政治障碍”,用天度:《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197 沈钧儒:“联省运动”,周天度:《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198 这些方法是:第一,希望全国新闻界,不拘赞成与反对,均各于报端另辟一栏,专载国内联省自治消息,及其学说与言论,使得骤成为全国注意之一问题。第二,希望全国杂志,均各注意此问题,并发行联省特别号一次。第三,希望凡信仰联省主义者,须违组织言论机关,专一发表对于联省消息及意见。第四,凡信仰联省主义者,须速组织宣传团体,旅行各省内地,为公开演讲。第五,凡信仰联省主义者,不论团体或个人,宜编译各种书籍或小册子川廉价发售,能赠送尤好。第六,凡信仰联省主义者,宜各向本省省议会尽力鼓吹运动,请其提议省宪会。第七,国宪有发动机会,凡信仰联省主义者,宣尽力对之为种种鼓吹与运动。第八,宜警告制定宪法议员,宁牺牲个人,勿牺牲主义。参见沈钧儒:“联省运动”,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9-101页。
    199 沈钧儒:“联省主义与救国”,周天度:《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6页。
    200 同上注,第97页。
    201 沈钧儒:“联省自治谈”,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同 同上注,第175页。
    203 同上注,第176页。
    204 沈钧儒:“联省运动”,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版,第99-100页。
    205 沈钧儒:“在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宪草问题会议上关于地方政权问题的发言”,《新华日报》,1946年1月20日。
    206 这里的“地缘资源”,主要指在清末民初之际,同省籍人员充分利用“同乡观念”,维护自身或省区地方利益。
    207 康有为:“废省议”,《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45页。
    208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上),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209 “宪政编查馆等奏请拟宪法大港暨议员选举各法并逐年应行筹备事宜折”,见光绪朝《动华录》卷二百十九。
    210 周谷城:《中国事典》(下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4页。
    211欧榘甲:“新广东”,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270页。
    212同上注。
    213杨笃生:“新湖南”,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 614页。
    214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215 同上注,第40页。
    216 “赵尔丰宣布四川自治文”,《辛亥年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编》(上册),台北:国史馆史料处,1981年版,第891页。
    217 “广西独立时都督沈秉垄演说词”,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广西》(下册),南宁: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5版,第108页。
    218 伧父:“集权与分礼”,《东方杂志》,1916年第13卷,第7号。
    219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220 顾德曼、宋钻友译,周育民校:《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21 《申报》,1920年7月3日。又见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杨绛整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
    222 何秉棣:《中国会馆史》,台北:中国台湾学生书店,1966年版,第4页。
    223 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224 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225 王续添:“民国时期的地方心理观念论析”,《史学月刊》,1999年第4期,第60页。
    226 《黄兴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65页。
    227 《蔡锷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228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9页。
    229 高平叔编:《蔡元培政治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页。
    230 “军国民教育会之成立”,《江苏》,1903年5月27日,第2期。
    231 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232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3),卷四十二,三亚: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287页。
    233 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234 解学兰:《袁世凯时代北京政府中央官僚构成之研究(1912-1916)》,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4月硕士论文,第24页。
    235 鲁卫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僚构成研究(1916-1928)》,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5月硕七论文,第31页。
    236 同上注,第34页。
    237 沃丘仲子:“民国十年腐败史”,《近代稗海》(第8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42页。
    238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版,第880-920页。
    239 顽石:“‘汤寿潜不准干预路事'之诠解”,《绍兴公报》,1910年8月27日。
    240 同上注。
    241 沈钧儒:“辛亥革命杂忆”,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版,1994年版。这是1961年10月沈钧儒为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242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第二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186页。
    243 “毛云鹏等18名省议员要求浙江都督朱瑞宣布独立函”,政协浙江省江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山市文史资料》,1991年版,第196页。
    244 “浙江都督府为办理省议长莫永贞等请求独立一案经过咨国务院文”,政协浙江省江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山市文史资料》,1991年版,第197页。
    245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纂:《中国实业志--浙江省总说(第一编)》三(甲),1933年版。
    246 根据《中国实业志--浙江省总说(第一编)》中记载为309303平方里。(浙江省面积,前清政府于1902年的测定,全省为36,670平方英里,合286246平方里。)
    247 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80-81页。
    248李国祁:“清季民初闽浙台地区社会结构与价值判断的变更”,《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区域研究》(第28卷),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2-93页。
    249鲁迅:“书信·041008·致蒋抑厄”,《鲁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21页。
    250《浙江同乡会章程》第三章义务”甲款曰:“乡人初到海外者陈会馆例应招待外,本会更有招待之义务。”
    251 “发刊词”:《浙江潮》,1903年2月17日,第1期。
    252 同上注。
    253彭晓丰、舒建华:《“S会馆”与五四新文学的起源》,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254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编辑部:《<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近代中国》(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01页。
    255同上注,第802页。
    256 解学兰:《袁世凯时代北京政府中央官僚构成之研究(1912-1916)》,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第21页。
    257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页。
    258 “杭城公民大会预记”,《申报》1917年1月5日。
    259 许行彬:《十年流亡之生日吟》,第8页。
    260 梅冷生:《1917年温州宣告自主的一份布告》,温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温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2001年版,第199页。
    261 《陈范予日记》,第115页。
    262 《本会民国八年常年会开会词》、《省长颂词》、《本会答词》,《浙江省议会民国八年常年会文牍》附编,第1-2页,也见《申报》,1919年10月31日。
    263 “浙议会请复自治之通电”,《申报》,1919年11月17日。
    264 “杂评一:自治”,《申报》,1919年11月18日。
    265 《本会致北京大总统国务院广东军政府克期促和电》、《本会致各省议会请协电促和电》,《浙江省议会民国八年常年会文牍》丙编,第1-2页。
    266 阮毅成:“先君苟伯公年谱”,阮毅成编:《阮荀伯先生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25-26页。
    267 《大公报》(长沙)十周年纪念特刊。
    268 《本会民国九年常年会开会词》,《浙江省议会民国九年常年会文牍》附编,第1页。亦见《申报》1920年12月29日。
    269 “浙江省自治法会议组织法草案”,阮毅存编:《阮荀伯先生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44-47页。
    270 同上注。
    271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页。
    272 同上注。
    273 《申报》,1920年10月26日。
    274 《申报》,1920年12月23日。
    275 “沈金鉴致内务部电”,《申报》,1921年5月6日。
    276 “本会议员蒋玉麟等请缓办国会选举电”,《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丁编),第30页。
    277 “卢督军缓办国会选举电”,《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丁编),第25-26页。
    278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3页。
    279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3-4页。
    280 “本会议员陈益轩反对推举代表参预地议行政会议电”,《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丁编),第31页。
    281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4页。
