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泰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人民已有数百年的友好往来。中国古典诗歌也随着文化交流而传播于泰国。作为中国比邻的泰国,也接受了这些诗歌并受到了影响。
     本文先简单回顾了中泰两国文化交流,接着重点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的传播方式与影响,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情况,最后运用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泰国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本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选题的意义、综合评述了中泰学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泰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流传和中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诗琳通公主”。
     第三部分考察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的传播方式以及翻译情况,主要是介绍几位成就突出的中国古典诗歌译者,并考察和分析了他们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成泰文的原因和方法。以外还对《三国演义》中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泰译本《新译三国》和《三国与评注》的翻译手法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得失。
     第四部分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泰国当代作家和歌曲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对泰国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观察隐蔽和访谈,了解了泰国大学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情况。并且分论述本项研究对泰国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启示。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无论是对课堂教学还是对教材编写,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Thail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have friendly exchang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spread in Thailand. As a neighbor of Thailand, have accepted these poems and affected.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and then focuses o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in Thailand and influence, especially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case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and finally the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nalysis in Thailand Teaching of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s, comprehensive reviewed scholars on China and Thail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defined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all aspects of Sino-Thai cultural exchanges, Chinese literature circulating in Thailand and the friendly Sino-Thai cultural exchange envoys - "princess."
     The third par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translation mode of transmission in Thailand, mainly to present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or, and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for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nto Thai Yuan Yin and methods. Other than that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ai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s of two "new transl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ree and Commentary," compares the translation approach.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ains and losses.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on contemporary Thailand, and found that the Thai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songs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The fifth part is the Thai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eaching in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cover to learn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ai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and found the Thai university teachers to teach students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folders in the mixtur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s at the senior Chinese and other teaching courses in classical poetry. This study also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Thai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Made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is both for classroom or on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have some value.
引文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语言?文学?文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成立纪念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
    2.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亚非研究》(第一辑),时事出版社,2007年。
    3.陈铨:《中德文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4.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5.董乃斌、钱理群主编:《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6.董乃斌:《近世名家与古典文学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7.董乃斌:《文学史学原理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8.蔡建国:《中华文化传播任务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9.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苏)弗?柯尔涅夫著;高长荣译:《泰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11.谷云义许玉琢刘孝严:《中国古代文学问题解答》,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年。
    12.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下卷),国际文化出版社,2008年。
    13.何其莘仲伟合许钧主编:《高级文学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14.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15.(美)坏亚特(Wyatt,D.K.)著;郭继光译:《泰国史》,东方出版社中心, 2009年。
