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景德镇五代白瓷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景德镇五代白瓷产生与发展在整个中国陶瓷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全面理解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发展以及景德镇瓷业中心的形成,就必须研究景德镇五代白瓷的发展历史。多年来景德镇五代白瓷的研究在学术界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纪年墓葬出土器物与考古资料的排比整合,梳理了景德镇五代白瓷的窑址分布、生产工艺、生产关系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唐宋交接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北人南迁与民族融合的大历史背景下景德镇五代白瓷与北方窑业技术,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时空关系。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白瓷与青白瓷概念的界定,其次,景德镇青白瓷的起源的问题。再次,景德镇五代白瓷时代背景、生产概况及类型与分期研究等综合问题研究。通过对景德镇五代白瓷产生的时代背景、生产概况及最新窑址的考察发现进行概述,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阐述研究意义,再对五代纪年墓葬出土白瓷和相关研究进行阶段性的概括与述评,结合景德镇五代白瓷的类型与分期研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将五代纪年墓葬出土的白瓷器物进行分类总结,阐述其规律与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运用考古学野外调查方法对景德镇东河与南河流域五代窑址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揭示景德镇五代窑业的生产面貌与产品特征,再与南北方同时期白瓷产品的造型、胎釉、工艺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景德镇五代白瓷产品的典型特征。
     本文旨在通过对晚唐五代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的规模、产品数量与类型、生产组织形式、产品销售与使用阶层等问题的探讨,来还原这一时期景德镇瓷业的面貌,为推进景德镇地方陶瓷史的研究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Th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in Five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formed a connected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and the following during 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a's ceramic developmentprocess.To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s andthe formation of Jingdezhen center,we have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in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But in manyyears, Related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have failed to cause enough attention.
     This text i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predecessors' research achievements,through integrating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and burial of the archaeological data,combing the kiln distribution, production process,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the marketsales of 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in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Discussing mutual influence, and common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and northern ceramics technology in the historybackground of the handover period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putting forward thefollowing issues:first of all, the definition of white porcelain and green whiteporcelain conception, Secondly, the origin of 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Thirdly, thebackground,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stages of 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and other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This text is aimed at restoring the face of jingdezhen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and Ten Kingdoms Period by discussing the production scale, the product quantityand typ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product sales and use class, to advancing theresearch on jingdezhen ceramic history.
引文
1曹建文:《景德镇五代白瓷兴起原因初探》,《景德镇陶瓷》1998年第3期。
    2【清】蓝浦原著、郑延桂增补、连冕编著《景德镇陶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3【唐】柳宗元,《柳河东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陈万里:《景德镇几个古代窑址的调查》,1953年《文物参考资料》第9期。
    5刘新园:《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文物》,1980年第4期。
    6罗学正:《景德镇早期白瓷向青白瓷过渡考略》,《中国陶瓷》1986年第6期。
    7黄云鹏:《景德镇五代瓷业概况及产品特征》,《景德镇陶瓷》1987年第4期。
    8江建新:《景德镇窑业遗存考察述要》、《江西文物》1991年第3期。
    9刘新园:《景德镇瓷窑遗址调查与中国陶瓷史上的几个相关问题》,《景德镇出土五代至清初瓷展》,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年7月版。
    10曹建文:《景德镇五代白瓷兴起原因初探》,《景德镇陶瓷》1998年第3期。
    11以上各文均发表于《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12杨玉璋、张居中、李广宁、徐繁著《安徽繁昌窑遗址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13黄义军:《唐宋之际南方的白瓷生产与青白瓷的产生》,华夏考古,2008年第1期。
    14【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第一卷),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11月第一版。
    15此表引自黄义军《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
    16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6月第2版。
    17江建新:《景德镇窑业遗存考察述要》、《江西文物》1991年第3期。
    18同上注
    19李一平:《景德镇五代窑业初探》,《景德镇出土五代至清初瓷展》,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年7月版。
    20权奎山:《论洪州窑的装烧工艺》,《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期。
    21张翊华:《从吉州窑匣钵上的文字探讨吉州窑的生产方式》,江西历史文物,1984年第1期。
    22罗学正:《景德镇早期白瓷向青白瓷过渡考略》,中国陶瓷,1986年第6期。
    2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赣州七里镇窑址发掘简报》,江西文物,1990年第4期。
    24清·蓝蒲、郑廷桂:《景德镇陶录》,清嘉庆二十年刊本、同治九年重刻本。
    25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史稿》,三联书店,1959年。
    26陆游、马令:《南唐书》,南京出版社,2010年6月。
    27《宝文阁侍制程节墓志铭》,陈柏泉编著:《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8魏德新:《中国回族姓氏溯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杜正贤、马东风:《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南方文物》,2000年第4期。
    30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31图片引自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32权奎山:《试论南方古代名窑中心区域移动》,《考古学集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1期
    33景德镇市地名办公室编:《景德镇市地名志》,第159~160页,安徽新华印刷厂出版,1988年。
    34曹建文:《景德镇五代白瓷兴起原因初探》,《景德镇陶瓷》,1998年第3期。
    35吴敬:《江西地区宋代墓葬的分期研究》,《南方文物》,2009年4期
    36“保大七年”为南唐李璟时期,公元949年
    37龜井明德:《北宋早期景德镇窑白瓷的外销》,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38图片引自:森达也编集:《日本的中国白瓷》,爱知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2007年6月
    30日发行。
    39原文引自:龜井明德,《北宋早期景德镇窑白瓷的外销》,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40原图引自黄义军《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
    41《唐国史补》卷下记,大历、贞元年间,豪商俞大娘之船载重万石上,上有“操架之工数百”。
    43李家治等:《中国历代南方著名白瓷》,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4刘新园等:《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中国陶瓷,1982年第7期。
    45黄义军:《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
    46中国硅酸盐研究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
    50引自《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九。
    [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华书局.1983.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3]【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
    [4]【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6]【宋】马令.南唐书.四部丛书本.