    282 《省宪周刊》上记载为200余人,参见祝静远:《浙江省宪运动之经过》,《省宪周刊》,第1期第8页。
    283 阮毅成:“先君荀伯公年谱”,阮毅成编:《阮荀伯先生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29页。
    284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5页。
    285 同上注。
    286 “主席致开会词”,《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议事录》,第1页。
    287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6页。
    288 “浙省宪纪闻”,《申报》,1921年6月21日。
    289 即卢永祥6月4日所发出的通电--笔者注。
    290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5页。
    291 孙增大:“论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4页。
    292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5-16页。
    293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6-7页。
    294 同上注,第7页。又见《本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闭会词》,《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附编,第2页
    295 “本会致各省省议会各报馆主张制宪自治电”,《浙江省义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丙编),第1页。
    296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6页。
    297 祝静远:“浙宪起草之经过”,《省宪周刊》,1921年第2期,第15页。
    298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8页。
    299 以上讨论见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12页
    300 “浙省宪纪闻”,《申报》,1921年6月28日、7月5日。又见余绍宋主纂《(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六四),议会,第25页。
    301 《浙江省宪法会议议事录》(开会词),第1页。又见余绍宋主纂《(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六四),议会,第25页,还见《浙江制宪史》,第17页。
    302 “浙会临时会之成绩”,《申报》,1921年6月6日。
    303 “杭州快信”,《中报》,1921年6月5日。
    304 祝静远:“制宪与各法团”,《省宪周刊》,1921年第2期,第18页。
    305 祝静远:“制宪与各法团”,《省宪周刊》,1921年第2期,第20页。
    306 同上注,第21页。
    307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0页。又见余绍宋主纂《(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六四,议会),第26页。
    308 阮毅成:“先君荀伯公年谱”,阮毅成编:《阮荀伯先生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30页。
    309 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40页。
    310 冯筱才:“理想与利益--浙江省宪自治运动新探”,《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86页注释1。
    311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0-22页。又见余绍宋主纂《(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六四,议会),第27页
    312 上述讨论结果见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4-27页。讨论部分过程见《大公报》(长沙),1921年9月1日、2日。
    313 “浙省宪正式宣布”,《大公报》(长沙),1921年9月16日。
    314 许多学者对此有错误认识,认为《湖南省宪法》为中国第一部省宪法,事实上,浙江“九九宪法”的公布要比湖南省宪法早。《湖南省宪法草案》于1921年4月20日公之于众,但并未经宪法会议正式通过。后经过讨论、人民公决等程序,于1922年1月1日方才公布。
    315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3页。
    316 同上注,第93-94页。
    317 同上注,第95页。
    318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89页。
    319 同上注,第86-87页。
    320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88-89页。
    321 “杭州绸业会馆通电”、“杭州绸业会馆等电”,《大公报》(长沙),1921年9月20日。又见《浙江制宪史》,第101页。
    322 “杭州快信”,《申报》,1921年9月12日。
    323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00-101页。
    324 “浙省宪正式宣布”,《申报》,1921年9月10日。
    325 《浙江省宪法会议议事录》,第2页。
    326 “浙江当局不肯执行省宪”,《晨报》,1921年9月28日。
    327 “浙江当局不肯执行省宪”,《晨报》,1921年9月28日。
    328 “省宪”与“省选”的争吵,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中的“省宪”与“与省宪”。
    329 “浙人催促执行省宪之大运动”,《晨报》,1922年2月26日。
    330 以上《浙江省制宪组织法》的内容,参见《民国日报》(上海),1921年12月12日,12月13日。又见“浙江省制宪组织法”,《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常年会议决案》,第90-92页。
    331 “浙人催促执行省宪之大运动”,《晨报》,1922年2月26日。
    332 “浙人催促执行省宪之大运动”,《晨报》,1922年2月26日。
    333 “浙人催促执行省宪之大运动”,《晨报》,1922年2月26日。
    334 “旅沪浙人进行浙省自治之宣言”,《晨报》,1922年5月21日。
    335 参见徐映璞:“浙江省制宪回忆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编:《浙江省文史资料》(第7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25页。
    336 有学者认为是,杜棣华、郑献诗、任风冈、张韬、蒋玉麟等36人为收受宪草委员,参见萧邦齐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周武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337 徐映璞“浙江省制宪回忆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编:《浙江省文史资料》(第7辑),第126-127页。第三届省议员为:李开福、查人伟、蒋方震、马义兴、陈其禾、叶向阳、柴常春、周绍颐、沈定一、郑永祚、汪昭、张景澄、王廷烈、王一之、王侃、陈子亭、张煜奎、顾绍钧、蒋玉麟、朱章宝等。
    338 “浙宪审查会开会式”,《申报》,1922年11月5日。
    339 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周武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340 “浙宪审查会议记”,《申报》,1922年11月10日。
    341 “同上注。
    342 以上审查办法见“浙宪审查会议记”,《申报》,1922年11月15日。
    343 “浙宪审查会记”,《申报》,1922年11月25日。
    344 徐映璞:“浙江制宪回忆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编:《浙江省文史资料》(第7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28页。
    345 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62-363页。
    346 《申报》,1923年1月1日。
    347 《申报》,1923年6月9日。
    348 “浙议会开会无结果”,《申报》,1923年7月5日。
    349 “浙议会开会纪”,《申报》,1923年6月22日。
    350 “浙法团通过自治大纲”,《申报》,1923年7月16日。
    351 “浙省临时议会法之内容”,《申报》,1923年7月4日、7月25日。
    352 “浙代表接洽宣布自治”、“浙代表谒卢商自治”,《申报》,1923年8月8日、9日。
    353 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69页。
    354 “浙江省自治程序法”,《浙江省议会民国十二年常年会议决案》,第16页。
    355 “浙江省自治法会议组织法”,《浙江省议会民国十二年常年会议决案》,第17页。
    356 “浙议会选举代表问题”,《申报》,1924年3月17日。
    357 “浙省长通令慎重省自治选举”,《申报》,1924年5月11日。
    358 “浙省自治法之讨论”、“浙省自治法会议之救济”、“浙省自治法会议暂行休会”,《申报》,1924年12月14日、23日、27日。
    359 “浙省自治法会议停顿之原因”,《申报》,1925年3月17日。
    360 “浙江组织自治同志会”,《申报》,1926年1月5日。
    361 “东南和平运动之后半截”,《浙江月报》,1926年第1卷,第3号,第1-9页。
    362 “时事日志”,《东方杂志》,1926年第23卷,第22号。
    363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364 邵维国:《孙传芳全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4页。
    365 “浙议会十五年常会开幕”,《申报》,1926年11月10日。
    366 “浙省军事要讯”,《申报》,1926年12月10日。
    367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368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181页。
    369 “浙局紧张中实行自治运动”,《申报》,1926年12月14日。
    370 “浙江各界联合会三次筹备会”、“浙江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申报》,1926年10月15日、18日。
    371 “浙省宣布自治”、“浙江宣布自治后之局势”、“浙江各界联合会开会记”,《申报》,1926年12月20日、22日、23日。
    372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46页。
    373 《民国日报》(上海),1921年6月16日。
    374 《民国日报》(上海),1921年6月16日。
    375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53页。
    376 同上注,第37-43、58-76页。
    377 “省宪概论“,愚厂编:《省宪辑览》(甲篇),上海发行,1921年版,第8页。
    378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吏发行所,1921年版,第36页。
    379 《大公报》(天津),1921年6月23日。
    380 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努力周报》,1922年9月10日,第19期。
    381 《顺天时报》(北京),1921年6月7、8、9日。
    382 《大公报》(天津),1921年6月29日。
    383 “浙省自治之真相”,《华字日报》(香港),1921年6月25日。
    384 《大公报》(天津),1921年7月15日。
    385 《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第48条。
    386 “浙省宪纪闻”,《申报》,1921年6月20-29日的连续报道。
    387 《申报》,1923年4月9日。