    16.经本植:《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学》,语文出版社,1999年。
    17.[美]勒内?韦勒克,奥斯丁?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8.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重庆出版社,2004年。
    19.李润新:《文学语言概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20.李未醉:《中外文化交流与华侨华人研究》,华龄出版社,2006年。
    21.李小龙张仲裁杨飞:《中国文学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
    22.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3.梁源灵:《泰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24.刘耕路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讲座》,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2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
    26.栾文华:《泰国文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27.马祖毅任荣珍著:《汉籍外译史》(第一、二、三卷),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8.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29.罗贯中:《三国演义》(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30.马树德:《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32.彭端智郭振乾诸葛蔚东,《东方文学史话》,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33.饶芃子:《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4.钱乃荣主编:《中国语言文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35.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6.施荣华:《中泰文化交流》,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37.史忠义:《国际翻译学新探》,辜正坤出版社,2006年。
    38.谭细心赵美玲:《中国文学概况》,清迈皇家大学出版社,2005年。
    39.田禾周方冶:《列国志?泰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0.(澳)托巴兹(Toews,B.), (澳)麦克格雷戈(McGregor,R.)著;李清清徐树祥译:《商业制胜之泰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41.汪丽炎:《文学常识》,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王秉钦:《文化翻译学——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43.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书海出版社,2009年。
    44.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书海出版社,2004年。
    45.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学林出版社,1998年。
    46.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编著:《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47.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48.王学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上、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49.闻一多:《唐诗杂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50.翁栾波:《编余拾论——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及其他?上、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
    51.吴其尧:《庞德与中国文化——兼论外国文学在中国文化现代中的作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52.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一、二、三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53.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4.叶同:《泰国风土人情录》,泰国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55.余定邦、陈树森:《中泰关系史》,中华书局,2009年。
    56.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7.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上卷、中卷、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8.张三夕:《诗歌与经验——中国古典诗歌论稿》,岳麓书社,2008年。
    59.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
    60.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编:《东南亚史论文集?清代中国与暹罗的友好关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61.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黄山书社,2007年。
    62.朱纯深:《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译林出版社,2008年。
    63.庄钟庆主编:《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64.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
    65.赵振祥:《东南亚华文传媒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1.柏寒:《略论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影响》,载《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4年第1期。
    2.(泰)陈碧玉:《“三国演义”的泰文版本“三国”》,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3.陈桐生廖霞:《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规律的思考》,载《长江学术》,2006年第2期。
    4.(泰)陈记运:《泰国汉语教学现状》,载《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
    5.陈奇志:《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0月。
    6.陈友冰:《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流播及学术特征》,载《人文与社会学报》,2007年7月第10期。
    7.陈玉兰:《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文学生态学途径》,http://www.studa.net。
    8.狄慧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研究》,http://www.fed.cuhk.edu.hk/en/cuma/88hjti/htm。
    9.傅璇琮周发祥:《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丛书》, http://www.studa.net/wenhuayanjiu/080827/1009515。
    10.傅增有:《诗琳通公主对中泰关系发展的贡献》,载《当代亚太》,2001年第3期。
    11.高玉如马燕冰:《中泰关系的现状与前景》,http://www.tieba.baidu.com。
    12.葛治伦《1949年以前的中泰文化交流》,载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13.郭鹏:《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
    14.洪林:《泰国华文报简史》,载《泰中研究·泰国华侨华人史》,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出版,2003年4月。
    15.黄健:《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鲁迅现象”》,载《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年2月第1期。
    16.侯营:《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http://www.hwwx.stu.cn/show.asp?id=97&newa_p。