    [7]【宋】陆游.南唐书.丛书集成初编本.
    [8]【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0.
    [9]【宋】王溥.五代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清】曹寅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85.
    [12]【清】曾国藩,李文敏等.江西通志.清光绪七年(1881年)刊本.
    [13]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中华书局.1959.
    [14]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5]邹劲风.南唐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17]陈文华,陈荣华主编.江西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8]黄玫茵.唐代江西地区开发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6.
    [19]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20]余家栋.江西陶瓷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1]周銮书.景德镇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2]小山富士夫等.唐-五代の瓷器.世界陶瓷全集.隋唐(小学馆).1976.
    [23]吴松弟.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24]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景德镇陶瓷史稿.三联书店出版.1959.
    [25]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
    [26]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
    [27]叶喆民.中国考古文物通论:隋唐宋元陶瓷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3.
    [28]陈金凤著.江西通史·隋唐五代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9]黄义军.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
    [30]景德镇市地名办公室编.景德镇市地名志.安徽新华印刷厂出版.1988.
    [31]陈柏泉编著.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2]许怀林.唐末五代的北人南迁对江西地区的影响.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3]杨玉璋、张居中、李广宁、徐繁著.安徽繁昌窑遗址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4]王莉英、穆青.定窑瓷鉴定与收藏.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35]张柏主编.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科学出版社.2008.
    [36]森达也编集.日本的中国白瓷.爱知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2007.
    [1]陈万里.景德镇几个古代窑址的调查.文物参考资料.1953第9期.
    [2]刘新园.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文物.1980年第4期.
    [3]罗学正.景德镇早期白瓷向青白瓷过渡考略.中国陶瓷.1986年第6期.
    [4]黄云鹏.景德镇五代瓷业概况及产品特征.景德镇陶瓷.1987年第4期.
    [5]江建新.景德镇窑业遗存考察述要.江西文物.1991年第3期.
    [6]李一平.景德镇五代窑业初探.景德镇出土五代至清初瓷展.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年7月.
    [7]刘新园.景德镇瓷窑遗址调查与中国陶瓷史上的几个相关问题.景德镇出土五代至清初瓷展.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年7月.
    [8]李家治等.中国历代南方著名白瓷.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9]刘新园等.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中国陶瓷.1982年第7期.
    [10]周荣林等.景德镇南河流域古代瓷业的发展.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
    [11]王丹丹、袁南征.安徽省博物馆藏出土五代北宋白瓷器探讨.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12]杜劲甫.晚唐、五代南方白瓷研究初步报告.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13]李知宴.隋唐五代白瓷的分期研究.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14]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赣州七里镇窑址发掘简报.江西文物.1990年第4期.
    [15]李署蕾.十国墓葬初步研究.[硕士论文].吉林大学.2004.
    [16]杜文玉、周加胜.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1卷第3辑.
    [17]易立.北方地区出土晚唐至宋初陶瓷器的类型与分期.[硕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
    [18]黄义军.唐宋之际南方的白瓷生产与青白瓷的产生.华夏考古.2008年第1期.
    [19]王颜、杜文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水路交通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23卷第3辑.
    [20]杜文玉.唐五代时期江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21]张福康、张浦生、何文权、熊樱菲.南方地区出土五代白瓷的比较研究.白瓷和青白瓷.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22]张嗣介.赣州七里镇窑终烧年代新证.南方文物.2004年第1期.
    [23]周仁、李家治.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硅酸盐.1960年第2期.
    [24]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
    [25]霍华.南唐二陵出土瓷器考.东南文化.1994年增刊1号.
    [26]任爽.南唐时期江西的经济与文化.求是学刊.1987年第2期.
    [27]龜井明德.北宋早期景德镇窑白瓷的外销.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28]张翊华.从吉州窑匣钵上的文字探讨吉州窑的生产方式.江西历史文物.1984年第1期.
    [29]权奎山.论洪州窑的装烧工艺.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期.
    [30]权奎山.试论南方古代名窑中心区域移动.考古学集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1期.
    [31]穆青.早期定瓷初探.文物春秋.1995年3期.
    [32]霍华、蒋素华、赵伟.南京博物院五代白瓷资料三则.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3]周丽丽.关于南方青白瓷即白瓷的探讨.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4]张浦生、霍华.五代十国的杨吴与南唐白瓷刍议.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5]周世荣.浅谈湖南出土的白瓷.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6]陆明华.白瓷相关问题探讨.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7]秦大树.早期白瓷的发展轨迹.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