    388 “三色宪草比较表”,张其昀:《浙江史地纪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62-67页。又见《浙江省宪法审查会(甲乙丙组)汇编宪草之结果》,杭州,1922年,无页码。还见徐映璞:“浙江制宪回忆录”,《浙江省文史资料》(第7辑),第132-138页。
    389 “浙省年自治法会议开幕”,《申报》,1924年8月2日。
    390 卢氏属下部队基本完整者尚有不少,诸如第四师、第十师、第六混成旅及臧致平、杨化昭等部。
    391 何易、潘荣:《五省联帅孙传芳》,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392 “府院对浙废督之表示”,《申报》,1922年6月21日,第七版。
    393 “浙路踞守之杭州”,《盛京时报》,1924年9月12日。
    394 夏超虽然其貌不扬,名声欠佳,却在浙军将领中实力最强。在卢永祥统治浙江时期已是浙江省军政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历任浙江督署幕僚、杭州警察局长、浙江省警察厅长兼全省警务处长。卢永祥在撤离杭州之际,把省长职务交夏代理,当然并非偶然。这不仅因夏工于心计,富有政治手腕,而且因为其已在浙江省内拥有相当大的实力。浙江全省除各县的局、所警察之外,还有省城、宁波、内河和外海的水陆警兵,总计约一万四五千人,且浙江水警装备齐全,拥有兵轮17艘,其中以外海的“超武轮”为最,而且夏超自代理省长后,又掌握了远比警察有战斗力的省警备队和保安队。由省长统辖的警备队计7000人。全省分为七个警区,每一警区设一统带,士兵限用浙籍。除常设警队外,尚有临时警察2000人,由夏的亲信卢祥麟统带。保安队即保安警察,由省保安队总部统领。保安总部之下设三总队,每一总队辖三大队,附以二个炮连,二个机关枪连,二个迫击炮连,总人数达八千余人,相当一个混成旅的兵力。夏还曾想把省保安总队扩编为师。如仅就实力而言,夏在浙江几可与孙传芳分庭抗礼。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如此下力笼络夏超也有不得已的一面。不过如前所述,夏有一重大弱点,即名声不佳。卢永祥督浙时,对其不可谓不重用,临撤走时,乃至以“浙人治浙”名义将全省统治权交与他。而夏一见形势不妙并不与卢共进退。而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立即转投直系,把浙江献给孙传芳,无怪当时浙人对夏这种朝秦暮楚的做法多嗤之以鼻,私下里称夏超为“活秦桧”。
    395 陈、周二人,在浙军将领中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孙传芳重用夏超、陈仪二人,对其安定浙江、整编军队、巩固扩大实力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参见何易、潘荣:《五省联帅孙传芳》,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396 何易、潘荣:《五省联帅孙传芳》,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页。
    397 茅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新华文摘》,1981年第1期。
    398 邵维国:《孙传芳全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页。
    399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5-16页。
    400 “中国大事记”,《东方杂志》,1921年第18卷,第14号。
    401 “旅沪浙人反对停止省选电”,《申报》,1921年8月6日。
    402 映雪:“制宪与省选”,《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0页。
    403 同上注期,第11页。
    404 “浙江省省宪期成会主张缓办第三届省议员选举电”,《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丁编,第61页。
    405 映雪:“制宪与省选”,《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0页。又见《浙江制宪史》,第47-48页。
    406 “杭州快信”,《申报》,1921年6月22日。
    407 映雪:“制宪与省选”,《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1页。
    408 冯筱才:“理想与利益--浙江省宪自治运动新探”,《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82页。
    409 “浙省宪纪闻”(三),《申报》,1921年6月24日。
    410 方豪:“省宪乎?省选乎?”,《省宪周报》,1921年第3期,第6页。
    411 映雪:“制宪与省选”,《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0页。也可见《浙江制宪史》,第48页。
    412 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49页。
    413 映雪:“制宪与省选”,《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1页。
    414 “浙省宪期成会与省会”,《申报》,1921年6月12日。
    415 “浙省宪纪闻”(三),《申报》。1921年6月24日。
    416 以上29个团体和个人的请愿、通电见《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丁编。
    417 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47页
    418 “杭州快信”,《申报》,1921年6月27日。
    419 “地方通信”,《申报》,1921年7月4日。
    420 “杭州快信”,《申报》,1921年6月26日、27日。
    421 “地方通信”,《申报》,1921年7月24日。
    422 “地方通信”,《申报》,1921年7月30日。
    423 “地方通信”,《申报》,1921年8月20日。
    424 参见“嘉兴省选风潮与浙宪会”、“嘉兴省选风潮详志”,《申报》1921年8月25日、26日。
    425 “浙督缓办省选之通电”,《申报》,1921年7月31日。
    426 谢仲伟:“1921年省议会选举亲历记”,《温州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223-224页。
    427 许行彬:“十年流亡之生日吟”,无出版时间,第10页、51页。许行彬,又称许祖谦。
    428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50-51页。
    429“关于省议会之要闻”,《嘉言报》,1921年9月27日。
    430“浙省二次制宪之挫折”,《申报》,1922年11月27日。
    431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32页
    432“浙江省制宪组织法”,《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常年会议决案》,第92页。
    433参见“浙议会又开紧急会议”、“浙省二次制宪之挫折”、‘‘浙省会续开紧急会议”,《申报》,1922年12月23日、27日、30日。
    434“浙议会大会纪”(十八)(二十),《申报》1923年4月21日、23日。
    435“浙议会续开紧急会议”,《申报》,1923年12月1日。
    436“浙议会开会纪“,《申报》,1923年6月17日。
    437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64页。
    438参见“浙江自治经费之难筹”、“浙省自治费列入预算”,《申报》1924年3月6日、18日。
    439第一次申请延会是因5个月的法定会期即将到期,1924年12月2日,经与省议会接洽,省议会通过了《修正浙江省自治程序法》,延长会期2个月,定于此年3月1日召集会议,事实上3月13日才开成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延会是因审议速度太慢,于1925年5月5日,大会决定请省议会在延长2个月会期。
    440陈津门供件:“浙江留日学生同乡会反对三届省议会宣言”,《浙江文史资料选辑历史文献》(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79年版,第62页。
    441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83页。
    442“浙人拒沈金鉴电”,《申报》,1920年6月28日。
    443“浙人拒沈金鉴电”,《申报》,1920年6月28日。
    444“杭州快信”,《申报》,1920年7月2日。
    445“旅沪浙人对新任浙省长主张”,《申报》,1920年7月7日。
    446同上注。
    447“本会民国九年常年会闭会词”,《浙江省议会民国九年常年会文牍》附编,第2页。
    448参见“本会致大总统国务院请取消所得税条例电”、“本会致大总统国务院财政部请取消增加印花税电”、“本会致各省各县各团体上海各报馆不承认所得税电”、“本会致各省省议会请一致不承认印花税新章电”,《浙江省议会民国九年常年会文牍》丙编,第3-4页。也见《申报》1920年12月18日。
    449“本会议员蒋玉麟等请缓办国会选举电”,《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丁编,第30页。
    450“浙省长辞职未准”,《申报》,1921年6月20日。
    451“浙沈电京请卢督留任”,《申报》,1921年8月8日。
    452“浙宪会代表请停选举电”,《申报》1921年6月23日。
    453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12页。又见“浙江省长兼选举总监督复永嘉知事电”,《浙江公报》第3314号,1921年7月15日。
    454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52页。
    455同上注,第87页
    456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87-88页
    457“浙省长更换之经过”,《申报》,1922年10月31日。
    458“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二),《申报》1922年11月1日。
    456“杭州快信”,《申报》,1922年10月29日。
    460“旅沪浙人反对张载阳之两电”,《申报》,1922年10月30日。
    461同上注。
    462“张载阳长浙之反响”,《申报》,1922年11月1日。
    463“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一),《申报》,1922年10月31日。
    464“浙局之前途”,《申报》,1922年10月31日。
    465“浙议会与省长问题”,《申报》,1922年10月29日。
    466“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四),《申报》,1922年11月3日。
    467“浙省长更换之经过”,《申报》,1922年10月31日。
    468“浙议会与省长问题”,《申报》,1922年10月29日。
    469“浙省长更换之经过”,《申报》,1922年10月31日。
    470“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二),《申报》,1922年11月1日。
    471“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二),《申报》,1922年11月1日。
    472“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四),《申报》1922年11月3日。
    473“易长令发表后之浙局”(三),《申报》1922年11月2日。
    474默:“杂评:非常省议会”,《申报》,1922年11月6日。
    475“浙江省议会特别会议法”,《浙江省议会民国十一年常年会议决案》,第1页。
    476“酝酿中之参议会”(二),《申报》,1922年11月6日。
    477“易长令发表之浙局”(二)、(四),《申报》,1922年11月1日3日。
    478“唉!省议会之人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新浙江》,1922年11月19日。
    479“浙省会续开紧急会议记”,《申报》,1923年11月29日。
    480参见“浙议会延长任期有望”、“浙议会延长任期之法律问题”、“浙省三届议员任期问题”、“浙议会将无期限延长”,《申报》,1924年4月10日、6月22日、7月3日、7日。
    481引“回忆夏超的独立”,《浙江文史资料选辑历史文献》(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79年版,第26页。
    482同上注,第27页。