    17.胡文彬:《光辉灿烂的中泰文化交流——红楼梦在国外》, http://www.tieba.baidu.com/f?kz=338351825。
    18.(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载《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4期。
    19.(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20.黄健:《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鲁迅现象”》,载《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期。
    21.(韩)金世焕:《传统汉诗在现代韩国》,载《十四届文学年鉴论文》。
    22.李健:《论翻译在泰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近代文学为中心》,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期。
    23.李凝:《世界掀起“汉语热”——外国人学汉语侧重学中国文化》http://www.stdaily.com/gb/education/2005-07/26/c。
    24.李宁:《中泰关系及展望》,载《中泰关系国际研讨会上的论文》,1995年5月。
    25.李时人杨彬:《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年第3期。
    26.梁源灵:《泰国第一才女——诗琳通公主》,载《东南亚纵横》,2000年12月。
    27.林浩业:《浅谈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对汉语教师的要求》,载《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28.刘建国:《试论唐代诗歌繁荣的基本原因》,载《全国唐诗讨论会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9.刘琴:《对泰国汉语老师过度使用母语教学的分析研究》,http://www.kzxy.com.cn。
    30.刘小新:《论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总体特征》,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1.[韩]柳晟俊:《1950年以来韩国唐诗研究之动向》,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年》,2005年。
    32.栾为刘延年姜哲军:《谈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现代性教学》,载《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第7、8期。
    33.罗钦文:《中泰建交三十年:追随公主足迹泰国兴起中文热》, http://www.gocn.southcn.com/whhq/hwjy/200509010002.htm。
    34.马洪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8月。
    35.孟长勇:《对日韩留学生“中国文学”课教学的理论思考》,载《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9年。
    36.潘远洋:《泰国文学史上的“中国热”》,载《文学与艺术》,2007年第2期。
    37.裴晓睿:《印度诗学对泰国诗学和文学的影响》,载《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2期。
    38.钱林森:《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载《中西文化研究》,2007年1月。http://www.ipm.edu.mo/p_sinowestern/issue1_june 07/28_a.pdf。
    39.[韩]权宁爱:《韩国大学中国古文教育现状及其教改对策》,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1期。
    40.饶芃子:《中国文学在东南亚》,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3月。
    41.孙伟:《泰国公主诗琳通》,http://heritage.news.tom.com/Archive/2001/8/24- 54530.html。
    42.阮洁卿:《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传播史》,载《法国研究》,2007年1月。
    43.桑吉:《中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载《佛教文史》,2003年弟1期。
    44.史卫:《唐诗传播初探》,载《唐都学刊》,2004年11月第6期。
    45.孙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代文学课》,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9月第5期。
    46.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东语系中文部: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26日。
    47.涂文晖:《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学课教学》,载《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第6期。
    48.涂文晖:《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古代文学教学的特殊性》,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49.王锡三:《对外古文教学初探》,载《天津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50.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载《江汉论坛》,2006年5月。
    51.吴成年:《对文学作品作为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的思考》,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2期。
    52.吴成年:《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53.(泰)吴琼:《《三国演义》在泰国》,载《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54.(泰)吴琼;(泰)李创鑫:《泰国华语及话语教育现状》,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5.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式研究》,载《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4期。
    56.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规律》,载《光明日报》,2008年8月21日。
    57.向阳:《诗琳通公主和中国文化》, http://www.thaiwind.net/magazine/especially/017.htm。
    58.杨伟:《唐诗的艺术媒介传播初探》,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2期。
    59.杨莹:《从中国诗歌传播方式的演变看文学的边缘化趋势》,载《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1期。
    60.(泰)杨作伟:《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载《东南亚研究研》,2003年第5期。
    61.张启:《泰国当前的华文教育》,载《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4期。
    62.张训涛:《泰国华文文学的文化特质及与政治之关系》,载《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2月第1期。
    6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载《汉语学习》,2004年2月第1期。
    64.周家宏:《浅谈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http://www.xzschool.edu.sh.cn/yw/Article/ShowArt。
    65.朱洪国:《论中国古典文学在日本流播的特点》,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66.朱振明:《中泰建交30年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及启示》,载《东南亚》,2005年第1期。
    67.朱振明:《世纪之交中泰关系的新发展》,载《东南亚》,2002年第3期。
    68.朱振明:《中泰建交以来中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载《东南亚》,2000年第2期。
    1.广州外国语学院编:《泰汉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1.Asom Siam-Jeanwitthaya:《翻竹帘——看中国历史与文化》,Book Smile出版社,2006年。
    2.Aupakit Sealapasarn Praya:《泰国文学作品集》,教师学会出版社,1967年。
    3.Chodchuang Nadon:《禅观——在危机时代之中让生活快乐的方法》,Dao Prayook出版社,1997年。
    4.Chodchuang Nadon:《剑中的月影——大侠的诗歌》,Samit出版社,1986年。
    5.Chodchuang Nadon:《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oakya出版社,1988年。
    6.Chodchuang Nadon:《精美的诗歌》,Samit出版社,1987年。
