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与中学生人文意识培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诸位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意蕴,加以总结、归纳,对于人文意识在教学中的落实问题,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考察其具体应用。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使学科教学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中学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层面的思考;二是希望就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关系在这一意义上有更深入的探讨,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本文一是对于古典诗词中的人文蕴含,从语言形式、审美境界以及文化特质几个层次作出细致的梳理,以求明确本论题的研究方向;二是对于古典诗词中的人文蕴含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实现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作出思考。也就是说,既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考察,也注重审视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体验、以及自我情感、人格塑造诸多方面的反馈效果,以此来形成某种良性的、有机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模式。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主要来梳理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本论文的研究取向和采取的方法做出说明。
     第一章:深入发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意蕴,这主要是从语言、审美境界、以及历史文化蕴涵几个层面分别做出细致的考察。
     第二章: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具体分析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章:主要讨论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意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这主要是从教和学以及二者的有机关联中分别做出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分析研究。
     第四章:主要讨论古典诗词教学对于学生人文意识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这主要是结合这当前的文化语境,来探讨人文意识在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格塑造以及人文价值关怀等层面的作用。
In this paper,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 the humanities Meaning, you learn from senior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results, to summarize, summarize, coherent,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 awareness of the human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mbining education, psychology theory, made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o examine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First of all, how to make the profession of teaching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thus deepening the classical poetry teaching in the secondary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levels of thinking; Secondly, is that the teaching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is relationship in a sense, more in-depth study to really achieve the results of promotions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ound here, this mainly involves several aspects: First, the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language contained in the human form, aesthetic realm, as well as cultural features several levels to make painstaking order,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Second, the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Humanities contained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from the realization of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ur thoughts, that is, pay attention not only to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of inspectio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grasp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students to learn, experience, and self-emotional personality, the effect of shaping many aspects, in order to form a healthy, organic teaching mode.
引文
[1]尼采:《快乐的科学》,余鸿荣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版,第138页。
    [1]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5-20页。
    [2]《苟子·乐论》。
    [3]《毛诗序》。
    [4]《汉书·艺文志》。
    [1]盛海耕:《文学鉴赏与语文教学》,载《语文学习》1997年第10期。
    [1]参见语文天地网,韩军《“新语文教育”论纲》。
    [1]《周易注疏》“上经随传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4页。
    [2]陈言:《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载《人民日报》2001年1月2日第7版。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1]《毛诗正义》卷一之一,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页。
    [2]钱穆:《中国文学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页。
    [3]启功:《汉语现象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页。
    [1]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1]刘若愚:《中国诗学》,赵帆声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2页。
    [2]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上海书店,2004年版,第1页。
    [1]以上所引分别见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九、六、七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1]钱穆:《中国文学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7页。
    [1]李春青:《乌托邦与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2]叶嘉莹:《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北京:中华书局,20087年版,第14页。
    [1]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2]王文龙:《“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欣赏》,载《名作欣赏》1998年第二期。
    [3]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2]伊瑟尔:《读者作为小说结构的重要成分》,转引自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页。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1]曹明海主编:《语文陶冶性教学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2]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第25页。
    [1]关于狼烟的考证参见陆挺、徐宏主编《人文通识讲演录》文学卷(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1]罗庸:《国文教学与人格陶冶》,转引自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2]罗庸:《国文教学与人格陶冶》,转引自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3]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66页。
    [1]《著名学者论古诗文素养》,载《山东教育》2001年第1、2期。
    [2]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1]叶嘉莹:《好诗共欣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5页。
    [2]胡晓明:《诗与文化心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1页。
    《周易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毛诗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文心雕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钱穆:《文化与教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上海书店,2005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叶嘉莹:《叶嘉莹说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叶嘉莹:《多面折射的光影-叶嘉莹自选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叶嘉莹:《好诗共欣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刘若愚:《中国文学艺术精华》,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
    刘若愚:《中国诗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
    启功:《汉语现象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李春青:《乌托邦与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柯庆明:《中国文学的美感》,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龚鹏程:《国学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胡小明:《诗与文化心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
    韩经太:《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傅道彬:《晚唐钟声》,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
    李浩:《大唐风度》,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年。
    张晶:《诗学与美学的感悟》,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陆挺、徐宏主编:《人文通识讲演录》文学卷(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蒋念祖:《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年。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
    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主编:《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曹明海主编:《语文教学本体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曹明海主编:《语文陶冶性教学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李伟:《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张晓梅:《实然与应然:中学诗歌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袁爱群:《论文从诗意的“放逐”到诗意的“回归”》
    苟萍:《发现人生的诗意重建诗意的课堂》
    王秀娟:《古典诗歌教学要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徐怀成:《古诗教育与人格陶冶》
    张晋业:《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邓玉霞:《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
    范爱蓉:《论中学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塑造》
    吴清华:《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左秀杰:《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唐名刚:《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李靖艳:《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
    张承源:《诗的趣味美》,载《中华诗词》2005年第2期
    王文龙:《“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欣赏》,载《名作欣赏》1998年第2期
    刘晓林:《诗趣的美学内涵与特征》载《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黄万机:《诗教·育才·家风》,载《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周满江:《从诗教与乐教看孔子的美育思想》,载《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雷素娟:《古诗朗诵教学的技巧心得》,载《语文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
    曾成文:《比较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载《广东教育》2006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