    483“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时期的浙江政局”,《浙江文史资料选辑历史文献》(第l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79年版,第27页。
    484“回忆夏超的独立”,《浙江文史资料选辑历史文献》(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79年版,第28页。
    485《中报》1926年10月22日。
    486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页。
    487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页
    488黄抱一:“省自治”,《申报》,1920年10月10日。
    489“宣言”,《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2页。
    490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3页。
    491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7页
    492张瑄:“中国今日应采用省自治制度”,《省宪周刊》,1920年第2期,第10页。
    493同上注,第14-15页。
    494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6页。
    495同上注。
    496孙增大:“目下解决中国大局之急救测”,《省宪周刊》,1920年第4期,第1页。
    497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4页。
    498同上注。
    499同上注。
    500孙增大:“制宪权之渊源与浙江制宪之根据”,《省宪周刊》,1920年第2期,第1-2页。
    501同上注,第4页。
    502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5页。
    503同上注。
    504“宣言”,《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1页。
    505张瑄:“中国今日应采用省自治制度”,《省宪周刊》,1920年第2期,第10页。
    506龙门:“卢督军豪电之影响”,《省宪周刊》,1920年第1期,第14页。
    507祝声远:“浙宪起草之经过”,《省宪周刊》,1920年第2期,第16页。
    508“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09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1页
    510“浙省年自治法会议开幕”,《申报》,1924年8月2日。
    511“浙省自治声中之自由制法”,《申报》,1924年9月12日。
    512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
    513“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14[英]]戴维·M·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364页。
    515[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3页。
    516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第46页。
    517祝声远:“浙宪起草之经过”,《省宪阁刊》,1920年第2期,第16页。
    518“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省宪辑览》(乙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19同上注。
    520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页。
    521静渊:“浙江省宪法会议纪事”,《省究周刊》,1920年第8期,第22页。
    522静远:“浙宪初读会审查草案大体之经过”,《省宪周刊》,1920年第7期,第17页。
    523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页。
    524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页。
    525罗敦伟:“湖南省宪法批评”,《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
    526同上注。
    527同上注。
    528同上注。
    529同上注。
    530童一心:“省宪规定经济基本权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10页。
    531[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页。
    532[美]路易斯·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44页。
    533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页。
    534“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35“国民党宪法主张全案”,《宪法新闻》,第13期。
    536程树德:《比较宪法》,华通书局,1931年版,第134页。
    53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55页。
    538同上注,第156页。
    539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8-29页。
    540康有为:“请讲明国是正定方针折”,《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62页。
    541高元:“九权宪法论”,《学林杂志》,1921年第1卷第1期。
    542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9-354页。
    543高元:“九权宪法”,《省宪周报》,1921年第5期,第6页。
    544高元:“九权宪法”,《省宪周报》,1921年第5期,第7页。
    545同上注,第8页。
    546同上注,第8页。
    547储国珍:“省宪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宪法研究号下)。
    548高元:“九权宪法论”,《学林杂志》,1921年第1卷第1期。
    549“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省宪辑览》,(乙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50李国祁:《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闽浙地区的政治现代化(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版,第89-90页。
    551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3页。
    552“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辑:《省宪辑览》(乙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53童一心:“主张职业选举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3页。
    554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页。
    555童一心:“主张职业选举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3页。
    556同上注,第4页。
    557同上注,第4页。
    558同上注,第4页。
    559林文琴:“反对职业选举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5-6页。
    560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9-10页。
    561方豪:“省宪乎?省选乎?”,《省宪周报》,1921年第3期,第8页。
    562童一心:“主张职业选举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4页。
    563“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省宪辑览》(乙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64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0-11页。
    565王到编辑:《中国选举史略》,1917年版,第65页。
    566戴季陶:“省长民选问题”,唐文权、桑兵主编:《戴季陶(1909-1920)》,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1页。
    567杨端六:“中国统一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568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1页。
    569储国珍:“省宪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宪法研究号下)。
    570“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71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1页。
    572“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73“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74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0页。
    574“省宪纪闻”(二),《申报》,1921年6月22日。
    576同上注。
    577杜师业:“反对省政院混采两合之致意见”,《省宪周报》,1921年第8期,第17页。
    578张君劢:《宪政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39页。
    579“浙省宪纪闻”(四),《申报》,1921年6月26日。
    580张君劢:《宪政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39页。
    581“省宪纪闻”(三),《申报》,1921年6月24日。
    582“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83“省宪纪闻”(三),《申报》,1921年6月24日。
    584储国珍:“省宪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宪法研究号下)。
    585同上注。
    586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5页。
    587“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88“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89张瑄:“对于浙江省宪法草案条文之批评”,《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第8页。
    590储国珍:“省宪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宪法研究号下)。
    591同上注。
    592“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593朱鸿达:“主张法官采用选举制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8页。
    594张若聪在“反对法官采用选举制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9页。
    595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5页。
    596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1页。
    597《浙省宪纪闻》(四),《申报》1921年6月26日。