    7.Chodchuang Nadon:《中国歌谣选》,Doakya出版社,1985年。
    8.Krasae Malayaporn:《基础比较文学》,Bangsan教育学院出版社,1973年。
    9.Jit Phoommisak:《美丽的梦想》,Dokya出版社,1981年。
    10.Jaang Saedang(陈长):《中国诗歌》,Jaang Saedang后嗣出版社,1974年。
    11.L? Sathiansut:《中国文化史》,Chomromdek出版社,2001年。
    12.NaiPhee回归母国委员会:《NaiPhee回归母国》,21Century出版社,1998年。
    13.Oui Boonyapat(庄明伟):《唐诗泰译一百首》,Shine publishing House出版社,2006年。
    14.Phongjun Khaisuwan:《中国文学》,大城师范学院Bamroongsan出版社,1985年。
    15.诗琳通皇公主:《琢玉诗词》,Nanmee Book Company出版社,1998年。
    16.Sittha Phinitphuwadon & Reunreuthai Sajjaphan:《比较文学》, Ramkhamhang University出版社,1980年。
    17.Somphan Phromtha:《李白的诗歌——秋风》,Jadujak出版社,1985年。
    18.Suphat Chaiwatthanaphan :《中国文学史》, Sukhaphamjai Bookthai Company出版社,2006年。
    19.Sukit Nimmanhemin:《李氏族》,Praphansarn出版社,1973年。
    20.Sunantha Faber:《中国——东方文明》,Saint John University出版社, 2000年。
    21.Thawon Sikagosol:《泰国诗歌的“格仑”和中国“诗”的对比研究》,诗纳卡琳威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3年。
    22.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中泰关系回顾与展望》,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3.泰国法政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伟大的汉学者——诗琳通公主》,法政大学出版社,1985年。
    24.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文学院:《文学院学报》,华侨崇圣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年。
    25.Thaweep Woradilok:《诗仙——李白》,载《世界九大诗人》, Sukkhaphapjai出版社,2002年。
    26.Thaweep Woradilok:《诗圣——杜甫》,载《世界九大诗人》, Sukkhaphapjai出版社,2002年。
    27.Thaweep Woradilok:《我所认识的集?普密萨》,Art and Culture出版社, 2003年。
    28.Thaweep Woradilok:《中国历史》,Sukkhaphapjai出版社, 2006年。
    29.Watthana Phatthanaphong:《“朋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含义》,Doakya出版社,1987年。
    30.Wirat Maneewat:《世界诗人集》,Double Nine Printing出版社,2002年。
    31.Wimon Pholjun:《留念乃丕》,Dokya出版社,1990年。
    32.Yong Yingkhawet(黄光荣):《中国韵文著译——“诗经”与“楚辞”》,OS Printing House出版社,1986年
    33.Yong Yingkhawet,Thawon Sikagosol :《“诗”——中国生命之歌》,Art and Culture出版社,1989年。
    1.Kasae Malayaphron :《中国文学史》,载《比较文学》,1973年。
    2.Kasae Malayaphron :《文学中的月亮》,载《比较文学》,1973年。
    3.Malinee Dilokwanich:《三国·泰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的重要出发点》,载《“三国”的观点》,1993年。
    4.Malinee Dilokwanich:《“三国”中的泰国特点·创作的形式》,载《“三国”的观点》,1993年。
    5.Phongjan Khlaisuban :《中国文学》,载《世界文学》,1985年。
    6.Reunreuthai Sajjaphan :《中国文学的影响》,载《泰国文学受外国文学的影响》,1982年。
    7.Thawon Sikagosol:《中国文学的类型》,载《法政大学期刊》,1994年5-7月第2期。
    8.Sukhothai Thammathirat University:《中国文学的影响》,载《世界文学》,2002年。
    9.Wichai Napharatsamee:《集?普密萨学习中文》,载《集?普密萨传》, 2003年。
    1.Tianchai Aiumworamate(杨汉川):《现代汉泰词典》,Ruamsan印书馆, 1986年。
    2.Tianchai Aiumworamate(杨汉川):《泰汉双解词典》,Ruamsan印书馆, 1994年。
    [3]参见陈碧玉:《三国演义》的泰文版本《三国》,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46-105页。
    [1]武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
    [2] (英)D.G.E.霍尔著,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东南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22页。
    [3]许肇琳:《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海外华人》,载《东南亚研究》,1996年第1期。
    [4]王向远:《论比较文学“传播研究”——它与“影响研究”区别,它方法、意义与价值》,zd.54yjs.cn/wenxuelunwen/20080421-35569_3 .
    
    [1]参见[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9-31。
    [2]参见施荣华《中泰文化交流》,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44-46页。
    
    [1] (清)高宗敕撰《钦定续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复印本第3216页。
    [2] (明)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0页。
    [3]转引自(泰)黄汉坤:《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6页。
    [4] (泰)素甘亚·苏班塔:《布拉德利医生与泰国报刊业》,曼谷玛帝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1]参见黄健《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鲁迅现象”》,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美)马文·哈里斯著、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第12页,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2]本文主要参考凌彰:《唐诗等古典文学在泰国的传播》,blog.sina.com.cn/s/blog_614c191d0100f8ty.html 25K 2009-9-25)
    [1]据《苏联大百科全书》“世界语言”条中把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和泰语列为汉泰语族。泰语学界一般也把泰语归入汉泰语族。中国语言学界把泰语、傣语划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与中国傣族的傣语、缅甸的掸语、老挝的佬语有较亲近的历史族源关系。
    [2]栾文华《泰国文学史》第56-6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3]饶芃子《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第79-124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畅广元主编《文学文化学》第48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5]李端良《中国古代流通史》第393-39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黄鸣奋《艺术交往论》第24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2]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著《文学概论》第6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3]孙艺风著《视角·阐释·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第47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王向远:《论比较文学“传播研究”——它与“影响研究”区别,它方法、意义与价值》,zd.54yjs.cn/wenxuelunwen/20080421-35569_3
    [1]林笳《唐诗在德国》,《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1]谭国安:《泰汉翻译教程》,泰京:暹罗中文出版社,2002年。
    [1]转引自钱梦龙等《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第5页,语文学习,2002年3期。
    [1] (泰)司马攻:《泰华文学漫谈》,(曼谷)八音出版社1994年第2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