    598陈茹玄:《增订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1947年版,第30-34页。
    599邵梦同:“非‘行政法'及‘行政法院'”,《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第14页。
    600“九九宪法”草案第84条规定了监察会负责审判行政诉讼,事实上还是存在着平政院。只是后来受人指责之后,平政院才得以废除。这一点在下文还将继续论述。
    601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2页。
    602“浙省宪纪闻”(五),《申报》,1921年6月27日。
    603同上注。
    604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5-26页。
    605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5页。
    606“浙省宪纪闻”(五),《申报》,1921年6月27日。
    607同上注。
    608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5页。
    609孙增大:“省宪与财政”,《省宪周报》,1921年第6期,第5页。
    610同上注,第6页。
    611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1页。
    612“浙省宪纪闻”(四),《中报》,1921年6月26日。
    613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6页。
    614孙增大:“省宪与财政”,《省宪周报》1921年第6期,第14-15页。
    615“省民关于财政军政之意见及提案”,《省宪周报》,1921年第6期,第27页。
    616孙增大:“教育界对于浙宪草案之表示”,《省宪周报》,1921年第5期,第18页。
    617同上注,第20-21页。
    618程巢父:《思想时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619余英时:“民主观念与现代中国精英文化的没落”,王占元主编:《学术集林》(卷十四),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620“沈钧儒年谱”,《中华民国时资料丛稿第四辑》(增刊),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42页。
    621汤寿潜:“宪法古义叙”,《萧山文史资料选辑·汤寿潜史料专辑》(第4辑),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465-466页。
    621李国祁:《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闽浙地区的政治现代化(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版,第205页。
    623李国祁:“清季民初闽浙台地区社会结构与价值判断的变更”,《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区域研究》(第28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4页。也可见蒋梦麟:《西潮》,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24李国祁:“清季民初闽浙台地区社会结构与价值判断的变更”,《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区域研究》(第28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4页。
    625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7页。
    626张瑄:“中国今日应采用省自治制度”,《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5页。
    627方豪:“近世重要各国宪法发生小史”,《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24-25页。
    628同上注。
    629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2页。
    630孙增大:“目下解决中国大局之急救策”,《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第3页。
    631“浙江省自治宣言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第18-19页。
    632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7-18页。
    63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55页。
    634硕巴:“省与国:浙江省的自治运动(1917-1927)”,《中国现代史论集军阀政治》(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364页。
    635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635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1页。
    637张瑄:“中国今日应采用省自治制度”,《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4页。
    638同上注,第13页。
    639中国文化服务社编辑:《五五宪草有关文献》,1936版,“前言”第1页。
    640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641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
    642李达嘉:《民初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书馆,1986年版,第343页。
    643李光灿、张国华主编:《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四),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6页。
    644《大公报》(天津),1921年3月8日。
    645“卢永祥关于省宪自治通电”,《申报》,1921年6月5日。
    646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4页。
    647《大公报》(天津),1921年7月15日。
    64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
    649《顺天时报》,1922年12月21日。
    650刘以芬:《民国政史拾遗》(上),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53版,第64页。
    651《申报》,1922年6月16日,6月17日。
    652硕巴:“省与国:浙江省的自治运动(1917-1927)”,《中国现代史论集军阀政治》(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365页。
    653《申报》,1922年11月6日。
    654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2-6页。
    655孙增大:“省民对于制宪应取的态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第1-6页。
    656李国祁:《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闽浙地区的政治现代化(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版,第209页。
    657李国祁:《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闽浙地区的政治现代化(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版,第210页。
    658同上注,第217-218页。
    659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6页。
    660莫纪宏:“宪政普遍主义与民主”,《外国法译评》,2001年第1期。
    661孙增大:“论省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报》第1期,第3页。
    662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86页。
    663童一心:“省总决问题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8期,第1l页。
    664孙增大:“制宪权之渊源与浙江制宪之根据”,《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4页。
    665孙增大:“制宪权之渊源与浙江制宪之根据”,《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5页。
    666孙增大:“制宪权之渊源与浙江制宪之根据”,《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1页。
    667孙增大:“省民应力争画行权与签字权”,《省宪周报》,1921年9月第8期,第1页。
    668孙增大:“制宪权之渊源与浙江制宪之根据”,《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1页。
    669同上注,第3页。
    670同上注,第2页。
    671同上注,第4页。
    672同上注,第7页。
    673方豪:“人民对于制宪应当注意的重要关头”,《省究周报》,1921年第2期。第8页。
    674方豪:“省宪乎?省选乎?”,《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8页。
    675朱章宅:“宪法应具有‘德谟克拉西'精神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2年第8期,第15页。
    676朱章宝:“宪法应具有‘德谟克拉西'精神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2年第8期,第15页。
    677“新浙江”,《五四时期刊介绍》,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424页。
    678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1917年第3卷,第3号。
    679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张宝明、王中江主编:《回眸<新青年>》(哲学思潮卷),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680“宣言”,《浙江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页。
    681龙门:“卢督豪电之响应”,《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第12页。
    682《大公报》,1920年9月3日。
    683唐玉良、王瑞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运大事记》,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1页。
    684方豪:“人民对于制宪应当注意的重要关头”,《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10页。
    685孙增大:“省民应力争画行权与签字权”,《省宪周报》,1921年第8期,第1页。
    686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117页。
    687转引自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
    688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689蒋梦麟:《西潮》,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690这里所使用的“德性”是作为分析问题的工具,为一个中性词,并无贬义。
    691陈茹玄:《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出版社,1933版,第124页。
    692谢维雁:《从宪法到宪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130页。
    693同上注,第131页。
    69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2-23页。
    69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贺瞵、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版,第66页。
    696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381页。
    697谢维雁:《从宪法到宪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698[德]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译本前言,第1页。
    699张君劢:《宪政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700李矗天:“联省自治可取消矣”,《晨报》,1922年10月2日。
    701陈志让:“中国军阀派系诠释”,《中国现代史论集:军阀政治》(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24页。
    702陈志让:“中国军阀派系诠释”,《中国现代史论集:军阀政治》(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10页。
    703同上注,第15页。
    704蔡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1922年第2期。
    705张君劢:《宪政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706杨端六:“中国统一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707再生:“宪政实施后省之地位问题”,《民宪》,1946年第4期。
    708陈柏心:“宪法中的省制问题”,《东方杂志》,1947第43卷第16号。
    709胡绳:“在宪法上争的是什么?”,《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参考资料》,华东政法学院,1956年编。
    710何永传:“抓紧则须抓紧,放开才能放松”,《宪法平议》,大公报馆,1947年版。
    711沈钧儒:“在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宪草问题会议上关于地方政权问题的发言”,《新华日报》,1946年1月20日。
    71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713“中共中央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二一--一九二五年)》(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41页。
    714同上注,第177页。
    715陈明明:“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纲领与政策的一个观察”,《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第158页。
    71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
    717杨松:“论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运动与民族问题”,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95页。
    718“中共中央关于内蒙民族问题应取慎重态度的指示电”,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0页。
    719同上注,第1011页。
    720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44页。
    721陈明明:“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纲领与政策的一个观察”,《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第162页。
    722参见强世功:“‘一国'之谜:Country vs.State--香江边上的思考之八”,《读书》2008年第7期,第37-38页。
    723关于台湾现行宪法定位问题,殷啸虎教授与本文有极为相似的观点。参见殷啸虎:《关于台湾现行“宪法”的定性与定位》,载《法学论坛》1995年第9期。
    724台湾学者李达嘉有与笔者相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联省自治并不是由于联邦论的鼓吹而来,也不是由于一般人对联邦的嫌恶心理减轻所致,而几乎是为政局推演下的产物。(参见李达嘉:《民初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书馆,1986年版,第25-26页。)可见,产生联省自治的因素中更多的是“势”和“力”,而不是思想。
    725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第23页。
    726李国忠:《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727戴季陶:《中华民国与联邦组织》,转引自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728“王宠惠:“中华民国宪法刍议”,经世文社编:《民国经世文编法律》,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1614页。
    729李国忠:《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730戴季陶:《中华民国与联邦组织》,转引自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731谢诺:“联省自治运动(1920-1923)”,《中国现代史论集·军阀政治》(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352页。
    732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提出“救亡压倒启蒙”一说,认为中国“救亡的局势……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33-37页。
    733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是中国近代的灾难之源。参见白鹏飞:《宪政及宪法》,上海华通书局印行,1930年版。
    734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定于一”。见《孟子-梁惠王句上》(第六章)。
    [1]《民国日报》(上海)
    [2]《大公报》(长沙)
    [3]《大公报》(天津)
    [4]《浙江月报》
    [5]《大浙江报》
    [6]《浙江民报》
    [7]《全浙公报》
    [8]《宁波周报》
    [9]《向导周报》
    [10]《嘉言报》
    [11]《申报》
    [12]《晨报》
    [13]《浙江月报》
    [14]《绍兴公报》
    [15]《盛京时报》
    [16]《浙江省临时议会议决案》
    [17]《浙江省议会民国八年常年会文牍》
    [18]《浙江省议会民国九年常年会文牍》
    [19]《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会议事录》,
    [20]《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
    [21]《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第一次临时会文牍》
    [22]《浙江省议会民国十年常年会议决案》
    [23]《浙江省议会民国十一年常年会议决案》
    [24]《浙江省议会民国十二年常年会议决案》
    [25]《浙江省宪法会议议事录》
    [1]陈益轩:《浙江制宪史》,浙江制宪史发行所,1921年版。
    [2]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4]李剑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2年版。
    [5]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周弘然:《中华民主思想运动史》,台北:帕米尔书店,1964年,第248页。
    [7]阮毅成编:《阮荀伯先生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
    [8]阮毅成:《政言》(上、下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潘力山:《力山遗集》,上海:大东书局,1932年版。
    [10]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11]李达嘉:《民初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书馆,1986年版。
    [12]李国祁:《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闽浙地区的政治现代化(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版。[13]李国祁编:《中华民国建国文献:民初时期文献第二辑(史著一)》,中华民国建国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台北:三民书局,2001年版。
    [14]李国祁:《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区域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5]李光灿、张国华主编:《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四),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邓丽兰:《域外观念与本土制度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政制设计与参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8]姜义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1、2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9]谢遐龄编选:《变法以致升平--康有为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
    [20]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3),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1]唐文权、桑兵编:《戴季陶集(1909-1920)》,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孙候:《浙江教育史略》,浙江省教育厅,1931年版。
    [23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增订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24][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
    [25]张开沅主编:《马君武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6]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
    [27]《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8]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浙江省》(4册),上海: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24年版。
    [29]《浙江战史》(1-3册),上海同文图书馆,1924年版。
    [30]李文直、李菊庐编:《江浙战纪》,上海:泰东书局,1924年版。
    [31]陈训慈:《浙江省史略》,浙江青年月刊单印本,1935年版。
    [32]魏颂唐:《浙江赋税源流》,浙江财政人员养成所,1925年版。
    [33]姜卿云:《浙江新志》,杭州正中书局发行,1936年版。
    [34]章炳麟:《民国章太炎先生炳麟自订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70年版。
    [35]白鹏飞:《宪政及宪法》,上海华通书局印行,1930年版。
    [36]平心:《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进化书局刊行,1936年版。
    [37]吴宗慈编:《中华民国宪法史后编》,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38]林纪东:《中华民国宪法释论》(改订第46版),大中国图书公司,1950年版。
    [39]何干之:《中国启蒙运动史》,生活书店发行,1947年版。
    [40]林正秋:《浙江经济文化史研究》,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1]汪林茂:《浙江辛亥革命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张彬:《从浙江看中国教育近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3]徐和雍:《浙江近代革命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4]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社会心里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45]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6]陈梅龙、景消波译编:《近代浙江对外贸易及社会变迁》,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年版。
    [47]中华民国史事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五年),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印行,1972年版。
    [48]萧山市政协编:《萧山文史资料选辑·汤寿潜史料专辑》(第4辑),政协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
    [49]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五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
    [50]政协浙江省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10辑),1979年版。
    [5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52]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版。
    [53]陈志让:《军绅政权》,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版。
    [54]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5]魏源:《海国图志》,李巨澜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6]梁廷枏:《海国四说》,骆宾善、刘路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57]孟祥才:《梁启超传》,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58]迟云飞:《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9][德]魏德士:《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0]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版,1994年版。
    [61]沈谱、沈人骅:《沈钧儒年谱》,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62]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6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64][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5][美]路易斯·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66]程树德:《比较宪法》,华通书局,1931年版。
    [67]张君劢:《宪政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69]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0]殷啸虎:《近代中国宪政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1]蒋碧昆:《蒋碧昆文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年版。
    [72]邱远猷:《中国近代法律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3]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1-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75]广宇主编:《东方巨人孙中山》(下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党派》,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77]]林增平等编:《熊希龄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8]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大东书局,1924年版。
    [79]陈茹玄:《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印行,1923年版。
    [80]章开沅:《章开沅学术论著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1]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82]丁文江、赵丰田:《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上),台北:世界书局,1958年版。
    [84]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85]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86]邵维国:《孙传芳全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7]张其昀:《浙江史地纪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88]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89]何易、潘荣:《五省联帅孙传芳》,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0]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编:《黄兴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91]蔡端编:《蔡锷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92]周谷城:《中国事典》(上、下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
    [93]张楞、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
    [94]谢维雁:《从宪法到宪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6][德]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7]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
    [98]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99]李国忠:《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0]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1-7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
    [101]程巢父:《思想时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102]何秉棣:《中国会馆史》,台北:中国台湾学生书店,1966年版。
    [103]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周武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4]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5]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6]唐玉良、王瑞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运大事记》,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7]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08]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9]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0]王人博:《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1]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2]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3]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4]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11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二一--九二五年)》(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16]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17]政协广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广西》(下册),南宁: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5版。
    [118]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第2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
    [119]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纂:《中国实业志--浙江省总说(第一编)》三(甲),1933年版。
    [1120]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121]余绍宋主纂:《(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六四),浙江图书馆,1983年版。
    [122]政协议浙江省委员会编:《浙江省文史资料》(第1-7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23]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编:《民国史论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24]陶士和:《浙江民国史研究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伧父:“集权与分礼”,《东方杂志》,1916年第13卷,第7号。
    [2]孙几伊:“改造中国底途径”,《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1号。
    [3]孙几伊:“制宪问题底理论和实际”,《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1号(宪法研究号上)。
    [4]康白情:“自治的统一与统一的自治”,《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11号。
    [5]陈独秀:“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15号。
    [6]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17号。
    [7]储国珍:“省宪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宪法研究号下)。
    [8]罗敦伟:“湖南省宪法批评”,《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22号。
    [9]陈柏心:“宪法中的省制问题”,《东方杂志》,1947年第43卷,第16号。
    [10]朱希祖:“联省自治商榷书”,《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1]松子:“释联省自治”,《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2]朱希祖:“联省自治商榷书”,《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3]唐德昌:“联省自治与现在之中国”,《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4]李剑农:“民国统一问题”(篇三),《太平洋》,1922年3卷,第7号。
    [15]周鲠生:《释联省自治》,《太平洋杂志》,1921年第3卷,第7号。
    [16]杨端六:“中国统一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太平洋》,1922年第3卷,第7号。
    [17]“省宪概论”,愚厂编:《省宪辑览》(甲篇),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18]“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愚厂编:《省宪辑览》(乙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19]“湘浙宪法比较观”,愚厂编:《省宪辑览》(丁编),上海自治学社,1921年版。
    [20]孙增大:“论自治应走的轨道”,《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
    [21]孙增大:“目下解决中国大局之急救策”,《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
    [22]孙增大:“省民对于制宪应取的态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
    [23]孙增大:“制宪权之渊源与浙江制宪之根据”,《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
    [24]孙增大:“省民应力争画行权与签字权”,《省宪周报》,1921年9月第8期。
    [25]孙增大:“教育界对于浙宪草案之表示”,《省宪周报》,1921年第5期。
    [26]孙增大:“省宪与财政”,《省宪周报》,1921年第6期。
    [27]映雪:“制宪与省选”,《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
    [28]方豪:“省宪乎?省选乎?”,《省宪周报》,1921年第3期。
    [29]方豪:“近世重要各国宪法发生小史”,《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
    [30]方豪:“人民对于制宪应当注意的重要关头”,《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
    [31]方豪:“省宪乎?省选乎?”,《省宪周报》,1921年第2期,第8页。
    [32]童一心:“省宪规定经济基本权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
    [33]童一心:“主张职业选举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
    [34]童一心:“省总决问题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8期。
    [35]杜师业:“反对省政院混采两合之致意见”,《省宪周报》,1921年第8期。
    [36]林文琴:“反对职业选举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
    [37]张瑄:“中国今日应采用省自治制度”,《省宪周报》,1921年第1期。
    [38]张瑄:“对于浙江省宪法草案条文之批评”,《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
    [39]朱鸿达:“主张法官采用选举制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
    [40]张若聪:“反对法官采用选举制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1年第7期。
    [41]高元:“九权宪法”,《省宪周报》,1921年第5期。
    [42]朱章宝:“宪法应具有‘德谟克拉西'精神之意见书”,《省宪周报》1922年第8期。
    [43]龙门:“卢督豪电之响应”,《省宪周报》,1921年第l期。
    [44]邵梦同:“非‘行政法'及‘行政法院”',《省宪周报》,1921年第4期。
    [45]祝声远:“浙宪起草之经过”,《省宪周刊》,1920年第2期,第16页。
    [46]“省民关于财政军政之意见及提案”,《省宪周报》,1921年第6期。
    [47]胡适:“吴佩孚与联省自治”,《努力周报》,1922年8月13日,第15期。
    [48]胡适:“我们还是主张召集各省会议”,《努力周报》,1922年11月12日,第28期。
    [49]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努力周报》1922年9月10日,第19期。
    [50]张君劢:“联邦十不可论”,《大中华》(上海),1916年9月第2卷,第9期。
    [51]周匡:“‘省'字源流考”,《中日文化》,1941年第1卷。
    [52]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53]《呜呼,云南休矣!》,《浙江潮》,1903年12月28日,第10期。
    [54]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曰,第2期。
    [55]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56]文诡:“浙声”,《浙江潮》,1903年2月17日,第1期。
    [57]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58]攻法子:“敬告我乡人”,《浙江潮》,1903年3月18日,第2期。
    [59]章士钊:“学理上之联邦论”,《甲寅杂志》,1914年第1卷,第5号。
    [60]章太炎:“复日人今井嘉宰书”,张文范主编:《中国省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61]毛泽东:“‘省宪经'与赵恒惕”,《向导》,1923年第36期。
    [62]茅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新华文摘》,1981年第l期。
    [63]蔡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1922年第2期。
    [64]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1917年第3卷,第3号。
    [65]李大钊:“省制与宪法”,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6]谢诺:“联省自治运动(1920-1923)”,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五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0年版。
    [67]冯筱才:“理想与利益--浙江省宪自治运动新探”,《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68]张学继:“民国时期的缩省运动”,《二十一世纪》(香港),1994年10月号。
    [70]赵晓兰:“论五四时期浙江报刊的特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1]任喜荣:“论宪法学研究中的历史分析方法”,《法学家》,2005年第4期。
    [72]杨秀清:“近代中国联邦制的理论和实践--北洋军阀时期省宪运动述评”,《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第4期。
    [73]王向民:“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4]陈明明:“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纲领与政策的一个观察”,《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75]汪太贤:“近世中国地方自治主张的最初提出及其表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
    [76]汪太贤:“晚清学人对民主自由诉求的一种表达--以严复地方自治主张的提出与阐释为例”,《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77]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78]何永传:“抓紧则须抓紧,放开才能放松”,《宪法平议》,大公报馆,1947年版。
    [79]余英时:“民主观念与现代中国精英文化的没落”,王占元主编:《学术集林》(卷十四),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80]莫纪宏:“宪政普遍主义与民主”,《外国法译评》,2001年第1期。
    [81]陶水木:“浙江省宪自治运动述论”,《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82]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兼与冯筱才先生商榷”,《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83]冯筱才:”对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一文的回应”,《史学研究》,2005年第7期。
    [84]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85]陈明明:“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纲领与政策的一个观察”,《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86]强世功:“‘一国'之谜:Country vs.State--香江边上的思考之八”,《读书》,2008年第7期。
    [87]殷啸虎:《关于台湾现行“宪法”的定性与定位》,《法学论坛》,1995年第9期。
    [1].R.Keith Shoppa,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Englan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Joseph R.Grodin,Calvin R.Massey and Richard B.Cunningham,The California State Constitution,Greenwood Press,1993.
    [3]Jean Chesneaux,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1920-1923,in modern China's Search For a Political form,ed.Jack Gra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translated from French.
    [4]Wang Wuwei,Hunan Zizhi Yundong Shi(History of The Hunan Self-government Movement),Shanghai Taidong,1920.
    [5]The Democratic Experience:A Short American History,ed.Louis B.Wright et.Scott,Forsman and Company,Glenview,Illinois,196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